东京塔

東京タワー~オカンとボクと、時々、オトン~,东京铁塔:我的母亲父亲(港),东京铁塔:老妈和我、有时还有老爸(台),Tokyo Tower,Tokyo Tower: Mom and Me, and So

主演:小田切让,树木希林,伊藤步,松隆子,小林薰,胜地凉,渡边美佐子,佐佐木澄江,原知佐子,平山浩行,荒川良良,寺岛进,小岛圣,光石研,仲村亨,宫崎葵,内田也哉子

类型:电影地区:日本语言:日语年份:2007

《东京塔》剧照

东京塔 剧照 NO.1东京塔 剧照 NO.2东京塔 剧照 NO.3东京塔 剧照 NO.4东京塔 剧照 NO.5东京塔 剧照 NO.6东京塔 剧照 NO.13东京塔 剧照 NO.14东京塔 剧照 NO.15东京塔 剧照 NO.16东京塔 剧照 NO.17东京塔 剧照 NO.18东京塔 剧照 NO.19东京塔 剧照 NO.20

《东京塔》剧情介绍

东京塔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小时候的雅也由于老爸和老妈的离婚,离开了故乡小仓。年轻的老妈(内田也哉子饰)带着他回到筑丰老家,她一边在小料理屋帮忙,一边培养自己的孩子。学校放长假时,雅也也会去老爸住的地方。 上了中学,雅也想着从这个小地方出去,就这样,他一直走到了向往的东京。但作为大学生的雅也(小田切让饰)却过着失败的日子,勉强留级后毕业,老妈(树木希林饰)对此毫无怨言,尽管患病却一心支持着儿子。后来雅也终于醒悟找到了工作,还清积欠的债务,成为插图画家、专栏作家还做广播节目。雅也把老妈接到了东京一起生活,她受到了朋友们的尊敬和喜爱。这时离雅也15岁离开老妈后过去了15年,后来老妈却癌症复发……热播电视剧最新电影血与油痴恋聊天胜女的代价2毒液2橄榄球传奇律师本色第五季审判冒险男孩情色漫画老师预兆散步的侵略者消失的劫机客七号公馆下地狱向左转从头开始守望尘世第一季我可能不会爱你请让我聆听你的歌红色警戒999不思异:谜人谜事血战西盘岛弗雷斯诺上帝阴影下众神之地订亲全能侦探不如跳舞鬼庙快马驰情不善良的女人们哈纳莱伊湾

《东京塔》长篇影评

 1 ) 东京铁塔,小田切让

“东京铁塔”一部母子之间的故事。

很多人会把这个和黑木瞳主演的那部爱情剧混在一起,不不不,完全不搭界。

这部片子的全名该叫做“东京铁塔,妈妈和我,有时还有爸爸”,好长的名字啊!

我们姑且就叫“东京铁塔”吧。

这是一个穷孩子,在母亲的守护下成长的故事。

“为了生计,在小吃店工作的老妈, 从来不会叫我念书的老妈, 不曾对成绩单发表什么意见的老妈, 几乎不会责骂我的老妈, 总是帮我买东西,从来不帮自己买的老妈, 只有我一个人吃饭,也会做好几道菜的老妈, 为了让我早上可以吃到好吃的腌酱菜,总是定好闹钟半夜起床搅拌米糠的老妈, 明明手头拮据,却当场付出十几万现金买机车给我的老妈, 一直到得了胃癌的临终,还拚命地用快不能动的嘴唇,不放弃地想在最后留一点什么给我, 怕死后还要麻烦别人,预先为了自己的葬礼每月存3000块钱的老妈……”一部以儿子的视角对离去的母亲做最后告白的电影。

影片有点儿让我想起斯琴高娃那部“最爱我的人走了”,而且是更加温暖和真实。

电影版中,出演儿子的,是大名鼎鼎的小田切让,连我这一向后知后觉且名字永远和人对不上号的影像白痴都知道的人物。

小田切让一向被日本电影界作为中生代最值得期待的演员。

之前看过了他的“彩虹老人院”和“非梦”,虽然很好,但却没能引发欣赏的感觉。

可能一向不喜欢金基德那种用以极端扭曲的叙事却仍然褪不了韩国爱情电影内核的片子;而那部被画画的好友称作经典的“彩虹老人院”更多的是因为对同性恋自然人性的处理而引人注目,其中小田切让虽然帅的很,但些许紧张以至于不那么自如。

另外一部“天堂失格”又有点儿另类过了头,太过放浪多少有些雕琢意味。

对我而言,小田切让不过一个日本明星而已,明星很多也不难当,虽然他和一般明星有所不同。

直到这部“东京铁塔”终于看到了作为一个演员的小田切让。

在某个瞬间、某个角度甚至恍惚让我想起了年轻时候的张国荣。

其实小田切让的五官原本也并非俊朗,细看下偶尔还会有些不和谐的地方,相比较帅气的形象,小田切让更适合邋遢、吊儿郎当的角色,把他骨子里点点儿叛逆气质表露无疑。

“东京铁塔”和后面拍的那部“转转”就是这样适合小田切让色彩的影片。

只不过,较之多少有点儿奇怪的“转转”,这部“东京铁塔”更真诚和朴实。

于是,片中的小田切让也由最初的不务正业的“伸手党”变成一个对绝症的母亲饱含情意的普通男人。

虽然依然穿着又粉红又紫的靓衫,但这部片子里的小田切让已经不是那个最具时尚气质的日本明星了,而是真实表现了日本普通人的内心。

不过,个人以为这部片子卖点虽然是小田切让,也确实可以作为小田切让演技的突破性作品,但若论表演饰演父母的那对老演员更让人印象深刻。

姜到底还是老辣啊。

资深女演树木希林,把电影中这位温柔坚强又不失幽默的日本母亲表现得淋漓尽致,自不用说。

而片中演父亲的小林熏出场虽然有限,但最后几场医院看望母亲的戏把一个虽然没那么有责任感却依然对妻子充满感情的失意老人展示的丝丝入扣。

尤其,最后出殡的戏,小林熏细腻的面部表情和隐藏的情绪连一旁的小田切让都被掩盖住了。

看来,日本奥斯卡没有把影帝的奖项给小田切让,却给了小林熏最佳男配角,的确是情理之中。

一直以来认为日本是一个最不会表露情绪的民族,看过的日本电影也大多不明快,但这部“东京铁塔”却展现了日本普通人对家庭、亲情的甚至比中国人更“传统”的情感世界。

这种温暖、关怀的片子在中国这几年几乎从未出现过,即时是那部“最爱我的人”,主角也是定位在成功的知识阶层。

国内电影界对城市平民的关注甚至还不如电视剧,或者中国的电影人太热衷于拿奖或者自恋,不屑低下头看看芸芸众生了。

或者,目前的中国社会脚步太过迅速也太功利,没有机会停顿一下,回过身来看看国民的内心世界。

于是,国内的男演员也多是所谓有激情的、善于表现“深刻”角色的,其实能够不露声色的表现朴实角色的演员才真的是需要更多的内力,毕竟偏激的角色大家见得不多而平头百姓到处都是。

这种缺失也许要等到中国社会真正成熟才有弥补的机会。

 2 ) “妈妈,我愿是你脚下的每一寸土,让你轻轻,踩在我的背”

东京塔

东京塔剧照“妈妈,我愿是你脚下的每一寸土,让你轻轻,踩在我的背”(莫西子诗)中川雅也的自传体电影。

很温情。

中川雅也(Lily Franky)如果我没有记错的话,中川雅也就是lily franky,也就是小偷家族里面,那个有点懦弱,狡黠,市井但又温柔的父亲。

总结来说,中川的经历是一个颓废青年靠着母亲走出人生阴霾勇敢往下走的故事。

但是要搁到现在估计又会被一堆人批说很妈宝吧。

可是母亲就是我们很多感情和力量的来由啊!

扮演lily franky的是小田切让,穿粉色衣服的小田其实也没有很违和。

母亲则是树木希林,啊,又是树木希林,今年年初看了她和永濑正敏的《澄沙之味》(我老是把浅野忠信和永濑正敏搞混),树木希林还是扮演那种行将就木的老妇人,小偷家族里面也是,印象里面她好像就是那种特型演员,一提到日本演员里面老奶奶的扮演者就会想到她,关键这几部作品里面都有贡献不俗的表现,你总能在她身上看到不同状态下的“苍老”,比如在澄沙之味里面,她后面住院之后完全精神头就和前面大相径庭。

眉宇间都是沧桑。

仔细体会,你可以感觉得到,她的苍老,她的沧桑都是在不断变化的,像是看着树叶慢慢变黄然后飘落,角色人物就这样走完了一生。

树木希林奶奶已经不在了,听说她年轻时候也是非常嬉皮士,放荡不羁爱自由。

不论如何,感谢她为我们带来那么多优质的作品。

树木希林说回电影本身,最后去世那一段直接看得我眼圈发红,那一段是说,母亲刚刚过世,公司那边来催稿,儿子不愿在刚过世的母亲面前加班忙工作,想好好陪她最后一程,而此时内田饰演的年轻母亲突然变成幻影出现,她告诫雅也,母亲希望看到一个努力工作的雅也,因为这样会让她心安(大意如此),雅也遂成全母亲的遗愿,并且让母亲在东京的那些朋友们好好吃喝,闹一闹,希望这样,母亲能够听到她的这些小朋友的开心,走得更加没有遗憾。

而在这样一个悲喜交加的场景里面,我们的雅也,竟然还要去工作,内容还是为他的搞笑文章去配搞笑插画...怎么说呢,化悲痛为力量?

还是苦中作乐?

还是乐观自有万钧之力?

不知道。

不知道就给我妈打个电话吧。

和她说,今天看了一部乱七八糟的电影,和她说,今天又想她了,害,谁还不是个妈宝呢,妈妈的宝啊!

 3 ) 妈妈,节日快乐。

在妇女节的凌晨看了一部关于母亲的电影,不可不谓之为应节。

《东京铁塔:我的父亲母亲》,是一部值得推荐的电影。

母亲这个字眼一直都很沉重,于我这个恋母的人来说。

母亲是我最爱的人,我愿意为我的母亲奉献一切,甚至生命。

然而我又与绝大多数的男性一样,羞于或者惰于表达这份赤裸裸的爱。

这个赋予我们生命的女子,以她年轻靓丽的外型为我们定格下灵魂的模板。

三十岁的她该是多么的兴奋,手里捧着我的时候。

或者我长得离她的想像有很大的一段距离,也许我又与她的期待有不可想像的差距。

她爱我,但也如所有的女人一样,吝啬地从不说出口。

或喜悦,或忧伤,或惊奇,或沉思,或拒绝,或回避。

这个我最爱的女人,遗失了靓丽的外型,拥有了时间的恩赐。

记忆很深的一个场面,是三八节。

母亲的单位给她发了50块,她兴致很高地主动和我去商场。

那时候的小镇只有一个公家的百货,买的东西基本都是必需品。

她给我选凉鞋,塑胶的,硬邦邦穿起来很不舒服。

但是,比起赤脚或者人字拖鞋,这双囚犯装的凉鞋还是让人斯文起来的。

5块钱,她这次爽快地给了,问我喜欢不喜欢。

我当然喜欢,给小孩子任何的物质我都喜欢。

尽管现在想起来我会更喜欢,而无关物质。

我时常想起我生活过的小镇,那是和妈妈一起生活的时光。

有过非常荒唐怪诞的童年,于是有了蛮靠谱的世界观。

我年轻的妈妈给了我很多很多的记忆碎片,拼凑起来却是蓝图。

如果时光能倒流,我也不会可以对母亲说什么关于爱不爱的。

我只能更懂事地做她的儿子,尽量令她不担心不生气。

儿子对于母亲的亏欠,也许不仅仅于生命,还不清的债。

我记得我小时候还嘲笑我妈三十多岁还穿碎花的裙子不害臊。

现在我的妈妈依然是美丽的少女活在我的世界里。

年少的无知到了现在才觉得可惜。

这个年轻的女子依旧年轻的是她的爱。

老去的是她儿子的愧疚以及懵懂。

妈妈,节日快乐。

 4 ) 东京塔

8.4/10于资料馆和想象中相近,不错的观影体验,应该叫上我妈来看。

美且真实,从画面到结构都无可挑剔。

干净纯粹典型的故事,呈现出生活质感,又仿佛浓缩了一生。

相比饮食男女、一一、破地狱和东京物语少了点戏剧化的震撼,但同类片子做到这样几乎很好了,能娓娓道来而不加以说教和煽情引起大家的共鸣,实在是难得。

在资料馆内,旁边两位女士不住掩面抽泣,擤鼻子声此起彼伏。

套路下的故事就像无缝的蛋,给这类电影打分实在很难,我挑不出毛病,也总会有些许感动,我也认同那些真实和美。

但我毕竟没有真实经历过,情感总会淡了一层,这类电影以我目前的涉世未深的阅历无疑是拍不出来的。

但不得不让人思考家庭责任,子欲养而亲不在的悲剧。

一眼看到头的人生,人物完全顺从于命运的安排,似乎只有遭遇却不曾反抗。

电影里只有世俗美好的那一面,把生活的琐事和冲突都淡化和省略了。

(当然,这是电影故事所难以避免的)显得太过温馨和谐了,未免有美化之嫌,只能说是以剧作或回忆的眼光过滤掉了其他吧。

总之,还是觉得缺少了心理和超越的那么一点维度。

这也是很大的两难困境,如何做到既表现外在的真实又表现内在的真呢?

此电影许久之后会二刷,先给4星吧。

 5 ) 自认为这个电影的原版小说更动人~推荐看小说

厚厚的一本小说,压成了一部电影,其实流失掉了很多的细节。

记得当年大学一年级的时候在图书馆无一间看到了这本小说,本来LILY FRANKY这个人我是不认识的,以为是美国人 结果借来一看,一发不可收拾,一直看到母亲去世的时候终于是泪如泉涌。

这是我第一次看小说流眼泪了。

小说里最打动人的就是“细节”。

对于生活中的我和母亲在一起,处理各种琐碎的事情,面对各种各样的环境所产生的微妙变化,以及爸爸、妈妈和我三人间偶尔有无的情感波动,这些电影里面都没有表现,或者都有了删节,个人认为,小说的文字堆砌,通过对细节的整合,已经把一个十分完整和饱满的母亲的形象呈现在了读者的面前,感觉就像自己的母亲一样。

强烈推荐小说

 6 ) 不知道是不是自己比较迟钝

前年底的时候就听说这部电影是催泪弹,实力派演员表演到位等。

刚抱着让自己落泪的心情看了这部片子,2个小时完了,我甚至没有想哭的冲动。

很平淡的就那么结束了。

我现在努力回想那些能令我感动的场景,其实有的时候,手牵手过马路,打开盒子,葬礼上小田的哭泣和爸爸的表现。

每到这些场景的时候我似乎都在期待什么,然而就这么结束了。

唯一的惊喜是荒川良良和宫崎葵的出现。

较之打亲情牌的《东京物语》,和同样以东京塔紧密联系的《夕阳三丁目》,这两部片子煽得我流了不少眼泪,不知道是没读懂片子还是本身迟钝所致

 7 ) FIFF13丨DAY4《东京塔》:那是小心翼翼被我们放在手心的“家”

第13届#法罗岛电影节#无人知晓单元第4个放映日为大家带来《东京塔》,下面为大家带来前线平凡至亲们温情细腻的评价了!

Pincent:母亲是东京塔,树木希林是大家共同的妈妈啊。

果树:很标准地能满足你对于日式亲情片的预期与需求。

西北化为乌有:日式家庭片一贯的劣势,有情感的厚度,却实在太温吞了。

野凡:树木希林老师的表演令人动容,收放自如,温婉细腻。

小田切让在影片中的穿搭每一套都非常gay,就差在脸上写清楚。

Supremacyacron:生老病死,一切如常。

叙事较为平淡,片子较为冗长,在缅怀温馨的往日之时,却似乎缺了那一股子力道,没有什么特别抓人的点。

zzy花岗岩:无论何时,母亲都无怨无悔的爱着孩子,而作为子女对于母亲的爱却总有遗憾。

影片平实细腻,细节动人。

树木希林的母亲形象太深入人心。

Sparrow:平凡生活的滋味,亲人间的温情,一次次强化生与死的距离,一次次再现与母亲的光阴。

爱比生命更长,但失去父母后好像自己的人生也就看到了尽头,朝着死亡奔去。

Polaris.J:阵容豪华但平平。

过于冗长,时间结构跨度大所以没能做出适当取舍。

通篇太温太淡,为了母爱而爱,没有呈现到位最后又只能用遗言来做用力的表象煽情。

确实偶尔有一些小小感动我的地方,比如母亲临死前的样子,眼前突然替换为我妈妈的脸…这部电影的好 可能就是激励自己变得更好更强大一点,对父母好一点再好一点吧。

斯诺-纳什维尔:《东京塔》是一部阴沉的电影,以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东京塔为背景,探讨了生死,尤其是母子之间的爱。

导演很明智地避免把母亲美化成一个刻板的“理想女性”形象。

相反,我们在她身上看到的是一种孩子气的单纯,有时近乎愚蠢。

她也不是一个完美无缺的人。

她把儿子的大学毕业证书作为儿子最重要的资产,在这个时代已经有点过时了。

但这一切让她变得如此人性化、真实和可爱。

子夜无人:冗长的煽情段落,典型的“蜡炬成灰泪始干”式东方母亲,再看到对于这种形象的歌颂已经从感动转向警惕和恐惧。

从电影角度来说,全片贯彻小田切让的视角是统一的,但从一个儿子看待妈妈的视角里,树木希林这个角色几乎没有自己的人格,所存在的意义就是为了爱子。

这就像现实当中很多母亲挂在嘴边的“妈妈做的一切都是为了你”、公共媒介喜欢宣传的口号“女子本弱,为母则刚”、打开电视剧每每看到产妇难产都会大吼“不要管我,一定要保住孩子”一样,母爱当然是伟大的,可是这些东西充斥得越多我越是胆战心惊。

我们是不是理所应当地就可以接受这种伟大母爱背后付出的一切代价并习以为常?

一个女人一旦成为一个母亲之后,她人生的天职除了履行这份母爱还有没有其他的可能性?

而面对这样一份被加满了所有砝码的沉重的爱,作为子女的我们是否又真的回馈得起?

#FIFF13#DAY4的无人知晓场刊评分将在稍后为大家释出,请大家拭目以待了。

 8 ) 关于东京塔

关于东京塔这件东西,有多少人就有多少自己的看法吧。

光是名字叫《东京塔》的电影,这2年就看了2部。

去年在上海电影节上放的是描写恋爱的冈田准一和黑木瞳的那部,当时同场放映的是小田切让的《大河》,我到底还是选了小让的《大河》,没有去看最喜欢的黑木阿姨和准一。

今年上映了小田切让的《东京塔》,身为他的影迷(其实这两个字我不常说的,怎样的电影人才能让我成为他的影迷啊)我当然还是早早去买了票,看了。

和去年碰到很多让饭的情况不同,今年影院里坐了很多看起来不像是追星来看电影的人呢。

因为之前有所准备,带去了大包的面纸。

情节自然是煽情感人的,不待我多说。

我只是想说,自从7岁那年和父母一起看《妈妈再爱我一次》以来,这是我看的唯一一部在电影院引发泪潮的片子。

身边的六七十岁的老爷爷,也哭得很惨。

都做过孩子的人们,应该去看这电影,虽然可能已经无法如我一般在电影院和那么多人一起,听到福山雅治温柔的声音在雅也牵起母亲的手的瞬间响起的时候,也听到自己心里最柔软的声音。

 9 ) 我更喜欢电影版

好的电影并不需要在剧情中制造哭哭啼啼的场面,让观看的人也随时捏着纸巾配合。

这是我看了电影版《東京タワー~オカンとボクと、時々、オトン~》以后最大的感受。

很遗憾,电视剧版本没让我坚持到底,大概还差最后2、3集这样。

可能我实在受不了围绕着一个悲伤话题和煽情故事的长篇大论,特别是这样一个一开始就知道故事结局的片子,拖11集也只是考验观众的耐力吧。

电影版,其实耗时也比较久,有142分钟!

但不知为什么,这个故事一出现在电影的画面中,味道就变了,陈旧有陈旧的味道、温情有温情的味道。

电影中出现的人物不少,但有名字的就那么几个;也没有陈柏霖这样的角色,人物之间的关系——真的没有那么重要了——只要记得妈妈和我、有时还有爸爸。

就可以了。

虽说和电视版是一个故事,但是电影版的叙事方式比较蒙太奇,并没有按照时间顺序依次进行,而是过去和现在两条时间轴同时进行,一边回忆、一边是现实。

并且也简化了电视版本的很多情节,言简意赅。

比如影片并没有强调男主角和东京的女朋友的恋爱过程和分手过程,比如影片也没有出现母亲来到东京后因热情好客而为儿子在家中画画带来困扰这样的情节,又比如电影版没有强调儿子的画画成果。

在这样的言简意赅下,电影版就没有刻意去制造催泪的效果,而且,即便是快要到达煽情的部分,情节的进程也戛然而止,一切都在淡淡的吉他音乐背景中缓缓铺开,恰到好处。

妈妈拉着儿子的手离开小仓的丈夫的家,儿子第一次拉着妈妈的手过马路,都很淡,但就是触动了我心里的那根弦。

而唯一花时间去强调的部分,是母亲接受化疗时候她的痛苦和儿子的痛苦。

松隆子饰演的前女友去看望母亲时,还没开门就听到母亲痛苦的呻吟,而开了门后看到的,是小田切让饰演的儿子坐在门边掩面。

此外,比起电视版,电影版更加现实,所以也显得更加真实,比如有裸露镜头、有简单的激情戏、有午夜电台节目“性”话题,儿子在高中和大学求学期间无比的邋遢和颓废也更好地在电影中反映出来。

我看电视版的时候,就觉得这个儿子真他妈的不孝,而且速水饰演的儿子总让我觉得他很嫌弃他妈妈。

而看电影版时,我却没有这样的感觉了,可能是小田切让天生的颓废感让人觉得“他即便是邋遢也是很帅气的呀”。

而且小田切让饰演的儿子并不会把自己的喜怒哀乐全放在脸上,从始至终角色的定位比较统一;速水的角色略微显嫩。

也许我也更喜欢电影版的演员阵容,松隆子、伊藤步,还有随时不经意出现的客串艺人们,他们都带来惊喜。

应该去看看这片子。

而且,应该在父母还在身边的时候抓紧时间对他们好。

 10 ) 老妈和我,有时还有老爸

【一】荒川良良这个故事,就从荒川良良开始吧。

起因很简单,因为最近总在各类电视电影里看见他那令人生厌一脸不快的痴呆相。

从热海巡查官到杀妻总动员。

然后是现在要说的东京塔。

荒川良良在杀妻总动员里扮演一个杀手和客户之间的中介,杀手嘛,是英国杀手;客户嘛,是日本客户。

所以,假设荒川是个掮客,他负责把杀手从英国搬运到日本,完事后再把人送回人大不列颠去。

又因为吃点中介费,所以又和客户经理似的。

身形魁梧的杀手先生不会日语,操着一口有棱有角让人蛋疼的伦敦音。

之所以说他蛋疼,是因为他逢人便问:What’s your function?

然后,荒川良良顶着一副三分痴呆七分小人的嘴脸从旁翻译:你在世界上存在的意义是什么?

你在世界上存在的意义是什么。

虽然说荒川良良表现得很欠人糊脸,我们还是从这个论题入手,然后再缩小它好了。

缩小到,一个国家,几个城市,一个家庭,几个人,最后落到Franky Lily(中川雅也)这一个人身上,就是故事的开端。

【二】雅也·三岁小仓,1966。

我记得十几岁的时候看藤岛康介老师的《逮捕令》,其中有一集OVA里说到,交通课一枝花葵双叶小姐(伪娘)有一次和一个热情奔放正直爽朗为人正派的男子恋爱,全垒打女人夏实惊讶得下巴都快掉了,因为葵小姐一边巧笑倩兮一边指着电脑上对方PO过来的照片夸赞,他有这些优点,因为他是九州男儿嘛……这都快十年过去了,回想起伊举手投足那做派,还是让人萌动……不过,葵小姐不是重点。

重点是,热情奔放正直爽朗为人正派的九州男儿,北海道北九州市小仓生人,雅也,他爸。

和这些词儿一个不沾边。

电影头一分钟响起的旁白说:那是1966年的某天凌晨,我住在小仓乡下的奶奶家,在乡下正统得不能再正统的门前响起了脚步声,五分钟后,这故事就变成了先锋派的故事。

这个一本正经的声音,预示着一个非常没谱的序幕即将开始。

别说,还真没蒙人。

他爸。

他爸回来了他爸。

他爸回来了带着满身酒臭味。

他爸一掌按在他奶奶五官上把老太太给推了个四仰八叉。

他爸走进卧室他妈让他躲他爸书房里他妈拦住了他爸他爸说你丫别摁我的胃。

他妈摁住了他爸的胃他爸说叫你丫别摁我的胃他妈尖叫着说你丫别耍酒疯了。

他妈回头说雅也你快跑啊雅也他爸狞笑着喊小孩儿回来。

他爸说放手你丫别摁我的胃。

他爸就吐了他爸。

真的。

导演给了一个侧面烘托效果,他爸把脸对准了他妈脑袋,摄影隔着纸门那么一拍,哎哟喂,那简直就是一个人间水泵啊。

然后雅也这小子站门后指着他爸影子说:大猩猩。

不得不引用一连续剧名来概括一下:《瞧这一家子》。

这事儿还没完呢,他爸在书房佛像画后边抓住了这小子,说:小孩儿,你爸给你带这个来了。

完了从裤兜里掏出两串烤鸡串来,挺能得瑟地给了雅也。

雅也却把观众视线引向了他爸的老照片上去,那是一修了一半的在建工程,他爸跟那工程前站着,端着一吉他,挺乐呵。

旁白雅也说,真是个令人不快的青年。

是,这话要搁雅也的妈说,也就这意思。

然后他爸就端着个DV对着雅也,瞎拍。

然后他妈也来了,也瞎拍。

人端着平底锅,照着他爸脑袋,瞎拍。

拍倒丫之后,镜头一转,他爸把俩鸡串全秃噜到这孩子嘴里去了,难怪他爸刚才一直嚷嚷,拍DV呢这儿拍DV呢你摆个哭丧脸干啥呢。

瞧这一家子。

【三】雅也·之后的童年这之后,他爸和他妈就分居了呗。

你们说这日子怎么过?

这头上沾着啤酒沫脸上挂着紫菜汤的日子。

没法儿过了!

你们说是不是,是不是啊?

必须分居,果断的。

我挺讨厌我这个臭贫的开头我决定换个严肃一点的叙事方式接着和大家唠这个宁拆一桩婚不拆一座庙的故事。

所以雅也和母亲回娘家。

临走时父亲跟了出来,意味深长地点烟又掐灭,用眼角瞥了母子一眼,却什么也没说出来。

只是有意思的是,父亲出来的地方,不是中川家的祖屋,而是小巷子里的居酒屋。

然后,母亲带着雅也沿着铁轨走,小小的雅也戴着小黄帽边唱歌边走在铁轨上,母亲拉着他的手和他一起唱,彼时天很蓝,白云朵朵。

然后笔者想到自己的小妹妹,她总说那是棉花糖,这是颇有意思的事情,大概就是童稚的欢乐吧。

再之后,雅也的母亲见到了她的母亲,在筑丰。

雅也的外婆从第一眼看见自己的女儿归来,就隐约流露出一种若有似无的疏离,或许是循了女儿长住娘家不光彩的老派人心情吧。

筑丰和小仓不能比,这是一个正在开发的工业小镇。

雅也的童年就在这样一个什么都没有的地方度过。

所以他在铁轨上绑上蝼蛄,让火车碾过;在铁轨上绑上青蛙,让火车碾过;然后又在铁轨上绑上兔子,让火车……当然,他没舍得那么做。

然后,母亲深夜在家里携兄弟姐妹打花牌,后来就被外婆狠狠批评了一顿。

这是当然的。

所以母亲为了不让外婆生气,就提议:喝酒吧。

……瞧这一家子。

可是这段记忆的结尾,却是外婆被母亲陪酒伴舞时的奇怪扮相逗乐,变成了和乐结局。

这似乎镌刻在了雅也记忆的深处。

然后的然后,母亲遇到了寺岛先生,在打工的居酒屋里。

再之后,雅也看见母亲画了优美的妆,他愉快地决定和母亲一起去玩。

最后,雅也看见母亲和寺岛先生走了,他在陌生的茶吧里到处找母亲,浑身是汗。

最后的最后,寺岛先生走了,母亲回到雅也身边。

伊深夜起床给雅也腌咸菜的时候,问了雅也:“你喜欢爸爸吗?

”雅也回答说:“嗯。

”母亲应了一声,就没再说什么了。

国中一年级的时候,母亲携雅也离开了外婆家,搬到了父亲原来的单身宿舍里。

至此,雅也的童年告一段落。

【四】流水账写日记的时候把一天到晚的事情事无巨细的记录下来,那就是流水账。

写个电影评论,写的和裹脚布一样事无巨细记录下来的,恐怕还不如流水账。

可是,过日子就是流水账,生活就是流水账,或者应该制衡一下。

可是我又有点不想。

还是节制点继续往下说。

【五】有没有试过当混球?

换句话说叫做,有没有做过对不起父母的事情?

譬如姑娘晚归,小伙打架,瞒报成绩,摸家里零钱,等等等等。

少有人从不欺瞒父母。

真的很少。

那个谁说了,勿以恶小而为之;另一个谁又说了,子欲养而亲不待。

有的时候我们的逻辑很简单——因为做着舒服舒坦,所以就(不知不觉)做了。

家长却总是要死死抓住,你怎么不想想后果这个论点不放。

一次二次下来,父母累孩子疲,最后变成很简单的几个字:好烦的爸妈,啰嗦。

就和一标签似的pia贴上去了,就不晓得撕下来,就是一终身标签了。

可,是吗?

是自己的自以为是更多一点吧。

话归正传,说中川雅也。

他上了专科高中,学美术,得住校。

他临走上了电车之后拆开母亲给他的信封,里面是一万元和一封信。

心里满是对他的鼓励,没一句落寞话。

可他知道母亲挺失落,非常失落。

他知道的,然后他就在电车上哭了。

可后来,这小子高中三年浑浑噩噩追妹子,妹子叫他信天主教否则不和他约会,所以他改约了摩尼教信徒,另一个妹子。

拿着他妈的钱可劲儿造呗。

他又忘了,母亲在居酒屋打工。

他挺自以为是就这么忘了。

后来念大学,好歹挣上了个东京武藏野大学艺术系。

好家伙,拿着他妈钱跟东京住着学生寮,成天不是抽烟就是打麻将不是打麻将就是睡妹子。

偶尔心情不错的时候,就看看他爸爸照片里的在建工程,这时候这在建工程早就完工了,就是东京的中心,东京塔。

临到毕业前,他给他妈挂了个电话,说,妈我没钱了。

他妈说,哎,等我再给你寄。

完了这家伙又说,妈我还一事儿和你说,就是我大学四年啥也没学,我毕不了业了我,我估计得肄业。

他妈妈就震惊了。

握着电话一直问:“你怎么没好好学习呢?

你怎么没好好学习呢?

……”这孙子说,对不起哎。

然后这孙子就把电话给挂了。

后来他妈妈又打过来说:“雅也啊,我和朋友商量好了,我们决定一起盘下一家居酒屋,再努力几年。

你也要努力,留级吧,明年能毕业的,能毕业的对不对?

”一句重话没有,这位母亲。

后来雅也这小子好赖是毕业了,母亲把他的毕业证书裱起来挂在居酒屋吧台后面。

这小子却没有工作,天天啃老,借高利贷,打麻将。

打麻将,借高利贷,啃老。

他在东京,母亲在筑丰。

就这么一天天过着。

【六】浪子回头金不换,浪女回头大家看这小标题低俗范儿很衬我说话的恶趣味,其实我不喜欢这句话。

可这句话又是太普遍太大众很具有吠舍气息……错了,其实这话就是很生活化。

很多人年轻走走弯路,然后走回正道来,时不时叹息两句,要是当年怎么怎么就不至于如何如何。

人都无完人呢,能叹息这些的,都已经不错了,比执迷不悟的好太多了。

中川雅也这孙子打麻将又输钱了,给他妈挂电话,妈给寄点钱呗……——这话他还真没好意思说。

他妈说,你给我打电话是要生活费的吧,我明天给你寄,对了,外婆病重,你过来看看她吧,我知道你没钱所以昨天已经给你打了坐新干线的钱了。

然后这孙子就不吱声儿。

然后他妈想了想问他,你是不是把坐新干线的钱都花掉了?

这孙子还是不吱声儿。

……后来他去看了外婆。

老太太一辈子干干净净,临了了,却披头散发躺病榻上;老太太一辈子紧张活泼能收能放,临了了,却神志不清迷迷叨叨。

中川雅也就看了外婆那一次。

外婆指着医院天花板说:雅也,你看,那里有一百万。

你去把它拿过来,我们买锅。

那里有一百万,拿过来,买锅。

然后雅也就走了。

然后雅也给他妈挂电话,在回到东京之后。

结果不是他妈接的,那女的说,你妈病啦,癌症,住院做手术呢,都说不出话来了,你这孩子怎么这么个样儿呢??

然后雅也给医院挂电话,护士找了他母亲来接。

他妈妈说,雅也哎,别担心我,就是个小甲状腺癌,做了个摘除声带的手术。

哎呀只是想说话说不出来啊呵呵呵呵……终于这小子没哭了,他和上文提到的荒川良良俩人在表参道租了间房,开始玩儿命工作。

这是浪子回头金不换,有没有有没有?

可这故事还没完呢……【七】故事没完,我也不往下写了马伯庸老师,提到这位高人的时候,先容我说句“祥瑞御免”。

老师写过一篇妙文,叫做《剧透的艺术》。

此文系统性讲解如何从标题开始将一部电影给剧透了。

我看我是没有人民艺术家苍井空老师那个魄力,我顶多就是个黄宏巩汉林合演一出小品剧——哎,人那也是艺术,我给自己贴金了。

话说回来,剧透剧透点到为止……嘿我这破嘴再叨叨下去你们不用看电影直接看我这评论就足够了已经……其实这个电影我翻来覆去看了三遍了。

写评论的时候抠去了很多原本的插叙情节,我写这半个故事,或者叫做转录这半个故事的时候说话神神叨叨,可是这部电影的温情牌却是小中见大处处见真情。

正是因为我自忖着没那本事好好把电影介绍给大家,有的电影叫评论一写,那白开水没劲的,影响这影像本身,这不好。

我也没按照人科班出身的评论家就甲乙丙丁戊己庚戌那些个法门来写,实话说,我是还没大学会那个写法。

我就想实打实让大家去看看,挺好一故事,我说了一半吞了一半。

忒可恶了。

所以大家就着我这可恶劲儿完整看一遍,就是我写这评论最值的地方了。

以上。

《东京塔》短评

我感觉一般,恩

3分钟前
  • 百百盒
  • 还行

我想这部电影是想教育女人还是要对自己好点,我看完整个电影,我觉得这位母亲有点伟大得不正常

4分钟前
  • 巾1骨灰粉
  • 较差

人生嘛 就是这样

7分钟前
  • 徐强
  • 还行

3.5 硬挑毛病就是装B犯小田切让衣服换得太多了

11分钟前
  • LOOK
  • 还行

有中文字幕了,不自觉的,成为小田切的支持者……

16分钟前
  • 木卫二
  • 还行

日本电影的叙述方式总是娓娓道来。

18分钟前
  • 可爱的你
  • 还行

其实觉得还好 就是最后在母亲身旁工作那幕真的感动到

23分钟前
  • 杀手欧阳短手
  • 还行

伊藤步咋变成那样了?!居然有aoi~~~~~!~

24分钟前
  • 冰点之1234
  • 还行

我觉得每个人和母亲间的爱都会有所不同吧...P.S. 最近泪点特别低...

29分钟前
  • Teeny
  • 力荐

原著给我的影响太大了 无法超越 不过比电视剧版的好

31分钟前
  • 西西
  • 还行

无聊死了

34分钟前
  • Waffle
  • 较差

我看这部片的时候,翻译叫做《我和妈妈有时候还有爸爸》~~

37分钟前
  • 深夜徘徊者
  • 较差

从头到尾就没感动过,母亲还不如电视剧版的那个

41分钟前
  • WHEATBERRY
  • 较差

感觉有些老套了

42分钟前
  • Imogen
  • 还行

就是这么一部清淡的片子,却让我在一个晚上莫名的哭了.

46分钟前
  • 裸の王様。
  • 力荐

是因为书写得平淡又真挚吗,怎么觉得影片中的表演都有点做作呢

49分钟前
  • 且歌且走
  • 还行

虽然几位大牌主演的演技都是相当在线的,但这种讲亲情的电影实在是看滥了,而且这个故事真的是乏善可陈,许多地方强行刻意煽情。 论怀旧风不如《永远的三丁目的夕阳》,论母子情也不及《记我的母亲》

54分钟前
  • 你压着我腿毛了
  • 较差

不断搬家,几份兼职,胡闹的朋友一起吃顿热乎的就感到开心,非常有都市感,年轻人生活状态的描摹,即便没有过糟糕的过去,也能理解那种真实并感觉亲切。交叉叙事结构不错,跟现实交汇后童年的自己、年轻的妈妈又多次出现,很有代入感。探讨生死的日影真是多,给人力量与抚慰。平实的美感。颜值普遍很高

55分钟前
  • U 兔
  • 推荐

好久没有看电影哭得这么稀里哗啦了

60分钟前
  • tavico
  • 力荐

7

1小时前
  • 大爷
  • 还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