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竟然没有看剧情介绍就把这部电影给看了从一开始就带着“这究竟是真的还是假的”的悬疑一直看到最后(好吧,我不厚道的喜欢看悬疑剧)虽然只是一部小小的小清新电影但却是让每一个恋爱中的或者恋爱过的男女都带有熟悉的感觉它囊括了恋爱的各个阶段一个注定孤独终老的一点都不nice的人却突然有了一个梦中女神出现在他面前这不是寂寞到透顶了的时候的无限臆想嘛后来就是各种欢乐乐的约会狂欢然后怪对方不重视自己然后就要求私人空间然后就各种心里纠结、各种哄最后还面临出轨的倾向、各种大爆发最后的最后终于放手给自由这一切一切活脱脱是恋爱全阶段每对情侣必经之路但看都最后却是反思反思自己在生活中可是也这么无理要求这么过分这么控制欲这么不通情达理这么不nice当我们分手的时候会向友人哭诉对方多么多么不好自己如何如何付出、隐忍可是有时候问题可能就是自己在恋爱过程中企图改变对方来将ta雕琢成自己心目中的理想对象但当你因爱而控制对方的时候你也就失去了那个人最后男主与女主在海边那一段超有爱!!!
你的梦中情人是什么样子?
问到这个问题,我们总是滔滔不绝地描述起他/她的样子,我希望我的恋人很帅很MAN,有气度又风度翩翩,潇洒且对我忠一,最好还能会一种乐器,有某种才能,懂浪漫,懂得哄我开心。
还有,还有穿上围裙很迷人,做饭很可口;做清洁洗衣服全能分担……如果你还要问下去,我想我应该能讲上三天三夜。
只是我们知道,绝不会有这样一个完美的人出现在我们现实生活中,他只能是幻想。
照这么看来,凯文绝对是最幸福的男人。
他理想中的女神竟真实地出现在现实生活中,并且能够随时随地操控她的情绪、性格,转化为自己理想中的样子。
影片这样一开始,我原以为这是个浪漫的爱情小品,我们甚至可以忽略现实的茶米油盐,仅仅男主角激动地吻住女主角足矣让我动心。
之后的露天电影看恐怖电影、游乐场疯狂玩乐、酒吧里的暧昧调情,哪一样不让我们羡慕得一塌糊涂。
特别是听到哈利抱怨老婆时不时地做一些让自己讨厌的事,真希望自己也能把理想中的完美样子复制在自己老婆身上。
然而影片的后半段却不禁让我打了寒颤,原来它并不完美,反而和梦想的差距越来越大。
露比的小缺点开始慢慢显露,而凯文掌握的控制她的功能,他开始往自己希望的方向去改变露比。
受不了没有她的夜晚,所以让她一刻不离,甚至是接电话也不能分开;受不了她情绪失控,所以让她只有开心的情绪;受不了她无时无刻的开心,所以终于让她做回露比,但是真实的露比却和其他男人调情。
露比所有的改变都不能是他理想的完美样子,最终他在享受控制和自我满足中,一切结束了。
他让露比开始了新生活,好像从来没有出现在他小说中一样。
影片到这里,我应该松了口气。
生活回归原来的位置,露比仍然是露比,凯文也仍然是一个普通的小说家。
然而凯文决定把这一切写在自己的小说里,这一次,露比仅仅是一个书中的人物而已。
此时,原本我脑海中那个完美无缺的梦中情人离我越来越远,取而代之的是那个我常常抱怨,无数缺点的现实生活中的男朋友。
我曾经问过他,你理想中的女朋友是什么样子,得到的回答是肯定不是我这样的,我说我也是,然后我们便相互一笑,原来你不是我的型我也不是你的菜。
那一刻才知道爱本来就是不能言表的,他是没有逻辑和理性的,它只是存在于我和你的每一秒中。
我们永远无法拥有影片中凯文的能力,永远不能拥有一个和理想一模一样的人。
然而在陪伴你一直生活的那个人,爱已经在不知不觉中让彼此的成为最理想的契合,不是因为你是完美的样子,而是我爱的就是你,那个不完美的你。
我爱你是你最初的样子,就像影片最后,阳光明媚的草地,凯文遇见了真实存在的露比,我愿意想象故事以后美好的结局,尽管它仍然少不了烦琐的争吵,但是爱情的样子,有什么比原本的你更能打动我的心呢?
我只是简单写几个字,不太算影评,而关于我想到的自己的一些事一、上次写影评,是和前任去看的倒数第二部电影《源代码》,在她生日时。
我看完之后有很多想法,写了个草稿。
还没发出来,中间忙了一下,突然分手了,接下来是半年行尸走肉,那篇影评就没了下文。
后来她突然和我复合几天又分了,于是有了和她看的最后一部片《亲密敌人》。
如果不是因为复合我希望来一场约会去修复,我不会挑那样的片。
而今晚,另外一位姑娘催我早点睡觉,让我满心欢喜。
然而我总是不听话,昨晚把片子看到只剩一点,今晚要接着看完。
当然之后我还是会尽量乖乖赶紧睡。
二、我原以为这不过是这对才子才女秀恩爱的作品,胜在奇妙的构思,和美好的细节。
至少前半的确是这样的。
你知道这很YY,但无法否认这很特别,而且细节美好得让心融掉。
如果你不同意,可能你没有类似的经历。
如果这部片就这样王子与公主大结局,充其量是个新颖开头狗血结局的故事。
但到了中后,我意识到这即使不是悲剧,也绝不是皆大欢喜收场。
有几个场面先是吓到我,然后让我看得非常揪心,差点忍不住关掉。
三、女主开始重建社交是整个故事的转折。
当女主不再完全属于男主,哪怕一周中只有一天,偶尔不回家吃饭,男主也不能忍受。
于是当男主忍不住动了那把钥匙,后面的悲剧就被预示了。
这样一个主题深刻地击中了我。
我突然非常庆幸,我不需要那样的能力,也能够遇到让我心动的异性。
这样一个能力,就如哥哥哈里说得,任何男人都梦寐以求,很难有人会拒绝;但事实上影片播到后面我会忽然醒悟,这种能力就是一个悲剧!
四、假设我可以完全预知另一半的反应,生活虽然会少很多摩擦,但相处也变得再无乐趣。
而男主可以控制!
当男主完全可以控制女主的时候,其实生活变得很可怕,毫无乐趣可言。
尤其这样的能力一旦获得,就在心里藏了一个魔鬼,当你清醒时也许能锁上锁,但我不敢保证自己冲动时会做出什么。
最后到了那悲剧的一幕,让人无比揪心,不忍掩面,女主已经沦为玩偶。
跟一个玩偶,不可能存在爱。
五、这时我忽然又很庆幸,我很就早懂了,偶尔无法控制、无法预料的好处;很早就懂了,生活需要五味调和,而且是以你无法预料的方式尝到,而不是说一天到晚只有甜味。
我不仅不恐惧,而且有时喜欢不确定。
即使跟前任相处中(特别是后期),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她变得有些莫名其妙不可理喻,我也仍然接受原本的她,没有动过改造的念头。
哪怕最后她的做法最终让我们形同陌路,我依然感激前面有过的,让我措手不及的时光。
只有自由的才是爱,不爱即使束缚着,也于事无补。
男主最后还是做了一个正确的选择,避免更大的悲剧。
六、而来到今天,这部片给我的意义,是在我遇到另一位姑娘,却紧张不安的时候,让我回忆起了,因为那半年行尸走肉被消磨殆尽的,对生活激情的渴望。
不确定会让人紧张不安,但有不确定的未来值得期待又是一种幸福。
懂得这样想,这后面的不安,都化为了淡定。
而我希望这位我遇见的姑娘,无论发生什么事,做好自己。
我会喜欢你本来的样子。
七、最后想请她原谅我不听话又晚睡了。
因为最近生活中这个转折对我来说如此重要,我希望留住一些闪过脑海的想法,做一个记录。
八、说完我的事,补充几点,稍微回归影评:1. 自恋、自我为中心、无社交的人真的很可怕。
可惜本片一笔带过,没有做深入的剖析。
这其实也是悲剧的一个源头。
2. 后面另一个女主模样的人的出现,是这类剧常见的处理。
我只能说,男主太幸运,能再次遇到,并且这次终于不在自己的掌控中,无需去按捺内心的魔鬼。
但我认为他不配。
3. 赞一下Zoe Kazan,人长得灵气,能编,能演,的确才华横溢,男友(男主演员)也很帅气,确是金童玉女。
我这伟大的爱情故事,既真实又不可能。
我希望她看了之后不会责怪我,于是我保留了许多细节,她的姓名,出生与成长,她的一切,甚至胎记,我将一概不提。
但我还是禁不住要为她写这本书,为了告诉她,我为改变你而写的字字句句道歉,我为一切道歉,你在这里时,我对你视而不见,但当你离开了,我却觉得哪里都有你。
有人看了,会说这是魔法,但坠入爱河确实是一种魔法,写作也是。
有人曾经评论《Catcher in the Rye》小说难得一见的奇迹再度发生,一个人从笔墨与想象力中诞生。
我不是沙林杰,但我目睹了难得一见的奇迹,任何一个作家都能证实,最幸福的文字不是来源于你,而是透过你呈现。
她以全然的自我来到我身边,我只是有幸能在场,将一切记录下来。
如此清新动人的小片子必定能大火于豆瓣,独立制片再加点魔幻的佐料,以聪明讨巧的方式讨论爱情中互相改造与占有欲的老问题,干净明快的基调,扎实有创意的剧本,这一切让人大为惊喜。
时隔六年之后,《阳光小美女》创作者们再次证明了自己,这毫无疑问是近年小制作小阵容下的又一道光辉,男主演保罗达诺曾经出演过《阳光小美女》里沉默寡言的哥哥,女主角佐伊卡赞居然就是此片的编剧,最神奇的是在现实中这俩就是一对。
《恋恋书中人》有一个非常好的剧本,佐伊卡赞真可谓才女,影片也基本延续了《阳光小美女》明快干净的基调,对爱情讨论的精彩程度也不亚于前几年的《与莎莫的五百天》,亦喜亦悲的故事模式也像极了之前的《阳光小美女》,虽说故事后半部分略为黑暗,但是总体上还是一部欢快明亮的喜剧,另外本片关于爱情的问题的寓意也犀利深刻,让人看完能略有所思,其实爱情中的自我作祟基本上都是体现在占有欲上,不仅仅是对肉体的占有,更重要是对对方个性的“私有化”改造,片子的男主角就是那么个自我很强但是行动无能的家伙,莫名其妙的写出了个女朋友,然后情不自禁地开始用自己的想法去改造她。
爱情的的双方本来就不是为对方量身定制的,难免有不合与碰撞,但是片中的男主角有了改造对方的能力,便一次次的试图把女友调整到让自己舒服的状态,最终发现这一切都是毁灭爱情的过程。
片中男主与前女友的几争吵便把男主角的内核剥了个干干净净:“对对方不切实际的幻想”、“与自己谈恋爱”。
这或许是一种男主角过于自我的性格缺陷吧,但是本片对于男主角这种趋向的表现并不是非常的清楚,在事态恶化之前,男主角也并没有为他天上掉下来的爱情作出足够的牺牲和包容,到最后给予Ruby自由,其实便算是对爱情的一种赎罪或者是反省吧。
影片中的爱情出自于书,开始作家凯文用文字书自己关于爱情的萌动与热恋,故事里的女性角色灌注了凯文对于女性一切美好的想象,当他爱上书中的Ruby时,他便算是与自己谈恋爱了,所以当Ruby真的出现时,凯文便无形的产成了对Ruby的一种占有欲,因为Ruby完全是他自己的想象力创造的,可现真身之后的Ruby已经不是书中的角色,而是一个真正的活生生的人。
到后来同居久后,由于没有个人足够的空间,两人丧失了开始时的新鲜感和热情,这时的Ruby开始有了自己的思想和想法,凯文开始对其失去控制,便不断的调试和校准,但是一个大活人的个性和思想又岂可这样篡改呢?。
这段爱情一开始就是不对等的,凯文有太多的自我,到后来扭曲的爱恋和占有欲发展成疯魔状态才有了末尾可怕的一幕,直到结尾两人再次的重逢,这段爱情才开始了正真的平等。
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凯文不切实际的幻想最后变成了现实,这段落开始容易让人以为这应该是凯文的自我的精神分裂,但是片子居然用魔幻这一元素给糊弄过去了,凯文空虚的现实世界立马被魔幻带来的爱情填的满满的,其实在段落的衔接和处理上,《恋恋书中人》也一定程度表现出了独立制片的粗糙,衔接略显生硬,段落之间过渡的痕迹过于明显,但这自然是瑕不掩瑜。
影片末尾的黑色段落给整部片子大大的降温,影片剧本这种亦喜亦悲的处理其实也是讨巧的,深化了影片的主题,从欢快的云端跌入黑暗的谷底,最后回到原来那温暖如初的平地,这种大起大落加强了影片戏剧张力,让人印象深刻,也让此片关于爱情永恒不变的探讨更深入人心,最后末尾温暖朦胧的处理也自然是人民群众所喜闻乐见的。
其实说到底,一部好的片子并不需要什么大场面,大阵容,一个扎实有创意的剧本完全能够盖住以上的缺失,从《阳光小美女》到《恋恋读书人》,两位导演证明了这一点。
『PS: 凯文圆了宅男们的终极梦想,他的意淫意出了的境界,意出了广度,意出了艺术性,同时这个故事也告诉我们一个道理:文字,是宅男鞭挞女神最有力的武器!!!
』
虽然这么说,兴许有点做作,但是我必须得坦诚一点:人类是如此卑微羸弱,以致于仿佛高高在上不可亵渎的东西都经不起拍打。
离开了神坛,离开了供奉,剥离了身份,我们走近一瞧:咦,也不过是个糟老头,竟然还发怒,只不过是个笑话罢了。
女神也是同理。
唔,上边的话,有点根植于最近的愤懑。
但跟我从影片中所看到的某一个点,是相似的。
ruby是凯文的创造物,可以说ruby是凯文的一段有自我意识的代码,凯文运用非常大概的语句就可以改写她,虽然这种改写非常的粗浅,但ruby尚有人类思维的机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进行合理化,可是当她发现自己一再违背最初写入的逻辑设定时,当悖论积累无法被潜意识消解时,一切就变得无法解释,于是心理稳态被打破了。
归根结底地说道,虽然ruby是凯文的创造物,但她更是上帝的造物,凯文也是上帝的造物,因此在逻辑机制上,他们共通。
值得一提的是,早先,凯文的改写是方向性的大略式修改,以致于这种修改是可以通过ruby的逻辑机制进行处理修饰的,以致于虽然ruby的改变是立竿见影的,但是这种变化是如此地符合上帝之子的逻辑,也就是说撇开时间上的连续性,单从单个行为模式上考量的话,对于凯文来说是如此的自然;而最后凯文键入的代码,从语句上也看得出来,是简单直接粗暴的执行型语句,这时,这种接受命令式行为已经变得机械化,物化,而丧失了上帝逻辑的神性,因此彼时,凯文看着这具彷佛被突然掏空灵魂的容器,三观顿时崩坏。
我们再说说距离,这个故事从一开始就注定是一场悲剧,因为从设定上存在一个非对等关系,主从关系,开发者和软件关系,是一种碾压式的不对等。
这对于爱情来说,实在是无可弥补的悲剧,我们要的是地位对等的情人,会高兴,会生气,会粘人,会不理人,会离开,会回来的情人,这种不可控,这种不确定性,开创性的关系才是我们期待的爱情,而不是要一个被钳制、俯身唯命是从的女仆。
只要凯文(导演?
)握着剧本,他和ruby的距离就惊人的远,简直就是两个次元的人,凯文只能以上帝视角俯视ruby。
影片中,有一个ruby环住凯文,凯文拍着ruby美背的情景,那分明已经不是情侣而是父与女了。
虽然凯文一再希望不打“Greedisgood”的命令,但这跟下了游戏修改器但期望不用,或者限制性的使用,例如“我只增加自己10000的金币但绝不修改气的获得”,如您所看到的,这满满的优越感早已透纸而出了。
另外,我觉得这是催眠题材的变种,故事就是关于代码写入引发了逻辑危机,虽然改换成了畅销屌丝作家的YY,但内核还是没有改变的。
一天,青年去找禅师。
诉说自己的烦恼,他觉得自己的女朋友有很多缺点,自己不能忍受。
这一次,禅师没有拿出那个莫比乌斯环。
电影的名字叫恋恋书中人,英文名叫露比 斯巴克斯 。
翻译过来的名字让人不会错过这个名字是露比的书中人。
露比来自美好的梦境和美好的想象。
想象是美好的,因为透过想象,可以弥补现实的遗憾。
想象是完美的,因为想象完全依我们的好恶,由我们改变。
但是想象的完美仅仅是对于我们自己而言,甚至完美本来就只是不存在的,只存在想象中。
因为人的瑕疵,人自认为完美的想象也充满瑕疵。
凯文和他哥健身,抱怨说和他上床的女生感兴趣的不是他,而是想象中的他。
当凯文找他哥说了自己的梦境和自己正在写的小说,给他看了手稿。
他哥说,凯文不懂爱情。
真实的爱情存在于真实的世界。
在真实的世界中,苏茜曾经离开哈利,苏茜有时候会发飙,即使当初刚认识的时候,哈利也觉得苏茜是他的梦中情人。
与哈利不同,凯文的露比就是他的梦中情人。
她的性格,她的经历,全是出自凯文。
露比就是凯文对于女生的完美想象。
但是,完美的想象开始出问题了。
凯文开始对自己的创造开始不满,但是每次的改动却让事情变得更糟。
露比就是露比,不管是否完美,每个人都是自己所有经历的集合,任何突然的改变都显得多余。
露比对于凯文本来就是完美的,但是有瑕疵的凯文接受不了这些完美。
凯文的心意、愿望、要求随时在变化,而露比就是露比。
疯狂的凯文最终发现,身为创造者的他可以对露比做任何改变,随心所欲,甚至是让露比像狗一样。
但是他爱的是一个人,而不是一个随时满足他心愿的创造物。
是现实太多瑕疵,还是我太多苛求。
我一直都认为,作家的精神世界是异于常人的,他们往往都沉醉于自己的世界。
与此同时,我也认为,每一个作家笔下的人物总有一个是自己的影子。
影片中,男主角因为一个梦,从而诱发了创作灵感,ruby 。
书中的女主角叫Ruby。
接着,一系列不可思议的事情发生了,男主角从最初的兴奋不已到最后的崩溃边缘,一切因为书中人而改变原有的生活。
其实,ruby本来就是calvin的人格中的一部分,calvin把自己人格的一部分描述塑造成一个独立的人格,然后去观察去自恋,并且由于这是自己人格的一部分,从而潜意识层面不允许这一个部分超出自己的控制范围,所以不停地去修改,去修正,去和其他人格相平衡。
但是calvin在恋爱身份角色中在意识层面又希望恋爱的对象是独立和自由的,所以在修改之后又后悔,又再去将她恢复原状,这就形成意识和潜意识之间的冲突和矛盾。
他是个渴望得到关注关心被人理解能够与人平等相处的人,但是自己的生活方式太过于封闭,不愿意让任何人进入自己的内心深处,朋友稀少,也基本不聚,唯一有个哥哥和心理医生常常去见。
就像lila说的“你唯一想要的恋爱对象,是你自己。
所以我成全你。
”最后自己和部分人格之间的冲突发展到一定程度,终于坦诚相见,但是他们并不是平等对话,而是去惩罚那一部分人格,告诉她你是我的,你要受我控制,你要听我使唤。
一场自己和自己的冲突斗争中,没有别人会受伤。
大战过后,伴随着那一部分人格不能融合,calvin彻底分裂。
按照心理医生布置的家庭作业和要求,他把整个分裂过程写成小说。
…當然鄭國江先生在廿多年前寫下的「創作力量同幻想,會嚇你一跳」或許也說穿了大部分。
繼續懷疑「我思故我在」這個命題的同時,又要極力掙脫不願死在「存在主義」的框框之下。
這未必能換成活下去的動力。
miss little sunshine的导演,编剧和主演。
算是聚齐了一部好电影所需要的任务。
也许是大众的要求太高,所以当事人自己也略显踌躇,怕辜负了来自别人或者自己的期望。
真正被触动是在后半,从聚会争吵到揭开真相。
我倾向于觉得,这姗姗来迟的高潮,才是编剧导演真正要告诫我们的部分。
这突如其来没有任何征兆的恶,是编故事的人对故事里的人的释放,又何尝不是看故事的人对自己内心的探视:每个温和,柔软,平常得千篇一律近乎苍白的面容之下,何尝不藏着一个暴戾易怒,情绪失控,心里积攒着若干自卑郁结甚至憎恨的自己。
也许你就像主人公一样,曾经小有名气,曾经被大大小小的赞誉点缀,被形形色色的人群包围,最后你依然只得你一人。
然后你看清自己:孤独、偏执、试图振奋、试图治疗、却最终无能为力。
一直看着镜中人感伤的,正是你自己。
至于爱情,它其实只是治疗的一种方法。
你通过认真地投入其中,大哭大叫,快乐嫉妒,种种感受经历,却知道自己究竟是怎样的人。
面对爱人的离开、依赖,你选择怎样去做,那正是你要成为的人。
故事的最后,似乎是有些俗套的结局:他遇到了她,只是她已经消失了与他有关的一切记忆。
她为一开始的无理道歉,她说,Let's start over.于是故事在某种可能展开的浪漫情愫中欲语还休的结束——是我们重新开始这一幕相识?
还是我们重新开始这一段关系?
是你,你又会怎样选择?
Paul是喜欢的男演员。
自然是从Miss Little Sunshine开始。
平淡的表情下有着内心的暗涌,在爆发的瞬间又极为强势和令人动容,这是他并不出众的外表下特别令人着迷的特质。
体现在本片中,你可以看到他和前女友争论时微微抽动的鼻翼和因为激动而显得灼热的眼神。
意外的是Zoe从上一回的编剧和联合导演位置,直接来到主演的位置上。
看到片尾的人员名单,她还担任编剧,以及联合出品人。
连起来似乎又看到一个经费并不充裕的小成本制作。
但我依然觉得,这是一个不错的故事。
比起同类讲述爱情中来来回回的故事要好上很多记下片尾喜欢的那句:Writing is a kind of miracle magic.The words are not coming from you,but through you.如此,才是畅快自然的心理体验。
做任何事,要追求的终极无非就在于此。
你会选择怎样去做?
为了你要成为的人。
如果这是日本片,影片会停留在疯狂地天才那里,然后数年后女孩已经无法哭泣抵抗命运,男孩仪表堂堂出了一部又一部大卖的小说,ruby成了国民女友,但这这是部美国片,控制狂最终内疚并喜获失忆的EX,那种伤害以后愧疚真的有那么值得原谅欣喜么,我们都在给自己留后路啊~~
nice try
like always文艺作品中的男作家sucks
#心~影# 只能说不好看,故事原本可以很精彩,可惜导演讲故事的节奏和自恋让这部片子观影感受很不好。女猪脚很可爱,可惜了
看阳光小美女的那个时刻对我来说意味着很多 看这部电影时 我却处在一种人生最惶恐无助的阶段里 导演的电影与电影之间 对我来说 真的变了很多
都说小清新小清新什么的,我却觉得真心俗
拍平庸了,各种催眠。相比之下,《奇幻人生 / 笔下求生》要比这个好看太多。
改编剧本
有想象力的一部作品,男主角棉质的服饰好文艺。不过千万不要跟这种内心控制欲太强的人在一起。
这个故事很棒。
创意并不新,但拍得挺有自己的气质,尤其是编剧兼制片兼男主现实女友的女主,古灵精怪很可爱;但文本本身有太多可完善的空间,其一,作者同自己创造的人物以及男女恋人之间这两种关系在剧中几乎是分开阐释的,没有很好地交织在一起;其二,两种关系各自的阐释都比较简单,只有大起大合的转折,浮于表面
“I couldn’t see you when you were here and now that you’re gone, I see you everywhere.”
原来是MAC的加长版广告啊...
竟然还是新片,看起来那么老,很一般吧,土航打发时间
挺值得推敲的一部片子
nathan rabin值得一个writing credit 看得出来她想颠覆MPDG这个archetype 但是编剧水平跟不上 非常on the nose没有stakes 前一个小时可以删掉点见爸妈那段除了致敬'阳光小美女'还有什么意义 完全浪费了这个high concept 结尾也unfulfilling
不要眼泪的爱情好片
屌丝神意淫~~~都说小清新什么的,根本看不进去好么~
我爱你,完全以你所喜欢的方式,然后没有了我自己,这就是你想要的?编剧带着男友来演自己的故事,小新颖,较别致。PS接近尾声的苹果亮相,五味杂陈。
说不清的别扭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