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过原著小说,却没看过电视剧版,作为振华三部曲的其中一部,电影版《最好的我们》由于时长的限制,相比原著小说删减和改编了不少情节。
本片有着一般青春校园题材电影共有的特点,依然处处洋溢着高中时代青少年们的青春气息,每个人都充满活力。
但本片仍旧有和一般青春爱情题材电影共有的情节套路,比如牵手飞奔、偷偷送礼物等等,这些部分缺乏创新。
另外交代男女主突然分开的理由也很老套。
不过全片整体上充满着正能量,没有一点伤痛青春文学的样子,基本都是围绕鼓励学生们上进在展开叙事。
除此之外,片中的部分元素展示还是很怀旧的,能让一些80后观众看后有种梦回校园的感觉。
武汉二中2019届毕业生,高三补习时看着这部电影在学校拍。
电影其实一般,但我和同伴都很感动,不是因为剧情,而是因为自己一点也不浪漫,安稳而充实的青春。
就算没有啤酒没有大雨,我们也有上去就被通报批评的天台,有绝对让你没时间跟女友/男友补习的晚晚自习与周练,有在一班而不是五班的保送清北的竞赛大神,有跟你不厌其烦讲题的数学老师,有我们的高中三年。
高考加油。
电影很美好,男女主还是幸福得生活在了一起,但是我却希望这部电影停留在高考发榜那天,男主没有来到与女主约定好的地方,然后影片终。
我们每个人在学生时代都有暗恋过人,心里也都会幻想过对方也是喜欢自己的,但是在毕业后、在工作后,我们不一定会相见,相见了我们不一定会记得曾经那两颗砰砰跳动的心,或许我们已经成家立业,有了那个让你曾经的幻想变成现实的那个人,已经儿女成群,有了生活的重心和自己的责任。
我们每个人在学生时代都有暗恋过人,心里也都会幻想过对方也是喜欢自己的,但是在毕业后、在工作后,我们不一定会相见,相见了我们不一定会记得曾经那两颗砰砰跳动的心,或许我们已经成家立业,有了那个让你曾经的幻想变成现实的那个人,已经儿女成群,有了生活的重心和自己的责任。
但看这部电影并不亏,因为它不仅讲了耿耿和余淮的故事,还有高三五班的故事。
很巧,我高三也是五班的。
人们总说青春已逝,但我觉得奋斗的每一天都是青春,有颜色的青春,我们哭过笑过闹过吵过疯过。
回想过去,我们不会记得在宿舍里窝着玩手机的那一刻你手机里的画面是什么,但你会记得你为梦想奋斗过的某一个画面、体验过的某一种感觉、让你心跳加速的某一个人。
看完橘生淮南的电影,看到还有最好的我们的电影,顺手打开了。
看完来标记的时候发现2019年我就看过额,一点子印象都没有了。
说说今天看完的感受吧,演技夸张不自然,剧情拉垮不喜欢,全程尬得脚趾疼。
唯一值得说道的就是汪苏泷老师的歌了。
只能说青春剧还是得拍电视剧,匆匆那年和最好的我们都是。
拍成电影总是不好处理那些藏在细节里的一点一滴水到渠成的感情。
只能说谭松韵和刘昊然封神了。
好无语,好扯,好尬好尬,好离谱,好生硬,好油。
好奇怪啊,我的天哪。
简直是一坨屎。
感觉演技方面电视剧也要更加喜欢一点。
连框架都只搬了一半。
《最好的我们》:别来沾边。
里面有一句核心台词:当时的你是最好的你,现在的我是最好的我,最好的我们之间相隔了一整个青春,我追也追不上的青春。
这句台词当时特别喜欢、特别触动,是整部作品的核心。
这合着完全没有想过要按照原著的中心思想来改呀,这讲的😨…末尾一定要把“我追也追不上的青春”改成“我追也追得上的青春”。
为啥要改?
为啥要改?
为啥要改?
你这样立意会更加高一点吗?
难道不是更加改成一坨大便?
为了改而改,为了再创作而改?
改成这样的目的?
吃饱了撑的都🤬…把余淮对耿耿的感情设定成了,在放榜那一天的一见就钟情。
把耿耿对余淮的感情…我不明白为什么要喜欢他…理由呐理由呐理由呐理由呐理由呐?
因为他喜欢我,所以我喜欢他…啊…?
剧情情是为了推进而推进,里面毫无逻辑可言。
结尾他们7年后相遇之后,他们就直接就互相表白就在一起了,把后面核心的那个遗憾给去掉了,沉甸甸的苦难就被这么简简单单地抹平了。
去其精华,创造糟粕。
拍出来…把路星河砍了,在剧版里,路星河真的是一个很重要的人物啊…就算我没有看过电视剧,没有看过原著,我不知道路星河,电影版依旧是非常非常非常非常非常非常离谱的一个在这里…举个例子。
觉得余淮喜欢耿耿,然后耿耿的姐妹帮就出主意。
“酒后吐真言”,真的去喝酒…是人想出来的情节吗…我真的会醉🤒。
不管电视剧里面有没有这种情节(因为是初中的时候看的电视剧,所以时间有点久了,可能忘记了,但我感觉应该不会有这么离谱的设定吧),但是电视剧里面的剧情推进还挺顺的,完全不会这么突兀…可能电影篇幅不够,就贪方便直接设定成了一见钟情。
但他真的每一个情节都很突兀他的每一个慢镜头我都觉得尴尬,我get不到,他为什么喜欢,原因在哪儿,原因在哪儿?
原因在哪??????
莫名其妙,累了…多嘴一句,陈飞宇的两个阶段的造型,最后那个长头发更好看一点,高中时候的感觉不能突出他的青春和帅气,女主在医院里发现他妈妈前天刚出院,打电话和他对峙那段,他靠在窗框旁边,那个背光那个侧脸,好帅,全本高光!!!!!!
爱死了啦。
感觉高中阶段的发型真的有点点不太适合…
影版《最好的我们》整体气质抓马化了,甚至有那么一点点狗血气息青春影视剧已然成为市场的香饽饽,像“优爱腾”每个月都各自上新至少一部青春题材的网剧。
虽然爆款的比例低了许多,但青春影视剧丝毫没有降温的趋势,一方面是,“没有人永远青春,却永远有人正青春”,这一题材永远有追随者;另一方面,青春影视剧的制作门槛低、成本低、政策风险小、收益率高。
而如果是IP,那就更不容错过了。
八月长安的“振华三部曲”,可以说是青春校园小说的超级IP。
“振华三部曲”是以振华中学为背景的三部小说,分别是《你好,旧时光》《最好的我们》《橘生淮南》,这三部小说分别已经改编成网剧。
其中剧版《最好的我们》于2016播出,由刘昊然、谭松韵饰演男女主角,该剧播出后大获成功,当时点击率超过20亿。
如果说赵薇《致青春》拉开了青春电影的帷幕,那么《最好的我们》则掀起了青春网剧的热潮,正是《最好的我们》的成功让资本注意到这一市场的广阔天地。
除了《最好的我们》,剧版《你好,旧时光》于2017年播出,由李兰迪、张新成主演,而剧版《暗恋橘生淮南》也将于6月10日播出。
“振华三部曲”分别改编成了网剧于6月6日起全国公映,由陈飞宇、何蓝逗主演的影版《最好的我们》,是“振华三部曲”首次搬上大银幕。
影版《最好的我们》会否复制剧版的成功?
影版《最好的我们》海报对于影版来说,原著和剧版的巨大影响力,是一把双刃剑。
有利的是,剧版粉丝基础雄厚,影版在宣发上事半功倍;问题是,剧版实在太深入人心,刘昊然的余淮、谭松韵的耿耿受到书迷的一致好评,甚至有剧迷说,不是刘昊然、谭松韵在演耿耿余淮,而仿佛是八月长安看到他俩,才写出了这样的故事。
观众难免会对比,影版的压力可想而知。
剧版的耿耿余淮深入人心首先得搞明白,八月长安的小说原著有怎样的特征?
何以成为大IP?
客观地评价,如果以精英文学的标准衡量,那么八月长安的“振华三部曲”也是快餐文学;但假若与同题材的快餐文学相比,那么“振华三部曲”的写作则有质感多了,至少是那种清淡可口、色香味俱全的快餐。
八月长安出生于1987年,是2006年哈尔滨市的高考文学状元,她是名副其实的学霸,本身文学功底就挺好的,85后的成长经历也让她小说中的细节叙述贴近80后、90后。
但“振华三部曲”最与众不同的地方,还在于它的真实。
如今“真实”是一个用滥了的评价,任何青春影视剧播出时打出的宣传旗号里,一定会说反映了真实的青春云云。
但并不是说主人公穿着校服、听着那个年代的流行歌曲、纠结于文理分班等,就代表这部剧真实了。
真实不仅仅是体现在服化道的细节和一些标志性的事件上,它更体现在叙事的肌理、人物的塑造上。
绝大多数人的高中生活用两个字来形容,就是普通,绝大多数高中生,也是普通人。
因此,真实的奥秘,即“普通”。
在高考的指挥棒下,高中生活里哪有那么多抓马的风波,学生们就是教室-食堂-宿舍/家三点一线地来回奔波,为着每日的功课、每月的月考以及发下来的成绩单愁苦。
而一群普通的高中生,哪怕你智商再高,终究也就是一个还未步入社会的小屁孩,会紧张、会焦虑、会恐慌、会退缩,没有偶像剧里霸道总裁那一套一套的“英雄救美”。
八月长安很聪明,她抓住了校园生活和高中生“普通”这一特质。
当然一部小说要好看,肯定不能是流水账,八月长安在普通的基础上,赋予了小说足够的戏剧性和幽默感。
小说也会给读者带来言情小说小鹿乱撞的那种心动感,但这一心动是亲切的、熨帖的、似乎触手可及的,因为它是发生在你我这样的普通人之间,能给我们带来强烈的真实感。
以小说《最好的我们》为例。
单看梗概,它跟现在市面上扎堆的青春校园故事似乎没太大差别。
一方是学霸,一方是学渣,俩人是同桌,从相互看不顺眼到日久生情,文理分班各种纠结,学渣为了跟学霸考上同一所大学拼命学习,结果高考时学霸出了意外,或者学霸为了跟学渣同一所学校故意“失利”,两人就此分离……大部分故事,是按玛丽苏偶像剧或者甜宠剧的模式写的,男主角自带霸道总裁气质,如果他恰好是学霸,那么一定是雷打不动考第一,无论遇到什么事都从容淡定;而学校也好像是被《流星花园》里的英德学院“附体”了,三天两头就有各种抓马的大事发生。
总之,故事的核心是男女主角轰轰烈烈一波三折的恋爱,学习主要是作为一个叙事背景。
《最好的我们》不同,它虽然讲述的是耿耿余淮“耿耿于怀”的故事,但主线仍旧是平平淡淡、波澜不惊的校园生活;耿耿余淮相互喜欢,是学习之余喜欢,而不是喜欢之余学习。
小说也没有那种夸张甜腻的撒糖,哪怕俩人其实已经暗生情愫,但余淮对于耿耿依旧是“一小部分时间施以援手,大部分时间落井下石”。
学生嘛,主业总归是埋头苦学。
最为关键的是,小说成功地刻画了一个有弱点的男主角。
余淮虽然是学霸,但不是那种天才般的学神,稍不留神他的名次会往下掉,竞赛会落榜;余淮虽然自称“小爷”,看上去如此开朗、活泼、无所畏惧,可实际上他“不过是一个十几岁的、考不好了就会怀疑自我的少年”,他也会畏惧、会怀疑、会自卑、会逃避。
剧版《最好的我们》之所以赢得高口碑,根本在于它充分还原了小说中那一份真实与普通,还原了一个虽然闪闪发亮,但也有弱点的少年余淮。
影版若想保持原著的精髓,改编也得遵循这一个大方向。
刘昊然版余淮与原著非常贴近剧版《最好的我们》有24集,但影版只有110分钟,大概网剧3集的篇幅,这意味着影版必须大量删减。
该如何删减,是影版面对的最大的挑战。
如此短的篇幅里,既要拍出平淡真实的学习日常,又要充分反映耿耿余淮的情感累积,是蛮有难度的。
可惜啊,影版采取的编剧策略是最简单的那一种:删除小说中那些普通的、日常的部分,保留那些具有冲突性的情节,并予以放大。
编剧的出发点是为了保障戏剧性和可看性,只是整个故事的内核由此也转向玛丽苏偶像剧了,电影中耿耿余淮的主要任务好像是谈恋爱,到处都有宠溺的细节;两个人的情感进展神速,也有偶像剧里那种抓马型的起冲突的情节。
就比如小说中,余淮的妈妈家长会后请求老师不要让余淮与耿耿同桌,耿耿也没受太大伤害,事后还偷偷向林杨打听余淮与初中同桌的故事;到了电影中,这个冲突被放大,耿耿生气暴走,直接走进有人正在打球的篮球场,余淮则在一旁大喊。
影版“加”了一些情节,非常偶像剧也就是说,影版《最好的我们》整体气质抓马化了,甚至有那么一点点狗血气息。
何蓝逗版耿耿,与谭松韵版耿耿各有千秋,但陈飞宇版的余淮,就比刘昊然版余淮逊色不少。
陈飞宇也非常帅气,少年感也非常足,奈何大部分时候稍显僵硬,欠缺那么一点灵动;当然这也怪剧本,一开始没有表现出余淮的弱点,家庭变故后他突然的“堕落”也就显得欠缺说服力。
陈飞宇版余淮,少年气十足,只是演技稍稍生硬应该说明的是,从剧本改编角度看,影版《最好的我们》并不成功,但这并不意味着电影上映后市场境遇也会不成功。
影版《最好的我们》的起承转合,跟之前的《比悲伤更悲伤的故事》有点像,虽然一部是校园爱恋最终大团圆,一部以悲剧收场,但两部电影都特别适合现在以及曾经的高中女生边看边哭。
《比悲伤更悲伤的故事》的目标受众,与《最好的我们》是重叠的,前者虽然口碑惨淡但票房近10亿元,影版《最好的我们》口碑是没太大指望了,祝愿它票房好运吧。
——版权属于澎湃新闻——
看电视剧的时候好像是初三毕业,再次重温是高三毕业,但心里想的还是当初的我们。
我们的青春很少像电影里演的那样,没有在最好的年纪里奋不顾身的为一个人,但同样帮哥们追过暗恋的女孩,懵懂的欣赏过异性,这些可笑又无知的点点滴滴却依然让我们成为了现在的自己。
记得上一次在同一家电影院同一个餐厅是和姑妈看完《芳华》,两人谈了相差20岁人的不同青春往事,最后分享一段看过的十分认同的爱情观: 你要相信有一个人正在翻山越岭的来找你,等待的长度就等于幸福的深度。
与其说不想谈恋爱,但其实是一直在期待着那个最好的人。
并且一直坚信一个信条:人对爱情的悸动总有褪去的一天,我希望把它留给那个最值得的人。
所以,在他到来之前,努力提升自我,让自己配的上他。
并且,我相信,他一定很优秀。
青春里有很多的恋爱,也有很多失恋,但是这种不告而别,为了对方默默承担那么多的几乎是没有,电影把这种付出刻画的有点超前。
男主是佼佼的优等生,喜欢女主带着其上进,但是母亲生病后,怕耽误她考试,默默不说,选择了复读后也消失了,在知道女主发展的很好时,更是不敢上前接触,自己做着自以为很伟大的事情,但对女主而言,这是对自己的不信任和抛弃,年少的相知相守是可以并肩走过艰难困苦!
电影版真的高出预期!
开始的时候期待着经典剧情的重现,期待包书皮,期待篮球赛,期待天台上的秘密,期待那句“我来晚了”。
然鹅看了不到三分之一,就完全被电影中的耿耿余淮吸引了。
逗逗(饰耿耿)演技真的进步好多,青春感满分,颜值也在线。
陈飞宇(饰余淮)可能是演了太多青春剧的缘故,看着看着就串戏了。
不论怎么说,耿耿余淮真的就是我们可欲不可求的青春。
一些镜头真的拍的很美很灵动。
♡七年后的部分没有拍, emmm……算是有点小遗憾吧
我还是蛮吃陈飞宇的颜值的。电影里,陈飞宇的演技青涩了点,毕竟年轻嘛。再说,青春本来就是青涩的,不知所措的。他让我想起了自己中学时代的美好情感。那时的我和同学,是那么地好看,纯真,克制。最近特别喜欢的男生是宁泽涛、刘昊然、易烊千玺和陈飞宇。
太可怕了吧! “你干嘛?要你寡!我不寡谁寡!”
有点后悔读了女中哈哈哈高中时候应该来一场恋爱才不辜负青春啊~
感觉陈飞宇下一句就要说“菩萨知不知道我心里有多难受!”
结尾居然看哭了是什么鬼,其实陈飞宇不大适合这角色,看很久也无法入戏。
演员阵容还是蛮符合校园风的,故事很熟悉了,中规中矩的呈现,对于青春片我可能已经免疫了,内心丝毫没有泛起一丝涟漪。
后面那段…还是不如看看电视剧吧手动捂脸表情,女主工作后参考蒋方舟老师的形象来的么手动捂脸表情,但不如蒋方舟老师好看哈哈,男主哭时林宥嘉邪魅时小碗宽面?手动捂脸表情。年轻就好。
全是碎片,看着干着急。陈飞宇只有一个镜头演的还不难受的,这样的耿耿到也不错,就是太演了,不过也比余淮不会演强
阿瑟别接烂剧了
林笑問我怎麼去拍電影了…於是就找來看了⋯有幾個角度我自己都覺得我怎麼在跟陳飛宇搭戲…;武漢的渡輪確實很好坐,浪漫,喜歡渡輪,陳飛宇也🉑️
1、导演的镜头水平大概只有入门级,查了查资料发现竟然还是北电导演系毕业的,真的是非常让人失望:这毕竟是一部电影,不是MV,也不是电视剧,取景拜托专业一点,还有,慢动作请不要随便使用。2、何蓝逗的表演是最大的亮点,一些表情的细节很到位,特别是长大后的耿耿,饰演的真的不错。陈飞宇不像在饰演高中生,而像是在饰演蔡徐坤或者吴亦凡,考虑到他的身世,如此表现也就好理解了。电视版《最好的我们》中刘昊然的气质真的很符合余淮的形象,没能拍电影可惜了。3、编剧是这部电影最大的败笔,余淮最后能和耿耿在一起,他必须有一个可以接受的未来。但电影里余淮太惨了,而且不像原著中有爸爸、姑姑姑父帮忙,这种情况下硬吧耿耿跟他写在一起实在是太假太让人接受不了。球场爆发的冲突也太刻意,完全失去了原著那种缓缓的日常带来的真实感。
陈凯歌之子挺帅的
发挥稳定,荷兰豆好可爱~
6.3英皇电影城首映礼。最后主创谢礼红姐出现了,惊喜到拍烂手掌,全场呼声最高。电影,其实是不忍心苛责的,你会喜欢耿耿,也会喜欢余淮,喜欢三姐妹,尽管你会吐槽这情节根本不会发生,但是,怎么办呢,我们对青春里任何美好的东西都有滤镜。陈飞宇其实对于余淮来说,过于帅了,真的是很有冲击力的帅,痞劲儿也足。就当是另一个时空的余淮吧。耿耿真的很有劲,很讨人喜欢。
3.5 还是被戳到了。这个故事的内核实在是太棒了,两个主演也真是很好。陈飞宇真的,迷人。特别是大雨里那个身材...(天呐他还是个孩子)时间线变了,那种对于我来说纯粹的时代共鸣没有了,但是爱情那点事是永远共通的。耿耿的那些小心思和余淮的少年感都太对了。勇气一唱泪流满面。而最最难过的部分,不是当时的我们才是最好的我们也不是我们总是错过彼此,而是,有些男生明明那么优秀,却总是因为一些原因而丧失了自信心。真讨厌。
无数个片段拼凑,逻辑混乱,女主台词演技尴尬…
我觉得还可以啊 可能是飞机上实在太无聊了只能看这个……女主(高中时期)还真的蛮可爱哦
这女的真的很作啊。。。
青春片,似乎是中国独有的一种类型片。这部重于把重心放在学习上了。最大的优点就是尽量真实的描写了真实的校园生活。其实青春片不用编出那些逃课堕胎打架那些博眼球,点点滴滴的日常就足够感动了。
何蓝逗很可爱,后半部分挺感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