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部电影之前就有听别人推荐,这次会看的契机是看一个林奕含的采访视频时,她的一个读者提到的。
在此之前我已经看过素媛和熔炉,当时看素媛时,哭的停不下来,在看这部电影反而比较平静。
看时觉得韩公主表现的很冷淡,如果不是我提前知道这是个什么故事,我压根不会想到韩公主遭遇过轮奸,这让我想到了林奕含关于抑郁症的说法,当林奕含拿着医院开的证明去学校请假时,老师不相信她得了抑郁症,林奕含说:“他是用什么东西来诊断我?
是用我的坐姿,我的洋装,我的唇膏,或是我的口齿来诊断我吗?
这个社会对精神疾患者的想象是什么?
或我们说的难听一点,这个社会对精神疾患者的期待是什么?
是不是我今天衣衫褴褛、口齿不清,然后六十天没有洗澡去找他,他就会相信我真的有精神病?
又或者他觉得精神病根本不是病呢?
”对比一下,我是不是对于被强奸的受害者也有期待呢,这些受害者都是要死要活,玻璃心,动不动抑郁,生活的很糟糕,这样才符合我对受害者的想象?
在看这部电影时,能感觉到韩公主很努力的想要继续生活下去,学游泳就是希望自己在想不开时也能有挽救的机会。
但,过去的遭遇总是如影随形,它会在某个不经意的时候就跳出来,提醒着你,而跳出来的契机是那些强奸者的家长,打破了韩公主想要继续生活下去的想法,交到的小伙伴知道韩公主的遭遇后也远离了她,韩公主的朋友是受不了强奸自杀,而韩公主则是受不了强奸之后的事情而自杀,明明是希望自己能够活下去的😔。
(本文首发于公众号【韩剧天使】 欢迎联系授权转载)千玗嬉最近还“挺忙的”。
因为她主演的好多部作品最近都一起上线了。
尤其是她作为女骗子人设主演的韩剧《虽然不是英雄》,属于是低开高走,口碑逐渐上升,剧情精彩的推进和观众越来越能被千玗嬉的演技所折服。
还有她和柳俊烈主演的《第八个秀》上线一周让大家再次为在剧里面又美又癫的她(疯女人)感到震惊并沉迷到。
可能一部分人是通过轻喜剧《浪漫的体质》熟知千玗嬉的,不过她的戏路真的很宽,演什么像什么,完全没有短板。
和沈恩京、闵孝琳主演的《阳光姐妹淘》,和黄政民主演的《哭声》,和申河均主演的《主播》,和薛景求主演的《想见你,父母》,和任时完主演的《虽然只是弄丢了手机》,和金东旭主演的《有益的欺诈》等各种类型的影视剧。
从以上代表作就能看出她走的是忠武路实力派演员路线,因为精湛的演技让她有了知名度,也是很少见的“多变”的女演员,她可以超级清纯善良,也可以美艳性感,还可以邪性变态。
更值得一提的是,她真正的封神之作,也是让她成功拿下青龙影后的电影是:《韩公主》
韩国电影最喜欢揭露社会黑暗。
这部电影依然是这样,因为是反映现实社会的题材,片子全程让人看得很揪心,显得非常压抑沉闷,还用克制和内敛的姿态来还原主角的遭遇。
反复的插叙和倒叙镜头,像撕碎的纸张一样再拼接而出。
故事的女主人公韩恭珠(千玗嬉饰)原本是个喜欢唱歌的17岁平凡高中生。
在学校里她有两个好朋友,一个是女同学一个是男同学。
他们仨经常在韩恭珠的家里聚会。
但是男同学又经常遭到其他男同学的校园霸凌,经常带着伤,更可恶的是那些男同学还强制性要求一起到韩恭珠家里吃喝玩乐。
某天,他们所有人都在韩恭珠家里。
那个男同学又被威胁了,要求他给韩恭珠的水杯里下药。
男同学照做了。
然后韩恭珠和另一个女同学都被迷晕了。
再然后,在场的43个男同学集体性侵了她们两个女生。
幸运的是,她们报警抓了这些男同学。
可她们俩不知道是,她们受到的伤害并没有因此而结束。
明明她们才是受害者,却遭到了家长、学校老师、邻居们的指责,对她们指指点点。
另一个女同学因为承受不住跳海自杀了。
而韩恭珠不仅得不到人们的理解和同情,还被学校以她是耻辱为由要求退学处理。
只有一个男老师选择帮助她,帮她联系转学,但是男老师也告诉她不要到新学校说自己被性侵过的事情。
从头再来本身就很难,更何况韩恭珠还只是一个普通又受到过伤害的高中女生。
但是她没有退缩,渐渐地她的新生活开始了。
她本想联系两个再婚的父母,谁想到母亲不愿认她,父亲更是把她给“卖”了!
父亲让她签字,她根本没有怀疑什么就签了字。
结果,一堆家长到她的新学校“围堵”她,让她也签字。
她这才知道原来那是调解书,父亲拿了其中一个人的钱找她签字。
其他家长得知也立刻找她去了。
完了…她的过去再次被发现,这里的人们还是一样的反应,对她指指点点,交到的新朋友也冷眼旁观。
她又一次像肮脏的垃圾一般被抛弃,龌龊的舆论把她也击碎了。
绝望到让人窒息……
本以为这个故事的是先苦后甜,谁想到不管是现实还是电影都充满了黑暗。
温暖治愈只是暂时的,黑暗才是永久的存在。
恶魔一直在人间,没有什么所谓的惩罚和报应一说。
而且这个故事竟然真的是改编自真实事件:韩国密阳女中学生被40多名男学生集体性侵。
那些恶魔拿着受害者的照片和视频等隐私威胁必须随叫随到,长达一年的凌辱,最终折磨而死。
更让人难以接受的是,现实生活里他们这些禽兽、这些恶魔在被曝光之前,犯了罪的他们还能像没事人一样结婚生子。
后来,这个新闻的施暴者们的主谋之一因为去年意外出现在白钟元的油管视频里又得到了人们的关注,和网友们的疯狂批评。
而这一次的公开后他们才终于被社会谴责,并被公司解雇了。
不过他们这些加害者始终认为自己也是无辜的。
他们在留言中说到自己是被前辈逼着、强迫他去性侵女生的,为什么要毁掉他现在的生活?
呵呵……原来他们是无辜的?
真是搞笑,这理直气壮的样子,还委屈上了。
简介里面写的是走出阴霾, 所以就看了。
看完之后真的感到虐心, 我其实非常不想看这样的片子, 所以那个“走出阴霾”的简介是谁写的,你给我站出来, 我保证不打死你。
看了前十分钟大概也就能猜到是什么样的事情了, 不过谁让我觉得这是一部积极向上的电影呢!
其实中间清唱团的那一段,真的让我相信这就是一部积极向上的电影。
不过这种插叙,倒叙,乱叙的叙事手法还真是纠结。
但是这种感觉跟这部电影的风格配合的又非常好。
结尾是最最虐心的, 我觉得这不单单是韩国的事情, 在中国难道不是这样么?
你看看明明人们都知道这并不是受害者的过错, 但是又有谁站出来帮她们走出阴霾呢?
你看清唱团的好闺蜜们, 前一分钟还振臂高呼着这不是你的错,下一秒就不敢接电话了。
最最最虐心的是, 如果电影看的你很有感触, 假如你的身边出现这样的一个人, 你能做到你现在脑袋里设想的那样么?
弹幕上全是骂禽兽的人, 是, 可是受害者呢?
为什么大家要戴上有色眼镜呢?
(我觉得我也会有一种异样的感觉) 恩, 我了解了导演的想法了。
可是说出这样的一个故事,真的能推动这种情况的改变么?
《韩公主》(2014-04-17)五星推荐之独立电影。
从一开始的不知所云,到临近结束时的柳暗花明,再到牵肠挂肚,观感被带入,影片结束时仍无法自拔。
触目惊心的现实,脑海中被打上深深的烙印。
它与影调灰暗的阴郁片不同,几乎处处是暖色。
主人公一再地想浮出水面,却一次次被周遭打压回水底,这是何其残酷的现实?
主演千禹熙的平凡之美,令人心动。
回看《母亲》,你会发现当时还有些青涩之美却容易忽视的她。
上映9日即突破10万观影人次,成为韩国独立电影史上突破10万观影人次的最快记录。
一部电影最可怕之处是它的真实。
这部电影里的所有人物不是非黑即白的虚假,每一个人物都面临着抉择,而这些抉择正是描绘出了人性。
冬允递药的那一瞬间,手颤抖着,还是残忍着看宫菊喝下了全部,宫菊在为他敷药时,他温柔的笑容不是虚伪的,而害怕暴力同学的殴打,使他内心的天平偏向了自己。
老师妈妈没有阻拦宫菊的离开,其实她又怎么会不明白宫菊哪有可去之处呢,可是害怕闲事上身,使她内心的天平偏向了自己。
冬允的爸爸进家门的时候,也只是带走了儿子,而那个躺在地上还在受人虐待的可怜女孩,他明明看见了,也视而不见。
短发的女孩,当初对宫菊那么好,也无法接通那个电话。
宫菊的妈妈和爸爸,心里也是爱着女儿的,而在那考虑利益的一瞬间,也许世上真的没有比自己更重要的人吧。
而更可悲的,在面临这种抉择时,我们的心竟然都会毫不犹豫地倾向自己。
我总是怀着一种很不好的心态,我觉得世上根本没有什么好人,我从来都不相信,所以总是感觉自己很冷淡,是啊,我也不是一个好人。
芸芸众生里,不被世界的冷漠和残酷伤害,才是真正的自保啊。
宫菊所有的挣扎,不是在控诉这个世界的不公,而是在思考,为什么,我还要活着。
所以,宫菊面临着最沉重的抉择,生活中的一些温暖,美丽的音乐,有可能的前途,活着去见证;痛苦的回忆,无情的社会,死亡,放下一切。
我也无法参透这个抉择的结果,游完25米,世界真的会改变么?
电影和素媛的表现方式差别很大,电影从头到尾都很压抑,没有一撕撕破的喘息。
可就是这样一部电影,让我看完胸闷,不像素媛那样有一个发泄口,可以大哭一场,它就像一块石头,默默地压在你心上,呼吸都难受。
东允可能是个斯文的长的略帅气的小男生,甚至还会吉他,所以在有限的范围里公主喜欢上他也不足为奇。
只不过,在这部电影里这个斯文的小男生带给我的触动最大。
在公主为他出头的时候,他反倒屈服地骂她是疯婆娘,只因为害怕对方对自己再次施暴。
可是,人活的这般没有一点血性,孬成这样也就算了,大概这样程度的孬还能让我们戏谑,缺不至于心寒。
可是,可是,东允却一而再再而三地屈服,甚至把明知下了药的饮料拿给公主逼迫她喝。
东允彻彻底底从一个受害者转化为加害者,我心都碎了。
最让我绝望的是,在电影中公安局里,警察说这可是有一个人死了。
我以为那个人是东允,我以为他因为深深的自责愧疚和无法面对这两个爱着他的女生自杀了。
可是啊,自杀的不是他,最终,他还是那个懦弱的把自己放在被害人却没有认清自己就是加害者的东允,他还是说着“我是被逼的”,甚至他的父亲还要让公主签下认罪书。
够了够了,东允这样的人,根本不知道自己手上已经沾满罪恶。
不是有句话叫做“宁死不屈”吗,哪怕是个没有血性的人,也不能这样一而再再而三地以“我是被逼的”来施暴。
我希望,这个世界上不要有东允这样的人,但是太难。。
---另外,其他的加害者不用说什么,都是一群猩猩。
可是,加害者的父母也很可怕,加害者伤了韩公主之后,他们又过来将这把刀往更深处刺进,仿佛韩公主是一切事情的主谋者。
突然让我想到梦鸽,在对待李天一强奸妇女的事情上,她亦做了那个拔刀的人。
―――――――――――――――――――真心希望,这个世界能少一点伤害,给受到伤害的人多一点希望,少一份绝望。
韩公主那么努力地学游泳,大概是潜意识里逃避一切,带着深深的罪恶感,困在自己的牢笼里。
她大概觉得,哪一天生活的绝望也会把她逼到绝路。
可是啊,她那么努力生活,生活都没有给她重新生活的希望。
这部电影跟素媛题材相似,只是给人的感觉完全不一样,素媛能让你看到后面感受到希望和温暖,而韩公主则没有。
从头到尾虽然用的是暖色调来推进剧情,让你一点点了解事情的真相,每当你开始以为公主能过上好日子的时候,电影用镜头倒叙来打击你的希望。
接着希望被一个个击破,残忍让人不忍直视让人愤怒无比的现实终于还是出现在了你面前。
当韩公主说出“接受道歉的我,为什么要逃走”时,不知道她是怎么样的心情?
当爸爸帮不了她,老师帮不了她,警察帮不了她,老师妈妈家也不能留,学校不能回的时候,她是怎么样的感受?
当最后一根稻草,之前和她那么好的朋友也不接她电话的时候,她是不是再也忍受不住这个残忍冷漠的社会?
对不起,让你一个人去承担这一切,这本来是整个社会的事情,是整个社会的责任。
你没有错,错的是这个社会,错的是那些施暴的人。
之前看过关于印度女性的一部纪录片,很让人震撼,女生的安全得不到保障,根本没有一丝一毫人权可言,女性沦为了男性发泄欲望的工具,没有尊严没有自由。
有一种绝望你能看见,你能消除,但是有一种绝望你是怎么样都无法消除的,那就是人们的冷淡和逼迫威胁,还有社会的所谓的潜规则,这个你是永远也无法打败它的。
于是,在无法实施自救的情况下,公主跳入冰冷的水中自杀了,跟她的朋友一样。
一个悲剧的诞生不是全因为其本身,更因为其身边的每一个人,每一件事,整个社会环境,让一个女生单独承担这样的悲剧是社会的失职。
韩影最典型类型片罪案片,与各种元素混搭后,开出奇异光影之花来,色情暴力悬疑恐怖,以及最冷酷的现实。
熔炉,素媛,辩护人等现实向韩影在db的评分人数和评分都是高走向的,简直成了路人也要看韩影的标配,对天朝人士来说其中压抑性的指向和键盘反抗不言而喻,在韩国似乎也是一种“政治正确”。
如这部在2013-2014收获票房和赞誉的独立电影,也是这样。
虽然有观点认为,这也是一部导演夹带私货的片子,对事件发生原因和走向的改编有引导观众评断事件观点之嫌。
但我还是觉得,在这样一个题材上,导演是以最温和和克制的方式,将美和罪撕碎给你看,也把最真诚的鼓励,传递给了那些女孩们:这部电影,无论是戏中人物,还是整部电影本身,都一直在说:“你没有错”。
这不是一部满分电影,但我还是想给满分。
东允的性格太懦弱,可能和家庭成长环境有关。
对于孩子性格的形成父母有很大的责任。
宫菊的母亲也许有自己的为难之处,但做为人母不应该推卸母亲应该承担的责任。
她的父亲也是一个怯懦之徒,没有全力为女儿争取正义,还责怪宫菊的母亲失职。
如果说宫菊母亲是置之不理,宫菊父亲则是火上浇油,收了钱就写请愿书,没钱的就不写,留下烂摊子给宫菊,自己却挥霍着收买正义的钱。
一边吐槽法律是有钱人的法律,一边拿着脏钱买醉消愁愤世嫉俗。
这样的人活该就是这样的人。
与宫菊称为老师妈妈相好的交警,也是个懦弱的老男人。
三个时期的懦弱男人的形态,少时是东允,中年是东允他爹和宫菊他爹,老来就是这只敢只能在床上证明自己未老的老男人。
这样说可能对男人太严厉,要求太高。
可这个社会就是给男人的机会多,背负的责任自然会多些。
短发女孩橘色的毛衣是片中最温暖的颜色了。
小孩犯得错家长是脱不了关系,家长又曾经是小孩,就像是问先有鸡还是先有蛋,最初是谁错了。
“错的不是我,为什么我要逃呢?
”2016.9.6分割线-时间久远,写影评那会儿尚未毕业,看法较不成熟。
只觉东允就是太懦弱、胆小、怕事、无血性,只想着眼前如何自保,未曾想如何脱离现状,总之看着让人哀其不幸怒其不争。
至于你提到的良知,良知的觉醒可能需要意识到自我与外部的联系,而东允的懦弱导致他只能看到自己眼前的处境。
这样的人比较适合在桃源生存,一辈子不被人欺,怡然自得的过着自己的小日子。
但放在鱼龙混杂的社会,东允走上犯罪道路,还需要一些推动,需要经历能对他自己造成更大的冲击的事件,他便有可能成为新的恃强凌弱者。
一年前看了素媛,因人渣禽兽而愤怒,因一家人从苦难中孕出希望而泪流满面。
一年后的现在,看了韩公主,在影片的结尾所有出路被堵住后,眼眶泛红地想对到导演说,给她一点希望吧,也给我们一点希望。
我以为,一切可以重新开始的。
以下开始含有剧透,不希望影响观影感受的建议先去看完电影。
影片根据密阳群体性暴力事件而改编。
2004年韩国蔚山市的3名表姐妹(分别为13,14,16岁)遭到高中暴力团伙“密阳联盟”的多次轮奸,其中一名女生难以承受精神痛苦,一次性服下20粒安眠药自杀,连续两天处于昏睡状态后清醒。
蔚山南部警署随后逮捕了参与暴行的“密阳联盟”41名学生成员,对头目朴某和金某等17人申请了拘捕令,而对其余24人予以不拘捕立案。
警方在这次事件上的无所作为令韩国民众极为愤怒。
据报道,警方并没有对受害者信息进行严密保护,致使受害人暴露。
那些罪犯们的家属对受害人家庭进行恐吓、威胁,而警察方面还有人称受害者“使他家乡丢脸”。
电影采用双线叙事的方式,从17岁少女韩公主带着秘密转入新学校开始,希望与绝望就交叉出现在她的生活中。
她在老师妈妈的店里当收银员,在新朋友恩熙的鼓励下弹唱、录视频给演艺公司,学游泳想要在泳池游一个来回,她试图抓住每个当下的美好。
但其实这些希望只是绝望的虚像,回忆一步步紧逼她跨不出去,社会也没有放过这个想要重新开始的孩子。
绝望来自于父母,处在一个破碎的家庭中,她找到许久未见的母亲时,母亲已再婚根本不想知道她经历了什么,只想她赶快走不要破坏了自己同样不易的生活。
而父亲更令人愤怒,拿了施暴者家属的钱骗着韩公主签了请愿书,这一请愿书是最后一根稻草,压倒了所有为重新开始构筑的防线。
唉,为什么会有这么坑女儿的爹啊。
请愿书递交后放出的是最最可怕的洪水猛兽,媒体与舆论。
此类事件中,媒体总让人又爱又恨,一方面人们需要媒体来监督,使案件公平公正地走完法律程序,让施暴者受到严惩,另一方面当媒体介入后所有相关不相关的人都变成“公民法官”,发表着自己的看法,而真相变得不再重要,想要重新开始也几乎没有可能。
于是有些人为了能够继续未来的生活而选择远走他乡,有些人虽然也想重新开始却不得不抱着同归于尽的决心艰难地与邪恶做斗争。
影片中施暴者们的家属们找到了公主的新学校,让她签请愿书,“你不是就想要钱吗?
”。
新学校待不下去了,新朋友自然只能告别,而老师妈妈要跟老警察结婚,于是临时的家也无法容身了。
那些家属的行为让人想到了当年轰动一时的李天一案,为了给儿子洗白,什么事做不出来?
圣母们说这是可怜天下父母心,我说呸,要么诚心道歉悔过,要么就用那颗父母心陪儿子服刑吧。
受害者遭受的苦难足以让其它的纷扰终尘归尘土归土。
但现实却是受害者的苦难反而衍生出更多的绝望——“接受道歉的我,为什么要逃走啊?
”就因为茶余饭后的无聊闲谈,就因为综艺节目式的断案快感,人们自以为无害的作出判断贴上标签,无关痛痒地拿起舆论的石头。
当时的共犯有44个,现实的同谋却成千上万。
韩公主,你没有错,不是你在逃,是这个世界在逃。
现实题材影片往往话题大于电影本身,而《韩公主》电影本身却依然有很多让人回味的地方。
导演用一种缓慢克制的叙事节奏来表现故事,冷静不煽情的镜头中蔓延着令人窒息的压抑感,回忆与现实交叉出现,给人希望的同时又很快扼杀,就像最后一幕在水中的挣扎与徘徊。
千禹熙的表演同样为影片增色不少,笑的时候让人松一口气,面无表情的时候又让人担心怜惜,带人进入故事中无法置身事外。
娓娓道来又步步紧逼,与同样讲述重新开始的素媛是完全不同的风格,但是在豆瓣的相对低评分让我耿耿于怀,果然大家不太接受这种风格,或者不太喜欢非线性叙事的现实题材么…最后说一下我比较喜欢的点吧。
一个是想学游泳这个伏笔,韩公主一安定下来就马上找到游泳馆学游泳,当时我就觉得她的苦难跟水有关。
后来回忆中出现闺蜜跳水身亡的场景,我才意识到游泳对她来说象征着生存,也象征着游出曾经的苦难回忆,所以她拼命想学会,拼命想走出阴霾。
然后是录视频的伏笔,新朋友想帮她录弹唱的视频,想帮她做个人主页,可是她都很抵触。
最后她们看到那段残酷的录像时才终于明白,也变得不知所措不知道要如何再去面对韩公主。
其它的点,恩熙问公主接吻过几次的时候,公主说44次,被大猩猩吻的,这个场景令人心痛。
韩剧满足人们的幻想,韩影将人拉回现实的土壤。
现实中,山东东平性侵女童案至今未得到公正处理,而受害者@哭泣的女孩鑫鑫 已失学,官方给出的“积极配合”、“自愿轮流”等说法,让可怜的母亲愤然喝下毒药,留下严重后遗症。
电影中,韩公主最后跳入水中,浮浮沉沉在希望与绝望之间挣扎,在生与死之间徘徊。
看电影的人则带着十分压抑的窒息感在思考:我们何时是好人何时是帮凶,何时在出着一臂之力何时在默默推波助澜?
我以为,真相被厘清之后,一切就可以重新开始的。
故意给低分 懦弱无能只能被动挨打?
剧情有点乱,镜头好灵,极力克制而又漫溢着令人窒息的压抑……
真实的事件远比电影残酷的多,导演没有直面残忍的现实而是选择了新生活的切入点,其实蛮喜欢这个点,整部影片的基调极尽内敛,想要在这黑暗中找到一丝光亮,但可能太收而让最后的放没有爆发力,整体欠缺戏剧冲突感,效果上稍显温吞
这部剧真的特别虐心,这部剧是由真实故事改编的,说实话真的让人很压抑,伤心,一个女生就这样被毁了,真的是赚足了眼泪!
压抑沉闷,但我喜欢导演的这种处理方式,点到为止,让观众自己慢慢去体会。(比熔炉那种用力过猛的片子好太多,但你看这评分……)
很让人痛心的电影,本来女主角已经受到了不可磨灭的伤害,得以解救后却又有越来越多的二次伤害,受害者的权益没有人关心没有人去守护,于是社会和身边的人成了二次加害者,最终压垮了已经千疮百孔的受害者。
承受住 反抗才有力量
很悲的故事,电影有些不必要的支线,但还是掩不去那绝望眼看命运给了一道光,过去的手又再次把人拉下地狱我庆幸自己身而为男,可以免去世间多少潜在的危险事件中最坚强的也就是主角本身韩国电影由真实事件改编的电影中,警察形象基本都是一黑到底想想李天一,李宗瑞事件,网络对于被害者的言论
拍得一般 时间线太乱没必要 女主眼神有内容有力度简直小裴斗娜 几个特写好看 最后一幕棒
缓慢的节奏加上被导演剪得乱七八糟的剧情,使得观影极度痛苦和煎熬,很难让人不出戏。我觉得但凡好的电影应该是有代入感,引起共鸣和思考,而不是玩弄技巧,把观众凉在一边
至郁系
地狱空荡荡,恶魔在人间。沉痛又压抑,韩国现实题材电影要和现实摆在一起看才最讽刺,电影揭露再深刻然并卵呢,下次还敢。
不愿看第二遍的电影系列。每次看这类型的电影,都很不理解,自己孩子对别人家孩子做出那么巨大的伤害,怎么还有脸跑到受害者面前谴责她害了你们的小孩呢?不觉得感到抱歉的吗?不觉得自己应该对受害者负责任吗?一个劲儿的想着为加害者脱罪,就你家孩子是孩子哦。
剪辑乱的倒胃口,好好的题材被拍的十分乏味
题材肯定是好的,但是导演拍的真是不咋地,剧情、细节表达都太弱,好多个情节前后有出入。我一直都觉得强奸应该死刑,但是总有人觉得这个想法太无知吧啦吧啦(很“专业”的样子)。我认为不设身处地去替受害女性一生考虑,才是最无知的。ps郑仁善太治愈了
可以拍得如此不清不楚也是极品
好多年前看的 没头没尾的
前面大半部时间都是慢节奏下的不知所云 整体又太碎了 各个层面都只能点到为止 还有些模糊不清的地方 浪费了主演。
电影不错,不过韩国电影海报差不多可以换换风格了吧,老是大人抱着小孩,或者瞪个眼泪汪汪的大眼睛的冷色系特写……
哎,前面真的是太无聊了。社会问题全都有,但起码韩国可以拍这种电影,中国是不可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