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我是出于两个方面非常想看本片的。
第一,我喜欢刘国昌导演,虽然他很多时候显得没什么风格,尤其是一旦离开他所熟悉的青少年题材之后,就立刻显得逊色很多。
但是我还是喜欢他。
第二,据说本片对于台湾政治乱象有很强烈的描摹。
看过之后,我一方面震惊于刘同学的大胆,当然,这个可以理解,投资方很可能是蓝的,因此其中的倾向性异常严重。
另一方面,确实觉得有几分遗憾,其实片子完全可以拍得更好些的。
剧情就不介绍了,因为除了张孝全和任达华小警察探案这一条线索是虚构外,其他基本上完全与蓝营揣测的“319”事实无差。
我比较喜欢的是,那个阴谋的编织非常严密,而且很过瘾。
但是可惜的是,阴谋虽然严密而且惊悚,但是刘导演织网的功力难免稍逊了一筹,只是简略地将各条线索交代了一下,却没能编织成一到扣人心弦的网。
更可惜的是,因为各种漏洞造成影片显得有点为反对而反对。
即使蓝营民众恐怕也无法很投入进去,我想。
最后一个原因是,我看的是枪版,至今没有正式碟版面世,因此对于影片的影象风格不甚了了。
我想绿、蓝对峙,到最后的“红色”狂潮,应该是很有影象震撼力的吧!
不过影片还是太大胆了点,虽然最后的揣测到如今几乎是都已经步步落实了,但是看到资政最后在总统府前被汽车撞飞的镜头,还是感觉太狠了!
或者全片最强悍的也就是最后对于所有棋子命运雷同的安排,让人觉得可怕吧!
从电影本身来讲《弹道》并不是很强。
警匪片,最主要是要营造一个紧张的气氛,但是《弹道》的节奏有点散,并没有到达作者想要的有张有驰的效果。
两场追击的戏都拍得平庸。
从人物塑造来讲,阿雄不够本尊一半无耻,女副手过于漂亮,如果不想加个婚外恋,大可不必。
坏蛋里面,方正北演的不错,所以阿雄就明显弱了。
柯俊雄本人就亦正亦邪,演黑社会驾轻就熟。
尤其是亲手打人那场,很是传神。
任达华和张孝全都很脸谱化,没有任何惊喜,因此影片也没有什么悬念。
廖启智演的陈二同有亮点,但是刻画的不够,退伍军人和可怜虫的反复过程显得有点生硬。
所以,如果不是有个3.15的真实事件在那里,这个片子本身是个二流的警匪片。
但是,无论如何,电影创作者可以拿敏感题材进行创作,证明了创作者的勇气和当地政治环境的实际宽松。
有了这个片子,我们就无法真正嘲笑台湾的失败。
同样,这部片子在内地的公映也不代表我们的优越。
想起以前一个前苏联的笑话,美国人说:我们很自由,可以骂总统。
苏联人说:那有什么,我们也可以骂你们总统!
本片是以“两颗子弹”事件添加素材,创作的一部政治惊悚片。
由于《J.F.K》、《影子写手》、《金环蚀》等片,这种片的范式几乎出来了。
背后操纵的统治者、连环灭口、替罪羊、正直的警探、作为要挟的患重病的孩子……剧本没写出什么新意。
不过,能出这种片得有两个条件:统治者得用见不得人的手段办见不得人的事,不像一般用光明正大的手段办这些事;统治者没法制止公民去质疑,去游×行。
本片纪录片镜头作为解释说明,插入到故事片中,把故事写得有血有肉。
政治惊悚片是关注社会现实生活片一种重要类型。
我很爱看。
我由于大陆不可能拍摄这样的影片,想要看华语的这类片子,只有依赖台湾了。
两颗子弹牵扯出的是非恩怨,复杂的多个矛盾体的背后诠释出的却是简单而明晰的一个是非善恶终有道的朴素主题。
世界并不美好,很多人没有意义的成为了无意义斗争的牺牲品,或有意,或无意。
而始作俑者却往往可以逍遥。
看似光面堂皇的背后却是不可告人的猥琐,勇者往往无畏,这也是他们最终能看到希望的原因。
在黑幕中的患得患失往往就是把你拖向深渊的钩绳。
自以为明哲保身,但却掉入另一个陷阱。
尽管是非善恶终有道是很多人的美好愿景,但在有道的过程中,无谓的损失也是在所难免。
没有绝对的恶,就像没有绝对的善一样。
远离是非,独处孤独中的快乐,或许才是屁民的生存之道。
对于香港电影来说,虽然也有“东方好莱坞”之称,可是不可否认的是,由于地域、政治和历史的原因,香港电影在政治片和战争片两个领域相对显得平淡。
战争片中最明显的例子就是许鞍华和吴宇森的有关战争题材作品背景大多只能安排在越南或其它地域展开。
而对于政治片而言,香港相对开明的民主氛围却未造就大量出色的政治片出现,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在香港商业电影发达的情况下,追求“尽皆过火,尽是癫狂” 的氛围下难以容下有深度的影片,这也是香港难逃“文化沙漠”的恶评的原因之一。
虽有类似张坚庭的《港督最后一任保镖》和邱礼涛《等候董建华发落》等政治题材的佳作问世,前者却因蓄意的恶搞和低级趣味评价不高,后者也因过于“曲高”的题材而应者甚少。
不过,相对于台湾电影部门的严格的审查,香港的电影拍摄氛围相对还是比较宽松的。
所以就出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近几年有关于台湾政治的最好的电影竟然都是香港影人拍就的。
一部是1997年麦当雄拍摄的《黑金》,而另外一部就是这部早已在2008底就在香港上映、但直到2010年4月才莫名其妙的被引进公映的刘国昌的《弹•道》。
如果说麦当雄的《黑金》以揭示台湾政治背后的金钱交易为卖点的话,这一部《弹•道》则是不折不扣的以政治热点话题为噱头。
影片非常明显就是以发生在2004年台湾大选前夕的“三•一九枪击案”为背景,虽然剧中人物做了“避讳”处理,可是剧中的主要人物的身份特征都与当时的情形不谋而合。
不过,作为一部电影,影片还是在真实的背景之下虚构了台湾警方的几位有正义的警察的形象,以凸显电影的冲突感和美丑、善恶对比。
整部影片很难说有一个中心人物,虽然开始和结束都是以徐瑜昌警员的独白为主,可是影片本身就是围绕两条线索进行:一条是围绕大选的两派、主要是吴立雄一派所进行的阴谋策划与付诸实施,另一条就是警方对于枪击案前后的变化之下的人物的选择和结局的描绘。
应该说,影片在还是比较优秀的做到了轻重有序,前半部分有关枪击案的设置步步相扣,直到大选结局;而后半部分的警察在枪击案之后的遭遇也张力十足,让观众有触目惊心之感。
导演刘国昌对于这种政治题材的影片也算是驾轻就熟,《雷洛传》虽是典型的商业套路在内,却也显示了这位导演对于政治和历史题材的把握能力颇为出色。
应该说,刘国昌一直是一位比较有社会责任感的导演,从其赖以出名的《童党》再到《围•城》,无不体现了这位导演对于社会底层和青少年集体的关注。
这次涉足比较敏感的台湾大选题材,还是比较流畅的把自己的想法表达的非常清晰,再加上电影后半部分娱乐色彩较浓的正邪与善恶的对决的戏份,整部影片倒是保持了一定的深度和可看性,在政治片大多被诟病“沉闷”的影坛,也属难能可贵。
台湾的“三•一九枪击案”至今未有真相,这部影片也只是代表了一部分人的一种猜测而已。
时至今日,当年的风光无限的阿扁业已沦为阶下囚已多日,按照台湾的法律体系,这种已经结案的案子想要翻案似乎是遥遥无期了,真相也许也要很长的一段时间才能看到,也许永远看不到。
不过,对于整部影片所反映出来的这种结论,已经得到很多人的认可。
影片在台湾上映之后,据称有80%的观影者对于影片中的表达表示认可。
这也是政治影片的一个威力所在,有可能推动更多的人来反思社会、政治和真相。
在好莱坞,有关肯尼迪遇刺案和尼克松的“水门事件”的影片已经拍摄了很多,但几乎每隔一段时间都会有新的作品推出,来探讨这些事件本身的真相和背后所存在的价值。
遗憾的是,台湾的民主号称“全民民主”,却也因民主的过度泛滥造成民主的暴政。
本片中,编导没有对这场选举表明明确的立场和态度,刘国昌也只是冷静的按照自己的想象和结论来引导影片的发展。
不过,在细节之外,还是可以看到一些影片本身的倾向所在。
影片中疯狂的人群冲击另一候选人田正的候选总部以及枪击事件发生之后的极度混乱局势,还有那些声竭力嘶的所谓“为了台湾”的地下电台的年轻人,无形中在整个政治布局中充当了愚昧无知而可怜的被利用者的角色。
这些自诩“为台湾民主奋斗”的人在剧中吴立雄的老婆(暗指吴老太婆)的金钱暗示和方正北的政治赌盘下注的细节下变得可怜可悲。
在“黑金政治”盛行的台湾,民主可能还只是一个表面而已,虽然民众获得表达的自由度大大增强,可是无形中却成为政客的棋子和牺牲品。
影片最后的是一个典型的俯拍镜头,摄像机在示威游行的拥挤和愤怒的民众头上缓缓掠过,带有些许的悲悯色彩,仿佛是上苍在悲哀的看着这一幕闹剧的发生……作为一部政治色彩浓厚的电影,影片对于影片中故事的真相已经有了一个明显的安排。
因此,在悬念上就显得稍差一些。
作为一部商业色彩依旧浓厚的影片,影片还是安排了大量的警匪冲突的场景出现,一方面虽使得影片的观赏性大大增强,却也无意中使得影片的深刻性打了一些折扣。
影片中,几乎所有参与事件的人都死于非命,来证明政治阴谋的残忍和黑暗,颇能触动人心,恰恰与香港影片的一贯“疯狂”的风格比较一致,却也无形中显得过于戏剧化。
尤其是安排的任达华饰演的孙学仁这一角色的儿子患有重病的细节,则又显得过于刻意,颇有煽情和制造悲情的之嫌。
从整部影片来说,作为正义化身的徐瑜昌这一角色担当了完全的正面形象,演员表现也算中规中矩。
不过影片最为出色的当时反派方正北和陈二同,尤其是廖启智饰演的陈二同这一角色,无愧于“钻石男配角”的称号,可谓整部影片发挥最为出色者。
台湾的政治选举是公然的乱,比如那个叫阿扁的刚下台去就被整到了监狱,我想这是世界上其他地儿任何一个领导人都从未遇到过的。
而这些黑金的政治选举却又牵涉了许多无辜的人,他们成了所谓的政治牺牲品,像陈二同一样很随意的在这个世界被抹掉。
而操纵任达华看起来可牛的那个人最终也被一辆车撞死,我想那不是有意,在这个选举背后还有最终的BOSS,选举只不过是他们的一场游戏,而我们却是他们在操纵的棋子。
刨去319的背景,这可真是一部庸俗、九流的剧情片,节奏拖沓,台词空洞。
不畏强权誓死揭露真相的干探,out了;父子情深却受人要挟而变节的好警察,out了;被人嫁祸做替死鬼的蠢蛋倒霉鬼,out了;政治阴谋杀人越货,全都out了。
319有很多秘辛可爆,李敖和陈文茜都知道。
蓝营的篇幅少之又少,避嫌吗?
别此地无银了。
口水仗,立法院打架泼粪多好玩啊,偏偏加进一条烂俗港片的线,任达华跟儿子的好几场戏都显得多余,廖启智纵然演技好吧可这个倒霉角色也太多戏了,至于张孝全在这堆老人里头怎么能不稚嫩呢,胡婷婷这类角色更是可有可无,难道是市长施压了?
搞得观众最后只能无视剧情,纯粹玩对号入座,沈孟生的“总统”基本掌握要领,好久没有看到此君了,方季惟的“副总统”颇感意外,方已经尽力扮傻不过还是比真实人物机灵了。
“第一夫人”与“总统”虽然只有一场对手戏,个中关系和喜剧效果已见一斑。
道哥版“战哥”演的颇有风范,可惜戏份太少。
关于弹,前半部分制弹拍的挺好的,做子弹的是戴立忍,一时还真没认出来,查弹基本没讲,也没有了国际鉴证专家的角色,道部分就更离谱了,如上所述。
子弹轻轻滑过很多人的良心,却射不进真相,谎言能用子弹创造,真相能用子弹来掩埋。
最后只剩下一幕红衫军围城,荡气回肠,影片最能撼动人心的,只是这些真实记录的画面,与导演无关。
我们不是没机会在荧幕上看到一把手,可是我们能看到的只是见过大爷,据说目前影帝在网民心目中已渐有喜剧天分,这是个好的开始,不得不说扁“总统”和小布什总统真是东西方的两大翘楚,做了寓娱乐于政治的先行者,我终于在影院看了真实的影射,而且用我听得懂的中文,谢谢刘国昌,你拍的不好,不过我乐了。
导演刘国昌!
我就是看了这个名字看了这部片子的。
是的,有些人可能会觉得人物设计太俗套的,剧情缺乏新意,剪辑也不过明快。
但是,我觉得这完全不能否定掉这是一部有着深刻内涵的电影。
虽然影射得不过高明,但是这在华语片世界里少之又少的政治黑帮片,这部电影的意义就是在此。
从中国人不敢议政,想想老舍《茶馆》里的“不谈国事”的训诫,现在竟然能堂而皇之的谈,而且大谈黑幕,还敢影射!
这不得不从社会的角度从新看待这部片子。
专看电影也属一部及格以上之作,不过那么对政治漠不关心,只想知道明天吃什么的鼠辈还是不要看的罢。
其实,更多时候我喜欢的是——莫谈国事随便谈政治无异于玩儿火自焚(其实我很好奇这部电影都能通过审批)所以,对于弹道这部电影,剧情对于关心政治的同学来说,肯定已经被剧透了……So,我就不说剧情,只说电影剧情老套,好淫总是会因为亲人(朋友,兄弟……)而被坏淫玩弄于鼓掌之间……然后,然后作为一个既定事实的结局,剧情走向没什么意思,比较乱,很多事情发生的都太突然了。
不能用Black社会那一套来弄ZZ……而且,电影既然名字是《弹道》,但是少了某华裔科学家的鉴定,你这个弹道究竟是什么意思?!
当然,我不排除这是由于某些总所周知的原因造成的……其实很多引进电影都完蛋于这个原因不知道故事主角看了这部电影会有什么感觉呢……最后,胡婷婷还是不要演电影了,你身材好,但是太不上镜了,丑死了……
[序]对于此片光明正大的影射我感到由衷地佩服,不得不感叹台湾的文化环境真是宽松。
但对于它的演绎...我好想用“看得快要睡着”来形容。
[1]真的,即使已过了一个晚上我也不是很想承认我看过此片。
以后看到“警察+枪击+任达华”的组合时一定要三思了(已上过N次当)——宁可错过三千,也不乱看一个。
[2]平时看台湾电影多是爱情文艺小清新,像这种更适合香港街头的剧情放在这里犹显不伦不类,而各个黄金大配角们的纷纷出演,更是让人总会出戏到他们所参演过的偶像剧里——片中饰演扁哥的沈先生,让我无时无刻的想起《命中注定我爱你》;原本的总统热选田正连说话方式与腔调都和在《败犬女王》中无差;那位走过路过千万不要错过的打酱油婆婆更是瞬间穿越到了《恶吻2》...咳,我看过的台湾偶像剧其实也就那几部,偏偏你们都演过...[3]好吧..于是我承认,我原本就是为了张孝全而看的...[4]但是看着看着呢,又不禁开始怀念香港的类似电影。
虽然它们大部分都很烂,但起码也算精彩的烂。
再看回这里,各种在港片已显得十分out的细节穿插在台湾剧情片特有的拖沓与无病呻吟里,咳...请诸位自行想象一下吧...香港人至少在这里是没有理解台湾的——光是靠那几句台语算神马?
[5]还可以想象一下,曾恺玹(她的戏份可比方季惟少多了,居然排到了女一号,连那个可有可无的胡婷婷都比她出镜多)的粤语,张孝全的北京话儿,和戴立忍的惊鸿两瞥...不过,这些基本上对剧情发展没神马帮助就是了...有等于没有。
[6]林家栋真是毫无意外,毫无突破,每次都演这种角色,真是让人爱不起来。
你在香港演了一堆就算了,还跑到台湾来演...[7]最后,其实我的结论是——片子实在九流,但看在这份拍出的勇气,也值得多给一星了。
剧情升华下 但表现得简单点 就会好多了嘛~
根据“3·19”事件改编,本身故事便没什么惊喜,加上节奏的紊乱……实在是一般!
宝岛政治果然黑的名不虚传啊~~~~
台湾的选举的幕后……跟我党比起来算得了什么
香港人果然不懂台湾
最近一年好多电影都有任达华。。。
台湾政治还真不是一般的黑!动这个题材需要点勇气!
讽刺阿扁枪击案,但电影拍得不咋地。
台湾片看的不多啊
沖著張孝全看的,大量此類影片教導我們,凡警方高層插手涉及黑白政治的重大嫌,必有警匪勾結內情~~
呃,这个就是政党侵压玩文艺的典范
除去政治背景,这片子的故事讲的相当的无趣和不吸引人。
珍爱生命,远离政治
你可以一时欺骗所有人,也可以永远欺骗某些人,但不可能永远欺骗所有人
对台湾政治的白描,差劲的纪录片- -看到方季惟有点惊讶- -
文戏偏烂,节奏有点乱,少了某国际知名华裔鉴证专家的角色,通篇都没怎么说弹道二字。但是作为一部大多数人已经“被剧透”的片子,还是值得看,因为确实没什么人看。and胡婷婷不要做电影了,上镜头超丑。
虽然有着电影硕士学位,但不代表刘国昌一定导出好作品,毕竟他个人实在没什么风格可言,作品更多还是靠剧本支持,因此再多的学位也不及杜sir那样的“野路子”有意思,而这次编剧则很明显是心有余而力不足,讲好故事已很费力,更不要提挖出深度,连麦当雄《黑金》这样浩大格局的作品,最后都难免失控呢
题材吸引人……
能够拍出这个故事,就是一个胜利。有黑暗,但希望有光明,只是黑暗太久,亮光只有那么几分钟。(20100606)
直接叫“陈水扁枪击案”多好。台湾人经商头脑一流,搞政治真是无耻加白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