霉霉演Bombalurina,Demete却没了!
《Macavity》被改编得如此空洞像霉霉演唱会上的一支舞曲!
《Macavity》是一首集中展现百老汇爵士魅力的纯真爵士歌舞,果然,霉霉贡献了史上最糟糕的《Macavity》!
我的《Macavity》5555555!
Grizabella一会儿左鼻孔上挂一道清鼻涕,一会儿右鼻孔上挂一道大浓鼻涕的简直让人崩溃!
小白猫Victoria那么多泛滥成灾的镜头,穿插在所有角色切换镜头里。
导演你是没有了小白猫你就没办法让电影画面进行下去了是吧?
最后加的老猫Deuteronomy对Victoria说的那段话:“你会成为一只杰利克猫。
”简直莫名其妙、多此一举的败笔。
事实证明,四大音乐剧,只有《猫》是不适合电影版的!
或者说,所有百老汇的音乐剧,只有《cats》不适合拍成电影!
因为本身它从儿童诗歌改编过来,韦伯就没有好好的给每只猫的角色和故事的前因后果剖析清楚,弄成剧本,真的还要好好扩展打磨的,直接用音乐剧形式照搬荧幕,真的就是大型翻车!
它只适合舞台上的表演。
看过剧场原版,歌没毛病,演员没毛病,这场景这特效,咋让我感觉是小四拍的,想吐?。。。。。。。。。。。。。。。。。。。。。。。。。。。。。。。。。。。。。。。。。。。。。。。。。。。。。。。。。。。。。。。。。。。。。。。。。。。。。。。。。。。。。。。。。。。。。。。。。。。。。。。。。。。。。。。。。。。。。。。。。。。。。。。。。。。。。。。。。。。。。。。。。。。
猫咪生来就有一些过激行为,它们似乎与生俱来就有一些蓄意破坏的能力和疯狂的时候——这些都是猫咪的乐趣所在。
最新地址:sihu.pw 在一只压力过大、非常狂暴的猫咪面前,没有什么东西能够完好无损。
跳跃、蹦起、攀爬和潜行的能力都已经嵌入到猫咪的基因之中。
这些发疯的行为对一只年轻、正在熟悉环境、检验自己能力的猫咪来说实在是再正常不过了。
正常?
没错。
不能改变?
的确。
但是,你可以学习一点点猫咪心理学,把疯狂的猫咪变成良好行为先生(或者女士)。
通过识别引发不正确行为的原因,可以更有目的地训练它,这样就不用对它们的行为束手无策了。
我们将要了解如何在家里确立纪律,将猫咪的注意力从错误行为上转移开,并鼓励它们的良好行为。
我觉得这部电影是不错啊,不像上网讲的一样烂好吗。
只是人脸和特效做的有点不是很好但是其余的都非常好好吗。
如果认真讲1-这边电影其实是给我们这些进化的人类(兽控)看的而不是你们这些平凡人能接受的电影,所以’如果你是猫奴还是平凡人我劝你不要去看‘。
2-然后这电影已经讲明了是’歌舞奇幻电影‘所以请你不要抱着看zootopie的想法去看好吗,里面没有认真的故事剧情和对白好吗,就只是唱歌,跳舞。
3-如果你笑里面的歌不好听我只能讲你根本就是跟风仔,里面的歌都是从以前1981年的歌一模一样的好吗,所以'如果你在笑里面的歌(猫不是狗)那你就是在笑以前伟大非常出名的舞台剧'Cats''4-舞台剧表达能力不好?
你们几时变成了导演,如果你这么厉害请你去啊为什么你还在这里和我一样做废人。
我觉得表达非常不错啊。
5-为什么可以拿Oscar奖项?
人家是用艺术的眼光去看你是用色色的眼光去看当然不知道啦。
如果Oscar是以观众的眼光去评估一个好电影,那么你不用去看Oscar其他的电影排行榜了,回去睡觉6-里面的演员表现很尴尬?
拜托,他们是看过剧本的人,有问题他们一定会讲,如果他们没讲就说他们同样好吗,几时轮到你来讲他们演到不好还是尴尬我是不会说哪一个影评还是多少个影评都是垃圾,只能说‘影评只是给你参考,真正好的电影你需要亲自看才知道’
19年超级灾难片今天出资源了。
想当初我好像在空间说过,悲惨世界成功只是因为他本身的剧情非常符合电影的剧情架构,像这种音乐剧啊,其实不是什么都适合拍成电影的,不信你拍个猫看看。
玛德,结果他们居然真的拍猫了。
喵喵喵?
猫这个剧,有剧情嘛……而且你这个人物真的比98年TV版丑多了,还看得贼渗人。
其实猫这个剧,主要的卖点从来都不是剧情,我相信很多人看完之后也不知道他主线说了个啥。
其实就是年底公司分红,各部门出来述一下职。
这个剧的主要魅力在于角色的塑造,5分钟一段歌舞,一个形象分明的角色直接就立住了,而且几乎每个主要角色在独唱段落之外,都在给其他人伴舞,营造出一种Jellicles Cats藏龙卧虎的感觉,然后电影里直接拍成了群魔乱舞。
更重要的是,舞台上大家可以接受人穿成猫的衣服,但是电影里面你用特效把人做成猫,emmmm就想说一下跟原版的对比吧。
猫的舞台剧版本很多,一段时间一个演法,所以主要对比一下最经典的98年TV版。
首先电影中的第一女主角,Victoria,这个角色再舞台剧版是舞蹈担当,第一女舞者,然而是个哑巴,一句台词都没有,然后她的伴侣(男朋友?
)也不是Mr. Mistoffelees,而是一个连名字都没有的路人角色。
电影中把她和舞台版的另一个女角色Jemima给合并了,所有与Grizabella的剧情都是Jemima的戏份,包括Memory里的那一句唱词也是Jemima的。
Jemima的角色设定为一只刚出生几个月的小猫,天性善良,差一点被Macavity抢走。
值得一提的是,当时猫首演的时候,扮演Jemima的是18岁的莎拉布莱曼,现在原版CD还有她在Memory中的唱段,然后她就被韦伯相中去演了歌剧魅影,然后就被韦伯娶回家了。
98TV版Victoria
98TV版Jemima另外电影里还给Victoria在舞会后加了一段原创唱段,这一段的曲风也太现代了……Mr. Mistoffelees这个角色,剧版最早是奔着第一男主角的设定去的,一开始他要唱Jennyanydots,要唱Mungojerrie Rumpleteazer(小偷猫的演员原本不用唱的,就纯双人舞),还有大量的舞蹈戏份。
后来发现能完成的演员太少了,随后很多唱段就被分担了,Jennyanydots的介绍工作就交给族长Munkustrap了。
话说Munkustrap在剧中还有一个副手叫Alonzo,是只奶牛猫。
Mr. Mistoffelees被暗示跟Bustopher Jones有亲戚关系,十分羡慕肥猫的身材(-。
-)Mungojerrie Rumpleteazer两只小偷猫,剧版是Jellicles Cats的边缘成员,被大家当成熊孩子看待,不过也被当成集体的一份子。
一般这两个角色的演员要求用英格兰口音演唱。
提他俩一下就是因为98年的Rumpleteazer实在太美了。
98TV版小偷猫二人组Rum Tum Tugger在电影版被删掉了两个细节。
一个是Old Deuteronomy现身时,应该是他和Munkustrap的二重唱;另一个是Macavity劫走Old Deuteronomy,大家抓耳挠腮的时候,是他第一个提议用魔法。
删掉之后这个角色直接就成了一个煞笔。
他的独唱段落展现的是他张杨跋扈的一面,说难听点就是皮痒欠揍,然而那两个细节,第一个表现他知分寸懂得尊敬长辈,另一个表现他聪明伶俐,一下子这个角色就立体起来。
Old Deuteronomy剧版慈眉善目老大爷,电影版换成了朱迪女爵。
有意思的是原版歌词里面有一句他埋葬了99任妻子,在电影版被改成活了99次。
电影改动最大的是Gus这个角色。
Gus在剧版有年轻和年老两种形象,一般让年轻演员演。
98年TV版是邀请了时年90岁的John MIlls来客串,所以年轻的Gus以全名Asparagus出现。
老年Gus出场时身边会跟着一个叫Jellylorum的女角色。
98TV版删掉了Gus一段戏份,就是独唱结束后,Gus梦回少年,跟群猫一起再现了自己的经典剧目Firefrorefiddle。
原版CD有收录,这一段叫做Growltiger's Last Stand 。
电影版里面Macavity的两个同伙Growltiger和Grridlebone其实是这一出戏的男女主角,舞台上Grridlebone就由Jellylorum来演,还有个反派角色叫做Genghis(成吉思-被蒙古人支配的恐惧)。
电影中你霉的角色Bombalurina被设定成了Macavity的帮凶。
舞台剧版中是Jellicles Cats的一员,跟大伙关系挺不错的,但是对Macavity有着异乎寻常的了解。
介绍Macavity的那段原本是二重唱,另一个女角色Demete直接被无情删掉。
Demete的设定是小时候被Macavity抢走,后来被救了回来,所以后来每次Macavity出场第一时间发觉的都是她。
Skimbleshanks这个角色剧版的设定一直都是刻板、精细、稳重、一丝不苟的苏格兰大叔形象,演员演唱也一般要求有苏格兰口音,但是我不懂电影版怎么就变成个跳踢踏舞的了,而且这一段98版那个火车侠可帅了,电影里实在是乏善可陈。
舞台剧版火车侠(人好歹还弄了个火车出来)双胞胎姐弟Coricopat和Tantomile,设定是具有感知风暴到来的能力,在电影里舞会上表演了一段抽风。
最近十年,好莱坞的原创力下降了,热衷改编IP、拍续集,这些大IP电影,也不乏烂的,但一般是平庸的烂:剧情无聊、反派战五渣、改编无诚意等等,赚了继续拍,亏了就换下一盘冷饭炒。
因为几大厂有成熟的评价标准和制片流程,所以A类制作很难出现彻底的失控。
但《猫》遗世而独立,是一次完全的灾难,简直是孤例。
相信它也能成为一些亚文化圈的宝典。
当初《猫》立项时,环球高层肯定是把它当种子选手的,名导+名演员+名歌舞剧,颁奖季黄金搭档。
估计一大群人也这样被忽悠进组了。
朋友看了网上的吐槽,非常好奇,还拉我一起看,8磅的票价换来了非常独特的观影体验。
看完我刷了半小时ins猫账号,试图找回猫在我心中的美好印象,以及想高价收购没看过这些兽人的眼睛。
我朋友则是大呼上当,我说你不是活该吗,她回答本以为是那种很好笑的烂,结果这电影并没有让她轻松。
回到电影本身,大多数人都提到不能接受用CG给人皮加猫毛。
《猫》本来会是一部传统的动画片,观众会看到3D小猫咪唱歌跳舞。
但汤姆.霍珀接过导筒后,让人和动物突破生殖隔离,生出了长手长脚长毛的妖怪,猫的萌点则完全消失。
更关键的是,特效太烂了!
毛发时而清晰,时而模糊;角色时而大,时而小,戒指能套进猫手?
老鼠比猫小那么多?
;和页游般的背景一融合,好像没有任何东西是真实存在的。
就算是真人表演,我也感觉是电脑捏的假人(猫),他们卖力跳舞,像是软件让很丑的模型旋转跳跃,这对于一部歌舞片是致命的,本就部分脱离现实的歌舞,更加依靠表演者的努力感染观众(动画片则是看到制作者的努力)。
但看《猫》的很多片段时,我感觉不到任何努力,只有敷衍,也就没办法投入。
官方剧照还没有最假的街道群舞另外还有一点恶趣味的,因为做了CG毛,相当于这是“真猫人”,不是舞台上假定的猫,所以他们没穿衣服就是裸体,当反派脱掉衣服后,那根本就是人的裸体啊!
黑色短毛油光发亮,衬得肌肉分外明显,角色又是黑人。
我虽然不排斥看裸体,但我不喜欢看暴露狂大庭广众脱光,还是无🐔之谈啊。
你霉还坐在他胯下,荒诞得让我笑出猪叫。
如果说猫人是失败的话,那蟑螂人就是恶意,我为什么要看一排一排的人形蟑螂?
它们还要被人形肥猫咀嚼?
加进来有什么意义?
为了保护眼睛就不放图了,感兴趣可以点进电影相册观看。
审美上已经如此灾难,剧情呢?
就是一杯白开水,为了剧情起伏加入反派,但完全可有可无。
另外印象深刻的是猫人拆家好可怕,弄得鸡飞狗跳,这一定是狗党的阴谋。
你霉唱歌还是太平了点表演上也没有亮点,女主猫维多利亚一直瞪着无辜的大眼睛,没啥其它表情,笑的时候给我一种《了不起的盖茨比》里,黛西的biao感。
导演还经常给她面部特写,让我更加困惑:她是谁?
她要干嘛?
为什么又拍她?
一群猫人欢呼时喵喵叫,是我另一个笑点。
爵爷演的猫给我违和感最小,但伟大的甘道夫还要进这种组,真是令人唏嘘。
工具人女主的日常表情
女主十五头身?
我觉得如果电影名叫《音乐剧:猫.大电影》我相信分数会高很多,但是它叫《CAT》。
很多人就不是看音乐剧来的,而是看真的可爱猫猫,进来看略丑的造型,确实有视觉冲击,而且说实话,这种演员合成ai猫脸确实比舞台妆丑陋不少。
除此之外,槽点是有的,4星有感情分(这个电影分数咋滴也得接近及格线6分上下,我给个高分综合一下😂),改动很多,有槽点,但是并非都是槽点,我能想起来的我就说说,想不起来的回头慢慢想。
有一个槽点确实我没办法接受,其他地方还好。
首先,我的槽点要排除政治正确,这一点没办法,西方大环境如此,也许他们大多数人也觉得荒谬,但是没办法的,并且对这部电影的影响并不大,简单说说。
在此之前刚看完11月29号天津大礼堂的最新的原版CAT,然后我会对比网上能找到视频资源的1998版,还有2019版大电影来简单说说。
花了我6000块大洋,现场还是值得的
关于政治正确的改动最明显的就是首领猫-老戒律伯变成了一只小老太太,原版真实意义上的主角魅力猫-格利泽贝拉变成了黑人演员。
原版的领主猫,老戒律伯形象定妆
电影版的猫咪老太太领主猫
原版魅力猫格里泽贝拉
电影版格里泽贝拉 可以看出来,特意把男改女,白人改黑人了。
至于摇滚猫也是黑人,但是确实不跳戏。
原版也有黑人演员。
我自己觉得这应该是在西方没啥办法,不算槽点。
况且领袖猫老太太演的挺好的。
【槽点1.】 真正的槽点其实第一点就是电脑合成形象有点丑,看起来确实比舞台妆别扭。
这个是看剧中必须适应的。
之后出现了一个我不能接受的槽点。
老甘比猫-珍妮点点 和 贵族猫-巴斯特为琼斯 这两个角色。
原版这两个角色其实就是滑稽,但是个人性格突显,老甘比猫更像是一个有自己偏好的中年妇女,贵族猫除了大肚子还感觉品味更上层。
结果在电影里,甘比猫变得蠢笨丑陋,贵族猫去的各种饭馆成了掏垃圾桶,画面或多或少搭配台词有点恶心,这个我确实接受不能。
原版的老甘比猫珍妮点点
电影版的大胖娘们我确实不能接受 最恶心的【槽点2.】甘比猫珍妮点点电影版和原版角色对比非常明显,而且整段唱腔因为要装出肥胖的感觉,唱的都不咋地,虽然和原版旋律唱词一模一样,但是整段垮掉。
然后这个3D人脸合成蟑螂,是真的恶心,台词里的吃蟑螂,你tm还给演出来了,太恶心了,和舞台上带头套的不一样,惊悚!。
然后说贵族猫。
原版里贵族猫无论98版还是24版b格很高
然后你看看电影版里 第二恶心【槽点3.】 别的不说,电影版里扒垃圾桶找吃的的是个什么东西。
原版的猫语言动作非常得体,然后唱词一起,就彬彬有礼的说自己都去吃过什么什么饭店的各种美味,B格非常高。
电影版则真实的演出来了他去的所有有名饭店都是野猫们的垃圾桶,而且还表演了一段一边扒垃圾桶找吃的一边唱。
这段和那个合成的人脸蟑螂片段都恶心死我了。
98版原版重生画面
电影版重生画面 【槽点3】相对前两点不算是槽点,但是舞台表现确实大打折扣了。
整部CAT音乐剧最震撼的部分其实就是格里泽贝拉唱完了最后一段《memory》的时候,所有猫咪都接受了她,可爱猫杰米玛接引她,老戒律伯牵着她的手送她重生的画面感染力非常强。
舞台表现上先是干冰升降机,让石台升起来,然后格里泽贝拉独自走上天梯,最后吊威亚飞走。
加上灯光非常梦幻。
天津大礼堂的舞台没有天梯,是干冰出烟雾,然后石台升起来,之后直接吊威亚飞走,也不错。
电影版里这段唱完也很震撼,但是之后表现的是一群猫咪用吊灯把她拉上去,她独自坐着热气球飞走。
这个地方效果没出来,感觉很一般。
原版舞台剧给人们呈现的是比较神性的一面,大家看完都会相信格里泽贝拉一定会重生。
而电影版的看完了感觉反而是一切都是一场空,她必然不会重生,虽然最后有一个热气球变成星星的画面,但是仍然不能抹去这种想法。
这是我目前看完了电影版感觉最大的槽点集合,等我歇一会,继续说说电影版对比舞台版最大变化。
接着说不同点……(这次算不上槽点,就是不同。
) 看完音乐剧版本,你会发现,整场颜值最高的两只小奶猫,小白猫维多利亚(也是电影中主角)还有唱出最有名的moon light的 可爱猫杰米玛,而电影版把两只小可爱变成了一只猫。
【二合一猫】音乐剧中,两只猫确实有共同点,就是在几个剧段中都在老戒律伯左右。
而且都对魅力猫格里泽贝拉发出了善意。
两只猫是不同点就是,小白猫维多利亚在剧目中一直以领舞身份贯穿始终,接近一半的时间在群舞中都在最突显的位置,并且还有部分独舞。
她用肢体表现出了她的好奇与纯洁,全程都是舞蹈,却从头到尾没有一句唱段。
可爱猫杰米玛是格里泽贝拉唱完了以后她表现出共鸣,于是和魅力猫合唱,在这里杰米玛和维多利亚不同,她给人感觉更多的是像月光一样的清澈善良,维多利亚更多的是小猫的好奇,就好像是年轻时候的魅力猫格里泽贝拉。
而在电影里,两只猫合成了小白猫维多利亚,成为了真正意义上的女主角。
而且维多利亚多了很多台词,几乎每个人在无助的时候维多利亚都会出言开导,针对格里泽贝拉电影版专门给小白猫维多利亚写了两段原版里完全没有的唱段,没有原版精彩,但是也不算突兀。
可见地位!
不过电影里所有地方都有维多利亚,比如抢走盗贼兄妹蒙哥杰瑞和蓝普替瑟的唱段,这一点挺突兀,小偷猫们丢失了灵动,维多利亚少了纯洁感,不过勉强也不算槽点。
另外细节描写了坏蛋猫麦卡玮琪的手下们。
还让老甘比猫、贵族猫、剧场猫、车站猫和各位手下来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决斗。
这里说一嘴,相比老甘比猫和贵族猫在电影里的拉胯,剧场猫和车站猫造型上,演技上,唱段上还都可以的。
【魔术猫】为了凸现主角维多利亚,在魔法猫出现的时候也有特意的改动。
原版魔法猫出现的时候非常牛,而且是别人介绍他,他全程只有C位舞蹈,并不说话,造型上头高高扬起,非常自信,就像歌词里一样,他是世界上最聪明的猫。
而在电影版里魔术猫的歌曲是自己唱的,表现的非常没有自信,魔法失败一次又一次,女主角出来鼓励他之后才成功的。
这地方其实电影版里设计的还挺好玩的。
这是我的感觉,比原版剧差一些,但是不至于不可以看,我看完了觉得还不错。
想必给低分的一定是当做猫,而不是音乐剧猫看的。
有时候人太无聊就容易想不开……比如我就点开了cats的电影版……这是我有生以来看过最邪典的电影,在我心灵刻下了不可磨灭的伤痕。
之前看过的某些片段我以为已经是极限了,万万没想到在亲身体验后才发现这真的是能对人的精神造成永久性损伤。
一群裸体穿着猫皮皮套的人唱着曾经很好听的歌曲在做着猫的各种曾经很可爱的动作真的是看得我san值狂掉,都他妈2019年了电影技术为什么要被用在做出人猫杂交的怪兽身上???
珍妮点点勾引英雄猫的桥段简直是能令furry控都他妈要连夜把所有自己电脑里的furry种子都删掉的噩梦,还有那个小孩子脸的老鼠导演是疯了吗???
想到猫会把人脸蟑螂吃掉那这些老鼠不也???
这电影的分级还是全年龄的你敢信???
还有为什么每次唱memory的时候那个演员总是唱得鼻涕都他妈流出来了制作组也不给p一下,难不成是觉得这样才能显得真情实感吗?
撇开辣眼睛造型不说,唱歌也很一般,演员那些唱得烂就不说了,霉霉作为歌手烂得很融入那些演员也是没谁了,气短之余高音要么上不去要么只能靠大白嗓嚎,整部电影下来唱得最好的就是James Corden了,真不愧是演过魔法黑森林的人(虽然魔法黑森林也很烂)。
至于剧情就更好笑了,把猫改编成了人人(or猫猫?
)都爱维多利亚,每只猫都爱她,剧情都全靠她的玛丽苏光环来驱动,还跟英雄猫和魔术猫搞三角恋。
还有,这片子的特效部门就该被拉出去枪毙,不仅是因为做出了这堆怪物,连整个场景和画面透视都经常出问题,在手机上看都看得人头晕,很难想象在电影屏幕上看会是多么伤眼。
总的来说看完这电影我觉得真的是从眼睛到灵魂都受到了莫大的震撼,短时间内我都对猫ptsd了。
一直觉得《猫》是部特别神棍的音乐剧,没什么剧情,也没什么逻辑,但是就是好看,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那种。
四大音乐剧中唯一非人主角的设定,加上不逊音乐的舞美,究竟该怎么实现电影改编呢?
讲真,其实真要选个导演,汤姆霍伯可能真的是最佳人选了,不评《悲惨世界》好坏,光其现场收音态度就足够让人敬畏的了。
所以当时听说霍伯导演,虽然质疑,但我还是抱着一丝希望的,我有多喜欢音乐剧《猫》呢?
当时伦敦西区英国巡演,我看完一场惊为天人(猫),立马又买了第二天的票,要不是学生党囊中羞涩,估计还能连看一周。
然后知道百老汇重启,特意跑去纽约看,接着美国巡演又看了一次,所以至今现场看过四次。
但是我心中的最佳还是1998年的DVD版,无论是卡司还是演唱,跟87版的原声都丝毫不输,而且也没有87版唱的那种“土“气。
所以不时就拿出98版重温一下,从来也没有看倦过。
所以说回电影,看到预告片之后就预感不妙,感觉霍伯要扑街, 也做好了心理准备,但是电影真是烂出翔啊,基本就是群魔乱舞了,不吐槽一下真是没法过圣诞了,顺便再安利一下98年版卡司有多经典(图片有空慢慢填)。
导演猛加鸡腿型Victoria音乐剧《猫》是打破第四面墙的,比如开场时候领头猫就唱到“There is a man over there, with a look of surprise",所以之后的Jelicle Cats各种介绍,都可以看作是唱给人听的。
但是作为电影,显然不可能像音乐剧那样真的跟台下观众实现互动,所以引入了一只带观众视角的猫-Victoria。
Victoria被设定成了一只外来的非Jelicle猫,所以开场曲“Can you XXXXX”全部变成了对她的发问,这也能接受。
但是到Naming of cats这首歌的时候,居然变成了其他猫先问她叫什么名字,然后开始告诉她Jelicle猫的命名。
这种改编可能对不熟悉音乐剧的观众更友好吧,但是对我来说反而太过于逻辑感,失去了《猫》的本有的那种“神棍”了。
Victoria原来在音乐剧中就是一只纯白的猫,混在猫群中打打酱油,偶尔独(双)舞一段芭蕾,that‘s all。
电影里摇身一变,变成了主要线索,甚至 Grizabella(老魅力猫)最后重生,都是通过Victoria来牵线搭桥的。
Munkustrap相似的是,Munkustrap(首领猫)本来只是一个小队长角色,偶尔负责报报幕,主持一下正义,在电影里变成了所有参选猫的介绍者。
虽然看起来长得挺帅,但是导演这鸡腿咱也不能这么加啊。
新版Victoria和Munkustrap两位还算养眼Mr.Mistoffelees最后就是Mr.Mistoffelees(魔术猫),音乐剧里也是打打酱油,最后负责把族长救回来,戏份中等,但是贡献出一首好听的《Mr.Mistoffelees》歌。
电影里也是被狂加鸡腿,甚至还发展了一条爱情线?!
看在演员眼睛亮晶晶纯良无害方面,我其实没有太想吐槽。
但是真是毁了《Mr.Mistoffelees》歌啊,这歌猫迷应该都耳熟能详,甚至谢幕也经常放这首歌观众集体合唱(总不能唱惨兮兮的memory吧)。
但是电影里,为了表现魔术猫屡战屡败,哦不,屡败屡战,一首好好的歌被割成好几份,一直等魔术猫那一声“Presto!
”愣是没喊出来。
副歌唱几句歇两下,节奏严重打乱。
哎呀看得我急死了。
Mr.Mistoffelees新版也算楚楚可怜怎么说呢,把几十只猫戏份集中到几只,大大削弱了原来众猫百态的勃勃生机。
但也情有可原,考虑到观众和剧情呈现,电影却是不能那么角色分散。
然而话也说回来,既然这样,那就别改拍电影了嘛,隔壁《西贡小姐》说不定也缺人呢,放过《猫》好么?
真·辣眼睛系列 Rum Tum TuggerRum Tum Tugger(摇滚猫),是我在98版里最最最喜欢的角色,高大帅气,亦正亦邪,加上John Partridge的大长腿和超级性感嗓音,我每次看得都心神荡漾。
因为Partridge演绎太过完美,后来所有版本的摇滚猫我都不太喜欢,基本都表现的太过自恋而正经不足,每次都看得都挺生气——直到这次,我被气笑了。
找个黑人来演无所谓, 只要一样帅就行了,可是这带一大金链子是什么鬼?
请大家屏住呼吸感受一下新旧对比,Can you feel what i feel?
左上98版猫中男神John Partridge版 VS电影版宛若智障一个小插曲是当时我也围观了首映红毯,除了霉霉,摇滚猫的主演收获的尖叫声第二高,查了一下是个R&B歌手。
导演,你是不是对rock star有什么误解?
Grizabella然后是詹妮佛哈德森的Grizabella(老魅力猫),名曲《Memory》的贡献者。
魅力猫虽然凄惨,但是是一只有骄傲的猫,舞台版本里魅力猫,基本是衣着褴褛但是穿着高跟鞋,举手投足嘴角眉梢,是有股老娘以前比你们厉害多了的劲的。
电影里哈德森扮演的更像是一名驼背哈腰苦哈哈的劳动妇女形象。
当然我们也能看得出哈德森唱得特别走心,不仅眼泪流出来了,鼻涕也止不住往下挂。
刘姥姥 vs落魄贾母JennyAnyDots对了还有JennyAnyDots(波点猫)。
首先是被大家普遍吐槽的吃人脸蟑螂,对于剧情来说根本没必要吃蟑螂,音乐剧里没有,也完全不会影响剧情。
电影强行加入,还不止一次吃,让人怀疑汤姆霍伯的心理健康,或者野心——说不定真想拍一部猫版洛基恐怖秀呢。
还有就是喜剧演员Rebel Wilson的装傻扮丑,和英伦经典音乐剧风格完全不搭。
波点猫虽然体形有点胖,但是也算是很贤惠的,为什么因为胖就故意设置各种笨拙笑料。
我建议除了女权主义,也应该弘扬一下胖权主义。
这社会真的对胖子太不友好了。
Macavity再来是Macavity(反派猫),因为是Idris Elba大腕儿来演,所以也被加了不少戏份,感觉随便一弹指,就能把人化成灰疏解转移。
但是电影结局是,技能堪比灭霸的反派,最后居然是抓不住气球的绳子,从天上摔下来了。
唉,我是真不想多谈了,影响智商。
稍显不足Bombalurina这里不得不提霉霉演得Bombalurina(妖艳猫)了。
原设定是母猫中最性感,对应的就是摇滚猫。
不吹不黑,出场那段洒金粉这段算是创新得最有意境。
妖艳猫在这部电影里,虽然有胸但是性感不足,跟其他角色也没有任何互动,只是给反派猫开了个场。
跟摇滚猫调个情会死吗?
可能是霉霉太忙了,或者真是瞧不上那个傻逼吧。
脱开演员光环来说,妖艳猫是有惊艳感的,但是角色十分单薄。
Taylor洒金粉电影里唯一一首新歌,是霉霉和韦伯创作的《A beautiful ghost>,还算好听。
在电影里是由Victoria演唱的,片尾曲有放霉霉版本,喜欢的不要错过。
Old Deuteronomy再来Old Deuteronomy(族长猫),从老公猫改成了朱迪丹奇的母猫。
其实无功无过,就是少99个妻子的戏谑。
女权运动,从我做起,猫猫有责。
Gus / Mungojerrie&Rumpleteazer 最后是万磁王版Gus(剧场猫),也没啥存在感,可惜的是跟98版一样,把海盗的咏叹调给拿掉了。
Mungojerrie&Rumpleteazer (小偷猫),也算是原创音乐唯一改动,把他们的歌变调了。
本来的歌戏谑好玩,婉转动听,电影里的旋律感大减,真搞不懂怎么想的。
看完本片我的第一念头是哎呀原作曲韦伯会不会从气得诈尸,然后一想这丫肯定躺在沙发上数钱呢。
韦伯无疑是天才,四大音乐剧,他的就占了一半,而且都是年纪轻轻就创作的。
但是其实他的“雷剧”很多:比如《歌剧魅影》续集《真爱不死》,音乐平庸不说,居然能编出Christine和子爵孩子十几岁后发现孩子是魅影的(??
),导致我现在无法直视第一部剧情了。
还有《Starlight Express》,应该是在《猫》和《歌剧魅影》之间创作的,服化道是真真魔性。
98版摇滚猫的扮演者在里面饰演新型电车electra,请大家感受一下出场的音乐《AC/DC》歌词:Electra is cool, Electra is hot, rich hot powerful, rich hot cool,rich hot powerful, rich hot cool .......“是不是有雷又土?
心情不好的时候我就单曲循环,治愈功能有奇效!
Starlight Express造型电影里基本保留了90%的原有曲目,也算没有进一步往乐迷心中撒盐。
往回找补一下,《猫》改编电影的确是吃力不讨好的一件事。
撇开改编难度不谈,对于死忠音乐剧粉,心中标尺那么高,取悦他们何其困难。
对于吃瓜群众,不熟悉《猫》的舞台表演形式,经典的歌曲失去了加成光环,普通观众能喜欢才怪。
辛苦找图拼图,也算吐槽吐完了,舒坦很多。
想一想还是我的审美品味不够,说不定几十年后这部《猫》会成cult经典呢!
Disclaimer:鉴于部分“较真”的豆油评论,特意申明:标题提到美国版《妖猫传》主要在于“妖”和“猫"的梗,全文并无一字踩陈凯歌版《妖猫传》(当然我也绝对不会夸)。
如果不小心踩了一部佳作,那么护法之心我也能理解,但是何必为了一部《妖猫传》伤和气呢...当然我绝对尊重和捍卫你发言的权利。
玻璃心的我只能加个这个disclamer以表态度。
比起接受不了《妖猫传》梗,我突然开窍为啥还有人说昆汀辱华了。
这是个电影,从电影角度说,某些方面做得还不错,但就是不知道这些演员都在干什么;这又是个音乐剧电影,从音乐剧角度说,某些方面又不合格,因为把音乐剧的优点全都丢失了。
第一只猫很快就出现了,跟第一次看到预告片的反应一样,妈妈咪呀!
OMG!
额滴个神啊!
(此处有一问题:同样都是人扮演的猫,为什么音乐剧版都说可爱,电影版却让人活见鬼?
)为了不浪费这1小时50分钟,我开始琢磨该以什么样的方式观看本片。
后来终于想出来,必须要接受世界上有这样一种生物灵长类猫科动物!
他们有着人的身材和五官,猫的毛发和耳朵,时而跟人一样大,时而跟猫一样大(谢谢摄影师),时而用两只脚,时而用四只脚,会唱歌,会跳舞,还会吊威亚飞来飞去……当我正在开始学着欣赏这类生物的时候,突然发现,oh NO!
还有灵长类老鼠!
灵长类蟑螂!
他们个头很小,但是也会唱歌!
好在他们没有出现很长时间,而这段之后先前让我严重头晕的手摇镜头也几乎没有了,因为猫们不再上蹿下跳,开始认认真真跳舞了。
画面舒服多了之后,还是觉得哪里不对劲,猛地发现,特么唱的是德语!
啊!
那Memory应该怎么唱?
Erinnerung吗?
(Sorry,我之前没有听过德语版。
)兴致勃勃往电影院冲的时候完全忽略了这是德语配音版,而且现在的音乐电影是要连唱歌都翻译过来的,这意味着明星阵容--Jennifer Hudson, Jason Derulo, Taylor Swift, Judi Dench, Ian McKellen都变成山寨版了,唯一剩下的就是Jason Derulo的舞蹈。
Anyway,还有Erinnerung可以听听什么样子,好奇ing。
等啊等,中间内心把我学过的所有外语的“为什么”念了无数遍“why?””warum?””por que?””pourquoi?””왜?””どうして?
”因为真的不知道这些灵长类猫科动物要闹哪样,这Ganze真的是很Schwachsinn!
Memory9.7Elaine Paige / 1998看得出来这是一部野心勃勃的电影,可是这水平,1亿预算是不是都花在Taylor Swift和猫毛身上了?
不能多花点时间再好好研究一下screenplay么?
这些演员既然身手已经这么矫捷了,不能再多点个性化的动作表情么?
不能再加强下镜头语言对性格和人物关系的刻画么?
如果像魅力猫出现的两次主要场景那样加强下整部电影的戏剧效果,我就不会一看到群舞就开始用各种语言问为什么了。
Tom Hooper上次执导的《悲惨世界》大量的特写镜头搞得我快疯了,这次倒是没有那么多占满全屏的大脑袋和安妮•海瑟薇史上最凄惨的表情,但是他镜头下的Victoria现在回想起来只有一个卖萌样,这就是纯洁的意思么?
(真是浪费了一个好舞蹈演员。
)From stage to screen,韦伯、制片、导演、观众,大家想要的东西到底哪里没有一致?
电影、音乐电影、音乐剧电影,三者关系很难搞清楚么?
电影画面很好看,暖暖的光也很舒服,猫猫们也都很漂亮,但是就像爱搞爆炸的迈克尔·贝的电影一样,光靠特效能满足观众么?
韦伯怎么想我不是很介意,我只想问Tom Hooper,”如果上天再给你一次机会,你会怎么拍?
“
震撼WM,整个仿佛一个大型工口现场
(2.0/10)这就是为什么迪士尼要在真人版《狮子王》中大幅删改Be Prepared以及让所有人“闭嘴”的原因。以及反复讲过的,电影因为其表现手段直接作用于人的基础感官,所以更加强调同现实世界逻辑的一致性,或者叫电影空间内部的可信性。各种舞台表演乃至其他各种表演则只是强调某一方面的体验,如听觉、视觉、有时是整体精神内核的共鸣等。从这个角度看,电影一个最为关键的本质是,她是照相术的延伸,而非小说或戏剧的延伸。我觉得非要把韦伯的《猫》真人电影化的话,目前只有史云梅耶那种有可能搞得定,皮克斯状态好时也有机会。
现场还阔以
冲着舞美给了3分。人物很脸谱化,全程闪瞎眼卡司走马灯,改编的人物毫无灵魂。但舞蹈很赞
没看过原版,感觉还可以啊,就是有时候比例有些怪
整部看下来,其实就只是将原版的剧情和歌照搬。导演很多问题没考虑好,为什么原版能成为音乐剧史经典?聚光的舞台造梦感必不可少。原版夸张的化妆服饰造型和戏剧性舞美场景属实异彩纷呈,电影里,就是人体造型加上部分猫的结构,所有的表演都为了追求舞蹈性而忘了在饰演猫。单看音乐就一般,由经典好莱坞场景配上此种造型显得邪典味十足,发挥电影的优势展现更多场景的结果也只是适得其反。为什么梦工厂动画《小马王》用旁白代替马要说的话而不是马自己张口?这就是一个合理性问题,得靠很多后期去遮掩违和,狮子王被大喷特喷也有此原因。音乐剧影视化还是相当有难度,寻求的点和受众是不同的,类似《悲惨世界》《汉密尔顿》这类现实题材的会相对容易。有些剧目本身就不适合大荧幕。还是让那些作品,留在剧院里,享受戏剧的造梦感比较好...
经典拍的失败的电影,特效怪怪的
猫看了都想灭绝人类
太无趣了,开场20分钟过后已经烂不出更多让人兴奋看点了,尽是无聊乏味地唱。
抛开电影改编的恐怖谷效应不谈,《猫》这部几乎毫无剧情、纯粹靠走秀式歌舞撑场面的音乐剧也该退下不属于它的神坛了
可,舞台剧改的合理。技术也牛。但是歌的那个氛围感觉没有在纽约看的好。
北美电影最大的一场分级事故,一个能让小孩吓哭,成人看吐的电影居然可以是堂而皇之的进入电影院。
To Musical. Tom Hopper对于音乐剧的执念或许只有少数人能够看到,他的努力被太多尖锐的争议而淹没,美术造型将这个异世界完美的分开,耳朵尾巴这些隐形的特效也都是费力不讨好的细节,或许唱腔上没有那么完美,但却足够令人感动,最感人的是Judi Dench,她已几乎没有了唱腔,却用造型和台词诠释着舞台上的角色。
歌曲好听,画面太美
特别失望,说好的烂呢?霉霉的出场让我对这片好感上了一个层次,女主的颜值也是很能打,作为颜狗,一旦接受了人脸猫,这片也不怎么难看,除了一些动作和比例觉得怪异外,剩下的都能接受了。猫的歌舞剧本身是以歌舞编排以及歌曲取胜,本身是没有剧情的,拍成电影很难找到好的下手点,所以我看这片在这方面除了找回老猫那点有些突兀外,多出来的对话和剧情也算看的过去。这片最大和最缺钱的地方,其实是布景…(◐‿◑)场景设计的人可以死一死。另外看到朱迪丹奇老奶奶那在猫蓝里的一批腿,我是真尴尬了。
大家有机会一定要去现场看一次《猫》的音乐剧,别被这部改编的电影误导了。
在已知是部烂片的情况下走进了影院。并不觉得烂反而还跟着唱了起来?从小到大看起来的音乐剧拍了电影相似度85%并不值得被全网diss。都在说人形猫creepy可是原版broadway就大家都能接受。不喜欢的是rebel wilson有点毁了原版,taylor swift唱不出原版的结尾,整个电影的结尾有点尴尬,新编的两三首歌不太搭调,把整个plot穿起来加些台词以外也就是在老老实实的remake了一部。不明白哪就烂到你们没眼看了。可能没看过音乐剧的一直接看到特效的耳朵尾巴接受无能也就算了。对我来说是对整个童年回忆的致敬。本来要打4星可是对人云亦云没有自己主见的评论没有忍耐度。
工业化产物
这部电影看一眼都会得很严重的猫病
偶尔有笑到,整体太无聊了,是那种丑得别扭又肤浅特别不自信特别矫揉造作欲盖弥彰的无聊。大大方方拍成恶趣味cosplay无性别porn的创造力都比这种拍法强(所以做得最cult的其实是猫尾巴)。另外想再问一下某字幕组,全片70%的时间都在唱歌的歌舞片你们就翻了剩下那寥寥几句对话也算翻译完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