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完整看过本片,看过两个关于本片的自媒体了解了这个电影的大致情节,感觉男主简直就是另一个自己。
我刚刚迈入中年的门槛,而生活中的失败同男主相比,简直有过之而无不及,而且近一年的时间里,我也没有工作,用网文来追逐自己的文学梦,所以我认为自己应当最能够体会男主的境遇和心情了,如果让现在我的来评价男主的想法就是,如标题所言的那句话。
男主想成为有名的漫画家,但是漫画家有多少,其中有名的有多少?
我想成为不错的网文写手,至少我很清楚,在网文行业,拿业界大咖起点网举例,网文创作者有数百万,但是每月收入达到两万的也就数百人,多么低的概率。
而这个社会的方方面面都是这样,各行各业、才能、财富、天资等都是金字塔的结构,最多的人集中在下部,顶尖的人就那么几个,鲜花掌声与目光都集中在顶点的那一小部分人,其他的人都自然而然地被忽略了,成为了沉默的大多数。
是的,谁想要按部就班的生活呢?
谁想过平庸无奇的人生呢?
大家都盯着塔尖的人,想要跻身其中,但是又能如何呢?
金字塔终究不会因为大家的想法和愿望就成为头重脚轻的结构,也不是所有的努力都会得到回报,最多的人终其一生都在底部活着,默默无闻的度过一生。
电影是以盈利的基准的,这部电影的卖点之一就是共鸣,它讲的不是一个大家都幻想的成功者的故事,而是一个会让无法实现梦想的大部分人产生共鸣的普通人的故事,电影的最后给出了一个看似乐观的结尾,但是其实不需要多说,我们应该都知道,男主之后的努力同样会是无用功。
我们同情男主,期望男主能够成功,其实从某方面来说,就是同情我们自己,也期望自己能够实现自己的梦想。
但我们终究不得不面对现实。
看看周围的人,那些每天清早起来清扫马路却拿着微薄工资的清洁工,那些在工厂里工作从早到晚的工人,饭馆里的端盘子的服务员,偏远农村里劳作一年还不如大城市里上一个月班收入的老农,他们呢?
有谁在意他们的想法,有谁顾虑他们的感受?
对那些人来说,连做梦的力气恐怕都没有了。
将世俗意义的成功作为标准,并且为之努力,从某种程度而言,这是所谓的政治正确,为了自己的那遥不可及的梦想,执着而不放弃,看起来感人但是也只能在电影中感人罢了。
想想如果自己电影中的女儿,你会愿意为了你的父亲梦想来出卖自己的肉体吗?
如果我是导演,我倒希望男主最后说的话是努力工作,而不是努力画漫画,梦想当然可以继续,但是终究要建立在实际的基础之上,如果男主没有女儿孑然一身,老父亲有退休金,那么倒是可以在养活自己的基础上放肆追求自己的梦想,但是既然有了女儿,那么就不该那么任性了,人既然在这个是世界上为人,那么终究要承担自己所应当承担的社会责任,扮演好自己应当扮演的角色。
柏拉图有个洞穴寓言:有一批人犹如囚徒,世代居住在一个洞穴之中,洞穴有条长长的通道通向外面,人们的脖子和脚被锁住不能环顾,只能面向洞壁。
他们身后有一堆火在燃烧,火和囚徒之间有一些人拿着器物走动、火光将器物变动不居的影像投在囚徒前面的洞壁上。
囚徒不能回头,不知道影像的原因,以为这些影子是“实在”,用不同的名字称呼它们并习惯了这种生活。
当某一囚徒偶然挣脱枷锁回头看火时,发现以前所见是影像而非实物;当他继续努力,走出洞口时,眼睛受阳光刺激致使他什么也看不见,只是一片虚无。
他不得不回到洞内,但也追悔莫及,他恨自己看清了一切,因为这给他带来了更多的痛苦。
柏拉图讲的是“哲学王”的境遇,而这一则囚徒困境的故事寓意在于,当我们解开束缚的枷锁,走出了愚昧和无知的峡谷、接触到了新的光芒和新的天地后,一方面我们打破了脑海中的想象,认识到这些影子并不存在,他们不是实体,但是未知的新鲜事物让我们产生恐惧,往前一步可能是地雷阵,可能是各种豺狼虎豹,踏出这一步需要勇气和魄力,而妄想再回到每天对着洞壁、看着影子晃动的日子又不可能了,于是我们陷入到了一种徘徊犹豫的痛苦中。
荷马史诗《奥德赛》中有一句至理名言:"没有比漫无目的地徘徊更令人无法忍受的了。
" 我们正在遭受这种无法忍受的痛苦。
将这则洞穴寓言用来形容当前自己的状态并不为过。
读研之后,身边都是优秀的人。
长得比你好看的人比你还努力还会玩还会社交,他们顶着“学生会主席”、“985、211本科”的耀眼光环,宣告了你的渺小,我还在尽力平复自己的焦虑,调整自己。
可当身边的人都雄心勃勃早起晚归地学习和进步,将未来的蓝图细心描绘、用心拼凑时,我却陷入到了一种不自知的迷惘当中,觉得自己过得空洞又麻木。
一如既往坚持的行事风格面对形形色色的同学却显得格格不入,大家都早已形成稳定的朋友圈,无暇将时间投入到结交新朋友的事情中去。
大多数时间,感觉自己从一种舍我其谁的优越感中逐渐沉沦,我是如此没有信心,哪怕是做一件小事也会觉得做不好。
有人说,你都读研了这么优秀,怎么还一副闷闷不乐的样子,你的前程美好又光明!
可他并不理解我内心的感受。
欲戴皇冠,必承其重,顶着研究生的帽子,心里的痛苦如一江春水。
看微信推送,读研的好处之一,是有时间思考未来的从业方向。
可每当要做未来规划时,就不知如何下笔,对自己的定位不清,很是惶恐。
我向来对人生的重大选择没有过自己的规划,以前幼稚地说是坚信林德布罗姆的“渐进主义”,一切随时间、地点、条件变化,不要为自己设定某种人生,可是现在想来这种太过随意的放任自流,很容易挫伤自己的积极性和荣誉感,徒增焦虑。
有一天,我看到同学的一条微博,她说:一觉醒来,不知道自己为什么读研。
午觉后意识清醒的我毫不犹豫地评论道:读研是再给自己三年时间思考自己适合做什么,不管怎么样,选择什么就坚持什么。
是的,我经常扮演安慰别人的角色,想试图给别人点希望,其实最需要安慰的人是我自己,我和别人有着相同的困惑,但我没有始终木讷,积压在心中,不予理会,因为这样显得自己充满正能量。
我经常想起我刚入大学的率性、恣意、无拘无束,毕业后近一年的时间里我回了母校三次。
缅怀过去,我感激所遇到之人都是心地纯朴善良、为人正直真诚的,同学、朋友、老师教给我为人处事、陪伴我嘻嘻打骂,包容我的脾气、忍受我的错误、理解我的烦恼,善意的人温暖的故事让我热泪盈眶。
可那会的幼稚和青涩也显而易见的,烦闷苦恼就去对面寝室来两把NBA 2K,下雨索性在床上看一整天小说或者天朗气清跑去球场打一天球。
从一个理性的成熟人看来,这种随行、放任的行事逻辑,浪费了自己的宝贵时间。
现在,我稀释了自己的好胜心,不会在球场上非得拼出个输赢不可。
悬在头上的还有一柄达摩克利斯之剑,我清楚打完球后还有随堂作业、一大堆书籍和文献等着我,拼尽力气是不划算的买卖。
刚进大学的我,像解放天性的自由野马,眼睛里满是渴望和新奇;读研时的我,鄙夷浑身散发的的“野气”,更多的是克制、理性,更在乎自己是不是按时按计划读了多少书,在乎自己是不是每天在进步。
往前的路崎岖或平坦,蜿蜒或宽阔,我并不知道。
我有那么些时刻,怕前进的步伐过快,也怕被人遗忘,愧对了自己,辜负了青春,冷落了爱情。
我讨厌自己成为与大众脱节的人,也不满跟不上周围人的脚步。
我是如此的患得患失,幻想自己有平衡一切的力量,一边害怕丢失初心、童真,一边喃喃呓语要做个有出息的人,走进了死胡同,没有一件事做的果断又痛快。
我每走一步似乎都在失去着什么,都在与从前的自己告别,大脑中某种情感性的力量,牵扯着我的神经,头皮内有股翻涌的意识。
正如柏拉图所说的“洞穴寓言”,既然选择了漫漫读研路,回头路是不会有了。
我无法穿越时空,将四年前的我叫过来,好好教训一顿,跟他说,你别玩了!
是时候好好为自己制定一个计划了!
不能终日浑浑噩噩,饱食终日却没有危机观念了!
否则,你就会像我漫无目的,过得那么痛苦。
影片中的主人公经常做梦梦到十几岁、二十几岁的自己对话,常常因为观念不和,破口大骂以至于大打出手。
幽默滑稽之余,却也体现了不同人生阶段奋斗目标的差异。
时光不等人,岁月催人老,在调和理想与现实的矛盾中,最终谁也没能说服谁,谁也不理解谁。
所以,哪怕是我拥有超能力,借助月光宝盒回到尚读大一呆头呆脑的我说,喂,臭小子!
滚回去好好学习!
争取拿奖学金!
那个小子肯定怒目圆瞪、一脸不爽地说,走开吧!
大叔,你谁呀!
说点和本片有关的吧,那就是,我也很害怕成为像主人公这样的人,家里总有个恨铁不成钢的老爸给自己施压,每天早上起来打游戏吃饭要拌嘴,或者还有个对自己极其失望但孝顺听话懂事的女儿在用行动支持自己,还能有个看似一帆风顺老好人式的挚友吹吹牛牛聊聊理想,除了没事业和没女人,男主角其实真的是很幸福的,但是代价就是没人瞧得起你。
我不知道现实中有没有这样的人,但我继承他好的一面,希望成为一个有趣的人,但又不希望自己无所作为,人生才刚刚开始,我要动真格的了!
很轻的音乐,很重的命题。
此片是日活成立一百周年的纪念作品,改编自青野春秋的同名漫画作品。
演技派堤真一出任主演,导演福田雄一曾经指导过一系列以年轻受众为主的喜剧作品,这一次的题材仍旧沿用喜剧,却很好的掌控了影片的主题。
故事讲述了中年大叔静熊(堤真一饰)在辞职后的生活状态,已过知天命的他生活仍然没有方向,早年离婚,与17岁的女儿玲子(桥本爱饰)和老父亲一同生活,每天在家打电玩,用女儿打工的钱饮酒作乐,成天在发小宫田(生瀬胜久饰)身边蹭吃蹭喝。
40多岁,还在一家快餐店打工,甚至被20多岁的年轻人所看轻、训斥,却突然在一天决定要成为漫画家。
一方面因为没有画画经验而饱受挫折,另一方面,天性散漫的他也过着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日子,处处违反社会常理的他完全不在意别人的看法,一心想过自己要的生活。
但最终,因为女儿的遭遇知道了自己人生所要承担的责任,全力以赴地踏上了自己漫画的出道之路。
整部影片的观看过程非常轻松,在明亮的画面和清单的木吉他配乐中,通过堤真一的出彩演绎,非常生动的展示了静熊这一大叔的中年危机,让人忍俊不禁却又被深深吸引。
人生到底是什么?
“你想象一下,自己剩下的寿命,就那么普通地在30岁左右结婚,生孩子,成家,迎来老年生活,在80岁左右死去,你是这样想的吗?
”几乎所有人都说自己不愿过这样的生活,但人们中的大多数却又被这种生活所束缚并视之为真理。
静熊说:一想到人生只有80年,就没兴致了。
人生,应该要有300年!
什么事情都不用着急,50岁结束义务教育,80岁成人式,150岁工作,300岁结束人生。
这样,就能通过不紧不慢的节奏,怡然自得地享受人生。
所以当你接受他的这种观念,你就能接受他在生活中的荒诞:反正我的人生长的很,何必事事抓紧,一本正经。
但这种浪漫的观点却造成了他和现实的冲突,家长、朋友、身边的人无一不用生活的准则与之对抗,影片中,这在另一外大叔身上得到了鲜明的对比,再受到屈辱也要维系工作,因为自己的身后有着家庭,需要高考的女儿和妻子需要维系生活。
亲情的羁绊只是一种,现实中,想要过自己想要的生活并不是那么简单,太多的牵挂与感情让人不能完全按照自己的想法前进,大部分人最后选择在常理前屈服,选择在现实面前妥协。
好朋友宫田也在不经意间对静熊说:有时候,真是羡慕你啊。
但想过自己想要的生活也并不简单,有时除了需要和现实对抗之外,找到不后悔人生这件事情的本身也是一个难度,我们常常被经验和社会灌输什么是好的,什么是不好的。
石野沢(山田孝之饰)在影片中是一位26岁的青年,在最好的年纪却觉得干什么都没有精神,彷徨在原地不停的打转。
作为年轻的一代,时常被社会和教育灌输要去当工程师、科学家,然后一头进去,一干20年,等到发现自己不适合,却已然是人过中年,满身负担。
曾经我的实习老师告诉我说:如果有一份工作,让你能在每天早晨醒来还愿意起床,你已经比80%的人要幸福了。
人生就只有80年,没有太多的时间让你慢慢想,所有人都像拧着发条向前赶。
而这,没有人能够改变。
在做自己和现实之间,永远横着一条矛盾,影片给出的解决方案则比较诗意。
在漫画创作道路上不断遭遇失败的静熊去了按摩店,却意外发现自己的女儿玲子在店里打工,这实在是一个俗到根的桥段,但在故事里,静熊没有像其他父亲那样责骂自己的女儿,他没有这个资格,他选择了逃避。
这是我认为全剧中最出彩的地方,因为通过父亲无能以及女儿的早熟冲突,巧妙地让静熊明白了自己人生所要承担的重量,你必须为你自己的行为负责。
最后,在路上,静熊问女儿为什么要去做按摩女,17岁的女儿答复说:因为想让爸爸能够继续画漫画。
女儿的这番话终于让静熊意识到自己的人生并不以个体单独存在,他会影响身边的人,好的一面,他可以让宫田告别自己厌恶的工薪族工作去开面包店,但也可以让自己的女儿因为自己所造成的困境而提前早熟,被迫担起养家的重责。
在现实和本心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的妥协,这是人生的必经之路。
儿女的责任如此、家庭、朋友的责任也是如此。
如果你没有担负起这个责任的能力,那就不要轻易去触碰,一旦造成,无论是有意无意,你就要负责到底。
影片的结尾,静熊对远方喊:认真画漫画,他决定通过话漫画担起自己应尽的责任。
没有全力以赴总是轻松的,但却是自私的,现实中,人生80年,时限决定你必须要认真。
就像静熊在影片一开始喊得那样:我的人生,从现在开始!
2014年1月4日 子夜
1.人生休假期,尋找生存的意義,想看清自我。。。
太多讓自己放空MADAO的理由了,以至於我們不知道這些話說出口到底是為自己的倦怠帶藉口還是真的真氣耗盡。
40歲的老大叔又如何,這才是真正大叔完全體現身的時候,上有老小有小說不定還要背個房貸什麼的。
但是,輕鬆地面對這一切有什麼錯?
傻兮兮的過跟錙銖必較的過不都是日子麼,天又不會塌。
中村帕森桑真是幸福啊,有個嚴肅的老爹跟懂得責任的女兒給他殿後,讓他沒心沒肺的走著彎路也不會被殘酷生活傷害到。
2.堤真一還能更萌嘛!
側躺,卷毛,無節操,這些都擋不住他的好身材啊!
即使是這樣的大叔,我怎麼覺得拿來當老公也不差呢!
3.增田大神原畫在片中閃光醬油!
4.演女兒的那個,我怎麼走哪兒都能看到她!
她真心不適合演生活類劇本,趕緊迴歸自己的扭曲之路吧;5.我家山田孝之怎麼現在一直都是這類變態的角色呢?
好歹年輕的時候也是電車男跟H2的治癒角色啊,現在徹底內心爆發了麼;6.我真~~~~~的很好喜歡中村帕森這個名字!
这是一部人物和结局都让我很喜欢的电影,主人公是个猥琐的2B中年MADAO,42岁肄业在家的啃老啃小,仗着年纪大在快餐店里当伪经理,在棒球场上当伪教练。
自己想当漫画家,却一直因为选题被拒而不能出道。
就是这样一个微不足道的MADAO,竟然用微弱的小坚持改变了周围人的生活轨迹,在我看来这本身就是奇迹,而且是那么真实。
人都在逃,逃开现实,逃开责任,甚至逃开理想,最终逃避的是时间。
打着红白机度过早上中午晚上,然后执拗的通宵翻出发了霉的梦想细细揣摩,默默计划。
尝试着开始,却在现实面前碰了壁。
家人、同事、上司、经纪人、甚至不认识的路人甲都在“好心”劝诫。
“你不行的,你这是在作死,你怎么不撒泡尿好好地照照自己,你根本不知道自己几斤几两。
”甚至连人格中的“超我”都化身为神灵,絮絮叨叨的追着你说“XXX,你准备怎么办?
情况不妙吧!
混蛋!
”但人就是这样一种奇怪的生物,即便如此也要抱着好奇心好好地作一番。
不作死就不会死,但是身为2B中年MADAO就觉得作了也未必会死。
也许这就是所谓的“濒死感”,这种贱贱的心理使得MADAO在不断作死的历程中,脸皮也越来越厚,莫名高涨的自信心居然感染了的些许迷途羔羊,最后跟着一起作。
先不论改变之后结果的好坏,也不论这是否是有勇无谋的行为。
就敢于改变本身来说就是需要勇气的,而大多数人都没有这种特质。
活的平平淡淡,抱怨生活不公。
却在面对转折的时候畏首畏尾,瞻前顾后,迟迟不敢行动。
可事实是连改变的勇气都没有,还谈什么改变,谈什么追求?
世间种种无非因果,没有这些作为为什么还不闭嘴?
电影中还有这样的台词“现在考虑未来的话,就无法活在当下了。
对于未来怕都怕的要死呢”,“已经来了吧!
我的将来!
我现在不就活在绝妙的将来?
”。
这可能是本片最好的诠释吧,未来的不确定性和对未来的恐惧,还有那虚无飘渺的安全感,是逃避的根源。
怕得要死,却一定要经历一番。
不管结果怎么样,害怕是没用的,无论如何要硬着头皮往下走呢!
走到什么是头呢?
走到死亡的那一刻。
所以主人公说“我得活得久一点”,活300年!!
不长不短,既没有漫长的孤独,也不会因壮志未酬而身先死。
300年!!
刚刚好!!
完成梦想,之后从容的死去。
这是多么可爱的想法,不贪婪,无做作。
自此幸运之神眷顾了主人公,稿子得了新人奖,出道有望。
就在这种典型咸鱼大翻身式的结尾将要缓缓到来时,编剧给了我惊喜。
电影的结尾没有出现普通日本热血电影中主人公必胜的结局。
而是曲曲折折,小高潮不断,却让人略感压抑。
生活就是这样不是么?
一潭死水,意外之间有颗石子掉进去激起了小波澜,然后恢复平静,如此反复。
我们能做的只是不断给自己的希望,不断给自己自信,不断给自己打鸡血,用惊人的厚脸皮和莫名其妙的自信心勉勉强强的苟活在这个世界。
然而,要完成这人生苦旅,其实无须300年。
只要全力以赴在当下,绝妙的未来就无需害怕。
适合 工作不开心/想辞职/想创业/迷茫 时看。
讲的是42岁的社畜,辞职从零开始画漫画的故事。
主角一家的故事其实一般,几个配角反而很有记忆点。
剧里卑躬屈膝的痣叔,被人戏耍还要挤出满脸笑容,来保住这份工作。
他笑得真的好难看。
脸上层层叠叠的褶子,满是成年人的无奈。
热血少年山田孝之,喜欢用拳头来表达对约定俗成的不满,因此常常惹事,没有稳定工作。
乖乖男高管,按照人生标准模式生活至今,因妻子离去,才开始觉醒自我意识。
编辑男妈妈,非常亚撒西!
每次都变着法子鼓励水平很差的男主。
我中途还纠结“善意的谎言”会不会比“讲出事实”更残忍。
但是!
又有什么关系呢~还有「人生不同年龄段的自己们」互相看不起,互相甩锅的剧场小设定,也很有意思。
总之,这是一部「会想停下来思考」的电影。
1.我们为什么不能全力以赴去做事?
因为我们害怕失败,如果全力以赴去做却没获得预期结果就会自信心受损,盲目自信带给自己的骄傲和舒适总让人难以抵抗;因为我们缺乏真正让自己怦然心动的目标,没有目标或目标不明确就会动力不足;因为我们后知后觉,认识不到好机会跟前,及时出手和全力以赴的巨大价值。
2.我们还有机会全力以赴去做事?
只要想全力以赴去做一件事,任何时候都不晚。
都是走出舒适区,相比朝九晚五上班族圈内自主地鼓足勇气做,离开原有环境圈子选择一件自己喜欢做的事全力以赴更容易。
3."躺平"意味着什么?
每一条河流都有自己不同的生命曲线,但每一条河流都有一个梦想,那就是奔向大家。
有的时候,我们的生命会是泥沙,可能慢慢地我们就会像泥沙一样沉淀下去。
一旦我们沉淀下去了,也许我们不用为前进而努力了,但是我们却永远见不到阳光了。
不管我们现在的生命是怎么样的,一定要有水的精神:当时机没来的时候,不断地积蓄自己的力量,不断地冲破障碍。
当我们发现时机不到的时候,把我们的厚度给积累起来,当有一天时机来临的时候,我们就能奔腾入海,成就自己的生命。
最开始正视全力以赴这个成语,是从《网球王子》那儿获取的。
冷酷的青学部长手冢国光对着小屁孩越前龙马说,全力以赴吧。
当时怀着少女心的我一下子就燃了起来,全力以赴也成了为自己打气的话,当然,反过来也可以成为安慰自己失败的话,我只是还没有全力以赴。
电影的标题看到就有一种膝盖中了好多剑得感觉大概就是以上原因。
当40岁的楠竹拿出一种要切腹的表情在饭桌前对着他爸大声的说,我想当漫画家!!!
他爸大概很想拿起桌上那盆饭扣在这个废柴儿子的头上!
心想怎么越活越不中用!
40不惑之年,怎么他就这么糊涂!
40岁还在打工,过着自己认为的如同鸟儿般自由自在的生活,在人海茫茫中漂泊,要被比他小一轮的店长呵斥,没有固定收入,拮据的时候还要向女儿借钱,被自家老爸嫌弃。
这人生还真是够了!!!
可是楠竹就是拥有一种热血漫画精神,连夜就在想漫画改叫什么名字,噼里啪啦的写了满满一页。
开始画,负责人的一次次否定,楠竹也不懈努力,继续继续的画着,几乎什么题材都尝试,找算命的取笔名,总之是很得瑟的朝着漫画家在前进,周围的人也大多数觉得他是在瞎忙活,白折腾。
怀疑自己却又重新振作,环境都在提醒他快点放弃,可是最后几经波澜也终于获得一个新人奖,在漫画书的某一页上留下了印记。
我们一定要这样么?
在每个年龄阶段就必须做这个年龄该做的事情,一切都被安排好,只要我们小心的按照路上的脚印一步一个来,就不会出事,就能好好的安度整个人生。
这时,你不应该去想儿时的梦想,脑中的新奇想法,要及时把脑子发热想的东西给第一时间抹灭,然后继续按部就班的生活。
人生不能折腾,就这么过着吧。
然后平静的离开。
这种不作死就不会死的人生,其实是很多人都没有勇气去做的吧。
谁真的想作死啊?
很多次都告诉自己孤独一掷吧,破釜沉舟吧,最有一搏吧。
唉,虽然失败,最后也只能安慰自己说,我只是还没有全力以赴,然后再重新整装待发的继续作死下去。
这样的人生也不觉得是种失败吧,想要的生活总有100种,不一个个的去试一试,怎么会知道哪一种才是最好的。
40岁的大叔还能天真的颠覆自己的生活。
我为什么不能无邪的对现有的人生说不,不后悔的活下去吧,就像每天都精彩每天都期待一样。
我只是还没有全力以赴,当然也可以意会为我等会就让看到我全力以赴的样子,哼
因为看了海女,然后就搜索桥本爱,然后顺藤摸瓜找到了这个电影。
男主角,四十岁,上有老爸,下有读高中的女儿。
在这个关头,裸辞,开始寻找人生的意义。
对于我这个习惯裸辞的人,这种心情很能够体会。
而每次裸辞,都是告诉如果再拖延,下次裸辞就更加难以换工作了。
但是,这个男主角,裸辞了。
找到自己想要做的事情,竟然是画漫画。
没有工作,最重要的是有家人的支持和基友的支持。
然后,及时他老爸不断的痛苦不断的责骂,但是他仍旧厚着脸皮的坚持着画漫画。
虽然,更多时候是在玩电视足球游戏。
但是,他可爱的女儿则无条件地支持着他。
而他的好基友,一个普通的上班离婚男,每天都生活在抑郁中。
其实他内心无比迷茫压抑,但是如果自己也不相信自己,那支撑他的估计就崩溃了。
周围活着迷茫的人们,对他的乐观无解而嫉妒。
然后,当他拿着准备出道的漫画准备跟一直并肩作战的责任编辑共同奋战的时候,收到责任编辑同事转交的信。
他的责任编辑不断受他影响,觉得人生应该找到自己喜欢做的事情,然后辞去了责任编辑的工作,去寻找自己的人生。
然后,他的好基友在接受前妻再婚的现实之后,决定为了自己而活,辞去了课长的职位,决心开一家面包店。
他对做面包不熟悉,只是因为儿子喜欢吃面包。
最后,儿子担心他变成那个画漫画的怪基友,哭着要和爸爸在一起。
然后,妻子因为儿子再次回到他身边。
一家三口开面包店。
然后,他失意去黄色场所,竟然意外看见女儿。
女儿说因为想要留学才做这份兼职。
然后,突然,改口说,那是骗人的。
女儿是希望能够总有一天看见父亲的漫画,所以为了家庭突发事件所以做这份兼职。
两人都哭了。
看着天空说,这份兼职不要做了。
女儿开心地说,好的。
然后,日本电影经典的开放性结尾。
或者,只是自己的一个想法,但是却不知不觉影响了周边的人。
有梦想是好的,至少不会活着跟周围的咸鱼一样,无味。
想要看漫画,发现网上竟然搜索不到。
42岁,无业,寻找自我,一旦遭遇拒绝,言,只是还没有全力以赴。
其实,对于无业在家的当事人来说,失业的这种状态于本人而言并不算太糟糕,而让状况严重化的是与当事人共处一个屋檐下的家人。
观看此片,让我深有感触的不是主角本身,而是在面对主角这样的情况时,身边的人的态度,女儿玲子、爸爸、青梅竹马的朋友,又或者是那个编辑、打工的后辈等等。
其中,女儿玲子的反映或许值得我学习。
女儿玲子还只是个17岁的高中生,正是准备考大学的年纪,然而就算老爸辞职,在家啃老啃小,她也未作出太大的反映,依然早上起来做好一家人的饭才去上学,该干的家务还是要干,该上学时上学,该打工时打工,晚上该学习时学习。
即使老爸伪装成年轻人的颓废样,穿着短裤,斜躺在榻榻米上玩着游戏,到吃饭时玲子还是会盛好饭,说一句吃饭了。
即使老爸开口问还是学生的自己借钱,玲子依然会借给她,而不会多问什么。
大概就像玲子的爷爷对她爸爸说的那样:你知道玲子为什么什么都不说你吗,又有多少年没喊过你一声爸爸?
那是她根本就没对你抱任何期望。
而在现实生活中,如果我们身边有出现静雄这种情况的至亲之人,我们还能像玲子那么冷静吗?
大概,大部分人都做不到吧,且很大一部分人因此的反映或许比老爷子的情绪更强烈。
而之所以冷静不下来,想去干涉、去阻止,言谈之中放大此种状态的影响,大概是因为我们对其抱有期望吧。
也许,我们指望着他朝九晚五工作挣钱养家、存钱买房子,指望着他可以提供生活中更充足的物质保障。
做不到玲子那样,为预防家里出现用到比较多钱的情况,努力做着兼职,而不是去要求老爸什么。
玲子这种态度,不可以说是冷漠,只是玲子她知道很多事情都得自己去做才行,依靠某人过活,那是最要不得的。
即使是42岁的中年人,他也有自己的人生,不为20多岁时结婚养育孩子,60岁时退休养老,80岁时死去;即使人生也没有300年,且人已到中年,也可以大声的说出:我的人生才刚刚开始。
这大概就是静雄的探寻自我吧……而玲子也以她自己的方式努力着,努力做好自己该做的事,不过多的干涉他人,自己让自己的日子惬意起来。
希望自己也能像玲子那样。
桥本爱已残
梦想还没有实现?我只是还没有全力以赴。
四十岁毅然决然辞职 寻找属于自己想过的人生 在前四十年人生中从来没有出现过的画漫画 却成了最想过的无悔的人生。虽然是废柴大叔 虽然画着让人无力吐槽的漫画 但 好厉害 居然真的说要做就开始做了啊!!
你只是还没有像他这般全力以赴而已,若然,则保准乐观神经到他的境界,甚或连南墙上那不干的血迹看上去也鲜活成花儿一样了。石桥莲司和黑痣叔大亮!
整个故事的内核不喜欢,主人公人设也是有点讨人厌。最扯的是本来朝向崩坏的方向发展的故事,结尾硬生生给掰回来变成伪鸡汤了,还不如是残酷故事来得好。反正故事中,除了爷爷和小岳岳的漫画编辑,其他人物都不喜欢。。
哈哈哈哈哈哈
哈哈,这样真的好吗?
一个loser的自嗨,自己眼里是个自由的人,其实没责任感还自私,不是一个好儿子好父亲,打工也得过且过,美其名曰现在这样只是还没全力以赴,呵呵~不负责的人做什么也就这样了,白日做梦也只有在电影里才有有好结局,给现实装睡的人一个大饼,嗯,饼真硬~
因为电影名字太过暴露本不想说妈蛋好看,但是,就是会有一些东西,机缘巧合成为了心头好,也许弱气,也许不堪,可就是绝不能扭过头去,因为,这样的力量我还负得起。
少拍点这种无聊的片求求嘞
堤真一和石桥爷爷都演得很好,四个年龄的自己促膝谈心那段也很好。其他的剧情莫名其妙。
泥马,是不是想暗示没有梦想的人是看不懂的啊,还是想明示全力以赴了,成就了别人,炮灰了自己??不懂。。
久违的日影的感觉,,,
谁会期待一根废柴的决心。
影片3星,演员表演加一星。特别是生瀬胜久这条线,比主线还有意思,而他的演技整体拉升整个水准,真是好演员。桥本爱就适合这种发型还别笑最好看。山田孝子这条线除开展现夜店大叔以外整体有点空,立不住。漫画社村上这个角色也很有趣,拒绝和最后的辞职都不错。最后这片子居然没有我想象的那样励志热
悲观的部分代表了很多人的状态,乐观的部分却又过于乐观了呢。
桥本爱
看了一半实在看不下去……
看着令人心痛
这样的废柴人生啊 说是笑笑就好 也太理想了。还有 开闭是被捧得多高 宅姐一分钟左右的戏 也能在配角那写得这么靠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