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周
24 Wochen,24周,24 Weeks
导演:安娜·左拉·贝哈赫德
主演:尤莉亚·延奇,比亚内·梅德尔,约翰娜·加斯多夫,艾米莉亚·派斯克,玛丽亚·德拉格斯,卡瑞娜·普拉赫特卡,莎彬·沃尔夫
类型:电影地区:德国语言:德语年份:2016
简介:阿斯崔德(朱丽娅·耶恩奇 Julia Jentsch 饰)是一位在事业上颇有建树的女演员,拥有众多的粉丝。与此同时,她和丈夫马库斯(比亚内·梅德尔 Bjarne Mädel 饰)之间的感情也非常要好,两人共同养育着可爱的小女儿内尔(艾米莉亚·派斯克 Emilia Pieske 饰),并且正在满心欢喜的迎接这个家庭..详细 >
任何以人权和宗教伦理反对堕胎合法化的人都是站着说话不腰疼,在生孩子这件事上,过程由女性自己经历,风险和后果由女性自己承担,决定权也理应由女性自己掌握,堕胎没有对错,只是当事人权衡后的选择,事件之外的任何人都没有资格和权利去以对错的是非观要挟或以个人的道德标准去评判。二十四周整个叙事平淡但却温存感人,在关于生育问题和堕胎问题的讨论中,没有加入过多的道德伦理、舆论压力或宗教元素,成功塑造了一个年轻的独立女性形象。片尾她终归打开了逝去的生命在这个世界留下的小脚印,也如同胎儿一样蜷缩在床上,二十四周,一个生命的孕育和离去在这里循环。
其中,我也不禁问我自己,如果我以后腹中也是个患有Down综合症的孩子,我是会面对生活的挑战和孩子的痛苦,还是结束他的生命让他不来到这个世界呢?许久没有答案,就如助产妇所说,这是个假命题,任何不面临此时的人都无法回答。妈妈抑郁,无助,痛苦,但也那么的坚强,勇敢。
孩子,或许你在另一个世界过得更好。
天天在台上给别人讲着笑话,没想到命运却给她开了个大玩笑。终于还是替孩子做了决定,同时也放了自己一马,其实无论怎么选择,这都是一道无解的议题。(导演的另一电影《两个母亲》在本片中有客串)
很一般,都没看完,感觉应该是达内兄弟适合挑战的主题。
赋予生命也是一个赋予痛苦的过程。男主的一句话说的好,“为了什么不重要,重要的是你可以这么做。”
惊讶于本片野心之小,它没有将重点放到母性在未出生却被诊断出先天性缺陷的胎儿的生与死间的挣扎,而是力图完整刻画出女主角经历的一个成长阶段,以致于她告别与悼念夭折胎儿的部分都被刻意弱化了,突兀的结尾强调的是女主的成长,所以其本质上是一部关于女性如何重新找回独立自信与重拾母性责任的电影
艰难的选择
不至于哭,但是代入感很强,很真实,也会引起自身的思考
#Berlinale##Wettbewerb# 四平八稳 私人估计会喜欢这个故事讲得冰冷一些 周围的女观众全哭成泪人 什么时候主竞赛能再出一部苦路十四站一样的德语片啊 给德国争点气好不好 w/ 乐人 [Friedrichstadt-Palast]
情感与理性。
女性可以选择成为或不成为母亲,与胎儿有没有缺陷无关。产前检查存在的意义就是防止有严重缺陷的胎儿出生带来不必要的创伤。这种事现在被挖掘出了戏剧性,个人选择问题成了大屏幕公开讨论的话题,这是可耻的倒退。
如果一个人不必须做这个决定,那么他就做不了这个决定。
先要说表演,女主的情绪拿捏的太过精准没有丝毫破绽,自然而然带观者入戏。男主以及小女儿也都表现自然。本剧表演堪称表演范本。再说剧情,直面道德困惑和人性纠结,理智的处理方式,以及女主身份的设定,使得堕胎这个西方文明中倍受谴责的行为,在特定情况下(胎儿严重疾病)不必遮掩可以直面他人。
“我很想你”
#66th Berlin#主竞赛 艰难抉择之下的心路历程 台上欢乐台下痛苦
有点纪录片的味道。
read
画面不错,整体还是冗长枯燥。正好在忙着为伦理学考试补天式复习,感觉这个充满矛盾的道德现场是个适合做分析训练的好例子。当腹中的孩子有缺陷时,抉择无关保全孩子生命还是产妇自由的传统争议,不论是擅作主张让他/她在短暂呼吸过人间空气之后再次离开还是擅作主张给予他/她困难重重的人生似乎都是一种自私。还是和以前一样,不想生孩子的理由之一就是对要么是0%要么就是100%的先天缺陷感到害怕。
劇本明明在九十分鐘內就可以講完,結果硬要嘮嘮叨叨2個小時多,又沒有重點;最後結尾對道德魔人的反擊力道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