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想为这部电影申冤,我想说的很简单,故事情节固然重要但在这部电影里故事只是陪衬。
张艺谋在电影里表现的是他对艺术的理解和驾驭能力。
打个比方,不懂绘画的人看美术作品唯一的标准就是像不像,就像不懂电影的人看电影唯一的标准就是故事好不好玩一样,如果只用这种眼光,那毕加索的画该怎么看?
当艺术做到一定高度就不只是表面的那点东西了,艺术家更注重心理和感情的表达,表达的方式才是关键。
这部电影里的台词很简洁,因为多说一句废话都会影响到艺术上的表现力,不知大家发现没有,十面埋伏的摄影之所以那么出色和它在剧情上的取舍有很大关系,导演没想说多么深刻动人的故事,多说一句话就得多插入一个镜头,就可能显得拖沓,无极是最好的证明,大量摇移镜头非常影响摄影的表现力,而张艺谋电影中的镜头一向简洁明快从不拖泥带水,每个镜头都像一幅画一样美。
他把电影中的色彩,摄影,光线,音乐的综合表现力发挥到了极致,不得不说人家真是个天才!
有兴趣的朋友回去再看一遍这部电影,毫不夸张的说我看过至少20遍,台词都能背下来。
朋友们看下摄影和背景音乐的搭配,还有他们融合在一起时表现出来的节奏感,真是无可挑剔。
看了这么多遍,感觉没有能删减的镜头,删了一个镜头或多一个镜头都感觉不完美,电影能做到这个份上是十个阿凡达都无法企及的水平,无人可比。
咱不是奉承张艺谋,我一个草民谁认识,但我由衷的为张艺谋的电影感到赞叹和欣慰。
如果哪天他不拍电影了,我也不会再去电影院了。
十面埋伏主要剧情是讲述了两个捕头与一个妓女之间的爱恨情仇。
首先,主演是众所周知的巨星金城武,刘德华和章子怡。
是这部电影又好像有点敷衍,比如说刘德华剧中名字就是刘捕头,金城武剧中名字就是金捕头,剧情也是跌宕起伏,全是套路。
两人为打击飞刀门,设计假装救出小妹,让小妹产生信任,岂料小妹与金捕头所化名的随风两人互生情愫,干柴烈火。
但是刘捕头对三年没见的小妹早已倾心,因此由爱生恨,决定杀掉小妹。
但是,剧情又来了个大的反转,小妹其实是反卧底,金捕头是最终的大boss。
剧中小妹在一池水中美人出浴的画面在当时已经给人大的视觉效果。
以及她击鼓跳舞等画面也是表现的淋漓尽致。
1:跳舞是硬功夫,我懂的。
2:感情戏要眼神。
详见刘德华霸王硬上弓那段。
3:你们都去爱金城武了,我来爱章子怡。
ps:每次看到让我大呼过瘾的电影都想来豆瓣与众人共鸣,可是每每遇到遮天蔽日的装逼之人,让我一次次挨闷拳。
声色出众的电影,会有人出来说没深度。
有深度的电影,又有人找情节漏洞,尤其是科幻片,总是又科普帝出来乱叫。
就没有人想好好把电影当电影看吗?
我要好好爱章子怡。
我觉得十面埋伏是一部非常不错的电影。
很多人都在骂这部电影,可是追其溯源是为了什么,我想很多人自己也不知道。
很多人也都不明不白地附和,这样仿佛可以彰显自己的品味有多么的与众不同。
我觉得这样简简单单地叙述一个故事很好,淡淡地来,淡淡地讲。
我们普通人看电影不是为了阳春白雪,也不是为了什么一堆标榜自己的名词。
好与不好,我们安安静静地看完再说,而不是还没有看,就戴上了有色眼镜。
爱情即生活内容。
对于小妹来说,刘捕头代表着平和持续的爱,一种接近婚姻的状态。
但同时也是栖身于飞刀门厮杀和造反的血腥生活。
而金捕头代表着炽热浓烈的情爱,充满了浪漫气息,是一种潇洒走天涯式的无所畏惧的生活。
世上还有什么比爱情更让人如痴如醉的事物呢,不管什么价值观,所属什么阵营都可以弃之不顾,所以小妹最终选择了金捕头。
即使知道面临着死亡,她也宁愿飞蛾扑火。
刘捕头是不会明白,为什么等了她三年,却不及相处了三日的另一个男人。
爱情不只关乎时间长短,更在于是不是对的人。
竹林里的打斗场面很有美感。
官府追兵攀上竹子,齐刷刷用削尖的竹子刺向目标,威力无比。
想不到这竹刺阵有什么破绽,要是没有主角光环,非死即残。
盾牌兵也很厉害,一手持刀,一手持盾,攻击与防护兼顾,虽然最后还是死于金捕头会拐弯的箭。
十面埋伏这个词含义很深,既象征着官府的追兵和重锤打击,更具威力的则是心理上的紧绷与重创,无孔不入的背叛与卧底。
人心叵测,防不胜防。
刘捕头是飞刀门安插在官府中的内应,这一点和无间道很像。
刘捕头在心理压力下也出现了疯狂迹象,就像刘建明一样。
冷血无情,因爱生恨。
玩弄感情的人,终将被感情玩弄。
金捕头自诩为风流浪子,扮成拔刀相助的大侠英雄救美,借机刺探飞刀门大本营。
却不知,自己反倒成了这段真假难辨的感情的俘虏。
爱人死了,兄弟情破裂,工作也干不成了,自己的命能不能保住更是个问题。
这也应了《佳人曲》的词: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
美人计永远都是一大杀器,男同胞们切莫大意。
自己在家把十面埋伏给看了,电影很有名,但上映的时候我还不谙世事,所以今天才看这个电影。
看完电影后,我就习惯性的上豆瓣看了看影评,发现豆瓣的评分竟然如此不客观。
我一个从来没有谈过恋爱的人都能陷入对这种结局的思考,有人却只把电影当成国师级的三级片来看,真是难过。
大致对此片的差评分为两类,一是说电影没什么剧情,只是摄影出色。
我虽然一点都不懂电影,但好歹我也知道,剧情仅仅只能占电影的一个方面,它不代表整部电影的价值,想要好的剧情,你完全不需要看电影,读书就能满足你的需求,甚至只用看剧情梗概,大致了解一下起承转合便也就足够了,哪里用得着买张电影票坐到电影院里来看。
吸引我看这部电影的,就是电影的画面,美景美人,视觉盛宴。
镜头也十分出色,尤其让我印象深刻的除了章子怡的两段舞蹈,就是马戏了,最后小妹骑马去找金捕头的马戏,拍的是小妹的背影,显出她的义无反顾,并且向观众暗示了她要追寻的方向,而对于金捕头回来找小妹的镜头,拍的则是金捕头的正面,这两者刚刚好的有所承接,仿佛两块碎玉终将合璧,两个失散的人也终将团聚,给人的是无限的希望。
这些镜头的处理本就完美,再加上美好的景色,难说这是一部烂片。
二是说电影仿佛一部三级片,拜托,这在外国电影中就是正常尺度,放到国产电影中就是三级片吗?
就没有人稍微留意一下这部电影本身所传达的爱情观吗?
没谈过恋爱的我又要胡言乱语了。
我觉得主题还是很值得思考的。
那句“我不信我等了你三年,比不过他陪你三天”,这句话听起来还是挺让人心酸的,然而结局是你等了她三年就是比不上别人陪她三天,这就不禁让我思考这三天到底为什么这么有魅力,答案就是那“随风”二字啊,随风在电影中有两种不同的解释,一是“随处风流”,一是“随意的风”。
小妹和金捕头二人本来各怀鬼胎,各为其主,他们是两股势力下微不足道的棋子,吸引他们走向一处的是自由的力量,也就是做一股“随意的风”,无帮无派,非官非民,他们每一次策马都是想宣告自由,然而每一次策马又危机四伏,也就是十面埋伏,自由的道路上永远都是荆棘。
最后有情人终不成眷属,不是还隐隐的批判了体制的强大,自由的可贵吗?
这么多的主题,怎么就只看成了三级片。
最后还是要抒一下情的,爱情不是一件商品,时间永远没法为其明码标价,它分明就是两个灵魂相遇,一瞬间的事情。
爱情,没有办法用时间来衡量。
女孩子有时候就那么容易受到那么一点点坏坏笑容的蛊惑,更何况那坏坏的笑容,邪恶地绽放在那么英俊的面孔上。
你进一步,我退一步。
爱情,就在这真真假假中悄悄萌芽。
当一个人,在你的眼前,用他的生命来维护你的生命,这份爱,还会质疑吗?
爱得更自私,更想占有,可他想占有不过是因为他从来没有真正得到。
爱情无法说是谁对谁错,只是在那一刻,就那样对上了眼,无论旁人如何好如何好,也不过是一厢情愿。
你和她的默契,终于还是输给了时间和空间。
爱情就是那么莫名其妙。
她知道他这三年的付出和等待。
她也感激他对她的好。
然而,她骗不了自己,那颗心,已经给了陪自己三天的人。
险恶的竹林里,每个人都身陷重围,向往的自由只是疲倦的幻影,埋伏的追兵无穷无尽,为什么要选择和世界为敌,为什么世界要和我为敌,看得见和看不见已不重要,我只想和你在一起。
这世上有两种爱情,一种给你自由,一种让我死亡。
也许它们是同时发生的,只是在看不见的平行世界。
爱情是世界的诡计,自由是世界的诱饵,而我只想和你同归于尽。
从影院出来,我顿悟了。
《十面埋伏》是一部由小强主演的外国喜剧。
没错。
是这样的。
和这个世界上大多数正常的男人一样,我爱美女。
章子怡也的确算是个美女——我并不挑剔。
所以,章子怡的舞姿我很欣赏。
如果《十面埋伏》其实是章子怡的个人舞会,我或许会宁愿去看上三遍;如果有机会弄到现场表演的票子,我甚至可能会出高价去买。
如果——仅仅是如果——可以近距离观赏章子怡小姐露肩的话,票价就算是再高些,没准儿我也会忍痛出血。
可对于一部电影来说,只有露肩的章子怡可以一看的话,未免太不够了。
我不敢说《十面埋伏》拍摄得如何差劲,连《蜘蛛人2》都让路了,票房绝少不了,之前的广告攻势又何止是铺天盖地——济南的首场定在了周五的零点,上座率居然都有八成,这充分说明了问题。
但一场电影看下来,除了章子怡的舞之外,我就只有“小强主演的外国喜剧”这一个评价了。
章子怡为什么就是不死?
一场大架从秋天打到了冬天,章小姐死了至少四次才闭眼,这个本事,恐怕可以让众多的玄幻小说的主角惭愧至死了——在我的印象中,也只有《龙魔传说》里的那个龙魔才具备如此了得的生命力。
哦,或许星矢和章小姐也有得一拼。
好吧,看在美女的面子上,我原谅。
但不管宋丹丹是不是所谓的“大姐”——基本上,我对于武侠片里出来“大姐”对应“小妹”这样的东西也相当感冒——她都不合适。
是太不合适了。
或许可以说宋丹丹在喜剧上的表演相当成功:无论是什么台词,从她嘴里说出来都令人喷饭。
尤其是那句“……又不是第一次了”,差点儿让我浪费了半个汉堡。
罪过罪过,在电影院里原不应该吃东西的。
仅宋丹丹一人,或许还不能让《十面埋伏》完全成为喜剧——嗯,应该说,在这一点上,伟大的编剧作出了相当的贡献。
当然,我并不怀疑张艺谋的鉴赏水平,我绝对相信,张艺谋是成心把《十面埋伏》拍成喜剧的。
章子怡和金城武关于“风”的那几次弱智的对话,很明显是走的喜剧路线。
在今天,就是三流言情小说中也不会有这样的台词了——除非那也是喜剧。
这种台词早就已经连小资都骗不了了啊!
更不要提追兵们集体削竹子这样的搞笑镜头了。
还有那场突然降下来的大雪——除非要我相信刘德华和金城武的打斗感动了苍天——如果两个小人物争一个女人这样的事情都可以飘起窦娥冤式的大雪的话,全球不会再有一个晴天。
在我终于忍着笑看完了的时候,某某巴特尔的歌声让我明白:这出戏原来是外国的。
后来我仔细想过了,其实这似乎也没有什么好奇怪的,唐朝那时候中国富强得很,万邦来朝,偶尔走红几个外国歌手,实在是平常得紧。
或许这正是张艺谋的苦心所在:这是在借《十面埋伏》扬我国威啊!
-200?
-
《十面埋伏》的成功在于它不单单只是描述传统武侠片中各派之间的复仇,而是把叙述重点落实到斗争两派中的关键人物身上,让两男一女的感情的纠葛来凸显他们自身立场的矛盾冲突。
于是,我们看到了男女主人公的亡命田野、生死患难,看见了“随风”(金城武)在假戏真做中的无奈感伤与真情流露,看见了“小妹”(章子怡)在两个男人怀抱里的徘徊,当爱她的人她不再爱、她爱的人随风而逝的时候,留给我们的是对这段凄美的爱情由衷的缅怀。
这部片子很好地表现了古龙武侠的意境,东方的写意色彩很浓。
1.仙人指路:煞风乍起,钟鼓齐鸣开头牡丹坊一段就极尽奢华的满足了观众感官刺激的欲望。
章子怡翩翩起舞,婀娜多姿,一段“仙人指路”长袖翻飞,鼓声震天,一时间竟有眼花缭乱、应接不暇之感。
紧接着的一段打斗也相当精彩。
难怪张艺谋对牡丹坊有那么高的期望,不仅首映庆典的会场布置成牡丹坊的场景,并且对媒体不惜说出“一部戏只要能被观众记住几秒钟就足够”的话来。
看来张导为了让观众记住牡丹坊这一段戏也是煞费苦心的。
2.竹林追逐:伏军四起,旌旗层层一提到竹林我们立刻会想到《卧虎藏龙》。
当年章子怡与周润发的那场竹林舞剑堪称经典之作,两人在竹子上蜻蜓点水般的一招一式无不透漏着东方的神秘古韵。
在《十面埋伏》中,竹林这场戏也可算是可圈可点。
墨绿色的竹林加上偶尔透过来的阳光,使人仿佛置身于梦境般的国度,而当官府追兵突然出现时,影片的紧张气氛达到高潮。
此外细致而犀利的视听节奏也使这场戏成为影片的经典之笔。
3.写意四季:随风归去,过风一样的日子我很喜欢金城武骑马飞奔的镜头,穿过内心纷繁的四季,种种纠缠和矛盾,终于下定决心。
很多人提到景色的切换不够统一,我倒是觉得反映一个人矛盾的内心,很好的比喻。
当随风“为了一个人”重返阴霾竹林时,他便真的化作随意的风了;当两颗炽烈的心在烂漫花海中激情相拥时,她也褪去了乔装。
而当这一切告一段落后,片刻的真情还会再继续吗?
4.十面埋伏:亦正亦邪,猫鼠游戏在影片中我们知道,除金城武饰演的“随风”外,其余演员都有着多重身份。
这一秒是朋友,下一秒就变成敌人。
(本片里的真正的敌人是“情敌”)这样角色的亦正亦邪使我们看到了所谓的“猫鼠游戏”。
5.雪地决战:凄美爱情,佳人难再得在影片的结尾,刘捕头先将小妹打成重伤,金捕头得到消息赶到了花海,与刘捕头作生死之搏。
刘捕头占尽上风,将对手逼到了生死的边缘。
就在此时,奄奄一息的小妹拼尽全力,使出了最后玉石俱焚的一招,保住了金捕头的性命,与刘捕头同归于尽。
刘捕头在临死之前仍然不相信这一切都是真的,仍然觉得小妹爱的是自己,只不过是金捕头横刀夺爱。
小妹死在了金捕头的怀中...
Indieplex的片花里反复出现两部中国电影,都来自张艺谋,《十面埋伏》和《满城尽带黄金甲》。每次看到我都不禁嘲笑老美的品味,不过刚才蛋疼又看了遍前者,居然觉得不赖,难道这么多年被国产缺逼电影洗脑,我对华语片的标准已经如此之低了?还是在美帝快3年,对一切母语文艺作品都默认加分?
明明是很精彩的视觉享受,却被无数人诟病剧情太平淡(风光三级片,这些人脑袋里装的什么?),时至今日,也鲜有人来平反,只能说这部电影生在了错误的年代。主题倒是和近些年的“绣春刀”系列有些类似,大环境下微不足道的小人物之间的爱恨情仇。
后半段拍的真好,前半段也确实如坐针毡……英雄证明张艺谋喜欢黑泽明,十面埋伏证明他喜欢胡金铨,可惜从剧本上看,他只热爱自己……
老谋子还只是擅长拍华丽的画面啊,情节和对白真的很富有“幽默感”
古装版的无间道,有点搞笑,不过画面绝对唯美,谁叫老谋子是摄像出身呢
一开始看到别扭的特效、做作的台词还以为是个名副其实的雷片,结果越到后面就越能感受到其中的意境,金、刘、小妹三角恋情的情感冲击、浓郁的色彩服化,以及磅礴大气的构图,非常之吸引人;抛开当时的舆论环境,以现在的眼光重新审视张艺谋的许多“烂片”,还是会得到不少惊喜,背负这么多年骂名,老谋子着实有些冤屈。
画面确实很赞,经典的竹林大战再次上演,只是~~~~小妹,去死吧
这个配乐跟美术 我狠不下心打三分
当年一直想不明白这个和纪念梅艳芳有什么关系……
不懂评分为什么这么低
喜欢那段舞
等你三年的人和陪你三天的人,你选哪个?这片还真是很符合爱情动作片的标准,除了爱除了打还真就是什么都不剩了。张艺谋大片时代的代表作,形式感超强,舞台效果超强,外景超赞,音乐服装摄影无懈可击,就是故事实在烂到了根子上,而且因为之前《英雄》的成功,让张艺谋过分迷信电脑特技的作用。
情感的推进是硬伤,后半部分节奏骤然拖拉,至于逻辑性,不提也罢
为了评判演员的诞生而重看这部电影,我觉得凭借开头的那段舞,这电影就不该低于4分
当艺术片看绝对会有收获.抛开故事不说.片子的每一个细节都有看头...
武侠是东方的神话,但也不能别过分地扯,看唯美画面俺们会去看纪录片滴~结尾可真不是一般滴无语啊,无视光阴的一场扭打,莫不是想证明血多体力好方才是男人中的极品?!
小时候当三级片看,后来后悔了
遗珠一枚,这么多年过去了,重拾她。纵观这些年质量平淡缺失的中国电影,反而觉得这还是一部艺术美感的完美的电影。剧情虽有一些缺陷,但亮点绝对压倒缺憾,摄影、配乐、服饰、武打等亮点不少,评分绝不应该不及格,这部电影保守点应该是在7分到7.5分左右
当初被喷的那么惨的十面埋伏,现在想来也是不错的,唉,补个四星弥补一下近几年来被国产影视剧辣过的眼睛
电影资料馆打卡。我越来越确信两件事,一是张艺谋在2000-2010年间拍的电影被严重低估了,二是十几年前的电影观众及影评人的素质并不比今天高。《十面埋伏》的视觉和听觉效果堪称国内顶级,剧情如抽丝剥茧般层层递进,计中计中计衔接得也很自然,小妹和随风之间的情愫发酵更是非常自然。香艳戏色而不淫,极具美感,十年前观众以此为嘲讽点,只能说明当时的人观念太过保守落后。不死的小妹和突如其来的大雪确实突兀,但并不影响整体观感。个人认为最后小妹的复活更像是临死前的回光返照,而突然下雪也倒有点蒙太奇的感觉。总的来说《十面埋伏》值得7分以上,就像是《英雄》和《金陵十三钗》,相信时间会证明一切。2019.9.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