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你注意到没有,在疫情之后的2023年,香港电影其实小小爆发了一把:仅仅邱礼涛一个导演,就推出了《扫毒3》《暗杀风暴》《绝地追击》《莫斯科行动》四部电影!
此外,还有林超贤监制的《爆裂点》、关智耀的《潜行》、彭发的《困兽》、潘耀明的《别叫我赌神》、翁子光的《风再起时》以及《断网》、《毒舌律师》、《第八个嫌疑人》等影片在大陆上映。
这些港片的演员阵容都相当亮眼,刘德华、梁朝伟、任达华、张家辉、吴镇宇、郭富城、古天乐、张智霖、钟汉良等等大牌明星都是基本配置,刘德华等人甚至在四五部港片中都担纲主演。
然而,与之相应的,却是香港电影票房欠佳,口碑更是一言难尽。
票房最好的港片,在大陆的票房也不过四五亿;口碑最好的《毒舌律师》,豆瓣评分7.5,剩下的港片一般都是6分出头,甚至有些只有四点几分!
大陆观众是否已经厌倦了没完没了的ICAC(廉政公署)和警匪双雄故事?
香港电影是否气数已尽?
在2023年年底上映的《金手指》,出自香港金牌麦庄组合的庄文强导演之手。
我觉得,这部影片正好映射出了香港电影的生与死!
香港电影失去生命力,首先源于其故步自封、缺乏活力和新生力量。
我们看到,在上文列举的香港电影中,基本都是换汤不换药,无外乎警察与黑道对抗的故事、卧底的故事、主持正义的律师故事,主打兄弟情,再反思一下社会不公……题材陈旧、故事雷同、角色刻板、视野狭小。
反观大陆的华语电影,最近几年间,在题材、叙事、风格、拍摄手法、角色塑造乃至特效化妆等等方面,都有了很大的突破!
青春片、科幻片、爱情片、悬疑罪案、各种喜剧,还有像《八角笼中》这样比较纯粹的剧情片,丰富多元。
从某种角度看,《金手指》仍然是部典型的香港电影:依然是刘德华和梁朝伟警匪双雄的设置,依然是廉政公署警员突破各种阻力要将罪犯绳之以法的故事,依然是靠香港众位老戏骨精彩却又模式化的表演吸引观众,依然是港片华丽唯美的画面风格……刘德华饰演的ICAC高级调查主任刘启源,与之前无数港片中类似的角色并没有什么不同:正直、敬业、深爱家庭却不得不冷落家人。
梁朝伟饰演的反派程一言有些有限的创新改变:他魅力十足,总是笑嘻嘻的,从来不好勇斗狠,甚至让人觉得作为一个大佬,有些软弱:他的嘉文集团股票一路疯涨,任达华饰演的曾剑桥(给了程第一桶金的富家子弟)张嘴就要从1.68亿美元的贷款中拿走8000万,梁朝伟几句话之间就妥协答应了;几大家族的公子不把梁朝伟放在眼里,他对众人低声下气,好吃好喝招待,有脾气也忍着。
直到套住几个家族为他提供炒高股票的资金,帮公子们白赚了大钱才开始扬眉吐气。
汇丰银行希望向程一言的嘉文集团提供贷款,程一言表示,1.1亿这个数字听起来不好听,暗示曾剑桥让他说,“168嘛,一路发!
”把贪婪刻画得活色生香。
最有意思的地方在于,程一言真的不够坏,他完全可以再坏一些,再狠一点。
但如果那样,也许他就逃不过刘启源八年的追捕。
如果你坏得不够彻底,香港警方就真的拿你毫无办法!
这其中的讽刺和感慨,是《金手指》与之前同类香港电影最大的不同,也是它的独特所在。
庄文强导演近几年的电影中,《无双》《窃听风云3》都多少与金融有关。
这似乎是他有意识的一种改变!
就如同杜琪峰拍《夺命金》一样,似乎都想从经济这个维度(而不是以往的廉政公署、黑道等角度)来描绘香港的历史。
《金手指》源自香港当年轰动一时的“佳宁案”。
整个影片可以说相当写实地展现了一个白手起家的“港漂”,如何在短短几年间,建立起自己的商业帝国,成就了不可思议的金钱神话。
影片中的上世纪七八十年代香港,富豪们翻手为云覆手为雨,生活在纸醉金迷的梦幻世界里。
这里到处是欺诈和黑幕,却也充满活力和机遇。
越是疯狂的人,越能在这样一个纷繁复杂的世界中如鱼得水:一场场越来越大的骗局,一个个越来越美丽的泡泡,一笔一笔越来越深的资本运作,以及背后,越来越膨胀的欲望。
几千万上亿的金钱,在谈笑间就被程一言们搞定,放入腰包。
配合着导演庄文强疯狂而华丽的影像风格(某些段落有点像歌舞片,有种梦幻般的奢靡感),你仿佛进入了一个金碧辉煌却又冷酷无比的梦境,有种在台下看着一场大戏,“眼看他起高楼,眼看他楼塌了”之感。
与其说,《金手指》像马丁·斯科塞斯的《华尔街之狼》,不如说,骨子里它更像《美国往事》和《教父》。
它充满着庄文强导演对香港过去的致敬和哀悼。
是一个“香港梦”从美梦变成噩梦的故事。
很遗憾,《金手指》依然存在着当前港片的种种俗套与弊病。
但我们也能看到香港电影人在寻求着蜕变和发展:或许迟缓,或许微小,但仍未停步。
我们当然希望,看到的不是香港电影的死而不僵,而是它的新生。
这是我在2023年看的最后一部院线电影,很遗憾,这一年的观影历程在《金手指》这里画上了一个非常不圆满的句号。
冲着《无间道》两位男主角再度对决,冲着庄文强坐镇,我想着《金手指》再怎么样也得是个《无双》或者《窃听风云》级别的片子,但是很不幸,《金手指》连给二位提鞋都不配。
电影的演员阵容很强大,演员们的表演也都没问题,特别是梁朝伟,举手投足之间把胸有激雷而面如平湖的大佬形象很好地塑造出来。
但演员的表演不能拯救整部片子里人物扁平化的问题。
整部电影里,所有的角色形象都像是二维的,一个个如同NPC完成任务一般去做事,功能性太明显。
全片戏份比较多的角色一共有七八个,但没一个角色有记忆点。
另一个问题是电影情节太跳跃,细节处理的过于模糊。
电影刚开场我都还没定下心神,就先来了一场很混乱的戏份,这场警察袭击廉政公署的戏,我实在没看出来它对于后面的情节和整部电影有什么作用。
之后的情节也不太连贯,各种场景转换,时间线更迭很生硬,就如同我在一边按快进键一边看电影一样。
此外,叙事太过笼统,缺乏对细枝末节的刻画。
梁朝伟的发家过程和手段应该是整部电影着重刻画的部分,但导演只是告诉你此人很有手腕,很有城府,告诉你事件的结果,但是具体的操作和背后的博弈呢?
对不起,你不需要知道。
最后一点,《金手指》比较失败的地方,是它没有照顾到所有观众。
电影里所有的计谋基本都是靠炒股来实现,但是现实中并不是所有人都是股民。
我虽然不关注股票,但是我好歹也看过《大时代》和《窃听风云》,所以大部分情节都是看的明白的,饶是如此,还是有一部分内容让我看的有些懵,觉得很无趣。
如果是一个完全不了解股票方面知识的观众,我相信他的观影体验一定是差到极点的。
以上,是2023年的最后一篇文章,2023年的电影就先看到这里吧,这一年的院线电影质量总体来说不太行。
希望2024年,不管是结束了停摆的好莱坞,还是工业化水平不断进步的中国电影,都能带来更好的作品。
祝大家新年快乐!
一场彻头彻尾消费主义的狂欢?
对香港的口诛笔伐?
中国导演性瘾综合症?
原来我的失职,我本具有的视听语言在这部贫乏惨淡的电影中彻彻底底被击败了。
我已经说不出任何对视听的批判,因为这部电影本身的目的就是为了让观众失去思考能力的被喂送导演所积极崇拜的资产阶级消费观念。
但这在受者面前即使连小学生都能嗅出其中的三脚猫功夫。
更令人气愤的那便是如同奥本海默中毫无意义的性生活场景,为什么要拍?
有什么目的?
先不谈其迫害对象皆为女性,单单从叙事层面来说,这简直是彻头彻尾的无意义作祟。
到了后半段,编剧与导演彻底罢工,毫无意义可言,平淡而无聊,像是赶工做出来的作品。
最后在幕后金主导向了政治批判似乎对全片有扭转意义,但导演并不想这么做,政治并不是他讽刺的对象他也没有讽刺的对象,导演仅仅是一条跪在资产阶级面前的小狗罢了。
煽动观众对资产阶级消费文化的崇拜,这种作品应该放在垃圾堆里焚烧,导演不如去拍拍抖音短视频吧,那震耳欲聋的音效确实能拨动不少幼儿的心灵2024.1.3新加:不同于罗伯特·布列松的《布劳涅森林的妇人》中人物心理脱离情节的社会背景所被诉诸的一系列批判,这种批评既有道理,亦有误解。
确实,在狄德罗的作品中是时代风尚决定报复的方式和效果。
但与各位都震撼到五体投地(从我评论区得出的结论)的《金手指》的这一事件电影化不同的是,罗伯特·布列松运用的是抽象原则提炼出来的一种方式和效果这是与前者恰恰相反的一种处理手法,前者则是完全具体化甚至浪漫化地用一种“理所因当”的电影节奏进行书写。
其响应结果因其结构的类似性理应相同,但反响却远远不同。
在《布劳涅森林的妇人》上映后观众不再理解它的依据大部分为之感到困惑,有意的辩护者徒劳地为人物竭力寻找一些社会依据。
在《金手指》上映后,抛开那些乏乏之词的敷衍批判,大部分留下的均是一些美学退化到与那些幼儿园里具有金鱼一般批判力(我喜欢叫它们husk of corn)的低能儿一般的水准的幼稚观众,对这种前现代资产阶级的漠然无视(等同于接受,又有传播其资产阶级意识形态的成分)和无尽的拥护(见我评论区)。
这是一个奇观,在《布劳涅森林的妇人》中如果受到伤害的情妇的报复方式只限于让负心汉娶一个貌美的酒吧舞女,不被观众接受。
但《金手指》程一言无底线致富的反响却成了一个彻彻底底的变例,观众选择接受甚至拥护(见我评论区),主流评论不是不解而是成了毛骨悚然的欣然接受甚至来到一篇批评文章下进行狂吠而非如布列松作品下那些为人物竭力寻找社会依据的行为,还招惹来了某位b站up主的点名,其视频除了为此影评增加流量外已无其余积极意义(还挺有礼貌把我ID打码了)。
这种现象也被称为“反动”,既是阻止社会积极进步的一种力量。
批评“反动”的文章应该没什么问题吧?
还是说您是?
()暂时想到这里,有新想法再补上。
评论区有个阅读障碍症,他有理解困难大家多多关照
这是我有史以来看过最“拧巴”的电影,比2021年的《梅艳芳》还要拧巴。
最喜欢《无间道》,所以出现庄文强+刘德华+梁朝伟的组合,真是十分难得,20年来会带来什么样的作品,看之前我认为肯定达不到《无间道》那样,但《无双》《寒战》那样应该是没什么问题,但最后是真的拧巴。
影片最大的问题是剧本节奏,什么都想写,完整还原历史,但最后疯狂加人物,无间道虽然人员也多,但最后只聚焦那几位,《金手指》是什么都要添两笔,我明白导演及制片人希望提拔一下香港新演员,但加新演员是要发挥光彩的,不是拖后腿的,而且中后期姜皓文那个人物蛮多余的。
而且电影到最后直接就乱了,现实中是这样,电影对于这方面剧情应该稍微有点铺垫,几分钟就草草结尾,也知道是什么原因,就是拧巴。
但不得不承认,演员演技是没什么问题的,我相信所有演员是奔着再创《无间道》辉煌那样的热情去演的,尤其是刘德华和梁朝伟,60分的剧本演出了90分的水平,推荐看粤语版。
衝著無間道組合相隔20年再度交鋒,等了2年又10個月著實等了個寂寞,莊文強在《無雙》那自信滿滿、虛實交錯的犯罪片敘事,到了改編香港紅極一時的佳寧案,換來的是敘事極其扁平、剪輯風格詭異,連《華爾街之狼》的皮毛都學的如此拙劣的金融犯罪片。
論題材、人物本身已具備東方華爾街之狼的金融犯罪史詩潛力,可這樣橫跨10多年的時間線,莊文強透過華仔飾演的ICAC角色逐步將各個角色進行問訊,以問訊方式開啟偉仔的香港夢講述,在眾多要角的講述穿插下,第一幕打開方式顯的凌亂且平庸,第二幕習慣後才漸入佳境。
然而缺乏像《華爾街之狼》那細膩講述主人翁從小人物蓋大樓的過程,僅以字卡帶過直接跳到紙醉金迷的頂峰,與五大家族聯手將股票、地皮炒到最高點,中間奮鬥史的刻畫嚴重不足,僅以極其表面的方式呈現,導致看到最後人物仍舊是扁平的,貓抓老鼠的正面交鋒感缺乏強烈的火花,只剩兩位影帝的表演在努力撐起這個劇本。
莊文強相隔5年的回歸各方面皆倒退化,雖然《無雙》最後的招牌反轉在本片也有復刻,然而姜皓文的角色代表的反轉關鍵其實正是本片的硬傷,若莊文強能在劇本創作中捨棄最後的反轉,提早在第一幕揭露,紮紮實實的以正序法講述偉仔奮鬥的歷程,或許人物的建構早在第一幕便豐滿起來,而不是以賣關子的方式到第三幕才揭露背後的資金來源究竟為何。
佳寧案代表著香港金融史上最龐大的龐氏騙局,也代表著英國政府管轄下司法之猖狂包庇,時勢造英雄,只要能充分利用,香港遍地是黃金,金手指是開掛的代名詞,可實際上根本沒有金手指,僅有名為白手套的代言人。
《追龍》、《風再起時》以毒梟、四大探長為題材講述了舊時代風起雲湧的歷程,本片以金融題材打開香港的黃金時代,可惜敘事平庸、劇情也缺乏高潮起伏,能看的也就剩老戲骨們的演出,或許這樣的文本王晶來拍都可以更為精彩。
PS:看到兩個老的相隔20多年再聚首真的很開心,但也深感痛心莊文強的劇本白白浪費了這兩老的組合,北上的導演(如邱禮濤)一直都在嘗試新題材中進步,沒有北上卻又要動用高昂預算拍片,這固步自封的創作狀態實在令人擔憂,對《無雙》有多愛對本片就有多失望。
首先要感谢六公主@M观影团 给我#M观影团#这个机会抢先沉浸式观影体验《金手指》这么好一个电影。
故事两个绝对主角带出两个不同视角的故事线,梁朝伟饰演的程一言,带大家走了一条疯狂暴富奢侈之路,从1978年因为听说所有建筑材料都在运往香港,偷渡来香港想来翻身。
从100文打零工到搭上任达华饰演的桥哥一起合作设套做炒客,低买高卖。
因为赶上世界和香港经济正在一个高速发展的周期,所以即使四百万坑了太保饰演的“鸡贼松”松哥,只要过两年也可以八百万再卖出去。
于是有钱大家一起赚,只要能赚钱,绕来绕去大家还是可以一起玩。
于是一起发股票,抵押,炒作,虚假交易,再发股票,再抵押。
他的嘉文集团风生水起,动不动百亿资本,游艇,豪宅,靓女,甚至全球性收购海外名牌企业。
而随着客观规律,香港股市的暴跌,公司清仓被查,故事迎来的第二条线。
另一条是刘德华饰演的ICAC阿Sir刘启源,十几年锲而不舍调查搜证这个案子,不怕辛苦,不畏危险,甚至一直不升职因怕升职之后就不能查这个案子。
刘sir代表的正义之路,虽然充满无奈和艰难,但正是这种精神,不断督促司法的进步,才有了越来越完善的司法制度。
但让我感兴趣的,还有两个本来不属于这个资本市场的角色:一个是阿Sa蔡卓妍扮演的嘉文集团“主席”张嘉文,一个是钱嘉乐扮演的警察荣哥。
Twins在2004年出的单曲《陈永仁》里唱到「眼看别人做戏,我纵未明事理」,如今一转眼20年,梁朝伟刘德华的猫鼠关系互换,而阿Sa也从看戏之人变成了戏中之人——张嘉文,一个玫瑰园(少管所)出来的懵懂巨波不良少女。
在女童所(福利院)的推荐下面试了一家刚要开张的公司。
可能是因为她凑巧和程一言老婆同叫“嘉文”,程一言是非法的身份所以需要她的身份去申请牌照。
所以张嘉文成了他的私人助理,和一个在台前的木偶。
她并非主动入局的富豪,掮客,操盘手,只是找工作时候误入想找一份几百块薪水工作的小会计。
却一步一步和老板一起开办了“嘉文灭虫”公司,嘉文旅游公司,和几百个嘉文xx公司,拍卖,操作股票,一起享受资本扩张的奢靡快乐。
在程一言需要一个高级操盘手任冲(白只)的时候,又被当做引诱安抚的工具人。
当任冲追求她让她不要只是被利用的时候,她说她不傻,会看路。
张嘉文也担心集团100亿的负债到底有没有问题,只是她问错了人,一个沉浸在游戏里的操盘手给的回答只会是,“没问题,公司股票还在涨”。
张嘉文有自己的算计,一早就看懂了自己是工具人的本质。
以为自己很聪明,也享受过这个游戏,十几亿买下游轮公司的时候,她在游轮下举着游轮的模型,最终却死在逃亡的游轮上。
似乎暗示每一个自以为是,入局容易,却因为贪婪很难出局的普通人。
而钱嘉乐扮演的警察荣哥在电影的第一幕1974年因为查警察贪污问题,所以暴力示威廉政公署ICAC。
用枪指着刘启源说,好好的警察你不当,你跑来捅自己人。
如此大规模的冲突,暗示了那个时代大部分的警察都会有贪污与黑帮勾结之类的问题,那是70年代之前普遍的法律漏洞和阴暗角落,灰色地带。
只能法不责众,既往不咎。
而十几年后,新时代的阴暗角落变成了资本市场里像嘉文集团一样,投机股票,控股公司,搞虚假交易或者利好动作,让股票大涨,发行股票把股票拿去银行抵押,换来更多的资本搞大交易,造新的利好,让股票再涨,继续发行股票再拿去银行抵押换更多的资本。
钱越滚越多,入场的资本也越来越多。
当钱多到人命都不算什么了时候,就会变得更黑暗,甚至血腥。
因为刘Sir的调查,而被杀手开车撞了刘Sir一家,刘一家在医院狼狈治疗时,程一言和方中信饰演的律师Kelvin却跑来招摇示威。
刘Sir的太太打了梁朝伟(程一言)一巴掌,律师叫嚣报警的时候。
又是钱嘉乐扮演的警察荣哥冲出来耍赖维护了刘Sir一家,“这个女人打人?
”「谁打女人?
」 “他太太打人!
”「谁是他太太?
」贡献了我印象深刻的一幕。
其实荣哥,还有很多在这个故事里买了嘉文股票的人,就是千千万万涉及了自己利益的普通人。
他们有基本的是非观,有自己良善的本质,有努力工作的一面,但如果没有现代文明法治的限制和保障,人心逐利的贪婪会没有控制。
而最后吃亏的又是谁,还不是一时贪心起的散户股民。
那些嘉文的大股东和普通小股民何尝不知没有股票会一直涨,何尝不知道嘉文集团有问题?
面对巨大的收益,谁又舍得先下车。
电影里讨论怎么抬高股价的会议上,只有接最后一棒的人意见最大,大家都想赚钱,只要不是最后一棒的冤大头,谁会在乎别的?
电影的最后程一言为了在97年之前结束这桩官司,所以在96年认罪只判了三年。
看似正义的法庭下,清算之后,小股民的损失200亿,全部血本无归。
钱都落到了程一言和富二代们手里,背后海外市场的各种金主套现离场。
正义是不是胜利了?
我们身边的正义又是不是都像这样。
很多人说这个电影像《华尔街之狼》,我浅显的以为这个电影想表达的东西,远比《华》丰富厚重,真的是一部值得沉浸式观影体验反思的好电影。
美中不足,我看的观影场只有国语。
港片看国语配音真的少很多feel,强烈建议大家选粤语场看。
刘德华和梁朝伟的脸在大荧幕上和二十年前一模一样,不知道是用了什么医美还是AI让他们永葆青春。
掐指一算,《无间道》真的已经过去二十年了,当时我们还说是港片的余晖,现在看起来,余晖可能是不够了,但灰烬还有蛮多的。
《金手指》不算好电影,主要是庄文强既想讲传记片,又想讲法庭片,还想讲香港的辉煌史,但都没讲完整。
影片围绕着梁朝伟饰演的程一言讲他的发家史,但程一言这个人本身性格扁平,从头到尾都运筹帷幄从未失手;试图从刘德华饰演的行政公署调查官刘启源角度讲查证办案,结果讲到一半电影时间不够了,剩下的基本靠刘德华的画外音给补充完整。
诺兰拍《奥本海默》的时候说,他要拍的是盗抢片和法庭辩论片,这是两种最能吸引观众的主题。
盗抢片是一伙人有不同出身和背景,为了共同目的走到一起,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比如《盗梦空间》,比如最新的《三大队》;而法庭辩论片从《控方证人》开始就绵绵不绝地流行。
所以《奥本海默》虽然是个人物传记片,但并不是流水账。
《金手指》本来有机会可以在这两个角度突破,但庄文强都没有做到。
但这部电影肯定有很多优点,不算烂片。
每个镜头都工整庄严,调度好看,复古的滤镜让整个香港充满着大英帝国殖民地余晖的金色味道,又有点华尔街的纸醉金迷。
金山大厦那金闪闪的玻璃幕墙,用吊车从空中吊到世纪嘉文集团楼里的佛像,七八十年代香港郁郁葱葱的山脚下拔地而起的高楼,每个毛孔里都带着金钱的味道。
那是我们小时候梦想中的香港,也一定是庄文强怀念的香港。
影片没有枪战(好吧,多少还是有一点)、追车等港片常用套路,而全程都是以梁和刘为主的文戏,演员的演技也都在线。
配角里,白只和太保尤其好。
白只演天才股票经纪人,帮程一言做庄,白手套的白手套,和阿sa的对手戏竟然让我看出了那么一点乱世真情的意味。
阿sa和袁咏仪呢,怎么说,让我真的悲哀地感觉女的比男的不经老。
或者医美可以改个方向,不要往填充和除皱方向努力,而是让女人老得好看一点。
梁朝伟的戏份比刘德华多,给他发挥的余地也较大,算是出色完成任务;但让我惊讶的是刘德华的演技竟然变好了一点是怎么回事!
我从他的眼神看到的不再是“我是刘德华我很帅”,而多了一份“人生就这样吧”的沧桑,感觉天王也向人生屈服了,不再执着地把每个本我都往角色里带了呢。
关注我的微信公众号王小心
看大家都在说能不能到无间道的水平,看预告片已经有答案了,估计跟王晶的追龙啥的差不多,现在是赚快钱的时代,影帝们也都老了,该是快速捞钱的时期了,无可厚非,什么十年磨一剑,几年磨点啥的,不是他们这个年纪该干的,期望是好的,真正能拍出好片子,钻研片子其实就那么几年,老艺术家也得吃饭,何况看着别人发财,自己磨作品,谁也耐不住性子,口水片别期待太高。
这是一部由100hkd叙述的反人类电影。
在商业方面,几乎没有商业的实际案例,导演仅仅举例男主在商业领域收购了什么,干了什么就致富,完全没有运用真正具有资本意义的概念,也不符合逻辑。
1.一个屌丝男能进入上流社会场所,通过发名片就能拉到赞助,难道商业人士都这么闲吗。
2.与门阀二代合作,二代不需要思考,居然直接在会议室桌上争吵,台词还和小学生一样…3.男主台词直接说:“这就是上流社会”。
(太尴尬了)我都不知道该怎么写了,可以说全是槽点。
导演似乎很喜欢通过女色来博得观众眼球。
1.女主裸体与股东从浴室出来,通过虚焦来卡过审。
2.一堆穿渔网和黑色的女性闯入会议室,跳到桌上跳舞,用私处对着各个资产阶级人士,然后腿不停的抽筋。
(世界级的奇观)3.杀鸡儆猴将二代的小明星女友杀害,然后暗示二代规矩。
女性完完全全成为了权贵的玩物,在本电影中给我一种有钱就可以对女性为所欲为的感觉。
并且所有的计划都是男性制定的,女性只能任由摆布。
ICAC长官的老婆丧偶式婚姻,小明星钱够多就能上了,女性在电影中的台词都是迎合式回应。
同时也侮辱了资产阶级人士,都喜欢和没文化的女性交往。
股东与少管所出来的女主发生爱情或权色交易,门阀二代追求以及陪伴小明星,ICAC长官的老婆话里话外都凸显长官不是一位好丈夫。
简直不要太反人类。
看的我想逃,写的我头晕,给一星吧,因为不能不给星。
香港电影是不是都不在香港上映了。。。。。
这片子优点缺点都挺明显。
梁朝伟的程一言从毛头小伙转变成操纵百亿的国际经济案犯,那种油腻感简直扑面而来,至少人物形象是立住了。
刘德华的廉政公署员工,也还不错但是趋于套路化,他太太那个角色打罪犯耳光时我有种奥本海默太太吉蒂的既视感。
配角方面阿sa演出了出身不好大佬的送上桌礼物的熟女感。
股票操盘手一开始看着很油腻,然后言哥一步步走上了油腻的巅峰,很好衬托了主角的蜕变。
那个穿长衫的大佬😅气质特别俗,我各种幻视成我二伯。
说到缺点,感觉这片子虽然拍了又不敢拍明确。
真正的邪恶轻描淡写,只能成了一部罪恶大佬发家史,如果代入大佬可能会有爽点,问题我辈连香港散户都不如。
看上去在批判实则还是暗搓搓别人“有本事”。
香港经济的衰落,跟回归无关分明是有钱人收割普通市民然后留下了烂摊子。
没有托底其实庶民死的更惨了。
片子里居然出现了《王冠》第六季女王二战庆祝日同款歌曲...接下来一群英国人就在God bless Queen……😅😅😅,但不知道为啥我总觉得这片里的英国人看上去怪怪的。
至于一开始上来程一言装拿督,其实跟他会说闽南话有关的。
大马华人很多都是闽南口音。
怎么说呢,还是挺精彩的。那种荒谬感和窒息感。彼时彼刻,恰如,此时此刻。是非常精巧的作品,意味深长。
“警廉一家人,那还玩个屁?!”“白酒红人面,黄金黑世心。”“他们是国家队啊,我这个层级连他们影子都没见过。”以表达来论,可以算作《风雨云》《风再起时》《三大队》完全版。
明明年代感的这么好,质感和审美那么好,噱头这么足,但是剧情怎么这么索然无味。全程很平,很难感受到情绪被调动,暴富无聊,反转无聊,结局无聊,咬死不放的主题真的太多,太无聊了。更别说对王家卫拙略的模仿也太多了,虽然都是梁朝伟,拍出来的感觉真不一样。同样是玩股票发家,隔壁《繁花》电视剧都比它有吸引力。只能说对富翁还是太不敢想了,还是局限在老一套里。#万达
打卡新影院。看完《潜行》被烂伤之后连着看这个观感对比提升了不少。感觉认识的刘梁产品粉都未必嗑到但我嗑到一口。刘德华角色的老婆孩子活到了最后很难得。这个片适合了解足够香港历史的人看。警廉合作啊金山啊交易所啊这些东西真的是……需要一些加成。一开始很讨厌这种年代感公式调色但后面还是看习惯了。至少是电影+值得票价,我对内地电影院看的商业电影只有这么点要求了。
二十年后再合作,憋屈的刘德华依旧被坏笑的梁朝伟压了一头,一如片中刘启源拼了半辈子的命,也只不过是把程一言从总统套房请出来,轻飘飘地判了三年。
评分这么低感觉是很多人对现实背景不熟悉所以导致对结局不理解,结合现实会发现完全是照着现实拍的。当然哪怕了解了,里面很多内容也晦涩难懂。但是现实里面的很多事情本来就是如此的,这部电影能揭露出当时的内幕来,已经是很大胆了(换成90年代估计就拍不出来了)。场景美术造型也是真的很还原,很好营造出了香港七八十年代的样子。梁朝伟对角色塑造的也很有人格魅力,影帝实至名归。个人认为这部电影在当下一众港片里面还是算得上好作品了。
这种老套的拍摄手法,还能骗到钱的话。不是导演和演员不行,是大部分观众不行。
本该高潮迭起的故事,拍成了沉闷潦草的流水账,最大卖点的双雄对决,只剩下伟仔华丽的演技秀,谁看了不说一声可惜。
学《华尔街之狼》只学到了表面功夫,把最浮夸繁杂的元素堆砌到一起,但真正的指向是完全缺失的,把矛头全都对准梁朝伟这个角色身上,但这个角色又是如此的单薄,看不到野心和谋略,就是个纸片人。这个故事的确也是三年又三年了,只不过现实中几近二十年过去了,曾经只能是曾经了。
不管谁演 再也不想看任何关于股票和金融的电影了
无意看到的影评说这部比潜行还难看,我吓了一大跳。抱着非常低的预期去,结果反而觉得没那么差(意思是还是潜行难看一万倍)。借了《猫鼠游戏》的框架,中期开始拍《华尔街之狼》,后期便一路崩坏了,原本舒服的节奏又被打破,甚至有一种我不知道你要表达什么说什么之感。不是差片,但把落点落在“花二十几年追一个人”上未免过于牵强及凸显前期过于浮夸,收了一个相当差的尾,说是半成品一点不为过。
3.5星。庄文强+刘德华+梁朝伟的王炸组合,抛弃枪战、飙车、卧底港片三件套,用纸醉金迷的影像剑指资本,揭开逐利时代下的惊天骗局。以涉及上百亿金钱的佳宁案为背景原本可以有更多看点,然而这样一个爽文情节却忽略了最重要的发家史,视觉上的珠光宝气不能掩盖剧情的乏力,从点石成金的金手指到坑蒙拐骗的白手套,敷衍的就介绍完如何操盘起家,接着光速坠落。一众配角全站在代表资本的梁朝伟一方,让期待中的双雄对决无法势均力敌,刘德华势单力薄到只能靠十几年坚持力挽狂澜,又是一道正能量的光~
“香港是个赚钱的地方,讲什么法律?”全片最大的悬念,是程一言到底是“金手指”还是“白手套”。最后也没有个明确的答案,反而明示了魔高一丈。题材有史诗电影的体量,但港片的特点就是流畅不闷,却缺乏人性深度。刘启源死咬程一言的心理动机并无深入刻画,似乎就是赌一口气,现实中调查员自杀而亡,远比电影沉重。梁朝伟的表演让人没法把他的“坏人”身份当真,他就算歪着嘴笑,你也会觉得他做什么都值得原谅。能判他有罪的,当然只有比他更有人缘的靓靓。
我真的越来越讨厌香港这个小破地儿,格局贼小,根本拍不出新鲜玩意儿,除了商战就是黑帮,擦边物化女性,演员就那么几个,演技就那点套路,语气表情撅屁股就知道拉什么屎,真他妈无聊
很癫很刺激的一部影片,跨年时刻看有种祝大家明年都能“一路涨涨涨”的喜庆感,尤其是金色的大楼在大银幕上看好闪好闪。以及实在是太稀罕梁朝伟和刘德华了,两个人从《鹿鼎记》到《无间道》再到《金手指》,合作不能算多但影迷都希望他们多合作,有演技养颜又有化学反应CP感,能让观众很快就入戏,电影的爽感多亏了好演员。从青丝到鬓霜的恩怨纠葛有点be文学的味儿了。
好,土味。节奏快到没人物,很多时候感觉在看视频号社会新闻(笑哭)没看到粤语场痛苦翻滚。
第2225部,2024新年第一部,香港四小龙时代末的狂飙。就连故事的讲述方式都很像狂飙,前半段表现发家史,后半段则关注廉政公署的刘警官(怎么又是华仔?)为了正义而奋斗的一生。但可惜这样的故事前有《狂飙》《三大队》,是不是能让香港观众有一些历史事件的共鸣。但这部电影宏观上背后透露了一种历史可能的妥协性书写:真金的大厦已经斑驳,港片一上来金灿灿的英皇帽子,也无法遮蔽红的侵染。
挺好的啊,为什么分这么低?
梁刘票房号召力大不如前,有种想弄成盖茨比的感觉,却还不如繁花。
睡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