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电影节@百老汇MOMA。I saw a tragic woman who's broken inside. She tried and tried to cope with the world, but only broke herself over and over again. PS:难以置信这次德国电影节竟然有手动马赛克!几部电影放映过程中都出现了。这部电影里有一次是女主的裸上身镜头,我特意回头看,原来是放映员拿着毛玻璃一样材质的东西遮挡在放映机前好几秒,于是整个大银幕都糊了,只能看到轮廓。这可真是开了眼了,在帝都看过这么多电影节/展,再血腥、色情的镜头也都一样放映,头一次遇到这样“文化自信”的“自我阉割”,我真是呵呵呵呵呵。
她依偎着Hilde室外的海风声渐强"现在好多了。"坚强/脆弱是她面对生活的自我调适
我在看的一瞬间想起了杜普雷。如果不是年少成名,她们或者能在正常的成长节奏中,过得更加自我和舒适,而不是提早背上别人为自己设计的标签,活成了别人的期望;但如果不是年少成名,这世间或许再无最动人心魄的埃尔加,也再无最明媚耀眼的茜茜公主。对我们来说,这是一个两者都不愿放弃的选择,于是我们会唏嘘会扼腕,但是对她们来说,更悲哀的是他们从未拥有的过这样的选择机会,即使有,我们也逼着他们选了后者。
明星传记题材,女主表演发自内心的喜欢,小酒吧的放纵挂掉电话的脆弱礁石上的跳跃。是ROMY也是弗洛伦斯劳伦斯,同时又是那些被电影工业创造的明星们的集合体,宣传名气悲剧。
格局有点小,带有浓厚的舞台剧色彩,非典型的传记片。女主角表演值得赞赏。
中产阶段的绝望难以令起共鸣
影片再现的是茜茜公主的扮演者罗密·施耐德在基伯龙疗养期间的经历,分析了明星背后的真实生活、在大众眼中,真实的明星和所饰角色之间永远有差距,罗密·施耐德就在这种差距中被绯闻和不实报道缠身。但基伯龙三日,让她认清了真实的自己,也在记者笔下,以最真实的面貌呈现在大众面前。but,这样的传记挺普通的。
三日展现一生的人物关系,这个任务挑起观众对这个人的兴趣就成功了。3.5分。
一定要二刷!爱这部片的理由:四个人都是复杂的,而剧情,摄影和表演却又是那么克制,节奏恰到好处,让复杂也变得简练。1.罗密知道爱她的人也向她索取,但她坦然面对,甚至主动而热情地将他们所需要地奉上。快乐时像酒神像天使,抑郁时像被诅咒的石像。2.希尔德和记者是了解彼此的,选择别人的阴影下,却偏又是很骄傲的人,于是将对自我的厌恶发泄到对方身上。针锋相对,其实针头是对着自己的。3.摄影记者是个温柔又软弱的人,永远躲在摄像机后面膜拜美丽和脆弱。
不太够 但是早些看到这个片子 会更好
Romy的传记 事业那么顺利的女人 酗酒 心里都是孩子 孩子却害怕她 可能人生真的是事与愿违吧
Cz328 BJ to LA
“茜茜公主”的私密访谈,和闺蜜、情人、记者的三日记,虽然并不太了解这位传奇女星生平,但仍感觉本片女主已经演到魂穿了。好像刚提了欧洲电影奖最佳女主,应该很有竞争力。
一贯德国电影写实的风格
德国电影节@百老汇MOMA。I saw a tragic woman who's broken inside. She tried and tried to cope with the world, but only broke herself over and over again. PS:难以置信这次德国电影节竟然有手动马赛克!几部电影放映过程中都出现了。这部电影里有一次是女主的裸上身镜头,我特意回头看,原来是放映员拿着毛玻璃一样材质的东西遮挡在放映机前好几秒,于是整个大银幕都糊了,只能看到轮廓。这可真是开了眼了,在帝都看过这么多电影节/展,再血腥、色情的镜头也都一样放映,头一次遇到这样“文化自信”的“自我阉割”,我真是呵呵呵呵呵。
德国电影节免费电影,朋友推荐去看的。虽然原本我并不知道Romy是谁,还是被女主的美丽和脆弱所打动。
适合冲奥的“安全电影”,处心积虑制造的神秘性在中段已然怯魅,乃至于看到最后想放声大笑,黑白基底的意义又在哪呢?
三星半,Marie竟然有百分之七十Romy再现的感觉,演技十分出色,尤其是礁石上跳跃的情景犹如一位童心未泯却形单影只的少女,那么感伤那么无助,对于本就复杂的世界承担得太早又排解得太晚。同时四个人完美诠释了“你的电影我的生活”,每个人都有该面对的现实与需要揭开的面纱,摄影太好了。
甚至不能算成电影
这个导演的叙事镜头我真的很不喜欢 但是情绪表达非常到位 主要还是主角的功力吧
有点看不下去,不得不边看电影背景,边看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