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怪兽》这部电影有一个科幻的帽子,然而它又绝不同于好莱坞类型化的科幻电影,或者说,这是一部怎么看都不太像科幻电影的科幻电影。
或许科幻,也是一个意外的收获。
《怪兽》这部电影主线很清楚,主人公只有两个,他们的目的只有一个。
女主人公萨曼塔是美国某公司老总的女儿,她在墨西哥被怪兽袭击受伤,男主人公卡特受上级委托,要求把萨曼塔平安送回美国。
然而他们所面临的最大困难就是穿越墨西哥北部与美国交界的“被感染区”。
“被感染区”在影片一开始就有交待,这是一个有外星生物存在的地方,这些外星生物是人类在搜寻外星生命体的过程中带回地球的样本,然而航天飞机却不幸坠毁在墨西哥境内,这种庞大的外星生物就开始在此区域内肆虐了。
主人公本想通过铁路回国,但却不幸迷路;想通过水路回国,又不慎丢失了护照,且难以承担高额的费用。
因而最终只能以女主人公一枚钻戒的代价,换得通过公路穿越“被感染区”的机会。
在经历了旅途的艰险之后,主人公终于回到了美国,男女主人公也因此擦出了爱情的火花。
其实仅看故事脉络,这部电影可以用一句话概括:以科幻为噱头的公路爱情片。
但这部电影却并非如此简单,它的动人之处在于其细节。
本来打工仔与富家女基本上没有什么产生爱情的可能性,并且如果不是因为要护送老总的千金,卡特与萨曼塔也不会有太多交集。
我们可以从细节上看出两位主人公的巨大差异。
卡特是一个很现实的男人,他爱钱、渴望在工作中得到提拔,性格中有一种秉烛夜游的浪荡气息,同时他喜爱摄影,在后面的情节中,我们了解到他还是一个孩子的父亲,虽然孩子只是一次本能冲动后的产物,卡特与孩子的生母仅仅交往了两个月就分手了,但卡特却深爱着他的孩子,并且毫不掩饰他的爱意。
萨曼塔是一个富家小姐,不需要工作就能腰缠万贯,她的生活是奢靡的,但却是无趣的,生活中的一切都是被安排好的,包括她的爱情。
萨曼塔的未婚夫是被她的父亲安排的,虽然影片中没有交待,但我们可以想见,这桩婚事大抵是出于利益考虑。
我甚至认为卡特与萨曼塔的差异是无法调和的,但两个人的爱情却实实在在地发生了。
卡特与萨曼塔的爱情是含蓄的精神之爱,是精神层面上两个人深深的认同。
当他们爬上美国和墨西哥边境上的玛雅金字塔,从远处和外部看美国在边境上高高筑起的隔离墙时,他们才真正意识到,他们一路上所经历的一切根本不可能从记忆中抹去。
同时,他们也深感以一名“他者”的身份再去反观深处其中时经历的种种,在心底会产生一种强烈的虚幻感,甚至有一种足以推翻个人历史的巨大力量。
筑起高墙就可以抵御人类共同的异己力量吗?
筑起高墙不过是闭目塞听、自欺欺人的懦弱,幻境中的安定与幸福是一座空中楼阁,摇摇欲坠,难以长久。
我很难概括卡特与萨曼塔的精神如同具体是什么,但如果我们可以想象这一个场景:我们从我们深信不疑的,甚至津津乐道的事件中抽离出来,以一个旁观者得身份重新审视这件事,我们一定会产生某种复杂的情绪,或是释然,或是幻灭,或是惊觉。
举一个简单的例子,就是我们如果有一天出国,然后在国外再去看我们在国内津津乐道的东西,这时我们的内心一定很有感触。
在影片接近结束的时候,影片又呈现出了另一种发人深省的思考,在卡特与萨曼塔面前,两个巨大的怪兽温柔地唱和着,彼此轻轻地抚摸着,它们的触须并不是人类理解的是杀人的利器,而是它们彼此交流与沟通的柔软心灵。
这个场景给人带来的思考其实更有震撼力:我们是不是把异己力量描绘得太过妖魔化了?
我们是不是在某种集体无意识中伤害了本性非恶的他者?
我们标榜的某种浪漫的理想是不是在现实中太不堪一击了?
这些思考是电影留给观众的深深思索,而且这部电影也因此与传统的好莱坞类型化、意识形态化、商业化气息浓郁的科幻影片区分开来,甚至在我看来,这部影片中,男女主人公的爱情其实是这种思考背后的意外收获。
《怪兽》这部影片的精神内核其实是很文艺的,有一种暖暖的、并不很明了的力量,可意会而不可言传,这是很典型的文艺片的品征,但这种特质又并非被导演发挥得过于晦涩。
虽然在影片的结尾出现了与影片开头类似的情节,士兵又哼着歌准备与怪兽作战,但影片整体的色调还是暖的,甚至有一种中国传统的“乐而不淫,哀而不伤”的审美情趣:主人公带着思考走到了一起,但却并不过度渲染主人公个体的欢乐;人类虽然还有可能继续在幻境中用恶意揣度异己,但毕竟有人已经觉醒,有人开始思考。
电影《怪兽》是一部小成本电影,有资料显示剧组人员、包括两名演 员在内不过5人。
观影过程中我也发现似乎拍摄时连三脚架都没有用,因为画面有一些轻微的晃动,但这种缺憾却从某种程度上讲,加强了观众的现场感和真实感,削弱了观众与科幻题材影片的距离感。
综上而言,小成本电影的优势并非在视觉上给人某种肉体层面的冲击,而是在心灵层面给观众震撼与思索。
《怪兽》其实在我电脑中其实存了很长时间了,我偶然双击,并一口气看完了整部电影,或许于我自己而言,它本身也是一种意外收获吧。
看這部電影,不能不談談它的成本。
網路傳說:這電影的成本只有15,000美元,15K,低得難以置信。
上網一查,果然誤傳。
15K只是硬體器材的成本。
如果加上演員報酬、職員薪水,跟其他雜支,導演Gareth Edwards自己評估全部成本50萬美元封頂。
(http://movies.msn.com/movies/article.aspx?news=606493&affid=100055)。
IMDB估得更寬裕一點,算它80萬美元,800K。
或許500K只算到後製結束,行銷宣傳費沒算上。
但就算800K還是低得可怕啊。
怎麼辦到的?
關鍵在於導演Gareth Edwards乃是搞電腦影像CG出身。
都說他是導演、編劇、攝影和特效一人全包,可關鍵還是特效。
多少人包括我自己在內都成天編故事夢想拍怪物電影,但我們可沒辦法在電腦上畫出3D觸手怪,更預估不了心中構思的怪物食量多大會吃掉多少預算啊。
Gareth Edwards畫的觸手怪究竟何方來歷?
電影只用字卡混過去,說是NASA太空船弄來地球的。
依我看,這怪物根本就是從電影預算書中演化生長出來的。
再難想像在這座造價50萬美元的叢林裏還能有別的怪物比牠更適應更如魚得水了。
怎麼說呢?
首先,觸手怪乃是「駭人度-成本」比最高的科幻生物,選擇觸手怪作主角,已是棋高一著。
西方自古以來就有大海怪Kraken的傳說,牠正是觸手怪。
恐懼觸手看來是人類天性。
說觸手怪成本低,則是想當然耳之理,畫一隻主觸手足矣,其餘複製即可。
此怪只低聲吼叫,不會說話也無智能,造價能高到哪去?
還不只如此,正好像神龍要見首不見尾才算厲害,觸手怪越是只見觸手不見頭,就越可怕。
西方人傳說的Kraken究竟是大章魚還是大烏賊還是別的沒人說得清楚,原因大概也是光瞧見觸手亂抓就嚇壞了,顧不了其他。
因此,畫觸手怪真可以名正言順的只在觸手上下工夫,頭身其他部位湊和湊和便是,真是省到家了。
其次,光天化日之下作怪則動畫成本提高,而恐懼黑暗恰好是另一項人類本能,此兩者都是盡人皆知的常識,搭在一起就決定了本片的觸手怪會演化成一種夜行性動物,專揀黑燈瞎火嚇人。
第三,為了進一步降低成本,導演又參考了深海烏賊的趨光性,使觸手怪進一步演化成會接近乃至反擊一切閃爍與移動的發光源。
簡單說,一聽見觸手怪接近了,你最好把燈關了別亂動,好好和電影院黑箱子裏的我們一同享受黑暗、享受自虐就是了。
大家都不開燈,當然節能減碳。
導演似乎深怕觀眾觀察不到這怪物的習性,還特別在墨西哥邊境小旅館裏播放了一部深海烏賊科普片作解說,真是用心周到。
第四,既然觸手怪故事的傳統就是遮遮掩掩,那麼全片幾乎都採用男主角一人敘事觀點,也就順理成章,一人之觀點所見者窄,佈景道具都簡單了,當然省錢。
也正因為觸手怪遮遮掩掩的作風累積了八十幾分鐘的能量,故事最後兩隻怪物現身交會,才會那麼令人期待,像epiphany一樣的那麼詩意、那麼禪意。
我猜那50萬美元裏頭,會不會有10分之1就花在最後一幕。
本片還有談情說愛的部分,本片的觸手怪在這方面也非常捧場,真是近年所見最適合當做談戀愛背景使用的怪物了。
為什麼?
因為牠乃「人不犯我,我不犯人」(You don’t bother them; they don’t bother you.),雖然外貌醜大,但是本性和諧,絕不主動抓人害人。
說到底,跟個野生動物園裏的睡獅犀牛差不多。
戀愛中的男女需要的正是這種驚嚇度高但危險度低的主題樂園。
這樣一種怪物當然也同時省錢;不然你想想:若是把故事改成觸手怪上蹦下竄張牙舞爪到處拿人,男女主角狂奔逃命,那得花多少錢!
妙的是,導演還不忘藉男主角之口賦予了(這部)低成本科幻片一頂人道主義的光環。
我們想想,就憑男主角一個糙老爺們兒,怎能在一部電影的時間裏征服富二代美女呢?
還不因為他有人道精神、有人文關懷?
男主角說:我要是能拍一張怪物吃(人類)小孩的照片,你老爸賞我5,000大洋,我要是拍一張小孩傻笑的照片,一個子兒也沒有。
可我就愛拍孩子傻笑。
仔細想想,這哪是男主角在說話,根本就是導演現身說法了。
那背後的意思豈不是說:導演他老兄當然也知道把怪物拍得上竄下跳吃人拿人能賺錢、也知道宣揚老美要和Aliens和平共存不賺錢,但他就愛宣揚和平共存,就愛批評美帝、就愛與拉美兄弟站到一邊。
男主角是個freelancer自由投稿攝影家,和導演一樣靠鏡頭吃飯,怎能不是導演的代言人。
女主角是媒體大亨的掌上明珠,怎能不象徵了我們這些傻乎乎的觀眾。
總而言之,看這部電影的最大收穫是在兔年開頭得了一個啟示:有志於電影乃至於一切影像藝術的青年,該學學CG了。
CG當然會越來越方便,越來越便宜,但你可不能等到那個萬人競逐的時候。
要在邊際效益曲線下殺之前搶進市場,才能趁早收割。
本片大部分地方都在浪费观众的时间。
当你在看一部名为“怪物”的电影时,发现自己看了几十分钟还没有看清楚怪物的模样你就该明白这部电影的主打牌肯定不是alien之类的东西。
是的,这部片子是在通过monster这个主题探索一些另外的东西,事实上在一部怪物出现时间累积不到10分钟的怪物电影中,它确实有大把的时间来表达他们想要的主题,可惜他们没有。
从片中男女主人公所透漏出的生活细节中,你根本无法了解他们在最后看到怪物在一起的那种感动,别说那样了,连他们的相爱我都无法了解,单从片子看那个男的有什么好爱的?
无论是实质上的怪物,还是企图塑造的心灵上的怪物本片都无法令人满意。
不知道从什么年代起,传统科幻渐行渐远,再也看不到独立日,星河战队,黑衣人,终结者,绝世天劫这样的充满感官刺激和跌宕剧情的科幻片了,相反,现在的银幕上都充斥着第九区,科洛夫档案,世界大战,这种把背景安放在科幻下的剧情片,怪兽啊,异型啦,稍微露个侧脸,看完片子完全不知道事情的来龙去脉,看似宏大的背景只不过远远的缩着,看的人云里雾里。
有人说前者只不过是粗俗的特效片,后者才是对人性的探求,探求你妹啊,想要搞学院派电影换个背景行不行,看了MONSTERS的预告片本以为当年让人热血沸腾的科幻大片又回来了,谁知道搞到最后是个爱情片?!
愤怒啊,好吧,我承认我是个俗人,喜欢看大战火星人,而这整部片子看下来能稍微调动一下肾上腺素的也就那么惊鸿一瞥的几秒钟,有人又要说了,这部片子反思的是人类科技文明对自身的戕害,我是一个俗人,看电影就图惊险刺激,要反思不如去看国家地理。
说到底,这好歹是部电影,就算部爱情伦理片,正常电影要有的东西你也总要有吧:说剧情,拖沓成这样算也算是少数了,一个对白要啰嗦上几分钟,而且说一堆不知所云 毫无重点的东西,拖沓也就算了,一路的平铺直叙,毫无悬念,平淡如开水。
说人物,真没觉得男女猪脚有什么特点,一个无聊的摄影男加一个就知道回家的富二代。
说逻辑,影片一直在说要回家,但从头到尾不知道他们为什么要回家,两人一路杀进感染区,最后被莫名其妙的逮捕。
如果影片能够换个主题,比如一对无聊男女偷渡之旅的无聊见闻,相信这个片子还能够有点切题,但如果是像我这样看了预告片而来的可能是要失望而回了。
也许是科技越发达,人们越来越多开始反思这种科技进步给自身带来的隐患,这种类似小众题材的类科幻电影日益受到追捧,但是,无论如何 作为一部电影,特别是商业电影,更希望能够照顾到我这种没什么内涵的俗人,哪怕只是用无数特效堆砌的感官片,却能换来传统科幻大片给人的震撼
看到结尾处,美国军车沿着公路而来,一个士兵在哼唱着《星球大战》的音乐,才想起。
影片开头也有一队军车和哼着《星球大战》的士兵被章鱼袭击的画面,袭击过后一个金发白种女人倒在了车队的旁边。
原来是个倒叙。
关于影片,导演可能是在表达,滥用的科技文明才是怪兽。
章鱼是飞机带来的,章鱼也只袭击汽车、飞机、和使用这些东西的人。
墨西哥人告诉主角,人如果遇见了章鱼不要动就没事了,就连使用相机这一小小的科技设备也会激怒章鱼而被杀。
剧情安排女主角在结尾处似乎是出于不详的预感而说出:不想回去。
也是在影射,人也许只需要一些基本的科技就足够了,太过于先进的科技本事就是“怪兽”。
另外,科技是一把单刃刀,每一种科技都会毫不痛苦的砍掉人的一种本能。
PS:如果写成小说应该不错。
不知所谓,怎么看都是一个贬义词。
估计从开始读书到把书读完所有人的解读都是一样的。
不知道说啥,就是不知所谓。
看了monster之后终于明白什么叫不知所谓,也明白其实能够很好的不知所谓是一件很了不起的事情。
以前就有人说主题,要概括,我做这种练习一直都很差,因为一篇文章原来可以被很聪明的人用几句话就概括了,太他妈神了。
像我这样蠢的孩子当然不会懂。
而且越是不能用几句话概括的文章或者电影那应该就是不知所谓了吧。
怪物,像这样大众的名字。
没有什么特别,就好像以前写作文叫小明,那么必定是男主角,很自然。
于是在脑中的滤网很自然会过滤掉。
恰恰,这段时间习惯于monster hunter的狩猎游戏,很不情愿地开始qvod。
估计是猎怪的同好性使然。
然而,当最后一刻男女主角被大兵分开那一刹那,就像是一曲小调,终于到了尾声,休止(其实因为片头没有好好看,不知道这是杯具的开始)。
一个完美的爱情小调,不知所谓。
因为我不能用一句话来概括它,就像以前概括一篇文章一样。
但是它确是一部爱情片,然而这部爱情片却有着对右派的控诉(这种左派知识分子情意结从来都充斥在电影里头,其实应该有更多右派电影人出来,像昆丁,好好平衡一下)、有一大堆怪物,一个左派知识分子分享其“怜悯”和幼稚利他性的美国邻邦。
用一条爱情的线把这一切串联了起来,手段高明,成本低廉。
弄巧成精。
这样的布局确实精妙。
这是总体架构,这样的电影忽悠得很有智慧。
在搭好了结构之后,演员又是一个亮点。
诚实的说,女主角给我的感觉和当年重庆森林里的王菲一样。
很让我喜欢。
很真实,不做作,后来得知这两人还是情侣的时候,我就被导演折服了,他是个很聪明的导演,竟然想到如此细微的程度。
首先,顾一对情侣来拍情侣片,演员根本就不需要很专业,一上来就有感觉,而且相当自然。
那种情侣间细腻的默契和亲密的氛围很容易就被拍进去。
其次,这样的选角很自然会降低成本,因为ng的情况肯定不多,而且两个人一起肯定便宜过一个一个的招。
这样在角色选择真是很费心思。
我从来都说建筑师和导演很像,真的很像。
这样一部电影,糅合了这么多的元素,然而主次却相当分明,很多时候,一部电影的好坏取决于一些取舍,举个例子说:赤壁,我觉得有这么多的所谓大牌其实就是真正的不知所谓,因为他都揉进去了,但是却揉的很差,一部片子主线虽然是抗曹,但是将主线在不同的地方偏来转去,给了很多莫须有的分支,比如生牛仔,比如林志玲之类的出现没有对主线有什么帮助,反而分散了主线的重点,当然在商业片来讲这是一种需要,但是越是商业片就越要聪明的使用这种需要,过硬的强殖只会导致失败。
而这部所谓的文艺院线的作品,就很好的把握了这个主线,怪物的出现对于两个人的情感有着很大的催化作用,每次的出现都会让关系进一步,这种就是怪物的作用,甚至到了最后,怪物人性化的相聚与分离和主线完全吻合了。
最后主题落到人的身上,提出了很多的疑问,怪物是什么?
爱情是什么?
生命是什么?
这个世界又是如何呢?
我和你呢。。。
这么多的东西能用一句话说完么?
不能,所以真是一部不知所谓的电影。
一部主线清晰不知所谓的电影却是一部很棒的电影。
然而不知所谓不正是导演所追求的么?
这不是一个既定答案,他只是提问而已。
其实倒没觉得这片子烂,可能个人观影视角不同。
男主说,我拍一个小孩被怪物杀死的照片,可以获得五万美金,但拍摄一张幸福孩子的笑脸,一分钱也拿不到。
所以,我只拍悲剧。
还是挺有触动的。
这是摄影人的悲哀,亦或是整个新闻传媒业的悲哀。
这部怪兽灾难影片,却拍出了公路爱情片的质感。
没有想象中扣人心弦,但也没有弹幕里口诛笔伐的那么烂。
带着猎奇心理来观影的,可能很失望,但很多细节倒处理的很动人。
许多镜头拍的很美,感觉像一边看电影,一边旅行。
人类自私的把它们从外星掠夺来 又没掠夺好结果坠机了小章鱼们只能在异星地球上谋求生路 还没有适应好环境 没有处理好想家的心情 人类就不愿意丫的在这求生了 飞机加枪赶尽杀绝 能怎么办呢?
反抗啊 于是人类恐惧了 小章鱼们成了邪恶残暴的代表如果有人刚见面就拿着枪口对着你 啊不对 是刚见面就对你开枪 你还友好的起来吗?
片尾那俩小章鱼不知道是在缠绵还是干什么 看得俩主角泪奔了 想起来紫光灯灭蚊器了 类似的东西也许正扰乱着小章鱼们的寻偶吧 所以它们才对光源那么敏感。
整部片子看下来 就觉得以上这些还算可取之处了 这俩主角真不是我的菜 一个愚蠢的男人 一个短发的女人 无休无止的调情 OH MY CAT!
最后祝福小章鱼们在地球顺利安家 世代繁荣。
怪兽是史上最坑爹的怪兽电影,我以为我会被怪兽吓倒,但没有,整个电影我被吓到的地方有两个。
一个是船发动时的配乐一个是另外一个莫名其妙的配乐,怪兽倒像跑龙套的。
真正起到恐怖作用的是神秘的配乐人。
本来想打低分的,后来看到知道内幕的人的吐槽才知道这部电影是低成本的大制作。
拍出这种效果着实不错。
不过很多场面和道具,很难相信20万后来又改成50万的成本能拍得出来。
摄影很美,像一部风景旅游画。
音效也一流,恐怖效果就靠他坑爹了。
剧本很白痴,依白痴如我看来,确实是这样,不知道要讲什么,这东西必须看完就上豆瓣才不浪费啊。
综合以上的因素,这电影讲了一个貌似很人文的故事。
细腻的情感,心灵的悸动,政治的影射,也许什么时候去旅游,会无聊到也拍一部这样的电影或者想起这部电影也不一定。
为了显得自己不是很白痴,给4星
此种烂片竟然出现在《1001部电影》上,为此我对此书的公信度表示了怀疑。
爱情和科幻混合得类型片,爱情和科幻两条线所做都不足。
爱情这条线索上,首先人物不讨喜,男的不帅、女的病泱泱得也不美。
导演本意男主角想塑造成一个有点痞气、放荡不羁但内心留有善良的男人,在剧情发展当中,在和女主角的相遇以及和怪兽的对抗当中,完成了自我性格的救赎与升华。
但是惠特尼所扮演的角色,相当的钝,没有痞气和那种放荡不羁的气质,所以他那种平民般的英雄形象就没树立起来。
女主角长得就不好看,病泱泱得不惹人怜爱,导演本意塑造为一个单纯富有同情心的善良女人,但是角色给人的感觉就是做作。
两者相当不好的一场戏就是女主角发现男主角在宾馆里和一个女人睡觉,女主角跑开。
再次50W美金成本就不要拍这种科幻类型题材。
此种片子观众所期待的是人与怪兽的博弈,怪兽的视觉冲击,全片因为资金的原因,只有最后才出现了一场所谓的怪兽与人的博弈,先不说怪兽太假太丑,这场还算期待英雄救美的故事,竟然成为了两只怪兽做着互相求爱的动作,一起离去。
希区柯克的悬疑片,是要滞后冲突的场面,给观众造成悬疑感,但是此片的悬疑感,读解起来就是钱不够了吧,因此你看到在前1个多小时的时间段里,要不就是夜幕里看不清的怪兽,要不就是声音,要不就是虚弱焦点的镜头。
本片里还提到了一个无能为力的美国政府,要有政治隐射就再狠一点,要不然就别做这种无力的包袱。
假如把美国政府做得再冷血点,失败点,也许本片还能提高一个层次。
平凡的一塌糊涂
原来是爱情片。。。原来是倒叙。。。原来大章鱼不是Monster。结尾那段是亮点
结尾还算可以,问题是如何能坚持到结尾。
怪怪的
墨西哥风光片
也许有人看不懂,但它是一部不错的电影!
啥啊这叫,那怪物做的太丑了,对这种披着科幻皮的文艺片接受不能
披着特摄外衣的风光片,最受不了的是,外星人的设计,简直还停留在奥森·威尔斯的广播时代……
其实~这是真的是一本文艺片,都是这片名引得大片怪兽片科幻片的影迷失望而归。其实有时,会觉得现在的世界,已经比许多科幻片中描述的更加糟糕了
这就叫末世/灾难/怪兽公路片,影片难得的塑造出了一点“废土”的气质,可是片子最后结尾处的爱情太过突兀暧昧,语焉不详,很大程度的破坏了片子原有的基调,但仍不失为一部被严重低估的作品。
前面太长
本想打三星,记起了这个成本,性价比高哇
我不想再回去了....
这年头,千万不能相信预告片,要不然,骗死你
你要当科幻片看,那就是烂片,当普通片看还能凑活。
挂羊头卖狗肉可耻
one man band
片尾的时候两只大章鱼出来跳了段交谊舞,然后男主女主就相爱了,好吧,确实很科幻。
故事已经没法给我更多想象力了。
雖説僅用50万美元拍出此片不可謂"尋常",更別説才7位主創人員但就事論事吧,片子確實沒有吸引到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