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人勿进

Låt den rätte komma in,生人勿近,血色入侵,鬼小无猜,正义必胜,血色童话,Let the Right One in,Let Me in

主演:凯尔·赫德布朗特,莉娜·林德尔森,皮尔·拉格纳,米卡尔·拉姆,汤姆·柳恩格曼,Henrik Dahl,Karin Bergquist,Peter Carlberg,Ika Nord,Karl-Robert Lindgren,Anders T. Peedu,Pale Olof

类型:电影地区:瑞典语言:瑞典语年份:2008

《生人勿进》剧照

生人勿进 剧照 NO.1生人勿进 剧照 NO.2生人勿进 剧照 NO.3生人勿进 剧照 NO.4生人勿进 剧照 NO.5生人勿进 剧照 NO.6生人勿进 剧照 NO.13生人勿进 剧照 NO.14生人勿进 剧照 NO.15生人勿进 剧照 NO.16生人勿进 剧照 NO.17生人勿进 剧照 NO.18生人勿进 剧照 NO.19生人勿进 剧照 NO.20

《生人勿进》剧情介绍

生人勿进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遥远的北欧地区,瑞典的斯德哥尔摩一片银装素裹,寒气逼人。12岁少年奥斯卡(Kåre Hedebrant 凯尔•赫德布朗特 饰)生活在一个单亲家庭,他在学校形单影只,饱受欺负;回家后则偷偷搜集关于各类凶杀案的剪报,或者深夜挥着小刀在树上发泄着自己的愤怒。 新搬来的小孩爱莉(Lina Leandersson 莉娜•莱纳德尔森 饰)走进了奥斯卡的生活,他们慢慢成为朋友,并逐渐产生爱情。而就在此时,奥斯卡无意中发现爱莉一个令人毛骨悚然的秘密…… 本片改编自瑞典小说家约翰•林德科维斯特(John Ajvide Lindqvist)2004年的同名畅销书,并荣获2008年翠贝卡电影节最高奖、2008高森博格电影节最佳北欧电影奖及柯达最佳摄影奖。热播电视剧最新电影神推偶像登上武道馆我就死而无憾七人的复活直至魔女消逝羊之歌爱哭鬼皮埃罗的婚礼断肠草黄河浪铁猴子传奇之边城困兽斯巴达孟菲斯蓝调第一季罪恶黑名单第八季天降幸运军医那条河遍地狼烟盒中之海致命觉醒X战警:天启歃血急救队第一季巴尼的人生血界战线&BEYOND跷家大作战喵卷风富贵在天武圣关公我和我的父亲新人恋曲入住汉阳大旗英雄传绝世千金第二季

《生人勿进》长篇影评

 1 ) 个人见解

在2009年我以为自己已经渐渐对电影失去往日的热情了,但是《血色入侵》,的确给了我一个不得不写些什么的理由。

当然我是个不太习惯写印象似影评的人,我只能从影片的文学成分上来谈谈这部片子。

看这部片子又要提两个点一是看不看懂不是关键,关键事领略其中的美学意义。

小男孩,小男孩之间那点事儿,拍得毫不露骨,暧昧唯美。

某个时候,我甚至看到了《夜访吸血鬼》的影子。

演员确实美,情感处理乐而不淫,没有狂野浪漫到要大战三百回合的境界。

标准大片里大奶露胸看多了,虽然我是个标准色狼已经很久了,也觉得腻。

看片过陈中全身灌注的两个小时,间或让我也能涌出些想吃人肉的美好冲动。

二是,不要以一般的恐怖片架构来理解这部片子。

看片的两个小时里,我再度领略,人世间的一种巨大的悲哀。

基于这个前提,全片可以简单理解成一个畸形人格的形成历史。

这也正是全片的精华之处,看片的人不无悲伤地能感受这个形成过程几乎是不可逆转的。

我们可以感慨可以悲伤但是不得不接受他的发生。

黑色的定义在于世界上又许多不可跨越的障碍,由于它的不可跨越,就成了黑色。

就处理人物从普通人到非常人的内心转变的戏码,我觉得比《闪灵》要来得精巧,可信。

理解全片还得有一个前提,我—觉得首先我们得接受一个前提,那就是片中的吸血鬼只是一个符号,从头到尾是小男孩内心中对暴力的压抑记忆性冲动的混合产物。

以此前提我们来理解人物,就简单容易得多了。

小男孩:首先我得指出小男孩的扮演者是个超乎寻常美丽的小男孩,美学暗示代表人类纯洁美好的心灵。

男孩的生理特征无一不是心理特征的暗示:幼小——脆弱,容易受伤。

文静——内向,容易造成内心封闭,出现人格分裂。

孤独——与父母,学校,他人缺乏基本的交流,加深个人分裂的形成。

片中很多恐怖效果几乎都是幌子,服务于内心,由于要忽悠观众所以并没有和人物内心,干净整齐地对号。

吸血鬼:代表小男孩的性觉醒以及暴力意识,从小男孩和吸血鬼接触的过程来看几乎成为男孩性觉醒的过程。

吸血鬼身上的血液有一种女孩儿月经的暗示,当片中的血液进入小男孩身体(与女吸血鬼带血的口接吻),小男孩完成性成熟,被压抑的性欲望(暴力欲望)完全成形。

为后来的释放提供基础。

畸形人格的完整以及挣扎过程,第一次手欺负,欺负者的表现几乎就是男孩内心暴力欲望升级的暗示。

初次的言语,之后的充满痛苦和挣扎的施暴,然后施暴心情趋向于释然和平静。

片中除开小男孩和吸血鬼之外的人物几乎都能成为暴力冲动的诱因。

一,被忽视(老师,父母,同学——独留课堂)二,被欺骗,三被欺负,这也正是主要诱因。

当然导火线是被自己所信赖的朋友(符号上)出卖,陷害,欺负。

当然,对心里分析有怪癖的男男女女还可以从他在游泳池浮来浮去,血口,刀,穿妈妈衣服等等情结出发满足意淫。

吸血鬼几乎成为他渴望与人交流的一种迫切的想象,而片中的小男孩实施的一切暴力都和吸血鬼有关。

从侧面表现了男孩渴望与人交流的愿望的扭曲,所以看片的全过程是满含无奈的过程。

全片的悲哀之处,在于吸血鬼几乎成为一个不可不出现的人物,她几乎成为男孩生活中一丝亮光,甚至到老男人要予以加害的时候,观者内心都涌出一种非道德的紧张,全片的悲哀之处也在于此。

 2 ) 风雪与风月

《生人勿进》的另一个译名是《血色入侵》,让人联想到德古拉伯爵率领着他的吸血鬼兵团气势汹汹的来屠城,场面热闹、壮观、惨烈,泼洒血浆无数,引发惊叫连连。

而实际上,《生人勿进》是没有范海辛、德古拉的吸血鬼电影,是没有贝奥武甫、格兰戴尔的北欧电影,只是北欧小镇上演绎的一段哥特童话,宁静舒缓的冷抒情故事。

丹纳在他的《艺术哲学》中提到的种族环境决定论不无道理,北欧酷寒,冰天雪地,北欧人内敛,连北欧电影都呈现一种冷凝态。

《生人勿进》没有法国式的奔放和美国式的热闹,它是收敛的、静态的,它的镜头叙事是克制的、俭省的。

影片表现的两个小男孩之间的情愫,波澜不惊、风云不起,没有玫瑰似的浓烈妖娆、艳丽袭人,而是犹如雪莲般清冷脱俗、遗世独立。

作为影片主角之一的吸血鬼艾莉的两大生活主题就是吸血与恋爱。

全片艾莉有五次亲自出手吸血杀戮,第一次是在桥洞下吸了约克的血并扭断了他的脖子;第二次是吸贴身服侍他的血奴的血;第三次是吸列克老婆的血;第四次是咬死了来寻仇的列克;第五次是为了救奥斯卡而大开杀戒,撕裂了三个人。

这五次吸血场面中,有三次用了远景镜头,并安排了一个旁观者,从旁观者的角度远观或者避而不看,如艾莉在奥斯卡面前咬死列克,而奥斯卡转头不看,把门虚掩,吸血场景被暗箱处理了;而最后那场大屠杀,干脆把镜头对准了水下的奥斯卡,省略了水面上的残杀过程。

唯一一次没有第三者在场的吸血是艾莉吸自我毁容后的老血奴的血,用了难得的近景,却也没有森森白牙咬断血管的特写,镜头对准了老血奴被硫酸腐蚀的半边脸,血肉模糊、十分恐怖骇人,成功的引开了人们对吸血这件事的注意力。

对别的暴力场面,如奥斯卡棒打柯尼,也拉开了距离,用了远景定格画面。

总之,影片有意的把血腥暴力画面淡化,不渲染刺激性场面,不刻意营造视觉高潮,不诉诸感官刺激。

影片表现艾莉吸血,滴血而不洒血,表现艾莉恋爱,则抒情而不煽情。

艾莉和奥斯卡,没有干柴烈火的反应,没有感天动地的表白,没有至死不渝的约定,没有海枯石烂的誓言,他们以无言的摩斯密码传情,显得别致而浪漫,缱绻而深情。

在轻柔舒缓的配乐中,两人的情愫静静生长,不乏唯美色彩。

不过,把两人的情感说成是两小无猜,不免有着意美化的嫌疑。

首先,艾莉并不纯真,他是一个两百多岁的吸血鬼,不是少年,只是维持了少年的姣好相貌,他去拜访奥斯卡,奥斯卡邀请了他“进来”,讨论到他吸血杀人的时候,他说他不得不如此,接着跨坐在奥斯卡腿上,说“be me a little”(从我的角度想一想),随即艾莉的相貌发生巨变,从美少年幻化为苍老枯槁的老人,神情又狰狞又悲伤,这才是他的真面目。

艾莉和奥斯卡同床,奥斯卡问我和你有机会吗,艾莉说他不是一个女孩,艾莉说我们像现在这样不好吗,奥斯卡说可以,这些还算是小情侣对话的正常范围,接下来艾莉说的一句话就能给人风月无边的想象,他对奥斯卡说:还是你要做一些特别的。

这句话泄露了艾莉的年龄和经历,一个活了两百年的吸血鬼还有什么没见过还有什么不知道呢,联系到艾莉说很多不同的人给了他钱,明显他和那些人有交易,还有艾莉身边的老头子对他的痴心,以及奥斯卡偷看到他被阉割了的下身,这些都说明作为娈童的艾莉对风月是谙熟的。

艾莉咬死列克后,给了奥斯卡一个缠绵的深吻,这也显示了艾莉对风月是深通的。

再有,艾莉没有被奥斯卡出言邀请,进屋后呼吸急促,浑身渗血,吓得奥斯卡赶紧发出正式邀请,艾莉的这种金基德式的自虐,以退为进,能成功的胁迫对方妥协,这件小事也能说明艾莉对男女间的博弈是很有一套的,他并不缺乏风月手段。

一个两百多岁熟谙风月的吸血鬼,和纯真两个字应该是绝缘的。

其次,奥斯卡也不是无瑕白璧。

艾莉第一次见到奥斯卡,看见他在练习挥刀,并说着恶狠狠的虚构台词:“你在看什么,嘿?

”“你在看我吗?

”“像猪似的尖叫!

尖叫!

”,犹如《出租车司机》里罗伯特•德尼罗一个人关在房间里练习拔枪时反复说:“你在和我说话吗?

”“你在和我说话吗?

”。

奥斯卡身藏小刀,喜欢收集有凶杀报道的新闻。

他去练习举重,想要变得强壮。

孤独的饱受欺负的奥斯卡,是有暴力倾向的,心中是有怨毒的。

后来在艾莉的鼓动下,奥斯卡也最终对柯尼出手了,棍子一抡,他脸上满是舒心的笑。

为了救艾莉,奥斯卡也勇敢的拔刀对抗列克。

艾莉正是看到了奥斯卡性格中的黑暗面,才把他引为同道的。

那么,应该怎么命名他们的感情?

艾莉不是女孩,他们不是异性恋。

艾莉也不是男孩,他们不是同性恋。

艾莉两百多岁但有儿童相貌,他们不是忘年恋。

人鬼恋?

人仙恋?

,也不是,书生狐仙、许仙白蛇、董永七仙女,毕竟都是成年的男女,奥斯卡和艾莉不是男女(也不是男男)也未成年。

那么,只能用宽泛的“爱”来命名他们的感情了,或许还可以加上一个“纯”字。

加上这个定语并非美化,全片奥斯卡和艾莉的身体接触也不过几次拥抱和一次接吻,艾莉在床上问奥斯卡是否要做一些特别的,奥斯卡说不,接着艾莉确认了他们可以安静相守后答应了和奥斯卡在一起,艾莉在两人的关系中剔除了肉欲成分,亲密而不涉淫亵,可以当得一个“纯”字。

纯爱,是的。

除了对艾莉和奥斯卡这对小情侣着力表现,《生人勿进》还十分含蓄隐晦的带到了断背情。

列克找艾莉报仇之前,不是在妻子的墓前哀伤,而是在好友约克被害的桥洞下垂泪,这是很不寻常的,肯定能说明些问题。

奥斯卡和父亲下棋,进来一个男人,父亲扔下奥斯卡和男人对坐喝酒,深情对视,不用说也能猜到奥斯卡父母离婚的原因了。

不过这些断背情被处理成了冰下潜流,没有端到台面上来,这些情人们连亲吻都没有一个,更不要说床帏大战之类的肉搏戏了。

总之,影片对情感的表现,无论是纯爱还是断背情,都是含蓄节制的,放倒了欲望的旗帜,去除了一恋倾城的轰轰烈烈,在风雪世界中,这些风月事件少了些许激情,多了几分回味。

让人难以忽略的是,艾莉的吸血和恋爱有某种隐秘的联系,每次吸血杀戮后,艾莉和奥斯卡的关系都会发展得更深入一层。

杀死了老血奴,艾莉和奥斯卡睡到了一张床上,确定了恋爱关系;杀死了列克,艾莉吻了奥斯卡;泳池喋血后,奥斯卡决定和艾莉私奔。

暴力血腥似乎成了他们感情的催化剂,形成并固化了他们的共谋关系,把他们捆绑在一起。

他们的爱犹如雪莲,不过花瓣上溅了血点。

 3 ) 与小说不同的看法

(文:SE7EN,春琴抄)查了一些资料,电影中有一些没有交代的背景: 1. 故事发生在1981年的瑞典斯德哥尔摩城郊。

2. Eli出生在1781年,已经200岁了。

3. Eli不是一个女孩!

原著小说中Eli原名叫Elias,是一个男孩子,他在12岁的时候经过一个阉割仪式,成为了吸血鬼。

因此他在影片中几次说自己不是“女孩”并不是指他是吸血鬼这个事实,而是他确实原来是男孩!

4. Eli的“父亲”,也就是一开始和Eli在一起的帮他杀人的那个人其实是一个有着恋童癖的心理变态者,他认识Eli只有几个月而已。

5. 小说和电影的结局是基本一样的,但是小说中Oskar在列车上时有乘务员问他箱子(里面装着Eli)是否太重而需要帮忙。

老实说,看完这部片子,还是蛮震惊的,所以回来路上一直没说话。

到家后又忍不住查了很多相关信息。

小说是这么写的。

电影可以给人不一样的艺术加工后的影响力。

我感悟到此片想表达的绝非一段故事或者说是小说的电影版。

片子里的很多话以及情节的象征意义很大:其一,就是那个老头子到底什么人的问题。

如果可以不生搬硬套小说里的情节,单纯欣赏这部片子。

我们首先未曾得到任何老头子与Eli之间的关系交代。

若说他单单是个恋童的变态,他不会最后等待着与Eli告别,不会在最后渴求Eli咬死自己。

更不会在为Eli取血的时候说:“帮我个忙吧。

今晚你别去见那个男孩子好么?

”这样一来,老头子的举动顺理成章了。

---这也印证了我的推断:电影里的老头子心甘情愿地帮助Eli取血,并不是因为他是病态的‘恋童’,而是因为风雨相伴地与Eli走过了几十年的光阴岁月。

其二,片子里的循环象征:男孩子裸露着上身,看着飘雪的夜幕---这个镜头出现了两次。

老头子就是日后的男孩儿。

他们一起离开了,相互依伴。

男孩子变成了老头子,Eli自然永远12岁。

其三,本片透过孩子们的视角,并未标签化任何善与恶。

它甚至讲述了爱情的盲目性和人性的阴暗本质与暴力的名义。

这些哲理性的昭示我明显感受到了。

也许必须承认,没有什么,比一个生命的生存更具有正义感。

喜欢拿电影和原著比较这是一些人的爱好, 我则不。

我要么看书、要么看电影。

它们的艺术化加工者不同,寓意肯定不同---即便同名。

以上是拙见。

大家喜欢这部片子的,来踩踩吧。

本来不喜欢吸血鬼题材的我强烈推荐此片!

 4 ) 一部陪伴了我高中3年的佳片

那是在三年前夏天的一个明媚慵懒的午后。

实在是没有什么事干,就看电影,结果就点开了美版生人勿进。

看完之后就已经着魔了,深陷其中,不能自拔,被这个温暖残酷的故事所感动。

后来我就逛百度贴吧,从中我得知了还有瑞典原版,据说比美版拍的好,于是我变便看了这部瑞典版《生人勿进》。

说实话瑞典版拍的要比美版好得多,拍的更细腻,人物的刻画接近完美,丰富有趣的细节更是为这部电影锦上添花,如 艾丽玩魔方时奥斯卡的眼神,艾丽走后奥斯卡按在窗玻璃上逐渐消逝的小手印……导演的叙事功力也可以算是完美,能在这个黑暗阴冷的故事里透出一层融融的暖意,犹如冬日的一抹艳阳。

这部电影我是真心的喜欢,说实话,看电影是我的一个爱好,虽然高中三年时间紧张,我还是看了不少电影,其中不乏佳片,但我还是认为《生人勿进》是我看过的最棒的的电影。

个人认为,《生人勿进》可以算是影史上吸血鬼题材上的经典,艺术价值不亚于《惊情四百年》。

《生人勿进》可是让我中毒不浅。

一般电影,我也就是看完一遍绝对不想看第二遍;某些佳作,我可能会看上两三遍;但只有这部电影能让我看上n便都不觉厌烦,每一次看都会有新的收获,新的发现。

对同一部电影的反复观看,是对一部电影不断加深理解的过程。

在此我,我想说说我对这部电影的理解,我完全不认同美版的阴谋论,艾丽对奥斯卡的爱绝对是真心的,绝对不是利用的关系。

对于这一点,我是深信不疑,即使没看原著小说(小说中艾丽是爱奥斯卡的,和艾丽在一起的采血人只是一个和艾丽认识不久的恋童癖)。

这部电影,我只能用唯美二字来形容,唯美的北欧雪景,唯美的配乐。

这部电影故事虽然黑暗,但主题确是光明的,那就是艾丽和奥斯卡之间青涩的爱。

我认为,这部电影选角要比美版好不少,为这部电影增色不少。

在这部影片中,两位小演员发挥的特别出众,演出了初恋的那一种青涩,而美版就是缺少这种青涩。

艾丽这一角色的选择是这部电影的关键,莉娜饰演的艾丽要比科洛饰演的艾比好不少,莉娜尽管长的并不是特别漂亮,但却很有气场,演出了艾丽的气质,艾丽的灵魂。

这是我写的第一篇影评,其实算不上是影评,也仅仅是我对这部电影的感想。

我知道我写的很烂,特别是排版,单着毕竟是第一次嘛!

一个文科学渣写于寒假的某天下午。

大爱瑞典版《生人勿进》。

 5 ) 我蠢蠢欲动的腐坏……破土而出

跟那些宣传它的口号不太相符,与其说是惊悚片,不如说是诡异片。

不血腥,不恶心,低调的恐怖。

节奏很缓慢。

有种忧伤的感觉。

这是草草死命跟我推荐的片儿。

草草 13:58:21 快去找来看吧。

里面的小孩儿都爆正点。

正点到死。

而且片子还是邪典片,充满了邪气。

哇哈哈哈 草草 14:02:08 废话啊,那片子我看过了才推荐给你嘛。

你没看我给你的页面已经很多人评价了么?

豆瓣是个好网站,你应该多逛逛。

那片子不血腥,不恐怖,也不算惊悚,很低调,很和谐,很安静,很暗潮,很正点的正太。

我抱着无比邪恶的心情看了。

看了两遍。

结果,心里挺不是个味儿。

第一次看完心里有很多的伤感。

中了爱情的蛊。

两个小小的孩子在雪地里相依偎。

拥抱,亲吻都那么小心翼翼。

最感触的镜头有两个: 奥斯卡挣扎濒死后,轻轻睁开眼,看见的是一片血腥中艾丽清澈的眼睛。

逃亡的火车里,奥斯卡用手指在装着艾丽的木箱上敲打摩斯密码。

PUSS。

吻你。

我始终觉得这是个哀伤的文艺片。

哀伤而不绝望,缠绵而不冗长。

再看一遍的时候,突然发现了让人心寒的恐怖。

有人评价,这简直就是部邪恶又变态的电影,为什么傻x们只看得到笑死人的爱情呢?

那个守护在艾丽身边的老人。

杀人的时候很笨拙,怕连累女孩用硫酸毁容,最后为心爱之人打开窗户,献出自己的血。

最后的唯一的礼物。

他……会不会是长大后的奥斯卡?

电影里还有一对平凡如尘的小夫妻。

从两人的吵架,到女人被咬,到男人漫不经心的对自己妻子的态度,不但没有甜言蜜语甚至还有肆意的辱骂与莫不关心。

但真正的人类的感情却是如此的坚不可摧,丈夫对朋友的死悲痛,妻子病床前的守护。

妻子告诉丈夫已变成吸血鬼,要求丈夫结束自己的生命,但显然丈夫无法这么做,于是为了避免伤害家人,妻子还是选择了借医生之手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这样的对比,让我心里泛起了一些对艾丽的怀疑。

或者说,我开始怀疑爱情…… 我想证实自己也许是错的。

我想去找原著来看看。

但是没有中译本。

又有人说,回头区看原著的人,是希望能逃避电影中的残酷现实,而努力维护影片中这份虚假的纯真与美丽。

内心善良的人永远不愿意相信事实的残酷。

和天真残忍的爱相比,被害夫妻的那些个简陋朴实的镜头,才是爱。

相信真爱,并且不要被眼前繁华蒙蔽了内心。

这是我所得到的。

吐槽时间到。

忍不住KUSO。

话说这片儿里的小孩儿真是美哦╮(╯▽╰)╭ 话说,儿子被欺负的时候,为么三个男孩用树枝抽他他还露出这么销魂的表情?

草草说,那是因为他是隐性的小M。

大错特错。

什么隐性?!

完全的显性!

他脸上明明写着,还要还要。

= =。。。

孩子们,冬天穿这么厚的衣服,小树枝……不适合抽,适合X……囧 (被揭露的真相) 吸血鬼人妖其实一直在教导儿子努力反攻…… 儿子说他们有三个人。

女孩说更努力的反攻。

于是女孩又教导他如何4P。

从总受走向总攻之道…… 本来我很善良的想着这是男孩女孩拉小手的CJ故事。

后来吸血鬼露出了他被阉割的伤痕……捂脸正统的BL。

(儿子拼命的健身后) 老头对他说,正式训练后你大概可以做50次…… 50次!!!!!!!!!!!!

我囧然了。

脑海里反复出现一行字幕——-__,-年轻人,体力真好 好吧。

我承认我罪恶我腐坏我不是人。

 6 ) 《生人勿进》:爱你甚过爱生命

漆黑的屏幕上落着细雪,世界安静无比,小男孩手持匕首站在窗前,望着外面小区里新搬来的住户,陷入自己的思绪中。

看来这注定是个与孤独和杀戮有关的故事。

人的记忆有时候是很奇怪的,越是想努力记起什么,头脑中越是一片混沌,反而会在某一个不经意的时刻,又会不期然的重现在脑海中。

在观影过程中,我试图翻检12岁时的记忆,看自己是否也如电影中的小男孩奥斯卡一样,备受同学的欺侮,是否也独自一个人拿着板砖或匕首,暗自发狠。

可惜,我什么都记不起来了,只依稀记得几个玩伴和月下藏猫猫的场景。

好吧,我姑且相信自己的回忆,我的少年时光还是跟大多数孩子一样,在平凡中度过的。

影片中,男主角奥斯卡却没有如此幸运,也许所有与众不同的孩子都有其倔拗的一面。

当奥斯卡不屈从于孩子王的威胁时,也意味着他从同学中分离出去,从此独来独往。

学校中倍感孤独的奥斯卡在家里也同样得不到温暖和安慰,父母的离异让这个居于冰雪世界的房子更显凄清,也许只有在晨起跟妈妈一起比赛刷牙快慢的间隙,才能感觉到一丝来自母爱的温情。

令人欣慰的是,每个周末都能去父亲那里住两天。

白天,在一片银装素裹的天地中,滑雪嬉闹;夜晚来临,坐在炉火旁与父亲下棋聊天。

这两天的欢乐时光就像奥斯卡那件红色的毛线外套,在他暗哑单一的生活中,注入一抹温柔和鲜艳的亮色。

可惜,好景不长,父亲的一个男性朋友的闯入,打碎了奥斯卡对幸福的最后指望。

同时,父亲的性取向在他尚未形成的两性观念中,也留下了朦胧的印象,并在他以后与艾莉的交往中起到了关键的影响。

同学、母亲、父亲都先后背弃了他(在奥斯卡的心中,这种精神上的疏远就是一种背弃),这时候,同样孤独的艾莉出现了。

原来,她就住在他的隔壁,是那个晚上新搬来的小女孩,有着奥斯卡一样孤僻的个性。

一个魔方开启了他们的友谊之门,他们由最初的抵触、试探,到慢慢地走近彼此心里。

此处,魔方是一个隐喻,暗示着他们有趣却诡异的生活的开始。

随着交往的加深,奥斯卡从艾莉身上得到了从未有过的温暖,艾莉鼓励他反抗,使他在同学面完挽回了尊严。

与此同时,他也发现了艾莉的特殊,当真相一点点浮出水面时,奥斯卡在震惊之余,还是接受了艾莉是吸血鬼的事实。

影片没有过多的对白和技巧,大多镜头始终冷静的在纯白和血红间游移,正如艾莉写给奥斯卡的那句话,“去则生,留即死”。

选择如雪般苍白的活着,还是像血液似的真实鲜活的存在着,是奥斯卡面临的抉择。

当世上所有的一切都无可贪恋的时候,唯有爱能拯救一颗绝望的心,哪怕这爱是来自地狱。

奥斯卡的结局无非像那个采血人,在时光中逐渐老去,而艾莉则永远12岁。

原著中,采血人囿于恋童癖的痛苦中无法自拔,意欲自杀时,是艾莉救了他,影片中对此却未提及,可不管怎样,他对艾莉的那种宁愿牺牲自我的大爱,令人动容。

当奥斯卡知道艾莉是吸血鬼,并且是被阉割之身时,依然选择了毫无保留的放弃和追随,放弃了对人类的所有的纠葛,追随了真爱。

列车载着两个孤僻却已不再孤独的灵魂向前走去,当奥斯卡的手指在装着艾莉的大箱子上,轻轻地敲着密码吻你时,我的心里五味杂陈。

导演把来自人类的希望和爱,斩断的可谓决绝和彻底,甚至就连被人类一直喻为最美好和谐的性 爱,也毫不姑息的抹杀。

反而对艾莉的为了生存迫不得已的杀戮,和采血人无条件的付出,给予了谅解和同情。

影片结束了,漆黑的屏幕上又飘起了细雪,世界又恢复了最初的安静。

开始和结束,同样的画面,暗喻着生命的一个轮回。

对于奥斯卡来说,这可能是最好的结局,也许人生就像张爱玲的文中所说,“人生最可爱的当儿便在那一撒手吧?

”。

 7 ) BE ME A LITTLE

静静看完之后,我长长呼了一口气。。。

Eli那双眼睛,Oscar那纯净的脸,梦一般的电影,发生在那么遥远国度的离奇故事,却让我有这样深深的心动,心痛,仿佛这一切都曾经发生在自己的身上,这两个孩子的纠结就是我前世的缘起缘灭。。。

也或者,我言重了,只是太过代入剧情。。。

“Let the right one in”,片名真是贴切。

在这么孤独的世界,每个生命或多或少都在找自己的MR./MS. Right,这个人往往有着我们一直希望拥有的特质,所以在某种意义上,FIND THE RIGHT ONE,AND LET HIM/HER INTO YOURSELF,其实是在一定程度上完满了自身的缺失。。。

所以在我看来,当坚定、果敢的Eli对内向、懦弱的Oscar说“Be Me A Little”时候,也唤醒了Oscar被压抑着的暴力性格。

深刻的感情就是一场生命的革命,一场内心生死的较量,一次自我的涅磐,不管是不是吸血鬼,不管涉不涉及所谓的道德和血腥,纯净、真挚、无所畏惧的感情,是无法抵抗的迷药,也或者,是唯一的救赎,唯一的生存,唯一的死亡。

无论你是否冰冷,我只要你在我身旁,拉住我的手;无论你是生是死,是人是鬼,是男是女,是少年还是老人,我只要你用力看着我,对我说“Be Me A Little”,我就跟你走!

我还相信吗?

我不知道。

但在这短短两个小时里,看着这两个孩子,我也看见了心里的那颗泪。。。

可能以为丢掉的,从来都不曾走,最后,只能成为一辈子的硬伤和讽刺。

Anyway, I want to be me a little... 即使我的Eli早已走失。。。

 8 ) let the right come in

Låt den rätte komma in的英文意思是:让正确的人进来。

电影不是很恐怖,但是人物身上的故事让人觉得震撼。

瑞典是个挺内敛的地方,儿童早熟,成人早衰,2个男人相遇后,不怎么说话只喝酒。

环境所逼,整个社会中多多少少是有点这样的变态的,而且也有不少喜欢从作品中欣赏这种“特殊”的美学的人。

这是由书改编的剧本,书中故事发生在1981年,stockholm北边的一个卫星镇里。

补充一下电影里没有的细节:eli生于1781年,12岁时阉割了...那个老头子是个恋童癖,eli认识他3个月。

再说下去大概会影响电影的观看,打住在这里。

这本书涉及了一些社会阴暗面方面的描写,电影里则没有。

有兴趣的可以找来看看。

btw, it's in svanska.

 9 ) 情节的叠合与诡谲

http://axinlove.com/2009/03/let-the-right-one-in/《Let The Right One In[血色入侵/生人勿近]》情节的叠合与诡谲by @xinl.ve 090316情节非常杂糅的一部电影。

关于吸血鬼、关于成长、关于解脱,还有女孩Eli和她的“父亲”之间的关系等等可以研读的空间,让电影意象丰富。

吸血鬼,和耶稣、如来佛一样久远的存在,要靠人血维持容颜,被吸血鬼咬过的人会被感染,成为下一个吸血鬼,阳光是他们最大的敌人。

恒古的传说,经由《Interview with the Vampire[夜访吸血鬼]》和《Dracula[吸血鬼惊情四百年]》的普及,已经让人初步了解他们的型态和生活方式。

当瑞典电影《Let The Right One In》借用吸血鬼的桥段时,让人惊叹的是原来所有欧洲大陆的国度,都流传着吸血鬼的故事。

Let The Right One In=血色入侵/生人勿近?

中文的译名不知道表达的是什么的故事。

Oskar因为在学校长期受到欺侮,而产生报复和仇恨的心理,这种恶的生长恰好对应着吸血鬼搬来与他为邻的情节。

若把在学校被欺负的小孩Oskar的心思和吸血鬼Eli出现的时间对照来看,“Let The Right One In”应该可以曲译为“恶念心生/邪灵入侵”,表示小孩Oskar天性中的善被邪恶所侵入,翻译做到了“信、达”。

研究电影中几幕典型的场景,来说明邪恶入侵的过程。

第一幕是夜深后,Eli和她家人一起搬进新家的过程,电影从Oskar的角度观察整个过程。

12岁的小孩,不快乐,也没有安睡,玩着小刀,一副心事重重的模样看着别人成为自己的邻居,注定在新邻居Eli和Oskar之间要发生什么。

小刀和吸血鬼Eli一同出现。

不久,两人不出意外的碰面,Eli鬼魅一般出现在正在拿小刀刺树木的Oskar的背后。

根据电影第一幕的推测,二人的碰面并不意外,而是这个碰面的时机与气氛。

Oskar可能还没有真正面对欺负的勇气,但他已经拿出了小刀,并且伤害了“树木”,表示着他已经积聚的怨气转换成恶念已经存在可能。

Eli(吸血鬼、邪恶的化身)出现,印证了这一点,而她悄无声息的出现,正好说明恶在Oskar心中的生长也是不易察觉的。

被激起的勇气和信念—-电影主题:成长,让Oskar在结冰的湖面上做出了反抗。

Oskar用棍子将对方击打出血,与此同时另外的小孩无疑发现了一具冰面上的尸体,Oskar的“恶行”和吸血鬼的“作品”同时暴露在众人面前,属于两条线索的情节再次叠合。

经过这三个典型的情节,利用Oskar的故事和吸血鬼的剧情的叠合,电影完成了“恶念生长”的隐喻,从而对应了片名,“Oskar应该是‘Let The Right One In’才对”。

但诡谲和丰富的电影并不仅在于情节的叠合,而在善恶的划分与简短的支线剧情上面。

Eli对Oskar自然是善良和有益的,因为从现在孩子的教育而言,“谁欺负你,你就打回去,打赢了回家,其它的事后面再说”,Eli教会了Oskar这个生存的道理(避免出现了《Ben X》电影的剧情)。

但,作为一个要依赖人血为生的吸血鬼而言,把判断范围从她与Oskar的小圈子放大一些,她毫无疑问是邪恶和凶残的。

她的父亲/亲人割喉取人血,她诱骗、伤害其它邻居,特别是最后在泳池旁解决三个欺负Oskar的孩子的凌厉手段,让常人人只能敬而远之。

善恶的二分法,不适合于对Eli的判断,小女吸血鬼的形象复杂起来。

关于支线情节,Eli和她的“父亲/亲人”,两人之间的身份值得揣摩。

父女?

这是最有可能,但真若这样,理解的深度未免太浅,而Eli几次犹豫并不确定对方是她的父亲,基本也可以否定这个猜测。

情侣?

这个已经有些大胆,的确,Eli年龄已经足够大了,在她面对Oskar的时候,表现得非常沧桑。

对方为Eli做出的不尽牺牲,有邀宠的味道。

并且,电影最后Oskar和箱子里的Eli踏上新的旅途的结局,表明曾经Eli和这个男人之间的开始是有可能的,《Three Monkeys》的循环。

但,Eli对对方表示的亲昵,最多不过是抚摸了对方的脸庞,又可能否定这个猜测。

是仰慕者,还是新的奴隶?

Eli的“父亲/亲人”可以想像的空间很多。

另外更为简单的一幕是那个被Eli感染的妇女,在医院的病床上为什么会主动要求打开窗帘,让阳光毁灭自己?

Let.The.Right.One.In.2008.DVDRip.XviD-VoMiT

 10 ) 一样血养百样鬼——另类恐怖《血色入侵》

从小我就是个胆小如鼠的孩子,没爬过墙没爬过树一个人的时候没走过夜路——都是用跑的,长这么大半部恐怖片都没看过,看人也从来不敢看半面的。

——你理解吧,半面,就是半张脸,比如终结者那种半边人脸另外半边眼珠像面条似的垂下来的……自从去年年底冒着生命危险看了《TRUE BLOOD》之后,就中了vampire的毒。

都怨Alan Ball拍太好,Anna Paquin演太好,而Stephen Moyer那样忧郁古典的英国气质男更是让我HC得无法自拔。

人说一朝被蛇咬三年怕井绳,我是一旦心里的窗口被打开一扇就控制不住地开了又开,一直开到没有窗为止。

感觉这部美剧比珍珠粉还管用,看完此剧后,胆子陡地变得贼大。

看片的口味也猛然间加重了许多,重到自己都有点儿受不了。

¥%……#&……¥##@@*(今年七月开始播第二季,万分期待)    (以上这段为 TRUE BLOOD的植入式广告,所以又重复了一遍。

不好意思。

)自那以后一听说是vampire题材的,电影小说电视剧,一部都想不放过。

像昨天和今天,就连着看了两部。

一部《暮光之城》,一部《血色入侵》。

两部虽然题材一样,风格却完全不搭噶,反差巨大到有点消化不良。

在人类世界里,可以这么说,一样米养百样人,在vampire的世界里,就是一样血养百样鬼啦。

同样是vampire题材,瑞典电影《血色入侵》和《暮光之城》,根本不具备可比性。

《血色》据说08年惊艳欧洲各大电影节,IMDB评分8.2,做为一部恐怖片,这样的分数算是高得惊人了。

欧洲电影我之前看得少,特别是北欧的。

《血色》的镜头感,一如片中那常年飘雪阳光罕见的瑞典小镇,冷静、沉默、黑暗、残酷中又透出一点温情,就像冬日的阳光照在脸上,虽然没有多温暖,身体依旧感觉寒冷,但心里却仿佛被什么东西点燃,明亮而平静。

俩个小演员据说之前从来没有拍过电影,在镜头里的表现非常自然,接近完美。

被好莱坞的大制作大卡司洗脑之后,看看这部清新隽永绿意盎然的小成本电影,真是说不出的舒服。

此片横扫欧洲之后,传闻好莱坞要翻拍此片的英语版,不敢想象那些乐观固执的美国人会用好莱坞的俗套把这部气味独特的吸血鬼电影拍成什么样。

这部片子在网上争议很大,因为有原著小说做背景,再加上导演含蓄冷静的拍摄方式,很多人对它有不同的理解,相互间的交流也增加了看片的乐趣。

^_^ 接下来,我就说说我的理解吧。

事实上,我觉得这部恐怖片最恐怖的地方在于,导演把吸血鬼拍得太真实,真实得好像随时会发生在你身边,让你想到搞不好在你小时候班里那个行为有点诡异的同学,可能也是吸血鬼。

:0 影片的血腥镜头,虽然艾莉和艾莉的“爸爸”是在杀人,但镜头给人的感觉是杀人者面对的不是人,而是一头猪或者一只鸡。

电影拍到类似画面的时候基本上用中景和远景镜头来处理,冷静超然,被杀的人少有扭曲挣扎,也没有用来煽动观众情绪传达影片气氛的背景音乐,那老头把人倒着吊起来,在脖子附近轻轻捅一刀,血流出来之后,地上有汽油桶盛着,一系列熟悉的动作让我想起小时候过年过节看爹妈杀鸡杀鸭。

——电影一开始的台词就是奥斯卡光着身子在房间里拿小刀凶巴巴地威胁空气:“像猪一样嚎啊,叫啊”。

从杀戮的角度来说,电影里的艾莉也好,他爹也好,奥斯卡也好,都是我们。

艾莉也清楚这一点。

当奥斯卡问艾莉“你是什么人”的时候,艾莉回答,我和你一样。

我们都一样的孤独而暴力。

当奥斯卡辩解说可我不杀人的时候,艾莉又回答,如果你可以的话,你也会杀人的吧。

奥斯卡沉默了。

我们杀鸡杀鸭,只是出于某种需要(而且还是很自私的需要),然后这样的行为不会给我们带来恶果,所以我们可以这么做。

而之前为人之后变成吸血鬼的吸血鬼,喝人血也是出于需要(而且还是最基本的生存的需要),然后这样的行为也不会给他们带来恶果,所以他们那样做了。

这是同理可证的事情。

关于这一点,艾莉表现得很明白。

她在电影里第一次喝人血的时候,完了趴在尸体身上抽泣;当奥斯卡发现她的吸血鬼身份,质问她的时候,艾莉抱着他,平静地说道,请从我的角度想想,请从我的角度想想。

奥斯卡又沉默了。

是吧,从你的角度想想,我们人类也是可恶而恐怖的吧。

一个个看起来衣冠楚楚家人去世了会哭朋友离开了会难过的人,为了一己私利,伤害、杀害任何一种生物,甚至包括我们的同类。

……日有所思夜有所梦,文学家和宗教家创造出吸血鬼这样非天使非人类非魔鬼的身份尴尬的矛盾体,并且许多人为这样的虚拟人物痴迷神伤牵挂不已,也许正应和了人的潜意识和内心常有的狂乱冲突吧。

虽然我随口扯淡了这么多,但严格意义上来说,如果《暮光之城》是披着吸血鬼外衣的青春偶像片,那么《血色》就是披着恐怖片外衣的爱情片。

而关于片中的爱情,是一个很诡异的不好谈论的话题。

电影里的两人说不上是年少痴狂情窦初开,倒有点儿李太白诗里的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的两小无猜的情形。

因为超自然的原因,艾莉看起来是孩子实际上却有一百多岁,小时候被割了生殖器,12岁的时候成了吸血鬼,永远12岁。

没来得及发育,看起来又像男孩又像女孩。

艾莉的思想已经成年,从他留给奥斯卡的那张纸条“去则存,留则忘”可以看出来。

他离群索居,东躲西藏,非常寂寞。

在孤单了很多年之后,他遇上一个同样孤单的12岁的小男孩,他第一次见到他,是在小区楼下的雪地上,一抬头看到他光着身子在房间里挥舞小刀对着空气咆哮。

他俩是邻居。

后来他就爱上他了。

再后来,他把他带走了。

吸血鬼是爱奥斯卡的吧,不管出于什么原因。

电影里艾莉每一次杀人,都直接或间接和奥斯卡有关。

导演的讲述是诗意而内敛的,借助不同程度的血腥画面,表达艾莉的想法和感情。

从拼好的魔方,到专属于两个人的摩斯密码,从署名“爱你的”,到“非常非常爱你的”,从让奥斯卡快走,到把置他于死地的那个高年级生撕成五六块,从倔强的那句“我不会和你做朋友的”到那个长达十几秒的缠绵的吻,艾莉对奥斯卡的感情越来越深。

电影有太多耐人寻味的细节,多看几遍也不为过。

另外片中几段比较长的场景对话相当有意思,在此不再赘述,剧透太多是会遭天谴的。

:目 我想,类似这种怪物或异类和凡人之间的爱情为什么那么多人喜欢,尤其女生,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它塑造了许多女生心里憧憬着的“爱你胜过全世界”的理想lover的形象:一个充满力量、英俊或丑陋(通常都是英俊),却本性善良的男人,受过很多伤,被世人误解,被迫向全世界宣战,杀人如麻伤痕累累暴跳如雷,但却可以为自己心爱的女人献出生命,类似这样轰轰烈烈的爱情在现实里很少发生,但我们有做梦的权利,最重要的是,电影这玩意儿,拍起来像真的,其实是假的;想起来是假的,那种感受却是无比真实的,所以拍电影和看电影的人,愿意花很多时间在电影里找寻,虽然我们都知道电影不是真的,但仍然愿意相信,并在享受这一切的时候,能够由衷地感到快乐。

《生人勿进》短评

小屁孩的爱情,披着吸血鬼的皮

9分钟前
  • 笑笑生
  • 较差

儿童版暮光之城

10分钟前
  • 喂喂
  • 还行

除了男主。。整个片就快囧死我了。。因为看的是英配所以。。连带着感觉演技都烂了。

12分钟前
  • 反馈束缚wow
  • 较差

染血的雪莲

13分钟前
  • 约翰格利特
  • 力荐

17分钟前
  • 波卡季莫夫
  • 很差

儿童版的暮光之城。。。。。。那个小男孩几十年后又会变成杀人取血的老头吧

20分钟前
  • mango
  • 力荐

把它当作一部恐怖片来看 我错了

25分钟前
  • 倒~~~
  • 还行

永世轮回,世世真爱,不如阳光,此去不返;尽管原作里那个老人,只是和艾丽相伴了很长的时间,并且换衣露出女阴处时看到的是阉割过的痕迹,我却仍希望这个故事所讲述的,是世世真爱疲倦轮回之后,真正比较特别的一次:两个人原本是一同成长的,而她却永远十二岁,很多书影中都讨论过这个主题。摄影极美

28分钟前
  • 文泽尔
  • 推荐

这片不是一般的烂!

31分钟前
  • 仙寿恒昌
  • 很差

吸血鬼~不好看啊

36分钟前
  • 小瓦
  • 较差

非常特别的吸血鬼剧,宿命论的基调却生活得像随时可能发生在身边。不过瑞典人是不是应该追溯一下自己上缴的税款用到哪里去了,死了那么多人警察都没出动。不明白为什么要特意把eli塑造成一个人妖吸血鬼(似乎只能这样解释多次强调自己不是女孩以及那个阉割痕迹),难道是为了向国际人道主义致敬?

39分钟前
  • 这也会过去。
  • 力荐

就爱北欧这调调,僵尸片都这么有感觉

42分钟前
  • sēxteen
  • 推荐

这么唯美的恐怖片。。。。杀人也可以杀的这么优雅。。。

45分钟前
  • KID
  • 力荐

有点沉闷..

50分钟前
  • 流。
  • 还行

被各种渠道的评论吸引去看的,却一直未能提起兴趣看完,除了北欧的天寒地冻,并没有什么特别的。至于人心向杀戮,早不是什么新鲜命题。

51分钟前
  • 螃蟹
  • 较差

1.萝莉和正太都好美。2.片子很慢,但感觉很棒。3.看完要去补小说。

56分钟前
  • decidels
  • 推荐

再次证明了墓光是一弱智脑残片- -

1小时前
  • Joe
  • 推荐

我真觉得没什么意思

1小时前
  • 精分型痘纸
  • 较差

很多很多地方都模棱两可,但是吸引人的也恰恰在于此

1小时前
  • 老阿飞—故园
  • 推荐

但凡我知道这是个吸血鬼片……七窍流血那儿整挺好

1小时前
  • Persona
  • 还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