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厄尔以及将死的女孩

Me and Earl and the Dying Girl,初恋有病(港),我们的故事未完待续(台),我、厄尔及垂死的女孩(台),我、厄尔和垂死的女孩,Me & Earl & the Dying Girl

主演:托马斯·曼,奥利维亚·库克,RJ·赛勒,尼克·奥弗曼,莫莉·香侬,乔·博恩瑟,康妮·布里顿,凯瑟琳·休斯,马特·本内特,休·杰克曼,马萨姆·霍顿,鲍比·J·汤普森

类型:电影地区:美国语言:英语年份:2015

《我和厄尔以及将死的女孩》剧照

我和厄尔以及将死的女孩 剧照 NO.1我和厄尔以及将死的女孩 剧照 NO.2我和厄尔以及将死的女孩 剧照 NO.3我和厄尔以及将死的女孩 剧照 NO.4我和厄尔以及将死的女孩 剧照 NO.5我和厄尔以及将死的女孩 剧照 NO.6我和厄尔以及将死的女孩 剧照 NO.13我和厄尔以及将死的女孩 剧照 NO.14我和厄尔以及将死的女孩 剧照 NO.15我和厄尔以及将死的女孩 剧照 NO.16我和厄尔以及将死的女孩 剧照 NO.17我和厄尔以及将死的女孩 剧照 NO.18我和厄尔以及将死的女孩 剧照 NO.19我和厄尔以及将死的女孩 剧照 NO.20

《我和厄尔以及将死的女孩》剧情介绍

我和厄尔以及将死的女孩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高中生格雷戈(托马斯·曼 Thomas Mann 饰)性格善良却有点孤僻,他唯一的爱好是与死党厄尔(RJ·赛勒 RJ Cyler 饰)拍摄短片,改编他们喜爱经典电影,自娱自乐。有一天,格雷戈结识了身患白血病的女孩蕾切尔(奥利维亚·库克 Olivia Cooke 饰),乐观开朗的蕾切尔改变了格雷戈原有的世界,两人十分谈得来,格雷戈逐渐对蕾切尔萌生爱意,却不好意思说出口。就在此时,蕾切尔的病情加重,格雷戈意识到自己必须有所行动…… 本片改编自杰西·安德鲁斯的同名小说,影片剧本曾被誉为2012年的剧本黑名单。热播电视剧最新电影黑羊A级优等生下海记黑镜第六季心理罪2凭火决狱夏日时光寻凶诀冠与锚蝙蝠侠:侠影之谜偶滴神啊探长薇拉第二季暴走狂花之正义校花你是我的生命神明在看赖猫的狮子倒影沙尘暴催眠麦克风RhymeAnima+十一月圣诞已近偷来的女儿喜耕田的故事十只独木舟美女敢死队危情电话掌脸玉水站之鬼雪中悍刀行我家的律师很麻烦神枪混战特工

《我和厄尔以及将死的女孩》长篇影评

 1 ) 严肃影评#3:最好的独立电影 8.5/10 --- Me and Earl and the Dying Girl

第一次听说Me and Earl and the Dying Girl是年初圣丹斯电影节它一举夺取评委和观众大奖的时候,我知道这是一部必须关注的作品。

作为独立电影的粉丝都懂,近年来在圣丹斯上走出来的作品大多数至少质量上佳,例如2006年的Little Miss Sunshine,2012年的Beasts of the Southern Wild,以及2013年的Fruitvale Station;偶尔还能惊喜地出现伟大的杰作,例如上一年的Whiplash(我的影评…稍后补上…),甚至成为我心目中历史50佳的作品。

所以当西雅图国际电影节宣布要播放这部电影的时候,我第一时间就去把票买了。

在电影节看电影,尤其是看这种大家都会很乐的电影,其实是一件比较危险的事。

当全场几百个座位座无虚席的时候,大家一起笑,一起哭,电影完毕后一起起立为在场的导演鼓掌,作为观众的你很难不被感染到。

所以作为观众之一,多多少少会受这种观影感受影响,改变对电影的评价。

这种影响可能会是好的,例如圣丹斯这种出了名的是独立电影粉丝的聚集地,很容易让电影一炮而红;这种影响也可能是坏的,例如戛纳电影节,高傲的法国人要是不满意你的电影,中途离场的时候会响亮地拍椅而起。

我常常跟朋友说,如果有机会,无论是大制作还是小成本电影都一定要去电影院看。

首先是因为那是导演最原汁原味想要呈现给你的感受。

但更重要的是,你喜欢一个电影,或者不喜欢一个电影,跟和你一起看的伴侣朋友是谁,甚至跟和你一起看的群众的反应,都有极大的关系。

虽然这种略带偏见的评价方式显得相当业余,但是喜欢不喜欢以及为什么喜欢,毕竟是很主观的事情。

扯远了,回到我在电影节上第一次看这部作品。

我有笑,我有起立给导演鼓掌,我可能还有点眼湿湿。

但是当我走出电影院的时候,我知道我对这部电影的评价很大程度上被整个观影感受影响了。

我甚至只能感受到这部电影最鲜明亮丽的优点,而想不到任何的缺点。

我决定在大范围上映的时候独自去看第二次。

我依然觉得它有很明显的亮点,以及很微不足道的缺点。

在那个我还没看Mad Max以及Inside Out(在我看来均是电影历史上的伟大杰作)的日子里,这部青春独立电影长期占据我2015年十佳作品榜单的高排名位置(另外一部是While We’re Young,我的影评…稍后补上…)。

我知道后面奥斯卡季作品以及艺术电影的陆续出现会让这部作品在我的排名中一路下滑,但是我依然会为它留一席位。

然后就是昨天,终于找到资源,在家里看了第三遍。

在小屏幕上看,更专注地去感受每一个画面,我依然想给这部影片掌声。

其实它要讲的故事很简单,很老套。

一个害羞内向的高中生被家人逼着去跟白血病女孩做朋友从而打开了他的心扉,我现在甚至很惊讶我竟然可以用一句话概括这种太圣丹斯的催泪剧情。

但是这部电影给人的不仅有暖心的感觉,更多的还有欢笑以及思考。

抛开所有其他的东西不说,我很享受这部电影很有独立电影氛围,却又很特别的摄影。

它没有美到The Tree of Life那种每一帧都可以截屏下来做屏幕背景的地步,但是却很新奇古怪,甚至可以说,很自信。

我印象最深的是主角Greg(Thomas Mann饰)和Rachel(Olivia Cooke饰,美)第一次见面在Rachel房间那一段。

一开始镜头像无意地放在房间不同的角落用广角给出全景,切换画面,犹如不存在一样任由演员发挥。

随着对话的进行慢慢切到主角们的半身占据半个画面,依然不停地切换双方的画面。

最后接近到他们的大头,像是在让演员们无拘无束地自由发挥,而清新的色调以及画面构图把对话的气氛表现得恰到好处。

导演对这些新晋演员的信心如此之足是一回事,而摄影师用如此精致的画面帮助导演实现他的想象,确实也是极美妙的。

说到导演对新晋演员的信心,不得不说一下年轻演员们出色的演出。

Thomas Mann那个被风一吹就倒的体型完美地映衬出了Greg古怪的性格,但是却不能忽略他对Greg心灵软弱以及恐惧部分的优秀演出。

Olivia Cooke外表虽然大大咧咧的,但是却可以巧妙地捕捉到了Rachel对Greg细腻的关心,以及她对疾病与死亡的恐惧。

RJ Cyler虽然演的是一个典型“我的睿智黑人朋友”的角色Earl,但是他跟Greg和Rachel的互动可以说是全剧最暖心搞笑的情节,而且显得如此真实。

说起来我觉得这部电影唯一的硬伤就是Earl这个角色的设定上,“我的睿智黑人/少数族裔朋友”这个角色的设定实在有点老套,而且电影为数不多对他的描述大多停留在陈旧的“住在贫困区域的典型黑人”上,例如他无所事事的哥哥以及那只狂犬,还有他们全部一天到晚都都说titties上面…(我就不翻译了…)不过这刚好也跟电影想表达的其中一个主题多少有点呼应吧。

电影里面所有的人,在表面上可能是一个样子的,但是内里却可能是完全不一样的人。

Greg极力想成为一个不跟任何人有关系的人,因为他觉得自己很丑,毫无吸引力,没有价值。

但是实际上他的每一段古怪的对白都让我们开怀大笑,电影也告诉我们其实他是一个细心的人,他也会去为朋友而不安,想去为他们分担他们的忧愁。

Rachel看起来十分外向,不修边幅,对绝症也是一种开得起玩笑的态度,似乎很坚强,很开朗乐观。

但是随着影片的进行,呈现在我们面前的是一个内心脆弱,被残酷的现实挫败,需要别人关心照顾的,接近崩溃的角色,是一个内心很细腻,很珍惜友谊,很容易被感动的角色。

我们都以为Earl是一个典型的住在贫困区域的黑人,只是偶尔去看看经典艺术电影而已。

但实际上他却是全片三个主角里面看的最清楚的人,为了骂醒Greg不惜声称断绝朋友关系,但是第二天为了救他又可以奋不顾身出手的好兄弟。

有不少朋友对电影的结局很失望,因为Greg一直在旁述的时候说Rachel不会死,但最后还是没法救回来,觉得被骗了。

作为从头到尾一直知道她肯定会死的观众之一,我依然可以理解这些朋友对电影“不诚实”的无奈。

但是Greg作为电影的旁述,当然不希望Rachel离他而去,甚至在电影的最后也说觉得她根本没有离开,所以才会不断重复说Rachel最后没死吧。

至少我也是这么理解的,至少导演在Q&A的时候也是这么解释的。

还有朋友不理解我为什么这么喜欢这部全片看下来似乎并没有太多深意的电影。

可能是因为我在电影里面看到很多自己的影子吧,而我也相信很多不同的观众可以在电影里看到自己的影子。

比如我们肯定都在某个时候曾经因为觉得自己不够好,觉得自己会很让别人讨厌,而不想跟别人有情感交流,希望把自己封闭起来。

直到那个她过来跟我们说,其实我们很好。

这或许是今年最好的独立电影。

P.S. 我特意不提片中那些翻拍艺术电影的搞笑版本带给我的欢乐,因为我觉得基于这些欢乐来评价这部电影像是在作弊一样。

但是我真的很喜欢电影的这种幽默,以及对那些伟大电影的致敬。

我个人最喜欢Blue Velvet那一段。

下面顺便列一下Greg和Earl都翻拍了哪些电影(来源是这里:http://screenprism.com/insights/article/what-were-the-names-and-concepts-behind-every-greg-gaines-and-earl-jackson)。

The Prunes of Wrath — The Grapes of Wrath (1940)Raging Bullshit — Raging Bull (1980)49th Parallelogram — The 49th Parallel (1941)Death in Tennis — Death in Venice (1971)Eyes Wide Butt — Eyes Wide Shut (1999)Greg and Earl 3: The Last Crusade — Indiana Jones: The Last Crusade (1989)ate ½ (of my sandwich) — 8½ (1963)Anatomy of a Burger — Anatomy of a Murder (1959)Pittsburghistquatsi — Koyaanisquatsi (1982)Senior Citizen Cane — Citizen Kane (1941)'Rear Wind — Rear Window (1954)Second (Helpings of Dinner) — Seconds (1966)Crouching Housecat, Hidden Housecat – Crouching Tiger, Hidden Dragon (2000)The 400 Bros — The 400 Blows (1959)The Lady Manishness — The Lady Vanishes (1938)Breathe Less — Breathless (1960)Yellow Submarine Sandwich — Yellow Submarine (1968)The Janitor of Oz — The Wizard of Oz (1939)Scabface — Scarface (1983)The Seven Seals — The Seventh Seal (1957)The Battle of All Deers — The Battle of Algiers (1966)Mono Rash — Rashomon (1950)It’s a Punderful Life — It’s a Wonderful Life (1946)Hairy, Old, and Mod — Harry and Maude (1971)The Last Crustacean of Christ — The Last Temptation of Christ (1988) Wages for Beer — The Wages of Fear (1953)Nose Ferret 2: A Symphony of Horror — Nosferatu (1922)The Fake Tricks — The Matrix (1999)Rosemary Baby Carrots — Rosemary’s Baby (1968)Don’t Look Now Because a Creepy-Ass Dwarf is About to Kill You!!! Damn — Don’t Look Now (1973)2:48pm Cowboy — Midnight Cowboy (1969)uM — M (1931)My Best Actor is also a Dangerous Lunatic — My Best Fiend (1999) My Dinner with Andre the Giant — My Dinner with Andre (1981)ZZZ — Z (1969)Can’t Tempt (Because She’s Plastic) — Contempt (1963)The Rad Shoes — The Red Shoes (1948)Grumpy Cul-de-Sacs — Mean Streets (1973)La Gelée - La Jetèe (1962) The Turd Man — The Third Man (1949)Gone with My Wind — Gone with the Wind (1939)A Billion Years of Solitude — no adaptation! A true original.Jurassic Skate Park — Jurassic Park (1993) A Sockwork Orange — A Clockwork Orange (1972)Brew Vervet — Blue Velvet (1986)Burden of Screams — Burden of Dreams (1982)Pooping Tom — Peeping Tom (1960)The Complete Lack of Conversation — The Conversation (1974)Vere’d He Go? — Vertigo (1958)A Box O’ Lips, Wow — Apocalypse Now (1979)Gross Encounters of the Turd Kind — Close Encounters of the Third Kind (1977)

 2 ) 如果有这样的朋友

我还真信了Rachel会活到最后,就如你自己说的那样,你re really sucks。

厄尔,知你懂你,和你有一样的兴趣,何等幸事,你却仍把他当作是coworker,not friend,直到你神经般的和瘦脸朋克男杠起来,厄尔从看热闹的人群中,冲进来,把他一顿胖揍。

厄尔说,everybody's stupid, white girls, thinking they're batter than everybody... you aren't like that. It's just crazy how patient you've been... Rachel, watching the 'sucks' films you've made with her patience every time. Like Earl said, nobody gives a shit about you. But Rachel is care about you. 你妄自菲薄,想活成真空人,但你只是在逃避,你是幸运的,有这样一个朋友,还有一个能和你一起安静的欣赏你作品的Dying girl。

I really don't know what was I talking about. But, 最后你走进Rachel房间的那段,我哭了。

曲子很熟悉,看罢查后才恍然,Explosion in the sky-- ,恰到好处,让你的情感在这段时间丰满了许多,也让我感动加分。

听了太多PR,记得住旋律却永远记不清曲名。

青春真好年轻的时候看的电影太少,如今只能哀婉作叹了。

PS,听后摇的人都是孤独的。

PPS,这不算作喜剧。

 3 ) 一个自以为是患者的自白

12年的时候,我突然喜欢上了足球。

然后隔三差五地定闹钟,半夜睡眼朦胧地爬起来看直播,早上再顶着昏昏沉沉的脑袋去上课。

这样的疯狂状态持续了很长一段时间。

终于有一天,我受不了了,因为实在是太孤独了。

身边连一个对足球感兴趣的都没有,看到精彩的比赛,有趣的八卦都无从分享,那种满腹经纶无处倾泻的感觉实在是太糟糕,于是我死乞白赖地把一个朋友拉进了足球圈。

一开始他只是每天看看比赛集锦,然后作为一个男生,他又开始玩起了实况足球。

再然后,他对我说波霸真TM牛啊,我才意识到自己和他之间的差距已经这么远了。

因为我根本不知道波霸是谁。

他:“莱万好屌!

”我:“喔,我只看西甲。

”他:“我罗又跳水。

”我:“喔,我只看巴萨。

”······这三年里他已经对各个联赛的球队都如数家珍,而我好像也就明白了越位的标准。

我那些自以为是的知识终于又一次失去了用武之地。

这是我经常会经历的一种感觉。

看似对各个领域都有所涉猎,当真刀实枪地摆出来时,高低立下可见。

就好像我看这类片子时的感觉,自以为看了很多电影,可是却无法立刻说出里面恶搞的片名。

甚至有些看了解释也一知半解。

看到Greg和earl无视他人嘲笑的目光,创作了42部恶搞经典电影的小cult短片,简直是对我这样的伪影迷的嘲笑。

一直想着说要自己拍小短片,可是却迟迟没有动静。

其实有很多事想做,却一直以各种各样的借口避开了,这也是我这种只会纸上谈兵的人的悲哀吧。

 4 ) 我與將死少女的不浪漫週記 - 《我們的故事未完待續》簡評(有雷)

國二那年,我在如今已寥寥無幾的租片店,偶然發現一部電影,故事是在講述一位幾乎沒有朋友的電影狂男高中生,和一位生命所剩無幾的絕症少女的奇妙友誼;看封面似乎是個有趣的輕喜劇。

然後看到最後,我哭得無法自己。

自此,我再也無法遺忘這部電影一分一秒。

原本,如果我中了這輩子都只能看一部片的詛咒,我不會選這部。

因為那股無與倫比的感動與溫暖,我很害怕被次數沖淡。

但今天和朋友們一起重看後,我意識到自己是多麼的愚笨。

因為《我們的故事未完待續》,不管看幾次,幾歲看,你都不會感到乏味的。

第一次看,你會愛上,之後的次數,你則是在觀察前面沒發現的東西。

狂粉如我,已經看了第四還是五次了,我驚訝地發現到,雖然這部片早已登上我「人生最愛片」的榜首,久久不下滑分毫,我卻還是有許多東西,是過往的觀賞沒發現到的。

不用說,《我們的故事未完待續》最過人的地方,在於「情感」。

不用濫用悲情配樂(雖然還是有用一點),或是靠「後來的我們什麼都有了,卻沒了我們」這類優美又假掰的對白。

透過一個兩人對看的靜止畫面,它就能傳達比上述手法更加豐沛真摯的情感。

沒錯,「真摯」,這是許多同類型的絕症題材電影理應做到,卻很缺乏的。

面對「失去」,不用靠相擁爆哭一波才叫悲傷。

看著故人留下的事物,邊落一行淚,邊露出欣然一笑,不夠悲傷嗎?我覺得超悲傷的啊!雖然是帶著陽光的悲傷。

但在這次重看,我才意識到,除了上述的情感,它作為一部「電影」有多精雕細琢。

闡述主角葛雷的心理狀態時,除了一開場就有過的小布偶戲,在之後不停地造出麋鹿踩爆花栗鼠的逗趣畫面(雖然葛雷比較像土潑鼠),還有嗑藥時運用攝影機的移動,製造天旋地轉的效果,甚至身後還出現巨大玩偶,以及手機上的黑科技全像投影,表現出他失序的腦內狀況。

瑞秋與葛雷在片中首次正面相遇時,連同一個畫面都無法相容,只能透過雙向剪輯對話;進了房間後,總算處在同一空間裡,卻仍然距離遙遠(鏡頭要馬是一個人大一個人小,就是兩人處在畫面左右端);隨著交情愈來愈好,畫面上的距離隨著內心的距離一起拉近,但由於瑞秋的鬱鬱寡歡,兩人中間仍隔了個嘔吐桶。

後來因為瑞秋決定放棄治療造成葛雷的憤怒,兩人又恢復成一大一小。

直到最後,葛雷帶著為瑞秋量身打造的「毫無技巧,全是感情」短片造訪醫院病房,兩人才終於拿走了那最後的一點隔閡,一同躺在病床上欣賞這個送給瑞秋最後的禮物。

我最喜愛的細節是當瑞秋死後,葛雷進到她的房間。

他這才發覺,這個自己在過去半年多進出過無數次的空間,仍有著從未被注意到的許多小事物。

用大學指南刻成的紙雕,吃著冰淇淋的小人偶,牆上的畫的松鼠,無數把小剪刀,這些都是瑞秋曾與葛雷經歷的,或是曾經提到的,甚至是當她死後才經由他人讓葛雷知道的。

前面那些看似插科打渾的笑料或舉動,都在最後被全部帶回,成了觀眾情感的催化劑。

到頭來,本片其實就是葛雷一人的傳記片,敘述他從「不相信自己」到因為一個女孩而「相信自己」的過程。

初登場的葛雷自暴自棄,對於社交與生活不抱一絲興趣,甚至認真打算放棄上大學;但在和瑞秋成為朋友後,他開始對未來已所期待,對生活有熱忱。

反倒是瑞秋對自己的絕症有些灰心喪志,甚至還是葛雷想說服她保持正向。

可以說,過去的葛雷什麼都不在乎,瑞秋卻在這短短數個月內成為了他唯一在乎的事情,而且未來還會一直在乎下去。

對,這真的不是一部愛情電影,但這樣的設計卻比我看過的任何愛情片都更加有力道。

如葛雷自己所述,直到瑞秋真的走了,葛雷才意識到,或者說才承認她真的會死。

在此之前,他不斷地向觀眾強調「瑞秋會活下來」,或是不爽厄爾提前告訴瑞秋,兩人要為她製作電影的事。

這些都是為了讓自己忽略瑞秋真的正在一步步走向生命的終點。

但到了最後,即使那個有些俏皮的短髮少女永遠不會再對著自己笑了,葛雷還是被她推向了流露光的那端,讓他明白「生活」是值得去期盼的。

瑞秋用自己的生命,改變一個人的一生,對於一個已逝之人,這又何嘗不是一件值得驕傲的事?

 5 ) 美国小青年们的成长

这跟“星运里的错”真的完全没关系,星错说的是爱情和生命,这部说的是小青年们的成长,真的要来个总结就是片名:我和厄尔和将死的女孩,没别的了。

就算这个把它和星错联系起来的癌症其实也纯粹只是一个标签,一个引子而已,癌症和死亡本身并不是本片重点。

这是一个或者几个美国小青年的故事,他们在青春期敏感又叛逆,傲娇又幼稚,处在三观建立中的小人类如何在群居中处理好人与人的关系的同时又建设好自己真的是个很大的课题,处在同样阶段的天朝小青年们基本就是读书读书再读书,没劲,所以我们拍出来的青春电影真一个无病呻吟,根本没什么好吟的,略过。

Greg这个略傲娇的有智商青年,通过和一个得了晚期癌症将不久于人士的女孩的交流过程中完成了这个成长过程。

Greg的傲娇点应该是导演的小心机,让影迷们会心一笑,这些逗逼改编片名和桥段真的笑死我了,虽然我没有全部看过,但是作为一个初期影迷已经可以找到一点笑点,所以各个层面的影迷多少都可以有点共鸣而开心开心呗。

 6 ) 告别

葬礼后Greg偷偷溜进蕾切尔的房间,躺在女孩的床上读完她留给他的那封信,数壁纸上的松鼠,翻开书本看镂空的雕塑,帽子,粉色假发,墙壁上漂亮的金色剪刀。

正对着门前道路的窗户,玻璃上有女孩画的小小涂鸦,等待他走过的背影重叠。

蕾切尔活着的时候没有那么想念她,两次被Greg的旁白蒙骗,相信一切都会好起来,相信蕾切尔会去上大学。

直到猝不及防的结局,难以置信,毫无实感,看着女孩的房间,才慢半拍意识到永远失去蕾切尔的现实。

她留下的痕迹,比她真实活着的存在,更加让人疼痛。

《再见绘梨》和它有一点点像。

只有一点点。

两部作品存在很大的区别,《再见绘梨》男主拍摄的影片完全以绘梨作为主角和演员,用更加仰望的眼神在围绕着女孩。

而这部电影,不如说是少年Greg的成长故事,与蕾切尔的相处像一枚催化剂,Greg为蕾切尔拍的影片,我也实在没看出来到底在讲什么,出现的蕾切尔影像很少。

漂亮火辣的女孩Madison像一头麋鹿,每次出现、每次对话、每个碰触都会让仓鼠Greg感到被蹄子踩踏在脚下。

直到舞会前夕,在食堂里,仓鼠躲开了落下的踢踏。

它不再感到惊慌不定的心动。

蕾切尔的母亲Denise根本不关心她,不是真正的关心,总在谈论自己的事情。

Greg采访她问蕾切尔出生的情形,Denise大谈自己是个好母亲如何保护蕾切尔不要过早的成熟。

Greg继续问蕾切尔喜欢的玩具,Denise像没听到似的开始谈给Greg的忠告,沉浸在自己失败的婚姻里,在Greg的追问下勉强说是剪刀,说了一个丈夫离开她们时蕾切尔拿剪刀剪碎了他的所有藏书的故事。

要尽力克制住对Greg的腹诽,十几岁的年纪就和同伴拍了42部短片,哪怕是糟糕的耻于给别人看的烂片,也让人很难不说出歆羡。

他仿制的影片原片,几乎都是我没有看过也不曾了解过的作品,连梗都要加上详细注解才能看懂。

父亲是社会学终身教授,还有超酷的历史老师……算了,别说了,这些背景设定就不要细想了。

 7 ) 还记得你们的十七岁么?

文/张小张按目前懒惰的程度,我连提笔的动力都没有,看一部忘一部的电影,每天都如同喝了新鲜的孟婆汤,我把我的懒惰归功于健忘症的发作,而健忘是死亡的一种信号,我们在迎接死亡,但是甚少在年少时想到这一点。

这部《我和厄尔以及将死的女孩》,名字很长,很直白,并且概括了整个故事。

如果问我,为什么要打开这部电影,我会说:我只是对“将死”感兴趣,但是女孩的死亡并没有悲情,如果观众最终流泪了,也应该不是伤心。

年少的姑娘得了绝症死亡的故事难道不值得伤心么,至少看了会惋惜难过吧,但是看完并没有这么觉得。

死亡并不是结束,可能也是一种延续,这就是本片导演最后表达给我们的,一碗浓浓的鸡汤。

我依稀还记得,这是今年看的第100部电影,可以说是一部青春片,也可以说是一部怀旧片。

不管是中学生,还是成年人,或多或少都能在其中体会到一些感触。

导演对学校状况的展现很到位,让人觉得很真实,更让成年人很怀念。

特别是开头主人公Greg说学校是自成一体的世界,运动国,戏剧社国,大麻国,病态国等等,而他要取得各个国家的身份,跟他们友好相处又保持距离,这样才可以安全又低调的度过高三,他还知道餐厅是领土争夺的是非之地,所以他从来不在餐厅吃饭,他也知道要远离漂亮的女生,被她们搭讪简直就像被雄壮的母鹿踩踏一般恐怖,危险度五颗星。

Greg就是这样一个既属于各国、又内心独立的隐形人,在吵吵闹闹的高三生活里,他唯一的还可以说说话的搭档Earl,都不算是他真正的朋友。

我们长大后,常常说看不懂现在的十几岁的孩子在想什么,不懂他们的行为,不懂他们的追求,可是,我们何尝不是这样过来的呢,他们就是Greg说的各个国家里的人,他们也可能就是Greg本人,拥有丰富的内心世界的人。

只是Greg不愿意让别人走进自己的世界,自己也不愿意走进别人的世界,所以当Greg被母亲唠叨,让他头疼地打滚时,你是否也感觉似曾相识呢。

终于,站在一个过来人的角度,可以欣慰的笑笑了。

Greg和Rachel的相处就是在Greg母亲的唠叨下促成的,Rachel查出白血病,他被要求去看望她,鼓励她,帮助她走出阴霾。

一个男孩被要求去拯救一个将死的女孩,像所有的童话故事一样美好的剧情,虽然开始的相遇非常尴尬,但他们最终成为了好朋友。

原本建立的和世界的相处模式被打破,让Greg遭遇一些烦恼和争吵,最终还是为Rachel拍了独特风格的电影,也送走了他喜欢上了的Rachel。

那么,Greg在讲这个故事的时候,为什么不能在一开始就定义这是一个开心的或者是悲伤的故事呢,他犹豫很久,最终这样给故事写开头:那是最好的时代,那是最糟的时代。

对他来说,最糟的时代也是电影前半部分的内容,明明可以一直活在自己的世界里,拍着小电影,没有人在意他打扰他,他可以安然度过高三学年,却被一个女孩轻易打破了,为了适应被打破的生活,他所遭受的内心的变化痛苦,或许就是他认为的糟糕的时代。

至于最好的时代,也正是这样的改变,有了友谊,有了爱情。

但个人认为,他的时代也是一个有遗憾的时代,一个内心丰富的人往往想得太多,做得太少,以至于不懂得如何真实的表达,待到女孩离世后,他走进她的房间,发现墙上的松鼠,书里的世界,哭的不能自已,这何尝不是一种后悔。

在她死后,她的一些事情还在影响着他,才变得更加了解她,但这些他都发现的太晚,以至于再也不能亲口对她说。

不要等到生命结束,才让那些美好的细节展开,渗透到你的生命中,固然,可以带着这些细节成为更好的自己,但是我想,我们更应该在还能面对面说笑的时候,敞开心扉。

<图片1>公众号:twomovietickets

 8 ) 最好的男女关系,是即使沉默也不觉得尴尬。

你想象中的青春是什么样子?

如果你看过《猜火车》,你一定记得那段酷到没边的开场白:“选择生活。

选择一份活儿。

选择一项事业。

选择一个家庭,选择一个巨他妈大的电视机,选择洗衣机、汽车、镭射音响,还有电动开罐器。

选择小心保养自己的身体、低胆固醇和牙科保险。

选择固定利率的抵押贷款。

选择政府提供的低价而体面的住宅。

选择你的朋友。

选择休闲装和配套的旅行包。

选择用分期付款买回同系列的他妈什么织物做的三套件西装。

选择自己动手,然后在某个星期天的早晨问自己我这是在哪儿呀。

选择坐在那张睡椅上看让脑子发木脑浆被挤成稀屎状的体育节目,一边往自己嘴里塞他妈的垃圾食物。

选择在这一切的末尾烂掉,最后在一个破破烂烂的家里遭儿女唾弃,当初你用精子弄出他们来代替你,现在对这些自私的、满不在乎的小子们来说,你只是一个老不死的废物。

选择你的未来。

选择生活。

但我是谁啊?

我会想去做那些事情?

我选择不选择生活:我选择一些别的什么东西。

理由?

没有理由。

有了海洛因,谁还需要理由呢?

”你看着麦克格雷格身手敏捷地翻过栏杆、跳上汽车、走街串巷,活像一只灵活的豹子。

他走进一间废旧的房间,跟他的朋友们high five,互相辱骂几句,开始抽大麻、吸K粉,醉生梦死,日复一日。

你想,他们一定觉得很酷。

毒品,脏字,离经叛道,不务正业,邋里邋遢的房间,混乱不堪的男女关系。

那么,疯是为了什么?

为了做点儿出格的事,为了与众不同,为了打发时间,为了跟长辈和老师们对着干,也为了结交一些拥有同种目的的战友们——好吧,这是顺带的。

所以,晚自习的时候非要爬围墙出去买杯奶茶,尽管没人在意你是翻出去的还是走出去的还是爬出去的。

所以,出门吃个夜宵非要在家吹头发抹发胶费劲地造个型,尽管一上摩的就吹得发际线都后移了好几厘米。

所以,学抽烟练就了一口黄牙,学喝酒吐了几升胆汁,学泡妞挨了好几个大耳刮子。

再往狗血一点的段位走,就如市场上一抓一大把的三流言情小说改编的影视剧们一样。

你发现兄弟泡了你前女友,你发现前女友怀孕了要去堕胎,你痛苦不堪,你情义两难全,最后你和你兄弟约在天台,肃穆的黄昏,叼着烟一言不发,片刻后,各执一砖分别开了对方的瓢,伤轻一点儿的那个去牢里蹲着,另一个被劝退,去探监的时候说一声“恩怨两清,江湖再见”,最后双双过上凄惨的生活,四散天涯。

啪。

我合上电脑,忍不住翻了个白眼。

这样的青春,听起来好累,好累,好累(重要的话要说三遍。

又要三角恋,又要打架,还要搞人流,性价比极低,毫无品质可言。

三角恋费神费脑费时间,打架搞得全身汗津津脏兮兮,搞人流就更别说了,摧残女性最残酷的手段之一。

有这个闲工夫,还不如三个人一起坐下来喝杯茶,打打牌,捏捏脚,练练瑜伽……(对不起我年纪大了。

这些年,“青春”和“梦想”一样,都被玩坏了。

一个词一旦圣洁到了极点,被吹捧到了大街小巷都能念叨的程度,那它离恶俗和泛滥也就不远了。

青春虽然热血,但不代表折腾,比起这样轰轰烈烈几败俱伤最后还BE的青春,我愿意选择性价比高且舒适度高的那种。

就像《我和厄尔以及将死的女孩》里这样。

不说女主Rachel身患绝症这个设定,她与男主Greg的相处模式真正做到了许多鸡汤里描述的那样——最好的男女关系,是即使沉默也不觉得尴尬。

不少男女向往这种相处模式,我看书,你追剧;我听歌,你睡觉;我们可以不说话,我们也可以一起吃一盘新鲜切好的水果;外面下着雨,我们在屋里,一起看一场安静的电影。

听起来真是舒服得要命啊。

如果还有一只喵,那简直是极乐了。

人都有要独占一个空间的意识,如果愿意跟另一个人亲密无间地独享这个空间,必须达到心灵上较高的契合,也就是另一个被说烂的词——soulmate,灵魂伴侣。

而此处需要高亮,很多情侣并不是灵魂伴侣,他们只是因为寂寞和无聊搭伙过日子的两个貌合神离的灵魂。

我曾经以为我一定做得到。

开什么玩笑,这听起来非常简单啊,不就是待一个房里他做他的,我做我的嘛。

然而,当我和我的男朋友共处一室时,总会有各种各样的问题。

他会因为打游戏太激动而情绪暴躁,我会因为他打扰了正在睡觉的我而烦躁不堪,有时候约好一起看电影又因为有工作上的事没完成而无限搁浅,总之,状况百出。

看起来简单的事做起来居然这么复杂,Rachel和Greg又是怎么做到的?

Rachel身患白血病,不久就要离世了,Greg被迫和她成为了朋友。

但是到了后来,两人之间更像是形成了某种羁绊,一切都变得顺理成章起来。

很喜欢那个俯拍镜头,从夏到秋,穿着不同衣服的Greg走进Rachel家,上楼梯来到Rachel的房间,迎来开门的Rachel有时候戴着粉红色的漂亮假发,有时候戴着可爱的毛绒帽子,有时候毫不在意地露着化疗后的光头。

偶尔,Rachel有些落寞地蜷缩在窗台上,一回头就看到Greg推门而入,她的脸上一下有了颜色。

他们躺在一块儿看电影,对视一眼,Greg伸出胳膊,Rachel慢腾腾地挪过去,睡进他的臂弯。

有暖暖的午后,和软软的枕头们,时光真美。

Rachel在离开这个世界前,看完了Greg为她精心制作的小影片,泪流满面又带着笑。

豆瓣上有位网友说,如果生命只剩两小时,我会提前跟所有人告别,然后安静地,再看一遍此生至爱的那部电影。

他们不是情侣,却是真正的soulmate。

这部电影淡淡的,轻轻的,一如男女主的关系一样,让人感到舒服平缓。

但是却在Rachel离开之后的影片末尾,让人不知不觉满脸泪水。

这也许就是青春的神奇之处吧。

它是森林中的一条涓涓细流,它叮咚作响,伴随着鸟语和花香,好像永远都会在那儿流淌着。

却在某一天流尽之时,让人感觉到无限地怅然若失。

它消失地悄无声息,却让整个森林变了模样。

你想象中的青春是什么样子?

如果是这样,我照单全收。

 9 ) 电影男孩和松鼠女孩

没有过分的煽情 没有过分的友情 也没有俗气的爱情。

最近美国电影用了很多这种旁白模式 像怦然心动 纸镇 。

感觉就像加了声音的弹幕 让我们听到了人物内心的os 。

打动我的不是剧情而是里面的一些镜头一些细节。

误嗑药后看到的奇怪景象,还有那只三色的冰棍,把辣妹(都没瑞秋漂亮)比作麋鹿自己却是一只仓鼠。

男主人公格雷戈出生在一个很普通的家庭,有个唠叨的过分的妈妈,有个天天在家看各种电影做各种奇怪食物的社会学家父亲。

还有一个有着很凶狗狗的哥哥的合作伙伴厄尔。

第一次被逼着去找瑞秋玩的时候就爱上了她的房间,充实的太阳,森林花纹的墙纸。

有三分之一的影片是在瑞秋的房间拍摄的 这个画面的切换和色调都十分柔和。

好吧我并不懂这些,只知道在一个门外汉眼里真是爱死她的房间和画面的色调了,瑞秋的服装和房间也超配,整个颜色调配的很好。

格雷戈和厄尔最喜欢做的事情就是拍电影,模仿各种名片拍摄,有43部,虽然他们称之为烂片但是拍摄手法之奇特还是让人不禁莞尔。

格雷戈还脑补了休杰克曼金刚狼的对白也是让人哈哈了。

贯穿整部电影的就是各种著名电影和各种电影的配乐。

最好的一部大概就是他们为瑞秋拍摄的吧,内容不是各种烂大街的你加油,you can do it ,god bless you。

不是各种煽情,而仅仅就是各种色调的画面各种细微的表情仿佛只是向瑞秋展示着这个世界最美好的一件事情而已。

当看到格雷戈还是穿上燕尾服要去参加每部美国青春影片都会出现的舞会时,我真的叹了口气,连那辆车看起来都像是屌丝男主人公成功吊上美少女之后坐的。

幸好不是舞会现场也没有狗血的舞蹈,看到的只是一家医院以及一件从头到尾格雷戈都在欺骗我们的事情或者说我们愿意被格雷戈欺骗的事情。

然后眼泪就止不住的出来。

Mr.麦卡锡说我们也能从人死了后去了解那个人的人生。

格雷戈说挺古怪的但让他感到安心。

虽然影片最后还是回归了美国青春电影一贯的套路,主人公得偿所愿有好的大学好的朋友好的妹子当然这部电影的妹子dead了。

虽然不是鸡汤电影但是吃了点鸡肉,偶尔我还是很乐意吃点的。

 10 ) 那年夏天当我从你的世界路过——北美新片《我与厄尔以及将死的女孩儿》漫谈

那年夏天当我从你的世界路过自从我们上学之后,想要交到一个朋友,也许不是难事,但是想认真交一个朋友,也许并不简单。

如果每个十几岁的孩子心中,都有一个属于自己的小世界,那么与人分享自己的世界,或者进入别人的内心世界,都是一件需要缘分的事情,用大俗话讲,需要一个投缘的契机。

而这部电影,就是为我们讲述了在一个不算契机的契机下,三个年轻人之间发生的故事。

这部由同名小说改编的《我和厄尔以及将死的女孩儿》,小说作者就是电影的改编编剧,首先这样长的电影名字延用,在青春片里面并不多见。

然而作为一部关于年轻人的电影,这样的名字又并不突兀。

直白的给到观众第一印象,就是主人公“我”和厄尔的一段友谊,以及“我”和一个将死的女孩儿之间的故事。

这里导演和编剧都没有将故事升华到人生哲理,或者给这段经历归结一个存在的意义,只是给了我们一条线索,一条关于几个年轻人之间的关系链。

而整部电影就围绕着主人公Greg,为我们打开了三个年轻人的世界。

也许17岁的年轻人对于大人们来说,时常是个难懂又奇葩的世界。

与其说我们难以想象和理解他们的世界,不如说常常是我们“打开的方式不对”。

而导演Alfonso Gomez-Rejon,用他的电影长篇处女作,为我们用最轻松,最欢乐的方式,从内到外展现了几个北美高中生的日常和内心世界。

首先从男主角开始,这个进入高中最后一年的17岁大男孩。

他眼中的校园如同动物园+菜市场的混合体,他在不同的社团与大家保持着最基本的社交,在自己无处可躲时,只得和唯一的“朋友”厄尔一起,在“纹身帝”历史老师的办公室午休。

而对他来说,女生突如其来的搭肩“Say Hi”,简直就是被雄壮的母鹿踩踏一般恐怖。

而他的世界,每天除了被无聊的高中生活消磨,就是被自己的母亲和父亲教诲,直到他倒地不起,在地上滚来滚去,匍匐前进。

这部电影的主题其实并不新鲜,而这部电影的独特,大部分体现在导演对年轻人生活和内心的解读,以及将个人的解读,通过趣味的表现手法,让观众感受到共鸣。

无论是学校里鸡飞狗跳的餐厅,还是对性感女神的形象比喻,以及对母亲如机关枪扫射一样,可置人于死地的唠叨进行具象化表现,这样的桥段在影片中比比皆是。

而电影无比奇趣的开打了男主角Greg的世界,只是这个故事引入的开始。

接下来影片讲述的年轻人之间的关系才是重点。

影片中很实际的交代了Greg起初并不想与人交朋友的性格。

就像他和唯一的“朋友”厄尔,也不是真正意义上通过主动结识,而成为的“朋友”,他们只是从邻居,变成合作拍档。

相信这一点对于年轻人和从那个时期走过的人来说,是个并不奇怪的事情。

有的时候,我们往往不想别人进入自己的世界,同时更是对其他人的世界不感兴趣。

而影片中的男主角Greg却没有那么幸运,生生被母亲的唠叨逼到绝境,只能去请求邻居家得了绝症的女孩拯救自己。

这样的开端简直是埋好了无数个笑料的雷,等着观众去一个一个踩爆。

而影片中,借由Greg和Earl的爱好,通篇的对经典电影的翻拍致敬,简直是为该片赚足了好感和额外加分。

让每个观众和影迷都在无形中,与电影中的年轻人们拉近了距离。

Greg和Earl自制电影的爱好,成为了他们标签,也成为了和将死的女孩Rachel拉近距离的关键。

这一爱好的暴露来自于一次意外,意外的嗑药让Greg和Earl只能离开学校,逃到Rachel家避难。

期间三个人坐在台阶上吃冰棍聊天,这一刻,三个人成为了没有秘密的朋友。

这里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在那个年纪,与最好的朋友一起轻描淡写的探讨某些事情,令人无限追忆。

而一个Greg本人并不愿意与人提起的事情,反而被大家知道,还被其他人要求制作一部关于Rachel的电影。

这样的人际关系和任务制定,对于一个沉浸在自我创作世界的人来说,简直是晴天霹雳。

当Greg开始慢慢进入Rachel的世界,由于起初他是被动的进入Rachel的世界,他看事物的角度,不带有任何目的性,没有盲目的情感需求,没有刻意的讨好,反而可以没有负担的和Rachel相处。

他眼中的Rachel,第一印象是个屋子里满地有着数不清数量的枕头的同年级同学而已。

他们一起看电影,一起聊天,一起排解压力。

直到他们谈到未来,Greg的母亲给了他一本相当于大学黄页的书。

认为他的未来就在其中,他应该好好甄选,决定自己的方向。

而对于Greg来说,自己的未来又怎么可能在这本书里。

而在Rachel看来,自己已经得了绝症,在即将消失的未来中,她的未来又在哪里。

电影在观众不知不觉中,再次抛出了一个当下年轻人面对的棘手问题。

而这个问题对两个角色来说,有着截然不同的思考。

而电影最后的解扣,也是极为的巧妙,相信也是这部电影在2014年美国圣丹斯电影节,同时捧得评审团大奖和观众选择奖的原因。

这就意味无论什么层级的观影者,都为这部电影买了单。

故事的最后Rachel化身为一只奋力向上的小松鼠,隐藏在她房间墙纸的每一个小角落里。

只有了解她的人,才可以看到她既微弱又独特的脚步。

而在她每一本看过的书中,她也留下了自己的世界。

也许书本对一个17岁的孩子来说是未来的选择,而对于即将消失的Rachel来说,这里也是一个当下的世界,有关于自己的内心世界,她所拥有的美好的友谊。

而Greg则从Rachel的房间,带走了那个性感的紫色绒毛抱枕,这是他们友谊开始的见证。

就像Greg开头的自述说的,最终Rachel并没有从这个世界消失。

虽然Rachel在看过他拍摄的电影之后的十个小时里,去世了。

这样的两个年轻人的世界,从陌生到产生交集,到彼此争吵,再到心灵的共鸣。

最后,一个人的一部分,进驻到另一个人的内心,甚至影响他的未来,打开了他的未来,这样的关系甚至大于友谊。

而Greg将永远带着Rachel的一部分继续生活下去,Earl也是一样。

其实,进入一个人的世界,没有那么简单,也没有那么难。

最后谈谈那部,看了之后的人会死去的天马行空的短片。

Greg从抗拒给Rachel拍摄短片,到开始着手拍摄,到觉得自己拍的根本都是垃圾,再到最后在毕业舞会那天,穿着西装革履,坐着加长版林肯没有开去毕业舞会,而是开去了医院看望Rachel。

他对Rachel的友谊,已经不再是被迫的相识,别扭的调侃,无端的争吵,而是到达了真正的彼此理解和情感互通。

他的短片里,前半段的人物特写慢镜头,是Rachel身边的人,包括单亲母亲,Earl和自己,从一个Rachel没有见到过的角度,黑白慢镜头,特写展示了每个人的状态,那样标志性的人物动态和神情,令人着迷。

而后半段的色彩拼接动画,像是把年轻人脑子里的臆想, 变成糖果色的抽象世界。

这里被有些人认为模仿了韦斯.安德森的手法,但是却不尽然。

瑰丽的动画手法,并不是韦斯.安德森的首创,也不是所有的定格动画都是韦氏的风格。

影片结尾,随着Rachel瞪大的双眼,目不转睛的看着彩色的投影画面,渐渐走向另一个世界,Greg是悲痛的, 他走出了病房,所有的观众都在这个泪点沦陷。

影片前四分之三都用来讲述青春的趣事,似乎在那个还不知悲伤的年纪里,记住的满是尴尬和搞笑的回忆。

而Greg最后也对Rachel的离开释然,表现在经过Rachel的再次推荐后,他得到机会提交自己的短片作品时,他将自己为Rachel拍摄的短片封好,并附上说明写道:“看过这部电影的人会死。

”,而影片也在这里戛然而止。

这部电影也许会成为本年度最受欢迎的青春题材电影,一个鲜活的展现了年轻人的世界,并且讲述年轻人世界之间的交叉关系。

真实又不失趣味,温情又不显做作。

的确是继《朱诺》《我和夏莫的500天》之后,该工作室的又一力作。

2015年7月5日 小玄儿记 ------------------------------如果你喜欢我的文章,欢迎在 B 站或 Youtube 关注「小玄儿的深夜聊碟」https://space.bilibili.com/1340064530每周五更新,目前可以观看 #日本电影大师蓝光套装系列#台湾电影大师蓝光收藏系列#新老电影混剪系列未来还有更多CC必收蓝光套装系列感谢小伙伴们的支持!

你们的每一个关注对我来说都弥足珍贵!

《我和厄尔以及将死的女孩》短评

用迷影情结创建起了不俗的套路,但是……故事本身还是个俗套的绝症将死历程……

8分钟前
  • 心生
  • 还行

不喜欢这个题材

10分钟前
  • 宅家鳕鱼堡
  • 较差

电影从主线跑偏了 但是其他线也没有出彩 角色塑造不够到位 问题大概在于女主角和男主的其他世界没有建立起联系。剧本有些问题,但是片子整体上还是把握住了美国独立青春片的调调

12分钟前
  • Isa
  • 还行

太浪费时间了

14分钟前
  • Goodbye🌈
  • 很差

灵动的镜头移动,欢快的节奏,使这个关于卢瑟青春关于死亡的故事也跟着积极向上。本片采用了较多重复镜头表现时间推移和情感渐变,呼应的镜头也不少。情感表达也也恰到好处,医院送别的戏份情绪表现到位,片中父母与子女关系虽不是重点但处理得很真切。没有拍成俗套的爱情狗血剧,真是太棒了。

17分钟前
  • 帕拉
  • 推荐

导演 麻烦把片子里男主拍的42部烂片寄给我 谢谢

21分钟前
  • Jorrow
  • 推荐

因为有原著。叙事很有趣。精英范儿信息很密集。有青春期的愤怒劲儿但是其实剧里每个人都有趣特别。算是微小里藏真知的典范之一。迷影电影。有点像带着剪刀奔跑。这一番青春真是值得电影纪录啊。

24分钟前
  • Q这一切的一切
  • 力荐

太闷,看睡着了,小清新文艺片

27分钟前
  • yadiel
  • 较差

又名《用我的沙雕视频对抗你的操蛋人生》。全片充斥着迷影彩蛋,连配乐里都是,每一部沙雕视频都看得我放声大笑,很想看完那42部。女孩像颗平静的暖阳在发光,孤独在她手里开出了花。

30分钟前
  • 糯木
  • 推荐

神烦这种自以为文艺特别的电影

35分钟前
  • 皑黯幕
  • 较差

所以活得牛不牛逼不重要,重要的是开不开心,好不好。即使我不想也必须在不喜欢的人群中如鱼得水,最后男主还是妥协了去上大学。

37分钟前
  • picnic
  • 还行

不管我有多不爱这部片子,也不得不承认临终那段太浪漫了

39分钟前
  • 丁不起
  • 推荐

我泪点忽然又升高了?完全没感觉啊~

40分钟前
  • 林风扬
  • 较差

2015-11-22 无论剧本如何枯竭,总是能在生活中挖掘中戏剧。

41分钟前
  • 问津
  • 推荐

今年的壁花少年,男演员叫托马斯曼……这无处安放的槽点。

46分钟前
  • 让保罗切小田
  • 还行

不明觉厉的高分

47分钟前
  • ShackleSoul
  • 还行

不,我们这种社恐人士是没有男主这么健谈的。所以对此男主毫无同感。另外又一次证明,我不是小清新高逼格文青,我只是个俗人,再见。

50分钟前
  • 小林
  • 很差

影片大概只说了一件事,太过于迷恋电影,终究是要孤僻的

53分钟前
  • 桃桃林林
  • 推荐

立意很棒,青春片没有落俗,特别各种致敬经典巧妙并讨欢心。后半段连贯性出现问题,但最后一刻钟的泪点、导演安排的小聪明连番轰炸,让人伤心又惊喜,最后落幕很棒,几段配乐也很贴切。

54分钟前
  • 火龙果不耐受者
  • 推荐

一生太短了,一生太长了

57分钟前
  • 明安
  • 力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