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孤独的男人,一个傲慢的女人,一个寂寞的地方,一段辛酸的情感。
飘着雪的台北,你去过吗?
我们所了解的台北,是怎样的?
开放还是落魄,总之带着点古典的味道,带着点飘雪的感觉。
陈柏霖、童谣联袂主演的文艺片,是这样的充满着无奈与无聊。
一个女歌手,没有了声音,还算是歌手吗?
在这个充满着残缺的电影里,残缺的人,残缺的人生,残缺的生活,就连情感也是残缺的。
这不就是如今的社会吗?
即便是盛夏也会飘着雪。
陈柏霖的痞样,也会让原本很失落可怜的MAY得到一些安慰。
其实明星也没有什么了不起,无非就是被包装地很好,但不一定很快乐很自由。
但那种舞台的灯光,不是每个普通人都向往的吗?
本片的导演,就是展露了一个孤寂歌星的心理状态,没什么两样,只是多了一些美貌,就连做个洗碗工也要被老板娘“嫌弃”,不知她的纤纤玉手是否能胜任。
其实,这个社会是丑陋的,人性也是残缺不全的。
导演成功揭露了社会的丑恶一面,聚焦一个众所周知的小城台北,却展露了整个社会的大哲学。
通过陈柏霖的大爱与周边社会的人为对比,这样的对比很强烈,带了冲击力。
一个圈子,其实很复杂,也很单纯,导演注意度的把握,是笔者最欣赏的地方。
希望大陆的电影能够越来越走红。
离开,回来,再出走,再复归……是一个什么样的地方,让你有了难以割舍的理由。
一条长长的铁道,一列隆隆的火车,牵起两个不一样的台北。
一座宝马香车香满路的拥挤现代城市;一座青石小径矮木屋的宁静旧时小镇。
何处陌生,何处熟悉,哪里是你的桃花源?
May戴着巧克力色的墨镜拉着芒果色的行李箱来到菁桐老街,她是来“失踪”的。
一个人失踪,是为了等待有人来找ta。
小莫骑着挂满台湾风物的自行车,风一样地飞过老街的每一个角落,一不小心,吹起了may乌鸦翅膀一样的黑色长发。
命运,就在这擦肩而过的瞬间,悄然铺展开来。
may为了逃避暗恋的痛苦来到这里,小莫爱上了失声的歌手may。
这个故事在一开始就是一条感情地单行道。
天然萌自然呆的小莫让人想到大仁哥,让人心疼。
小时候,小莫的妈妈失踪了,骗他台北下雪时就回来。
长大后,may也离开了菁桐。
悲剧男的命运真就如此了么?
小莫把菁桐的男女老少都当成家人,为所有人排忧解难无偿帮助。
他努力用感恩换取人情的温暖。
他知道台北不可能下雨,却依然对母亲的归来怀有希冀。
他知道may不属于菁桐,却依然毫无保留地对她好。
如果在虚构的故事里,这样的单纯善良都得不到善待,那这个世界才算是真的完蛋了。
所以感谢故事的作者,may终于回来了。
戴着一身繁华落尽的疲累,戴着对纯粹简单的渴望。
其实,每个人心里都有一个菁桐梦。
想要躲进桃花源里简单的生活,有梦想时,写在竹简上,放飞天灯,把欲望交给上天去成全。
偶有一列隆隆的慢车驶过,错过了身边人的一句耳语,也不觉得可惜,上扬的嘴角,散发着毫不掩饰的温暖气息。
可是,城市的生活那么慌乱。
我们赶着生,赶着死。
脚步那么快,灵魂跟不上来。
又能怎么样呢?
我们已经连痛感都没有了。
莫名其妙的火灾,消防泡沫飘成的雪,世外桃源般的台湾小镇。
要不是陈伯霖和金士杰那老头,要不是哥两天坐两次飞机,唉,不谈了,碰到大烂片还硬看,无非因为些可有可无的因素,不过多数时候,还是人欠。。
嗯,我只是冲着电影里的歌去的,文艺片我也看过几部,但是这部片子,嗯,在我贫乏的词汇中的确找不到合适的词语来形容我的感想。
唯一能给我慰藉的是陈绮贞的歌,可是我看着女主角对口型我就是觉得不爽啊有没有。
嗯,这部电影,我给电影里的歌曲给3分。。。
很多人质疑没有雪。
其实,片子讲的就是没有雪,雨和雪都是意象。
小莫的妈妈走了,说下雪就回来,结果,她没回来。
然后,小莫和May约定,下雪,相会。
可惜,全片的台北都弥漫着悲伤的雨,<冬季到台北来看雨>,情何以堪,混不似蔡惠羽<台北下着雨>那轻快自如。
想起了痞子蔡的爱尔兰咖啡,台北的雨,是否含着泪水片子有点小众文艺片的气息了,可能是导演没平衡好商业元素。
但片子整体很唯美。
文艺片该有文艺片的情怀,商业片该有商业片的跌宕爆点,不能要求太多。
等了好多年的电影,如愿上映,可惜时间不长,场次也不多,而且没过多少日子,网络上就已经有了。
在单位中午时间看的,原本是想打发时间,随后去去午睡的,却被这不紧不慢的电影情节吸引,短短30分钟,故事在湿润古老的菁桐小镇慢慢铺展开来。
明媚阳光的青年骑着单车,自由穿梭在崎岖宁静的小镇,与一个手提行李箱失意落寞的女孩差身而过。
女孩看着飞奔而去白衬衫随风飘起的青年背影,露出一丝微笑。
一个人的故意的失踪就是为了让别人来找。
女孩是新人歌手,她被一起工作的音乐制作人的才华吸引,但是却得不到对方的回应,同时她的嗓子又出了问题,失意落寞的她,把房子退租,手机关机,一个人离开,来到菁桐小镇。
“我失踪了,你在乎么”,当所有人都在好奇女孩的突然失踪,苦苦寻找的时候,女孩满心记挂的那个人,却完全不知道她离开的原因是她喜欢他。
青年是个热情善良的男孩,因为年幼时候失去父母,受到小镇长辈们的多方关照,所以他竭尽所能地帮助周围的人。
对女孩的付出也是全心全意。
找旅馆,找房子,修水管,还找老中医治疗嗓子。
随后的故事。。。
是在有点冗余拖沓,女主还不如不开口说话呢。
人生或许此处失意,别处得意。
影片的主题曲是陈老师的《手的预言》,老实说这让我感觉有些小意外又有点小惊喜。
过多的对白对于文艺片来说是种杂音,于是在我看过的大部分文艺片中,导演往往会安排几个数分钟的长镜头,然后就让演员在这个框框里伴着沉默有的没的地干些什么。
话语会骗人,眼神和肢体语言却没那么容易掩饰一个人的内心。
所以手是心的预言,是两个人未来发展的预言。
最直观的讲,这首歌暗示了童瑶在开篇时的失声状态。
对于文艺片来说,这是个屡试不爽的一劳永逸又能带动后半程或伤感(失声没好)或励志(失声好了)调调的设定,并且让影片的惜字如金显得有理有据合情合理。
影片中间配合雨景(意境真的很美)安排了一段孟庭苇的《冬季到台北来看雨》,这首歌表达的一个意象,就是一个人回到陌生的地方,寻找的却是熟悉的回忆。
影片名字叫[台北飘雪],但台北是不会飘雪的,所以这种超现实的纯爱调调瞬间就被建立起来。
再加上雪这种兼具纯洁美好和孤独寂寥的意象,完全概括了爱情的特点——心境是柏拉图式的美好,现实是亚里士多德式的冷酷。
影片的纯爱程度很高,几乎完全剥离了人物该有的社会属性。
比如童瑶用避世的态度来躲避情伤,你说往哪儿跑不好,愣是从青岛跑到了台北,虽说现在有自由行了去台湾也很方便,但丫的跑得有点忒远了吧,基本上属于当事人不想被人找到就绝逼不会被找到的那种。
然后莫子仪作为一个小报记者,居然有着浓浓的人文关怀,将我对于他会打破影片宁谧氛围的疑虑也打消干净。
接下来就是童瑶假唱的那首陈老师的《旅行的意义》。
没什么好说的,这首歌的点睛之笔就在最后一句:“离开你,就是旅行的意义”。
逃避不会让一个人忘记另一个人,但逃避却很有可能让另另一个人又走进这个人的心底。
于是我还是很认同其实童瑶是同时爱着她的那个音乐制作人和陈柏霖的,但最后还是会选择前者。
文艺片的意义就在于没有奇迹会发生。
而在两个只能活一个的抉择中,很多人宁愿选择痛苦也要坚持自己的理想,所以陈柏霖的悲剧色彩是一早就决定了的。
好在导演没有那么冷酷绝情,于是末尾安排了数年后两人在桥头相遇的一个场景——但这只是一种功能性的表达创作者和观众们美好愿望的表现手法,属于文艺片的惯用套路,没有任何现实意义。
最后视角随着童瑶回到了现代化的都市,安排了很多夜景,车流,玻璃反照的霓虹灯,童瑶的黑色皮褛和被夜风吹散的头发——无不透露着一种喧嚣和光鲜背后的孤独寂寥。
她跟着又在录音棚假唱了另一首陈老师的《太多》。
喜欢一个人的孤独,但又不能喜欢太多;喜欢阳光照射的角落,但也不能喜欢太多。
喜欢一个人,但不能喜欢太多,现实太多两难的选择,太让人纠结和矛盾。
于是不偏不倚不冷不热的自由闲适,或许就是最能保护自己的生活态度吧。
所以我看完后回到家,把这首歌翻出来单曲循环了很多遍很多遍。
虽然影片的编排很多地方都有点扯,觉得有点太不切合实际了,但是的确是被影片的片名所吸引,觉得这应该是一部唯美、清新的爱情故事片,不过从一开始我就觉得有些安排有点太刻意了,但是真的很喜欢影片的拍摄地点,所以坚持看下去了。
片子从头到尾给我印象最深的就是影片中的两首歌曲——《冬季到台北来看雨》和《太多》。
不仅歌词的内容有深意,而且声音也还挺清澈的。
《冬季到台北来看雨》,就是一个人回到陌生的地方,寻找的却是熟悉的回忆。
影片名字叫[台北飘雪],但台北是不会飘雪的,因此我一直等待着主人公制造浪漫的雪,但后来我才明白,这雪只是想建立起这种超现实的纯爱基调。
再加上雪这种兼具纯洁美好和孤独寂寥的意象,完全概括了爱情的特点——心境是柏拉图式的美好,现实是亚里士多德式的冷酷。
就像男女主人公之间的那份纯纯的爱,那份为了追求纯纯的爱而放弃的勇气。
女主人公唱了一首我超爱的《旅行的意义》。
说实话,可能因为太喜欢陈绮贞了,我觉得她唱的太干、太嫩了,不过在这里强调的也不是唱歌本身,而是歌词的最后一句:“离开你,就是旅行的意义”。
逃避不会让一个人忘记另一个人,但逃避却很有可能让另一个人走进这个人的心底。
于是我还是很认同其实女主人公是同时爱着她的那个音乐制作人和男主人公的,只是不同于大多数的观点,我还是天真的认为女主人公最后选择了男主人公,或许大家觉得我没看懂,但我宁愿相信结局就是这样的。
况且歌曲也表明了,离开你就是旅行的意义,她其实也是追求那份内心的平静,渴望得到内心真正想要的那份感情,离开了音乐制作人的确有很多不舍,但是他永远无法给她这份恬静,这份真正属于她的快乐!
当女主人公回到了现代化的都市,安排了很多夜景,车流,玻璃反照的霓虹灯,她的黑色皮褛和被夜风吹散的头发——无不透露着一种喧嚣和光鲜背后的孤独寂寥。
她在录音棚唱了另一首陈绮贞的《太多》。
喜欢一个人的孤独,但又不能喜欢太多;喜欢阳光照射的角落,但也不能喜欢太多。
喜欢一个人,但不能喜欢太多,现实太多两难的选择,太让人纠结和矛盾。
于是不偏不倚不冷不热的自由闲适,或许就是最能保护自己的生活态度吧。
影片从始至终都让人觉得平静、静谧,有一种淡淡的、很清新的感觉,总体来说还是可以看看
不知道编剧怎么了,比以往的台湾电影还要没有逻辑的剧情,无厘头的角色和对白。
可是取景很漂亮,很美的南国小镇的冬天。
最重要的是有陈柏霖。
虽然没有出彩的服装,没有张力的表演,没有印象深刻的台词。
但是那种想要营造出的感觉,也只不过他一个眼神,就出来了。
足够了。
你会迷恋一个人的才华还是一个人的简单?
May从阿雷那里逃到了这个小镇,遇到了朴实仁义的小莫。
当你一头栽进一个人的才华光环里,忽略了自己内心的真实感受,你会不会有天醒悟过来然后逃走。
简单的人才是最迷人的。
他的生活,他的重心,只有你,没有其他复杂的成分在里面。
可你是否甘愿同他一起度过平凡而简单的小镇生活。
还是你向往的依旧是繁华奢靡的大都市以及一个生活多彩而繁复到几乎忽略你存在的人。
喜欢这部片子里的古镇箐桐,错落老旧的街,友好的邻里街坊,橙色栏杆的小石桥,弥漫着暖黄色调的小店,狭窄却有致的阁楼建筑,色彩缤纷的天灯,以及简单而美好的小镇生活。
如果没有人找你,失踪还有什么意义~
哼你长得章子怡和叶童的结合体又怎样!!你还是配不上我家完美的陈柏霖!哼不跟又青姐在一起的你跟任何女人一起都像是在出轨!!!
为毛每次这种大陆妹和呆湾仔的狗血小清新戏码都特别青睐陈柏霖=。。=五月之恋初看还有个新鲜感,这次完全就想糊编剧和霍建起一熊脸啊!!!May你妹!童谣太不适合演这种端着的角色了,真以为自己是国际章啊=口=看完以后才发现制作人是佑佑演的这种事我才不会告诉你呢......NC颜饭三星全给陈柏霖的脸!!!
老实说陈柏霖表演还不错,莫子仪、纪培慧、蔡淑臻也相当接地气,更别提老戏骨金世杰的神龙见首不见尾,但剧本完败导演不知所云彻底无能。
台北飘泡沫
大陆人意淫的台湾人的生活
画面很日本啊,女猪脚有些煞风景,无灵性无演技长相一般,这故事有些太烂俗了吧⋯⋯(每个人的爱情就是他的梦想)
爱情,可以让不可能变成可能。
完全冲着{陈柏霖}去看的 影片的两星有一星是给他的 其实故事是不错的 只不过导演肯定是个老古董 把片子拍得过时了 每次有几个感动点出来有情绪了 又会被下一幕的雷点给拽出来 里面的女主角像极了“马栏坡”版的章子怡 多了几分土气 里面穿插了她表演的歌曲是陈老师的《旅行的意义》和《太多》
文艺片
陈柏霖和《冬季到台北来看雨》这首歌各加一星。
我能说 陈柏霖只要笑起来 就能治愈我咩
剧情波澜不惊,感觉童谣表现不好
陈柏霖脑残粉。
女主角不够漂亮,演戏做作
如果有那样一个老镇。。。
音乐也不错。
故事阐明的道理还不错
得到得不到都不是你的错;那要怎么忘记?忘不了了,它会想伤疤一样
喜欢这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