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致命人质,边境风云。
英译名再一次比原名达意。
杨坤绑了邻家女要了自己的命,孙红雷绑了王珞丹也要了自己的命。
女人质便是黑片蛇蝎女人的中国式变种。
2、整起事件,前后十年,一场轮回,无辜卷入警匪斗争的普通牙医成为最终的胜利者。
正所谓倪大红报仇,十年不晚。
3、但事已至此,还少不了偷工减料惹的祸。
缅甸希望小学的十万建款如不被工头截留,校舍也不会塌,学生也不会死,孙红雷也不会选择金盆洗手;国内出租房如不是墙壁造的太薄,张默也不会如此轻易听到女友手机响在隔壁(屋外北京日报的报箱说明是首都建筑)。
4、为将故事走向严控于黑色宿命的预设轨道,部分逻辑细节只能敷衍了事。
老大既然选择不顾死活与警察对射,又何必在乎消灭毒品证据?
孙红雷如此轻易就搭船逃出境外,又何必劫持女孩做人质?
好莱坞警匪片教育我们,正常犯罪心理下,消灭罪证是准备举手投降的,绑架人质是只有走投无路的。
5、狗章节获得一致好评。
因为封闭空间门里门外的心理攻防戏原本就容易抓住观众,加之此时的故事脉络简单清晰(暴露、灭口、抓捕),主线尚未展开,上面提及的诸多角色行为逻辑的漏洞还未暴露。
6、看到倪大红冷着脸说,我不想让你幸福,我想让你活,王珞丹面无表情地回道,给他一个做好人的机会……感觉怪怪的。
通篇冷面、延时风格算是贾木许那一脉吗?
只是这种疑似独立电影最爱的风格也不能一味复制,还是多少要兼顾到文化差异以及故事背景。
天堂陌影之所以与之完美匹配,是因为它精准把握到了美国偏远小镇沉闷慵懒的生活节奏。
可绑架小女孩,最终变成十年期的斯德哥尔摩症候群?
这种情绪激撞的东东还是更适于交到阿莫多瓦等南欧热情派的手中。
不过!
选角杨坤是正确的。
一来,杀手是离冷面最近的职业,二来,杨坤你别管他装不装,确实挺酷。
7、绕来绕去又回到了风格混搭失度的老问题。
失度的原因还是导演想法太多,手段跟不上。
模块组合式的一通安插,最后发现地基不稳摇摇欲坠。
孙红雷为女孩与老大儿子翻脸那场戏就很明显。
角色困境导演根本没有讲透,情绪也远没到位,却忙不迭地向教父致敬:那边党羽冲锋枪扫射,这里孙在寺庙进香朝拜……8,、所以个人不太同意这句评点,“这不是一部适合所有观众的电影,因为它不是那种商业电影流水线上复制出来的产品,但它确实有着自己独特的美学诉求,比起那些千篇一律四平八稳的平庸之作”中国电影的当务之急不是去独特的美学诉求,反而是应尽快建立一条合格的商业电影流水线,以保证能够持续稳定地供给一大批“四平八稳的平庸之作”!
影片结尾散场显字幕的时候,左下角反复出现一行一行的字:“其实他们都不懂我们”“如果不是我们愿意或者我们同意”“这不是最后的午餐……”意思很明确:孙红雷是死了。
但是死的结局是“我们”愿意的,是经过“我们”同意的。
1、“愿意”很容易理解:孙知道被爱人的老爸出卖了。
愿意给爱人和她老爸一个安稳富足的日子,而甘愿赴死。
所以,偷偷把钥匙给了老爸。
手提箱里也不是现金(说明早已料到如此结局)。
2、“同意”就比较有深意了。
一般而言,所有影视剧里,如果坏人最后没死的话,广垫总局那边是通不过审核无法公开上映的。
所以,必须安排坏人没有好下场的结局。
那么这个同意,就是剧本、导演、演员们都同意的结局了。
是屈服于广垫总局淫威的无声抗议……这部片子是难得的好片。
国内导演,真不错,赞一个
1.影片令人惊奇的是 里面所有的演员在戏里都是没有名字的。
2.插叙、倒叙的手法往往配合静的、慢的、压抑的气氛会产生很不错的效果和悬疑色彩。
《百年孤独》貌似是鼻祖级的了。
《空之境界》在这方面做的很好,都是挖了个大坑,然观众慢慢去填。
3。
影片没有强烈的打斗,但是在这样的节奏下更能感觉都人物的内心感受。
PS:《边境风云》这名字也太普通了吧,和内容不是层次上的。
这样一句看似不起眼的对白,却觉得是神来之笔,似乎最能体现这部片子的主题。
电影用倒叙分界娓娓道来的方式,讲述的一段段看似不痛不痒不温不火的人生。
先讲讲警察及其妹妹。
这一段感情就是我们生活中每一段平凡的亲情的写照。
兄妹两人平时感情交流并不多。
妹妹带着一个少年身上特有的桀骜和轻狂,哥哥并不懂,妹妹的恋情,小小的爱恶喜怒也极少跟哥哥透露,说的最多的一句便是“那你不要管我呀”。
哥哥关注着自己的工作,内心疼爱着妹妹,耐心地帮妹妹将钥匙送回、一遍遍地搬开台阶找耳钉,但是也不常将内心的想法说出。
即便是要前往缉毒,也只是说一句“我要出差,就几天”。
这或许是我们大多数人正在经历的故事。
亲近却很少贴近心扉的交谈;关心却将将嘴边的话语咽下;生活如同车轮向前滚动,我们似乎从不缺什么,知道有一天,你的一个出差几天的亲人就这样永远走出了你的生活。
这种时候又会是怎样的一种心境呢?
失去是每一个人都不愿面对的痛楚,但是日常的温吞如水却让我们彼此这样亲近而又隔离的生活着。
这并不是坏事,而是常态。
再说毒枭和他的妻子。
当他被打得头破血流,推进坑中活埋时,他一再跪下求饶,只为保妻子性命,但是她却选择了跳进坑里躺在他的身边仍由泥土落下。
当他为了彼此以后的生活选择单身历险的时候,她却说“要是那天在坑里,就这样结束,也挺好的”。
当看到这样一句话,深刻觉得感同身受的。
相比自己能够选择的共同赴死,更加令人恐惧的是自己未知的你是否能回来。
如果要将一切交给命运,如果睁眼闭眼将失去的将是一切而自己对此无能为力,这才是最可怕的。
但是,这样的感情未必就是所谓值得歌颂的。
如果明天就是末日,又怎么会畏惧共同赴死;就可怕的是前头千百个漫长而看似无尽头的日子,琐碎和日复一日的平凡,将感情碾成灰尘悄悄散去。
岁月最擅长雕刻,结果往往是美好变得面目全非。
宋丹丹在其初恋情人死去的时候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年轻时总想着最好发生什么意外让你缺胳膊少腿好天天守着你身边证明爱情的忠贞和天长地久”,然而今天你却已经离开了人世。
爱偶尔是炙热的,更多的时候是你我的厮磨。
最后说说医生和他的女儿。
一个老实巴交的中年医生,生活平淡,病人、孩子构成他生活的全部。
或许电影本身并没有给他更多的描述,但是那一张最平静而近乎呆滞的脸下是最丰满的人物内心。
被警察揪着领子时,表情没有恐慌,眼睛里是空洞般的惨白,只吐出一句话:“我的女儿呢”。
只身前往缅甸,接下来是十年的冤狱,他对女儿毫无怨言,只是始终不能接受那个让这一切横祸无端插足的女儿如今却死心塌地跟着的人。
为了女儿能够活下去,他最后还是选择了背弃那个人。
当那个人倒在医生的脚下,相信他心中的种种不解怨念早已消失了吧,他知道这个人跟他有着共同的信念——让他的女儿活下去。
但是,面对女儿最后埋怨愤怒悲哀的眼神,这样的父亲作何感想呢。
或许就是有这样一个人,你爱着她,愿意用自己一生来护她安好,不管她是否知道,甚至是否因此怨恨你与你老死不相往来。
这或许已经不是爱本身的范畴了,是执着或者说是本能。
我并不擅长写影评,因为我不擅长技术性地评论。
看这部电影,我满眼看到的都是只能用心看的东西而不是进入头脑的思考原料。
或许偶尔就应该这样吧,关上你的大脑皮层,听听心的低吟。
电影挺棒,四星半稳,久违了这样达到标准的华语类型片。
但不至于因为其他人不及格的环境下程耳拿了优秀,就要承受一群人分析出来的什么莱昂内罗德里格兹昆汀科恩,什么斯德哥尔摩设定。
时至今日,从电影里找到个斯德哥尔摩于是自觉闻一知十的熊孩子不应该还这么多。
人类的情感的确有相似的模型,但也有很多只不过是幸存者视角的粗暴归纳。
这世上多的是受害者被困多年之后只想宰了囚禁者的例子,至少在这一部里,爱情多半是来源于莫名兴起的使命感般的周全维护,和让他们被迫站在同一阵线的外部压力。
简单地用斯德哥尔摩综合征和吊桥效应之类的伪热词概括层次复杂的情感成因,多少有点失礼。
循这逻辑,影像风格和叙事方式能攀扯的更多,拉斯冯提尔银河印象冈萨雷斯什么的一味往上套,陈耳就被叠满状态了,恨不得把他状态全清之后的导演能力拉到和评论者一个档次。
眼见这种影评第一时间就想向片中毒枭的儿子借一句台词——“这是什么东西?
”拍好片是个练级之后融会贯通的过程,不到举一反三的程度急着弄是出不来目下的《边境风云》的,所以复制桥段和瞎致敬这种低级活,我觉得陈耳还不至于太痴迷,相反里头还是有很多土法炼钢的新意和惊喜。
影迷多了奇怪的声音难免就多了,要是遵那玉律永不创造因为任何创造都会被误读,那片子也别拍了。
既然出来了,多半是做了不少让步,比如做好准备迎接评论大军从他灵魂里剥离出昆汀科恩之类的专业躺枪黑五类,说你致敬了你就是致敬了,说出自哪里就是出自哪里。
再比如反派必须被公安击毙的结局可能在剧本大纲阶段就先于一切谋定,升堂之前早预谋给审委会磕了。
“要不然就等着被‘无人区’吧。
”宁浩很有理由在小区会所里这么对他说。
当然除了这句忠告和一些故事线的推敲、后期剪辑,宁浩的功劳也许还有配乐,他玩乐队的经验给“石头”的配乐颇多助益,作为监制,对“边境”的配乐建议应该也有不少诡异的思路吧?
多年以来国内的盗版环境始终没有实质性改善,以至人人都成了熟读top两百五不会拍片也会比的闲汉,其中很有一部分人渐渐把评论都写成了找茬游戏,看谁找出的缝合点多。
你或许有这样的经历,总在问及某部电影观感如何时听到一些人很自信地说,这就是**版的**,或者一部披着**外衣的**,或者**加**的类型混合。
那些因为年代久远被赋予定义权力的**作品们,可能自己也觉得有点过分了吧。
这对真正重视原创的创作者而言很不公,个人以为可以归为轻度网暴。
少秀阅片量多讲点人话,才对华语类型片有益。
1、看起来是治安问题其实是感情问题,概括了本片的类型。
2、片中各位的肺活量都过人一等,两个被活埋一个被保鲜膜,转眼满血复活。
3、团圆饭那场王珞丹穿的衣服很无印良品。
4、章节标题大巧若拙。
5、片名是被迫改的吧?
祝福他下一部电影的名字能有点腔调。
6、公交车站海报上的文案很随便,(绑架我,爱上你……)海报设计也很随便,排片也挺少,宣发资源有点力不从心的感觉,几乎靠口口相传了。
是因为没钱吗?
还是因为“花了几万?
十万!
到底几万,五万!
到底花了几万?
三万!
”?
值得看,不会失望的。
我爱这细腻的画面,质感与细腻总是同时出现,在这样的画面里,大量简略的故事情节/极少的台词反而对人物塑造起到了积极作用。
每个人物都是鲜活的,充沛的,他们来时来,去时去,没有多余的铺陈解释,却给我一种在陌生地方的桥上看过往行人,他们或匆匆或悠悠走过,我没见过他们在这地方的生活,但却强烈地感觉到他们与这方水土的关系。
故事情节的编排有着浓厚的昆汀(《无耻混蛋》)的影子,我个我人非常喜欢这种方式,它一般预示着这部电影是有故事的,而且故事的容量不会小到哪里去,关键是,100分钟不是一个短暂的时间,这段时间里,如果进行合理的落点处理,对观众来说是个积极的情绪处理契机。
由于故事情节过分克制,大量的留白基本上达到了很好的效果,最令我感动的,是第四章末尾。
第三章结束时,节奏开始有些放缓,故事走向也趋向既定。
耳边开始隐隐奏响主旋律,人民警察威武的身姿开始飘荡。
这时我有些灰心,但也表示理解。
但导演却给我了大惊喜,也在此处给了男主角一个响亮的魅力特写。
我说第四章开篇节奏放缓的原因,就是兄妹在歌厅的对话。
妹妹对哥哥诉说关于打架关于太阳镜的小故事。
这个小故事很小,很详细,使得一下子不能适应,以为要烂尾。
直到结尾镜头切回一家三口吃饭的场景,忽然理解了那段对话的安排。
这也是我所理解的,这部电影的核心情怀——家庭。
另外,不可不提的是导演用诺兰招牌交叉剪辑来进行故事的讲述,使得故事铺陈非常充盈饱满。
同时,对枪战/枪杀场景使用类似北野武《花火》的处理方式也加分不少。
这才是一个导演应该有的情怀!
首先我要说当下的我们真的需要一些创造力和新感觉。
至少在中国这样的叙事和镜头运用还是比较少见。
故事本身有些港片的味道。
全篇内容以导演的审美意趣和思维走向归纳成篇章的结构,特殊的叙事把一个极其普通的故事讲的回环曲折生动跌宕。
(顺着拍这剧情评分至少跌破三吧)看到一半的时候我已经暗暗被导演的统筹全局的能力所折服,一直在琢磨这个局要怎么收场。
看到最终毒枭留的那三手不禁感叹:大咖就是大咖。
影片直到落幕重心是投在情感上,这是个避重就轻的选择,但也合情合理。
总体上来说这不是一部具有轰轰烈烈,警追匪走,枪火四起的动作片,而是一部个人风格极其独特的新颖之作。
那么它的瑕疵在哪呢。
剧情上,情感线索上逻辑性薄弱。
但是并没有非常影响全片的效果。
当然了,在挑毛病的眼里,讲的实在是错,说的浮夸也是错;迎难而上是错,避重就轻也是错。
……我自赞叹,君且随意。
我看电影,水平线上的都不会过于苛责,何况在暑期档的竞争之中它又是那么鹤立鸡群呢?
杨坤很亮,木有让我失望。
从中国好声音到进军电影界,成果都是褒大于贬。
他的成功在于出人意料,像他自己说的,演得不好我还是一唱歌的,演得好就赚了。
以我对他的了解,很有可能就是传说中的四号人呐,活在感性里的人,天生是个好演员。
现在大陆的电影好看的越来越多了。
画面感很强是这部电影的特点,对白少。
对人物性格的刻画过于依赖对其眼神的特写。
刚开始的时候蹦出个第一章,一下子就让我想起了《狗镇》和《无耻混蛋》还真确实有点无耻混蛋的风格。
创新从此开始。
倒叙的手法让电影多了一种趣味,同时也增强了故事情节的曲折感,让观众对故事更加嘘唏不已。
有点遗憾的是感情戏刻画不深入,不丰富。
这是一部风格非常硬朗和冷峻的电影。
杨坤和孙红雷的表演让支撑了电影的灵魂。
他没走商业路线,周六下午,看的人寥寥无几。
《边境风云》在故事结构、镜头和对人物刻画方面均有许多创新。
这是一部值得看的电影。
这是一部跟大多数我们在电影院所看的不太一样的电影,也不能简单地用商业片或艺术片的概念去涵盖其风格,《边境风云》有着一个符合犯罪类型片套路的故事,但它的表现手法却带有相当的实验性,甚至在某些方面它比某些艺术电影走得更远,对白很少,有的段落节奏很慢,时间线被打乱,这会让很多冲着这个名字或看了预告片之后走进影院,准备看一场爆米花电影的观众感到有点文不对题。
所以说这不是一部刻意去讨好观众的电影,但我觉得这个姿态本身就是《边境风云》这样的电影存在的价值。
我没看过这个名叫程耳的导演以前的作品,但可以肯定的是他一定受了大量欧美电影的熏陶,如科恩兄弟、塞尔吉奥莱翁内、罗伯特罗德里格斯等,这些导演的风格都可以在这部电影或多或少地找到投射,影片中的各种趣味也许是有一定看片量的影迷才能真正领略到的。
《边境风云》的剧情分为四个章节,这实际上对一个故事的分割重组,这是一个会让观众感到陌生的非常规的叙事方式,但看懂这个故事并不难,关键是对细节的吸收程度。
当然如果采用正常模式,接受难度会降低,但也会少了一些读解和复盘的乐趣。
影片最显沉闷的是被命名为《狗》的第一段落,但这反而成为我最喜欢的一段,这基本上是一个独立成章的小惊悚片的格局,而且调子很黑,但通过局促的空间、简单直接的对立所放大出来的戏剧冲突让我感到很着迷,很有些《巴顿芬克》的味道。
还有在第二段落中发生在酒馆和诊所中的一场警匪火拼戏,那样的情节安排和场面调度也是在其他同类电影中没有见过的,人物对峙和情节逆转的爆发力都很强。
《边境风云》的监制是宁浩,我相信这不仅仅是个挂名,在这里我确实看到了宁浩风格对影片的影响,影片中情节的穿插呼应也正是宁浩在《疯狂石头》中所玩弄的叙事技巧。
这肯定是一部有很多瑕疵的电影,如感情线的语焉不详,存在一些情节的bug等等,特别是过度的风格化导致影片观赏性降低的问题,但这如果这种风格化是导演自身的创作追求使然的话,也很难将其简单地定义为缺点。
这不是一部适合所有观众的电影,因为它不是那种商业电影流水线上复制出来的产品,但它确实有着自己独特的美学诉求,比起那些千篇一律四平八稳的平庸之作,《边境风云》无疑更有趣,也更尖锐,深入进去也更别有洞天。
《边境风云》比较好看的是男人戏,但这些男人戏中给我留下印象最深的不是刘华强附体的孙红雷,也不是沉稳老练的倪大红,而是虽然有些生涩倒也不失生猛的杨坤老师,杨坤身上有一种落魄的江湖气,与他所扮演的独行客式的毒贩倒也有种气质上的默契。
一部戏开始感觉乏味,慢慢体会觉得还可以继续,结束后没觉着后悔,很有点味道值得细细品味。
”你试着理解我, 我试着改变他“女儿对爸爸的话,爸爸一直觉得女儿生活在不幸福中,想要拯救她,父亲的角度只有坏人和好人,却没有想到女儿的眼里”他“是照顾她成长的男人,她们之间有爱情,中国式的父母总是想要儿女按照自己的意愿来走每一步,认为自己见识多,可以判断事情的是非,只是她们忽略了每个人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都有独立的思想,都想按着自己的方式生活,就算是错也要经历过才知道是错,古话不是说”不撞南墙不回头“吗,祖先都早已经看透的问题,我们还要纠结什么呢?如果父母都要求子女按自己的意愿生活就像戏里女儿对爸爸说的”你也要绑架我吗?
“孙红雷,杨坤都是反面角色,看到孙红雷最后被自己的手下背叛的时候,突然想到了几年前的一部很红的戏《门徒》,想到一句话适合他”人在江湖身不由己“已经到了骑虎难下的地步,不过他至少算是绝对的腹黑君吧,事事都想着留下后手防患于未然,步步为营。
杨坤,办事心狠手辣,干脆,果断,不过是太过贪心,在错误的时间里想做自己认为对的事,哪知天外有天,最后落得个呜呼哀哉的下场。
其实他们都是输在贪上,无非是大家贪的目的不同,其实这是社会现况,人的贪欲就像滚雪球总是想越滚越大,最后太大已经由不得你掌握了,不同的是有些人最后能留下些什么,有些人什么都没有得到
什么东西啊
片尾曲是王韵壹唱得啊······太恐怖了!
好看,完全被宣传不力和这个二名字拖累了。色再调一调,演员全换成老美,说是科恩没发挥好的片儿也能骗成。程尔够牛逼,杨32没拖腿,丹姐零演技,<忧伤的老板>女声合唱版好听。值得买票。
太慢了~
活死人风云吧
风格强烈,结构很有设计感。整体很好莱坞,很欧洲文艺,导演前途无量。缺点是节奏慢,台词少,但过硬的表演基本弥补了剧情交代上的漏洞。暑期档最佳国产片。
这叫什么?斯德哥尔摩症!!叙事方法太NB了!节奏虽然缓慢,对白虽然不多,但是每条线都讲的精彩!超出期望值了!准备再捋一遍~另,有32场演唱会的杨坤同学忙里偷闲演的还不错嘛~
导演个人风格强烈,从没在电影院看过这么酷的国产片。四个章节融合的很好,个人最喜欢第一章“狗”,完全可以独立成章的小故事。有这样的叙事结构的电影,很不像是中国导演拍出来的东西。不过负面就是肯定不是所有人都能接受。但是这种靠影像讲故事、该侧重什么忽略什么掌握的很好的电影还是我的最爱。
y有点闷,但确系牛片
亲情友情爱情毒品暴力结构该有的都有,就是感觉差点什么。
瑕疵不少,电影只值三颗星,但在烂片成堆的国产片中能够依着自己的性子和思路砸出这样一个故事,抖出这样一种风格,就值得再加一星。以往绷着个脸唱《无所谓》的杨坤在电影中真是令人眼前一亮。
痛
7分 摄影、音乐、表演以及结构都挺稳扎的风格类型片,斯德哥尔摩综合症恋情养成记,丰富性可以秒杀很多港产警匪片。 篇章结构里部分的节外戏或许也可以算人物立体化尝试,鞍山书记+忧伤的老板+政治不正确的枭雄结局当然都是值得欣喜的。另外还有大理国的孟秀车站。
暑期档最好的片子出现了,为出色的镜头感和气氛营造再加一星!
以为不好看,结果很惊艳,孙红雷又出乎意料得征服人了~~~~
其实是一部向《杀手莱昂》《教父》 的致敬片。王珞丹苍老得和吸了毒似的。以及,告诉我它是怎么过审的(因为毒贩都在国外吗)。
张默应该学《无间道》,关键时候反水,淡淡说一句“对不起,我是毒枭”。小萝莉10后长成王珞丹那样,养她的孙红雷是怎么做到的?至于杨坤不错,32场不仅是全国巡演,而且弄到中缅地区了,全球巡演指日可待...
无感
没看明白,就觉得节奏好慢。
放在国产片里算不错了但:1.童年王珞丹那个小演员简直就跟僵尸一样;2.各种不合理情节,学校合唱团唱左小祖咒莫明奇妙的歌,两个女生打成一团了其他人还在旁边唱;3.标题和剧情字幕的字体是随便选的吗,丑得像居委会大字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