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骗骗喜欢你》这剧情真的绝了,不走寻常路。
讲的是打工人林晴朗,被渣男狠狠骗了一笔钱,背上了巨额债务。
她走投无路的时候,碰上了诈骗界的“大佬”欧阳晖,两人一拍即合,决定联手设局,把钱从渣男那儿骗回来。
本来我以为就是个普通的骗中骗故事,结果好家伙,剧情跟坐过山车似的,一路反转。
他们俩从一开始互相算计,到后来慢慢看对眼,这过程中笑料不断,各种意外状况频出,每次都能把我惊到。
特别是他们布置骗局的时候,各种奇葩操作,真的太搞笑了。
演员们的演技也很在线。
金晨演的林晴朗,又飒又可爱,面对渣男的背叛,那果断反击的劲儿,真让人佩服。
孙阳把欧阳晖那种痞帅又机灵的感觉演得活灵活现,和金晨的对手戏,CP感爆棚,看得我全程姨母笑。
还有李雪琴演的董晓惠,一出场就是笑点担当,那一口大碴子味儿的东北话,太逗了。
王耀庆演的老江湖柏仕通,举手投足间都是戏,给电影增色不少。
这电影可不止是搞笑,背后还有点东西。
它把现在社会上那些常见的诈骗手段都拍出来了,像杀猪盘、感情诈骗啥的,让咱们看电影的同时,也能提高点警惕,别被坏人骗了。
而且它还告诉咱们,就算生活中遇到再大的困难,也得乐观面对,别放弃对爱情和生活的希望。
不过呢,这电影也不是十全十美的。
有些地方逻辑稍微有点说不通,比如有些骗术实施起来太容易了,感觉缺了点铺垫。
但总的来说,这点小瑕疵完全不影响看电影的快乐。
家人们要是最近想找个乐子,放松放松,这部《骗骗喜欢你》真的可以冲,保准让你看得开心,还能有点收获!
“骗骗”喜欢你 (2024)6.42024 / 中国大陆 / 喜剧 爱情 / 苏彪 / 金晨 孙阳❤️❤️❤️🎂🎂🎂❤️❤️❤️❤️❤️❤️❤️❤️❤️❤️❤️❤️❤️❤️❤️❤️❤️❤️❤️❤️❤️❤️❤️❤️❤️❤️❤️❤️❤️❤️❤️❤️❤️❤️❤️❤️❤️❤️❤️❤️❤️❤️😜😜😜😜😜😜😜😜😜😜😜😜😜😜😜😜😜😜😜😜😜😜😜😜😜😜😜😜😜😜😜😜😜😜😜😜😜😜😜😜😜😜😜😜😜😜😜😜😜😜😜😜😜😜😜😜😜😜😜😜😜😜😜😜😜😜😜😜😜😜😜😜😜😜😜😜😜😜😜😜😜😜😜😜😜😜😜😜😜😜😜😜😜😜😜😜😜😜😜😜😜😜😜😜😜😜😜😜😜😜😜😜😜😜😜😜😜😜😜😜😜😜😜😜😜😜😜😜
在澳门取景,顺带看看澳门风景。
看个乐呵,看专业骗子欧阳晖(孙阳)如何骗渣男骗子张子骏,帮助被骗女孩林晴朗(金晨)讨回20万。
林晴朗和欧阳晖不打不相识,各自叫上朋友做局骗张子骏。
刚开始看的时候就担心欺骗的主题怎么过审,最后结果果然一切和谐。
张子骏为这场局吐出了20万,以及挪用公司财产40万,受到惩罚,只能直播度日。
林晴朗拿回20万,又好心把40万还给了那个公司,这种事情在现实中是难以发生的。
欧阳晖自首坐牢,出狱后开出租车,和林晴朗谈了感情。
两人各自的帮手均受到惩处。
雪琴竟然可以如此之美,那演技如此的真实,感情自然流露,不论是碰碰车女神还是小葵姐,气质拿捏的稳稳的。
为了Oscar小金人,不断学习精进自己,还很善于学习,总结经验。
你只是运气不好,遇到了一个坏人。
过往无法斩断,也可以重新来过。
他俩对视的这个镜头,想起了周星驰和袁咏仪两个人说着最狠的话,也被路人拍了一张最温情的照片。
故事很好,有心酸,有眼泪,有矛盾,有转折,起承转合可以完整看下来。
欧阳晖和柏仕通分20万的时候,以为到这里就结束了,看了看进度条,还好,还有半小时。
董一葵被员工撞到,她害怕了想走,可是看到了影子小金人,她一下子有了力量,恢复了自信让真正的员工不自信了。
人都有孤单无助的时候,林晴朗举报领导性骚扰自己却离职,她错了吗,董晓惠告诉你,比起坏人觉得自己没问题,更离谱的是好人觉得自己有问题,要活的自信一点。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故事,有自己的心酸与无奈,给自己点一首歌,冬天已经过去,春天的花会为你而开。
没什么大不了,千万不要自寻烦恼,请让我看到你翘起的嘴角,重新来过,其实你也可以重新来过。
就这么走了,你的礼仪呢?
剧本上有些问题,用于记录学习用1.第一幕的铺垫不够,两人达成契约的方式太草率。
人物动机不足够,女主会相信一个连她自己都可以戳穿的骗子,男主会因为这么简单的威胁答应合作,力道有点弱,前提不成立导致后续观影带有审视眼光2.男主在中点之后的表现很模糊,他的背叛表现出了一种从开始就打算骗女主的意思,但在前半段并没有给观众明确的示意。
导致了在他决定背叛的时候有些暧昧不清,到底是觉得骗局失败而背叛还是从一开始就计划好了骗二十万就自己跑路?
所以在开篇,故事应该明确示意,男主是打算将计就计欺骗女主才答应与女主合作,让这个矛盾和悬念一直存在,来增加戏剧张力3.男女主没有情感升级的段落,只有共谋,但是没有升温的戏码,所以最后的相爱显得不咸不淡。
不知道问题可能出在哪,或许是沟壑不足,显得两人之间的阻碍不够,所以爱情就不甜了,值得研究一下。
4.觉得自己不够好,自责惩罚这个点不太好,很难共青。
因为被骗这件事是有明确的善恶之分的,如果被骗了这种明显是对方错误的事情还是觉得自己不够好,就显得矫情,这种自责是强行自责,人善被人欺都比这个表达好。
5.男主悲凉的童年导致了如今的人物塑造,必备手段,也可以成立,但是浅显俗套,应该避免。
6.结局的连环计太明显了,答应渣男的那一刻就猜到了这是骗局中的一环,导致反转没有惊喜。
这里没有做扎实,故事没有领先观众,完全按照观众的预想在走,就完全失败了。
影院中多数人成年人都多次笑出了声,至少从这点上来说是非常合格的一部喜剧商业片。
大鹏这几年水平真的越来越高了,几乎已成为国产商业电影的品质保证。
《「骗骗」喜欢你》这部电影是大鹏主监制的又一部高水平商业片,整体上有着非常成熟的制作水平。
如这两年他的另外两部电影《热烈》及《保你平安》一样,都可以说是当年度商业片中的中上水平。
和其他几部大鹏监制或导演的电影一样,《「骗骗」喜欢你》是一部真正的商业片,意味着它的核心是以讨好观众,让观众看得舒服为最终目的,所以你不能在这部电影中期待过于艺术化的成分。
但是《「骗骗」喜欢你》从商业片的角度,尤其是一部喜剧商业片的角度来看,它能做好的部分都做得挺不错。
你能感觉到主创团队在整个电影所有细节过程中的高度成熟的商业化把控,不限于每一句台词、每一个场景、每一段情节,都有着精心设计的痕迹。
但是又能在这种精心设计中精准地达到设计的目的,传达给想传达给观众的东西。
比如作为一个喜剧电影,首先《「骗骗」喜欢你》是足够好笑的,是那种能真正让成年人感觉到好笑的电影。
在我观影的那一场中,影院里三十来个成年观众至少有一大半在影片中都笑出了声。
我每年也看近百部电影,如果一个喜剧片的桥段设计得不够好、不自然,是很难让我笑出声的,但这部电影做到了。
比如喷口水这个印象比较深的情节设定。
主角们假冒旅行社去找酒店经理订房间的过程中,由于酒店经理牙齿长得比较奇怪,说话会喷口水引出了一些笑点。
其实牙齿长得奇怪、无法闭合、说话容易喷口水这个设定并不高明,甚至有些老套、庸俗。
但在这个本片中,这个设定确实几乎让全场大笑。
这么一个小的设定细节能取得这么强的喜剧效果,根本原因在于电影主创团队的确对笑话节奏把握得很好。
从最开始一个镜头让观众注意到大堂经理牙齿的特点,到牙缝喷口水过程中的特写镜头一步步逐渐升级,再到前面埋伏的两个主角姓名的谐音梗导致的喷口水量不同的差异,再到最后三个人坐下谈判过程中,画面中夸张的肢体表现的慢动作。
这个喜剧设定在导演掌控下呈现了非常好的渐进升级,从最开始展示这个设计到一步步越来越搞笑,直到最后非常浮夸的呈现。
各笑点的呈现流程、模式是非常自然、非常高级、非常有设计感的。
正是这种精心的设计,才让一个本来比较简单的、甚至有些老套的设定最终取得非常好的喜剧效果。
并且这样的精心感、设计感不仅体现在电影笑点的桥段中,在整个电影的各个方面都有着深刻的体现。
比如电影在男女主的情感发展方面也设计得非常自然,在我个人审美和认知中,金城和孙阳这两位演员并没有强烈的CP感,但因为电影比较精心的情节设置,最终成功让两位主演之间产生了暧昧的火花。
看到电影最后,两人的CP感是比较自然、比较成立的。
从两人最开始因诈骗而结识,再到金晨对孙阳的威胁,再到两人一起准备合伙诈骗遇到诈骗过程中的互动,以及一些感情升温情节的渲染,整个感情的升温过程非常平稳渐进。
再加上两个人的演技也还行,所以整个CP感的塑造是比较成功的。
虽然《「骗骗」喜欢你》的情节也比较单元化、比较短视频化,但这部电影和我前几天批评的电影《误杀3》有着很大的不同。
区别在于《误杀3》的碎片化、短视频化是非常用力的,纯粹是为了追求商业上的感官刺激而进行的对整体表达的破坏性处理。
而《「骗骗」喜欢你》的类似处理,并没有过度,并没有对整体表达造成明显影响。
整部电影难能可贵的地方在于,虽然它很现代、很当下、很潮流,但是无论从表演、从配乐、从整体制作上来说,都没有任何过度用力的感觉。
一切的商业性都来得非常自然、非常克制。
当然,这部电影也不是没有缺点。
首先,《「骗骗」喜欢你》就是一部彻头彻尾的商业电影,如果你对这部电影的艺术性有任何追求,那么它肯定会让你失望。
另外即便作为一部商业电影,它也有一些缺点,比如整部电影的逻辑还是有很大问题。
尤其是女主的前男友作为一名长期的诈骗犯,对男女主的背景调查做得也太过仓促、太过表面,相信在现实中女主方的诈骗应该是很难成功的,所以整部电影的主体情节从逻辑上来说建立得并不稳固。
如果是作为一部其他类型的商业电影,那么整部电影主线的逻辑建立是有很大问题的,但好在它是一部喜剧片,所以这方面的缺点很大程度被削弱了。
另外,整部电影的情节设计、笑点等等还是比较套路化的,也不算一部有创新、独特性的优秀商业片,质量程度上来说只能算比较合格。
但是我还是想回到文章的开头。
《「骗骗」喜欢你》这部电影,从商业化制作的角度来说,没有真正审美低下、劣质的地方。
它是一部在喜剧商业类型片中多方面都做得合格且整体非常均衡的电影,是一部相当优秀、可以被当做教科书一般的华语商业喜剧片。
《「骗骗」喜欢你》是那种观众如果怀着消遣、寻找快乐的心态去看,不会感觉失望的电影。
更是当下中国可能最需要的,真正成熟的商业电影。
没错,不止烂,是恶心在无数人被诈骗毁了人生,成千上万家庭破碎的今天,竟然会有一部电影妄想用喜欢和回心转意来美化一个诈骗犯。
在一个人试图骗你钱的时候,他就该死。
太恶心了,前几分钟看到男主和女主认识竟然是因为男主想骗女主钱,被女主抓到把柄另外又想再骗一笔才和女主合作骗前男友的时候,就感到生理不适。
网上说反转,反转不过是男主后来改变主意没有拿了钱就离开,可是他一开始是想骗女主钱的啊,如果女主没有长心眼,又被骗一次,女主会不会心态崩溃想不开?
而且电影的骗术实在拙劣得可笑,也看不出来哪里有笑点如果这部电影获得好评,那那些被骗了的人的痛苦算什么,怪他们没有遇到回心转意的骗子吗?
恶心
我实在觉得离谱,《“骗骗”喜欢你》这部电影,怎么就被绿色电影平台上那帮标榜为女性发声的人,认定为大烂片了呢?
他们觉得电影中男性角色的存在弱化了女性智商,把女性刻画得过于单纯。
对此,我着实难以理解。
我实在觉得离谱,《“骗骗”喜欢你》这部电影,怎么就被绿色电影平台上那帮标榜为女性发声的人,认定为大烂片了呢?
他们觉得电影中男性角色的存在弱化了女性智商,把女性刻画得过于单纯。
对此,我着实难以理解。
谁还没当过几年舔狗呢《“骗骗”喜欢你》电影日记_哔哩哔哩_bilibili可看完电影后,作为一个结婚快三年、孩子快100天的人,这个电影成功勾起了我结婚前相亲的最后一个对象,以及那段让我心有余悸的经历。
当时,我们关系明确,甚至都开始清晰地计划结婚了,她却背着我和别的男生在海洋馆约会。
看到海洋馆照片,她竟说自己和同事去玩的。
我问起来,手机里又没和同事的合影,全是她自己的,她也不做回答。
甚至,晚上还能听到她打电话、发语音说“晚上别联系我”,第二天早上问,她却说是我做梦。
这世上,谁还没遇过几个渣男渣女呢。
其实,判断一部电影是否物化女性,有个简单方法:把男女主性别角对调,看故事还能否成立。
就拿这部电影来说,把被骗女孩换成小岳岳饰演,骗的一方换成柳岩饰演,那句“燕子,燕子我不能离开你,没你我可怎么活”依旧毫无违和感。
这不就是常见的舔狗与渣人的故事嘛。
以往我们看多了男舔狗、女高冷的设定,如今在感情里,女孩成了弱势、深陷其中的一方,男孩变得冷静、功利,大家就接受不了了?
这就成男性凝视了?
要是真这么觉得,只能怪这类故事怎么现在才出现,早干嘛去了?
难道舔狗这设定就得死死锁定男性,高冷、现实、缜密有城府就只能是女性专属?
实在让人费解。
1. 渣男设定到底让谁难受今天是2025年4月9日,我在这篇电影日记里要记录的是《“骗骗”喜欢你》。
说实话,要是把这个故事改编成类似《一年一度喜剧大赛》那种时长20分钟左右的节目片段,应该会相当精彩。
片中登场的几个人物都极具标志性特点,哪怕去掉其中骗中骗的元素,拿去上春晚也未尝不可。
不过呢,我觉得这部片子的叙事腔调略显简单,故事也有些幼稚。
都这个时代了,还沿用琼瑶式的套路,什么“我离不开你”“我舍不得你”“我们不能幸福地在一起”之类的,很多人会觉得这些情节太过时、太俗套、太迂腐。
大家不禁会想,怎么还刻画女孩对男孩死缠烂打、放不开手的形象呢?
但自从琼瑶阿姨去世后,引发了一阵强烈的反思潮。
我们发现,在琼瑶阿姨的作品里,女性其实是很独立的,甚至敢反制男主角,坚持自身特色。
要是说《“骗骗”喜欢你》这部电影有让我不满意的地方,那应该是在斜坡街道上,两人相互寒暄那段。
最后一人拿出扳手说“咱今晚要不要去把那个锁弄掉”,对方回应“不用了,我没准还会写别的什么”,然后两人分开,到此结束就挺好。
没必要在彩蛋里又安排他们重归于好,又是换车尾灯之类的情节,实在多余。
整个故事自始至终都通过间离效果呈现出一种夸张感,其实保持这样就够了。
就像《我爱我家》《家有儿女》这类情景喜剧一样,让所有人物都维持在戏里那种夸张的“假”状态。
毕竟我们都清楚,这个故事绝不是在用写实手法来演绎。
演员表演时,也沿袭了这种方法。
我觉得这个故事反映了当下很多年轻人常陷入的一种状态,它以间离效果对现实进行极度的反讽与批判,这是非常好的表达方式。
如今,有个问题十分严重。
过去30年,中国从农村到城市飞速发展,西方国家花100年才完成的进程,我们一代人就实现了,甚至一代人赚了人家三代人的钱。
可代价是什么呢?
公公婆婆、岳父岳母们把自己辛苦攒下的钱看得无比重要。
子女找对象时,他们生怕自家辛辛苦苦积攒的财富,因孩子感情用事而挥霍出去。
现在这问题严重到什么程度?
每个人都把钱看得太紧了,就像生怕有人把自己手指缝里那点肉抠走一样。
大家辛苦了一辈子,就担心儿女找对象把家底败光,这可成了无数家长心里最阴暗的秘密了。
说实话,我很喜欢《“骗骗”喜欢你》这部电影里那种带点傻气、幼稚,且充满夸张间离感的风格。
要是它像周星驰电影里“我养你啊”那种情节,可能就会让人觉得夸张得有些过头了。
要是把它类比成万玛才旦的《塔洛》,《塔洛》讲的是一个拥有众多羊群,家产可能上百万的牧羊人,为换身份证进了城。
在理发店他邂逅了一个姑娘,姑娘带他去KTV,让他体验小城镇的生活。
长期生活在牧区的牧羊人,没见识过现代社会那些客套的男女之词,以及像手上戴个小环这种所谓“小确幸”的花样。
他秉持着那个年代对感情的理解,一个眼神就认定一生。
然而当这种观念突然被置于现代社会,比如现代社会那种恨不得展示全身的状态,牧羊人哪里受得了?
万玛才旦为《塔洛》安排的结局是开放式的。
牧羊人酒后,将自己所有身家都押注在女孩是真心喜欢他这件事上。
你既可以理解为他被现代文明的感情冲击得一无所有,也能认为他的传统感情观念或许能感化小城镇里理发店的小姑娘。
这其中深刻展现了在文化差异、地域差异和时间差异的背景下,人们在感情观念变化过程中所经历的挣扎。
但《“骗骗”喜欢你》并不打算走这种深沉路线。
它的创作团队就是想打造年轻人爱看的小品式、sketch式、新喜剧风格的无厘头喜剧,核心就想表达一件事:谁这辈子还没遇过几个渣男呢。
2. 我的情感幸存创伤对于渣男渣女的行为,其实现在我也能理解。
就像那位已经和我谈到谈婚论嫁,却还不停去相亲的姑娘,原因无外乎是想让自己的生活更安稳、更确定,不想风餐露宿。
找个有北京户口、在北京有房的对象,就能保障一生安稳,甚至可以不用工作。
这种想法可以理解,毕竟谁不想躺平呢?
但仔细想想,就像《“骗骗”喜欢你》里的人,为了钱骗来骗去,最终发现钱真没有那么重要。
为了钱把自己弄得不人不鬼,行为不坦荡、不磊落,难道不累吗?
其实,谁这辈子没遇到过几个渣男渣女呢?
很多人觉得我心机重,有报复心理。
就拿我和婚前最后相亲的那个女孩来说,我去她家拿自己的东西,像VR眼镜、衣服、围巾之类的。
当时,那姑娘还假装做山西小米饭。
我拿了东西就走了。
那段时间,我陷入了深深的自我怀疑,怀疑自己是不是没有爱别人的能力。
我特别能理解《“骗骗”喜欢你》里女主角的状态。
她并非真的还喜欢前男友,而是困惑自己究竟做错了什么,为何得不到正常人应有的反馈。
她不断求证的,就像片尾台词所说:“比起坏人不知道自己是坏人,更糟糕的是好人不知道自己是好人”,进而陷入巨大的气馁与绝望之中。
心想自己都做到这个份上了,为何还得不到应有的回应,不禁思考到底是世界出了问题,还是自己出了问题。
所以,我很能理解那些在绿色影评平台上发言的人,想必都是受过情感创伤的男男女女。
《“骗骗”喜欢你》这样的电影,其实就是拍给在真实感情经历中受过伤的人看的,它有一种体恤之情。
不过,对于正在经历感情创伤的人来说,看这部电影可能会有不舒服的感受。
除非已经从那段痛苦经历中走出来,不然看到电影情节,可能会产生一种类似恐怖谷效应般的尴尬。
毕竟刚经历过这些伤心事,电影却把它演绎成喜剧,用自己的伤痛来逗笑,真实的心理反应大概会很抵触。
但我觉得这部电影真正想传达的是要懂得“反杀”。
我刚才可能说得有点偏题了,现在回归电影主题。
就拿那个女孩的事来说,之后我进入了很长一段时间的自我否定状态,感觉心理都不太健康了。
在这种情况下,我通过大量写东西与自己对话来排解。
针对这件事,我写了很多,比如我到底哪里做得不对?
人为什么如此贪财?
钱不够又怎样?
没有钱又如何?
人为什么离不开钱?
诸如此类的话题写了很多。
过了大概一年多吧,具体时间不记得了,那个姑娘又来找我,说她现在单身,问我感情状况,还问有没有可能再见一面。
当时,我直接把那天自己反问“人世间为什么这么需要钱”的相关内容,以及在与她交流过程中,那些让我觉得她小气、吝啬、贪财的细节,一股脑都发给了她,随后便直接删掉了她的微信。
这种“反杀”也不是头一遭了。
很早之前,我第一份工作的楼下有个女同事,性格挺开朗的。
我们一起吃过几次饭,平常也玩得挺来,我还去过她房间帮忙搬东西,周末偶尔也会一起看电影,她也会来我这边玩。
她的房间里摆满了网上热门推荐的东西。
那时候小米空气净化器刚推出,她不到10平米的卧室就装了一台。
她的床是上下铺,上铺堆满了东西,下铺倒是干干净净,而房间其他地方也全被各种物品占满。
她还说自己有洁癖,回家穿着工作裤子都不能坐到床上,是个标榜自己很精致的女孩子。
当时,我写了一篇文章,叫《我为什么不买iPhone》,文中对比了小米青春版1和iPhone,说小米青春版1价格只有iPhone的六七分之一,却有相似功能,还表达生活不应只为面子之类的观点。
我把这篇文章发给她后,她就不再和我交流,也不愿见面了,估计是觉得我是个抠门的穷光蛋。
又过了很久很久,她突然联系我,说觉得我那篇文章好像有点道理。
可我还是直接删了她的微信。
我或许和大众普遍价值观里的男孩相差甚远。
我不太会遵循那种大众观念,比如男孩就该多请女孩吃饭、多承担责任,或是认为男孩天生就是家里的顶梁柱之类的,不会先入为主地去扮演这些角色。
所以,在与人沟通交流的过程中,我只能隐藏真是的自己,那个跟平均好男人完全不一样的我。
所以,当别人突然发现我有精神洁癖,且这种洁癖并非关乎钱财,而是过于强调人与人之间的真实和坦诚时,很多人似乎都难以接受。
3. 用爱自己反杀舔狗特性与我合作的人,我允许你在上班时偷懒,也允许你坦诚地告诉我:“这段时间我状态不佳,不想做这件事,能不能往后推迟?
”就好比我妈帮我带孩子,我也能接受她说:“这段时间我没法天天帮你带了,我得休息,等状态好了再帮你。
”然而,我绝对不允许的是,表面上维持一副良好状态,去迎合世俗公序良俗标准里所谓“好婆婆”“好同事”的人设,背地里却偷偷偷懒。
我能接受一起共事或相处的人坦言:“我真的需要休息”“我确实很穷,没钱”“我有点想买某个东西”等等。
但我不允许那种坐在地上嚎啕大哭,叫嚷着“不买不行,今天我就要买,不然就在地上打滚”的行为。
任何事情都可以说,都能拿来探讨。
要是没钱却想买东西,我们可以聊聊为什么会有这种消费欲望,这种冲动源自何处,这个东西是否真如广告包装得那般好,是被广告裹挟了,还是真的有需求。
不少女孩了解我是这样的人后,就直接离开了,觉得从我这儿占不到任何便宜。
可实际上,我并非不允许别人占便宜,只是觉得能用钱解决的事,都不算什么大事。
换个角度看,能用钱解决的事,往往也没多大意义。
任何靠广告包装得看似有用的东西,买来顶多新鲜两个星期,超过三个月,大多就被抛诸脑后,变的没什么实际作用了。
所以,凡是需要靠大量广告来凸显价值的东西,本质上都没多大价值。
真正有价值的东西,还用得着靠广告包装吗?
就像金子和钻石比较,钻石的广告铺天盖地,可大家都知道,全球几乎所有的钻石是人工合成的,我国某个县城就有大量产出。
越是依赖广告、投入大量营销费用的东西,越不值那个价。
什么东西无需营销呢?
人与人之间说实话才是最难得的。
社会上那些套话、行话,谁学不会呢?
曾经有段时间,我特别讨厌听郭德纲的相声。
以前我对他的相声痴迷到听着就能入睡,可那段时间,感觉他的作品从头到尾听不到对环境、对周围的任何讽刺与批评,全是些喜气洋洋、热热闹闹却没什么实质意义的吉祥话,听了半天也不知道在讲什么,后来我就不听了。
所以,要分得清什么是真实,什么是虚假。
《“骗骗”喜欢你》这部电影,从技法上来说并非十分纯熟,喜剧包袱的抖落也谈不上多有技术含量,故事也并非多么精彩绝伦。
但它很适合当下人们观看,毕竟现在金钱与利益的捆绑极为紧密。
而且它不像万玛才旦、贾樟柯的文艺片那般内容枯燥,而是由一堆段子构成。
这个电影只想表达一个很简单的道理,人这辈子,谁没遇到过一两个渣男渣女呢?
最重要的是,自己要学会“反杀”,之后更要好好对待自己。
好,以上就是我对电影《“骗骗”喜欢你》的日记。
电影《“骗骗”喜欢你》(2024)海报01 《孤注一掷》后流量时代一直以为把所有主演放上去的海报,是最没有创意、最失败的电影海报,没有之一。
电影《孤注一掷》(2023)原班人马的金晨(1990-)、孙阳主演,题材接近,蹭《孤注一掷》流量及热度的痕迹过于明显。
一直觉得孙阳(1989-)面善,原来除了《孤注一掷》,还演过《过春天》(2018)。
《过春天》,这是在草稿箱里搁了很久还没写完的又一篇影评。
李雪琴(1995-)从脱口秀演员转型电影演员,或者更准确来说,应该是喜剧电影演员。
靠广告金句“再忙,也要跟你喝杯咖啡”和台湾电视剧出道的台湾艺人王耀庆(1974-),不管拍什么,都是那一副高富帅熟男形象。
好奇片尾开演唱会打酱油的小齐哥(任贤齐 饰,1966-),片方给了多少出场费?
02 东南亚、港澳犯罪宇宙电影《孤注一掷》里,网络诈骗的故事发生在东南亚某国。
《“骗骗”喜欢你》里,澳门成了澳港,林晴朗(金晨 饰)、欧阳晖(孙阳 饰)、柏仕通(王耀庆 饰)及董晓惠(李雪琴 饰)组成的“骗子天团”横行澳港。
总之,类似案件不能发生在中国,即便发生在中国,也不能用真实地名。
03 从盗亦有道,到天下皆骗《天下无贼》(2004)里,盗亦有道的扒手王丽(刘若英 饰)为了让傻根(王宝强 饰)保留“天下无贼”的信念,最后扒手老公王簿(刘德华 饰)付出了生命的代价。
从《天下无贼》到《文雀》(2008),剃须刀片都是扒手的作案神器。
锋利的刀片可藏在手里甚至舌上,割衣服、割包易如反掌,但一旦割到人见血就算失败。
或许这就是扒手行业的“盗亦有道”,只谋财不害命。
电影《天下无贼》《文雀》里,盗亦有道。
电影《“骗骗”喜欢你》里,大团圆喜剧结局。
现实中,个人信息泄露,十个电话九个推销诈骗,天下皆骗。
04 金属货币时代的回归电诈无解,最后只能一刀切,所有银行卡被限额交易,如日限额1万、几千、甚至更低。
多年不用的银行卡,直接被冻结。
如果是紧急情况,如大病急救、紧急用钱等,日限额1万,10万需10天才能凑齐。
这种伤敌一百自损一万的“一刀切”限额政策下,又将发生多少血的代价?
这是倒逼回到现金时代?
但如今,银行取现也很难了。
又或者,再倒退至以黄金、白银为代表的金属货币时代?
推荐指数:3星(原文始发于微信公众号“风清不扬”)
爱情该有一枚指纹的温度。
但阿杰的指纹永远停留在诈骗专用机的磨砂钢化膜上——那层隔绝真实触感的薄膜,正渗出他替三百六十七个女人代购口红时积攒的油脂。
这部入围鹿特丹电影节光明未来单元的“赛博聊斋”,让微信聊天框成为二十一世纪的《牡丹亭》,魂灵在“对方正在输入…”的闪烁中借尸还魂。
深夜的诈骗基地像一座人肉数据中心,四十张铁架床排列成服务器矩阵。
阿杰的上铺永远亮着幽光,那是小鹿用美颜补光灯给癌症晚期男友直播“病房婚礼”。
他们的爱情需要精确校准:男友的氧气管要P成捧花,心电监护仪必须调至最诗意的波动频率。
直到某天凌晨,小鹿的直播间突然黑屏——不是系统封禁,是心电图拉直成一条永无尽头的进度条。
阿杰在帮小鹿删除聊天记录时,发现她给男友发的每句情话都复制自自己编写的诈骗话术库。
真正的骗局从不是那些深夜转账的寂寞女人。
当阿杰用第十二个微信号伪装成华尔街华裔精英时,后台AI正将他拆解成数据碎片:声纹卖给语音交友APP,自拍瞳孔倒影里的城中村窗格被裁切为陆家嘴夜景,连对小龙虾过敏的生理记忆都被改写为“钟爱法式焗蜗牛”。
最完美的猎物却在第七个月出现——对方能识破每个P图细节,却坚持往他虚构的波士顿公寓地址寄手织毛衣。
阿杰在集装箱改装的宿舍里拆开第八件毛衣时,发现所有毛线都掺着银白色光纤,像把整个互联网的骨骼抽出来为他编织过冬的谎言。
台风登陆那夜,警察的无人侦察机掠过违章建筑屋顶。
阿杰在删除最后一个虚拟身份前,突然想看看毛衣主人的朋友圈。
三千公里外某座智能养老院里,阿尔兹海默症患者的平板电脑自动推送着“恋人”动态——AI根据她年轻时的情书生成微笑,用她丈夫葬礼录像提取的语调说早安。
那些毛衣原是物联网工厂的测试品,每根光纤都在持续上传穿戴者的心跳数据。
当阿杰终于用真实手机号拨通电话时,听筒里传来的却是中国移动的默认彩铃:“爱是永不消逝的电波…” 整部电影最痛的镜头并非逮捕场景。
当警察用取证设备恢复被格式化的诈骗手机时,数据洪流中漂浮着三百六十七支未送出的口红、八千四百句被系统判定为违规的“我想你”、以及小鹿直播间里那个永远卡在99%的点赞量。
阿杰的判决书显示其诈骗金额为零,那些女人坚持称转账是购买“爱情体验”的合理消费。
出狱那天他收到养老院的快递,最后一件毛衣内缝着二维码,扫码跳转到云端存储的对话记录——所有他精心设计的情话,正被某个AI批量发送给十万个孤独的灵魂。
(完)
挺好的呀,分不高啊。男主帅,女主美。喜欢这种单纯可爱善良的女孩子,惹人疼爱。音乐不好听,扣一星。
电影院没开空调。
滤镜开的有点过了
目的很明确,就是《孤注一掷》的平行世界CP同人文,看的就是金晨和孙杨怎么欢喜冤家怎么甜,其他的都不重要。虽然但是,还是很讨厌这种强行正确的结尾,自动忽略就好了
为了拿回被渣男骗走的钱,金晨也是拼了,孙阳也是圆梦了一回。情节曲折生动,李雪琴、王耀庆和几个星爷配角的加盟增色不少,加一星鼓励,等有机会再看原版《恋爱局中局》。
确实是工业糖精,偶尔过节的时候尝一尝也挺甜的。avec.🐋
支持孫陽!!
无趣。
真没想到2024还能有这么土的影片名 很难不拉低期待没有吹的那么神 也没有预想的那么烂 一般般吧 俗套
有点俗,但也能看
轻松的轻喜剧轻言情。法拉利飙车脸扭曲一幕我笑成了口水哥。孙阳太…帅…了…
假、小、空,毫无节制的撒狗血,由短视频连成的电影,主创拍的时候脑子里大概就想着“这段剪成短视频必定能火”。“骗骗”打引号,“喜欢你”也没看出来,男女主情感进展突兀的我妈看了都得说:傻姑娘难怪会被骗,之后怕不是还得继续被骗。真没想到2024还能在大银幕上看到宋木子吐口水这么低劣的笑点,别说开心麻花,赵家班那帮子徒弟也早都不屑于玩这种了。
觉得李雪琴的造型还挺美的,金晨戴眼镜能遮住一些鼻子,孙阳一直很帅,舅舅终于不演暴发户了!王皓演渣男也很合适。虽然有些刻意,但很多地方依旧觉得很好笑~对原版产生了好奇心。
春天花会开,骗子搞纯爱。
大局观5星。
赶在游客大军涌入前,出门逛逛顺便看个片子,还行吧,尬笑一下看得还算愉快,电影院也不容易,预售票满返,相当于买一送一了,好嘛帮全家买票,年初一就电影院过了。
我觉得全片表现最好的是大鹏,用几个合适的演员和一个6分剧本和不高的预算换来了6亿多的票房,找到了作为制作人的成功模式,同时锁定了和自己长得8分像但高一头的御用替身,以后应该都要皓鹏成双了。
看了不亏。男主很帅。
男女主是养眼的 尤其孙阳真真电影脸 王皓的脸型就放弃大荧幕吧 剧情能感觉出编剧的野心但确实小儿科 诡异的是为什么处处透露着大鹏的喜剧审美 …
老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