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很久没有看过这么又优秀又纯粹的动作闯关电影了,拳拳到肉。
2.刚在看的时候突发奇想,要是这部片放在《死亡游戏》那个年代,那今天的华语动作影片又是怎样一个地位怎样一个天下。
3.按照影片的年代设定,原来那时候的福建还有这样一个土楼,呵呵。
4.铁幕雷的对战,就像李小龙《死亡游戏》第一关,或者像吴京《狼牙》第一战,都是一个巨人的设定,打出了影片的第一个高潮。
5.三关战,感觉还是吴京的《黑拳》中的街霸例爽。
6.最后的台词太文艺了:生命无须向死而生,爱才是进入天堂的通行证。
只是我很喜欢,专程抄了下来。
其实这是点题之笔,不过看爽的人谁又会回过头来思考这句话和影片的关系呢。
向死而生,本质就是对生命的一种拯救,所以影片名为《死亡救赎》。
只是这太哲学,动作片嘛,差不多就好,再讨论这个思想轴心,那又要长篇大论了。
警告:本片观影无聊至极,笔者神魂颠倒,百无聊赖之际,只好写这篇辞不达意,前言不搭后语的文章,自我娱乐一番。
笔者是微博中了票才去看的。
一般来说什么样的电影会在微博进行送票活动呢,就是像这部电影一样,有自知之明的,才会在上映之前大量送出票票。
之前也有两部这样的电影笔者去看过。
一部叫早见晚爱,另一部叫青春派。
早见晚爱勉强凑活,青春派则有很多惊喜。
于是,笔者运用神奇的演绎法推理,这部叫做金刚王的电影,会不会也有什么看点呢。
说实在话,笔者之前看到这部电影的名字,第一反应竟然是——金刚狼终于定档了!
没错!
我竟然可耻的把这电影的片名看成了金刚狼!
当时笔者实在是等金刚狼的消息等的心焦火燎的,等的花都开好了,等的花又开好了,于是笔者就可耻的看错了!
为毛要叫金刚王这名字!
明显是想借金刚狼的名头来搞视觉误差啊。
就像之前功夫侠占了太极侠的便宜啊。
但是这一次便宜可占得大了。
都有金刚两个字,而且真的是非常容易看错啊!
如果你看错了的话,那就真是一失足成千古恨了啊!
神啊,救救我吧!
把我浪费的那两个小时还给我!
为了寻求自我安慰,笔者查看了影片的相关介绍。
嗯嗯,空手道。
嗯嗯,泰拳,嗯嗯,日本截拳道?
我艹,韩国舞王!
这尼玛明明是抗日神剧,怎么会有截拳道!
还是日本的!
难道李小龙不仅穿越早生了几十年还叛逃到日本去啦!
更夸张的是,竟然有棒子的舞王!
你确定是舞王不是武王!
从电影中可以看到,那个饰演疯猿的应该就是韩国舞王。
啊,他确实是在跳舞而不是在比武啊。
你他妈竟然在跳舞!!!!!!!!
气死我了啊。
我他妈是来看打架的,不是臭棒子在那里跳舞!!!!!
笔者一直以为这电影是真功夫,但看完以后才发现,除了几个主演,其它的全是真功夫啊!!!!!
什么主演的少林拳,什么铁幕雷的柔道和空手道,什么疯猿的指甲舞蹈,什么苍生大介的棒子跆拳道式的空手道,都他妈的花拳绣腿啊。
不堪实战。
最后一场大战,主角K29刚要运气开打,天空突然下雨!
尼玛,吓屎我了。
这不是孙悟空吗,难道他要变超级赛亚人三号,竟然能够影响天地的气。
这一段打斗,有刻意模仿一代宗师的嫌疑啊,雨中作战,各种特写镜头,就看见两坨肌肉,飘来飘去。
然后,K29开启计时器,发动大招——17秒必杀技!
这尼玛不就是爆发小宇宙吗,早不发晚不发,偏偏在被打残了的时候发,你这不就是星矢小强附体吗。
而且,K28苍生大介以掌代拳,完全的紫龙嘛。
最后K28被K29击中心脏,完全的星矢紫龙第一次大战啊。
然后,打完收工,没错,天气竟然可耻的突然放晴,除了地上的几摊水,完全看不出下雨的痕迹,明明刚才雨那么大啊,怎么会说停就停,停了地上的水说干就干呢!
这电影在成都拍的吧!
最让笔者蛋疼的,就是电影的文戏了。
你说你打就打吧,为毛说那么多废话呢。
打一拳要说十句废话。
什么哈迪斯精神,什么佛家哲学。
就是在相互洗脑罢了。
笔者看了半天电影,就是没看见电影中把那个神马哈迪斯精神讲清楚,恐怕编剧自己都不清楚吧。
不过有一点倒是很明确,就是电影中哈迪斯神社的人自己都被这哈迪斯精神搞糊涂了,分成了两拨.你们看苍生大介最后看见自己手下违反自己信奉的哈迪斯精神时那死不瞑目的表情,太可爱了!
笔者可以在这里不负责任的告诉大家,这破电影谁看谁傻逼!
我已经傻逼一回了,不能再让更多的人变成傻逼啊!
一失足成千古笑,再回头是百年人。
《金刚王·死亡救赎》精彩看点:1.集合武术精华 2.“亚洲舞王”南贤俊演绎“魔尸销魂” 3.震撼“水中功夫”呈现全新“金刚Style” 4.巅峰对决 于无声处听惊雷 5.多国型男 迸发男性荷尔蒙 6.地狱天使 男人心跳女人尖叫。
地址:http://www.2amov.com/vod-play-id-15569-sid-0-pid-1.html
当叶问大师业已被从少拍到老,《武侠》义无反顾地投奔走进科学体之后,那种催人从座椅上跳起来的华语功夫片一度奇缺。
从这个层面上讲,《金刚王》给了硬派功夫片迷一个重新找HIGH的机会。
“金刚王”不是“金刚狼”,两者的共同点是,它们都有超级肌肉人统领全局;但不同的是,后者是一个雄性动物兀自奋战,而前者则是一群糙爷杀出黎明。
如果说《画皮》是一部把女人关系做绝的电影,那么此片幕后团队再度打造的《金刚王》,则是把男性关系的纠结程度推向新境界:“战友”情、兄弟情、师徒情、长幼情、甚至敌我的惺惺相惜,都被恰到好处地释放。
当然,从剧作上讲,这部沿着“递进式”叙事传统出牌的功夫电影,最根本的卖点还是让人血脉膨胀的“拳色”——就像人们当初难以抗拒《画皮》瑰奇的视听风暴一样,《金刚王》依旧在感官效果上制造亮点。
全片充满力量感的画面比比皆是,而以打击乐为底色的霸气配乐,也夯实了粗犷与细腻高度融合的质感。
动作设计上,《金刚王》试图呈现出“第四代功夫片”的全新风貌。
若把李小龙归为第一代功夫之王,成龙和李连杰算作第二代掌门,甄子丹称为第三代超级打星,那么本片中的释延能,则可被视为“第四代”。
这种划分,未必仅取决于他们所处的时代,每位功夫巨星在传承的基础上,其实都构筑了强烈的个人风格。
李小龙注重招数与形迹的精准,成龙善用道具和幽默为动作加分,李连杰将无懈可击的功底转化为惊为天人的巧劲,甄子丹在闪转腾挪间则发散出一种难得的雅气。
《金刚王》中的释延能,肌肉质量几乎超越几位大神,但大块头并未用简单粗暴的蛮劲行走江湖,在与狱霸金刚“铁幕雷”和结尾冥神金刚“苍生大介”对决时,你可以清晰看出他对敌手个别部位(脊梁、腰部、心脏等)的攻击战术;在与魔尸金刚“疯猿”的对打高潮戏中,两者对建筑实体道具的运用可谓登峰造极,钻、跳、爬、闪等连贯性动作的剪辑一气呵成,且毫无“维亚感”,这在特效泛滥的功夫片领域实属难得。
就释延能的个人动作风格来讲,诸如在“17秒”内解决问题、拳力和腿力的高度配合、“情”与“气”的传递关系等等,都彰显出一种妙趣横生、畅快淋漓的游戏感。
《金刚王》本质上是一部在暴力指数上直指“R”级的电影,个别场面的恐怖程度为华语功夫片所罕有。
这部粗砺却并不粗糙的电影,将与《狄仁杰之神都龙王》同时征战内地影市的国庆档,足见《画皮》团队对它的信心(《画皮》亦是在国庆档掀动票房)。
事实上,这是两部方向并不相同的“大场面”电影,《狄仁杰》引发的是一场头脑风暴,而《金刚王》带来的却是肌肉和动作的饕餮,对功夫片迷来说,这理应是不可错过的一部。
废话不多说了,从“武”与“禅”这两个方面,谈谈个人对于这部电影的体会。
武这部电影的核心在于三场挑战,这三场挑战各具特色,别开生面,与动作类游戏不乏相通之处。
第一场,对阵狱霸金刚。
狱霸金刚有点类似动作游戏中的巨型boss,压迫感十足,但灵活性、机动性有所欠缺。
主人公利用台阶、墙壁等地形来伤害对手,颇有新意。
狱霸金刚相当于游戏中的近战战士型角色、力士型职业。
好比仁王里面的东国无双吧。
第二场,对阵疯猿。
第二场很容易让人联想到一些动作游戏中的解谜环节,比如鬼泣3里面的影子BOOS,要在特定条件下才能有效攻击敌人。
敌人出手狠辣,行踪诡秘,类似游戏中的暗杀者职业。
双方打斗时也利用了地形因素,主角利用墙壁废了疯猿的手指,让他手上功夫大打折扣。
最后又在水里击杀疯猿。
第三场,苍生大介。
这个属于比较均衡的boss,压迫感不及巨型boss,也没有暗杀者神出鬼没的诡秘。
剥离了外在附加的特性设定(巨大体型、诡异行踪),而将重点放在武功招式本身上,在打斗上更有所强化,为观众呈现出一场不逊于叶问系列的终极决斗。
除了三场核心打戏外,另外有几场次要打戏我觉得也相当不错。
金刚王在少林暗处独自练习17秒必杀技。
镜头不时晃过金刚塑像的面部,塑像的威严神情与人物的面部交错叠加,使金刚王的动作更显威势,增添动作美感。
在师傅圆寂前,金刚王在寺院打下师傅教给他的第一套拳,神态安详,有一种沉静之美。
苍生大介独自面对木人桩练习,忽然,在明暗交错间,木人幻化为一个个蒙面武者,与他对打。
原来他是在和假想中的对手交手。
这种虚实转换的镜头切换,让这场打斗显得亦真亦幻,富有神秘感、玄虚感。
类似的还有金刚王在苍生大介面前演练17秒必杀技时的情景。
金刚王以木人桩为对象,跟假想的对手交战。
苍生大介在一旁看着,同时也在假想中与金刚王对战,拆解金刚王的招式。
这种“假想战斗”当真是又一种新奇有趣的视觉体验。
《金刚王》开场前,我在影院百无聊赖翻着画册,猛然发现这片竟是《画皮》幕后团队出品,登时有种看到史泰龙出演小清新的讶异。
等看过影片,发现并无混杂乱搭。
《画皮》是“魔幻爱情巨制”,用虚无缥缈的神话仙境,包装一段世俗三角恋爱,《金刚王》是“功夫格斗大片”,故事背景却并不写实,乃是一个“异次元空间”,两片的创作思路,其实挺相通。
朋友说,《金刚王》有刻意靠上抗日主题之嫌,其实它的世界观设定颇为特异,与抗日关联甚微,“哈迪斯”类似《美国队长》里的“九头蛇”,是个架空势力,不但与历史绝缘,甚至在片中不受军国主义把持的天皇政府认可,如此一来,与国人仇恨的“侵华势力”差距极大;而主角的身份复杂,曾是恶之一员,又一心向善萌生反抗斗志,其抗争的动机,也并未上升到民族之战的壮烈(至少表面上),只是出于人之善性,想拯救孩子和无辜者。
《画皮》团队把一部真拳实脚的朴素作品用漫画触觉呈现,其中几处(主要是那疯猿段落)还透着cult诡异趣味,维持了一种高概念的姿态。
在这样的世界观指导下,片中一轮一轮的过招,被去政治化、去宏大化,剔除了多余的负载,纯化为善与恶的简单对决。
一再展示空手道的手刀,泰拳的飞膝,以及少林武术与散打、柔术、跑酷合流的近身格斗术,哪像是上世纪三十年代的武学成就,只差一步就要迈进时髦的MMA。
武术行家们大可以抱怨乱来,但谁叫这是架空的漫画世界,招数自然是越新越酷越好了。
其实具体到格斗生理学,是比较写实的,有一个细节,金刚王将铁幕雷绞倒在地,反被对方举起,因为关节技的杠杆需要体重制衡,当两人体重悬殊,便不那么有效。
也有适当的夸张视觉效果,金刚王死磕疯猿,两人从墙下翻越孔洞,分别从两侧上墙,又在桥顶杂技般过上数招,全在一个镜头内,用了威亚但不张扬,精彩之至;这一场比试还有几个降格镜头,制造角色倏忽而动、快如闪电的错觉,插的不动声色,挺低调逼真。
继李小龙、成龙和李连杰、甄子丹之后,释延能被誉为“第四代功夫片接班人”。
在打星领域,新人要出头,选择擂台格斗、闯关斩将的类型片,是相当符合职业生涯规划的。
前不久另一位新星陈虎也拍了《太极侠》打响头炮。
擂台比武使不了借物打人的花巧,变不出十八般兵器的花哨(片中苍生大介还提倡“用刀的武士不是好武士”),犹如武术界的T型展台,是最能展现演员功夫和身段的舞台。
释延能大有复制前辈李小龙成功的野心,和李氏“四部半”一样,《金刚王》冲突简洁直白,最大程度消除理解障碍,正邪势不两立,主角爱憎分明,释延能坦坦荡荡+怒发冲冠的演技,也与四十年前李宗师不谋而合。
英雄进入敌人大本营击杀魁首,是《唐山大兄》,《精武门》和《猛龙过江》都用过的设计,和《龙争虎斗》的主角一样,金刚王也是少林俗家弟子,两片高潮也各有一场百人混战的暴动,至于层层挑战高手,当然来自《死亡游戏》的构思。
对白多穿插对佛学、哲理、武学宗旨、生命意义和英雄使命的探求,也是李小龙首开的先河。
《金刚王》没有大明星,却定档强手林立的国庆档,号称要跟《狄仁杰之神都龙王》“二王争霸”。
笔者看的这一场,有许多单身男性落座,挺为影片欣喜,这个观众群,《狄仁杰》未必招揽得到。
影片是双雄格局,还有两大汉赤裸上身过招的基情场面,但就如《猛龙过江》的李小龙与罗礼士,有一种英雄惜英雄的悲怆,腐味并不浓,直男完全不用担心被扳出些许弧度来。
释延能的主角首秀,当然不能和李小龙的石破天惊相比,但执着追逐巨星的脚步,总能打出一片天。
(文/方聿南)
【千日谈】20131004【每周镜像】《金刚王.死亡救赎》:筋肉的荷尔蒙 文/丹达 比起其他类型片来说,功夫片的本体并不是剧情设置,而是男人的肱二头肌。
而对一个具有强烈腐男属性的观众来说,功夫片已经不再只是单纯的展示男性荷尔蒙的电影,而具有了更多的暧昧意味。
在电影院,如果你是一个自以为并不洗剪吹的男性观众,甚至你还觉得自己顺应了时代和文化的潮流,你就一定会去关注所谓腐女的世界。
女性主义批评电影在指摘电影的“男权/父权”主义倾向时,似乎忘记了当一部电影里几乎全是男性的时候,其中又何来“女性/被观看”视角呢?
或许那些批评者可以说,这是被观看女性在已经被同化之后认为自己看到的就是自己想看到的电影。
《金刚王》在一系列功夫类型片中的一部,到是秉承着功夫片中一贯应该有的躯体接触的筋肉打戏,和一个非常简单的故事,那些用来包装这个故事的所谓“金刚之怒,菩萨心肠”的佛家阐释,更多不过是用来给一个没有剧情的肉搏战以一个合理的故事冲突而已。
当然,包裹在这个故事外面的,还有“爱国主义”情怀和“反军国主义”的“哈迪斯”信仰。
很多观众在观看完这部电影之后,会为其中过于明显的红色设定感到生理反感,也会为某些关键性的剧情点的草率处理(剧透,K39的哥哥居然是那个拖尸人卧底)非常不适应。
其原因不过有二:观众的不再那么好糊弄,能够接触到这类型的作品实在太多,网络、电视、手机、游戏,剧情设定在政治上的中立化和故事更加具有矛盾冲突性成为影视作品的基础功底而不再是加分项,就这一点来说,如果仅仅是个别优秀的国产电影,已经完成了对中国观众的基本认识,但对于整个中国电影市场而言,似乎并没有做好这方面的准备。
而第二个原因,也就是我在电影最开始提及的腐情结的影响。
关于功夫片的出现原因,大致有中国式类型片文化输出、个人英雄主义特征、暴力美学主义等,而现在更多的,恐怕是作为消费群体爱好的转变,以强有力的“腐”文化为功夫片获得了新生。
腐文化并不会在意故事剧情的设置是否完美,也不会在意文本的互文性(主演K29的演员释延能正是第32代少林寺弟子),他们,或者说我们最在乎的,就是男性之间不可说清的互动关系。
既然如此,抱着“宁缺毋滥”的原则,红色设定和剧情草率还不如一个平铺直叙的故事来得更加吸引人,如同功夫片最吸引人的部分是打戏(尽管这一定会让剧情严重被横向拖沓)一样,腐群体们最喜欢的,不就是男人吗?
而片中唯一的女性角色“天野枝子”,她所说的每一句话,都成为了一个腐女的标志。
这和《小时代2》里的“男色生香”完全不一样,郭敬明在电影中的每一个设计,作为电影几乎是完全不合格的,但作为商业电影和精准化营销,一定是下足了功夫的。
反观《金刚王》,电影的主旨在于“打戏”,但对于腐群体来说,这些都不重要了,重要的是,有男人,有脱衣,有拳拳相向,有兄弟情深和对手相惜,这些设定就足够了,谁管演员是谁呢,只要符合我们内心的男男关系,那就足够了,尖叫吧,沸腾吧,为这些男人的肱二头肌们欢呼吧。
虽然释延能确实缺少一些所谓的明星气质,但是真功夫确实是当今电影节少有的,看到很多文艺小青年的评价,真是可笑,如果真是想看功夫片,就别用带着有色眼镜的眼睛去评论一部真材实料的真功夫片。
所以,如果你们想看类似《叶问-终极一战》这样的文艺范的武学片,就别看了,看了你也接受不了,毕竟你站的是文艺小青年的角度看待这部电影,而不是喜欢功夫片的观众角度。
反之,如果厌倦了这几年那些假功夫片,那么这部电影真的值得一看。
无疑,该片最炫的是武打镜头,随处可见的快进快退和大特写,配以管弦乐队的宏大音乐,基本算得上国产武打片的上乘之作。
主题很明确,就是精神抗日,基本半隐于世的金刚王最终为营救孩子愤而起身,直面哈迪斯。
金刚王和疯猿对打亮点在夜色鬼魅渲染和水中搏击,号称亚洲舞王的南贤俊疯癫的动作应该是个创新点,却总让人抑制不住出戏,最后金刚王和仓生大介雨中对打非常精彩,雨滴特写和喘息令人身临其境,画面精美,刘承俊的肌肉简直爆掉眼球。
金刚王的哥哥一角是太大伏笔,之前诸多特写镜头让人不禁揣度其隐秘身份,我所想的是,最其貌不扬的他应该在最后关节亮身,他才是一等一的高手,甚至,有可能是苍生大介真正的师傅。
很意外,是金刚王未死的哥哥。
亲情牌最后打出,成为金刚王反败为胜的关键。
此外,友情也有提及。
苍生大介与金刚王小时相识,少时相伴,随政见不同,各为其主,但却惺惺相惜,苍生大介说,我想跟你做朋友,金刚王断然拒绝:对不起。
但多次闪回的少时回忆和隐现于金刚王脸上的温暖笑容说明了一切。
纵然长大后各怀心事,儿时的共同回忆是我们最温暖的故乡,是永远也回不去的故乡。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配乐相当大制作,堪比好莱坞大片配乐,管弦乐或者单纯击打乐运用恰到好处,或者加重紧张,或者柔缓抒情,女声让人想到恩雅。
本片女性角色不多,基本是男性片,武打或许适用于男性,其宣言的精神却男女普适,“唯有爱能通往天堂”,然也。
说几点不足。
“没有必杀技,只有必杀心”一句反复出现,个人感觉,“十七秒绝杀”这个名字太low了些,打斗时身着牛仔裤的金刚王难免有穿帮之嫌。
释延能虽然有功夫功底,但某些武打动作设计不好看,感觉毫无力度和新意。
另外,个人狭见,如果由甄子丹来饰演,或许更合适些。
功夫片常见的叙事思路同样套用于本片,大隐于市的功夫高手,欲归隐山林却被迫出山,巅峰对决最终拯救世界,英雄梦塑造完毕。
文化价值层面陷入师门恩怨江湖恩仇的旧样式,文戏演员普遍替代功夫演员,真功夫变成了真特效,武打演员断代让人担忧。
功夫片一直是华语电影的热门的类型。
当我们的功夫电影产量越来越多,细微的区别也越来越大时我们不得不梳理一下这个类型的来龙去脉。
从最初的“硬打”到后来戏份中越来越多的“文戏”,中国的功夫电影其实也一直奔走在寻找国际化的路上。
从胡金铨开始,人们似乎不再热衷于纯粹的“打”,而要总结出“打”的哲学意义。
在《侠女》里,武打甚至成了一种修饰,更多地在讲人们心中就纠结和自我救赎。
而《英雄》这样的电影,更多是在寻找“打”的意义。
在这部电影中,“打”的意义早已超越了个人的爱恨情仇,开始与“天下”有关。
而李安的《一代宗师》,是在寻找“打”的诗意。
在他的审美中,打不是徐克式的飞檐走壁、腾空驾雾,是一个人心中的诗意,甚至是一群人心中的诗意和通向彼此的有效语言。
功夫电影,也从硬功夫的视觉效果,开始转向心灵,转向天下,转向更广阔的未知领地。
现代化的电脑特技给功夫片插上翅膀,让那些习武之人有了更为逼真的,上天入地的本领。
但它也像一个双刃剑,让人们在满足视觉的同时忽略了电影其他的养分。
相对来说,《金刚王•死亡救赎》(以下简称《金刚王》)是一部纯粹展示“功夫”本身的电影。
这部电影从开始到结束,几乎只用“武”来说话。
为了那个关乎民族荣誉的“金刚王”,更多人选择了硬打硬拼,甚至选择牺牲。
而那个曾经修身少林的年轻人却懂得武强身,禅修心的道理。
在整个民族的危机之时他遵从师命选择挺身而出,并连续战胜金刚神社的三员大将,保留住了民族尊严。
如果换一种角度看,这也是少林与金刚神社的对战,是两种不同信仰之间的对战。
对于两个阵营内的人来说,“强者”都是他们的目标,而达到目的的方式却截然不同。
金刚神社用大量的杀戮来体现强者精神,而少林精神更主张在平时修身养性,在大难来临之时做到绝不退缩。
在一次次硬对硬的对决中,“金刚王”内心的禅意最终给他挽回了胜者的身份。
在单线故事下讲述一个简单的道理,用更多的时间来修饰片中的武戏是《金刚王》的特点,也是这部电影的亮点。
对战两队的阵容各不相同,心中的理想各异,他们却用一个交汇点展现自我。
占据绝大篇幅的武戏勾起我们儿时的回忆,让我们想起香港功夫片盛行时那些为民族荣耀而战的英雄。
但《金刚王》不是简单的怀旧,是要给人们展示真理存在的途经和普世价值观的潜在的力量。
作为影片中的唯一女主角,枝子在《金刚王》中具有柔化电影线条的作用。
她与片中的孩子们构成弱势群体,让金刚王的存在更具有意义。
作为这部电影最弱小的角色,她让这部看似冷冰冰的电影变得温润。
虽没有缠绵的女儿情长,但她为真理和真相挺身而出的勇气也一点不逊色于电影中的男人们。
曾看过一部叫《勇士》的美国电影。
影片讲述了兄弟二人在拳台上的相见。
在生死关头,天生的亲情让他们成了亲密的敌人,一场激战最后让他们原有的裂缝弥合,身体上的伤痛过后他们的内心都发生巨大的变化,曾经的隔膜早已不在,变得亲似一人。
《金刚王》也讲述了这样的兄弟情。
曾经对哥哥的愧疚在获得哥哥原谅之后被转化成了无穷的力量,最终让“金刚王”赢了这场战斗。
如果说金刚王救赎的是一个民族的尊严,我们不得不说,是亲情救赎了功夫,救赎了金刚王。
日本人很少用希腊神话做代号的吧,北欧神话的比较多见,就算要用冥王,布鲁托也比哈迪斯逼格高些
剧情很扯。
我怎么觉得还挺好看的,尤其最后两大型男赤裸对决,真的很过瘾
剧情有些狗屎,其他还好
动作凑合,剧情狗血。
看武打
跟金刚狼没有半毛关系,然后动作设计的还行,特别是慢动作的大量运用,其他剧情什么的就不敢恭维了
这个动作片还是推荐的,打斗画面处理的很好,看得人肉疼,男性观众应该会喜欢
还能说啥?
没看过的可以闭嘴。就冲这实打实的真功夫'对打也值三星,至于剧情,这类片子还要在剧情上追求什么?甄子丹的陈真都能及格为什么这片不行?在近期一群娘炮气质的电影面前这片子就像个硬汉一样让人提神,就冲这也要给他三星!
从头打到尾都是真功夫,打的激烈又刺激,就是太暴力了少儿不宜,不过释延能终于翻身做回男主角有望会是李连杰接班人。
释延能还是个敬业的演员,还以为这片要拍成突袭的感觉,看来我多虑了,特技让这部本身还算精彩的打斗变得乏味了,然而故事很屎也是不争的事实
先不谈剧情,打斗场景还是挺好看的。k29打大块头的时候看得真爽,明明不是他对手还要死撑着,最后被塞入棺材,太爽了。日本鬼子全塞进棺材。尼玛的,魔尸金刚是贞上身吗?看着真恶心。功夫没两下子,跑酷倒是有两下子。
就功夫片来说绝对是精品。如果看到片名和海报之后还对剧情有期待的话,我觉得那是个人的问题了
看看预告片就行了,,
为了功夫片打4星,其实3星,打的还是很带感的,剧情蛋疼,打疯猿的时候各种跳太不真实了
三星是给两个演员的最后一场打斗,剧情还是找个小学生写作文吧
情节像破抹布一样无法掀起细看,2星给动作部分。男二号的脸像猪屁股一样板整,点缀着两个死鱼眼。看起来应该是个健美教练来客串的。
打一星是不是过份了点,还是两星吧。女演员的演技真是。。。他师傅还真是。。编剧编的还真是。。果然看不下去。。。
肌肉男之间的PK,看的我等文弱书生也是暗自摩拳擦掌。可惜,鸡排和牛排终究是有区别的。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