乍一看,可能会以为这是北京遇上西雅图2.0,但是看了才知道,这是国际版的不见不散。
在连续拍了几部浪漫爱情片后,汤唯大有要和白百何PK,争夺小妞电影女皇的意味。
但小妞电影之所以为小妞电影,在于女性视角的建立。
换一句话说,是如何揣摩女性观众的心思,服务到位。
女导演、女编剧的介入,往往要比男性电影工作者们来得更成功。
然而《命中注定》则有所不同。
作为一部1994年好莱坞电影《我心属于你》的翻拍,除却原版编剧,制作班底从导演、编剧到监制都是男的。
所以,你看着电影觉着是托斯卡纳艳阳下,汤唯的美颜盛世。
但其实,还是冯小刚借着命中注定还了非诚勿扰的魂。
不仅是廖凡葛优附体,重要的是,怎么能借着电影发一个中产阶级的梦。
谈恋爱得B格高吧,长城三亚北海道去腻了怎么办?
那就欧洲啊!
谈恋爱的对象也不能是老土的职业了,古董修复师够高冷的吧,长成廖凡这样的大概是独一无二了吧。
全程下来,即使演员换了人,也依旧是铁打的葛优,流水的女明星。
更何况,这次还换了个不会演戏的汤唯。
所以说到底,把汤唯找来当主角,其实是电影的一大败笔。
可能有人反对,汤唯竟然没有演技?!
你真当观众没有看过《色,戒》吗?
但除了这部,好像汤唯演洗发水广告的时候都要比在电影里自然。
有人是拿鼻孔演戏,大概汤唯就是拿头发演戏。
在表达愤怒、烦躁、无奈等等情绪的时候,你都会看到汤唯的手将垂在额头的秀发往后捋。
至于为什么《色,戒》会那么成功,我有这样一个理论:色戒女主角王佳芝其实是一个演员,一直在用力扮演“麦太太”这样一个她根本不符合的角色。
而汤唯压根没有演技,所以演戏的时候很用力,就产生了这种“扮演感”,顺其自然地和王佳芝合体了。
所以《色,戒》之后,也没有再看到汤唯有什么特别精彩的角色出演。
除了汤唯,电影对原版的改编其实也有不小的缺憾。
尤其是减少了片头算命的两场戏。
原作里,女主角与哥哥玩碟仙和去吉普赛女人那算命得到的都是同一个名字,这也充分解释了后来她为什么那么作。
《命中注定》对这一部分的剔除其实是去掉了整部影片的驱动力,反而让女主角的行为显得没有那么大动力的支持。
总之,《命中注定》像是一本糖水片影集,风景漂亮人好看,但是翻完了好像也没有什么其他感觉。
甚至都不会让你产生想去意大利看看的情怀。
我的诤友Freeze老师对这种问题总结的很好:为什么一个作品不吸引人?
归根结底,是作者都没有对它的爱。
(腾讯娱乐专稿)除了汤唯的红裙子长围巾、廖凡的匹诺曹复古汽车、意大利日与夜的浮光掠影、甚至清冷街道里飘落的雨滴,《命中注定》并不好看。
是的,《命中注定》注定是个差强人意、不合时宜的故事。
在把90年代好莱坞浪漫爱情电影《我心属于你》(《only you》)的故事进行时空转换和情感转译后,它不仅过于平淡无奇,甚至不足以信。
浪漫是通用的吗?
《我心属于你》的确是一部非常浪漫的电影,讲的是一个女孩一直在寻找那个拥有她命定爱情中名字的男人,等她因为这个名字爱上了她找了许久的这个人,却发现这个名字是假的。
毫无意外的,她最后当然没有选那个名字,而是选了真爱。
本质上来讲,这其实是一个稀松平常的“真爱战胜一切”母题下的故事,如果非要评价,原版电影《我心属于你》也不是什么特别的电影,姑且算作好莱坞爱情电影谱系中常见的一部类型片的工匠之作,贵在浪漫动人。
如果回过头来看《命中注定》的故事,你会发现故事主线几乎完全一致,但浪漫还在么?
这要看我们通常情况下对浪漫的理解。
浪漫,这个意指“充满诗意幻想”的词,落在电影中的所指是女孩对完美爱情的渴望(坚持选择那个宿命的名字意味着完美的爱情)、是一见钟情下冲破身份和现实的拥吻和激情(冲破的那些是爱情的藩篱)、是对“命中注定”的一次次展示。
不过这些到了中国版里总归怪怪的,稍一不往回掰,就变成了一个绿茶女蠢蠢欲动的故事,这也难怪,和有宗教情结的西方世界比,中国人大都不怎么信命,这让汤唯因为一个名字逃婚不够有说服力,一个正常的中国姑娘也不大会在跟男人约会的时候拿腔拿调的说“这一切我好像见过,这简直就是命中注定的”,而到了汤唯和廖凡缠绵乃至要滚床单时,画风就更不对了,这不光不是惯常的中国爱情故事,也不符合一个标准“浪漫”段落的基本设定——对方是个不走颜值路线而且还爱讲冷笑话的男人,在这里,浪漫笑了场。
如果说浪漫和浪漫之间有差别,那么传统的中国式浪漫恐怕是“发乎情止乎礼”,所以《小城之春》的故事才感觉那么“合适”,即便眼下世风有变,整个世界的生活方式都往西方看齐,中国爱情也往往还要再加一层伦理,一个架空的、完全因“名字”而起的爱情之旅,实在不够典型,而类型片——没“典型性”就像讲了个假故事,谁信?
毕竟浪漫和矫情本来离得就不远。
缘分不够,段子补或许是担心这个故事不够中国,《命中注定》里加了不少段子,这些段子让男女主人公变得贫了不少,中间还混杂了若干公路囧事、人生感悟和心灵鸡汤,这让这部电影的整体基调有些摇摆不定。
如果你拿一颗少女心去看,你会觉得废话太多,如果你想带着思辨性去看呢,又会难以忍受那些过重的文艺腔。
事情是这样的,当汤唯带着少女心追到意大利,想也没想便爱上了廖凡,后来得知名字不对便掰了,那电影如何解决后来又爱上的问题呢?
原版以种种细节展示了“命定”这一关键词,男主角拿来的鞋子就是她的尺码、选择的耳环就是她要戴的首饰,没等她开口,那件要穿的裙子就递到她手上,毕竟在一个西方故事中,浪漫就够了,而在中国语境里,他还需要证明他的诚实(至少没有先骗色)、善良(永远怀念一个死去的老人)、不俗气(别总谈钱),此外必须有泪有笑,倾诉心声、互相了解……等等,这不是相亲么?
《命中注定》自带一种这样的尴尬:“命定”不够,靠谱来补。
就这样,从《命中注定》听来很多的道理,却没听来一个足够说得通的爱情故事。
平庸年代的爱情片再扯远一点,类型片是诉诸于大众心理,解决受众焦虑的武器,不同的类型片解决不同类型的焦虑。
爱情电影作为最早形成的类型之一,解决的是人们对于阶级差异的恐惧,贫富、政治立场等世间藩篱,对爱情的伤害。
我们目之所及的伟大的爱情电影无一例外,《罗马假日》突破了路人与公主之间的距离,《北非谍影》展现爱情在政治立场面前的两难,《人鬼情未了》解决此生与彼世之间的可能性。
的确,现今的时装爱情电影很难再走那种有着战争、政治、种族、观念等强情节背景推动下的复杂设定,毕竟对于一个和平的繁华世界而言,这些藩篱已然不复存在,时空趋于扁平,时代趋于平庸,《命中注定》面临的问题太少了,颜不是问题、钱不是问题、工作不是问题、订婚身份不是问题、就连名字对不上——这个原版中最重要的问题,在这里也没有被强调,毕竟汤唯是一点点通过细节重新发现了廖凡,是那些“人生况味”。
而原版《我心属于你》技高一筹之处,恰恰在于不断强调了“名字是问题”,名字代表着宿命,最后那个真正有着这个名字一语点醒梦中人,让女孩终于发现名字不重要、真爱最重要。
因此《我心属于你》仍然解决了“真爱战胜宿命”的难题。
是的,平庸的年代里,爱情的“矛盾”也永恒存在,只不过做了更加细化的处理。
诚然,有养眼的男女主角、有穿的好看的衣服、有一个个大摇臂拍出来的异国风景、有一些不同于俗气现实生活的书面语台词、还有些冷幽默的段子,已然就是一部合格的中国当代爱情电影的自我修养,但我们的确有理由要更好的。
观影杂想:△廖凡从神态到语气都像极了葛优△虽然喜欢廖凡,但不得不说:作为一部爱情片的男主,他长得太磕碜了!
爱情片嘛,还是得找彭于晏、金城武(年轻时)这样的来演。
△前半段的主旋律一直是“寻找宋昆明”,把观众的胃口都提起来了,结果最后宋昆明面都未露,有点失落。
找一个知道姓名、知道社会关系的人有那么难吗?
这个电影5.8分?
真受不了豆瓣中的这些个装逼犯!
要是不拍得他们看不懂,他们绝不会给一句好话。
要是不带点主义,不来点后现代,不沾点解构主义,就会污了这帮孙子的法眼。
这个电影得个7分左右是没问题的,汤唯和廖凡的演技没有瑕疵。
剧情也说得过去。
在这残酷的世界注入一点浪漫主义也并没有什么错。
少女时代的一次算命让方圆相信她的命中人,她不是封建迷信,而是觉得巧合,人们往往对未知的事情保持好奇心,何况是青春期的少女。
所以在她婚礼前,而未婚夫却是所谓两家人都看好的相亲对象,对于女孩来说,可能到了一定的年龄,就应该结婚、生子,现实社会的压力迫使很多人选择没有爱情的婚姻,方圆是勇敢的,她敢于对所有人说不,来到陌生的意大利,来看看她的命中人。
汤唯饰演少女,本身没有任何问题,她的脸很适合大屏幕的放大,表演不僵硬,有灵性,而廖凡的脸确实不能演爱情片啊,虽然电影的核心是男主一般,所以女主一开始没有动心,而是命运让他们相遇,但是,导演你也不能真找一个小痞子的脸来演男主啊,你可以选一个一般般的,化妆沧桑一点啊,廖凡的脸实在接受不了,出戏啊,啊啊啊啊啊!
首先是片头,谢伟走的时候,有个镜头特写了他圆润的屁股,后来汤唯闺蜜苏娟(就是电影最初出现的三女孩之一,后来没去意大利的那个闺蜜)说算命先生说“命中注定她要找个屁股又圆又大的男人”,呼应了电影最初那个特写。
其次,打打闹闹的时候,苏娟说让汤唯给她介绍个谢伟一样的牙医,说明一早就看对眼了,标准就是谢伟这样的。
再次,去意大利之前苏娟的表情非常奇怪,感觉似乎有些开心,但又不完全是因为汤唯要去追求真正的爱情而高兴,大概是因为自己有机会了,但又有一点愧疚之情。
最重要的一点,谢伟朋友宋昆明这个人究竟是否存在。
从电影最初,第六感就告诉我,一定是谢伟或者苏娟找人冒充打了电话试探汤唯。
嗯,女人的第六感就是可怕,请告诉我我不是一个人。
毋庸置疑,爱情片的主要受众绝对是女性,只有女性才会为了这种事实上根本与己无关的浪漫而大把大把地付出心动与钞票,电影制片方们也深谙此道,即使剧本摄影一塌糊涂,砸锅卖铁也要请一个英俊的男主角来实现女性观众们的爱情幻想,如《有一个地方只有我们知道》,再怎么难看,也依然有女粉丝满怀热情地一刷再刷。
然而,《命中注定》却没有。
这部电影的男主角竟然用了廖凡。
诚然,廖凡可能不能算特别难看,演起土匪啥的还有人觉得他挺性感。
但是,片子里冯大理说的那句话还得还给他:他长得,真是挺小众的。
我一开始以为制作方勇敢,自信,毕竟男主角不那么好看的爱情片也不少,不那么好看却格外有魅力的男主角也数得出几个;但我后来觉得制作方应该是有毛病。
从《晚秋》到《北京遇上西雅图》,再到这部《命中注定》,汤唯似乎命中注定只能演这种在欧洲地区和亚洲胡子拉碴男人谈恋爱的故事,只是从玄彬到吴秀波再到廖凡,……看来汤唯下一部电影的男主角,应该得是刘能了。
廖凡这张脸,这张看起来就像身上背负了十八条人命的脸,我相信绝对未曾出现在绝大部分女性观众的爱情幻想里过。
反正,廖凡出场,女主角对他第一眼就挺有好感这一点已经显得有些重口味,十分钟后的耳鬓厮磨卿卿我我,搞上床解皮带,廖凡跨坐在汤唯身上,那画面,整个一强X现场。
歌里都唱了,最美不过下雨天,爱情片当然少不了一场雨,而这片子里,下雨天,廖凡,还披一黑雨衣,场景还在墓地,活生生演成了一山东德州电锯杀人狂。
拿一束花都不顶事,廖凡那眼神,感觉拿花也能把人给怼了。
长得残暴一点也就算了,还弄一莫西干头,黑风衣,我们不讨论好不好看,纯粹是这外形,比起展开一段浪漫爱情,正常女性更会往人贩子方向考虑吧?
——当然,官方对这一形象的定位是,“痞意十足的痴情男”。
廖凡本身没有问题,可是让廖凡来演爱情喜剧,这就成了一个大大的问题。
葛优能演《非诚勿扰》,因为那片子还剩下喜剧,而《命中注定》里的喜剧成分可实在是可怜,除了大理和昆明一段挺有笑点,剩下的只有几句零零碎碎的网络流行语。
因为长这样的男主角杵在这里,其他几个男性角色就更只能一个赛一个地磕碜了。
原作《Only You》里的未婚夫也算是温文尔雅,到这里就成了一中年秃顶,汤唯那脸,那身段,就算是没遇见几十年来心心念念的宋昆明,也不用这么自暴自弃吧?
原作中假扮宋昆明的那位,一身金灿灿的肌肉,也算是充满了拉丁风情,在这里干脆成了一中年娘炮。
整部片子里能给我们女观众洗眼睛的只剩下了背景里路过的意大利小哥,有台词的男性角色一个能看的都没有,《101次求婚》好歹还有个高以翔呢。
我深刻怀疑这部片子打着爱情喜剧的幌子招揽女观众们进影院,就是为了彻彻底底打破她们的爱情幻想的:你看,即使你长得像汤唯一样,你也只能跟一个秃顶的中年男人结婚。
你想改变命运,你想寻找爱情,你飞去欧洲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你也只能遇到另一个长得那样的中年男人;对不起,没有王子跪下来吻你的手,没有。
这部片子里也充满了中年男人的趣味,女主角与未婚夫分手时,未婚夫居然给她倒了一杯剑南春——I beg your pardon???到底什么样的恋爱,分手时居然要喝一杯,剑,南,春????
总不会是临别自叹贱男蠢?
本片翻拍自1994年的电影《Only You》(《我心属于你》),它在IMDB上的评分是6.5分,孤陋如我,所见识过的被翻拍片里,这部的评分是相当低的了。
女主角的设定简直婊到不行,连名字都甚至叫Faith,苍天在上,连《五十度灰》的作者都不好意思取这名字啊。
爱情更是无从说起,毕竟115分钟的片子,第45分钟的时候男主角才正式登场,在70分钟的时间里两人就爱死对方了,实在只能解释为你帅我靓我们俩简直太般配了。
这么一部片子还能被翻拍,只能感叹我国文化产业包容力之大。
《Only You》中,在男主角没有出场的前45分钟里,女主角基本上就在为那个占卜出来的名字发癫,《命中注定》将这一段大刀阔斧地进行了删减,增加了男主角的表现时间,可似乎也没有如何表现出男主角的魅力。
如我这种比较不能欣赏廖凡长相的人,全程看得非常痛苦,一给廖凡特写我就得捂眼睛,这是我的错。
欧美文化下,看对了眼就上床再自然不过,毕竟人家还得相处老长一段,才会憋出一句“我爱你”;而东亚文化总是更习惯于处了,“我爱你”了之后,才搞到床上去,《命中注定》从原版直接搬过来的干柴烈火直接上床——虽然没上成——显然有点水土不服,演到那一段,电影院里嘘声四起。
男女主角单独相处的时间差不多就两段,满打满算也就二十来分钟,前一段还没怎么处就搞上了,看得没有心动只有好笑;后一段雨中听着英文歌走啊走,也没有任何浪漫可言。
总的来说,这是一个适合于中年男人的意淫故事,想要女性观众为之买单,——抱歉,这个故事与我们的爱情幻想实在相距太远。
你们说希望这个故事能给我们一些追求爱情的勇气,不不不,我们真不想追求那么难看的爱情。
楼下有很多人评论说:男主为什么非得是鲜肉?
凭什么爱情片就得找俊男美女演,不能讲讲普通人的故事——可是女主角为什么就得找汤唯?
怎么就不能找贾玲?
女二号怎么也得美女?
开头晃了一枪的闺蜜凭什么也得漂漂亮亮的?
这部片子的男性角色通通不好看——抛开廖凡不提,剩下的两个男性角色,总不能再说什么性感不性感了吧?
——不是关键,关键是这些通通不好看的男性角色对应的女性角色,却是一水的好脸蛋细腰肢。
那些就靠张小鲜肉的脸蛋来吸引观众的电影,女性角色却也从来都是相应的青春靓丽,绝不会像这部片子一样有这样鲜明的对立,这部片子不是中年男人的意淫,什么是?
傅斯年鄙视钱穆。
钱的《国史大纲》新鲜出炉,洛阳纸贵,好事者问傅对该书怎么看。
“不看。
”我想这才是对本片应该有的态度。
但是很遗憾,出于种种私人原因,我还是在一个热天下午引颈就戮。
电影院不错,靠背倾斜的角度正合我意。
旁边一位抖腿狂魔,频率大概200赫兹。
前面小伙的头发一丝不乱,三七分的两个弧线轮廓分明。
女友轻感冒,每15分钟提醒她喝水。
中杯DQ被弃在扶手里,发出嘶嘶的融化声音。
当然最后一句是胡说八道,幻听。
不过随着剧情铺陈开来,我觉得还是冰激凌的融化声更加真实。
片头广告之后,剧情从第一个镜头起急转直下——人妻骚动不安的告白。
上一部以汤唯独白开篇的电影烂到惨绝人寰,烂到我忍无可忍写影评痛骂之。
“难道这次还要写影评?
”我对女友说。
没想到一语成谶。
那么这部电影有多烂呢?
要多烂有多烂。
本剧的三观实在精彩。
女主脸上写着“我要劈腿!
”四个大字,从第一个镜头劈到最后一个。
千里送b只为一个名字,而这个名字并不代表任何一个特定的人。
也就是说,“宋昆明”这三个字其实和“某男人”差不多,任何一个男人,只要叫宋昆明,都可以和女主发生点什么。
先后两任宋昆明,见面没多久就和女主耳鬓厮磨,这叫什么?
人尽可夫吧。
这不是洒脱,这是放纵。
的确,红杏出墙少妇怀春,人类永恒的主题。
但是出轨是需要理由的。
以我可怜的写作体会而言,禁忌之恋是最好的题材。
读者都是正常人,他们渴望不一样的生活,说走就走的旅行,说换就换的恋人。
但是正因为是普通人,编故事的时候要给读者台阶下,编个合适的出轨理由,让读者原谅自己的恶趣味,甚至觉得分手水到渠成,婚姻才蛮不讲理。
更高明的作者并不会建构完整的台阶,留下许多似是而非的理由,创造善恶交织的主人公,赋予对垒双方同样的正当性。
读者得亲自跳下去,克服自己的羞耻心。
就好像炮是自己打的,绿帽是自家先生戴的。
身体力行,当然动情,虐心。
编剧比我更懂大众心里,大概也想达成如此效果。
但是本片找到的理由没有任何说服力。
观众的心理还停留在“啊,你怎么能丢下未婚夫给陌生人千里送b呢?
”那边女主就已经倒在第二个宋昆明怀里了。
一路旅行一路婊,吃着碗里看着锅里,毫无心理负担的勾引调情。
如果男人这样表现,肯定是被口诛笔伐的渣男无疑。
电影找了两个理由自圆其说,一是命运,一是怂男,两个都苍白的不成样子。
命中注定,非如此不可,这就是生命之重吧。
命运从来不是一个轻佻的词,不是逃避责任的借口,更不是毫无意义的“宋昆明”三字。
命运意味着逆流而上,克难前行。
是生而丑陋但内心向善的敲钟人,是生而柔弱但内心强大的蛮族姑娘,是生为殉道但人性难泯的副主教。
命运是人的选择,是时代的奔流,尽人事而知天命,随心所欲而不逾矩。
区区一个男人的名字,只是统计学上的巧合,哪里配得上“命中注定”。
电影设定了不闻不问,毫无魅力,背影凝重如老黄牛的未婚夫。
但女主守活寡的神情,丝毫不能增加劈腿的正当性。
可以不爱,可以无感,请在一开始就不要和这种男人谈恋爱。
都快结婚了又出尔反尔,一句对不起溜之大吉,耽误生命,伤好人心。
电影力捧眉眼弯弯的女主,拼命让观众对她产生好感。
但我感到的,只是恶心。
本剧自我标榜的幽默感亦不十分出彩。
说实话,廖凡虽然丑的像相声演员,但真没有喜剧天赋。
皮不笑肉也不笑,口音过于假。
再配上老梗无聊段子,看的我直翻白眼。
莫名其妙的被他毛球迷追,汽油柴油分不清,昆明和大理,“我饿不饿能问你吗?
”这有什么好笑的?
电影还缺乏真实感,太假。
大概因为细节处理实在太糟。
片头主人公的婚房已经布置的窗明几净,一帮闺蜜居然还来“收拾房间。
”2号宋昆明,明明是为了让女主讨厌,为什么不找个第一眼就看不上的呢?
还苦心设计了健身房相见环节,展现男性魅力?
逻辑何在?
影子互掐情节,亲上了?
亲上了?
你们俩还没这么好吧。
男主见女二的时候女主不在,去哪了?
我出国少你别骗我,闺蜜出国原则上不该集体行动吗?
女主在饭店追着宋昆明往外跑,完全不管闺蜜死活。
去大理旅游和朋友走散也得着急啊。
几个小时电影,到处硬伤。
我还操心上一个漏洞怎么弥补,下一个又来了。
直到结束一个都没补上,千疮百孔。
意大利风光片也够俗的,为什么中国导演这么喜欢意大利?
难道中国白领都想去米兰度假么?
复古小破车,文物修缮,古董倒卖,马车,橙色屋顶,露台餐厅,盛装晚会。
对欧洲意淫集大成者。
这年头出国如此稀松平常,网络这么发达,看一眼欧洲就像看一眼自家后院。
拍电影的居然还走正大综艺路线,有意思吗?
有前途吗?
有人买账吗?
另外再说一句。
每次看完汤唯的电影,我对李安的敬仰都更上一层。
太会教戏了!
挺温馨的爱情轻喜剧,汤唯廖凡其实还蛮搭的。
全片围绕一条线“宋昆明”,总结一句话:痴情女汤唯为了寻找宋昆明一路追到意大利却偶遇冯大理最终选择了冯大理。
寻爱过程闹剧连连,结局还是很圆满。
《命中注定》就像一首歌,而爱情的发生只是一首歌的时间,一个眼神、一个故事,便是命中注定的一辈子。
汤唯一路从玄彬到吴秀波再到廖凡,每一个都是异国他乡的爱情,浓淡相宜的文艺调调和温婉中的疯狂。
得不到的才是好,浪漫总是在他乡。
汤唯的文艺腔和冯氏喜剧以及廖凡的痞气结合的很好,拍出了当下文青们喜欢的调调。
从米兰到佛罗伦萨,一路美景真把人看醉了。
文/梦里诗书抛开一个并不那么适宜婚前劈腿负能量的剧设暂下不表,电影以若诗般唯美的镜头在意大利拉开了这场《命中注定》的因缘,冯氏喜剧魅力的影子更无处不在,粗狂的廖凡与文青的汤唯,竟也能在不时之间令人感怀爱情的浪漫。
你会更希望这是一个真正是命中注定的故事,而未有着一个狗血连篇,万里赴意大利找“宋昆明”的劈腿伊始,汤唯依旧还是《晚秋》《北京遇上西雅图》里那个感性的汤唯,廖凡虽是长着一张如土匪般的外表,但在这部作品中,凭借风趣幽默的演绎,转型化的人物契合二道贩子的形象并不曾令人有觉何突兀所在,而这一人物同也是剧中成为传递冯小刚喜剧模式的契机,既能嘴贫的逗乐观众,也能在絮叨中立体的呈现一个人物形象,冯小刚作为监制将冯氏喜剧的惯用手法游刃有余的融会贯通于了此剧之中。
电影是一个造梦者,在中国绝大多数人还并无法实现说走就走的旅行这个大众现实下,《命中注定》以唯美意大利的风情作为切入,那梦幻般的酒吧邂逅,坐在马车上穿梭异国的大街小巷,两人街头广场玩的影子游戏等等,一幕幕精致的镜头质感将一切都是那般宛若梦境的呈现其中,这是一种不近实际的娇柔,也可以说是一部意大利的风景宣传片,你更无法以现实逻辑的尺竿去衡量那宛若梦境的展开在现实中存在的真实概率会是多少亿万分之一,但一个以美为基色的公路片,总不为是一场合格的浪漫之梦。
不具说服力,三观难正的架构,是《命中注定》最为致命的诟病,电影所传递的爱情观以汤唯被人算过两次命,此生会嫁给一个“宋昆明”的男子自说自话为开始,一个未婚夫朋友我是宋昆明的电话后,就毅然抛下了即将结婚的伴侣,开启了远赴意大利寻找“宋昆明”的劈腿之旅,疯魔式的执念使这个本自梦幻的故事,开篇就如同先给人了一个响亮的巴掌,而在结局上汤唯又再度恋上了不是“宋昆明”廖凡饰演的宋大理,如此爱情命题的渲染,极度匮乏根本无力在最终形成感思,这使这场异国之旅在呈现上远难比《晚秋》《北京遇上西雅图》的内容纵深。
汤唯曾在电影中对着不是宋昆明的冯大理有这样一句台词:“除了名字什么都对”,而《命中注定》如是此,这亦是一部除了命格什么都对的电影。
真难看,汤唯没演技,故事生硬
最后伴着《Almost lover》,哭瞎了好吗!如果结局只停留在飞机剪影!廖凡看来得了冯小刚的真传,贫得恰到好处,男主完全是我的菜!希望能活的像女主一样洒脱!意大利真美!今年看过最好的一部国产爱情(公路)片!
莫名其妙地看了个歌曲lost love的电影分手片段,莫名其妙地打开这片看了,女主莫名其妙地婚前去意大利追一个不认识的男人,莫名其妙认识了另一个陌生男人,莫名其妙地被纠缠跟踪骚扰又莫名其妙地爱上这个陌生男人不能自拔(爱上一个loser扮精英男骗人上床且骗两次的跟踪狂混子也是绝了,但凡男主换个帅哥都有点说服力,邋遢的廖凡片中没有让人一见钟情的魔力),莫名其妙地回国跟精英未婚夫分手又莫名其妙地追爱意大利混子......我莫名其妙地看了一部超级大烂片。。。不要再被电影原声带剪辑片段骗了,不要迷信汤唯没有烂片
受不了廖凡一股葛優味
廖凡,汤唯,意大利,五道口3号厅。会在小情节上下功夫的导演~
这么绿茶婊的剧本,为什么不吃药?!现在又学会了一个新的嘲讽:你是个敢爱敢恨的好姑娘
剧情就不!合!理!不是现实世界中那种不合理,是在这种爱情轻喜剧的逻辑里面还是不合理。廖凡说话神态全程模仿葛优模仿得很成功。意大利风情画加分后也还是打不出来三颗星。
看了点映,挺有情调的一片子。
故事太一般了。一般到连槽点都没有。
旅游片
汤唯开场穿着旗袍的样子真的好美啊,这种无厘头的搞笑爱情片虽然无脑但看了也挺下饭的,就是廖凡和前男友都没办法让我产生好感,廖凡实在和都市爱情片太违和了,还是演犯罪悬疑片最带感。还是想说,在正确的时间和正确的人相遇相识相知相守相爱才是真正的命中注定。
其实不错,但就不能忍这几乎照搬模式的翻拍,就改了名字,换了演员跟抄袭有什么区别。而且还没有小罗伯特·唐尼的那版好看。
看在女神的面上勉强三星。故事矫情老套,结局毫无诚意。廖影帝和汤女神根本不来电。大段逗贫满眼都是葛大爷的既视感,也是醉了,不好不好。汤唯再接这种水准的戏,感觉要无法摆脱出道即巅峰的命运了。女神求您长点心找个好本子好导演合作好不好?
所以直男拍小清新极度危险,女性观众群体谁看见廖凡这张变态杀手脸,都不会想扑倒或被扑倒,葛大爷黄渤这样的,虽然也没有偶像的颜值,但有一种亲民的大叔魅力,这是两码事,完全陷害了廖凡这个好演员,连这最基本的常识都没有搞神马爱喜呢?最后,电灯泡苏岩是带资进组了吗?
“说我是妖精?”“又美化自己。”这么俗套的片子,被廖凡演得挺可爱的,张嘴都是葛优的词儿。and,意呆利逛着真舒服。
献给所有憧憬爱情的人。女神戏路又撞了,好期待突破的三城记。
汤唯的脸有时候乍一看像十五岁
女神,你快回来~~
与北京爱上西雅图持平 狗血和扯淡程度在可忍受范围内。那女主画风虽然一致但毫无火花。汤大概是气质太冷了 怎么犯嗲都没有娇俏可人劲儿。廖凡演这种小鸡电影太吃亏了 毕竟帅的小众不是。像我这种尴尬癌晚期还是不要看见面场的好 提问环节如坐针毡。
毋庸置疑,好的事情总会到来。而当它来晚时,也不失为一种惊喜。一部很普通的文艺爱情片。影子那段太赞了,配乐也给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