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妈妈的最后一年

百花,A Hundred Flowers

主演:菅田将晖,原田美枝子,长泽雅美,永濑正敏,北村有起哉,冈山天音,河合优实,长塚圭史,板谷由夏,神野三铃

类型:电影地区:日本语言:日语年份:2022

《我和妈妈的最后一年》剧照

我和妈妈的最后一年 剧照 NO.1我和妈妈的最后一年 剧照 NO.2我和妈妈的最后一年 剧照 NO.3我和妈妈的最后一年 剧照 NO.4我和妈妈的最后一年 剧照 NO.5我和妈妈的最后一年 剧照 NO.6我和妈妈的最后一年 剧照 NO.13我和妈妈的最后一年 剧照 NO.14我和妈妈的最后一年 剧照 NO.15我和妈妈的最后一年 剧照 NO.16我和妈妈的最后一年 剧照 NO.17我和妈妈的最后一年 剧照 NO.18我和妈妈的最后一年 剧照 NO.19我和妈妈的最后一年 剧照 NO.20

《我和妈妈的最后一年》剧情介绍

我和妈妈的最后一年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儿时被母亲抛弃的葛西泉(菅田将晖 饰)不得不放下心结,照顾着患有阿尔茨海默症的妈妈(原田美枝子 饰)。妈妈逐渐失忆,却经常奇怪地要求泉和妻子(长泽雅美 饰)带自己去看“半朵烟花”。随着妈妈的一次又一次走失,泉被抛弃压抑已久的情绪失控,母子矛盾彻底爆发。在妈妈生命最后的这段日子,泉最终发现了妈妈尘封许久的秘密…… 影片改编自川村元气同名原著小说,荣获第70届圣塞巴斯蒂安国际电影节最佳导演奖。热播电视剧最新电影得心拳手蝴蝶效应2超完美夺分马里布救生队深宫谍影修女战士第一季老爸上战场家族企业第二季河口的圣诞节黑狱包三姑外传巨星总动员你是我的生命圣诞精灵地师传人爱情没有顺风车三日刺杀爱之初情深缘起406的女士二次旅程绝代双骄杰西卡的麻烦拼字大赛辩魔士塞西尔对不起我只梦见你你好!梅芳草寻秦记我的一夜骑士

《我和妈妈的最后一年》长篇影评

 1 ) 回忆记主创交流(不完整)

❶导演拍的第一部长篇,据说苏打看完了小说很感动表示想出演就决定拍这一部了(可能也跟苏打现在身处的人生阶段很像),再就是饰演母亲的美枝子的母亲也有阿兹海默症,估计有很深的感触吧。

❷关于为什么要插入ai:一个是导演跟相关的从业人员有过交流,二是与母亲的遗忘之旅形成一个鲜明的对比线(AI被动地塞入了众多人的记忆),三是导演认为有缺憾的才构成了人性的一部分。

再就是片中的AI唱的歌和片尾有所不同,前者是流行元素的汇集,后者只保留了钢琴和提琴的声音(所以导演说没有觉得片尾曲更好听吗?

)❸关于半朵烟花的意象:源于导演小时候自己所住的居民楼的体验。

还谈到外婆也有阿兹海默症,之前外婆已经差不多都不记得了,但是握住她的手的时候她会想起来一些,所以影片也是如此插播了母亲弹钢琴的画面❹再就是画面的重复(大多数观影人应该都可以感受到过去与现在的穿插)总结:虽然对这部片子并不是特别的感冒,像是对《困在时间里父亲》模仿,但又没有那么深的情感触动???但因为是第一次参加这样的活动,所以简短记一些,交流还是一件有意思的事。

 2 ) 有时候我们需要的不是原谅,仅仅只是和解

在影片的最后,泉看到了屋顶遮住后的半朵烟花,哭了出来,他想起了妈妈提到的一切,而且是母亲记忆力下降后仍然认为很重要的事情,为什么插花只插一朵,母亲每次都会选兔子饼干,哪怕到最后连兔子都认不清了,还有他爱吃的菜,还有学校,钓鱼的事情,原来不记得的是我呀!

记忆是会随着人的主观想法篡改的,我们会去记住我们想要的部分,就像泉,被母亲抛弃的那一年肯定是痛苦的,甚至是致命的,一个孩子无法承受这种抛弃之苦,他也想不明白为什么母亲会抛弃他,所以他只能不断回避过往的回忆,似乎痛苦把所有的快乐给掩埋了。

而母亲则相反,在出走的这一年里,我们也不太清楚她到底经历了多少苦难,好像是成为了一个教授的情人?

还经历了地震?

反正从她最后破碎的记忆中,她抓不住自己的爱人,想在生命的最后抓住自己的儿子。

我只能说人无完人吧,我们也不知道为什么母亲是个单亲妈妈,而她抛弃自己的孩子去追寻她的爱情有什么对和非,就像最后,在她阿尔兹海默症还没完全夺走她的记忆之时,她知道她不对,但她不后悔,也是通过这个错误,她发现最重要的还是她的孩子。

人就是会犯错的,别人可能也会有意无意伤害你。

就像泉,那种伤害是真真切切的,但是我想母亲的爱也是一分不少的给了他,人很复杂,我想这也是泉为什么没有完全和母亲切断的原因。

但是总有一个心结在心中解不开,为什么要扔下我一个人?

想不明白,只有恨能填满这个空缺。

就像半朵烟花一样,一半美丽,一半黑暗,母亲看见了美丽,泉看见了黑暗。

最后的最后,泉哭了,我想有后悔,有释然,有遗憾,肯定是五味杂陈,虽然这个人犯过错,但她给我的爱真真切切,而我选择视而不见,无论是钓鱼,饼干,一朵花,还有半朵烟花…… 要是早点能够意识到就好啦,要是母亲的记忆还在就好了,要是那个人还在就好了!

我想我们很多时候并不需要原谅对方,我们需要的只是和解。

 3 ) 做母亲很难

从镜头一开始,到结束,好像生生插入一个人的人生,不当不正的时间,然后突然又抽离一般,心中怅然若失。

做母亲好难,孩子的记忆,孩子心灵的伤都是母亲给的。

有好的回忆,也有受伤,到大都无法愈合的伤口,母亲的一举一动都关系着孩子。

百合子在孩子小学时跟着一个男人走了,走了一年,泉一直难以忘记母亲丢下他突然走了,无法原谅母亲。

泉一出生就没有父亲,与母亲相依为命,母亲温和善良,直到小学突然有一天母亲消失了,他等了许久,自己一个人四处找母亲都没有找到。

一年后母亲又回来了,可是对于母亲为什么会丢下他走,他从来没敢问过,但是他一直记得。

可以说,从那时起,他对母亲就有个隔阂,有了不信任。

再难以听母亲说爱他的话,难以与母亲交谈,可能他一直在害怕,母亲再次丢下他。

所以说,拥有母亲“这个头衔”很容易,不用申请,生一个孩子就可以称为母亲。

但是成为一个母亲太难了。

从孩子出生开始,就要忘记自己,要为孩子而活,因为你已经不是一个人了。

爱恨之前你要想着孩子会怎么看你,任性放肆时也要想着在孩子眼中你是什么样……任何一个决定,你自己的人生决定,孩子都跟你一起承担着。

就是因为有这么多条条框框限制着女性,所以当一个母亲太难。

百合子是对是错,我想她错的只是没有告诉孩子,什么都不说就消失是逃避,也是对孩子最大的伤害。

孩子也许不懂,但不是永远不懂,今天他不理解,但是1年,5年,10年……或者当他为人父母时也许就会懂,会知道,自己的父母亲也是普通人。

人最害怕的是未知,为什么泉到长大都没能问出,你为什么当时丢下我,因为他害怕,害怕答案,害怕自己是母亲不幸的源头,所以他一直不敢问。

可事实是,就是因为对泉的爱,母亲才放下一切又回来了,放下了自己曾经以为很重要很重要的爱情,回来了。

可是,泉因为害怕一直都不敢问,所以他不知道母亲一直爱着他,胜过任何人。

看似简单的事,因为我们的教育,让我们无法说出口。

从小我们被教育不要表达自己的感情,喜欢一个吃的,不能往死里吃,因为没起子。

喜欢的玩具要跟别人分享,要不就是没礼貌。

去别人家送礼要送自己不舍得吃的,不舍的用的。

爱一个人不能说出来,说出来就是不害臊。

悲伤了不能哭出来,哭出来就是懦弱。

所以我们不会鱼人相处,不会与亲密的人相处。

这才是成为大人最可悲的事。

不会对爱的人关心,反而对外人毕恭毕敬有礼貌。

对爱的人要求理所应当,你就应该懂我,你就应该明白我的想法,你就应该知道我要什么。

可是,连你的父母都不知道你的真实想法和感受,凭什么要求你的另一半做到?

人生不时时反思无法有幸福。

如果你幸福,那是因为有别人在替你反思,要感恩身边的人。

 4 ) “遗忘”与“无悔”

首先提出一个显而易见的问题:到底是谁在“遗忘”?

母亲被诊断为阿尔兹海默症(我觉得应该是老年痴呆症),记忆确实在被一天天吞噬。

但她至少在无法掌握之前,依然记得和泉的点点滴滴——在湖里钓鲤鱼,而非海边;地震脱险后在海边看日出,而非孑然一身以及更重要的,半朵烟花。

忘记这些的,是泉。

这种忘记不是随缘任运,而是人为促之。

因为母亲曾经“抛”下他,选择去追寻属于自己的远方,这对于一个6岁的孩子而言,是无比沉重的,也是很难越过的坎儿。

他将其忘记或许是为了更好地前进。

程序员想给AI一个遗忘性能,因为这样能使她更有人性。

身而为人,总是会遗忘。

“遗忘”乃本性,就如死亡,是随时间发展而不可避免的事情,只不过有时间、容量的个体差异。

那么当一个人因为年龄或者疾病不可避免地忘记了所有的时候,一切都还有意义吗?

于个体者而言,或许达到了一种“本真”状态、原始状态、天人合一的状态;于社会而言,会花时间、精力、资源对TA寄予保护,只因她(他)是我母亲(父亲),只因我无怨无悔!

是的,“无悔”!

母亲“抛”下泉,回神户找丈夫。

她深知这样做对不起泉,但她说:“我不后悔!

”一个人,首先得是自己(本我),再是母亲、父亲、儿女等角色(自我)。

人生在世,惟有经历,惟有找寻自我!

所以我期待、希冀的家庭关系,是彼此之间不被相互束缚的状态,我所指的“束缚”,是诸如“我们这代人怎样,你得怎样”“你为了我们就得怎样”。

当然,我不是说抛弃羁绊,而是“我已经18岁成年了,你可以不用操心了,去工作吧!

”是“我支持你,去闯吧,独生子女又何妨!

”是“将心比心”是“报答”是“无悔”然而,我目前只是20岁的青年,可能无法体悟作为父母面对子女的感受,这些认识可能会在一定程度上指导我的实践,但这些认识也在不断地被完善。

所以,我们目前能做的是什么呢?

感恩家人,注重细节,把与之相处的美好记忆烙印在心中。

哪怕未来不可避免地遗忘,但“无悔”——足矣。

 5 ) 会遗忘才是人类

川村导演说,他看过最美的烟花,永远都是在高高的家属楼中间,跟妈妈从楼缝里看到的不完整的烟花。

百合子想要看的半个烟花,也是这样的吧,是儿子记忆掩埋的美好回忆。

那个由记忆组成的机器人、不是叫KOE吗?

声こえ?

她不会遗忘,所以她永远无法变成人。

在生命的流动中,我们无法掌控自己能够记住什么,也无法理解别人能够记住什么。

日记记录下的,是记忆,是生命,是人与人之间的联系。

如果日记被偷走了,那些记忆还会在吗,那些曾经的日子会被抹去吗?

影集和纪念品的消失,或许是好事吗?

至少它们的消失让百合子继续生活了?

川村导演说,自己的奶奶也得了阿兹海默症。

奶奶说他们曾经在湖里钓鱼,但他记得是在海里。

但照片证明,得了遗忘症的奶奶是对的。

我们为什么会遗忘呢?

人总是会遗忘的。

我们能记住什么呢?

人总是会记住什么。

这个略显单薄的故事,在充沛的情感和细腻的叙述中变得磅礴。

我在电影院泪流不止。

旁边传来细细簌簌的抽泣声。

但我并不知道自己在哭什么。

可能是因为最近精神状态欠佳。

但我十分感谢这个公共又私人的空间,感谢一起流泪的观众。

胜有言。

最后,菅田将暉真是太好看了!!!

完全戳中我的心巴巴!!!

 6 ) 温情包裹的创伤

国内上映时片名叫做《我和妈妈的最后一年》,不知道是不是基于市场的考虑。

这个名字强调了最后的陪伴,因为片中的母亲患上了阿尔茨海默症,记忆力迅速衰退。

儿子不能总在身边照顾她,另一边妻子身怀有孕,分身乏术的他把母亲送去了养老院,夫妻二人抽空去看望。

母子二人的关系看上去很别扭,客气、拘谨、隔阂。

原来,儿子童年时,母亲曾经抛下他跟自己的情人以夫妻名义生活了两年。

他们原本就是单亲家庭,母子二人相依为命,母亲离开,儿子只能在亲戚家寄人篱下。

这段经历在儿子心中留下了巨大的创伤,使母子俩有了隔阂。

长大成人的儿子想问母亲为什么抛弃自己,想要一个道歉,可是患病的母亲似乎已经忘记了曾经抛弃他的事情了。

看过鲍勃·奥登科克主演的剧集《幸运汉克》。

主人公汉克为自己年少时被父亲抛弃而耿耿于怀,几十年没跟父亲联系。

当见到年迈的父亲时,他鼓起勇气问为什么,父亲甚至已经认不出眼前这个中年人是自己的儿子了。

剧中对这段情节表现得很直接,感情冲击很强烈。

日本电影一向含蓄,没有表现得那么直白,但是核心问题是一样的:当伤害过你的人忘记了对你的伤害,尤其对方是父母时,这是否构成了二次伤害?

含蓄不代表温和,本片相比于《幸运汉克》,其实更残忍一些。

片中的母亲在神志比较清醒时表示,不能得到儿子的原谅很遗憾,但是她不后悔年轻时的那次选择。

如果影片就这样残忍下去,让母亲困在记忆里,儿子困在创伤里,就像千千万万个你我一样,也就挺好的,我对本片的评价可能会更高一些。

然而,影片最终打出『半朵烟花』的温情牌,失忆的母亲最后残存的记忆仍是与儿子相处的时光。

于是,痛苦和创伤就被包裹在脉脉温情里,不再追究了。

这是一个比较妥协的处理方式,也许也是比较现实的处理方式。

现实中的痛苦和创伤,往往得不到疗愈,只能这样和着温情,囫囵地搅在一起。

微信公众号:小盆哟「littlebasinyo」

 7 ) 无法轻易释怀

泉最后的释怀仍然让我觉得有些突然..在神户的地震发生前,百合子抛弃了儿子泉一年,与一个有家室的男人相恋。

地震发生以后,她忽然意识到泉对她而言是重要而不可失去的,因此又回到了泉的身边。

那时泉尚在读小学。

这场地震,本该是一个十分关键的剧情转折,但是导演给出的解释却有些轻飘。

大意是说,自然灾难有时是会给人带来一些冲击,使得人骤然萌生出某些念头或体悟。

因此在影片里,百合子感觉到儿子所牵系的亲情比一时越轨的爱情更让她难以舍弃,所以选择了回去。

这样的解释固然合情合理,但总让我无法顺畅接受..😢半朵烟花确是一个非常巧妙而美好的意象,因为被居民楼挡住了一半,所以只看见一半的绚烂。

但这在记忆里长久无法忘却的半朵烟花,不正衬托得那场一年的抛弃有些荒谬了吗..还有被泉作为生日礼物送给母亲的花,也成为百合子心里始终坚持的“花不能断”的执念,如果这些和儿子一起度过的过去那样重要的话,为什么曾经还选择离开呢。

尤其是患了老年痴呆症后,百合子在超市里仍然看到“浅叶的背影”会不顾一切追出去,更让我困惑:那么在百合子心里,究竟是泉更重要还是浅叶更重要呢..在这部电影中和前段时间的《深海》中都选择了舒曼的梦幻曲作为电影插曲,而且两部影片都探讨了母子关系,颇有一种巧合。

泉小时候、百合子在神户生活的一些画面剪辑稍显混乱,有一种断续的观感。

不过映后的交流环节,导演真诚地分享了很多创作的思考,解答了我的一些观影疑惑,能感觉到这是部真挚用心的作品。

 8 ) 其实她都记得

在这个全日本都在电影院看ado演唱会的时候,百花上映第一个周末剧场都特别空空荡荡。

一直对亲情剧比较弱,看到预告的时候就准备去看看。

正好是3年回不了家的人的中秋节。

整体来说有那种潜移默化的泪点但不是看了会全程哭成狗的电影。

有好也有觉得残念的地方。

拍摄手法特别新颖很优秀。

现实和过去的镜头突然切换和同一段镜头的重复使用,用镜头体现了百合子老年痴呆以后错乱的感觉。

全员演技在线。

不是那种画里完美温馨故事,也没有戏剧性的人物设定,就是很常见很现实的母子,很淡却很真实的感情。

但是残念的是对泉的人物刻画和感情变化,都没有很细致的描写。

他对母亲的隔阂描写了很多,但是他还是尽着作为儿子的义务。

可是没有写百合子回来以后的故事,也没有写他喜当爹以后心境的变化。

关于母亲百合子,导演在回忆她的爱情故事上花了很大篇幅所以最后的确形成了转折,但是比如地震以后突然开始叫泉的名字的突兀,中间感觉还可以再有点什么。

比如她生下泉的事情,比如她和婴儿的泉的相处,然后再和泉喜当爹这边连一下。

本人最意义不明的是AI歌手,虽然是给她灌输人类记忆啥的内容算是勉强和主线有关,但是仍然觉得很突兀。

==============认真点简单写个正文的分割线==============电影一开始短短几个镜头就看出泉不是个和妈妈很亲的孩子。

然后百合子患上了老年痴呆,开始一点点记忆错乱。

总是闯祸,看到幻觉,看到过去。

泉一直默默地在帮她收拾残局。

她一直挂在嘴上的半个烟花,泉不明所以,却也没有特别在意。

泉其实是喜欢妈妈的。

而且泉从小就没有爸爸,妈妈是他的全部。

可是对他来说,母亲小时候曾经为了个男人抛弃了自己,这件事情他永远不会忘记。

心里更多的可能是委屈吧。

长大了以后,他开始对母亲很冷淡。

可是母亲痴呆以后又给自己添了很多麻烦,他更加的委屈了。

根本就不想看到母亲女人的一面。

不想看到她的爱情日记,泉恶心的直接吐了出来。

他越来越不理解母亲。

比如为什么家里永远只插着一枝花,为什么买了无数盒鸡蛋,为什么想看半个烟花。

他心里有很多憋屈。

母亲嘴里的烟花,一定也是关于那个男人的。

你渐渐的全忘记了,总有一天会把我也忘记。

可是,为什么我都记得呢。

被你抛弃的过去,你全部都忘记了以为什么都没有发生,也太自说自话了吧。

记得比忘记痛苦的多。

泉不知道在母亲的心里自己算是什么,或者说只是一个随便就能扔掉不要的孩子。

百合子的爱情故事本观众也看了稍有不适,简单说就是喜欢上一个有妇之夫的渣男还怀了他的孩子。

可是没有对于之后他们怎么样的描述,唯一知道的就是泉小学时候渣男回来了,所以她义无反顾地丢下了孩子去找他。

至于一年以后为什么她要回到泉的身边。

我不知道是为什么。

阪神淡路大地震发生在1995年,百合子抛弃泉和渣男在一起是1994年,可是地震的时候渣男也不在她身边,她宁愿过着一个人苦等渣男的日子都不要儿子了,这种人会被震的突然醒悟了么,我不理解。

那之后他们母子的故事在回忆里也没有描写。

回到现在的时间线,在好不容易带母亲看了海面上燃放的半个烟花以后,母亲突然不见了。

好不容易找到她,她又在那里无理取闹说要看半个烟花,然后终于忘记了自己是谁。

泉崩溃了,他大吼,可是我全都记得啊!

后来百合子的痴呆症状越来越严重,直到呆呆地完全没有反应。

在百合子的回忆里,幼小的泉给她买了一支花。

她非常开心。

在百合子的回忆里,她和幼小的泉一起坐在走道上看对面高楼背后放的被楼遮掉一半的烟花。

他们一起笑得非常开心。

可是这些泉都忘记了。

电影最后他看着被楼遮掉一半的烟花哭得泣不成声,而身边的母亲已经因为痴呆没有了任何反应。

本来以为所有事情我都记得,可是快乐的回忆我却都忘记了。

我只记得你离开了我,我甚至怨恨过你。

本来以为你自说自话地都忘记了,可是这种小事你却一直都记得。

你也太狡猾了吧,妈妈。

 9 ) TA遗忘了全世界,唯独忘不了爱你

2022日本剧情片《我和妈妈的最后一年》,又名《百花》,豆瓣评分6.6,IMDb评分6.6,于2023年5月12日引进国内上映。

2021年,国内引进了聚焦阿兹海默症的《困在时间里的父亲》。

时隔2年,又引进相同题材的本片,都是聚焦于记忆丧失、身患阿兹海默症的老年人,本片可以叫做《困在时间里的母亲》。

中文片名《我和妈妈的最后一年》不理想,主要体现在“最后一年”上。

虽然医生诊断妈妈并且活不了多久,但是影片结局并没体现妈妈离世,所以体现不出“最后一年”。

《我和妈妈的最后一年》这片名一看就是哭片,而影片故事虽然伤感,但没有刻意煽情,叙事节奏平缓舒缓,没有撕心裂肺和哭天抢地,主要体现的是母子在母亲生命尾期的情感修复。

影片中“一半的烟花”花火大会很有意思,我从没看过在陆地上放出的一半效果的烟花,很新奇。

片中的烟花燃放是真实的,不是特效。

区分真实烟花和特效烟花很容易,真实烟花熄灭后留有烟雾,而特效烟花只有美丽的绽放,没有熄灭后的烟雾。

影片结局画龙点睛,之前以为妈妈是要看“一半的烟花”花火大会,结尾才明白妈妈是在回忆年轻时和儿子看到的被楼遮挡的“一半的烟花”。

一直和妈妈有芥蒂的儿子此时才明白“一半的烟花”所蕴含的浓浓的母爱。

正如中文海报上的一句话“最后,只剩下了爱”。

日本“国民美女”长泽雅美在片中打酱油,戏份很少的配角,表演上没给这个角色什么可发挥的空间。

看片时我多次神伤落泪,因为我有些感同身受。

我85岁的老母虽然没有患上阿兹海默症,但是记忆力已明显衰退,经常重复之前已经说过多次的内容。

每次我看望老母,85岁的老母都会为我递上精心准备的水果等吃食。

我想到了形容阿兹海默症的一句话——“TA遗忘了全世界,唯独忘不了爱你”。

本片适宜的观众群体很小,不适合父母才五六十岁的年轻人观看,但非常适合父母已经七八十岁的中年观众观看。

如果父母还没患上阿兹海默症,通过《困在时间里的父亲》《我和妈妈的最后一年》这样的影片可以提前感受阿兹海默症。

如果父母已经患上阿兹海默症,那么通过阿兹海默症题材的电影可以更加感同身受,唤起我们对父母人生最后阶段的关爱。

 10 ) 记忆是成长的园地,是爱的传承载体

我和妈妈的最后一年 (2022)6.62022 / 日本 / 剧情 家庭 / 川村元气 / 菅田将晖 原田美枝子今天,女友要好的本科室友来济南找她玩,我作为一名“留守男友”,乖乖在家里搞了卫生,整理出假期内堆积的杂物,把衣服丢进洗衣机,再拿出来穿进衣架,在烘干机里尽量整齐地挂好,在便条上列出明天加班要做的事情,最后坐在那张即将就要被淘汰的铝合金椅子上。

外卖的葱油拌面送到时还有些温热,倒是适合这个暮春时节,我拿起手机,开始看最近有没有上映什么好玩的电影。

日本作家、导演川村元气的《我和妈妈的最后一年》进入我的视线,放映地点就在离家不远处的超级商场内,时间也恰巧合适。

《我和妈妈的最后一年》剧照 图源:大众点评作为某种类型,我现在对日本电影其实有些恐惧,像是之前看的《花束般的恋爱》《余命十年》《情书》《挪威的森林》等,都有些太过静谧的氛围,那不是令人舒心的安静。

电影里对生活细节写实般还原的镜头与音效,以及大概是受到“私小说”传统影响的意识世界表现,都让我感到不仅仅是在透过银幕看电影,而是在观赏一段他人的人生,甚至是进入导演本人的自叙里。

然而所谓“人生”又是那么令人不安而复杂的事情,它让我联想到“宿命”“命运”“生命”之类的概念,观看他人的人生,无异于把他人“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一部分地转载到自己身上,这种观影体验使我有强烈的窒息感,很想当场大喊大叫起来,用声音突破电影里那“他人”的人生困境。

这类电影还有一个特点,就是寓意不明,全靠剧情自我推动,有时候看着看着就很感动,但却说不出具体原因。

我不知道这算不算一种共情,也许用艺术感染力来解释会更加合适,但正如苏格拉底说自己只知道自己一无所知,面对无边无际的情绪之海,我想还是保持适当敬意的好。

不管怎么样,也许是因为单纯想吃那家超级商场外的烤冷面,我决定“自虐”一场。

《我和妈妈的最后一年》像是一个关于记忆、爱等主题的故事:单亲母亲葛西百合子年轻时为了追寻“好好爱一次”的感觉,毫无征兆地抛弃了年幼的儿子葛西泉,与一名已婚的大学教授浅叶洋平私奔,作为一名情妇生活在铁路桥下的简式公寓内,过了一段自以为柔情蜜意的生活后,情夫渐渐消失不见,她又重新回到了寂寞的生活里。

有一天,警察说公寓里发生了入室盗窃,但这个小偷只偷相册、纪念品等带有“回忆”属性的东西,而这个时候百合子也遇到了以前的同学惠子,交谈中惠子表示自己最害怕被偷走的东西是日记,这一切让百合子感到这个小偷像是要偷走她的记忆一样,于是在一阵破碎而强烈的幻境中,无比地想念自己的儿子。

葛西泉长大后,百合子患上了严重的阿尔茨海默症,记忆果真渐渐衰退下去,这给既要照顾她、又对她没什么好感的儿子造成了巨大的困扰。

由于母亲不断嘟囔着要看“半朵烟花”,葛西泉与妻子找到一场类似的烟花表演,却还是没能满足母亲的心愿,也没能改掉母亲走失的毛病,于是母子冲突爆发,葛西泉将多年的委屈倾泻而出,百合子则陷入深深的自责中,却不后悔自己当年的选择。

在百合子记忆完全消失后,葛西泉收拾好老房子,和母亲同座在缘侧上,忽然间看到远处的烟花被居民楼挡住了一半,回想起小时候曾在母亲的怀里看过这一幕,但后来对母亲对敌意把这些温馨的记忆统统掩盖了,这才知道母亲在患病后一直嘟囔着的半朵烟花、家里要有一只装在瓶子里的花、海钓、动物饼干等等,都是和自己有关的记忆,才明白母亲原来最爱的始终都是自己,并且无形中将这份爱传递给了自己的下一代。

《我和妈妈的最后一年》剧照 图源:大众点评影片是以阿尔茨海默症患者的精神状态展开的,这让我想起另一部相关的影片《困在时间里的父亲》(The Father),相比之下,这部22年上映的日本作品似乎没有超越后者,但在主题上,二者却有令人寻味的差别。

在《困在时间里的父亲》里,安东尼·霍普金斯出演的父亲幽默、阳光、固执、坚强,却也脆弱、敏感、多疑,活脱脱的西欧老汉形象,也非常符合阿尔茨海默症患者的特征,而在这种形象之下,是严肃的家庭亲情、伦理道德主题,具有个人-社会的二元特征,是比较典型的精神分析结构,或者也可以说是“西方风格”;《我和妈妈的最后一年》却并不完全以阿尔茨海默症为中心,患者与周围人的个人表现不是影片的着力点,导演似乎更加关注人物的成长过程,包括百合子的成长、泉的成长等等,从中发现亲情之爱超越病痛、生死的传承,这种对家庭本身的信念,以及在现代社会中“个人之爱”与“家庭之爱”产生的冲突,带有一种文化上的割裂感,也印证着东方文化在近代以来的历史断层,可以说更具有“东方风格”。

当然,这种东西方区分的办法是很粗糙的,只是不失为玩味闲谈,毕竟所谓“西方文化”里有好几门不同的分支,“东方文化”则更为复杂,从影片“在母亲失去记忆的最后时光,看到了呼应童年记忆的半朵烟花”等情节看,还是具有浓厚的日本“物哀”审美氛围,这和中国、韩国等东方国家的传统审美观念有所不同。

回到“记忆”这个话题本身吧。

影片中,泉所在的技术公司开发了一款人工智能,她能吸纳各种艺术家的记忆,并进行独立的创作,但是发布会并不顺利,泉的同事对他说:她能吸收各种记忆,却不能形成自己的思想,还是不通人性啊。

这个情节颇有意义:忘掉所有记忆的人,例如阿尔茨海默症患者,当然就失去了灵魂,变得空洞,但是拥有众多记忆,哪怕是世界上所有人的记忆,依然无法成为一个具有灵魂的鲜活的人。

我想起刘慈欣的一部短篇小说《诗云》,里面描述了一个拥有十一维技术的超高级文明,能够轻松熄灭一颗恒星,瞬间读完人类的全部历史,却始终无法写出超越李白的诗篇,进而感叹人类思想的精妙。

记忆让我们在喧嚣的世界之外,开垦出一方自己的园地,尽管许多回忆充满苦涩,但也难怪我们无法忘记它们,正是它们构成了我们的人生,赋予了我们生命的意义。

《我和妈妈的最后一年》剧照 图源:大众点评很可惜,这样的影片在中国市场上注定得不到太多关注,文化差异与主题失焦,都导致了中国观众的不感兴趣,今天电影院的观众也仅有寥寥数人,坚持到最后的只有我了。

大概查了下,截止5月12日晚,该片的票房仅30多万元,可谓惨不忍睹,但凭良心说,这部影片还是值得一看的。

空无一人的片尾场不知不觉天又要亮了,就先写这些吧,收回思绪,做个长梦,希望明早的太阳不会太过热烈地将我唤醒。

《我和妈妈的最后一年》短评

关于遗忘和记忆,其实是很读者文摘的一个故事核,为了最后那几分钟,几乎铺垫了一整部电影,真是靠几个明星撑下来的。导演也算资深的制片人了,所以能码出这样的阵容来。

8分钟前
  • 麻绳
  • 还行

看的时候楼上也在弹钢琴曲。原著更细腻,“一半的烟火”。又想起我奶奶了~有些事情是留存在记忆里,等待唤醒的。

12分钟前
  • 小飞侠
  • 还行

保利电影院拉黑😱😱你们真的都好有礼貌,手电筒打到屏幕上😱😱😱😱

17分钟前
  • 地瓜酒起子
  • 还行

虽然你拍得很酷炫,但我问你:你这个摇镜在摇什么东西?如果你回答不上来,我只能给你零分。

19分钟前
  • ofnwe
  • 较差

只能说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为了男人抛弃儿子就算了,还不给儿子做好任何安排的母亲值不值得原谅也是不好说,男主因为一半的烟火感受到母爱和过去和解了,也是件好事。

21分钟前
  • 阿贝
  • 还行

还可以,很日式菅田将晖和长泽雅美没什么cp感

24分钟前
  • 遥远的途
  • 还行

太平了。

26分钟前
  • sam
  • 还行

我可以理解母亲为啥抛弃儿子,就像我也能理解母亲为啥又把孩子找回一样,这就是人性!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未经他人苦莫劝他人善。

29分钟前
  • 怂囧小赫
  • 推荐

缓缓地缓缓地.......

31分钟前
  • 不破万作
  • 还行

毫无剧情可言了 意识流到抑郁症差点看复发

33分钟前
  • Panda筠
  • 很差

终究还是失去了所有的记忆

37分钟前
  • 何燕
  • 推荐

体会最强的不是儿子年少的创伤也不是妈妈得病 而是作为一个女人的心酸 无论是夫妻关系还是母子关系 她都像一半烟火 永远是不完整的 她也是曾经喜欢一对金鱼的女人 她让儿子看的可能是说不出口的自己

39分钟前
  • 大洁
  • 还行

如果从亲子关系中剥离开来,把对方当成一个独立的个体,去看待他/她的人生经历与体验,反而可以多一层慈悲。亲者,痛也。

42分钟前
  • 普林
  • 推荐

母亲也是女人啊

47分钟前
  • Adeline
  • 还行

半朵烟花是基于“情感”的记忆术,而阿兹海默症是基于“情感”的遗忘术。储存了一千个艺术家记忆的人工智能KOE精通这种记忆术,却无从面对遗忘。患有阿兹海默症的母亲可以,就在那一瞬间,看到半朵烟花后的一瞬间。半朵烟花式的记忆术会被遗忘术取代,阿兹海默式的遗忘是“被压抑着”的、“病态”的、崭新的记忆术,再“健康”的人也会有阿兹海默式的时刻。虽然这片子不敢这么说,那我来替它说。我在梦呓篡改,胡说八道。

49分钟前
  • 平原区山顶洞人
  • 力荐

对阿兹海默浪漫化处理的电影太多了,真的已经烦了,目前为止没看到一部有想法的,基本都是浪漫绵柔的治愈系,殊不知这种病表征奇多,遗忘只是其中的一种,发疯的、作死作活的、陷入惶恐整日怀疑的……写剧本的人多做做调查吧,否则观众对阿兹海默的认知就只停留在这一单一想象中了。

50分钟前
  • 惠子
  • 较差

母亲的记忆渐渐错乱,儿子的痛苦记忆越来越清晰,两种记忆在生活里相交后,死亡都算不上什么了。

52分钟前
  • 姑苏上炕
  • 较差

节奏很慢,后劲很大的一部电影,很多秘密埋藏在漫不经心的细节中,也许评分太低正是因为不少人没看明白。当然,可能还涉及到一些“三观不正”。可是只在乎三观的人,真的能看明白一部电影,并且过好自己的一生吗?

57分钟前
  • 巴伐利亞酒神
  • 推荐

百花//A Hundred Flowers/花/我和妈妈的最后一年,第70届圣塞巴斯蒂安国际电影节最佳导演银贝壳奖,最近的导演喜欢舒曼、巴赫的有点多!改编自川村元气同名原著小说,开篇音乐虽多次听过,但每次影院听都能是惊喜,蓝色多瑙河, 菅田将晖&长泽雅美花束般的恋爱,又见永濑正敏,Hello,I am KOE(Endubg).难忘半朵烟花,我们总记得伤痛却不会记得爱和短暂的美好,原来竟是我自己忘了。

1小时前
  • Feu
  • 推荐

拍得真诚、细腻,讲得是曾经被“抛弃”、缺失母爱的儿子如何通过目睹“一半”的烟火从而理解母亲的故事。现实的母子虽迷失记忆但“恨”得有感情,屏幕里的机器人虽能存储记忆却冷漠无情,一场记忆中的烟火将她们带回最美的瞬间,那一刻对照此刻,她们终于放下了包袱。导演用单场长镜头调度,让悄悄逼近角色的镜头将观众带入他们的内心,每一次丢失和找寻都是贴近真相的尝试。儿子学会聆听琴声里的奥秘,洞悉了母亲的为爱奔赴,当他也为人父,便明白了母亲的苦衷,面对身边已然呆滞的她,子欲养而亲不“在”,偷偷爬上心头。

1小时前
  • 赛门
  •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