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良教育

La mala educación,圣·教·欲(港),坏教欲(台),毁灭性教育,Bad Education

主演:盖尔·加西亚·贝纳尔,费雷·马丁内兹,丹尼尔·希梅内斯·卡乔,路易斯·奥马,弗朗西斯科·梅斯特,弗郎西斯科·博伊拉,胡安·费尔南德斯,纳乔·佩雷斯,哈维

类型:电影地区:西班牙语言:西班牙语,拉丁语年份:2004

《不良教育》剧照

不良教育 剧照 NO.1不良教育 剧照 NO.2不良教育 剧照 NO.3不良教育 剧照 NO.4不良教育 剧照 NO.5不良教育 剧照 NO.6不良教育 剧照 NO.13不良教育 剧照 NO.14不良教育 剧照 NO.15不良教育 剧照 NO.16不良教育 剧照 NO.17不良教育 剧照 NO.18不良教育 剧照 NO.19不良教育 剧照 NO.20

《不良教育》剧情介绍

不良教育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恩里克(费雷•马丁内兹 饰)和伊格莱西奥(弗朗西斯科•拜奥拉 饰)是教会学校的同学,更是一对同性恋人。学校的莫雷神父以留下恩里克为诱饵占有了伊格莱西奥,但最终恩里克还是离开了教会学校。这对同性恋人也就劳燕分飞。 成年后的恩里克已是一名大有前途的导演。一天,伊格莱西奥带着剧本找到了恩里克,希望自己能出演男主角。剧本描写的就是他们的成长经历加上想象的成年经历,恩里克对剧本十分感兴趣,但却不同意由伊格莱西奥出演。 当恩里克来到伊格莱西奥的家乡时,秘密一幕幕揭开……热播电视剧最新电影分享斯慕奇之死至暗陷阱烟囱小镇的普佩尔马特和玛拉投行风云第一季大炎诡闻录调香师第二季移民保姆黄阿丽:单身女士跨越8年的新娘蝴蝶梦黑匣子你是谁种子缩小人特攻队做得好六姊妹孽欲凶杀五湖四海乐坛毒舌嗡嗡鸡第七季家庭法则大话江湖妯娌的三国时代金箍棒传奇2:沙僧的逆袭折眉熊出没·重启未来穹顶之下第一季冒牌上流海上诊疗所

《不良教育》长篇影评

 1 ) 叙事手法极其高超。

  除了没有突破之外其他一切都好,这却是一部太好看的电影了!

情节非常紧凑,戏中戏,毒品,性错乱,基本上还是过去的那些套数,阿莫多瓦总是知道如何把故事叙述的既复杂又通俗。

盖尔•加西亚•贝纳尔是我一直看好的一个演员,他如今终于也熬出头了!

只是在这里的扮相很惨,被阿导折磨成了那副样子,汗。

 2 ) 你所不知道的我

题记:我敲下这行字,然后开始想有多久没按自己的习惯看电影。

抽烟,喝水,然后流泪。

Ernique我还在教会学校读书时,就喜欢上了Ignacio,这个深得神父宠爱的男孩。

可我们很快就被神父拆开。

之后,我被神父赶出教会,回到家乡,开始自己的生活。

我成了导演,我每天读报,希望可以拍出受观众喜欢的电影。

然而我没有故事,直到我重新遇到他——Ignacio。

他给了我一篇名为《旅程》的小说。

然而,我觉得这个Ignacio不是我要找的Ignacio了,他变了。

我们说话、游泳、做爱,他关心的只是是否能出演《旅程》中的主角。

Zahara我喜欢别人叫我Angel。

Ignacio是我哥哥。

我恨他,他毒瘾犯了就会对我们不管不顾。

我知道他有个深爱的初恋情人Ernique,还知道关于他们儿时回忆的《旅程》。

我不要再做一个异装秀的表演者,我要成为真正的演员。

于是,我拿着《旅程》去找Enrique,我告诉他我就是那个唱着“moon river”的男孩。

我知道他一定会对这个故事感兴趣。

可Enrique觉得我并不适合扮演《旅程》中的主角。

我是一个演员,为了戏我可以付出任何代价。

包括身体。

神父我总是忏悔。

却无法经受住诱惑,我想上帝是我这边的,所以我不怕下地狱。

Ignacio多纯洁,我怎么能让他和别人好,于是我要将Enrique赶走。

可我日思夜想的Ignacio怎么会变成这般模样。

嗜毒且堕落。

我不再爱她。

可我依旧给他钱。

因为那样我可以看到他的弟弟Zahara。

他迷人,健硕的身体无时无刻不在吸引我。

为了我们的将来,我听了Zahara的话,将Ignacio弄死。

可Zahara出名后竟然把我甩掉了,我无法忍受,我要敲诈他。

Ignacio“我在那间圣器室出卖了自己,从此失去了信仰。

我变得无所畏惧,因为我不再相信有地狱。

”为了我喜欢的Ernique,我将自己给了神父。

可神父却出尔反尔,依旧将Ernique赶出教会。

我发誓,我要神父十倍偿还。

可我变了性,染上毒瘾,我顾不了家人,也没有钱。

我于是拿着《旅程》敲诈那个让我不再相信地狱的神父。

我依然想着Enrique,可我没有脸去见他,但是我有钱了,我可以把毒瘾戒掉,我要写信给他,告诉他我终于成功了,神父用钱偿还了欠我们的债。

然而我的信才写了一句,就……《旅程》我是一出关于回忆的故事。

Ignacio创造了我,他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创造了我。

也是一出复仇的故事。

因为Ignacio要找神父报复,神父要找Zahara复仇。

可我更相信自己是一出爱情故事,神父有爱过Ignacio,然而这爱太过畸形,以至于稍有不慎就会变形,于是他又爱上了Zahara。

Ignacio是一直爱着Enrique的,直到死去的那一秒。

而Enrique自从离开教会学校,就再也没见过那个让他牵挂的Ignacio,然而他应该一直都爱着记忆中的Ignacio。

否则他不会将我叙述得如此安静,如此完美,如此不动声色的动情。

 3 ) 他们的同性之爱

其实自己并不喜欢这样题材的电影,毕竟有时候觉得或许那些事情离我似乎有点远。

我是先看过《不良教育》之后才看的《断臂山》,觉得断臂山相比之下确实不怎么样。

但或许是两个导演切入点是不同的吧。

李安是带着亲情和友情的角度去拍摄断臂山,讲述了两个男人之间的爱,而不良教育则是讲述了几个男人之间的爱恨情仇,他们的野心和复仇,近乎无望的回忆。

至少《断臂山》的男人们要幸福的多。

听过里面童声的 moon river 大呼过瘾,因为如此的纯真实在是极为的打动人,而又为了后面破裂的牧师关系有着令人绝望的反衬。

看到后面,也不知道这是谁的错。

只知道这是一个阴谋的剧本,写得实在很好。

还是那句话,我只是不喜欢如此的题材,但他拍的实在很好。

因为里面也有《摩托车日记》的“格瓦拉”。

 4 ) 《不良教育》:不只是批判

阿莫多瓦的电影总是如此极端,而他的口味又总是偏好男男女女的性爱题材,那些敏感而禁忌的故事,看看很早以前的《捆着我绑着我》,一个女明星爱上一个绑架她的神劲质男人,怎么都透着SM的味道。

而阿莫多瓦却从不忌口,依然乐于在此类题材上努力挖掘。

新作《不良教育》则对准了同性之爱,同样的大胆而毫无顾忌。

事先看过很多对此片的报道,因此在脑海有着一个大概的映象,以为是关于批判教会学校对孩子的侵犯,撕扯下教会的虚伪面具。

如果单是这样的主题,这部电影对于阿莫多瓦而言实在没什么突破,因为关于同主题的电影已经有了太多太多,实在不用一一列举。

但当我看罢全片,我想阿莫多瓦哪有这么简单,批判吗?

远不止于此,那些报道都是相当然的胡说而已,只有看过本片你方才明白导演想说提什么。

很多对影片《不良教育》的介绍中提到这是阿莫多瓦根据自身的经历改编而来,有着自传体的标签,但我却以为这部影片其实是根据阿莫多瓦儿时记忆作为契机演化而来,故事内容却未必跟他的真实生活完全相关。

我想他以前一直在女人的内心世界里不停地探寻,这一回终于将目标锁定到了男人的内心和性,也算是一种变化,这其中自然有他酝酿许久东西想要充分表达。

那么来看看《不良教育》倒底想说些什么,它的主题又是什么样呢?

我以为这部作品它的批判性事实上根本不明显,而更多的还是围绕着人性的剖析展开。

影片中其实不存在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好人,是是非非根本难以说清,你看得到影片之中的每个人物似乎都不怎么完美,他们丑陋的一面尤为明显。

如果说莫罗神父是坏蛋,由于他对孩子的性侵犯毁了他的一生,甚至到最后仍然恶行不改。

那么作为受害一方的伊格纳西奥如果值得同情,可以他后来的所作所为也并不见光明正大,而他的弟弟胡安的行为和动机更是显得无耻和鄙劣,为了自己的利益谋杀了自己的兄长,并且盗用他的名义为自己谋取成功之道。

而那位导演恩里克作为相对的局外人,与他们相较尽管并非如此令人厌恶,可也同样在某些行为上透着不纯的动机,在明知胡安不是伊格纳西奥的前提仍然借机和他上床。

阿莫多瓦在影片中一一揭露了每一个人物的丑陋后却并没有在结局上给出一个传统式的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的结果,也彰显出作为一名大师级导演的不凡之处,这部影片毕竟不是迎合观众口味的商业之作。

趋利的人生动机和人性的泯灭在这个现实世界中层出不穷,没有任何人可以称得上是清白。

审视的态度是电影的主要目的,应该做什么来挽救或者弥补都不可能在影片中找得出答案。

我可以说看罢本片,只有略感沉重的感受,我们多半只能看到事情的背面而无法洞知背后,当知道背后我们又能如何,绝望吗?

《不良教育》这样一部关于同性恋的作品,而且对性的描写相当直露,不象华语电影那样隐晦,事实上会引起一部分观众的反感,可恰恰这些又是阿莫多瓦作品的一种特质。

在《不良教育》中变性人、同性爱、恋童僻这些光怪陆离的社会现象充满了整部影片,影片中每个人物都似乎都没有正常世界的性取向。

这一切都表现出阿莫多瓦的另一个极端特质,当他从女性题材转到男性题材后,就彻底将一部电影变为纯男性的电影,影片中唯一的重要女性角色也是一个还没有彻底变性的伊格纳西奥,其余通通是同性恋男子。

影片对于同性之爱视若平常,以一种非常平和的眼光去看待这一切,认为同异性之爱比之异性之爱并无不同的。

当然我以为这其中是包含着导演阿莫多瓦的个人观点,不过在现在这个世界之中摈弃异样的眼光或许是必然的。

同性作爱场景在片中层出不穷,有些真露得很,有可能会令部分观众感到几分恶心,但似乎这是近来欧洲导演的一种风尚,对于性场面的全面写实,一切围绕自我,想如何表现就决不躲躲闪闪。

而大胆的情色铺之影片上素来也是阿莫多瓦的风格。

而阿莫多瓦的电影尽管不是取悦大众的商业电影,但是他的电影票房却一直都非常之不错。

看他以往的作品:1987年的《濒临崩溃边缘的女人》、1989年的《捆着我、绑着我》和1991年的《高跟鞋》都是西班牙电影有史以来最卖座的影片。

这不仅仅是因为艺术感染力的作用。

更主要的是因为他的作品在保持住自己的个人风格的前提下,同样非常善于讲故事。

阿莫多瓦在他的电影中非常注重戏剧矛盾冲突和人物的刻画,有大量凶杀、强奸、绑架、宗教等种种刺激观众的商业因素。

比如《不良教育》中以两大主人公的重逢作为开篇,这一切似乎很一般,然后以恩里克阅读小说开始回忆,讲述起少年时期的故事,观众的开始被渐渐引入一个认识的误区,错觉自然而然产生,以为小说的故事就是真实的。

当随着恩里克探访伊格纳西奥的老家,我们发现原来这个伊格纳西奥原来是假的,而是他的弟弟胡安。

真相似乎被挑开了一层,观众的认识实际是跟着恩里克的视角进行的。

然后随着影片的发展,你突然发觉原先对真相的了解居然全都是错误的,因为莫罗神父的出现将你原先的认识全部推翻,从他的嘴中又产生出另一个故事,真可谓层层叠叠,虚虚实实,欲盖弥彰。

而同样的,随着一个个真相的产生,电影的深度也在不断的加强。

原先我以为电影的批判主题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更为深层次的人性剖露,而不再是局限于小范畴的挖掘,成为更广义的体现人性的丑陋。

《不良教育》的剧情结构和悬疑式的迷团设置几乎可以媲美任何一部悬疑电影,比如导演大卫芬奇在影片的悬疑设置上也非常之在行,但是在艺术挖掘上却不能够同阿莫多瓦相比。

而阿莫多瓦的作品在艺术成就上又能够远远超过了那些仅仅以考验才智为目的的剧情片,这也就是阿莫多瓦的作品为什么能有不错的票房成就,却又能赢得口碑的主要原因。

能够将艺术性同商业性结合得如此完美的导演的确是不多见的。

影片之中那个少年伊格纳西奥的歌声真是动听,宛如天籁之音,而莫罗神父将几首好坞莱坞歌曲改编同样别有风味。

这个少年的嗓音让我想起了另一部电影《放牛班的春天》中那个主音男孩的嗓音,清澈无瑕。

不知道为什么欧洲的导演都喜欢上了童声,也许这可以为影片增声不少吧。

当然这一切只是作为影片的点缀,一切的故事仍然沉重而压抑,阿莫多瓦总是喜欢讲些特别沉重的故事,而且常常在故事的背后留下太多的未果,你都很难从中找出点希望。

以前看《玛德莲堕落女孩》时被其中教会对女孩的摧残感到沉重和压抑,但这毕竟只是过去的故事,最后仍然让我们看到新世界的光明。

但是《不良教育》却不同,它的故事却仿佛在说这样的故事总是在发生,只不过我们看不到,能够看到的多是正面而不是它的背面。

文;眉间尺

 5 ) 《不良教育》:如果再回到从前

伊格纳西奥在临死前敲下的句子看似很讽刺——恩里克,我成功了。

当他这样写给初恋情人的时候,他并不知道要走向死亡,而他说的成功,也终于成了一个谜,各人有各人的解,但不知道恩里克看到的时候是怎么想的。

在这一部以同性恋为主角的电影里,尽管导演尽力营造了一种气氛,这里的主角,他们从容的生活方式,妖娆但不卑贱的做派,都会让你以为西班牙是那样一个国度,在那里同性恋人群是很正常的,但并不是那样,还是有细节透露这样一层信息,同性恋人群也是被排斥的,这就是弟弟胡安忍受不了哥哥伊格纳西奥易性癖的生活,不堪白眼,而痛恨哥哥,甚至促成了他的死亡的缘故。

伊格纳西奥一直自我的活着,但同时承受着屈辱。

所以,他从来不是个常人眼中成功的人。

对伊格纳西奥来说,成功就是过他真正想过的生活,因为他要实现变性的梦想了,真正成为一个女人。

他竟然是笑着去的,高纯度的毒品,大概给了他极乐世界的感受,带着他去了。

如果再回到从前。

从前,伊格纳西奥和恩里克都是教会学校的学生,他们相爱了。

从前,少年伊格纳西奥有一副高亢清亮的歌喉,他的歌声如云雀般直冲天籁,撞开了神父莫罗封闭已久的心门。

从前的伊格纳西奥,还是一个不晓世事的少年,他的歌声足以融化最冰冷的心,那悠扬婉转而富穿透性的声音,足以提供他者以生活的意义,那就是我们追寻已久的美,甘心融化。

他是一个多么令人羡慕的孩子,他的歌声仿佛足以与上帝对话。

但是从前还在往前,神父在圣器室里对他性侵犯,他的信仰一时间被击得粉碎,之后神父把恩里克赶出校门,夺走了他的爱。

无爱又无信仰,人生从那时候起,就面目全非了,伊格纳西奥成了一个自暴自弃,被人嫌弃的零余人。

往前还是往后?

时间只会往前,记忆带我们回去。

往后看,就停在最想停留的地方,少年歌唱,阳光和煦透亮,花儿都开了。

往前,越走越难回头。

胡安在拍摄伊格纳西奥被杀的一幕时痛哭不止,人们只以为他入戏太深,只有他明白,是为了自己促成了的哥哥的不归路,哥哥再也回不来了。

哥哥的心他可有真的了解过,哥哥按自己的意愿活着,虽遭白眼,依然我行我素,是多么的真实。

而他,跟神父偷偷摸摸发生关系外,还暗下黑手。

伊格纳西奥没有成功,死在黎明前的黑暗。

他曾经是一个金子一样闪闪发光的少年。

但是时间给予他,又夺走那一些,在他写剧本《旅程》的过程里,他一次次重温往日的欢乐。

沉甸甸的那是时间的另一面。

当看见台上的伊格纳西奥扮女人惟妙惟肖,神情里只有不可一世的矜持与倨傲,我竟又一次入戏,想起他少年时也曾这样释放人们的欲望,给他们看什么是美,他竟然从未改变。

外面的境遇在变,他的心始终如一,不再清纯多了放纵,但是沉甸甸的时候,也自有一份快乐在。

胡安成功了,恩里克成功了,他们在人生的路上还有很多的遭遇,有喜欢的,也有难过的,而伊格纳西奥呢,他留下来,以他的歌声,他的魅影,别人都变了,而他定格了,他的所有幻想都有待启航,那时最美。

 6 ) 命运就是一条莫比斯环

《不良教育》。

阿莫多瓦永远是一个保证。

用4个男人上演一部类女性视角的电影,除了阿莫多瓦,谁人能替。

阿莫多瓦太会用惊人的情节,平叙的口吻和忧伤的结局讲述如此复杂的故事。

4个男人,互相纠葛爱慕乃至仇恨。

于是曾经吟唱《Moon river》的小男孩做了不完整的变形手术。

他可以放弃自己单纯的爱,勒索那个幼时鸡奸了他的神父。

他吸毒他敲诈他无恶不作。

他时常炫耀自己浑圆的乳房。

但是他仍然写作,因为他的初恋,喜欢他写作。

他完成了最后的剧本,被他的弟弟和神父合谋杀死。

他的弟弟将自己出卖给了神父,只是身体。

他的弟弟还将自己出卖给了哥哥儿时的初恋,那个前途似锦的导演。

他以他哥哥的身份回来,让自己得到走红的机会。

导演知道他的身份,而他不去点破,还给了他男主角——或许应该是女主角——的位置。

他说,他只是想看看这个冒名的人能够进行到哪里,而自己又能忍受到什么时候。

他一次次占有这个冒牌货,却始终无法了解他和他的哥哥的一丝痕迹。

神父的出现让一切改变。

他将谋杀那个变性人的经过告诉了导演。

这个弟弟被赶出了家。

但是他得到了他想要的。

他出名了。

神父从追求改为了勒索,却被一次貌似巧合的车祸偿还了他的罪恶。

导演,以他的热情,继续拍摄电影。

阿莫多瓦的自传体。

谁是他自己,一看便知。

没有任何一个人被美化。

但是有两个人被人同情。

一个是导演,一个是他的初恋。

导演对爱的感怀是忧伤主题的主旋。

而他的初恋,也只是寻求挣脱自己的厄运的方式。

而另外两人,却是悲剧上映的主角。

阿莫多瓦却没有想过责怪谁。

都是命运。

他开始接纳这个冒牌的初恋,最后因为他难以忘却的初恋而将新欢舍弃。

这是命运。

莫比斯环一般,从一个起点回到了终点,而圆环的所有角落都被探究过。

不得不回来。

因为没有谁还能让他保持对此时的激情。

除了电影。

片尾那扇让人伤感沉重的大门,最后引出的单词,是passion。

他只能对激情本身负责。

而激情的来源,是电影么?

不,是对命运的陈述。

每个人都在莫比斯环上做着相同愚蠢的事。

只是没有人发觉这个环是扭曲的。

为什么阿莫多瓦会对电影保持着激情。

因为,电影本身就是一种怀念。

男生会喜欢如此繁杂而巧妙的情节设置。

女生会更喜欢如此细腻而动情的电影。

因此,强烈推荐。

 7 ) 童年经历对人的影响——电影《不良教育》的思考

童年经历对人的影响在很多人(包括我自己)身上深深地体会到童年经历对人的影响之深远。

在接触家庭治疗以后,就更加震撼于童年经历对人的影响。

可以说对人影响最大的东西是一个三角形:生(生命的意义),死(死亡的恐惧),家庭(应对模式)。

家庭的影响毋庸置疑地会贯穿我们的一生,或者说我们整个生命的过程都在用各种形式来展现家庭对我们的影响——因为我们的整个童年,在生命最初的时候,最适合形成对这世界第一印象的时候,我们对生活,对人性,对这个自己生存的环境的定位都是在童年时期得以形成,是的,这个印象的形成对我们的影响根深蒂固,在有些时候,我们甚至需要花费一生的时间去除那个阶段对我们的影响,直至生命的终结。

电影里的两个主人公Enrique和Ignacio在一个教会学校长大,导演没有交代为什么他们要离开自己的父母而在那里生活,但可以想见这背后一定是有合理的原因。

在没有父母营造的安全的环境下,孩子们试图学会自己独立生活。

然而他们的生活里总要有一个权威,这个人的社会身份是神父,也是语文老师,然而对于童年的孩子来说,这个人也代表着精神、世界和爱。

Enrique在很小的时候就表现出同性恋倾向,很明显他的同性恋是天生的。

某个晚上这对少年一起看过电影后,青涩但是真诚地互表爱意,那一刻充满了人和人之间流动着的美好情感。

然而很快这美好就被闯进来的神父撕裂,他侵犯了Ignacio,Ignacio默默地承受了那摧毁他整个安全感和存在感的疼痛,因为他天真地希望这可以换来与Enrique共守的甜蜜时光。

然而神父却欺骗了他,Enrique还是被送走了。

Ignacio的这段经历,充满着欺骗、背叛、撕裂、屈辱、幻灭和恐惧,电影用一分为二的被撕裂的人来表达那深击灵魂的痛苦。

童年的时候我们太幼小,会认为成年人的命令就是一切,会以为如果违抗命令就可能导致“无法生存”。

任何来自外界的侵害除了接受别无他法,并且还可能认为那是自己应该承受的,为自己不能承受得很好而感到罪恶感。

任何的侵害都会激发起我们强烈的巨大的情绪反应,但这情绪反应往往没办法被很好地认可和接纳,更没有机会被及时地宣泄,一般都是被压抑到潜意识深处,在淬不及防的时候用其他形式来间接地表达。

于是有的人可能会难以主宰自己的情绪,无法控制地大吵大嚷,并且情绪的触点非常低,只要别人一个眼神就能引发他强烈的情绪反应;有的人采取身体的自残,因为心理和精神上实在太痛苦,痛苦到无法承受的地步,只好用让身体疼痛的方式转移,身体的疼痛相比心理疼痛,会比较容易承受一些;有的人发展为边缘性人格障碍,用歇斯底里的情绪,频繁的自杀威胁来获取注意力,以驱赶“我没有价值”的恐惧;还有些人,会发展为自闭症或广场恐怖症,害怕与人接触,难以信任别人,以保护自己免受伤害。

当然可能还有其他形式。

电影里的Ignacio选择吸毒和整形的方式任意糟践自己的身体以转移痛苦的体验,同时他选择对自己的家人闭锁自己的感情以避免再受伤害,哪怕是面对那么慈爱的母亲。

在人生的最后阶段,他用写作的方式来为自己疗伤,就像拍摄这部电影其实对导演阿莫多瓦所具有的意义一样。

文字、音乐、绘画、电影、舞蹈等等艺术形式,都对人有很大的疗伤作用。

我们的情绪和感受其实都只是一些意象,这些意象是无形的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然而正是因为它的只可意会不可言传,才会有弥漫性的无法解释的深刻的情绪体验,然而当我们选择用逻辑性的语言把它说出来,就等于在将这一团烟雾般的弥漫性的感觉理性地解读,梳理,体验和面对,这是个翻译的过程,翻译是需要集中的,集中感受,集中精神,集中力量,集中经验,集中记忆,这个集中的过程本身就有很深的疗癒作用——这也正是心理咨询之所以有效果的其中一个原理。

联想到佛洛依德说的“艺术创造是人们将多余的性能量抒发”,这些话还是很有道理的。

你是不是我的那杯茶?

无论是在生活体验里,还是在咨询工作里,我越来越发现人和人之间有着一个看不见的磁场。

一旦你走近,都能深刻地体会到那包裹别人身体的磁场,并在几秒钟之内就能判断面前的这个人是否有吸引我的东西——在爱情面前,尤其如此。

有人将这个磁场解释为一见钟情的基本要素,然而我觉得一见钟情其实更多的是爱上自己想象的感觉,或者更确切说是爱上自己的幻象,而非真实的那个人。

这里说到的磁场,更多的是一个人的内在空间和精神层面的感觉,然而感觉这个东西,是最没有办法用逻辑性的语言和文字来传达的。

人和人之间是有磁场在互动的,我想心理咨询之所以那么强调心理咨询师的个人成长,也和这个磁场的震动有着很直接的关系——用咨询师这个成长得相对较完善的人的磁场,持续不断地和来访者的磁场进行接触,温暖,滋润,包容,校正,然后在某一个时刻,让来访者可以有力量运用自己学习到的东西,展现自己的智慧,去成长。

电影里有一段Enrique和Juan在游泳池的对手戏,说的就是这个磁场。

Enrique正在泳池里畅泳,Juan站在泳池脱衣服,他脱掉上衣,脱掉牛仔裤露出白色的内裤,忽然他抬头看到在泳池里露出个脑袋正看着自己的Enrique。

大概一秒钟的停顿后他决定不要裸体下水——从这个细节可以看到其实Juan从来不是同性恋,他之所以选择与神父、Enrique发生身体接触,只是因为那样做可以满足他的物质欲望。

所以后来当看到他在Enrique身下那痛苦的表情,我深深地同情并理解他的痛苦,进而让我想到那些从事着可以获得高薪但自己却非常讨厌那工作的内容和形式的人,他们的选择和juan何其相似。

我不知道人们是否问过自己这个问题:对于生命来说,究竟过程带给你的幸福感更持久,还是那结果?

Enrique从泳池里出来。

他自然地光着身体走向那红艳艳的椅子,用浴巾包裹身体。

两个人开始对话。

对话中的Enrique很伤感,Juan却依然在争取他想要的那个角色,全然没有感觉到任何异样。

那一刻我几乎能听到Enrique心底的声音:你,Ignacio,你怎么会变成这个样子?

那个有着天籁般歌声的纯真少年呢?

那双明净如湖水的眼神呢?

那有着几分抑郁的纯粹的心灵呢?

然而这个时候,Enrique和我,都不知道原来这根本不是Ignacio,真正Ignacio的已经离开这个世界了。

Enrique第一次见到Juan就敏感地嗅到一些异样不同于Ignacio的东西,是的,他的感觉没有错,能让他找到相通感的,不是像juan那样关注外界,索求物质,必要时可以用身体换取任何物质渴望的人。

关于艺术家谁会喜欢那些艳丽的色彩?

问出这句话,我的脑海里跳出一个名字:梵高。

我相信如果作家路遥也画画的话,他也会选择类似的色彩,跳跃的,高明度高饱和度的,对比强烈的。

电影一开始我就被那跳跃的色彩震慑住了,鲜红色的窗帘,米黄色的墙壁,橙色和明黄色的衣服,唔,很少见这样对比强烈的用色出现在电影语言里。

我想,那是可以赶走阴霾的颜色,我想,心灵陷于黑暗但却在不懈地追求光明的人会极度钟情于它。

不久就知道了这个导演是一位同性恋者,我深深地感受到电影里的Ignacio和Enrique都是他的化身,那些性幻想,那些悲伤,人物带出来的深深的失落感,还有Enrique的茫然和无力,都贯穿始终。

记得多年前见过一句话:“你才是艺术家,你们全家都是艺术家”,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艺术家”成了贬义词,似乎想到艺术家,就想到邋遢、做作、假文艺、包装等让人有不好联想的词汇。

不久前演员贾宏声的突然离去,让人们起了一阵的唏嘘,我无意间在一个记者的博客上看到他描述几年前与贾宏声的一次见面。

原文已无从查起,但还记得他用的几个词“茫然”“孩子般无助”“孤独”。

我相信每个人都有类似本原一样的东西。

而那些天生的艺术家,生来就是为了要体验孤独感和痛苦感的。

或者可以说那如影随形无法摆脱的孤独感和痛苦感正是激发他们创造力的源泉,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艺术家们要做的并不是去摆脱那孤独和痛苦,而是要学会如何与孤独和痛苦相处,把它们视为自己的朋友,自己的伙伴,甚至是造就自己才华的知己。

把那孤独和痛苦转化为艺术作品,在转化和创造的过程中,体会自己的存在感,哀悼已消逝的东西,在投入那过程的过程中,升华自己的灵魂和生命的意义。

认识自己,是个很漫长的过程,然而接纳自己更是一生都要做的功课。

我们的一生都是个认识自己和接纳自己的过程,也许,一直到生命终结,我们也依然没有能够完成这个功课,但是我们一直在路上,一直在朝着那个方向行进,至于能行进多少,能行进到什么样的深度,就看机缘了。

 8 ) 《不良教育》:可知的欲望,不可知的人性

优秀的电影,我一向以为,不应当是晦涩的说教,或是顾弄玄虚的呓语。

电影作为工业生产的商业产品,其影象与叙事的首要责任,是娱人耳目,是把话说清楚,是把故事讲述得精彩。

在此基础上,再去生发对人生与人世的感慨,表达创作者自己的情怀,方是成就经典影片的不二法门。

历数电影史中的大师人物,从奥逊•威尔斯到希区柯克,从弗朗西斯•科波拉到斯皮尔伯格,都是如此。

阿尔莫多瓦也不例外。

虽然他的影片中充满了易装癖、变性人、同性恋、SM、凶杀、暴力等等内容,但是,他对这些边缘题材的表述却是那么流畅自然,不带半分扭捏和造作——说得简单点,不会让人反胃。

比如《不良教育》,几个人物间纠缠的同性恋情,直接、平常、落落大方,似乎这就是光明磊落天经地义的爱情。

也正是和平常的男女之爱一样,《不良教育》中的同性恋爱,一样有着错综复杂的瓜葛:俊美的少年伊格纳西奥和恩里克在修道院中相爱,为了保护自己的爱人,伊格纳西奥忍受着莫罗神甫的侵犯;多年以后,恩里克成为著名电影导演,伊格纳西奥找他拍摄个人经历的电影,两人重叙旧情;但这时,老迈的莫罗神甫又出现了,从他口中,叙述了另外一个故事……几个同性恋间的爱情故事,其中还嵌套着畸恋、背叛、阴谋、悬念,峰回路转,层峦叠嶂,随着影片一层层地剥开真相,我们看到的就已经不是简单的同性恋,而是更深沉的对人性的分析:神甫似乎是一切罪恶的源头,他的恋童癖毁了伊格纳西奥的一生,后来又爱上了胡安,这爱情虽然畸形却真挚热切,最终被胡安所利用;伊格纳西奥无疑是受害者,但是他的自暴自弃和后来对神甫的勒索,葬送了他的生命;胡安利用了哥哥,利用了恩里克,还利用了神甫,但是他对伊格纳西奥的恨也并不是没有原因,我们可以想象他因为有这样的一个哥哥而受到了多少屈辱……所以,每个人都是有罪的,而每个人又都是值得同情的,在这里,阿尔莫多瓦超越了对性与爱的追问,而着力于呈现人性深处的复杂与多变。

只要你去看这部电影,你一定会记住伊格纳西奥少年时纯美的童声。

第一次听到《月亮河》的童声版时,我也觉得心神激荡,这段配乐的画面优美动人,难得见阿尔莫多瓦使用慢镜头,想必他自己也对这一段MTV颇为心仪。

建议大家去找找本片的OST,相信是值得收藏的一张唱片。

另外让人印象深刻的,就是他对性爱描写的露骨。

刚才已经提到,阿尔莫多瓦对边缘人群的描写非常直接,从不遮掩,可能这和他本人也是同性恋有关。

但是片中对于性爱的直接书写,可能让部分观众有些惊讶。

男性同性恋的性行为方式,我想无须我再赘言。

除了没有直接拍摄具体器官,阿尔莫多瓦是毫不避讳的展现出来。

叔本华说人生是一团欲望,欲望满足了便无聊,不满足便痛苦,于是人生就在痛苦与无聊之间摇摆。

阿尔莫多瓦的故事,就是典型的在痛苦与无聊之间的摇摆。

究根起底,他对欲望的恋恋不舍的痴迷和询问,让他的电影浓烈、华丽、却又忧郁、不安。

神甫看着胡安时颤动的嘴唇,恩里克看着“伊格纳西奥”褪下内裤时的压抑表情……心底的暗流越是表面平静,越让人感受到汹涌澎湃的力量。

回头反思,可能这部电影最吸引人的是他的剧情结构与题材的边缘性:故事有着希区柯克的机巧,又能游走于亚文化的空间,并鲜明地表现出个人的特点。

电影是足够的精彩,但内中表现的人性的阴郁复杂,却又让人有说不出的心寒。

 9 ) “不良教育”的滥觞:身份的完全和毁灭

利用元电影理论把这部作品拆开来,看看它的结构是多么神奇。

元电影,顾名思义就是“关于电影的电影”。

具体在这部电影中,将《不良教育》全片看作电影1,片中的电影《造访》就是电影2。

电影2然后再粗略地将电影1(即全片)按电影的发展顺序分成三个段落,这三个段落分别由几个角色之间的故事构成:(段落1):假扮成伊纳修的约翰 + 安德烈(段落2):暴露真实身份的约翰 + 安德烈 + 已经去世的伊纳修(段落3):十五岁的约翰 + 神父 + 长大成人的伊纳修以下是一个大致的结构图:

右上角为「电影2」《造访》:“不良教育”的滥觞由伊纳修所写的《造访》是全片最重要的部分之一,它也是整个电影的主题“不良教育”所意图呈现的最残忍部分,即成人的私欲如何摧毁掉孩子的一生。

《造访》不仅交代了伊纳修从小受到神父侵犯的背景,更成为后来伊纳修的弟弟约翰亲自扮演的影片,与伊纳修和约翰这两个角色紧紧相连。

在电影的前半部分,观众通过《造访》剧本的展开知道了伊纳修从小被神父侵犯的事实。

在段落1中,约翰提出自己想演剧本中“伊纳修”的角色。

在段落2,他如愿出演这个角色。

在段落3,约翰和神父之间隐秘的关系被揭露。

换言之,神父不光对伊纳修实施了侵犯,尽管约翰对同性群体保有厌恶,但家庭的贫穷、哥哥的不作为等客观因素同样使得他在神父的强硬下没有回头路可走。

表面上看他和神父之间是他处在更高的位置,阿莫多瓦甚至以“黑色电影”来对二人的角色设定进行戏仿——约翰像是黑色电影中的蛇蝎女人,他与神父之间没有真爱,只将神父看做自己的利益工具,最终他拿到所有好处,不光骗去神父的爱,还让对方家破人亡一无所有。

实际上当时的约翰还在上学,仍是个孩子,就像曾经对伊纳修所做的,神父在不知不觉间对他完成了“不良教育”的统治,将他此后的生活推向欺骗和谎言。

由此观众得以知悉,约翰为何会在演完《造访》后崩溃大哭,因为他与这个角色有着相似的无奈经历。

身份的多重转变:完全和毁灭约翰从段落1的“伊纳修”变成段落2的“约翰”,阿莫多瓦在这两个段落对他和安烈奎的关系做了有意思的安排:段落1:两人不欢而散,没能再续前缘段落2:在两人都知道彼此真实身份的情况下,成为了py在这两个段落的交界,安烈奎得到一个故事:“一个妇女拥抱了一条鱼,但是反被鱼吞噬。

”他将自己自比为这个妇女,在段落2接受了约翰、接受了《造访》的拍摄,让自己得以拥抱约翰这条“饥饿的鱼”,而填充他们的正是阿莫多瓦最爱探讨的议题之一,欲望。

神父的“不良教育”源于欲望,而此处也是欲望的体现,很遗憾的是,这份欲望在段落3坍塌殆尽,毁掉的不仅是安烈奎对约翰的欲望,还有他长期以来对伊纳修的幻想(也是欲望)。

因此约翰的身份在三个段落的三个转变时刻,是三个极富戏剧张力的部分,它不仅将“约翰”这个角色的形象一点一点完全,令观众得以渐渐知悉他的全貌,更让安烈奎多年来的欲望一点一点被填满,甚至在最后给予它最残忍的瞬间崩塌。

整个故事围绕着这两个(甚至是包含神父的三个)中心角色在层层递进,观众知道的越多,只是离安烈奎那个被所有欲望吞噬进黑暗的结局就越来越接近罢了。

最终,所有观众得以与他共鸣,和他一起品味到了“不良教育”带给他身边的人,和他自己的痛苦。

 10 ) 《不良教育》中的人性

看完了《不良教育》,很难用文字来重述阿莫多瓦镜头下的故事,只因为这一次阿莫多瓦述事的手法,很高明也很精彩,电影结构丰富,采用戏中戏,虚实结合,再配上回忆同现实相映交错的方式来发展故事情节,当我们好像看到故事的终结时,却才真正的引出故事背后不为人知的另一个故事。

相当佩服阿莫多瓦讲故事的能力。

整部电影从画面的干净度到色彩的跳跃,都让观众相当的赏心悦目,充分体现了西班牙人的热情与浪漫,电影偶尔出现的童声配乐,不禁让人怀念起另一部关于成长,关于教会的故事《放牛班的春天》。

不过在相比之下《不育教育》比《放牛班的春天》复杂的多,《不良教育》的内容由同性恋、变性人、恋童癖、异性装癖、吸毒、勒索、谋杀这一系列组成。

整部电影围绕着四个男同性恋展开,安里克、伊格纳、马鲁神父、安祖这样四个男人关系相当复杂牵扯在一起。

就像一条线上的四个蚂蚱谁也逃不了。

安里克,是伊格纳教会学校的同学也是初恋情人,成年后是一位年轻的电影导演。

安里克在童年的记忆中那一抹阴影来至马鲁神父。

成年后的安里克做为导演用“上床则上戏”这样的潜规则。

安里克,可能是故事比较善良的一位同志了,只是小小用了一下自己的特权,让安祖投入了自己的怀抱。

安里克,看到安祖真的目的和真面目后,相当绝情把安祖扫地出门。

还好安里克最后没有把人性在性爱面前葬送掉。

伊格纳,电影故事的中心人物,无论是童年的回忆,还是戏中戏的剧本,到最后的谋杀,都与之有关。

伊格纳一直是马鲁神父猥亵的对象,幼小的身心受到难以想像的伤害。

十几年后的伊格纳,吸毒、勒索,准备通过变性成为安里克真正的爱人,些时的伊格纳已那一脸无辜的小男人,是顶着一对美胸的变性人,最后伊格纳的梦想没有实现,在毒品中倒下。

正是那些毒品所带来不切实际幻想让伊格纳变得面目全非,最后还死于非命,可怜的小夜莺。

马鲁神父,用他的黑手伸向了伊格纳,后来马鲁神父成为了伊格纳勒索目标,伊格纳以马鲁神父过往的不光彩行为做为勒索,想通过勒索来完成自己的变性手术。

马鲁神父通过伊格纳认识了伊格纳的弟弟安祖,一个相当阳光的男孩,马鲁神父并爱上了这个男孩,还准备和这个男孩私奔,多么可怕而落后的想法。

安祖,整部电影最为复杂的一个人物,学会用青春作为交换,伊格纳的弟弟,冒充伊格纳成为安里克镜头下的演员,此时为了成名的安祖是安里克的情人。

在成为安里克情人前,安祖为了学费是马鲁神父的小情人,同时合谋神父杀掉自己的兄长伊格纳。

安祖被安里克赶出门后成为大明星,却受到马鲁神父的勒索,这一次安祖成为一名肇事司机意外把马鲁神父送上了西天。

安祖从头至尾可能算是最大的赢家,从一名学生成长为一明星。

因为他太清楚自己想要什么,无论是在每一个生活场景还是戏中戏的表现上都来的那么伪善和努力,总用美丽的外表来掩盖真实的欲望。

电影中的四个男同志,虽然他们没太多正面意义,四个男人身上都有某些东西让人难以接受,但对他们又会心存同情,他们似乎也都是生活的受害,也都在为自己曾经不良行为买单,可能生活就是这样残酷。

电影的结尾也没有让坏人得到真正意义上的毁灭,导演也只是想让电影更为的现实和开放。

有人看过此片后,大骂“同性恋就是这么变态。

”或是“是GAY都没有好下场。

”真觉得这样的评论有失公平,在我们的现在娱乐圈中不是很多导演也有他们的“潜规则”吗,前些也在报上看到某学校男老师猥亵未成年女童,或是某公众人物、名人为了蔽住丑闻不得不花上大笔大笔的钱买回照片、录影带、文字……这一次只是阿莫多瓦把现实社会中的一些丑陋、不耻、违法之事叠加在四位同志的身上,这都是为了让电影有更强的戏剧效果。

应该说人性的阴暗面是无处不在的,每一次邪念的释放都在吞食生命。

其实,无论是同志,还是非同志,都应该管住自己心中那些不良的幻想。

《不良教育》短评

真实与虚幻的界限被擦除 算不上越看越明白 像做梦一样像走迷宫一样像掉进无底洞一样 但最后都能明白 他太会讲故事了//双线并置和戏中戏在这里都只是非常恰当的方式//可能是同时对生活热爱与绝望的人才会拍出这样浓烈又悲伤的电影//“电影和记忆最大的区别就是:电影肯定是假的,是由一个又一个的镜头组成的,而记忆分不出真假,它随时浮现在眼前。”不知道为什么想起这句来

7分钟前
  • YiQiao
  • 力荐

通过几部影片可以初步断定阿莫多瓦作品基本与我不在同一个频率,需要更多时间才能欣赏。

8分钟前
  • iMilano
  • 还行

剧情倒是简单,同性之间的肉欲反而更吸引人,以及阿莫多瓦的场设。。西班牙就那几个演员了呀,这部真是自传么= =。。

9分钟前
  • ilia
  • 推荐

#北影节#重温,第一次在大银幕看阿莫多瓦的绚烂,当真美妙到饮泣。现实、电影、剧本的几重文本不断叠加,奇情套奇情,等到真相浮出水面时,那一阵阵波澜真把人撩得无心思凡。人生错愕如此之多,最是旧人见面不相识的那种唏嘘,疼得不知如何声张。盖尔·加西亚·贝纳尔也真是美好得不可方物。

14分钟前
  • Mr. Infamous
  • 力荐

依然是出于意料的故事,但始终感觉一般般。或许主题有些太散乱,让我无法集中欣赏他真实的惊艳。

18分钟前
  • 喵~嗷
  • 还行

为什么胡安和教父谋杀了胡安的哥哥之后胡安要假扮他哥哥来找哥哥的旧情人?这个最关键的地方好像没有解释的太清楚,可能是太渴望于演戏出名了吧。配乐在大部分时间中的缺席可能让人感受不到剧情的跌宕

22分钟前
  • 玖拾玖
  • 还行

浪费了宝贵的周末时间看一群生理性别和取向都为男的人秀下限的故事,根据真实改编结果就这,让人看完很想反问一句对于你们男同性恋来说这种就是顶天大的事情了吗?男导演和全男主演看得人生理性反胃。

24分钟前
  • momo
  • 很差

所有权力倾轧换取的性体验都将是宿命的梦魇。身体是灵魂的圣器,玷污的他者是可见的撒旦。还有几天就是林奕含离世一周年,看这部“房思琪男孩的绝恋舞台”,超级想她。

28分钟前
  • 哪吒男
  • 力荐

no me gusta ni no es mi tipo!

31分钟前
  • estrella
  • 较差

“罪恶和欺骗从未如此华丽”,非线性嵌套,自传的自传——阿莫用十年时间亲身书写了这个故事,同时开始将目光投向更加接近自我的男性内心世界。在成功的下一秒钟死去,在死后的九十公里飞驰。R级戛纳开幕影片

35分钟前
  • 谋杀游戏机
  • 推荐

莫名其妙

36分钟前
  • 得饱
  • 较差

确实符合好电影的特征,两条交叉的时间线演绎的也不错。不过确实不太喜欢这种类型的电影,不喜欢。

39分钟前
  • Cranberry
  • 较差

好久以前看的 反正就是欣赏不来

43分钟前
  • SanYeoh
  • 较差

发自内心的 对阿莫多瓦无感

48分钟前
  • LHM
  • 较差

实在看不下去的烂片。

53分钟前
  • 我即地狱
  • 很差

2017.02.21

55分钟前
  • 露/已停用
  • 较差

佩德罗·阿莫多瓦的自传??那小孩唱的moon river真的好好听!

56分钟前
  • 齊克斯尼力佐飛
  • 推荐

叙事平平,一对狗男男,没啥看点,没有深刻的情感,也没有紧张的节奏,故事该深入的内涵没有深入进去

58分钟前
  • 燃烧海岸
  • 较差

我对题材不感兴趣

59分钟前
  • 李豆瓣
  • 较差

拖沓……对不上脸……剧情交代不够……悬疑也没感受到

60分钟前
  • Lokie
  • 较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