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那些在至少还有文明的土地的人来说,道歉有什么用?
对女人的侵犯就已然是一种杀害,一种对其作为一个人的身份的否认和摧毁;而对那些在没有文明的土地上的人来说就更是如此,连道歉都没有,他们不觉得自己有错。
而最可笑的是,对受害人来说,两个地方上发生的这同一类事情的结果都是一样的。
大学生选择走向未来,女儿选择掩盖过去,都是为了继续活着,哪怕以一种滑稽荒谬的常人无法理解的方式。
过去真的能过去吗?
不能,但想要活下去,就必须告诉自己过去已经过去。
在没有文明的南非,人不如狗,女人更是不如肮脏的粪土。
丑陋的邻居说:你保护你的孩子,我保护我的孩子,他还只是个孩子,这件事情已经结束了,以后我会保护你的女儿,这个孩子还太小,不能结婚,我会娶你的女儿。
而他的妻子已经接近临盆,他说,我想要个儿子……这片没有文明的非洲土地上发生的事情已经不是常人能理解的程度,连动物都能欣赏音乐,人的幼崽却还扒在墙上偷窥发笑。
女儿不愿意离开这片土地,我猜测是因为离开了更证明了一开始来这里就是个错误,所以不愿意承认,目前已经损失了,更不愿意就这样离开,不甘心这些坚持,不愿意面对这样的失败,以为坚守到底就能降低损失,哪怕施害者还有回来的可能性,也不愿意为了这些恶魔放弃自己一开始来到这片土地上的蓝图与愿景……很遗憾,一个女性奋斗的路上,总得刻意遗忘很多伤害,为了最终的目标坚持、忍耐、伪装、粉饰太平,对这个世界笑脸相迎,假装那些伤害都没有发生过,因为发生过了,你也没有办法。
道歉有用吗?
我们都知道,没有。
片中父亲对自己本性的极度坦诚和忠于自我也很微妙,值得思索,文人骚客的所谓纵欲本性让他对自己的错误洋洋得意,只有在自己爱着的女儿受辱时才让他真正下跪认错。
我相信他下跪时是认真的,但他未必真的对那个学生的家庭感到亏欠,他只是想以此挽救些许自己没能拯救女儿的自责。
在车内父女二人对话时能体现出他是真的爱着女儿,因为他沉默了。
因为他不像某些永远无法承认错误的男性那样,由于习惯,我几乎在等着他为自己辩解:我努力过了,我被歹徒敲晕了,我被他们锁在厕所里,我甚至还被他们浇酒精烧伤了……等等。
他只是沉默着。
在动物诊所里,他说:我知道我女儿经历了什么,我在场。
女兽医说:不,你不在,你女儿说你不在。
他再次沉默。
一开始,他得意洋洋,风光满面,认为我这样一个伟大的教拜伦诗集的老教授喜欢年轻女孩风流倜傥不是正常得很嘛,我就该这样,你们都是庸人,所以不能理解我,我不屑跟你们解释,我啥错都没有。
后来他一直沉默着,背地里痛哭着,无力着,他才感受到了这份痛苦与绝望。
但很可惜,就像他女儿说的:你是个男人,我是个女人。
所以他的痛苦是男性的痛苦,是父亲的痛苦,却永远不会理解女性的痛苦。
就像他给学生家里道完歉回到学校后还能去看那个学生的演出,并对保护那个学生的男孩不屑一顾,能看出他压根没理解那个学生的痛苦。
他终究是自私的,是无耻的,是该下地狱的,他只理解了自己的痛苦而已。
但不得不说学校里果然都是文明人,竟然都没动手打起来。
推荐大家都去看一下这部片子,我觉得很不错。
对人性、文明、地域等各个方面的探究和讨论都做得不错。
部分情节拖泥带水可以精简。
总有一些情绪难以言传,在时代变化的当下,总有一些人会对那些渐行渐远得过去唏嘘不已,但现实让人们不得不去接受。
这也许就是处于变革过程中的南非白人难以言传的微妙的情感变化吧。
我喜欢这部电影!
未看过诺奖得主库切的小说,倒是先看了这部影片。
影片拍得倒还是吸引人,但其中隐藏着东西却让人烦,人们一边看着电影,一边在猜测,导演究竟想向我们说什么?
先说说片名吧,英文是DISGRACE,也是库切原小说的名字。
小说的中文名是《耻》,我看的这个电影版本也沿用了小说的译名,还有翻成《耻辱》、《声名狼藉》的,港台的译名是《屈辱》。
列出这些译名,就可以看出各个译家对这个词的理解就不一样。
大陆的译名玩了个花招,好像将disgrace的意思都包括了,耻辱,屈辱,无耻,羞耻,都可说得通,但实际上并不聪明,它将电影的主题泛化了。
我之所以斤斤计较于这个名字,因为这与整个电影的主题的攸息相关的。
(这里我也借用一下这个耻字)作者的耻指的是什么?
耻从何来?
这关系到对于电影隐藏含义的解读。
电影其实是分为两部分的,前半部写的是卢里教授的生活,下半部则是卢里与其女儿的生活。
而串起整部电影的则是xing,是非自愿的和谐的xing,说直接点就是强aa暴。
露西被强暴是很直接的,三个黑人小孩撞入她的家,将她父亲烧伤,然后将她轮jian。
这是影片的高潮,后面的故事即围绕此而展开。
前面半部写的是她父亲卢里教授的故事,他似乎是个有xing亢奋的男人。
他在不同的妓女身上发泄着他旺盛的精力,然后付给她们钱,其实这也是一种强aa暴,以金钱的名义,尽管他的行为很绅士很优雅,但毕竟一种金钱的强aa暴。
后来,他利用作为教授的权力,以考试相诱逼,让漂亮的黑人女学生与自己发生xing关系。
这何尝不是一种强aa暴?
这件事让卢里声名狼藉,灰溜溜地离开了学校,来到乡下与女儿相聚。
在这里,导演将卢里在大学里对于黑人女学生的优雅强aa暴,与在乡下三个黑人孩子粗暴强aa暴卢里同xing恋的女儿露西,以同等的篇幅来反映,构成了一个强烈而有趣的对应,在这种对应之中,导演(其实应该是库切,因未看过小说,姑以导演指称)隐晦地表达了自己的观点。
事情发生后,卢里面对评审委员会的指控,却仍无悔意,他认为一切都是理所当然的。
他认为他可以被判有罪,然而他却并不道歉。
因为罪是别人所决定,而歉意却只来自内心。
强aa暴露西的黑人孩子,面对痛苦的露西也无悔意,甚至还继续偷窥她;而露西的邻居、黑人小孩的姐夫也觉得这一切理所当然,因为“他只是个小孩”。
导演通过这种对比,强烈地暗示了露西的被强aa暴只是一报还一报,有什么因就有什么果:有她父亲对黑人女孩的优雅强aa暴,就必然有着黑人对于露西的粗暴强jian。
卢里以自己的逻辑认为他与黑人女孩的xing不算强迫,他拒不忏悔,那么黑人按照自己的规矩来处理此事,也就是合理的了。
这就是导演或者说是库切的逻辑。
最可玩味的是露西自己的态度。
她虽然很痛苦,但却坦然接受。
她以前也曾被袭,而且这种事情可能还会发生,但却毫无离开这里的意思。
她被强aa暴怀孕后,却决定生下这个孩子,并且与强aa暴她的黑人结婚。
面对父亲的不解与惊讶,她却异常地坚持。
她要求父亲不要以城市的观点来看待乡村的事情,因为这里自有它的逻辑,这里自有它的生活,是“我们”打扰了别人的生活,“我们”只是外来者。
最后,卢里教授接受了女儿的思维,虽然免为其难;他也走到了黑人女孩的家中,向她的父亲表达自己的歉意,并向她的母亲和妹妹下跪请求原谅。
至此,导演或者作者的意图表露无遗:露西成了圣徒,她是代表白人在给黑人赎罪;白人只是南非这块土地的外来者,他们干扰了生活在这块土地上的黑人的本来生活;别人在自己的土地上接纳了你,你就别企图以自己的文化去干扰别人,只能按照别人的那一套来处理问题,不管这样按照自己的观点来看是多么的不合理,多么的违反常规。
在作者的眼里,歉意比判罪更重要,卢西宁可认罪也不认错;而黑人也认为强jian事小,能与他们和谐相处更重要。
导演或者作者在这里过分地强调了文化的独特性,而否定了普世的逻辑;他将种族问题无限地放大,而忽视了人类的罪与非罪,人性的善与恶,具有强烈的政治性。
再回到开头所说的题目上来吧。
DISGRACE究竟代表了什么?
屈辱?
露西没有屈辱感,那是谁的屈辱?
声名狼藉?
卢里倒真是如此了,但他不是影片的重点,难道是他所代表的所有南非白人?
我认为库切在这里用的这个词应该是耻辱之意:前代白人对于南非的占领就是一种耻辱,因为他们粗暴地干预了别人的生活;而现在还有一些自认有文化的白人还在坚持着他们那种高人一等的观点,如卢里这样,占人妻女却又计较于自己女儿被强aa暴,这也是一种耻辱。
而要摆脱这种耻辱,那么就得像露西一样,以赎罪的心态,融入黑人的生活之中,以黑人的角度去思考去行事。
导演或者作者在这里用富于吸引力的故事,以一种貌视公平的观点,和优雅的姿态,将观众或者读者温和地强aa暴。
后面的再也发不上来了。
(总算全发上来了)只能到我的博客:http://hi.baidu.com/weltw
看了这片子,心里十分十分的复杂,如今能让人心复杂的片子不多了。
最想说的是,满眼的动物本性,其实就是我们的本性,什么“性善论”,都是美好的愿望罢了。
还有耻辱是个名词,客观的存在,还是动词,它能蔓延。
非洲没有百年孤独里说的发展那么好。
首先感到的是,我们都被原始欲望驱使,去向雄性动物那样追求sexy,去占有,去泄欲,无论是白人世界的高级文明还是原始非洲,其实卢里和非洲强奸犯做的是一件事,无论是红酒大提琴还是拜伦都掩盖不了的强烈低级的情欲。
仿佛螺旋结构,西方白人占有是上一层,非洲黑人占有的是下一层,有没有约会、歌剧,是不是强暴,女人都在他们胯下了……从这个层面看,这是反西方理性的力作。
还有,像介绍中说的影片里有种族的歧视隔阂。
其实,不仅是白人歧视黑人,在黑人面前有优越感,同样黑人也会歧视白人,但由于长期被歧视将这歧视转化为了愤怒,暴力,仇恨。
这也是动物呀,无论你是猎豹还是斑马,只要落单了,就会别人歧视——欺负甚至猎杀,就像露西,在黑人群里的白人。
我曾看过一只斑马试图踩死一只幼小的猎豹,就像露西无数次的被黑人轮奸,这是被其实民族的复仇,对,是整个民族对民族的复仇,她的爸爸玩弄非洲女性,每个非洲女性的后面是整个非洲。
其实,没有那么多的理性想法在里面,落单了,没有群体了,你就变成被欺负的首选目标了,人类是,动物狩猎也是,。
还是就是,最可怕的就是,这个影片像尺子,非常的想。
露西的选择,卢里觉得是莫大的耻辱,我也觉得!
也是我的高傲虚荣作怪么?
就像某国家领导人的女儿觉得和农民工睡觉一样耻辱恶心?
其实,细想想露西没做什么过分的事啊,滥性并没有那么严格的伦理要求,是非洲的客观事实啊,非洲有非洲的规矩,露西只是想融入他们,这怎么了??
最后我想说,我第一次意识到羞耻感是个多么可怕的东西,它会蔓延,被羞辱的人想复仇,就像黑人总说想杀死露西,是露西让他们觉得耻辱,羞辱对方,对方又会想办法搬回局面,
我无法理解露西为什么坚决不离开曾经并将继续带给她巨大伤害的地方,她不肯报警,坚决要生强奸犯的孩子,答应嫁给强奸犯的亲人,主动奉献出土地,像母亲保护孩子一样保护强奸犯,和父亲一再反目……她简直是抱定必死之信念留在这。
这个地方究竟有什么魔力能让她动弹不得,即便痛不欲生也要坚持?
她总是哭着说你不懂,我确实不懂,你为什么就不能让我们懂呢?
她像是带着某种使命,像是上帝让她来偿还白人加诸在黑人身上的种种不公。
如果这就是导演想表达的意思,想让露西自愿把自己当成一个祭品,我只想说这简直荒谬,他完全背离了人性。
所有貌似高深的影评都没能让我认同。
三星给父亲的觉醒。
要看一下原著,我不相信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作品会这样牵强,很多细节似乎都有深意,比如为何要处死最后那条狗。
我只能说,如果他无法让观众看懂,那么有多少深刻含义都是失败的。
伊人倩影移幽步,此夜云消星尽出。
总觉日夜绝美色,尽归伊人眉宇间。
抿侬光华天亦醉,岂容炽日来争辉。
增丝少豪皆失色,总损伊人奇资颜。
绺绺青丝落如瀑,柔柔红靥幻似酥。
幽幽如蜜滋情愫,欲诉此间多淳濡。
娇息拂面柳眉舒,难尽幽柔语中意。
一笑倾城艳倾国,日日书伊美德馥。
花颜不掩闲庭质,爱慕无邪闺心淑。
看到中间相信很多人都和我有一样的疑惑。
为什么Lucy为什么要妥协?
为什么不让警察把强奸她的人绳之以法?
为什么要生下那个给她带来屈辱的孩子?
为什么要让出自己的所有?
看着看着,所有的问题渐渐清晰。
我们必须要活着。
活着,选择一种生活方式,既意味着选择了它带给我们的光明与光荣,也选择了它带给我们的黑暗与耻辱。
电影中的情节其实就发生在你我的周围,只不过在那样一个特殊的政治环境下,将其耻辱放大了几倍,于是就显得难以接受了。
高官领导,人前享受着权利给给他的荣耀,敢问哪一个领导为了攀爬权利的高峰不曾做过背信弃义的事呢?
不曾口是心非点头哈腰的谄媚呢?
这算是耻辱吗?
高薪白领,体面的物质生活背后有无被欲望掌控的时刻?
在面临金钱利益与社会责任的冲突时,哪一方会胜出?
哪怕是普通如你我,谁敢拍着胸脯说从未做过一件让自己感到羞耻的事情?
是我们没有做过?
还是我们太健忘,对自己太宽容了?
只不过我们大多数人的耻辱都隐藏在层层幕布下,不曾像一个婴孩一样诏告天下。
于是我们就可以理直气壮的去谴责、质疑那些暴露在太阳底下的罪恶。
其实,罪恶,你有我又他也有。
很多很多罪恶的原因只有一个:为了活下来,好好的活下来。
只能說導演導演和演員都盡力了爲著臺詞的緣故,給60分,及格綫。
庫切的原小説,絕對的精彩,不僅是簡單流暢的文字,還有那種一針見血的嘲諷。
他叫人心疼的,是太聰明,洞悉了一切之後發現一切都是虛空。
智慧是惱人的,如果你不能遺忘,就只能選擇瘋狂。
我一直思考的是,小説的名字,disgrace,究竟要表達的是什麽?
恥,難以啓齒的一種狼狽,憤怒,受傷,夾雜著任人魚肉的無奈。
關鍵詞1:情欲。
這雖然在文明世界也不是什麽見不得人的東西,不過是蠻荒之地的原始欲望欠缺包裝罷了(明明強暴了自己的女兒,居然還敢與受害人同住一隅,更偷窺其洗澡)。
教授的性傾向于斯文的表達,是一種契約式的、你情我願的溫情脈脈,比如之前定期有往來的應召女郎,比如和當初並不喜歡的beeve那種心照不宣的交歡,如果撕破了這層面紗,令人難堪的是動物本能的真面目。
教授真的喜歡女學生嗎?
maybe.從小説裏來看,似乎更多是一個男人在步入老年之前最後的放手一搏,對象是不重要的,結果才是。
但無奈小説從開局就已經宣告了這種悲劇的開始,一個開始被拒絕的男人,而他理應是被追捧的對象(在南非這個曾經存在森嚴等級制度的社會,一個白人男性,富有,有地位,有知識,佔盡天時地利)。
所以暴露自己的情欲並不是羞恥,被喝止的情欲才是。
關鍵詞2:性別。
lucy在小説裏是作家的第二個分身,被侮辱和被損害的,可能在他眼中,性別就已經是一種低人一等的記號。
她對教授說的一句話再清楚不過,maybe hating a woman makes sex more exciting,you're a man, you know better than me.老父無力反駁,只說,maybe,sometimes, for some men.雖然在文明社會裏,女權主義者已經將傳統體位顛覆了個四腳朝天,但是回到蠻夷地,終究還是體力説話,那裏沒有上層建築,只有血淋淋的生存技巧,最終雌性(在沒有基因變異的情況下),還是要依附雄性來生存。
最後lucy發現自己懷孕,卻堅持要生下孩子,理由是不能因爲恨他/她的父親就抹殺孩子出生的權利。
女性的被動和柔弱再一次被放大,男人可以選擇一次過的消失,而女人卻要承載情欲的恥辱。
魯迅先生曾說,婚姻是性交的廣告。
那懷孕呢?
關鍵詞3:年齡我一直以爲這是disgrace的主題。
小説開宗明義,for a man at his age,he has handled the matter of sex pretty well(對不起只記得大意是這樣)。
然而年齡和從容(當然也包括性方面)不是一個正相關的關係,而是一條抛物綫。
最苦澀的地方就是從頂點向下滑落的過程,小説截取的就是這個片段。
當教授發現應招女郎有兒子要撫養時,有種内疚感,但女郎卻以消失來惡狠狠地回應這種自以爲是的溫情。
拒絕是開頭的主題,沒有人願意接受老去的現實,特別是一個自覺聰明的人。
勾引來的女學生並不醉心于老男人的圓熟,寧願回歸刺頭男友的懷抱,不僅如此,在面對小男友的挑釁時根本無力還擊,只能從廉價妓女身上找回自尊。
去到女兒那裏,本以爲可以繼續fathering her,沒想到鄉村生活的清冷才剛剛適應了沒幾天就發生慘劇,不僅沒能保護女兒,還被匪徒用汽油差點燒瞎一只眼睛。
女兒堅決回絕離開的提議,不僅如此,還讓可能涉及暴力且覬覦領地多時的黑人鄰居得寸進尺。
一個盛年之人,不可能啞忍暴力和掠奪,只有年老的人,才會感到這份有心無力。
儅女兒冷靜表態會生下孩子時,教授在牆根處抱頭痛哭,小説裏在這裡曾無情地添上一句,第一次,他覺得自己老了。
事實,大量冰冷的事實。
導演說的果報,可能就是年齡,你總會老的,到頭來你還是要回頭償還自己的罪。
關鍵詞4:動物。
狗是戯裏不説話的演員,承擔了很多的場景轉換,伴隨者人物自我認同的轉變。
教授第一次談起狗的時候,十足造物主的口吻:“當一只狗因爲自己外露的情欲而感到羞恥,開始懲罰自己的時候,就應該拿槍崩了它,因爲它開始憎恨自己的天性。
”但遭遇家變之後,教授不明白女兒的選擇,反問道爲何要“live like a dog”,女兒已經肯定了這樣的方式,人和狗的界限開始模糊,這是生活教給他們的。
自以爲高貴的人,卻發現到頭來,自己也是一只任人宰割的動物,而這只神秘的手,叫做命運(在我看來,是女學生父親所言,GOD set your way)。
最後,教授接受了beeve為流浪狗接受安樂死的做法,並願意接下這個活(這其實是小説的結局),其實在那一刻,很明白的,他已經對它們有了憐憫,因爲他意識到自己和它們,並沒有分別。
只是人可以選擇的餘地更大一些,但同時承擔的也更苦澀。
最後說點其它的,如果沒有John Malkovich,那可能得分更低。
庫切大師級別的語言,要求演員有很好的臺詞功底,在這一點上,John的表現不負衆望,也很恰當地表現出了那種高傲和冷漠,甚至有一點高尚(明明我很不齒教授和beeve的肌膚之親,但是被他演的那麽自然,仿佛情欲是可以被原諒的)可是成敗蕭何,因爲John是太過於自我的演員(這裡沒有貶義),你看見他的每一個角色都覺得那是John Malkovich as 圈圈叉叉。。。
對於這部以角色服務故事的戯來説,有點搶眼。
從這個意義上來說,lucy,beeve,女學生等的角色都選的很成功,那種“第一眼就覺得是他/她,但是過後想不起來那是誰”應該會更好。
最後的最後,還是很欣慰導演沒有想要因爲出風頭或者標新立異而篡改作品,我能感覺到他對原著的熱愛,甚至是尊敬。
還是那句話,小説太強大,連導演都要為故事服務,所以,喜歡電影的朋友,一定不要錯過小説。
这又是一个诺贝尔文学奖改编的电影,很巧我以前就听说过这个作品,我听说过很多这样的名著,但我从来没有阅读过它们。
阅读是一件疲惫的事情,也是一份宽容的心情和非常沉闷的时间才可以完成的事业。
所以,也只有通过看电影才是了解这些作品的路径。
比如很久之前看过的《铁皮鼓》。
文学在电影的表现下,往往不再光怪陆离。
但有价值的文学,依然保持着锋芒和力量。
《耻》这个电影给我的感觉是很安静,比如最暴力的场面出现的时候,也只是以一种无声的慢镜头去表现撕裂和痛。
在镜头的运用上,更是稳重和宽阔。
这是好电影的价值所在。
尤其当他追求艺术的同时明白自己需要讲明白一个故事的时候。
这个电影就可以经典了。
当然故事有时候我们是明白了,但他反映的价值,却往往匪夷所思。
《耻》看到一大半的时候,我还可以理解,这个故事的寻常,大抵也就是命运中的因果报应而已。
但看到最后,以一个父亲的角度,我已经很难理解这个故事要传达的价值观。
我更为同情电影中这个父亲的愤怒和无奈。
最后他停下车来,漫长的跋涉到女儿的身边,看她在肥沃的土地上种植雏菊。
新鲜的卷心菜在她的身边围绕。
他以他一贯轻声的腔调呼唤自己的女儿,而后两个人平静的相视,简单的问候一下,便回到屋里喝茶。
电影也就结束了,镜头拉到远景,辽阔的大山,一个孤独的屋子和一片菜地在大山的围绕下只剩下寥寥的一瞥。
我依稀记得以前看过这个小说的介绍,大致说这是关于种族的一个寓言。
白人女孩被黑人强暴,但她依然选择留在这个土地上,也怀了孕,以此象征她已经成为周围黑人中的一员,并获取了他们的保护。
当然,这个故事摆脱社会意义上的解读,也是一个很温情的小品。
爱是随意的,爱也是施与的,但并不代表爱就必须接受。
开始,这个父亲——教授,试图给刚和她上床的妓女一份礼物的时候,妓女果断的拒绝了爱,并迅速切割了这点小情绪的蔓延。
这个故事一直没有爱。
只有一个教诗歌,喜爱华伦华斯和拜伦的教授的一点自相情愿。
他总是被拒绝,于是在影片的最后,一只等待安乐死的狗向他表示眷恋的时候,他冷静的处决了它。
电影在不断的前后呼应。
但细节不是影片带来的主要价值。
而是电影一直持续的那个氛围。
最后才给这个氛围定义出来,原来只是一曲悲歌,象人去面对大山的渺小,去面对恶劣环境的一点畏缩。
所以电影没有传达出任何反抗的意思,而对苦难只是平静和悲伤的接受并且习惯。
如果要我总结,就是耻最终保护了自己。
由本能冲动推出价值/道德虚无主义的一个演示,虽然想法很无稽,但片子拍的挺好看在马桶上回味了一下,感觉这片可以打五星,而且可以用作道德哲学的辅助教材,它很好的演示了虚无主义会是什么样子的,会从何种体验/思考路径中产生,以及它所带来的冲突纠结,作品的妙处在于并未坚执两种对立观念之一,而是同时探索和体验两者及其混杂状态@tertio: 1 那一小块地影射整个南非 2 黑人没礼貌,暴力,说谎,擅长耍无赖 3 政府支持他们蚕食白人的土地 4 白人在这片土地上是女人 5 如果不想离开,就只能像狗一样活着 电影最后的镜头,房客的房子独立完整,美丽大方,而新主人的新房子仍然像个马厩,毫无审美可言我觉得三总漏掉了一层重要含义啊,离开这层意思就很难解释男主为何特地老远跑到那女学生家里,给他父母下跪道歉,是吧?
这是他在道德上的幡然醒悟,因为他从女儿身上看到了自己之前所持道德观的逻辑后果:只听从本能-拒绝道德评判-无力对强奸女儿的黑人青年做评判-最终沦为彻底的虚无主义-像狗一样活着(补充:这层意思,联系男主与女学生勾搭、面对道德委员会拒绝认错道歉的态度、后来的下跪——这条线索,可以看得很清楚,因为去掉这层意思,这条副线就显得与主题无关了)对,行为本身不是,但他把它(用拜伦的诗句)解释成了虚无主义,用它来合理化自己的行为 //@tertio:回复@whigzhou:教授的之前的作为很难说是道德虚无主义嘛。
其实任何行为本身都谈不上什么主义不主义嘛,仅当为它辩护,试图合理化时,才有了主义,一个人不吃肉可能是为了不杀生,也可能只是不爱吃,或者为了减肥,主义各不同 //@tertio:回复@whigzhou:他的行为的理论基础是虚无主义,这倒是,这么说就容易理解了
影片里只有David是心智健全的,所有的女人全是没脑子的蠢货,真让人受不了。直到结尾才有了真正的disgrace,当David向生活屈服,变得和他的傻逼女儿一样像一条狗一样活着。one of the most disturbing movies i've ever seen.
算了。生活本来就是这样,你觉得理所应当的事情,但你根本做不到... ...
欠缺一點力度.
一次艰难的观景经历。
当年因为据说雷夫要演而去看了小说,现在虽然换了主演,有空还是看一下吧。
高中时候读过书,没书好看。
看到有人说马尔科维奇毁了这部电影,我倒觉得是马尔科维奇救了它,否则可以想见它会有多闷。
拜伦的价值观面对俗世生活的残酷。好的一塌糊涂。
由拜伦到狗,文明到蛮荒的过渡,细碎,沉晦,对各种疑问似答非答,悬在半空。
感觉原著会比电影好看。
或许真的很有深意我太浅了 理解不能
是一部很电影(音乐、画面、演技、剧情)的电影 不过不怎么打动我 看得不是很懂
库切这部明显带有自我批判视角的作品是对权力上位者以公谋私并以文化进行自我美化的流氓行径进行自我揭露、审判和处刑。导演在处理这个文本时比较谨慎和克制,并没把这段「师生恋」拍得多么浪漫,相反,影片将知识分子口中的一见钟情当作一厢情愿来解读,拿狼对羊的垂涎来注解老师对学生的关切,并把二人之间的性爱场面还原成兽欲发泄的景观:既枯燥又无聊,甚至令他身下的「食物」产生了抗拒与反感。然而施暴者失去体制的庇护就会受到《正义之裁》吗?相反,那种「以暴制暴」的惩罚也让这个「正义之果」的「程序正义」受到质疑。影片似乎想要通过辩论把困扰个体的《耻》扔给体制:应该感到耻辱的是体制,而非体制下的受害者。不幸的是,巨兽般的体制不会像人一样认罪。最终父亲将他的罪与罚与耻都传给了自己的女儿,偏偏他的「爱」射在了安全区域之内。
半兽人最尴尬了,活得像个太监。咱都不用上升到种族。城乡这组对照就行。(我在场。你不在场。那个对话太厉害了!
美丽的词句总是高于生活,却经不起残酷的打击。五十多岁的老文艺青年要醒一醒。
什么是耻?和女学生发生关系是耻吗?被人偷窥强暴是耻吗?怀着不知是谁的孩子是耻吗?嫁给黑人雇工是耻吗?道歉呢?让步呢?承认无能为力呢?用白人的价值观来衡量黑人的社会呢?一部非常有深度的作品,政治或者非关政治。| PS:马尔科维奇是神
两种价值观念的碰撞 深刻的电影
我们经受不住生存需要与意识形态的双重考验。
精彩程度不输于原著小说。
对“生活就像强奸,如果不能反抗那就好好享受吧”的最好诠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