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叶集

풀잎들,草叶咖啡馆(港),草叶们,Grass

主演:金敏喜,郑镇荣,奇周峯,徐永嬅,金玺碧,安宰弘,孔敏晶,申锡镐,金明秀,李裕英

类型:电影地区:韩国语言:韩语年份:2018

《草叶集》剧照

草叶集 剧照 NO.1草叶集 剧照 NO.2草叶集 剧照 NO.3草叶集 剧照 NO.4草叶集 剧照 NO.5草叶集 剧照 NO.6草叶集 剧照 NO.13草叶集 剧照 NO.14草叶集 剧照 NO.15草叶集 剧照 NO.16草叶集 剧照 NO.17草叶集 剧照 NO.18草叶集 剧照 NO.19草叶集 剧照 NO.20

《草叶集》长篇影评

 1 ) 草叶集

1.跟电视上不同 他的脾气似乎不太好他一定有他的苦衷 谁没有呢?

谁能明白他的感受?

谁又知道他们的感情关系?

只有死去的女人什么也不在乎她想知道那女人为何而死 才会纠缠他而他是害怕的深知自己内心 藏有可怕的真相那女人肯定是自杀应该就在不久前看电视的人看不见那演员黑暗的一面往后他要怎么活下去?

做出这样的事他还抬得起头过日子吗?

还能单纯地去爱一个人吗?

杀人的人若不为罪恶付出代价能得到解脱吗?

往后他要怎么活下去?

2.原来这个人也是演员太悲惨了生活就是这般折磨人你一次又一次地受挫没钱 无处可去 没有工作也许 也没有朋友?

他过去或许很努力在生活可是现在却连住的地方都没有他说会付租金 但他可能付不出来他想要依赖她一个比他还年轻的女子能和漂亮的晚辈一起生活多好吃她做的食物她家附近还有山可以爬他肯定是这么想的太着急 所以才无所顾虑这老男人只是想到什么就说什么为什么你就找不到爱呢?

3.当人们聚在一块彼此的情感交融 相互鼓励生活就有了连结现在他们都不再孤单藏起来的烧酒为何看起来特别好喝?

我也好想偷喝一口什么时候我也有这样的机会?

为什么他们这么要好呢?

那是真的吗?

如果是真的就太好了说到底 人都是感情的动物感情是很单纯直接的 很有力量很珍贵 很廉价 也充满魅力我现在就很需要它们4.看来他们要说的话很多真的很多你们知道 你们说的我都听见了吗?

你们不知道我耳朵很灵吧?

幸福是建筑在死去的人身上?

一边还要保持庄重真令人佩服是啊 生活还得继续 是该活在当下的真羡慕你们微不足道的东西你们总有一天也会死即使死亡那么靠近 你们也从不担心所以才能如此泰然自若不慌不忙 自得其乐

 2 ) 有趣的尝试,无用之用

今晚实在是睡不着,我被gjzzh背后的男权社会的争夺本质深深伤害了。

把这部只有66分钟的电影看掉了。

洪常秀在这里做出的很多有意思的尝试,但是故事性不如前几部有趣犀利,不属于必看的洪常秀电影之一。

第一个尝试是,通常我们观影是剧中人的故事,剧外人在看;最多最多“打破第四面墙”,剧中人直接和剧外人对话。

但是这部,洪常秀不是减了一层视角,而是加了一层:剧外人在看剧中人的纠葛,可是在剧中人的旁边还坐着金敏喜,她是一个伪作家,但剧外人既不通过金敏喜的视角看故事,也没办法去看金敏喜的故事。

在剧中人和剧外人的关系中间,还夹着一层金敏喜;或者是导演的化身。

很有趣的创新,但是没看懂为啥:我猜是导演也发现自己的存在感对电影人物的掌控慢慢变弱(《独自在夜晚的海边》我就感觉导演、编剧、演员只有一个——金敏喜,那部真的离了金敏喜,啥也不是),索性让最耀眼最无法被建构的金敏喜当自己的化身:休想跳过我看我的电影。

第二个尝试是,洪常秀的运镜一直很简单,摄影机往前面一架,固定长镜头演员讲话,演得好的,导演就往前推镜头,真的很家庭DV。

这部尝试了越肩的取景,但是这个取景往往下一个就接着正反打:镜头在对话的两个人不停切换。

但是洪常秀没切,我们始终看到的是男人的背景、女人的正面;当要表现男性的时候,他把镜头移向了旁边墙上的影子。

这种尝试就想排话剧时候的一些突发奇想,是很好的巧思,其实没啥用哈哈哈哈不过洪常秀的电影,本身就是“无用之用”:这怎么不算电影呢?

这也可以是电影。

 3 ) 不忙碌的人

以浪迹于小酒馆、小咖啡店的文化从业者为主角的洪氏作品,过往总讨论和观众共通的男女情事。

《草叶集》则在此基础上收得更窄,金敏喜饰演的作家每天坐在窗边偷听旁人对话,在这个看似陈词滥调的视角里速写了一幅意味不明的困境,而这次直面的更是“创作的困境”。

出场的角色里,除了似是而非的作家,还有专业的作家,演员、介于作家与演员之间的男人等等。

这些人的生活依然是非常洪常秀式的:终日烟酒不离手,总是苦闷、暧昧、吞吞吐吐,以及看上去永远不忙碌,有大片的空暇。

通常我们是怎么处理空暇的?

空暇在主流生活里几乎要被灭绝了,为了应付空暇,有万亿种内容碎片在抢夺人类的注意力。

我一直觉得洪常秀像“皇帝的新衣”故事里的小孩一样执着于真相,故意把人们日常里消解尴尬的手段都挪走,所谓被说烂了的“洪氏尴尬美学”,就是他的角色们总被摁在桌前喝点咖啡或小酒,没头没尾地尬聊,而尬聊的本质是丧失沟通能力。

现代人的日常沟通往往遭遇失败,互联网工具的陷阱大概难辞其咎,因为被提供了太多用于粉饰无所适从、欲言又止的表情包、玩笑话或任何变异了信息含义的网络语言,人其实都已经演化成思维懒散又神情淡漠的动物了。

人类沟通所有苍白而尴尬的原貌,在洪常秀直白、准确而非刻薄的语言里毫发毕现。

在构成一个故事的所有要素里,我觉得最难写的是对话,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人们的对话经验越来越少了。

洪常秀是用写实的镜头语言和表演风格去赤手空拳地拍对话,这样显得现实之余有些魔幻。

留心的话会发现,他电影里的人都过着不怎么开电视、不怎么用手机的生活,也因此他的角色总被迫面面相觑。

也是基于这一点,我相信洪的作品是经得住时间考验的,这些场景放在未来任何一个时代都有价值,因为它是文本本身,或者应该说洪直捣了最难的难题。

如果和人喝杯咖啡时手边没有手机,简直有点赤身裸体的意味,会有很多人对《草叶集》的洪氏自我重复感到失望,但我觉得这里有个很有意思的点,比起过往纯粹的赤身裸体,《草叶集》里赋予了主角金敏喜一道屏障,也就是一台 Macbook。

因为面前摆着这台机器,她被他者赋予了“作家”身份的猜想,又制造了独坐于咖啡店里的缘由,也成为她观察他人的洞窗,从这个意义上看,我觉得这部电影是多了一个维度的。

一直很忙的人,不如硬着头皮看看洪尚秀的电影。

他拍的都是些不忙碌的人,这些对话,像是时间松懈下来之后产生的褶皱,必然不是什么美的有趣的痕迹,但人类本来就是很无聊而迷茫的存在嘛,看完也就释然了。

从创作的角度我也觉得他是亲切的,看他的电影,就像和咖啡店里隔壁桌的同在写东西的陌生人无意间聊起天,当他分享了他的作品,无论多么草率抽象,当下都觉得挺有意思的。

 4 ) “本来文字就是一个人写的”

这让人欲罢不能的气质 典型洪尚秀的风格 聊天大于故事 竟刚好符合我的胃口 看多了那种故事性情节设计和变化的电影和剧 这种以旁观者的身份堂而皇之偷听/聆听他人故事 恰好满足了自己游历人间的快感 他人的世界结合自己的想法 随意徜徉 自己曾经反思着 看了那么多别人的生活 好像过不好自己的生活了 即便临近毕业也仍然不慌不忙 无欲无求地只想能毕业后自由地四处游走 体验人世生活 然而回归现实 还是会被好友地劝告和长辈的期望敲醒 开始思考自己最想要的到底是啥 或者自己活着想要追求的意义在哪儿 但苦苦思索仍不得其解 “ 明明什么也不是 明明都会死去 ” 何必如此执着于意义感 接纳自己的无所求 美丽而端庄 不掺杂混合那么多想法地 活着 挺好

 5 ) 生活如草叶般错乱,我仍在楼道上徘徊

《草叶集》,洪尚秀2018年作品,该片于柏林电影节上映。

影片讲述金敏喜饰演的一位文字创作者总是坐在咖啡馆的角落,听着形形色色的人们有趣的交谈,并从其中寻找灵感运用到创作中。

更有趣的是,我们可以说是这些生活的断章与碎片组成了金敏喜的创作,似乎也可以说是金敏喜构成了这些思考与表达,最后汇成一部“草叶集”。

在《草叶集》这部电影的设定中,这个咖啡馆会一直播放各种各样的古典音乐。

于是,音乐可以以画内音的形式笼罩整部电影。

这样,其音乐的情绪表达可以和人物的对话“应景”,当然也可以“错位”。

错位的音乐其实更能体现出生活的真实与荒诞。

影片中的音乐于情感表达层面而言,还是比较丰富的,有宏大壮阔的,有轻盈喜悦的,有舒缓释然的。

在一些尴尬的瞬间响起悲壮的音乐何尝不是一种幽默的体现,在一些崩溃的时刻响起欢快的音乐何尝不是让人更加绝望。

错位的音乐呈现出生活最本真的面貌,不是刻意煽情,而是真情流露。

《草叶集》这部电影作品在镜头调度与影像调性上,以及音乐的运用等方面,都极具洪尚秀的个人风格,又是一部极致的作者电影。

具体不再多说,想简单分享几个让我感动的点。

舒缓的调度还是让我动容的,长镜头下不紧不慢的摇镜头切换人物,在平静的镜头动态背后隐含着复杂的思绪。

专门聊一下这部影片中我最喜欢的一个镜头,就是一位女孩在楼道上来回徘徊的长镜头,来回的走动让她的情绪得以宣泄。

这段看似无意义的游走,或许能让她在无聊的现实中找到片刻的自己。

之所以让我感动,是因为我们或许也有过类似的行为,旁人眼中的无聊,背后或许是无尽的孤独。

《草叶集》这部作品在某些时刻给人魔幻现实主义的感觉,不禁怀疑金敏喜饰演的文字创作者是否是高于其影像叙事本身的存在。

甚至让我联想到了德国导演维姆·文德斯的经典作品《柏林苍穹下》。

心想金敏喜饰演的这个角色有没有可能是《柏林苍穹下》中“天使”那般高于电影的存在。

《草叶集》个人比较喜欢,是一部看似轻松,实则稍显沉重的作者电影。

其中有很多让人感动泪流的瞬间,当然也不乏尴尬难评的时刻。

表达比较私人,还是推荐给喜欢洪尚秀电影或作者电影的朋友。

作者:杍沐(杍沐青年电影交流)(图片均源于网络)(以上仅个人观点)

 6 ) 《草叶集》:一部模仿洪尚秀的学生作品

无论怎么样,当洪尚秀尝试突破自己,也即从他自己创造的风格(男女情感、酒桌、推拉)中走出,无论他怎么做,都只有一个结果:那便是自我模仿。

无论他拍出如何新颖的作品,这部作品都只会像一部模仿洪尚秀的学生作品。

《草叶集》证明了此点。

电影用了诸多崭新的形式,以至让人感觉到混乱。

熟悉洪尚秀电影套路的铁粉影迷突然“摸不着头脑”,不知道导演在搞什么:这是对剧情的不理解,同时也对风格的不适应。

我们或许可以说,《草叶集》创造出了一种人为的“不协调”,包括两个部分:内容和形式上的异轨。

无论是剧情、结构还是人物,都处在混乱状态,即便再强力的大脑也无法整理清楚。

同时,标志性的推拉被无节奏的左右摇移取代;洪尚秀甚至第一次使用景深镜头,并进行焦点的变位;形式上的失衡还包括配乐的强迫性置入,取代了原先作为结构元素反复的固定旋律。

这一切变化如果不是洪尚秀刻意为之——他或许真的想突破自己,尝试从已然模式化的制作中走出来——便只能是一次失败的暗礁触碰,电影的混乱证明了此点。

当然,成熟的导演在功成名就之后,偶然拍下一部失败之作,这也完全可以理解;一个跃出常规的偏移无法作出盖棺定论,我们要看的是他之后的作品能否再次回归常态。

如果我们有同理心,也可以为《草叶集》找寻一些亮点,也即从洪尚秀个人给出的谜面中找到谜底,在一定程度上将故事讲清楚。

这完全可以的,洪尚秀的电影越来越像他与观众之间预先定下解谜契约。

金敏喜扮演的角色一边坐在咖啡馆里,一遍偷听客人聊天,将其想象成进一步创作的素材。

电影到最后几位角色共聚同一餐桌,实则可以看成金敏喜个人的想象投射(创作)。

这样整部电影无序的逻辑也就说通了,仍旧是洪尚秀惯常的套路:将现实与虚构(梦、想象、创作……)并置在一起,打破虚实之间的界限,与观众一同建构叙事游戏,以取得观看的意义。

甚至,一切都可以看成是金敏喜扮演的角色源生出来的创作想象,当她一个人在咖啡馆进行文学想象时,眼前浮现了一对对陷入情感折磨的情侣,不断地交错时空基点。

因此,这是一种文学想象的机制,而不是现实的逻辑,我们自然无法再按照现实的可能性来要求它。

只不过,洪尚秀这样做意义不大。

我们不是在他的电影中看到过太多相类似的处理,而且比《草叶集》有趣太多。

也不必指责《草叶集》的台词是多么幼稚,尤其是金敏喜扮演的角色,作为“傻白甜”或可爱单纯象征的齐刘海已经说明了一切。

洪尚秀只是根本人物性格创作台词,并非他真实的想法,从此点看是成功的。

整部电影于是成为对洪尚秀电影大型的模仿秀。

“模仿”不是致敬,不是抄袭,也不是原样复制,它是在能力有限的过程中进行低级摹绘,满是错误和问题、曲解和变异。

《草叶集》于是成为了洪尚秀对个人风格的一次模仿,一次偏移,一次失败的尝试。

它更像是哪位初出茅庐的青年学生亦步亦趋拍摄的作品,一部模仿洪尚秀却未得其精髓的失意之作。

 7 ) 我觉得我可能真的是洪尚秀的粉了

先写结论; 我爱洪尚秀。

哈哈哈哈。

下面是过程: 妈呀,草叶集真的第一次看了大概十分钟看不下去,有金敏喜也看不下去。

后来一段时间里面都是主动跳过他。

今天金敏喜生日,想想就看完吧。

我这种其实对音乐不是很敏感的人,感觉已经被前面的古典音乐bgm给骚扰了。

看了一半已经两星预定好了,心里也是难受“之后”我可是看过4遍的人啊。。。

怎么这部这么难看。

看到中间一段喜气洋洋的配乐时第一次笑,李宥英演的角色在哭,配乐却是欢快的。

真的有点好笑,但是还是两星。

因为基本上剧情还是没看进去的。

事实上我是真的放弃了,边刷微博边听的状态了。

想想当初还嫌弃这部怎么只有66分钟呢。

现在可是66分钟都觉得长。

可是来到50分钟的4人餐桌,突然好搞笑啊。。。

那个味道就出来了。

来到56分钟,我居然入戏看进去并忍不住表白了。

现在看完之后,感觉后面的那些配乐很有趣非常的应景。

我也不知道这个故事想表达什么,但是就是get到了它的幽默与讽刺。

四星我是不会给的,三星但还继续爱着这个老头的电影。

虽然我也说不清我怎么会喜欢, 蜜汁符合我的取向。。。。。

 8 ) 随记

不分辨虚实的界限,让所有都是虚构,《草叶集》像一个作者的创作心路。

分为三段。

探索-罗列素材、人物第一场戏,偷听状态,像一个创作者接触一个新角色。

直至两人争吵,声音依旧压着,一个冷漠、甚至虚伪的创作者,对待自己的角色像陌生人一样。

紧接着一场相似的对话。

连同上一场都在调试音乐,音乐不为与对话协调变奏,二者分隔但又并进于同一条音轨中。

至此对音乐的选用是模糊、突兀的。

接下来音乐消失,环境音。

音乐再现,继续调试。

人声逐渐明晰(从偷听逐渐到聆听),但仍然是被听的状态。

创作者的所有角色出场。

跳跃-思维和创作的高峰女人快速看向她的左边,转头,又快速确认了一下(金敏喜在她的左边吗?

),然而,摄影机却转向了男人的左边:一堵墙。

从女人的眼睛换至摄影机的眼睛,转回来后逐渐将焦变到男人,男人坚固的后背俨然是一根柱子,一个半开放式的、可能望向创作者的空间竖立了。

音乐,与前面试听不同,有明显的情绪(欢快)。

人声仍有怯场。

回到咖啡店,缺少的人,时间被挖走了。

这一段既是思绪中的思绪,诞生最美妙灵感的缝隙。

又是从 「探索」结束到「跳跃」间被压缩的不得而知的辛苦。

电影中的时间不对应跨越阶段花费的时间。

随后创作者的思维到达了最高峰,直接外化成一段动作:上下楼梯。

上、下,高、低,跳跃着,运动着。

沉思。

动身,逐渐加快脚步,插入音乐,微笑。

这其实是一整个过程。

路口,简单由角色穿过建筑群拓展出空间。

同样争吵,与 「探索」第一场戏截然相反,声音走到了画面的中心,又跟着角色走出空间,创作者付出感情,进入了他的角色。

一切变得贴身。

正如豆友评论莫莱蒂:“站在角色身边”。

也是创作者-洪尚秀最真诚的状态:在你面前。

结尾,音乐在路边响起,情境生成,自然,美妙。

梳理-呈现演出即便初看「跳跃」时已确切感受到创作者渐进的热量,要到「梳理」才将前情一一清晰。

接触角色,走进角色。

将摆出的人物立起来。

剧情和他所有想说的迅速以“迟到”的姿态出现,在创作者足够熟练后。

最后的交互中,选用了最初调试的曲风,不再膈应,甚至不会意识到音乐的存在。

演出很成功。

创作完成。

 9 ) 秋天躲着喝的烧酒,为什么会这么好喝呢?

第一对年轻男女的谈话,美丽(金敏喜饰)问,在死亡阴影下的男人,该如何背负着这重担继续生活下去呢?

还能拥有爱吗?

美丽对人性的假设是高尚的。

可是,有多少感情和事物是经得起检验的呢?

如果认真审视,恐怕都是破旧不堪的,甚至是狼狈而不堪入目的。

episode 1 活着真是太悲惨了!

episode 2

一些

人最终也就是感情,因为感情而获得力量,而感情又太容易只能说,洪尚秀的这部电影,用语言和画面把我内心的演绎投射出来了。

我感到很有意思,但也想到这一切似乎都经不起细细推敲。

 10 ) 一些碎碎念~

《草叶集》应该是我最喜欢的洪常秀电影之一,其中某个片段能让我想起阿克曼《我的城市》。

当初看完那部短片,我尝试闭上眼睛重复去听片头的一分钟,配乐非常奇妙,我把它设置成了铃声,之后我妈就很少给我打电话了。

我能回想起这出小把戏,也许是因为《草叶集》里一出桥段有异曲同工之妙:女人被约定的对象放了鸽子,场所里回荡着的古典乐像是轻蔑的嘲弄,她在等待中逐渐抓狂但没有选择赌气离开,而是无望地往返于楼梯上。

踩踏声和古典乐展开较量,声力试图碾碎煽情,整个场面像被铺成一座擂台…整部影片里,不同人物的等待与探究同时进行,镜头的推移和变焦似乎在用刻意强化情境的方式来粉碎戏剧性:越聚焦、越存疑。

其实比起可参考的技术分析,我更愿意把它们理解为是演员们“揭开创面”的动作,通过柔和且克制的渐进的质询语调,动作揭开了创面的谜底——人际沟通中暗含的狡辩与不诚恳。

作者电影不等于好,而是谁拍就由谁负责,或者说,谁拍就敢冒犯谁。

对于优秀的导演来说,主题不过是创造“电影材料”的借口。

《草叶集》绝不是由一些形式贫瘠的人物对话和用旁白填充的导演视角组合而成的闹剧,它引入金敏喜作为旁观者,持续观察和记录着别人的故事,配乐也随之变得幽怨、持重,直到呜咽声淹没对话,越是高潮的戏码越遭遇被戏弄的命运,而金敏喜疏离如旧。

身为旁观者的她,保有隐秘且克制的窥伺欲,但在亲缘关系中则更显得神经质,似乎对搅乱气氛、打趣调侃甚至持续逼问乐在其中。

在混乱的声画互斥之后,洪常秀往往为一段对话的戛然而止保留空镜。

目光或越过镜头向远处发散,或跟随镜头直面更逼仄的境况:投射墙面的人影咄咄逼人、远景中的电缆哼起歌谣、灯光聋哑默不作声…幕前的人们被聚集起来互相抚慰,煽动性的配乐裹挟着与欢乐格格不入的他们,让对酌演变成人情来往的切磋,他们通过打断幕后的金敏喜的窥伺来促成自身叙事的断裂,邀请旁观者加入更像一次(由导演授意的)主动的冒犯,谁比谁更卑鄙(中性词),恰如《后窗》另一重空间的置换,本身也值得玩味。

洪常秀的电影不旨在寻求共鸣,当“创面”被揭开的瞬间,所有真相全部摊开,创口不会凝结成疤痕,只会化作演员蹲在草叶旁吞云吐雾的几缕轻烟飘逝。

草木不过从久远的过去开始注目人们,“卡农”无法使它更通人情…

《草叶集》短评

爱妻狂魔的快手初体验

6分钟前
  • обломов
  • 还行

草就、言叶与别集。p.s.:个人一直觉得洪尚秀的电影只能算小品,称不上大作。

9分钟前
  • 夏目吾冬
  • 还行

不管一个角色前一句说什么,对面的人都可以用“你(金敏喜)真是太美了”来接;还有那种听了就想翻白眼的“-你好美啊!-不,你(金敏喜)比我美多了”的商业互吹。WE GET IT!!! SHE'S PRETTY!!! NOW CAN YOU JUST GET OVER IT AND SHUT THE FUCK UP??!! 洪尚秀是不是真的谈恋爱谈坏了脑子?

12分钟前
  • Lycidas
  • 很差

4/10。始终无法进入电影。里面的感情充满了愤怒,每一个人都是可憎的。我觉得背景就蛮迷的:他们在公共场合谈论是声音太大还是女主坐得很近,都不避嫌吗……上上下下的女人烦死了。

17分钟前
  • 乍暖
  • 较差

【A–】整部电影即是一部古典乐章。

18分钟前
  • Cardinal
  • 力荐

女人搭出很多的空间给自己,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只有死亡才值得被再次联系似的,happy hour酒半价总是欢乐时光,变焦镜头太妙啦,好像死亡给你醉酒脑门的一记重锤。

20分钟前
  • 十万
  • 力荐

算是洪尚秀最短的片子,但是是看得感觉最漫长的一部……拍得太应付了

23分钟前
  • 小江湖骗子林羽竹
  • 还行

命题很哲学,影像上氛围塑造做得挺好,多了一种庄重感,这是在洪尚秀的作品里的独特和创新之处,后来在江边旅馆延续了这种新的尝试。其实满满当当的仪式感的配乐和运镜本身问题不大,就是鸡毛蒜皮情感问题家长里短的琐屑聊天内容有些撑不起形式和主题的深邃。

26分钟前
  • 慕可慕不可
  • 还行

旁白太矫情了

29分钟前
  • willamette
  • 较差

成熟地谈论死亡,幼稚地相信爱情。

32分钟前
  • 木阳
  • 推荐

很空洞……

33分钟前
  • 果樹
  • 较差

六七分钟的长镜头对话,还是△推拉摇移变焦。九个人物,一组又一组的完成了“你了解对方吗”,“你不愧疚吗”,“你不加入我们吗”,但没有以往的尴尬美学和套层结构设定,金敏喜的人物性格也薄弱,掐头去尾,就是个敷衍短片哎。

35分钟前
  • 木卫二
  • 较差

7。论洪常秀电影里的尴尬角色和戏码都是怎么被写出来的。

40分钟前
  • pluviophile
  • 还行

em。。。画面节奏与配乐不协调的拍摄,加之无关紧要的对话,唯一逻辑在于同一个咖啡馆发生的事情以及金敏喜敲打键盘后似真似假的叙事空间。。。洪常秀开始玩花活了,可惜看得不理解,难以接受。

41分钟前
  • 大开影介
  • 较差

[2]

44分钟前
  • cowb
  • 较差

看洪尚秀和金敏喜,嗯,大概是成了个习惯吧。不配合评论食用,有些消化不良。倒是看到了有一些发脾气的,没有那么懵懂的金敏喜,对我而言是新鲜感。连续两次看到李裕英,莫非即将成为洪导新的御用班底了吗?

48分钟前
  • 吗嘛女士
  • 还行

洪常秀是那種我總是嫌棄很難看,但因為影片時長都很短所以會一直想去嘗試看一下、挑戰自己觀影底線的導演

52分钟前
  • 🍸
  • 较差

古典乐催眠佳作

56分钟前
  • 美丽动人
  • 推荐

不知所云

57分钟前
  • 罗伊斯
  • 较差

这已经不是自我重复了,这是自我应付吧。除了向金敏喜表白之外这片还有什么意义吗?以前的电影尚能在尴尬中探讨一下男女关系,小知识分子的暧昧恰到好处。现在大概只能靠仅有的黑白色调、古典配乐、固定镜头支撑了,从前的漫不经心沦为了偷工减料。

59分钟前
  • 后自愈
  • 较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