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18岁生日那天正好是第二批大学分数线公布的日子。
本以为稳稳妥妥的录取变得惊心动魄。
先是之前说好没问题的大学突然在我这个专业提高了分数,正好比我的分数高了1分。
再是之前我看不上的大学也在这时说没名额了。
我站在肯德基门口,穿着我18岁生日的新衣服,等着之前约好一起庆祝的同学,再告诉他们,今天没办法庆祝了,我要跟我爸去找学校要我。
回来的路上因为穿着新鞋所以脚磨出了泡,跌跌撞撞地推开门,换了一双鞋,就跟着爸爸在我市的那两所学校求人拜菩萨了。
这个悲剧的故事好在以还算喜剧的结尾收场,我还是进了之前说好的学校里,虽然过程转了个弯。
其实我想说的是,如果没有这次经历,其实大部分人的18岁很平淡,并没有17岁想象的那样疯狂。
之所以进学校看这部电影,是因为一年说不了几句话的高中群里突然有人说起这部电影,说是在我们高中拍的,很多穿校服的场景。
然后我马上上网开了预告片,情节什么的真的不是我想看的,但那校服,我竟感到很陌生。
直到坐在电影院里,第一次出现我的校服,我的教室、我的操场、我曾经穿过的那条铁路,当它反复刺激我的眼睛,我才发现,这些已经离我快10年了。
心情好,写点啥很明显不甜蜜,青春里到底还是有得与失,到底还是不公平的。
整个故看下来还是有一点遗憾的,比如何那貌似没有给李聪一个交代,前半段李聪对何那的付出大家有目共睹,但是何那离开李聪那么轻易,只有一句对不起,包括影片刚开始何那甩下李聪为她摆的生日局,这些都好像只是为了说明何那的性格所存在,李聪到最后我看完电影,感觉就像个炮灰。。。
但他却是男一号。。。
其实如果再最后,何那和李聪出现在街角的咖啡店,互道一句好久不见也好啊。
再者部剧女二选的挺不错,一般情况下这类电影都会讨厌死女二,但是这部就没有,她演的很不错,以后应该会有很优秀的成绩期待啦。
再然后,就是配乐的部分,刚开篇就看到有窦唯的名字,233333情不自禁联想到最近的霆讯恋。。。
回到正题,本片配乐真心还可以。
导演是位女性,剪辑的工作好像自己全揽了,看得出想走的是那种文艺大气范,有些话她很想说,以至于太想说只好不说,因为要走大气范啊,不能什么都说,观众爱我就要主动来猜我部分沉默的镜头,相信剪辑之前应该是冗长的,但考虑再三,又剪得再短一点。
导演幸苦啦,老师都说剪辑是个幸苦活女孩子最好别干。。。。
不能说这部电影是青涩的,一些方言的加入运用和各个家庭之间暗暗的关联其实导演很有用心去伏线,还有一个小细节,每次有课堂出现必定会有一位老师认真的一句讲解让人清晰消化,大概是导演的强迫症,也或许导演想掩饰掉些许青涩感,总之每次都被我抓到。。。。
好啦我要去考虑下晚饭吃什么了,还是很开心看到有新的导演们,用心的出现在中国大陆电影的阵营中,加油!!
真不知道怎么形容这部电影,电影的内容和片名反差太大。
电影的前三分之一内容让我以为此片是描述青春期少男少女们早恋的苦与甜、家长的反对、女主角单亲家庭对其童年的影响等等,但没想到马上的一幕幕神展开让我大跌眼镜。
这部电影一点都不甜蜜,而是非常压抑,包括那怪异的结尾,和女主角去世的母亲。
女主角抛弃男神选择女神,到底对与错我都无从判别,最后的结尾,男神出狱、女神寄了张海边的照片给女主角,到底代表什么意思,女主角到底如果选择?
反正是一部让人看了思维混乱毫无三观可循纠结凌乱的电影。
总之,建议改名为《残酷18岁》。
看了一大大半看不下去了!
何那是侦探吧!!
好奇何那对夏虹这个她老妈的男友的情人怎么产生感情的!!
尼玛圆规也能纹身啊!!
尼玛痴情男友是同父异母的哥哥啊!!!
受不了了!
居然还拿蕾丝片做噱头,导演编剧脑子有翔吧!
三角恋个毛线啊啊啊,这十八岁哪里甜蜜啊!!
后青春期尼玛伤感孤独单亲情爱情依靠扯出同性之爱?
好多元素啊,当初看宣传片还挺期待的…以为女主至少是个小奶t…都没必要短发啊!
= =π_π
看到影评居然这么少,有点吃惊;说是第一部拉拉作品,也有点吃惊。
《雪花秘扇》不就有点这个意思了吗?
李玉早期的作品也有过呀!
觉得这个片子的演员选得不错,女主角很有特立独型的味道,男女主角很有阳刚之型。
情节按说也应是可以的,不知是否删减的原因,有些不连贯。
像男友父亲为什么送钱;怎么就成了拉拉;夏虹为什么后来从了亮哥而男友仍然坐牢,我自己解不清。
是导演让我去想得吗?
但总之情节还行,只是后半部以及结尾还是让我猜出了大半。
看到此片,最直接的一个感受,是有点《观音山》的感觉,也可能是水边城市共有的迷蒙之气吧!
记得年少时曾读的一篇小说,说是“打开窗子,满眼的江色”,曾让我羡慕不已!
这也是我后来非常喜欢海边或江边城市的心理基因吧!
至今仍然向往......似乎叫《残酷的18岁》更合适吧!
记得那年春天,和男闺蜜从电影院出来,他皱着眉头,呲着大牙,哭笑不得地对我说:“这片名不是骗人吗?
哪里甜蜜了?
"我没有回话,当然也没有告诉他,观影途中我曾几次无声落泪。
走过一条长长的阴暗走廊,再走到嘈杂陈旧的中厅,这家影院小而旧,票价只有万达的三分之二,适合我们这样的学生。
我并不排斥小而旧的东西,这让我回忆起我的童年。
就像这部片子里陈旧的珠帘,款式老旧的台灯,女主角朴素的白背心,都能唤起我内心里某个温柔的小角落。
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这部电影被许多人诟病狗血、俗套,我却沉浸在窦唯的配乐里,联想到了自己的十八岁,联想到和女主留着同款短发,有着同款倔强的自己,联想到我也曾经对像夏虹(女二)那样的女生产生过一种似有若无的迷恋。
有人说这是出柜之作,但我认为不是。
只是一个女生对温柔的向往,对女人味的渴望。
那是班上一个口碑不太好的漂亮女生,曾经有段时间我们是同桌。
她有着小鹿般的眼睛,甜美迷人的酒窝,和及腰的长发。
她喜欢躲在厕所抽烟,深吸一口,然后以无比享受的表情吐出一个个烟圈,仰起头,露出天鹅般的脖颈和近乎完美的侧脸。
第一次觉得女生抽烟也那么美。
她会穿小裙子,露背装,高跟鞋,这在高中生里面是很叛逆的,但是她不在乎。
我很欣赏她这种不在乎,在一群没有表情的做题机器里,格外耀眼。
有一次,她和我并肩走在一起,我穿着肥大的运动服,不太合身的校服裤,一双黑不溜秋款式了老旧的皮鞋。
她呢,却是青春洋溢,扎着高马尾,蕾丝裙,裸色丝袜,小高跟鞋。
我想走在她旁边,又不想走在她旁边。
想的原因是她身上若有若无的香气很好闻,不想的原因是这样衬托得我更丑了。
但很快我又释然了,这样走在一起,才显得她更美不是吗?
我喜欢她的美,也希望她的美被全世界都看到。
高考结束后的某一天,我在理发店遇到了她。
她问我晚上去不去邻市一起吃饭,唱KTV,蹦迪。
我说我只有二十块钱,还要剪头发。
她说没关系,有人请客。
假小子的我当然不懂得漂亮女生的众星捧月,还傻傻地问,为什么要请客?
是有人考上重点本科了吗?
她笑得花枝乱颤:没有啦,他们几个男生早都不读书了,他们社会上混的,有钱!
你和我一起去吗?
还有另一个姐妹一会过来。
作为从未收到过男生邀请的同为十八岁的我,脑子半天没转过弯来:那花别人的钱,还是不好吧?
她好像听到了全世界最好笑的笑话,酒窝更深更甜了:哪有男生邀请女生出去还让女生花钱的道理呀?
我出去玩,就从没花过钱。
说完她甩甩头发,那时候她已经烫了个大波浪,兼具妩媚和青春。
她锁骨上也有个纹身,是一只蓝色的蝴蝶,一种蓬勃的生命力呼之欲出。
我看着她长长的睫毛和红润的嘴唇,再看看镜子里自己鸡窝一样的男士女发和发黄的脸,还是摇头拒绝了。
因为我根本不相信有人会请我吃饭,对啊,从小到大,都没有过。
那天晚上我梦见了她。
梦见自己触碰到了她雪白的肌肤,是那样滑,那样香。
我梦见她在我面前抽着烟,长长的睫毛垂下来,烟雾里她的大波浪书写着一种早熟的风情。
第二天在家附近的早餐店,我听别的同学说,她前晚在邻市差点被人侵犯了,还报了警。
事情已经过去很久,如今我也已经蓄上长发,再看到留着波浪卷风情万种的抽烟女人已经毫无感觉,但我依然会经常想起那天她在理发店的笑,和那天晚上如此真实的梦。
路边的橱窗映出了我的影子,也是长发披肩,裙裾飞扬。
十八岁之前,我是没有性别的模糊动物。
花了几年时间,才学会了如何做一个女人,至少是外貌上的女人。
我想,甜蜜的另一种解释,也许就是对未来有期待吧,现在没有的,将来会有。
"喂,发什么呆呀?
"男闺蜜说,"我们去吃必胜客火锅吧?
""必胜客有火锅?
你确定?
""有啊,我带你去。
"走到一家火锅店门口,男闺蜜停了下来,冲我一扬下巴,喏,就是这儿啦。
我从左至右读出了那店名——"思必客"。
他也有点囧,不好意思地挠挠头:"咳,记错了。
没事,有火锅吃就行,哈哈。
"涮着火锅,我忽然对他说:"其实,这个电影还是挺甜蜜的。
期待,不管最后会不会落空,过程本身就是一种甜蜜。
""哈哈,还在想电影呢?
赶紧吃吧,电影你请的,吃饭我请!
"他说。
十八岁时什么样子,似乎我都需要好好的想想了,似乎对那个酷热的暑假没什么太多的记忆,似乎很多的东西都模糊了。
那年在家休养身体,那年一个夏季只是养回了一点点的气色,那个暑假开始了另一段人生。
记得一部电视剧《十七岁不哭》,也许那样的情节是我这个年龄的人所经历的,那样的情节让我感慨良多。
简宁与杨宇凌的懵懂的情感,雷蒙德叛逆,高晓峰的高傲,那是属于我们那个年代的故事,初中、高中,我是在那样的环境下,有欢乐、有痛苦,但是终究是属于自己的一种经历,是属于好多80后孩子的青年时代。
《甜蜜18岁》,我觉得这是属于90后孩子的故事,他们的十八岁,放眼校园中,肥大的校服、短发、帆布鞋,面无表情的走着,似乎所有的学生都是同一张面孔,但是我知道,这是一种自我保护和抗拒,对不被理解的排斥,他们面无表情的内心是波澜壮阔的,就像何那,她大多数都是那种没有任何表情和情绪的面瘫像,因为种种巧合让何那不能从李聪那里得到安慰、倾诉和理解的时候,她的感情那么需要一个窗口的时候,夏虹适时的出现了,那么她们之间的感情发生的顺其自然,那是一种理解、慰藉和认可。
青春时代的我们不也总是跟能理解的人亲近吗?
现在也依然是。
就像我18岁的妹妹,她会告诉我:“我以后不叫你大姐,那样显得我比较小孩子,我叫你姐,这是一种成熟”这才是她们的思维模式。
就是上了大学的弟弟,会直接喊我的名字,而不是叫大姐一样的。
去电影院看这《甜蜜18岁》时发生了点曲折。
首先去的第一家电影院直接取消了今日的唯一一场。
而当我无奈地走到另一家电影院选座位时,却发现只有我一个人选择了看这部电影。
很久没有因为一个电影的名字想到要孑然一人去看电影。
或许是当大脑的某根神经被“十八岁”这个词儿触动所以满怀期待着。
可是,看完,又大失所望。
这分明是一个骗局,让我以为能抓住青春的小尾巴享用一会儿甜蜜的回忆。
由不得自己想起狼狈丑陋残忍的,属于我的那一年。
当我十八岁的时候,也是短发。
艺术生。
骑自行车。
逃课。
用着一只时好时坏的手机。
只是只有到不得不穿校服的时候,我才会勉强披上被我画上简单涂鸦的校服去升国旗或者抵挡天寒。
何那在右腿大腿的内侧用圆规纹了同夏虹一样的飞鹰。
我在右手的小指下用圆规刻了一个字母。
同样不完整的家。
在一座小到不能再小的城市成长。
学校的对岸就有一条江。
去学校的路上也有桥下火车鸣笛的回响。
有爱着的男孩儿,只是忘了是谁。
有爱慕着欣赏过的女孩已经离开去了北方。
他们彼此不曾认识。
女孩也再也没联系。
然后我进了一所令人厌恶的师范学校,越发忘了过去的人与生活。
城市在变化,曾经路过的房子都已经拆迁盖上了美丽的新楼。
时间一晃,头发也渐渐变长。
所有关于年少的故事很多时候都没有一个完整的结局。
至此,我也彻底确切地忘了十八岁那年我到底干了些什么。
电影的节奏有些缓慢,我一个人坐在不大不小的放映厅里感到一丝寒凉。
窦唯作曲的音乐让我说不清具体的滋味。
没有感动,没有落寞,没有完全地感同身受,但却让我在一种情绪使然的强加作用下,大脑接收到了压抑的信号。
我坚信导演何文超是非常真诚地在用这部电影讲一个让我们回想青春的故事,可又残忍地用这狗血地竟然像真实生活的景象让我恐慌这些都真实的发生过了。
母亲为爱黯然酗酒。
他爱她,她爱她。
他为她爱的她入狱。
她为她离开去南方。
她为母亲而选择留下……少量的台词,矫造又青涩,甚至有些对白的设置让我莫名其妙的情绪涌动。
这大抵也跟这部电影的背景有关:导演的首部剧情长片;大量的新人演员的使用;低成本的制作。
这些缺乏经验的初体验让这部电影的语言有了更加纯粹的解读,十八岁的分岔口,左边联结着青涩和懵懂,右边成熟长大。
只是《甜蜜18岁》逾越不了娴熟的创作,而亘古停靠到了在这条岔口的左边。
情感的“欲言又止”只能归咎到剧本创作遗留下的问题中去。
除却何那一角,其他人物的性格描绘也只有淡淡几笔。
可能很多人看完这部电影后,再也想不起其他的他和她都是什么模样有着怎样的性情了。
不过正是这样的不完整和残缺,让我愈发相信心细梳理曾经岁月的点滴,用语言及文字和影像来诠释,都得不到它最初最真实的模样。
所以这部电影对我而言,好不好看已经不再是最重要的东西。
借用《致青春》宣传片里说的一句话:青春是用来怀念的。
即便残酷的十八岁落到长大后的眼睛里,也会变成甜蜜的十八岁。
它就是这样的不成熟,幼稚又带有笨拙的气息。
狗血地像言情小说里被人看烂的桥段。
或者简单,或者复杂。
而各中滋味,在不同人的回忆里,也有了不同的说法。
尼玛这就是18岁应该有的甜蜜?
母亲生病缺钱治病,女猪脚在寻找母亲情人的情况下,爱上了怀上了自己母亲情人小孩的女人,因为同样的背景——失去父爱。
她们本该相爱,可是女猪脚的男朋友感到很费解,其实他是女猪脚的异母兄妹或者异母姐弟。
然后,女猪脚的男朋友为女猪脚的女朋友出头,故意伤人被判入狱。
女朋友为了影片中某种没有交代的原因从了调戏她的人,可想而知,自古最难伤别离。。
接着5年后,男朋友出狱,女朋友从别的城市给女猪脚寄来了信,这尼玛要暗示什么?
我承认我看完很凌乱。。
看到评论骂声一片,呵呵,说明近年来中国电影洗脑成功!
看片看的就是大牌明星,大牌导演,绯闻炒作。
对含括以上的电影,大家都追着风去看,看完骂的过瘾叫声好。
而显然,这部电影并不属于以上任何一种。
有骂演技的,我承认普通话配音很怪,但是主角的眼神很有内容。
有骂剧情的,一个小地方邻里之间有一腿的不要太多好不好,男主喜欢女1没准就是扯不断的血缘关系作祟,女1和女2之间认识的经过很狗血吗?
你们以为优雅的擦肩然后一见钟情才是爱哦?!
当命中注定无论两人如何相识,都会彼此吸引,要讲道理逻辑的常情 的,麻烦你,这不是数学题。
电影确实有不足之处,无论如何表达,只要你懂了,这样就够了。
有点力不从心还不如拍成微电影
窦唯音乐营造出了混沌的感觉
赞窦唯的配乐!情节表现虽弱,但言简意赅,隐情节很完整。对青春的描写,感觉到位,自然懵懂。虽是新人导演,但足见故事建构的功底,和在细节上对情感的把握。真不错!
评论都在讲很狗血,我觉得一点也不。因为你们没有见过更狗血的生活。
演戏跟唱戏似的 其实剧本还可以 毁了
故事像李碧云的【她是女子、我也是女子】但绝对没有她书中那么出彩,能拍LES,广电扶持还是难得、难得
话不多 看!!!
挺不错的国产故事片儿,音乐惊艳,等片尾出字幕时候惊呆了,窦唯做的音乐,难怪!!!
唯一有意思是剧中的方言
剪个小男生就以为能复制蓝色大门了?
不能理解结束之后的礼貌掌声。
看了剧情介绍才明白,突出的原来最后的亲情。电影里画面无用的部分太多,一个演员的台词整场电影下来,和AV里台词数量差不太多。
青春就是逐渐发现自己的过程。成熟就是慢慢偏离原始的轨道。音乐很赞。
为啥觉得无诚意,乏力
只放烂片的午夜档,但真没想象中那么烂。看到五年后,何那成了老师,她的学生过18岁生日时,我居然被感动了啊!
女菩萨,提醒人在小城镇生活有多么绝望
就在衡阳诶 虽然有点作 但我觉得还好啊
百合么
最初是冲着窦唯的音乐才去看的 意外发现是部有惊喜的片子 镜头出乎意料得自然朴实 而且流畅 与疏离感的配音配合得很棒 街道 建筑 学校 社会风气都是我小时候 90年代初的样子 演员虽然都很年轻 但是味道到了 唯一的缺憾就是故事浮躁了些 但是讲故事的方法是棒的
剧情很狗血,但电影里的细节屡屡直戳心脏,比如:住简易棚的女二、杂乱居民楼以及最后的轰然落幕、破旧练功房、画像遗像、诺基亚非智能机。。喜欢奢华精致青春的差评党看这种片子是浪费你们的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