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鹰孝子真的惨,野爹活着的时候荣誉被詹姆斯踩进粪坑摩擦,后来干脆被克死了,最舒服的是詹姆斯还占领了孝子的主队湖人,而且科比一死,詹姆斯带领湖人马上夺冠了,果然晦气玩意儿一死湖人马上转运了哈哈焦鹰孝子这些年为了对抗詹姆斯,换了无数爹,73胜勇士被翻盘,杜兰特跟腱断,伦纳德拉胯+十字韧带断,篮网拉胯二轮游,密废了无数新爹,真几把晦气到家了,就连字母哥今年都差点被废了。
真nm丧门星啊,焦鹰孝子赶紧找个粪坑自尽吧哈哈最后说一句焦鹰孝子气得浑身发抖咬牙切齿的样子真的很鹰郡😜😜带头抵制北京举办奥运会强奸犯焦焦的狗腿给爷哭一个,再不哭焦焦的棺材板都要压不住了。
😂😂😂
父子矛盾情节老套,所有矛盾和解的点全都在意料之中,也就显得那些父子互相坦白的台词有点啰嗦,实在赚不到眼泪。
相比之下,兔八哥的线反而更让人感动。
多年后,当那些老牌动画明星被遗忘,不再活跃于荧幕和我们的书包文具盒的图案上,其他角色选择了离开乐一通世界,只有兔八哥坚守在这个孤独的地方。
兔八哥不愿离开,因为他几乎是乐一通人物里最辉煌的,最具有知名度的。
这个手持胡萝卜的兔子形象,这个疯而不狂的绅士,多数情况下都是他在戏弄对手,以及他那句经典的"What's up,Doc?"一幕幕经典的场景,是兔八哥的光辉岁月,是他作为一个虚拟人物闻名全球的金色回忆,所以哪怕用南瓜作为朋友,他也不愿意离开。
可以看出兔八哥表面疯疯癫癫,实际上对朋友们的思念已经倾泻而出了。
因为当大家再次团聚时所有人都在打打闹闹,唯有兔八哥没有加入这场整蛊狂欢,包括他的老对手们,兔八哥自从见面后没有整蛊过他们一次。
最后兔八哥选择自己触发游戏bug,并不是为了帮詹姆斯救回儿子,也不代表他有高于队友们的思想觉悟。
比起被删除,他更不能忍受的,是孤独。
所以他选择像英雄一样落幕,也要换得自己的朋友们整整齐齐,他不希望破坏大家几十年以来,第一次的团聚。
或许他在那一刻,在心里对自己的南瓜朋友做了道别。
我给三星,是给兔八哥的,只给三星,是因为兔八哥戏份太少,对于内心的刻画几乎没有,一个人在荒废的世界守了几十年,他的内心本该有许多值得挖掘的东西。
另外,本影评只讨论电影。
说实话真的很难看。
接近两个小时的电影,感觉有三分之一甚至更多的时间全是2d动画片过场。
(从老詹进入乐你通世界到比赛开赛。
)老詹真人露脸时间感觉不到半小时(2d卡通形象时间不计算在内)。
总体来看,特效OK,剧情稀碎,影片逻辑有问题(乔丹的第一部进入乐你通世界后还需要知晓熟悉卡通技能,老詹一进入乐你通世界就已经完全掌握卡通技能,但是最后比赛时却不能运用起来)。
简单来说,只适合白嫖,不适合去影院观看,带妻子孩子去影院看OK,但是老詹球迷千万别带非老詹球迷的女友去看(你为老詹上大银幕感动得死去活来的时候,你女友早已尬出天际。
)
如果抛开所有外在因素光论电影本身,我一定会打不及格。
剧情老套公式化不必多说,当看到开头詹姆斯教儿子那招后仰的时候就知道,这一定会在结尾成为绝招终结比赛。
此外,全篇只一直在重复强调"Be yourself",做你自己,这个老套的主题,在剧作这方面是相当乏善可陈了。
然而作为粉丝向电影,我个人认为,还是及格的吧本人小学三年级(大概08年左右)入选了校篮球队(不过初中就因为身高原因改行足球啦hhh),随之也便开始关注篮球比赛,也因此认识了这位不可一世的"小皇帝"。
当时詹姆斯带领的骑士在东部所向披靡,我和队友们对这些球员也是如数家珍:詹姆斯、奥尼尔、莫·威廉姆斯、瓦莱乔......要说出让我真正感受到篮球魅力或者说竞技体育魅力的时刻,那一定是从那记神奇的0.5秒绝杀开始的。
我也因此一路见证了詹皇的成长(这些都在影片开头交代了,片头的每一个moment都可以让球迷们心潮澎湃)
片中也有一些只有球迷才能get到的彩蛋,比如:一、那只黑鸭(叫不出名字hh):"把那该死的皮球交给詹姆斯":这里显然是詹皇重返骑士时期球迷调侃主教练泰伦卢的梗,"打什么团队篮球啊,詹姆斯各各打进不就完事儿了!"
二、女兔兔致敬詹韦连线
来自詹姆斯的热火时期,这一经典永流传的名场面应该可以证明,这是NBA史上最有默契的二人组之一了吧!我不知道为什么现在有那么多詹黑,可能是没经历过那个时代吧?
就像我没经历过乔丹的时代,在不去主动了解的情况下,自然也不会有狂热的喜爱和追捧。
但我知道在我心中,詹姆斯就是当代乔丹!华纳会继迈克尔乔丹后,选择詹姆斯为第二部的主角,自然是有道理的,他绝对配得上在屏幕前献上那记属于大灌篮影迷、属于篮球迷、属于詹迷的飞天胯下劈扣!
空中大灌篮:新传奇 (2021)6.12021 / 美国 / 喜剧 动画 运动 / 马尔科姆·D·李 / 勒布朗·詹姆斯 赞达亚有点。。。。。。。。。。
😉😉😉😉😉😉😉😉😉😉😉😉😉😉😉😉😉😉😉😉😉😉😉😉😉😉😉😉😉😉😉😉😉😉😉😉😉👿👿😉😉😉😉😉😉😉😉😉😉😉😉😉😉😉😉😉😉😉😉😉😉😉😉😉😉😉😉😉😉😉😉😉😉😉😉😉😉😉😊😊😊😊😊😊😊😊😊😊😊😊😊😊😊😊😊😊😊😊😊😊😊😊😊😊😊😊😊😊😊😊😊😊😊😊😊😊😊😊😊😊😊😊😊😊😊😊😊😊😊😊😊😊😊😊😊
下文无关键剧透,可放心食用,评五星主要是为了对冲黑子。
具体质量文中有说明拍摄《空中大灌篮》的续作,是这个世界上最容易也最困难的电影课题。
说容易,是因为它的前作获得了近乎于逆电影规律而行的巨大成功,我们根本无需赘述《空1》在传统商业电影评判标准中是何等的无聊和灾难:最好的篮球运动员与卡通人物的梦幻联动,邪恶而天真的反派与爆米花四溅的篮球演绎;轻松搞笑的叙事节奏与大团圆的欢乐结局。
对于任何一个有着基本观影素质的影迷而言,以上这三句话的每一句都足够成为一个劝退你买票冲动的理由,更何况《空1》这一套几乎不考虑任何影迷感受的帽子戏法。
然而这个发生在平行时空的可笑故事就是能在大银幕的另一端获得如此圆满和欢乐的结局:全球票房2.3亿美元(1996年!
),豆瓣评分7.1分。
无论是真金白银的消费者,还是挑剔苛刻的影评人在这一刻居然全部选择了理解和宽容。
他们用“儿童片”这个充满了高情商的定义,为《空中大灌篮》在影评界留下了一片尊重的净土。
从一个仓促而疯狂的商业点子,到一场皇帝新装般的营销成功,把这南辕北辙的起终点连接在一起的桥梁,自然是那个高山仰止的伟大名字:迈克尔.乔丹。
是的,就如同在球场上扮演的角色一样,场下的乔丹同样是那个能在万般不可能中逆杀而出的天之骄子。
光是能在大银幕中看到黑色上帝的身影,就足够成为影迷们直接忽略本片素质的无敌理由。
乔丹颠覆了电影规律,乔丹用篮球征服了篮球场之外的世界。
《空中大灌篮》那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的低劣素质不仅没有撼动神格半分,反而用一个足够出人意料却又足够合情合理的大反转,再度让乔丹肉体凡胎背后的神圣光环照亮了整个九十年代的天空。
只要有一个足够伟大的篮球巨星,再加上一笔足够有诚意的商业投入,就能直接跳过商业电影创作规律,直截了当的掏出消费者的钱包堵上影评人的嘴巴,这是《空1》留给后世电影人们的宝贵而廉价的经验。
说它宝贵是因为没有它的成功就不会有这个系列的延续,而说它廉价是因为——这样的成功方式,让《空中大灌篮》系列的叙事风格被彻底样板化了。
最好的篮球运动员与卡通人物的梦幻联动,邪恶而天真的反派与爆米花四溅的篮球演绎;轻松搞笑的叙事节奏与大团圆的欢乐结局。
在二十五年后的今天,全球电影市场的蓬勃发展早已孕育出了比当年多几个数量级的成熟观众群体,《空中大灌篮》这三句话就能概括的干瘪内蕴对于当代的全球影迷群体而言无异于是一场付费的精神凌迟,然而《空1》的巨大成功足够让空中大灌篮续作的创作者们形成近乎于政治正确的路径依赖;我知道这么拍就是烂片,但一代就是这么成功的,所以我没有办法,只能沿着乔丹以一己之力开辟的这条邪路继续走下去。
更何况,二十五年后的今天所发生的变化可绝不仅仅是影迷群体的更加成熟和影视评论的更加冷酷,更有着在当代互联网爆炸信息量检视之下造神运动的式微。
詹姆斯之于乔丹的差距可不仅仅是场上那拉开了一个档次的数据与荣誉那么简单,更有在场下即便严苛自律勇敢发声也抵挡不住的疯狂攻击与细致解构。
一方面是先天瘸腿的故事架构,另一方面是不再耀眼的明星光环。
《空中大灌篮2》的立项与拍摄,可以说几乎从起点开始就在向着一场可悲的失败一路狂奔。
然而——当真正看到了作品之后,我却不得不说一句在中文互联网语境下不太政治正确的话:相对于《空1》的粗制滥造杂乱无章,《空2》居然真的突破了这篇命题作文那看似已经锁死的上限:首先,肉眼可见的特效提升。
在1·5亿美元的大手笔加持下,《空2》对网络电子世界的诠释和呈现简直达到了随心所欲的境界,酷炫的场景,华丽的特效,还有罗拉兔、兔八哥们身上那饱满而富有质感的毛发——我们第一次在电影作品中看到如此栩栩如生却又完全不失卡通感的兔八哥形象!
其次,无处不在的IP致敬。
不得不说,有一个财大气粗的金主爸爸就是好。
华纳不仅为本片提供了近乎于一线制作的预算,还让这部作品成为了华纳品牌宇宙的一次大阅兵和展示;哈利波特、权游、正义联盟、金刚、黑客帝国、甚至《瑞克与莫蒂》。。。
这些IP的植入对故事先天瘸腿,缺乏基础设定和信息量的《空中大灌篮》系列而言,绝对算得上是一次观影体验的质变!
再次,符合情理的剧情走向。
相对于一代那基本属于闭着眼睛胡诌的剧情而言,《空2》居然真的讲了一个最起码能看得下去的故事。
由于涉及剧透的原因我这里不能多谈,但是:无论是反派的设定虚拟AI世界观的构造;还是反派挑战詹姆斯的动机;以篮球比赛形式定胜负的原因;抑或是詹姆斯父子之间的疏离和对立。。。
这些事关观众观影沉浸感的关键剧情设定,本片居然一个不落的全给你整了个差不离儿!
特别是反派对詹姆斯儿子的撺掇和挑唆颇具煽动性和压迫感,为詹姆斯父子的虚拟篮球对决做了一次相当高光的剧情铺垫。
尽管以上基本就是本片剧情叙事上几乎全部的闪光点,但至少有了这些,本片就有了一个足够在远胜过前作的120分钟观影时间里,把观众稳稳按在座位上的理由!
最后,更为令人欣喜的是连前作中根本没有任何呈现的思想内涵,本作也交出了一份蜻蜓点水式的作业。
“发现自己、成为自己”尽管已经是无比俗套的美式商业片套路,但可贵的是本片并没有满足于如此廉价的内蕴诠释——在故事的结尾,詹姆斯的儿子终于在父亲的理解与肯定中投身于他热爱的事业,但他手中的篮球却并没有因此而放下。
成为自己不意味着一条道走到黑,更不意味着要和长辈的规划未来的可能彻底决裂。
当詹姆斯和他儿子实现彼此之间真正的互相理解时,本片对“发现自己、成为自己”概念的理解也就随之上了一个台阶,与那些在自我实现自我表达中疯狂输出情绪的傻x式好莱坞电影,彻底划清了界限!
综上所述,以传统商业电影的标准来看,《空2》绝对是对其前作的全面碾压和完美超越。
尽管在先天不足的限制下它的缺陷依然多如牛毛(特别是进入篮球对决后的某一段,完全莫名其妙)。
尽管它的优点用上面这几百字就足够概括尽全。
但至少,它终于不再是一部需要藏在巨星伟大身影背后的作品了。
它完全可以以一部标准商业电影的姿态,接受来自全世界观众和影评人的足本检验。
即便不是詹姆斯球迷,这也是一部足够让你享受两个小时惬意时光的,合格的合家欢作品。
7分的评分,绝对算得上对本片足够公允的评价。
甚至于就算是其他立场球迷甚至是詹黑,你也能在这部片子里看到你想要的东西;本片对詹姆斯近年来的几大“黑点”以及参演其他球星的特色与人设均有着不同程度的回应和致敬,即便是讨厌詹姆斯的人也可放心食用,可是——
我们都知道;对于中文篮球论坛而言,乔丹和詹姆斯无疑是最为极端和特殊的两个存在。
前者是不可触摸不可亵玩的政治正确。
而后者则早已在长达十年的恶意解构和人身攻击中,沦为了中文篮球论坛中最受争议的存在。
然而就是这样在中国球迷舆论中冰火难容的两个人,居然被同一部为致敬篮球最伟大巨星而生的《空中大灌篮》彻底绑定在了一起,这不仅是又一次的将詹姆斯放在了与乔丹比肩而立的舆论火山口上,也无疑是以又一种方式,在为詹姆斯在北美篮球评论界已经稳如泰山的历史第二位置继续添火加油。
十年来他们眼看着詹姆斯一次又一次的加速脱离舆论的诅咒引力,见证着詹姆斯一次又一次的与他们想象中的那个詹姆斯划地割席,现在连最具代表性的篮球电影都要站出来给詹姆斯颁奖盖章,这一桩桩一件件事情不断的在挑战着他们内心深处最顽固的坚持和信仰,这确实太折磨人了。
你要知道,早在《空2》立项拍摄的2019年,科比,还尚在人世呢。
所以基本不用多想,很快《空2》就会和他的主角一样在中国遭遇巨大的口碑逆流和品质争议,眼看着豆瓣先被詹黑占领再被詹密逆袭打成了一锅粉丝圣战的烂粥。
任何有经验的影迷都明白此时关注国内的打分已经没有了任何意义。
国产电影保护月即将过去,和去年一样,央视再一次选择了为詹姆斯送上来自主流媒体弥足珍贵的曝光度,我们很快就会在大银幕上再度看到詹皇的身影。
而我本人也会选择用IMAX的补票,来向这位我不过真实喜欢了三四年的巨星,来一次虽迟但到的致敬。
是相信我这篇耗时五个小时,从缺点到优点再到卖点给你讲的清楚明白的影评;还是相信那些充满了人身攻击和无聊谩骂,先入为主直接挂上情绪的攻击。
相信各位有足够观影经验的影迷,会做出足够尊重自己的判断。
下次选个好剧本,拍这个詹姆斯太吃亏了,真的,个人觉得,不是詹粉看不下去,你就拍给粉丝看?
(感觉吃定九千万粉丝的样子)詹皇应该拍一个粉丝看了自豪,安利给别人也觉得值得称赞的好吧,这个显然不行,真心话,我不黑詹姆斯🙊(凑字数凑字数凑字数凑字数凑字数凑字数凑字数凑字数凑字数凑字数凑字数凑字数凑字数凑字数凑字数凑字数凑字数凑字数)
那些黑猩猩的粉丝们互黑属实恶心到了,都没啥下限是吗?
黑猩猩就是你们的偶像?一天不看黑猩猩拍皮球是不是感觉要了你们的命啊。
宁愿用爹妈的命换黑猩猩的命?打球是好事,可是过分去追逐那赚着中国钱还骂中国的NBA和崇拜那些没有底线的黑猩猩们,属实是没必要。
希望跪族篮孩们能站起来,为了一个外国的物种这样属实没必要
不懂篮球,对于被称为“詹皇”的男主来说也是完全不认识。
但是作为一部合家欢的电影来说,本部动画完成度是相当不错的。
从灌篮1的2D平面人物到现在的3D立体人物,很多细节都关注到了,比如毛茸茸的兔尾巴,蛇尾上的鳞片,翅膀上的羽毛,都有起伏炸起的动作,而不是呆板的展示。
而故事情节虽然老套,但是有个细节让人觉得有趣,在灌篮1中,乔丹处于领袖位,所有的动画人物都是为他服务的。
而在灌篮2中,大家都是平等,甚至在比赛的后半场,完全变成了各卡通人物的大显神通追上了比分。
也是表示着,以前我们崇拜英雄,喜欢孤胆英雄的神话,而现在,每个胜利其实都普通人获得的,小我做好了必然成就大我,把每个人放在合适他的地方让他努力发挥就够了。
正如有操控时间bug的球员,对付他,乐一通队居然派出了走路都需要助行器的老太太从而取得了胜利。
说话磕巴的小猪居然是rap高手,不过要是来段双方battle应该会更带感,虽然最后还是没有离开自我成长,父子和解的老套剧情,但是感觉作为一部动画片来说,还是能接受的。
感觉这部电影的主题曲远没有当年1的主题曲好听,现在想起I Belive I can fly的曲调还能回想在耳边。
总体评价3星半,是一部不错的合家欢动画,值得一观。
不出所料,勒布朗·詹姆斯领衔主演的真人动画《空中大灌篮2:新传奇》一上映,评论区里就炸开了锅。
IMDB评分4.3,烂番茄指数30%,Metacritic指数36,这些都是能够想象得到的数据,毕竟当年由乔丹出演的《空中大灌篮》也曾被业内骂的狗血临头。
但就当年而言,将真人和动画进行结合的实验,以及将乔丹和兔八哥两大IP进行捆绑的商业运作是非常成功的。
但《空中大灌篮2》就不一样了,它即没有技术上的创新力,也没有神话上的凝聚力,虽然仍能博人眼球,但依靠的更多是争议。
从各个网站、各大论坛评论区的状态来看,这部电影的讨论已经不再是一个“电影事件”,而是一个“篮球事件”或者“球星事件”。
其核心讨论热度不但集中在詹姆斯和乔丹的历史地位问题,更涉及詹姆斯粉丝和其他球星粉丝(尤其是已经亡故的科比·布莱恩特粉丝)之间的历史恩怨。
回到2020年10月12日,35岁的詹姆斯率领洛杉矶湖人队再获总冠军,并且全票当选FMVP。
至此他已经有4个总冠军和4座FMVP奖杯,围绕篮球界历史最佳的争议又开始甚嚣尘上。
几乎是同一时间段,纳达尔在法网夺冠,追平费德勒的20个大满贯记录;汉密尔顿获得91个F1分站赛冠军,也追平了舒马赫的历史记录。
这群生于1985年左右的体育名将,联手挑战着各自行业的历史最佳地位,可谓是一时盛景。
《空中大灌篮2》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被投入生产的,既是一种电影蹭体育热度的表现,也是一种文化交换或者产业回报,就像一些业内人士说的那样:“詹姆斯给洛杉矶带来一个总冠军,洛杉矶回馈他一部电影。
”从这里的诉求和机制而言,詹姆斯虽然和当年的乔丹具备同样的影响力,但这种舆论上的凝聚力以及电影神话性的层次已经有了本质的差别。
比如说,乔丹有6个总冠军和6个FMVP,詹姆斯只有4个总冠军和4个FMVP,历史荣誉方面仍然有可见的差距。
除此之外,两人在风评上也有巨大的差别,乔丹在自己的时代是绝对意义上的第一人;而詹姆斯虽然在自己时代的荣誉方面独领风骚,但科比、杜兰特、库里等人仍有能力与之抗衡,而围绕技术粗糙、打球姿势难看、四步上篮、抱团取胜等争议,更是让他的黑粉遍布全球。
乔丹拍摄《空中大灌篮》的时期,正是他两次三连冠之间的窗口期。
他的实力仍在巅峰,刚刚从不如意的棒球联盟回归NBA,这一复出在当时接近于“超人归来”的神话。
华纳公司当然不会放过这样的机会:既然乔丹是全人类级别的体育巨星,那么制作一部关于他的电影可谓是当务之急——但因为观众们在电视屏幕上看惯了乔丹的“现实神话”,为了更大尺度、更加夸张地塑造其魅力,打破次元壁并将其推到宇宙维度就成了必然的选择。
在当时,似乎只有乔丹具备这样地位,成为真人动画大片主角的唯一选择,对比之下连当时足球第一人、更富个性的马拉多纳都显得不够分量。
乔丹的胜出,自然和他完美的技术、华丽的球风、无上的荣誉、正面的人设相关,但也同样和他1993年三连冠后急流勇退相关。
他退役改打棒球,既和他父亲被谋杀的事件有关,也可能和他在篮球场无敌的寂寞有关。
三连冠、退役打棒球、复出、再次三连冠,这样的履历堪称传奇;而1999年退役之后,面对911带来的经济危机和全民精神萎靡,乔丹在万民呼吁中重返球场,再次被塑造为救市之星。
至少在当年的舆论场中,对乔丹的神话才是一种“现实摹写”,否则反而会有贬低之嫌。
所以在《空中大灌篮》的构思中,乔丹不仅要突破次元壁,还要和那些外星怪物较量一番,承担保卫地球的重任。
在这个层面上,说乔丹是所谓的“超级英雄”绝不为过。
在1996年的电影里,次元壁是具象的,是从现实世界通往动画世界的一层实体薄膜,上面写着大大的WB标志。
但在2021年的新版电影里,次元壁已经不复存在,这种穿越就呈现为从现实世界一路通向服务器世界的无障碍管道。
数码时代的次元壁已经不重要了,因为所有的一切都可以被数字化合成,因此二维与三维的组合、真人与动画的组合都不再具有模拟物特效时代的惊奇感。
这种区别造就了主角的不同潜在身份:乔丹是进入另一个次元的救世主,而詹姆斯只是进入虚拟世界的一个厉害玩家而已。
比较典型的区别就是在《空中大灌篮》中,球场上的成员只有乔丹是三维的(如果忽略进来打酱油的比尔·默里),乐一通(Looney Tunes)世界的成员以及所有反派都是二维的。
而在《空中大灌篮2》里,球场上的所有人都是三维的(包括乐一通的所有成员),而在组队期间所有人则都是二维的(包括詹姆斯本人)。
这就意味着乔丹是一种高级的存在(高于乐一通成员),而詹姆斯则是一种平级的存在(和乐一通成员相同)。
在《空中大灌篮》里,乔丹在是兔八哥搬来的神仙救兵,是唯一的神级角色,乐一通的所有成员包括兔八哥在内,都是为其打辅助的功能角色。
与此同时,乔丹的表现朴实低调,像一个坦诚的朋友,他唯一的诉求,就是让兔八哥给他带来一双球鞋和他在北卡罗来纳时期的短裤。
如果说前者是有Air Jordan品牌植入之嫌,那么后者至少能带来纯粹的感动,包括乔丹的孩子在法斗犬口中拔牙的一幕也是如此。
乔丹面对乐一通的老弱病残杂牌军,没有丝毫的抱怨,反而是几乎以“一人之力”完成了地球保卫战。
但到了《空中大灌篮2》,詹姆斯是被唐·钱德尔扮演的算法程序吸入到服务器的,后者意在利用自身的数据能力和詹姆斯的名气结合而称霸世界。
詹姆斯的使命就更多变成了自救和救自己的儿子,拯救世界则是后续强加进来的命题。
在此,他不再是兔八哥搬来的神仙救兵,而是他必须寻找兔八哥和乐一通成员为救兵来完成比赛。
当然,詹姆斯对这些无厘头成员是决计看不上的,因为他为自己的梦之队所列出的成员基本罗列了华纳宇宙最强的阵容:超人、金刚、崔蒂妮、蝙蝠侠、钢铁巨人……这个List,几乎等同于作弊,也间接调侃了詹姆斯职业生涯“抱团夺冠”的黑历史。
2010年,詹姆斯签约迈阿密热火和韦德、波什组建三巨头;2014年,他回归骑士与欧文、乐福组成新三巨头;2019年,他又招揽安东尼·戴维斯加盟洛杉矶湖人。
这期间他虽然四夺总冠军和FMVP,却也总让人怀疑其单核带队能力并不突出。
影片中也是一样,由于未能招揽到全明星的华纳超级英雄,詹姆斯不得不和乐一通成员组队。
即使如此,面对对方阵容中超级英雄化的苏·伯德、安东尼·戴维斯、克莱·汤普森、达米恩·利拉德等人,詹姆斯不过只是一个身体强壮的肉体凡胎,几乎没有抵抗之力。
比如说,赛场上对手轻易领先了1000分,但为乐一通追回最多分数的却是用特制大炮作弊的歪心狼;当对手开启Bug模式的时候,是兔八哥冒着被删除的危险用一系列交叉后撤步投球的动作制造了游戏故障,才让詹姆斯获得了最后一球致胜的机会(在此兔八哥充当了类似《复联4》钢铁侠一样的形象);罗拉兔同样功不可没,因为她几乎承担了类似韦德的作用,复刻了当年的“詹韦连线”;甚至连詹姆斯的儿子多姆,也在关键时刻送上了二次助攻。
反观詹姆斯,除了频繁的摊手、个别时刻的身体强力突击外,就靠那个最后绝杀的扣篮。
当然这一扣更多是集体的作用,但詹姆斯读秒扣篮得手时候所呈现的那个压倒性的画面,反倒成了封神的定格瞬间。
这也说明,詹姆斯的拯救绝非是乔丹那样的一己之力,而只是受惠于团队,并在关键时候获取了“姿态性”的最后胜利。
这就是当代封神的逻辑,只看荣誉,只看进球,只看数据,只看结果;对其中的具体过程、技巧和精妙之处毫无察觉。
这种逻辑,很容易让那些占据最佳资源平台的运动员取得绝对意义上的成功(即使他们的天分也不差),这就是为什么这个时代产生的是詹姆斯这样的数据狂球星,同理,像之前提及的纳达尔、汉密尔顿,以及同年龄段的C罗、梅西、德约科维奇都在其列。
纵观时隔25年的《空中大灌篮》,我们能看到虽然乔丹和詹姆斯在篮球乃至整个体育和文化界有着同样的影响力,但舆论乃至电影对待他们的态度却有着典型的差异。
这不仅是因为时移世易两人整整差了一代之久,也在于两个人的职业培养机制以及所处的舆论环境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
乔丹的时代是兼具观赏和竞技的时代,也是体育历史上的黄金时代,除了乔丹之外,当时的马拉多纳、巴乔、桑普拉斯、阿加西、舒马赫都符合这样的特征;但詹姆斯的时代则是身体机能、技战术和网络影响力的时代,今天的杜兰特、纳达尔、C罗、汉密尔顿等人都是样板。
另一个差异在于,新世纪以前的纸媒时代,人们更津津乐道于“一己之力”的神话,于是乔丹公牛六冠被塑造为一个人的神话,84欧洲杯的普拉蒂尼和86世界杯的马拉多纳也被塑造为个人神话。
但事实上,这些人并非绝对的孤单英雄,他们各自身边都有最优秀的队友,就像乔丹身边的皮蓬、罗德曼都是世界顶尖一样,但纸媒由上而下的单向输送造成的独断影响力以及观众接受渠道和反馈机制的匮乏,让这些个人神话在体育迷当中开枝散叶,成为一个时代的传奇。
然而,今天,我们的媒体已经成为反馈媒体,我们的文化已经成了互动文化。
因此体育界有了更多的针锋相对,从詹姆斯和科比的竞争,再到詹姆斯和杜兰特的竞争,这个过程中詹黑和詹蜜的数量几乎是并驾齐驱。
孤胆神话已经不存在了,这既是因为体育越来越富于实用性,排兵布阵和战术板越来越重要,教练作用越来越大,球员越来越功能化(太理智而缺乏神来之笔);也是因为我们的文化不再注重单核英雄,而是更加热衷于流量包并存的超级英雄团队文化——对此,越来越火的漫威和DC超级英雄宇宙的开拓就是一个证明。
《灌篮2》相对于《灌篮1》的一个明显的差别就在于,《灌篮1》中的乐一通团队都是为乔丹服务的,只有乔丹一个超级英雄;但在《灌篮2》中,乐一通团队都成为了超级英雄,詹姆斯只是其中一个罢了,而且他和兔八哥谁是C位还不好说。
这种思路相当于招揽詹姆斯作为一个超级英雄团队成员,即使不是出现在乐一通世界,也会出现在DC或者其他世界,原理上都一样。
也正是在这种制作思路之下,华纳电影公司的所有符号倾巢而出,包括超人、金刚、钢铁巨人、崔蒂妮、蝙蝠侠、罗宾、企鹅人、伏地魔、神奇女侠、瑞克和莫蒂以及《权游》《招魂》《小丑回魂》等影视作品中的诸多角色。
这种思路,说的好听点叫“华纳电影宇宙”或者“数据库电影”,说的难听点就是“华纳晚会”、“大杂烩”或者“IP广告长廊”。
这可能有着算法上的考量,但也必然是黔驴技穷的歪招。
毕竟,这部影片在主题上是对算法世界的批判以及对现实世界的感恩,但它的制作思路又是算法性质的,这种自打嘴巴的逻辑悖反也让其主题变得毫无说服力。
25年前,电影向迈克尔·乔丹献上了无上的致敬;25年后,勒布朗·詹姆斯则向着数据库电影表达了投诚宣言。
乔丹时代的体育巨星是神话的、超算法的,詹姆斯时代的体育巨星则是去神话的、绝对算法的。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见证的是电影和体育向着算法世界的双双低头,是电影向着短视频流媒体以及体育向着电竞游戏的并行衰落,在这种衰落中,YYDS已经成为一个滥用词。
正是因为其滥用,目前已经不再有YYDS,因为再没有任何体育或文化名人能够超越算法之上而得以永恒了。
【虹膜】
宛如中午炖翻车的部队锅
华纳很精嘛
要不是华纳那帮“头号玩家”,只想打两星
虽然老套,但是看着官方吐槽和影视彩蛋,还是蛮欢乐的。
剧情太熟套了
一点也不篮球,但挺娱乐的。勒布朗的个人魅力较之乔丹还是逊色不少的。
我真的超喜欢兔八哥!迈克尔乔丹那儿哈哈哈哈哈哈哈直接当场笑出声。
实在是一言难尽,要不是有老詹真的是一分钟也看不下去。
《空中大灌篮——猩球崛起》
非常一般,小孩子看的片子,虽然还是钦佩詹姆斯。我真正喜欢过的球星其实只有艾弗森和库里
画面真的还可以的,梗也很多,詹姆斯的圆梦之旅?但是演技确实...
詹姆斯是新的传奇。詹黑这是什么深仇大恨才至于此,科遗,灰藏盒里吧。
灰藏野种
6.5分。当年老版时乔丹如日中天,再加上真人动画结合还很新奇,这才造就了灌篮系列的威名。到如今拍灌篮2,找詹姆斯咖位倒是够了,但时间上还是晚了一些。另外技术上真人动画之类的早已经滥大街,看起来也没那种味道了。可能真正吸引人的,也就是华纳在电影里塞着的各种联动了吧。18年以前我都是詹黑,但18年以后他把我打服了,真的是不容易啊,但他的问题是打球太理智,太合理了点,缺少乔帮主那种舍我其谁的味道。这一方面让他的职业水准延续得超长,但另一方面也让他没了挑战乔帮主的锐气。当然,如今以詹姆斯的成就,排个NBA历史第二我觉得还是合适的。
还行,这种片子和1一样看到开头知道结尾的,典型合家欢电影,很多华纳经典角色出现。个人最喜欢的是一个谐音梗,其实猜到会这么安排但还是爆笑;以及黑詹姆斯的决定1、2、3,老詹能让这片段存在也蛮有自嘲精神。重现詹韦连线经典画面也是不错。
恶心🤮
还可以吧。就跟华纳兄弟的年会似的,各种联动。也有一些篮球迷懂得梗,比如利拉德时间、水花兄弟,还有些詹姆斯的有的没的。感觉偏动画多一点。期待了很久,比较喜欢这个系列。
招募队员那里最好看。前后都很尬。
真是没赶上好时候啊,碰上疫情期,如果在平时的暑期档,铁定是妥妥的稳赚不赔,唉,都是命啊。
蠢蠢家庭片,致敬了一大堆华纳影视作品。从金刚、钢铁巨人到哈利波特、权力的游戏,居然还有卡萨布兰卡!整体故事比较无聊,倒是乐一通卡通人物有戳中泪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