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全不是喜剧,看得我心塞各种内伤。
生命最初的味道是,牛奶和糖。
喜欢身上的奶香味,有时候也会涂一些护体乳,曾经也用过coconut的沐浴乳,整个寝室都弥漫着那种浓郁的气息。
后来遇见一朋友,喜欢樱花味的沐浴乳,我一闻,满满都是奶香味。
其实很多人对奶香味都有依赖,尤其是孩子。
KFC总是能吸引很多孩子时常光顾,其实是它的气味营销做得赞。
在KFC到处都是奶香味,就连豆浆,都泡足了奶粉。
为什么孩子们喜欢奶香味,其实就是因为那是生命最初的味道。
还记得电影开头的几个镜头吗?
乳房,撒上糖,孩子安静地吮吸乳头。
这就是生命最初给人类的安全感。
当然这些想法和标题没有什么关系。
之所以说是悲剧,大家也都知道,男主女主并没有在一起。
但是,那个你为我做菜,我为你跳舞的承诺,和永远挥之不去在阁楼里舞蹈的画面,深深打到了我。
曾经参加一个关于美食故事的活动,说到在日本有家人,家庭活动最重要的场所就是厨房。
早餐,孩子们上学前,在厨房坐在一起用餐,聊天。
晚上亦是如此。
而父母则会五点多起床准备菜肴。
曾经也有人为我做菜煮饭,后来不欢而散。
反观这部电影,有种淡淡的忧伤塞在心头。
无论如何,还是希望,有一个人可以在家等我,或者我在家等他,等他为我做饭,而我,可以为这顿美味起舞。
希望美梦成真。
开胃菜在伊斯兰清真寺的遥想下,可敬的外公,两小无猜的女友,情圣船长舅舅和反复抖手的姑妈,从被启蒙到反作用舅舅,香料教会了他对真情、真爱的等待。
主菜但是,这份等待竟是漫漫人生的大部。
即使他功成名就,仍然不能忘记当初的那份情感。
甜点终于见到了老人,圆了双方的心愿。
往昔女友也见到了。
然后,曲终人散,外公走了,女友也为人妻、为人母,也离开了。
剩下的,是他的香料哲学和广阔的宇宙。
仅仅这个名字就够勾引人。
茴香、盐、罗勒、肉桂……,组成可以是宇宙,可以是医学。
小小少年没锅台高,便站在灶边,在学校烧给女生吃,在妓院烧给大伙吃,睡在浴盆里,天天想念着爷爷,想念着心爱的小姑娘。
民族和战争,纷争。
大历史下的细小人物勾画,悠长的情节,动人处,潸然,想想一生足以平淡已是幸福。
相聚入席,开胃菜--主菜--甜点,然后曲终人散。
如果说爷爷一直不愿意来是因为离不开自己的故乡或者因为疾病,那么孙子为什么一直都不愿意回去看看呢?
那里有亲切的爷爷和相亲相爱的青梅竹马啊!
仅仅因为父亲说了是爷爷自己不愿意来的那些话,就割舍掉至亲至爱的感情吗?
我怀着相当纠结的心情看完了这部电影,仍然觉得无法理解主角的人生价值观,很讨厌又是另一个《天堂电影院》版本:都是一大把年纪了才接到说某某至亲去世的电话,然后回到故乡,想起那些人那些事,唏嘘不已,也无能为力。
我讨厌这样被动的人生(结果自己也是只会说不会做= =)当然其他都堪称完美,画面,音乐,人物,香料的主题,香料!
最喜欢刚开始描写伊斯坦布尔的场景,黎明中远方静诣的古堡,鸟群飞徙,一个大胡子男人拉开嗓子朝向远方吟唱,然后镜头缓缓拉开,伴随着神秘的民族音乐,一个童话般的城市出现在我们眼前…………伊斯坦布尔,雅典,爱琴海……等着我,我一定会来看看的> <
整部电影都像充满了香料的料理,丰富而又浓郁。
关于亲情、爱情、友情、以及人生的选择,它都做出了回答。
每一次以为主角光环将要出现的时候,主人公凡尼斯又变成了一个再平凡不过的人。
背井离乡,父母不理解,成长的孤独,失去,离别。
每一次以为美好的期盼都未曾如意。
其实背景很沉重,但在其中总是夹杂着欢快的各种小插曲。
就如同外公和凡尼斯在小小的香料店阁楼里,黄色的光照进来,是两个人的世界,也是一整个宇宙。
凡尼斯的人生并不算太顺利或者幸运,这大概也是大多数人的人生。
但外公的道理早已讲给他听——要加一点香料,就会变得不一样。
这也是外公的遗言。
而凡尼斯最后孑然一身,在外公的香料店阁楼里,找到遗落在各个角落的香料,亲手建立起一个宇宙,然后轻轻一吹,又把它毁灭了,就好像坛城一样。
或许其中的道理,就如同他和珊美说的那样:“在月台上我们心意相通,那一幕将永志难忘。
”这是他自己人生路上悟到的道理。
一切终将消逝,而真正存在的,是我们心中始终未曾忘却的。
《情寻色香味》(《A Touch Of Spice》)在我的硬盘上已经有一段时间了。
当时下载这部希腊影片的原因只是因为简介中提到片中有土耳其的美食,“透过味觉领略美食的魔力和浓浓乡愁”。
土耳其号称香料之国,对美食一向兴趣的我怎能不为之所动?
寒风凛冽的晚上,在厦大附近的公寓里,我百无聊赖的打开电脑,跟随着影片缓缓进入上世纪五十年代的伊斯坦堡。
少年凡尼斯是希腊裔的土耳其人,经常躲在外公经营的香料店的阁楼上,聆听外公对于香料的见解。
阁楼里总是充满欢乐,他还喜欢上了一个少女珊美,用所学到的香料知识换来了珊美的翩翩起舞。
可是五十年代的土耳其与希腊交恶,归根到底还是宗教冲突吧?
我没有这方面的知识,但从影片反映的情况来看,应该还是东正教与回教的矛盾引起的。
反正凡尼斯只好和其他在土耳其的希腊人一样被驱逐回国,只好和外公还有珊美分开。
在希腊,凡尼斯一直无法融入当地的生活,正如影片里所说的“在土耳其,他们把我们当作希腊人驱逐出境,而希腊接纳了我们,但是却把我们当作土耳其人。
”凡尼斯一直期望着外公和珊美能够来看他,为了实现做饭给珊美的诺言,他经常半夜偷下厨房做菜,在学校也不和男同学玩而只是做菜给女同学吃。
可是等到实现愿望的时候,外公已经逝世,而珊美也已嫁作他人。
很久没有看到过这样精致的好片了。
单是贯穿全片的美食让我垂涎三尺。
土耳其人的聚餐真是丰盛啊,讲究什么菜加入什么香料,比如外公教导一个顾客往丸子里加肉桂更能让人两情相悦。
影片所着力的感情部分更是让人嘘唏。
凡尼斯与外公的感情,与珊美那纯真的爱情,父亲怀念伊斯坦堡的感情,花花公子的舅舅希望成家的感情,无不刻画得细微而精致。
当一向古板严肃的父亲后来留着眼泪说当时根本不想离开伊斯坦堡,移民局的人曾经提出如果改信回教可以留下,他拒绝了,但是“想象中的希腊很美,比实际搬来所接触的更美”,那种思念伊斯坦堡的感情让人为之动容。
当然,影片也不乏幽默之处,往往恰到好处,令人莞尔。
比如姑妈有帕金森症,跑船的舅舅带回高压锅的爆炸声愣是把病给吓好,后来舅舅又带回了水果搅拌机,姑妈捧着搅却引发了老毛病,等到舅舅的未婚妻在学土耳其料理的时候说到从来不象土耳其人那样往菜里藏香料的时候又把病给吓好了。
在同一天遇到这部电影和这本书实属巧合,而能从两者看到它们之间的联系,我也无语了。
“外公说「美食家」这个字藏身在「天文学家」的字里面于是我的天文学课程也少不了香料” (事物的本质是一样的)外公在教我天文的同时也在教我认识香料。
外公:辣椒,热情中带点火爆Fanis:像太阳太阳照到什么?
什么都照得到没错,所以每道菜都要加辣椒接下来是水星也散发热力然后是金星像肉桂金星维纳斯是最美丽的女人所以肉桂像女人一样甜蜜中带点苦涩再来是我们居住的地球地球上有什么?
生命。
地球上有生命生命需要什么?
食物什么能让食物更美味?
生命也需要盐食物和生命都要加盐才会更有滋味(再次证明事物的本质是一样的)《教育的目的》 怀特海(英国数学家、哲学家、教育家)“教育是教人们掌握如何运用知识的艺术。
”外公教Fanis如何运用香料来学习天文。
“教育只有一个主题,那就是五彩缤纷的生活。
”这样的教育让知识变得有趣。
“正如我们所看到的,在普通的文化课程中,学会对特殊的问题产生兴趣;同样,在专业学习中,学科外在的联系使学生的思想驰骋于专业领域之外更广阔的空间。
”就如Fanis的女朋友问他到底是厨师还是天文学家时,他用外公曾经说的这句话回答“外公说「美食家」这个字,藏身在「天文学家」的字里面”。
电影最后的画面,是对这句话最好的诠释。
香料化为宇宙。
事物的本质都是一样的。
所以我从《香料共和国》里看到了《教育的目的》中的理论。
Fanis能成为一名出色的天文学家,同时又是一位杰出的美食家,正印证了怀特海在《教育的目的》中的理论:我们要造就的是既有文化又掌握专门知识的人才。
专业知识为他们奠定起步的基础,而文化则像哲学和艺术一样将他们引向高远之境。
”就如同怀特海本身,既是数学家,又是哲学家和教育家一样。
这也和某些呼吁取消“文理分科”的学者的理论有类似之处。
伊斯坦布尔,君士坦丁堡 ,看到这些名字,总会罗马昔日的荣耀和衰亡,希腊,土耳其剪不断理还乱的关系,大历史下个人的悲欢离合,总是欲说还休,对于电影里面的做菜,还有那些香料的名字都不熟悉,不过,对于男女主人公的那一段感情,还是有些感慨,幼时,两人坐在博斯普鲁斯海峡边的灯塔下,一把红雨伞随风越飘越远,这个镜头好美。
后来外公去世后,男主人公在葬礼上,又看到童年的红雨伞,可是,他们已经分别的太久了,世事无常,回不到过去,结局总是让人难以接受,而我们所能做的就是努力向前,不回头。
电影里面的做菜,还有那些香料的名字都不熟悉,不过,对于男女主人公的那一段感情,还是有些感慨,幼时,两人坐在博斯普鲁斯海峡边的灯塔下,一把红雨伞随风越飘越远,这个镜头好美。
后来外公去世后,男主人公在葬礼上,又看到童年的红雨伞,可是,他们已经分别的太久了,世事无常,回不到过去,结局总是让人难以接受,而我们所能做的就是努力向前,不回头。
小男孩凡尼斯一家和外公生活在一起,他们住在伊斯坦堡。
外公开了一家香料杂货店,他熟悉香料、做菜。
外公教凡尼斯用香料去认识宇宙星辰。
看着大人们做菜,听着他们聊料理,是凡尼斯最快乐的时光。
凡尼斯和邻居小女孩姗美在外公的阁楼上玩耍,小女孩跳舞,凡尼斯做菜。
香气氤氲的童年美好被战争打破了。
凡尼斯的爸爸是希腊人,被土耳其驱除出境。
凡尼斯一家与外公告别去了希腊。
回到希腊后,凡尼斯迷上做菜,而且还做得不错,可是他才7岁,这是什么奇怪行径,于是父母、老师、神父和穿制服的警察等等都反对。
自从分开后,外公几次说要来看望凡尼斯一家,可是每次都没有来成。
有一天凡尼斯偷偷穿好衣服,提着珊美送给他的过家家厨房玩具箱,独自踏上了开往伊斯坦堡的火车。
可是在下一站他就被父母拦住带回了家。
于是,从儿童到少年、青年,直至中年,漫长的岁月里,外公从没有真正抵达过,除了那次半途而废的火车之旅,走遍世界的凡尼斯,也没有回去过伊斯坦堡。
直到一天,外公再次提出他要来。
可是这次也没有例外,外公在来的路上发病,等凡尼斯回去伊斯坦堡的时候,外公已经不能说话,很快离世了。
在葬礼上,凡尼斯见到了姗美。
尽管两人间还有好感,但时过境迁,此时的姗美已经嫁为人妇并生了一个女儿,丈夫是小时候与凡尼斯有过一面之缘的小伙伴。
听说姗美与丈夫分居,凡尼斯决定努力一把,已是天文学教授的他走进当地大学,表示自己愿意担任客座教授,系主任表示受宠若惊,又疑虑他决定的原因,凡尼斯说,能在伊斯坦堡讲课,对他意义重大。
凡尼斯把消息告诉姗美,姗美没有拒绝,但是说要等女儿生日之后再说。
在姗美女儿生日那天,转折出现了,姗美的丈夫来了。
最后,姗美决定结束分居,回到丈夫身边。
分别的月台上,凡尼斯与姗美紧紧相拥,姗美说,这次轮到我说再见。
望着姗美的背影,凡尼斯大声喊到:不要回头。
此时姗美已是泪流满面。
凡尼斯回到外公的杂货铺,他在之前玩耍的阁楼上,找到了遗留的香料。
圆圆的小珠子是星球,撒上一把盐,用手指划成星云的形状,撒上一层面粉,鼓起嘴巴,吹一口气,面粉升腾为雾,像是宇宙初诞生,一切回到原点,回到童年~凡尼斯的父亲曾向他解释,外公不会来,是因为他离不开伊斯坦堡,那是世界上最美的城市。
而姗美曾问凡尼斯,这么多年为何不回伊斯坦堡?
凡尼斯说,因为害怕再次别离啊。
大概,外公也是如此吧。
「星空中有我們看得見的東西, 但也有我們看不見的東西. 食物也一樣, 只要好吃, 看不見鹽巴又何妨? 但精華就在鹽巴里.」「美食當前總覺得少了點什麼, 問題不在食物, 而是同桌吃飯的人.」@SHIN
一般,就是有点不好看
做作
近半年来看过最好的片儿。那阵儿我问毛球儿,土耳其首都到底是伊斯坦布尔还是君士坦丁堡呢?
在希腊看希腊片,电影里餐桌上的食物都是日常餐桌上的食物,很有代入感
说是香料共和国,其实还是在讲人生,但并没有我所期待的那么有意思。一则是好的元素没有得到应有的体现,二则是剧情实在太套路了些,又讲得凌乱不堪,但我记住了肉丸里要加肉桂,会使人两情相悦。
浪漫;神奇的孩子;跟《天堂电影院》有些神似。
人生里的每件大事都是由电话铃声或门铃声带来的
早前看的,名字起得不错,平淡而温馨吧
真想去这两个国家。真想吃authentic地中海菜而不只是hummus feta啥的虽然hummus已经够好吃了TAT。那儿的人都是小时候可爱长大一般都残的嘛。其实挺喜欢餐馆里的宇宙的。只是男主和他外公的线有点脱节感觉跳戏啊。
「這次不要回頭。那次在月台,你回頭了,那一幕將永至難忘。」3.5
对于在冲突余波中的普通人来说,他们受到威胁的并非生命,而是生活。因为宗教和政治问题,一个完满的家庭要被拆分,一对青梅竹马从此迈向不同的命途,一个热爱烹饪的男孩被迫在对食物并不执着的国家放弃自己的爱好。香料和宇宙是相似的,每种气味都有自己的情感,就像每颗星球都有自己的属性,于是无法成为厨师,他就成了星球的烹饪家。一切挽回都太迟,让他选择直面布满创伤的过去,过去已顽固不可更改。但还有被尘封的所在,那是早被封锁、被时光侵蚀的童年。搅动掩藏的记忆,寻找那些搬运过程中遗落且被遗忘的的香料,拼凑起心灵深处的图景,那张小桌上又浮现了奇妙的星系。香料的星尘之间悬起流转的宇宙,现实兀自冰冷的伫立,要弥补的无法弥补,但在回忆里永存。
★★★★☆
土耳其人赶走了他们,当他们是希腊人。希腊人收留了他们,却当他们是土耳其人。就跟汉堡包一样被夹在中间,没有未来,没有故乡。
伊斯坦布尔最佳观光片。相比政治与地域上的共和国,美食作为一个民族风土人情的标志更具有凝聚力。最能勾起乡愁的是故乡的美食,美食比起民族英雄更具有直接与深刻的吸引力。你可以逼我做出各种不得已的政治选择,但你管不了我下一顿吃些什么。土耳其人听到坏消息会习惯性自掴耳光。当移民官在我耳边说,只要我改信回教就可以继续留下来时我迟疑了五秒钟,那是我生命中最难熬的五秒钟,上帝啊,原谅我吧!许多小细节总让人心潮涌动,如香料复杂丰厚的深味。一个人的信仰与爱决定了他会怎样生活。信奉真主的人是否都很浪漫?伊斯兰教给我的印象总带着强烈的异域与童话的梦幻色彩。美丽夺目的绿松石,清真寺的圆穹顶回荡着的悠扬唱经声。相对来说,佛教虽然一派慈眉善目却总提醒着人们保持距离保持安静,而距离产生美又是另一种浪漫了。
明明和《天堂电影院》一个基调,怎么拍得这么难看,全程皱眉头。虽然能理解是上个世纪,但是扑面而来的辱女味道还是让人恶心。对白密得让人无聊。
没看懂政治关系,土耳其原来这么坏。为嘛男女主最后都说的英语?
我不喜欢政治
冲着吃的去的,我太肤浅,没感觉
外公,初恋,童年,美食......都是值得一生回味的啊,如同信仰一般神圣,美好。这个中文名,真是搞得太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