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觉医生为了消除病人的所谓不正常,已经变得更加极端,而且还打着消灭罪恶的名义,这何其荒诞,可笑,恐怖。
弟弟喜爱杀戮,姐姐在救他的过程中得到了进化,最后的结尾留了悬念,期待第二季。
人性是永远值得探讨的话题,围绕这一话题的故事可以讲到人类灭绝,无疑人类是最不懂得自己的生物。
每个人都有心理疾病,或强或弱,或多或少,正视这个问题,多一些体察接纳,就不容易演变成大的问题
内容:护士拉契特为了救杀人犯弟弟,所做的一系类努力。
但最终却与弟弟反目成仇。
感受:20年的剧22年看,还是接在美恐双面后面,不得不说一句,拉契特才是美恐应有的水准。
说她是反派也不是,但也不能说是正派。
她从小和弟弟(无血缘关系)相依为命,奔走于各个寄养家庭,经历过太多人性的恶,最后一个也是让姐弟二人走上不归路的,就是木偶剧一家。
有钱人的邪恶癖好,让年龄还那么小的姐弟二人心理遭受了重创。
一天弟弟忍无可忍,杀死了木偶剧夫妇,姐姐逃了出去,从此分别。
有这样的经历,谁能不同情两姐弟。
弟弟无疑心理确实出现了问题,可能是对人类充满了失望。
他可以毫无感情的用最凶残的方式杀害4个牧师(当然主要是为了杀那个抛妻弃子的强奸犯牧师,该),杀死没有做错什么事情的保安,杀掉18(好像?
)个护士只为了引起拉契特的注意,但却无法杀掉一只鸡去饱腹,甚至看都不敢看鸡死掉的场面。
而他在杀人的时候都是很兴奋很crazy的,变态杀人狂的形象。
他真的和女护士相互爱着嘛?
在我这里是否定的。
对作为一对亡命鸳鸯的兴奋,是他们最大的共同点了。
女护士在后面,甚至比弟弟还像个精神病,最终也没有好下场。
在弟弟被抓回精神病院后,拉契特问他为什么这样做,他说因为爱情,但他早就失去了爱一个人的能力吧。
这一季姐姐从要救他出来,到最后认命只希望他能痛快死去不用受苦。
这无疑对他来说是背叛,但种种巧合下,他还是逃了出来,并且要报复拉契特。
下一季的姐弟大战还是很有看头的。
盲猜拉契特完胜。
拉契特是个聪明的女人。
她完全没有护士的证书却可以将这个职业做的这么优秀。
口才,心态都很优秀,可以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不择手段,总能成功。
很多人因她而死,但她在这一季没有真正动手杀死一个人,她根本不在乎别人死不死,只要她的目的能达到,她在乎的人安全,其余她都无所谓。
她需要一个精神寄托,一开始是她的弟弟,她做所有事情都是为了弟弟。
后面他的寄托换人了,成了女秘书,这时候她做很多事的目的都变成了女秘书,甚至在梦中已经能够开枪杀弟了。
还有一个印象很深的支线是女富豪和她没有四肢的儿子。
他们完全可以单拎出来承担一季美恐的主线。
精神病儿子坎掉上肢,接上园丁的上肢,因败血病感染只能截断双腿。
一个没有四肢的人却还是那么疯批,最后杀死自己母亲,发现遗产一半给了艺术,一半给了宠物猴子,自己被送进精神病院,猴子还在嘲笑他。
这也太美恐了?!
剧里好多精神病人,都是同性恋,那个年代同性恋可太难了。
那些治疗精神病的方法就是刑具,把锥子从眼球上面敲进脑子里(眼睛毫发无伤,外科技能真神奇),开颅手术,‘煮熟病人’等等。
完全无人道可言。
当时非常相信这些手段的护士长,在最后也觉得自己当时的做法太过分了,但当时她真的非常信誓旦旦坚守着这是科学。
第一季最后是girls help girls,本来不对付的拉契特与护士长,还有女秘书幸福快乐的一起度假,等待着弟弟带来的腥风血雨。
这是个看穿人性,完全play along with the playbook的家伙,如他所言,“是个演员”,观众想要什么,他就给他们提供什么,极端利己,利用一切,即使到最后还能为了拉票提及自己妹妹的性取向(说不定根本没有妹妹呢)。
一切的前提只是:不(亲自)做违法的事。
以及本剧提供了非常精彩的值得认真学习的Ratched护士姐姐的话术和应变方式,实在是找到利益结合点、以一种奇特而高效的方式令对方误以为获得了帮助/不得不退让的方式,一步步达成目的。
其中时不时闪现的真正的人性光辉也很动人,属于是真诚是最强的必杀技了。
再来就是饰演charlotte的演员,提供了多重人格障碍的教科书般的表演。
所有交涉时的台词都写得很讲究,尤其ratched和betsy说话时用的那种委婉的拒绝/明嘲暗讽的挑衅/貌似温柔的命令。
极佳的语言范本。
这些行为的目的是什么?
为了救她的弟弟Edmund。
为了实现这一目的,她可以继续施行她的计谋,杀手被她整死,医生被她控制,州长秘书被她迷住,富婆要以她为突破口杀掉医生。
医生给了Ratched一个精准的描述,Scheming Bitch。
Ratched的过去是什么样的?
母亲整日酗酒,她幼年被抛弃,辗转被多个家庭收养,虐待,被迫与没有血缘关系的弟弟发生性关系等等。
当Ratched这一系列悲惨的过去被揭露之后,她整个人的形象从之前的Scheming Bitch变成了一个彻底的受害者,你会发现她的行为可以被原谅,她会赚得你所有的同情。
但这是不是全部?
Ratched曾经以讲述自己过去被抛弃的经历来诱导那个拉丁裔自杀,通过自己儿童时期妈妈给她的笔记本来欺骗牧师。
类似的故事背后她传递的也是她受害者的一面,看似情真意切的故事是真是假,无人可知。
终于看完了拉契特。
很早关注了预告片,非常期待。
这部剧从色调,妆发,到每个人的演技,甚至是小配角都值得回味。
美恐班底,不出意外这也是部多元美剧。
看到很多解释不通的情节,你想想是美恐班底制作,又解释的通了。
对美恐是有情怀的,但我还是弃了两部。
这一部短短八集,竟让我看完还回味无穷,想立刻看第二部。
每一集都有惊喜,都有刺激。
但不得不说感觉有些线草草了事,令人奇怪。
好啦诶,和美恐一样,光看剧情真的只能给3星,但氛围的营造,演员的演技,还有单单一位香蕉姐,就能把整部剧的质感提升上去。
服化道非常精致,妆发、护士服、套装、医院布景、小汽车都特别有复古和恐怖的感觉。
构图、分镜、红绿色调的运用将恐怖悬疑的氛围推向了更高点。
各个演员都演技在线,把各自不同的挣扎、迷惘、“疯狂”演绎得淋漓尽致。
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看木偶戏揭露姐弟俩童年阴影的那场戏,香蕉姐的面部表情太到位了。
不过Betsy Bucket听过录音后就和Nurse Ratched结为盟友的情节有些扯。
拉契特 第一季导演:瑞恩·墨菲编剧:Evan Romansky/伊安·布瑞南/詹妮弗·绍特主演:莎拉·保罗森/朱迪·戴维斯/芬·维特洛克/辛西娅·尼克松/乔恩·琼·布里恩斯/查尔斯·卡维尔/莎朗·斯通 /阿曼达·普拉莫/寇瑞·斯托尔/ 爱丽丝·恩格勒特45年后,美版「容嬷嬷」再度回归!
致敬的经典,都看出来了吗?
责难疯子前,先责难逼疯疯子的人。
衍生影视作品中次数最多的反派,非小丑莫属。
无论是《蝙蝠侠》里的杰克·尼克尔森,还是《黑暗骑士》里的希斯·莱杰,又或者《小丑》中的华金·菲尼克斯。
只要碰过他的演员,基本上跟各大奖项、奥斯卡小金人就打照面了。
如今,又有一位经典反派有了自己的衍生剧集。
不是《沉默的羔羊》里的汉尼拔,也不是《星战》里的黑暗勋爵。
而是一个没什么超能力,甚至不怎么邪恶的人——电影《飞越疯人院》中,曾由路易丝·弗莱彻扮演的女护士长,拉契特。
上班打卡,对病号们呵护备至,也没啥不良嗜好。
这样一位见人就笑的护士阿姨,怎么就成经典反派了?
与其说拉契特邪恶,倒不如说她所象征的东西足够恐怖。
病人们每天就是吃药,看病,强迫听着古典音乐。
在这样一所医院内,自由是不被允许的,制度内的条条框框使病人们按部就班。
尼科尔森饰演的囚犯在病人比利自杀后,掐住拉契特的脖子,但也在无功而返后接受电疗。
最终好人,成了疯子。
正是这样一个极富典型性的人物,45年后,Netflix推出了单人前传剧集《拉契特》。
不同于电影中规则对人性的束缚与扭曲,剧集就是借拉契特这个名字,讲了一个紧贴当下热点的故事。
除了一些血腥镜头之外,LGBT、种族主义、女性觉醒等话题都在《拉契特》中有所体现。
另外,“香蕉姐”莎拉·保罗森,《欲望都市》四人组之一的辛西娅·尼克松均有出演。
Netflix一次性放出8集,绝对拯救8天长假剧荒的你。
雨夜,埃德蒙连杀四名牧师,被送往精神病院囚禁。
与此同时,拉契特来到医院。
她捏造自己的护士经验,谎称收到通知去霸面,还逼迫原护士辞职,甚至设计弄死患者。
做这些,只为能成为一名护士?
不惜一切代价进入医院后,拉契特并没有消停。
先是设圈套,害死病患后,再帮院长摆平危机。
然后再上演精神病院甄嬛传,拿住院长的把柄,借此打压原护士长,从而平步青云。
而她这么做,都跟开篇讲的那起牧师凶杀案有关。
拉契特,正是杀人凶手埃德蒙的姐姐。
千方百计进入医院,甚至杀害唯一的牧师证人,为的是救出自己的弟弟。
热爱悬疑刺激的你,定会喜欢上《拉契特》,而影迷朋友也会在剧中找到乐趣。
通过布景、画面、人物关系,剧集致敬了太多经典电影桥段。
开场拉契特开车去精神病院,驶过山崖的镜头,跟《闪灵》的开场极为相似。
都是汽车的俯瞰镜头,然后跟镜,最后展现目的地。
精神病院室内的装饰布景,地板的印花,令人联想起《闪灵》里的酒店走廊。
走廊的对称构图,以及远景低角机位,都很相像。
医院对病人施行惨无人道的额叶切除术,使用的道具是冰锥。
而剧中扮演富婆的美国女星莎朗·斯通,之前主演的电影《本能》,就涉及冰锥杀人案。
埃德蒙与女护士那对亡命鸳鸯,也是致敬《邦妮和克莱德》。
包括最后一场女护士舍命的戏,更是照搬了当年费·唐纳薇在片中的死亡终章。
结尾营救,包括出逃后的埃德蒙打电话给拉契特的桥段。
也是对电影《沉默的羔羊》后半部分的致敬。
色调上,能明显感到,剧集大量运用了红绿两种色调来烘托氛围。
但《拉契特》不仅是将红绿融入背景,还通过直接的色彩变化,给人强烈的视觉冲击。
需要注意的是,在色彩心理学中,绿色和红色其实是成对出现的。
绿色和红色可以同时象征炽烈的生命,也可以同时表现极端的凋敝与死亡。
在剧中,绿色暗示一种生的希望。
通过抓住护士的把柄进入医院后,走廊的背景色变成绿色,暗示她的尚未成功。
同时,绿色也传达出神秘、危险的信号,指明拉契特的这一系列行为可能会造成无法挽回的局面。
相反,红色则预示主角濒临生命、事业的危机。
原护士长被降职后,大厅变红。
一方面预示她的职业危机,另一方面也表明她要开始对拉契特下手设局。
够电影质感,够表现主义美学,光这些还不够。
《拉契特》在主题上也特征鲜明。
尽管不同于《飞越疯人院》的基础设定,但剧集还是紧贴当今社会热点。
当今世界所面临的普遍问题有三大类:阶层、性别、种族。
《飞越疯人院》探讨的依旧是阶层问题。
它如同《肖申克的救赎》一样,将精神病院构造成福柯笔下的全景敞视型监狱。
精神病院如同一所巨大的监狱,内部的护士长、护士、警卫各司其职,身处其中的人们组成或大或小的纪律集体,监察着周围的一切。
《飞跃疯人院》并没有塑造一个类似《泰坦尼克号》式、《寄生虫》式的空间阶层,而是从精神出发,对病人们进行着规训。
通过药物、手术、日常某一时段的行为规整,以高度纪律化的条条框框规范、控制着病人们的一举一动。
所以尼科尔森最后掐脖子的行为,以及医院病人们的怒吼,实则对精神病院不合理体系的反抗。
原电影展现的是环境下个体的抗争,强调的是全景敞视型监狱的内核:一种微观权力技术在现代社会中强大的规训作用。
但在剧集《拉契特》中,重点从关于监视阶层的探讨,关于护士长与病人们绝对的上下级关系的讨论,变成了对性别、种族问题的侧重。
观众还能看到拉契特为了登上护士长的位置,费尽心机。
一会儿搭讪州长秘书,一会儿联合院长,一会儿陷害记者,一会儿又拉拢富婆。
可关于阶层的强调还是被弱化很多。
先来看剧集中的性别问题。
女主拉契特有一个LGBT的身份诠释:她在内心深处,深爱着州长的女秘书。
在对方带着她去特殊酒馆吃饭时,拉契特断然拒绝。
由于社会的压力,以及救弟心切,她不得不压制自己内心的爱意。
但在女秘书中枪后,拉契特再也忍受不了内心的苦痛,在病床前诉说自己内心的真实想法。
还有一位美艳的女护士,痴迷于拉契特的弟弟,甚至有些走火入魔。
她爱埃德蒙,但相比于爱,更会义无反顾地投身于爱情的烈焰中,哪怕欲火焚身。
女护士帮助埃德蒙逃离监狱,并你侬我侬,与他度过了一段美好的农场时光。
最终,在埃德蒙被警察带走后,她疯狂地与警察火并,最终倒在血泊中。
这是一个极端自由主义的女性形象,与拉契特克制的爱形成鲜明对比。
我为什么说拉契特是克制的。
除了对女秘书前期的拒绝外,还有拉契特对弟弟埃德蒙那朦胧的爱意。
这一隐藏的情愫,通过冰锥得到体现。
剧中,凶器除了枪这一热兵器外,还有一个冷兵器——冰锥。
拉契特梦见埃德蒙杀死自己时,凶器也是一个冰锥。
冰锥杀人时的动作是插入,按弗洛伊德精神分析中的泛性论来说,插这一行为代替了性行为。
在解释富婆儿子喜欢用针头插人的行为时,院长也说了这是性行为的替代。
在医院的地下监狱中,拉契特试图拯救埃德蒙,结果对方则怀疑她是否在食物中下毒。
为弟弟铤而走险,结果只换来倒打一耙,气愤的拉契特用一句双冠的话隐约表达了自己的嫉妒之情:她纠结于埃德蒙爱上女护士,却不爱自己。
这也证明了拉契特在爱欲方面的克制,隐忍。
另外一点,则关于两性的抗争。
拉契特救出弟弟,把男记者、男院长玩弄于股掌之间。
尽管一开始,拉契特需要通过男性上级的帮助,完成营救行动。
她利用男院长登上护士长一位,又立马变卦,把原女护士长捧成院长,拉男护士长下台。
最后也是拉契特、女秘书,以及原女护士长一同策划营救活动。
所以,结局仍是女性集体的一次小范围胜利。
关于男性形象的塑造,大家不知有没有注意:所有男性角色都是残缺的。
弟弟埃德蒙是个杀人犯,时而神经质发作。
男院长是一个菲律宾人,涉及种族问题。
州长是个为了竞选不择手段的虐待狂。
就连富婆儿子也是个断手断脚的逆子。
唯独两个尚有良知的保安,结果一个是黑人,一个是面部严重烧毁的家伙。
所以人物设定上,《拉契特》也有一定的女性倾向。
另一个现实映射,则关于种族问题。
《拉契特》里的黑人保安、亚裔院长,以及黑人女精神分裂患者,都是被压制的一方。
黑人胖保安不用多说,他就是一个牺牲品。
他无意间枪杀了记者,掩盖了院长与拉契特的酷刑。
舞会上,他帮助患者,结果被埃德蒙杀害。
亚裔院长一直想完成自己的医疗梦想,结果在把富婆儿子治成怪物后,遭到富婆的追杀。
而且作为一名父亲的他也是不幸的,争夺女儿抚养权却失败。
他一生都在为患有精神病的人奔走,以至于忽略了自己的家人,导致法庭判他败诉。
家庭失败的他,最终还死在了发狂的女患者手中,这也暗示他事业上的败北。
最后来说说黑人女病患。
患有多重人格的她,总是幻想自己要么是大提琴手,要么是运动员。
在被关进衣柜后,她病情发作,失手杀了亚裔院长。
精神上的压迫,让她的精神状态每况愈下。
目睹亚裔院长惨死后,她的人格中又多出一个院长的形象。
剧主这里猜测一波,女病患的其他人格,估计也是在目睹对方的死亡后产生的。
对精神病人的管理,显然违背人性。
特别是片中的额叶切除手术,通过物理手术,一锥子扎进眼角,将人弄成傀儡。
不听话,直接放到热水浴里泡一泡,再放入冷水浴里静一静。
这不是对精神疾病的治愈,而是对自由精神的抹杀。
为什么会出现剧中的这些病症?
还不是社会使然。
弟弟埃德蒙不是个十恶不赦的坏蛋,在他心中,是为正义复仇。
因为那些牧师是衣冠禽兽,玷污了自己的母亲。
对于动物,那些纯洁的魂灵,他连看别人宰杀的心思都没有。
就算是拉契特,也不是生来就容嬷嬷附体,到处用冰锥扎人。
因为寄养家庭对她和埃德蒙的虐待,才让她无法享受孩童的快乐。
看一场普通的木偶秀,结果唤起童年阴影,可见创伤极深。
最近听的最多的一句话就是:我们总先去怪罪揭露丑恶的声音,而不去怪罪作恶的人。
《拉契特》又是一部全员恶人向的剧集。
但在这背后,是一个不可说的、极为可怖的精神囚笼。
它为我们定制了条条框框的东西,并将我们扭曲后撒手不管。
对此,我们又能如何?
坚信自己心中的道义,来一场注定坎坷的原道行。
深夜看完拉契特,一共八集但是感觉就像看了一部电影一样,太好看了,剧情推动、人物刻画、每个人的死亡时刻都很突然,大概是失去双手双脚的男人杀了他妈妈的时刻,也许是那个医生死的时刻,也许是最后boss居然是多重人格我以为很可怜的夏洛特的剧情…总之太好看了!
期待第二期女主去迎接弟弟复仇的剧情!
还有最后女主还是和格温还是在一起了呜呜,并且病情也好转了真的很爱❤️谁懂那个疯痞老弟埃德蒙和阿米莉亚真的配一脸啊,他们真的能在一块的如果护士没死的话,弟弟真的很爱小动物!
说真的院长虽然帮助病人的方法有点可怕,切割额叶手术、医坏人…但是是真心想为精神病人做事的,到最后夏洛特双重人格那么恐怖,还是带着她一起走想帮助她医好。。。
一切就差那么一点,但还是被惨杀😅嗐
大部分人关注本剧是因为Ryan Murphy和他的班底,包括香蕉姐#莎拉·保罗森#,及看似具有恐怖悬疑气氛的海报和预告。
但其实,此剧并非《美国恐怖故事》那类以血腥恐怖为主的剧集,更像是《Feud: Bette and Joan 》那样对女性角色的研究,探讨经典电影《飞越精神病院》(One Flew Over the Cuckoo's Nest)里冷酷、强势的精神病院护士米尔德里德·拉契特究竟是怎样养成的。
可以说这部与《贝茨旅馆》(Bates Motel)的意义相似。
因为一部电影留下一个令人深刻、且着迷的反派角色,令人们想要知道他/她背后更多故事,于是一下写出好几季的剧集。
《贝茨旅馆》一下拍了五季,而本剧目前也宣布有第二季了,可想而知,短时间内不会看到有任何与《飞越精神病院》的联系,但至少目前能了解拉契特是为何来到这个精神病院,又如何一步步完成她的目标:掌控全局。
显然她是一个懂得如何控制别人,不择手段达到自己目的的人。
从第一集开始,她就一步步布局,几乎可以说是从出场就已经带着“必胜”的自信和决心。
虽然她采取的很多手段看似冒险,但又是经过精心策划的,偶尔也很会利用周围人,并善于随机应变。
香蕉姐的演绎也游刃有余,又充满迷惑性。
本剧其实带有Ryan Murphy制作的电视剧主要特色,画面颜色鲜明,服装时尚精致,角色诡异,偶尔会出现令人惊讶的恐怖、性-爱、同-性-恋内容来吸引眼球。
比较吸引我的主要是片中人们的穿着,特别是莎拉·保罗森的几套衣服都真的很亮眼,不仅符合时代特色,从颜色和剪裁样式来看都在突显强势女人的自信与威力。
她与辛西娅·尼克松角色之间的女同内容也算有趣。
即使没有太多露骨内容,就看她俩吃生蚝都觉得还满诱人的。
既然是精神病院,当然少不了各种古怪的角色,想要安排一些恐怖元素也很容易。
除了开头的血腥杀戮外,时常会放一些看似没什么必要的直观血腥场面,比如解剖尸体,为的就是刺激观众神经,特别是男性观众。
毕竟,这其实是一部关于女性的电影,主要塑造了莎拉·保罗森 、 朱迪·戴维斯、 辛西娅·尼克松及莎朗·斯通四个女性,如果不偶尔甩点恐怖或性-相关元素,很多男性观众可能中途就退了。
最终,要想完全了解护士拉契特的由来及她如何一步步变得更为癫狂和病态,很可能需要很长时间及耐心。
如果回想一下,看过五季《贝茨旅馆》是否真的满足了你对《惊魂记》(Psycho)中精神病男主的好奇?
是否觉得有必要?
还是其实就像电影本身那样留下疑问,在一场惊愕中收场更好?
如果觉得有必要了解一些病态角色背后的故事,《拉契特》可能值得一看。
但我觉得,有些好的角色之所以经典,正是因为神秘感,给观众更多的空间去想象,也许了解得越少越好。
不过本剧不失为对40年代美国女性处境、精神病患者处境的一次观察和对人性的剖析。
但单纯就女性角色来说,塑造得还是挺有趣的,每个角色都有令人毛骨悚然的地方,不自觉想要知道她们的命运。
一姐
这个空间高度压抑,灯罩的延伸对称,真的喜欢到不行剧情吧不如美恐的精神病院应该会追第二季的
好看的太多了,以第一季最后一集结尾吧对色的搭配真的一绝,色彩盛宴,这种颜色运用算是极致了,构图也一样,喜欢喜欢字数限制不可发真的是让人头疼的一件事,论如何凑够两百字从第一集到第八集,每一集都是让人享受着色彩冲击,第一集的绿色场景两三次运用,让这个阴郁,恐怖,某种奇异的氛围出现,这大概是我开剧的重要原因,特别是蕉姐的衣着和红唇,场景设计是对我这个特别喜欢看颜的心理产生吸引,趋势我看了前三集,大概剧情有点平,也有点乱,更少了刺激与怪异,有种剧情配不上这视觉上的悬疑,有点脱节的感觉,像是在看两部片子一样,不管怎么说吧,凑合能看,在剧荒的情况下还是可以瞅两眼,不为别的,为了看到美的画面。
如此狗血,如此畸形。
形式与内容呈现了大海和一颗石子的关系。 有钱有美术,就这么胡jb扯故事么??神经病有理儿了?但得给看的人点逻辑吧,让谁死谁就死,死亡笔记也不这么玩儿啊。 奇怪大家看剧真的不喜欢带脑么? 真的“感官世界”ok,这样说的话是很符合了。
并没有想看两个老太婆接吻
摄影美术一流,色彩运用简直绝了。节奏氛围音乐恰到好处。
又一部高开低走的剧,前面还挺不错,后面剧情怎么回事乱七八糟不合逻辑的,先是弟弟莫名其妙爱上小护士,俩人私奔,这个爱怎么就来的这么猛烈?小护士明显智商不足脑子有病,就从私奔这里开始往后的剧情整体坍塌。再就是弟弟各种坑姐,你姐想方设法要救你到最后你把她当仇人追杀她?姐姐麻烦你赶紧把你弟解决了吧,有这么个坑姐亲友你还留着他干嘛,医生也很奇怪,都自身难保了还带个精神分裂最后被杀?咱就好好的搞些女主在精神病院当护士的经历吧,别整这些没用的,离主题越来越远,还有很多地方我都懒得吐槽了,第二季已经不想追了。🙄️
挺悬疑的,但是不了解这个背景,有点看不下去。
用力过猛,故事单薄
补标/去年大概三集弃,受不了这种一切摆设和道具都新新崭崭的画风。
非常没意思,剧情感觉是凑数的
没有吹的那么厉害,只不过是美恐美国的平均水准而已
群英荟萃,疯批养蛊,全剧唯一的正常人+人性之光死在最后一集,让人想给编剧寄上吊绳。不过疯批集结的好处就是,第二季如果姐弟双煞对决,无论是谁赢了我都会挺开心的……
对帅哥好狠
R你妈!退钱!
这个评分太骗人了叭,这什么鬼剧情啊,两分给美术,剩下没什么可称赞的了
RM什么时候能够放下自己的恶趣味?看着台前幕后一本正经地陪他闹,有时候忍不住感慨太浪费了。(越来越认为RM是美国于正
很难说这是一部怎样的剧,表演像话剧,主人公亦正亦邪,好像什么都掌控,却又什么都控制不了。是一部独特的美剧。最后一集尤其棒,格局随着走出医院一下子豁然开朗,让人开始期待下一季。
美国于正诚不我欺,网飞就是烂剧代名词
乱七八糟,中间一度毫无剧情可言。
Looking good Mildred
故事经不起推敲,但是观感过程就是很好,紧张、刺激、扣人心弦。几个女性配角都不错,太喜欢Nurse Bets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