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母亲
Mia madre,导尽我阿妈(港),妈妈教我爱的一切(台),马吉莉塔,My Mother
导演:南尼·莫莱蒂
主演:玛格丽塔·布伊,南尼·莫莱蒂,约翰·特托罗,朱利亚·拉扎里尼,雷纳托·斯卡帕,多梅尼科·迪耶莱,塔蒂亚娜·莱波雷,比阿特丽斯·曼奇尼,斯特凡诺·阿伯蒂
类型:电影地区:意大利,法国语言:意大利语,英语年份:2015
简介:玛格丽塔(马吉莉塔·贝 Margherita Buy 饰)是一位人到中年的导演,随着年岁的增长,她越来越觉得身边的一切都在逐渐脱离她的掌控。玛格丽塔最近正在拍摄一部新片,其中扮演男主角的巴里(约翰·特托罗 John Turturro 饰)是一个非常不靠谱的人,他的不受控制给玛格丽塔带来了非常多的麻烦,令她焦头烂额..详细 >
对亲情的诠释,南尼莫瑞蒂快做全了,不通过激烈的伤害来形成谅解的叙事,但也不缺戏剧化的,将亲人将逝和职业困境,一并堆给被导演自己让度的角色身上。南尼扮演了女导演哥哥,或许有助于将自己抽离开一点点,回眸过往那些总在自我映射的“作者电影”。
哭了。。
#戛纳电影节#主题是母亲,却是孩子拍的稍好一点;主题不止是死亡,却把死亡拍的很失败。
扮演角色,同时游离于角色之外
散+乱,飘忽
哈尔的移动城堡
一部至尊杰作,“请站在角色旁边”,多么简洁有力的电影真理,莫莱蒂有时便站在自己的化身旁边,而这个化身又是站在整个时空中央的综合体,而带着一张无与伦比的电影脸的玛格丽塔则站在每个人的旁边,同时又代表着一切,即便她并不能完全了解他们。毫不夸张的说,是一位电影人都需要这样的一部电影。
+? 某种由独白、由间接自由引语组成的文体,最初有其迷人之处,但逐渐令人失望;就像被滥用的缓慢推进镜头,也似乎是要营造意识流动性的假象。越来越明显的是,“创作”和死亡的线索并置起来的方式使两者都变得薄弱。罗马还是费里尼的罗马吗?这似乎还是莉娜·维特穆勒的电影。B
看过那么多讲述母亲的电影,这部算是在细节的把握和情感的拿捏上处理的特别细腻的一部,但是又不煽情不凌厉,平淡不失真。导演还是非常擅长类似的亲情题材的。
Barry之外的人物几乎没有任何魅力。如果没有那些跌跌撞撞、装腔作势的表演,整部电影就像那台装满器材的车一样,什么也看不见。被水淹没的房子、满含泪水的凝望本应轻易将人击碎,但“Back to reality!”才是我真正想呼喊的宣言。
体会到了中年的压力 戏中戏让人崩溃又同时让人放松 母亲的母亲的死亡也许为母亲松绑了绷着的精神
女导演的生活~
一面是面临母亲即将去世的悲痛,一面面临着导演拍戏的工作,各自影响双方。莫莱蒂这次只是很写实地把他自己的经历给拍了出来,你可以在电影里找到你很有共情的地方。
7.戏里戏外有所互指的元电影解构,交叉剪辑插超现实段落。莫莱尼论述复杂社会中的中年人危机,一如影片女导演的镜头所被定义的社会化、敏感的当下与为现实发声。另一方面,莫莱尼似乎想以女性视角来当一次社会观察家,既剖析个人外世界,又尽可能袒露私人化的内心,这不过这里的女性也仅仅是一个性别的形象存在,面对着与男性无二的处境。
★元电影设定无比轻盈又魅力十足,演员游离于角色之外正如电影亦游离于现实之外。一些回忆场景/超现实桥段剪入也丝毫没有影响文本的生活性,反而使之具备了类似塔氏电影般的韵律。行将逝世的母亲如同化作神使,控制着生命倒计时并引领着子女破除隔阂、沟通 并坦然接受死亡丧钟的敲响,延伸出自我和解与接受死亡的奥义//2023.4.25重看六星
2025-102 故事叙事有点趋于平淡。
流水账的包袱剧情,全靠女主演技撑门脸了
剧本层面上依然高级,各种层次的涵义相互映射,有生活的平淡也有生活的起伏。但莫莱蒂的影像风格,这次并没有起到加分作用。
回到《儿子的房间》路线和风格,佳句不断。上海电影节第2部。
不怎么样 居然七点几的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