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丁是风靡了欧洲整个20世纪的经典卡通形象,他聪明正直,勤快能干,意志坚定,机智勇敢,富有正义感,是阳光、积极向上的象征。
可以说他在欧洲具有孙悟空在中国这样级别的广泛群众基础。
斯皮尔伯格的这部《丁丁历险记》,讲的是《独角兽号的秘密》,即便在画面上采用了最先进的3D技术,比如片中伦敦的雾景就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但是在风格上还是非常好的秉承了几十年来的《丁丁历险记》的气氛:生动、曲折、活泼、朴实。
在这一集里,丁丁从伦敦到古堡,从大海到北非沙漠,上天入地,飞檐走壁,枪林弹雨,出生入死。
不管是在伦敦大街奔跑的记者,还是在船上和海盗英勇搏斗的探险家,抑或是在沙漠里扛着七荤八素的船长的王二小(你看了那装束就知道了),还是在北非老城里飞檐走壁的生死时速,都是那样的生动鲜活,令人喜爱。
丁丁的配音是杰米·贝尔,这位以《舞动人生》中的芭蕾舞小男孩一举成名的英伦新人,他的形象和丁丁真是不谋而合,金发,实诚不乖张的年轻的脸,蓝色毛衣,坚定明快的声音。
唯一的区别大概是丁丁头上翘起的那一撮金毛。
让我们来对比一下,是不是颇有神似之处?
影片里的其他人物也通常精彩,也都是清一色的英国阵容:负责了大多数搞笑桥段的阿道克船长是安迪·瑟金斯配音,他的糊涂和好运与丁丁的聪明干练真是相得益彰,而坏蛋Boss则是现任007丹尼尔·克雷格,至于笨蛋英国警察,非“僵尸肖恩”西蒙·佩吉莫属了。
除了在伦敦、古堡、大海、沙漠的游历探险和激烈争夺外,作为全片高潮的起重机大战算是相当有创意的一幕。
至少我是第一次在电影里见到用起重机单挑。
在这里我还想探讨一个问题,同样是不死神仙,为什么丁丁没有柯南那么讨人厌?
丁丁外形朴实干练,诚恳正直,不装x,不耍酷,同时机智勇敢但不神棍,所有的胜利都是靠着胆识和智慧艰难得到的;而柯南同学总是瞪着大眼睛戴着眼镜眉头紧皱,在破案时都带着藐视他人智商的态度,以无边的神棍道破天机,在动作场面更是炫彩夺目,踩个滑板就能引发雪崩,踢个足球就能打下一架直升机。
每当他小学生的身躯成年人的表情,踩着滑板用女声高喊着“兰!
”的时候,我就一阵头皮发麻。
看看下面的柯南和上面的丁丁你就能体会到了,这两位的神采有什么区别。
【图见 http://www.saoyuying.com/2011/11/the-adventures-of-tintin/】微信公众号:肥嘟嘟看电影(feidudumovie)
十四点零六分,电影结束了,我们匆匆的离开。
你往左走,我向右行,就此分别。
感谢你能帮我买到划算的电影票,感谢你能陪着四个小时,虽然这我单单来回一趟的时间就得十个小时。
为了能完全欣赏懂这部电影,我提前做了很多功课:例如作者埃尔热的出身,丁丁历险记的创作灵感来源,丁丁里的种族歧视,丁丁里中国人的美好形象,以及电影导演斯皮尔伯格买到版权但历经三十年才完成这部3D电影,甚至我把大陆目前能看到的二十二本漫画和全部的。
版动画短篇都重新看一遍…………但是电影散场,我们谁都没法静下心来回味,都得立刻起身奔向各自家庭所带来的幸福与烦恼……人生是一个过程,特别是二十岁到三十多这段时间所做的决定非常重要,人生的剩余时间常常是为那些决定在付出代价。
女孩子的你为婚姻发愁,而我却因工作烦恼。
电影很精彩,从技术说是体现当今人类制作长篇动画的最高水平。
记得儿时看到的是丁丁历险记的连环画,那时只是觉得好玩有趣,后来看到印第安纳琼斯系列,更是佩服欧洲白人的冒险精神。
但是今天,在你我手机上一个又一个又一个未接来电中,实在无法体味到电影的精彩程度,这不是你的错,不必不好意思。
写到这里关机吧。
明早五点就得起来赶火车,回到那个让我痛不欲生却又无处安身不得不去的地方。
晚安吧…
终于等到丁丁历险记上映了。
从小人书时代,那应该是80年代中期,关于丁丁最早的印象来自于月球探险一集,后来拥有的第一本是神秘的雪人上集,完整的一集是丁丁在美洲。
独角兽号的秘密,基本上也是最早看到的故事,差不多都能背下来。
电影作了很大的改动,糅合了好几部作品,包括拉克姆的宝藏,红螃蟹贩毒集团,还有一点红海鲨鱼的影子。
萨哈林由受害者变成了大反派……开头艾尔热画像那一段看着真是让人感动,丁丁的第一个面孔就是他著名的肖像……至于其余部分,船长回忆中的那段经验的海战,感觉真是秒杀加勒比海盗,摩洛哥港口那段追逐,更是无以伦比。
总之,儿时的美好回忆+精彩剧情改编+惊艳的动画场面。
这部影片觉得值得力荐。
上小学的时候,学校弄了个图书角,鼓动学生纷纷拿出自己喜欢的书,我忘了是谁了,拿了两本《丁丁历险记》,黑白印刷,32开横开本。
我现在还记得其中一本就是《独角兽号的秘密》(另外一本忘了是什么)。
我被这两本书深深吸引,我出神般幻想能有一天扬帆远航,行入密林,像丁丁一样,做一个勇敢正义,有冒险精神的人。
为什么喜欢丁丁?
因为丁丁并不强壮,他平凡,并不是无所不能的神人。
他的样子看上去不像是成年人,他留着怪异的发型,穿长筒袜,看上去与我年龄相仿,但他已经在世界各地探险,而我只能在教室中神游。
从艾尔热画出第一部《丁丁在苏联》算起,丁丁82岁了。
在1982年,斯皮尔伯格的《法柜奇兵》在全球大获成功,他看了很多法国影评,虽然他不懂发文,但他发现文章中经常出现一个词“TINGTING”,他不知道这个词什么意思。
问过别人才知道,TINGTING就是全球销售超过两亿册漫画的主角。
影评上面说:“印第安纳•琼斯(《法柜奇兵》主角)和丁丁的冒险精神非常像。
”斯皮尔伯格随即看了《丁丁历险记》的漫画,他说:“这就像电影剧本一样,最完美的分镜头,我能理解这个故事,也理解其中的幽默,我立刻就买下了电影的改编权。
”到了1983年,斯皮尔伯格想见见艾尔热,当时艾尔热75岁,他们通了电话,艾尔热看过斯皮尔伯格的电影,他认为丁丁的故事应给由这位导演来拍摄,但是不久,艾尔热就去世了。
斯皮尔伯格没能见到艾尔热,他从艾尔热的遗孀那里购得版权。
但大概是斯皮尔伯格要拍的电影太多了,直到28年后的今天,我们才看到这部《丁丁历险记:独角兽号的秘密》。
《独角兽号的秘密》拍成电影了,确切的说,是有人参与表演的3D动画电影。
老顽童斯皮尔伯格和彼得•杰克同志逊联袂,就不要怀疑技术上的事情了。
再加上这么一个憋了好多年的压箱底的剧本,着实是给这二人一次充分发挥的好机会。
在当今世界上,能驾驭大场面,逼真且美轮美奂的,自然首推这两位导演。
这次,彼得•杰克同志甘做斯皮尔伯格的制片人。
瘦身成功的彼得,英俊潇洒许多,长发蓄须,颇有当年斯皮尔伯格的气派;斯皮尔伯格老奸巨猾,彼得•杰克却憨厚老实,电影《丁丁历险记:独角兽号的秘密》上映前,彼得•杰克逊已经透露影片由三本漫画改编,《金钳螃蟹贩毒集团》(1941)《独角兽号的秘密》(1943)《红色拉克姆的宝藏》(1944)。
我欢欣鼓舞,找来动画片《独角兽的秘密》又看了一遍。
这是“丁丁系列”作品中最成功的,也是最具有拍摄大场面可能性的作品。
尤其海战一节,当如《加勒比海盗》般激烈宏大。
随着阿道克船长的回忆,想起家族光荣历史,祖先上身,幻化到与海盗集团的大战,惊涛骇浪中的搏击打斗场面热闹又惊心动魄,现实与想象中的过渡设计相当用心。
上世纪70年代法国人拍成动画片《丁丁历险记:太阳的囚徒》,这部动画片更像是动起来的漫画,极其尊崇漫画原作,这是最大的优点,也是最大的缺点。
1991年,法国与加拿大联手制作出了动画片《丁丁历险记》全集,制作更为良好,配乐与画面都更流畅,但对于当下人的审美,还是过时的。
如今3D盛兴,丁丁也该升级。
在这部新电影中,场面华丽,叹为观止,人物造型忠实原作,布景与环境细腻周到。
但人物对白全说英语,那种幽默感和法语明显不同,有点像美剧中的调侃语气。
不管怎么样,全世界说英语的人更多。
当然,丁丁的所有魅力,并不在于一定要用英语来宣传。
艾尔热赋予的,远远超越电影的炫技。
圆圆的脸蛋,前额上翘的像奶油一样的发型,竖起领子的风衣。
当然,他正义,勇敢,机智,幽默,随和。
丁丁做的都是惩恶扬善的事,他好奇,爱刨根问底,所以他做的是众人想做而没做的事。
他乘船开车驾驶飞机,我常常忘记他是一名记者,更像是布鲁塞尔的007。
丁丁不光凭着自己的勇敢和探索精神帮助了很多人,更重要的是,他绝不凌驾于他人的价值观上。
他和嗜酒如命爱骂人的阿道克船长是朋友,他和迷迷糊糊常帮倒忙的警察杜邦杜庞是朋友,他和稀奇古怪胡言乱语的科学家卡尔库鲁斯教授是朋友——所以他和全世界人都是朋友。
法国人造了一个词,“Tintinesque”,意思是“像丁丁那样的”。
像丁丁那样的什么呢?
在丁丁的世界里,不关你在哪个国家,什么种族,只要你善良,你就是丁丁的朋友,我想,该是像丁丁那样的博爱吧。
也许有人会提出这样的疑问,既然有那么多钱来拍一部“仿真”电影,那为何不直接拍一部《阿凡达》那样的真人动作特效大片,又或者拍部如皮克斯梦工厂那样养眼的动画片?
但我相信如果看过了斯皮尔伯格的《丁丁历险记》,或许就不会再有这样的疑问了。
这部所谓的特效大片《丁丁历险记》给我的最大惊喜,也是我认为其成功关键,正是它的“仿真”。
好莱坞之前的确也捣鼓过几次CG电影,但是《丁丁历险记》竟成功找到了动画电影和真人电影之间的最佳平衡点。
一方面它比动画片显得更加真实可信,观众的代入感也会更加强烈;另一方面它又不像真人电影那样局限,技术后盾保证了其最大限度的创造力。
因此这或许是将《丁丁历险记》这样妙趣横生的漫画搬上大银幕的最佳方式了,而老顽童斯皮尔伯格则也终于能无拘无束放肆其童心未泯天马行空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丁丁历险记》最出色的莫过于片中大大小小多达十多场的动作戏,而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当属丁丁在摩洛哥的海滨小城与反派抢线索的那场戏。
还记得在电影院看《变形金刚》时第一次看到擎天柱变形时,恨不得能按下暂停键或慢放键以便研究细节。
同样在《丁丁历险记》这场摩纳哥追逐戏中,得益于顶尖CG技术的支持,一镜到底的”长镜头”毫无顾忌似的跟着主人公高速移动旋转飞跃,飞速变换的画面中如同细节大爆炸,使观众彻底目不暇接眼花缭乱,而同时镜头中主体清晰又避免了过于混乱的问题。
整场戏我是张着嘴巴看完的,如同当时看《阿凡达》一样。
《丁丁历险记》为了达到老少皆宜的标准,同时也将重点放在了把漫画搬上大银幕的过程上,因此故事方面沿用了传统的冒险电影套路。
编剧应该是清楚丁丁和小狗白雪这样观众熟知的角色是没有太大发挥空间的,因此保证“原汁原味”才是首要任务。
从这一点来看《丁丁历险记》绝对不会让漫画粉丝们失望,无论是丁丁的洋葱头造型,他的口头禅还是整部电影的画风,都非常符合漫画原作。
而角色塑造的重点则放到了Haddock船长身上。
船长这个角色无疑是影片另一成功之处。
这个酗酒又傻帽的小眼睛大胡子男人散发着一种奇怪的魅力甚至好几度让人想起了风靡全球的Jack Sparrow,而那段闪回的海盗戏对比《加勒比海盗》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
独角兽号和海盗船互相重叠的设计实在是震撼,再一次的得益于影片的“仿真漫画风格”,斯皮尔伯格可以毫无顾虑的在这样的大场面上发挥其创造力而又不需要考虑常识和逻辑问题,同时也让观众大饱眼福。
要说怨言就是为什么在《加勒比海盗》系列风靡了那么多年后,还继续要动用海上寻宝这样的主题,《丁丁历险记》漫画中可以用来发挥再创造的题材那么多,至少我对海盗宝藏什么的已经有点厌倦感了。
另外,虽然动作戏都很精彩,但未免也...太多了吧!
Jamie Bell的配音实在是太萌太适合了,感觉丁丁就应该是这样的声音。
而西蒙·佩吉和尼克·弗罗斯特的声音识别度太高,他俩一出声观众都会忍不住发笑。
值得庆幸的是《丁丁历险记》没有滥用表演捕捉和CG动画的顶尖技术,在从细节上尽量保证人物和场景的真实感的同时,还保留了漫画式的幽默,夸张和童趣,斯皮尔伯格再一次为影迷们奉献了一部娱乐精品。
推荐去电影院享受3D。
例行吐槽1,以抢戏程度来说,这明明是“白雪和船长历险记”。
比如说,最后决战的当然必然是男一号和反派BOSS,所以船长V5。
2,很多细节,只有原著党看了才会会心一笑。
包括片头和丁丁的工作室。
3,看似《独角兽号的秘密》,其实主要情节都是《红钳螃蟹》。
里面穿插了一点独角兽的部分,比如杜邦们VS钱包癖。
不过大副阿兰就杯具了,身为原作的中BOSS,这里只是个头脑简单的杂兵。
4,有些段子被用掉了。
比如“酒精球”出来了,那么“飞向月球”“月球历险”大概是没戏了。
米兰的夜莺出来了,那么“奥托卡王权杖”估计也不会有了。
5,说道米兰的夜莺,吐槽强度爆表。
原作只是丁丁看了车窗玻璃,这里直接爆掉了防弹玻璃,大规模杀伤武器啊---算是比较体现原作精髓罢,不管多强的BOSS在米兰夜莺面前都是尘埃/浮云。
6,确实如众人所言,太过于“印第安纳琼斯”了,以致于到最后,只能暗自谢天谢地谢斯大导,至少没有让拉博夫来演丁丁。
7,作为原著党,其实更希望看到,如独角兽里面所叙述的探案风格的推进,最好再拍成过去伦敦一样阴霾而且夏洛克附体。
不过那样的话估计观众会睡着而且票房会缩水到1/10,所以改成现在这样的动作片也罢,至少没看过原著的小盆友都看得很欢乐--正如俺儿时看小开本小人书一样开心。
而如果不能带来这样的欢乐,丁丁又絮絮何为涅?
8,另外原作好气派马斯林派克大厅被改成鬼屋还是不爽,那豪宅周围有好大一片开阔绿地,要走很远才能到门前好吧。
9,有没有比较赞的改编涅?
也不是没有。
虽说船长把丁丁当酒瓶开的段子没了,但是沙漠幻化为海洋的设定还是满壮观的。
最后,但不是不重要的。
丁丁作为主角,虽然很没存在感,但是和原著完美得像个超人比起来,和船长初遇的一段,颇有人情味了被船长各种不靠谱震惊的时候,那个表情还是非常有趣的。
霎那间突然感到,其实和船长这样的天然呆搅合在一起,丁丁只是不那么呆而已,竟然看起来就很腹黑了啊。
原著的丁丁比本片更超人若干倍啊。
论体术,单枪匹马干翻一群大汉无压力,一枪打爆飞机那是标准配置;论智慧,不说破了多少案子羞死福尔摩斯,人家都是第一个登月的。
生活又是衣食无忧,走到哪里都是万众瞩目,简直就是少年版的高帅富啊。
这样NB无敌天然开挂的煮饺,不挂个不靠谱的油瓶如船长者,反派还怎么混阿。
PS:不要介意大叔的吐槽,毒舌惯了。
去电影院看吧,画面美轮美奂,动作流畅,人物很萌。
关于动作场面如何如何精彩,CGI技术和安迪瑟基斯如何如何厉害之类的我就不啰嗦了,本文的目的在于讨论电影剧本(剧本,重音)相较于原作漫画之得失的问题。
——————————————————————————————我作为十三年的丁丁迷,强烈推荐大家都到电影院去看一看这部影片,如果可能的话,不妨拖上家人一起去,相信一定可以度过一个非常愉快的周末。
同时我也强烈推荐原著漫画,老实说我绝对不认同将它等同于“童年回忆”这样的说法,因为现在我也很爱看。
这是一套囊括了二战、探月、外星人植入思想、第三世界、古文明、芝加哥匪帮等等内容的漫画书,它的情节卡通化但绝不幼稚,特别是后期剧情愈发成熟,是我所读过的最好、格调最高的漫画。
我想部分没有看过原著的观众之所以会感到这是一部傻片,原因大概在于太过熟悉原著的编剧,对材料进行了错误的取舍,从而完成了一次失败的改编本片的主体情节当然是《独角兽号的秘密》和《红色拉克姆的宝藏》这两部漫画,同时为了引入阿道克船长的出场,加入了《金钳螃蟹贩毒集团》的内容。
在《独角兽》的原著之前,阿道克船长已经在多集漫画中出场,读者对他已经有了很深的感情,他的酗酒问题较之最初也得到了一定改善,是个颇具大将之风的人物了,虽然暴躁但绝不笨,在处理船上的定时炸弹、汤姆森和汤普森俩弱智侦探的二逼举动等等问题时,是很理智的。
不过在《贩毒集团》这个船长初登场的故事中,他的形象的确不怎么好,酒精中毒(近似吸毒成瘾),生活一塌糊涂。
电影更多地展现了船长早期的形象,比如当丁丁和阿道克坠机流落沙漠时,丁丁对阿道克说:“You are sober!
”既然用上了sober语气这么重的词,可见其问题之严重(窃以为字幕译成“清醒”并不合适,解作“戒断”才恰当)。
加上从原作中选取了烧船桨之类的细节,更凸显了船长傻缺的一面。
而且原作最有意思的一点就在于,阿道克船长和弗朗西斯爵士完全是一个模子里刻出来的,从长相、口头禅、性格,到对朗姆酒的喜好,全都如出一辙,情况绝非像阿道克边哭边说“我喝酒是因为我不像他”这样子。
是的,船长在安迪瑟基斯的精彩演绎下,依然很萌,但萌点改变了,变得更像那俩弱智侦探,傻乎乎地总是添乱,而非丁丁的好搭档、好朋友。
当然编剧或许是想突出船长与酒瘾做斗争的心理过程,可是很无奈,不仅这个过程展现的欠缺说服力乃至小儿科(要知道原著可是经过了好几卷才把他的症状略微缓解一点点的…),醒了酒以后的船长也显得憨厚有余而威严不足。
纵然一部商业大作中需要搞笑角色,但有必要要那么多同质化的谐星吗?
我认为应该像原著那样,人物间各有区别,互动才是精彩的,若像本片这么处理,难免使得人物符号化。
说到符号化,就要提到丁丁了。
丁丁一直以来都是一个没什么特色的、高大全式主角,这一方面是由作者早期刻画人物的功力不太成熟所致,另一方面就是后期生龙活虎的配角纷纷涌现,丁丁更多是起到读者视点的作用,如果让他也进入性格强烈到脱线的行列之中,反而无暇顾及精彩的剧情了。
但是丁丁有一个至关重要的特点,那就是他非常善良,他的聪明勇敢都是为了实现他的正义感的道具。
但是电影中却把他的这一特质弱化了,他的身份更像是“白雪的主人”。
老实说《独角兽》原著中丁丁的存在感就蛮薄弱的,电影中更被进一步的弱化,私以为这是造就了本片在一部分观众心中沦为傻片的原因——当电影在丁丁“船长,还有四百磅的黄金在海底,等着我们去寻找!
”的激动喊声中戛然而止时,我当场脱口而出“我操这改的什么玩意!
”——当然,如果是TV动画,留这么一个尾巴完全没有问题,但像这样一部几年才能出一集的大制作,像这样把丁丁处理成一个前一百分钟毫无存在感、结尾处突然显露出财迷特色的家伙,会在没看过原著的观众心目中留下什么印象呢?
此外,原作是节奏非常好的冒险故事,动作戏不多,但巧妙。
实际上令观众们击节赞叹的情节,比如白雪救主、弗朗西斯爵士用油灯点燃绳索烧船,都是埃尔热的设计。
电影最大限度地延伸了地发挥了埃尔热几笔带过的动作场面,却相应地砍了不少内容,比如固定人物、金牌配角卡尔库鲁斯教授的初登场。
教授是个大天才,日后为人类登月立下了汗马功劳,原作中,丁丁和船长搭乘着他设计的潜艇去寻宝,后来找到了当年弗朗西斯爵士流落的荒岛,在岛上发生了许多爆笑事件;最后仰仗着他的帮助,船长才得以买下祖先弗朗西斯爵士遗留的房产,即玛琳斯派克宫。
这是个非常关键的情节,但是在电影中被删掉了,看到内斯特毕恭毕敬地说“我等候您多时了,阿道克主人”,观众难免会有莫名其妙之感,毕竟已经过了好几百年了,还凭着血统认主人…未免有些荒诞不经不是吗。
所以,怀着鸡蛋里挑骨头的心态说一句,《丁丁历险记》电影版最大的问题,在于本末倒置。
显然创作思路是“善恶分明”的,但丁丁和船长的行动呢,又着实缺乏说服力和立足点。
动作场景的无限出色,但与剧情主题结合得却不好,看下来好比打了一通游戏,可是游戏流程真是太短了。
因而这次的改编,从剧情角度说,对原著fans而言,无异于缺胳膊少腿;对没接触过原作的观众来说呢,又实在是蜻蜓点水流于表面了。
有相当一部分人大概会觉得本片做成2D形式或许会更好,因为原作本身就是将漫画之特性发挥到极致的经典作品——虽然我也认为即便是采用这种形式的3D,对丁丁而言似乎也过于写实了,但是不能否认的是,动作捕捉技术势必在未来的电影工业中大放异彩,选择像《丁丁历险记》这样地位举足轻重的作品来对这一技术进行空前的应用与实践,是绝对具有历史意义的。
当然,一张3D的电影票在很多地方要一百多块钱,既然花了这么多钱,就当是去了一趟游乐园,图个开心和爽就是了。
对于那些看得很爽却还要摆出一本正经的姿态来黑它的装逼犯(当然如果没看爽,那就当我没说吧),我表示强烈的鄙视。
简评3D《丁丁历险记》:想象宽广,视听盛宴,节奏明快,眼花缭乱,高速剪辑,美轮美奂,华丽冒险,五星推荐!
《丁丁历险记》胜在表情捕捉和CG动画技术,以假乱真的海水和沙漠相信会给你留下深刻印象,可能有人会批评人物形象有些单薄,思想性不足,除了忠实原著,本人愿意抛砖引玉提供一个解读:该片的思想性在于,当正反两派历尽千难万险,从陆地到海洋,从海洋到天空,从天空到沙漠,从沙漠到绿洲小城,一路走来争夺宝藏,千辛万苦,千山万水,苦苦争夺,你死我活,最后却发现宝藏其实就在当初大家出发的起点,就在眼皮底下。
我们总以为宝藏,还有幸福、理想,或者其他值得追求的东西都在遥远的地方,其实他们恰恰在我们身边,在我们触手可及的地方!
如果有堵墙挡在你前进路上,凿穿它!
说说人物,丁丁的形象比较单薄,也是为了忠实原著,所以白雪和船长抢了戏,船长的性格特征比较突出,嗜酒如命,死要面子,喝醉酒的男人也可以是可爱的,我表示感同身受,故事最后船长拿酒瓶扔大反派,这得需要多么艰难的思想斗争啊,几近挣扎,克服欲望乃至战胜自我。
白雪也是萌的开爱,喜欢追猫,能驯服猎犬,有灵性,贪吃,紧急关头都不能抗拒美食诱惑,还好关键时刻挺身而出,英勇机智,勇往直前,单骑救主,最后上演鹰狗大战的场面,真是养狗当如Snowy!
我在看完《丁丁历险记》之后,就有一个困惑一直萦绕不去。
为了解决这个困惑,我换了家设备更好的影院又看了一遍,然后终于确认了我的这个困惑:这个电影没有缺点,所有该做的都做到了,但它就是让我觉得有点无趣。
我作为一个“丁丁迷”,之前对这部电影有着很高的期待。
然而在看了两遍电影之后,还是觉得这个电影无趣,是一
虽然剧情不算特别精彩,但这动画制作却是非常之精良,让人叹为观止啊!
看过很多CG动画,特别是游戏里,比如说21世纪早期《轩辕剑》的多魔制作小组做出来的CG就非常出色,还有必出精品的暴雪,他们做得出来动画也是顶尖的水平。
但是在电影中,我还从来没见过像本片这么逼真的制作,几乎跟真人真拍没啥差别,我都不知用什么词语出形容,总之,让我惊叹,也非常喜欢。
而且片中多数场面的设定,也颇有用心,紧张刺激还非常有意思。
完全可以忽略掉剧情,就如单纯的观赏一道亮丽的风景。
狗狗白雪是片中最棒的角色,无敌全能的存在。
还是很期待2016年的第二部。
亲,改编不能这样搞,有些可以接受,有些完全是胡搞。大场面里,阿道克船长讲故事,摩洛哥追鸟两段甚好,塔吊大战一般。最受不了的是那些斯皮尔伯格签名式的动作场景。对于原著粉丝来说,唯有前5分钟热泪盈眶:给丁丁画像的埃尔热,还有丁丁家里墙壁上的那些剪报。
总体来说不失不过吧~
一部让我们都睡着,除了画面毫无新意的动作片
相比原作,老斯皮尔伯格这次显得有点弱小啊;虽然不乏亮点,但繁冗拖沓之处也不少
科技与时俱进
高潮迭起的动画片,画面真心复古漂亮。非常合格的商业作,不知道为什么没做大宣传,可能因为导演和制作方就已经是金字招牌保证了吧。两小时憋着尿看完的,如果期望值合理,不追求什么意义,把它当一部动画片来看,肯定会满意。3D效果什么的……看个人吧,看2D应该也没事。
我以为你去养老了,没想到我还是对世界保有美好的幻想
虽然很想吐槽3D化的Tintin和Snowy一点都不萌 但是前半个小时依然很有亲切感 可看到后面把一座城都毁了的时候简直要暴走了 丁丁历险记根本不需要这么混乱失控的情节和恼人的动作场面好么 故事才是Tintin的魂啊- -死屁儿勃哥你毁我童年!
用TVB的口吻讲就是:“我follow唔到呢个古仔咯。”
是我笑点太高?
这个丁丁真够财迷的。
丁丁原来是个蠢货,半路还找了个猪一样的队友,全剧最聪明的就是那只狗了,每次都是畜生救人…剧情设定还是给小朋友看的,没太大惊喜。
整一个动漫版的印第安纳+达芬奇+国家宝藏之类的,没一点看头
没意思~
尿性的制作和技术特效。斯皮尔伯格没咋摆臭架子~
对斯皮尔伯格无感,但是怀念小时候看小人书的时光。丁丁满分
难看死了,最烦丁丁这种人
可能是我老了,对冒险的动画已经不再感兴趣了,也可能是我还不够老,没赶上丁丁流行的时代。除了追逐戏外,别的部分都让我提不起兴趣来
烂爆了!臭爆了!蠢爆了!
养条好狗,戒烟戒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