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句话,就是坏剧本拖累好演员的例子。
每一个演员的表演都是算得上可圈可点,从新人到老戏骨都有出彩之处、甚至每一场戏单独拉出来都在及格线之上,有些戏简直神还原。
但是,把这些戏连起来就完全变了味道,剧情根本缺乏一以贯之的逻辑。
主角的内在行动逻辑都是分裂的。
女主为什么一会跟陈孝正走,一会跟林静走?
剧中人的解释都非常牵强乃至无厘头。
如果不是因为演员和原作,很难追完这部剧。
下面细细道来。
我是资深书粉。
自问也算是辛夷坞的铁杆粉丝。
自从2013年读了致青春原作小说之后一发不可收拾,买了作者的所有作品。
小说读过无数次,电影版刷过N次,电视剧版刷过三遍。
给电视剧打4分,一分给陈瑶,一分给其他演员的颜值和服化道,一分给细节,一分给音乐。
相比之下,《原来你还在这里》电视剧版的豆瓣评分居然有6.8,这太不公平了。
这两部评分完全应该倒过来。
无论从哪种意义上说,我都承认致青春的电视剧版是扑街了。
但我还是喜欢。
下面就分析一下这部剧为什么扑街。
首先,剧情和人设改编无逻辑。
林静和陈孝正在米兰的GAY剧情完全扯淡,女主角双商堪忧,职场上完全看不到成长。
这种魔性剧情根本没法洗。
感情的逻辑完全丧失,女主为什么一会跟陈孝正走,一会跟林静走?
剧中人的解释完全莫名其妙。
一看就是编剧生硬加戏,人为注水剧情。
后来我看道了一些资料,说是剧本不成熟,边拍边改。
一些戏拍完重拍。
所以导致剧中片头片尾片花和闪回里面的一些剧情,在正片里面看不到,被删改了。
比如老张和阮莞同打一把雨伞,请问这段在哪一集里出现过?
我完全没有印象。
还有回忆段落里面郑微和陈孝正在自助餐厅里面把蔬菜堆积得像一座塔的情节完全被删掉了。
剧情既然没有逻辑,演员即使再卖力,也救不回来。
其次,原作不够吸粉。
评价两极。
辛夷坞的作品非常难以改编,评价两极分化,喜欢她的人非常喜欢,不喜欢的非常不喜欢。
不喜欢的人会诟病女主和男主,诟病情节。
而且很多人看了电影版就对原作和这个故事完全无感的,大有人在。
女主人公人设不讨喜,并非所有人都喜欢郑微。
辛夷坞小说最大特点之一就是基本全是大女主戏,女主分量太重。
如果女主不招人喜欢,那么作品就不受欢迎。
第三,拍摄周期过长,主要演员的形象前后不大统一。
郑微的造型(主要是发型)总在变化,一开始是波波头齐刘海,后来职场部分主要发型呈鸟巢状,周围蓬松,中间一撮突出。
有时候还会出现短马尾造型和三七偏分(斜刘海)。
齐刘海部分有点岳绮罗的影子,我最喜欢马尾造型和偏分造型。
比较青春靓丽的感觉,但是女主看得顺眼的造型都在职场部分。
在头十几集的造型并不好看。
我从来没有见过这么毁演员的发型和造型。
如果不是陈瑶足够可爱,我早就弃剧了。
观众估计也没有耐性等着女主后期变得好看。
毕竟要忍十六七集才有比较好看的造型。
这个发型就很好,齐刘海小马尾
散发偏分也非常好看,真的是肤白胜雪,玉面小飞龙名不虚传(我自己截的图)第四,不得不说演员的表演问题了。
我是陈瑶粉,觉得一个20出头的小姑娘演技真的惊艳,也算是祖师爷赏饭吃,按说碾压超话榜上的很多小花是没有问题的。
但是演技好,并不等于所有角色都能演。
人力有时而尽,每个演员都有他的限制。
辛夷坞的女主角,可以说是非常非常难演的了。
在某种意义上,郑微这个角色暂时超出了陈瑶的能力之外。。。。。
要知道她才是一个出道刚刚两年的新人啊。
(2014《旋风十一人》出道,《致青春》是2015年拍的)第一层,角色的内心戏和语言行为表情这种外在表现形式之间,有着不可言传但是人人都知道的微妙差距。
有的内心戏,文字可以表现,原作是明确交代的,但是有的内心戏,属于潜台词,得需要读者自己去领悟。
否则就不需要导演给演员说戏了。
如果剧本是边拍边改的,就等于演员连情节都不掌握,也就无法把握内心戏。
只能僵硬地说台词。
第二层,郑微的角色表现难度大,按照原作的话,她是一个“静如处子、动如疯兔”的女孩子。
前半截校园戏,属于“疯兔”一面,陈瑶演得过于“放”,让人感觉闹腾。
后半截职场戏,需要表现她的“处子”一面,陈瑶的确是“收”了,从肢体动作到面部动作,都变得“小”了,隔着屏幕,观众都能看见她的努力。
但是,收和放的两面如何转换,如何统一到同一个人身上,她却没有处理好。
当然,这个锅,多半还得要编剧来背。
对演员似乎不必过于苛责。
对比一下陈瑶和杨子姗,杨子姗在前半部的力道用得恰到好处,肢体动作没有那么丰富,不是那么特别“疯”,后半部的表现是足够的“静”,给人感觉很舒服。
所以我还是要多给她点分。
陈瑶在动静之间的表现有点分裂。
有人评论是她对角色的感觉不对,演得过了。
郑微更招人喜欢的地方是她的明朗可爱,神经大条,但是内在里也隐藏着理智的一面,在感情问题上懂得及时止损,这种性格真是平凡人生中不可多得的完美。
如何不让这个角色给人分裂的感觉,真的是挺难的。
所以我一直认为,辛夷坞的女主角最难演(想想杨子姗演的苏韵锦吧)。
资料显示,杨子姗的郑微还是给了陈瑶很大的压力,以至于她暴瘦20斤(也有一说是导演要求她刻意减肥,结果这一减就再也胖不回去了,剧组剥削年轻演员的地方也是很可以说道说道的)。
八个月的拍戏时间是很磨人的吧,我看着她天天水里来雨里去、以泪洗面,也感到心疼。
所以我的一分是给陈瑶的同情分。
来日方长,希望这个有灵气的可爱小姑娘能走得更远吧。
最后,还得看受众心理,除了我这样的原著死忠粉。
其他人都是有一搭没一搭地看。
如果在前面抓不住观众,很多人就换台了。
又不是给周杰伦何蔡徐坤打榜,大多数人没有持续的热情追看,评分也就相对偏低了。
打低分的都是不喜欢主角的,随他们去吧。
---分割线---我再解释解释其他那几分是怎么给的。
、一分给其他演员的颜值和服化道。
杨玏的表现不错,细节部分有加分,但是他有太重的奶狗属性,尤其是说话声音,没有赵又廷冷峻,比后者少一份书卷气,当然我也不喜欢陈孝正,谁演都差不多。
张丹峰的林静我更不喜欢,太故作姿态了,特别擅长耍帅。
但是他们两个颜值好,靠脸吸粉。
张开和许开阳同理,无功无过。
董春辉比包贝尔要讨喜一些。
马可有点浮夸的感觉。
(在这里必须吐槽一下,杨玏和董春辉都有露肉镜头,杨玏的身材比起董春辉来,差得可不是一点半点,拜托您还是要去一下健身房啊)几个女演员真漂亮,一个比一个漂亮。
蔡文静的阮莞笑起来特别温柔可喜,虽然看颜值似乎没有江疏影那种出场即惊艳的女神范儿,但是仔细看下来非常舒服,阮莞待人诚恳友好,令人如沐春风的感觉出来了。
她是属于第一眼不够惊艳,但是越看越好看的类型。
王紫璇的黎维娟,是小说里面的黎维娟和韦少宜两个人物的合体,性格虽然令人讨厌,但是大长腿完全无敌,感情戏的部分也令人信服。
徐悦的朱小北,突出了中性打扮和逗比气质,在漂亮开心果的外表下有着自己不能言说的小秘密,也是非常吸粉的。
就连米露的施洁都是漂亮的。
服化道方面,女主角郑微的外部形象算是很出色了,当然其他男女角色也很光鲜亮丽,看起来有一种年代错乱感。
郑微的形象,虽然发型很令人吐槽,但是衣服没少换,她的服装和造型比其他角色的都多(比如后期各种耳钉耳环,有兴趣可以数数有多少款),基本上也很美。
其他角色虽然漂亮,但是衣服就少很多,阮莞女神也就是那么有限的几身衣服换来换去。
一分给细节和忠实原著的部分。
辛夷坞的作品本来就是以细节见长,电视剧版又给加上了许多细节,比如游戏梗,周星驰梗,甚至还有花千骨梗。
有些细节还是挺有巧思的,比如朱小北改名亓耳,郑微的解释是这两个字是“开阳”的一部分,而朱小北不承认,解释为这两个字是“阮”字拆开变形而得。
我真的要给编剧点赞,不知道他们是怎么想出来的这个段子。
虽然魔改了不少情节,但是忠实原著的部分还是不少的,尤其是郑微三次失恋和最终和林静修成正果的场景基本贴合原著,此外,原作中精彩的句子、段落、对白都尽量保留了。
虽然有时候人物说着这些台词的时候有点违和感。
一分给音乐。
片头曲片尾曲是原创音乐,极为精彩。
尤其是《相见恨早》,词曲作者是尹约和钱雷。
我不知道我有多喜欢这两个人。
《大鱼》的词曲作者也是他们,我毫不怀疑,他们的水准可以和黄霑顾嘉辉比肩。
相比之下,《原来你还在这里》用的就不是原创音乐,片头片尾曲用的是《原来你还在这里》和《勇气》,后者也曾经用在《小丈夫》之中。
此外就是阿鲲为电视剧创作的所有音乐,尤其是《绽放青春》,昨天单曲循环一整天,做梦里都是这个曲子,此曲轻易不出现,一出现就是在最虐的场景,比如郑微失恋,阮莞之死。
其他的音乐也很好听,百度云音乐上面有完整的歌单,可以移步收听。
最后还是要说,辛夷坞的作品我是喜欢的,但是要说她的好处和不足,恐怕就不是这篇影评所能承担的了。
就此打住,有缘再见。
--分割线--电视剧看了三遍,盘点一下个人印象深刻的不错的细节:名场面还原基本可以。
这点比《原来你还在这里》剧版强很多,后者几乎把关键场面全改了。
老张为许开阳写了一封理科生的情书,许开阳在校园广播里面念了一遍。
郑微气势汹汹地跑来把稿子撕掉,说:你的文笔烂透了。
组团打真人CS,陈孝正和郑微在旅馆里面住了一夜。
整场戏都非常精彩,郑微那种慌张里面带三分兴奋和刺激感的味道拿捏得很准确。
第二天回到宿舍,小姐妹们问郑微,事情进展如何,郑微笑中带泪地说道:我失败了。
(好糗的感觉)真的是少年人之间美好的情感。
(图截下来我觉得不好看,所以就不放了)陈孝正的两次梦境。
第一次是梦见郑微跑到浴室里纠缠他,这在原著里面有所本。
原著里面是梦见一条蛇长着郑微的脸从水里出来。
第二次是把原著里面的陈孝正内心活动变成梦境里面郑微说的话,郑微缓慢地说:“你喜欢我”的神情让人想到岳绮罗附体。
朱小北对着电视里面科比退役的报道黯然神伤。
郑微对阮莞说:刚才电影里面美人鱼暗杀邓超的情节是周星星早年用过的梗。
阮阮说:对啊,周星星也老了。
郑微的所有哭戏。
尤其是33集的球场分手戏,是对原著还原度最高的一场戏,堪称完美。
何冰在《圆桌派》里面批评过这种七情上面痛哭流涕的表演方式,但是还原到这个场景,我觉得这么演是没错的。
二十来岁的小姑娘面对着恋人的欺骗,悔悟决裂的场景,不这么哭还要怎么哭呢?
这一场戏里面演员的表情转折、感情的层次交代得非常清晰,可以说是很完美的一场戏了。
分手之前先回忆一下恋爱的甜蜜感
球场分手(电视剧截屏)我觉得陈瑶的哭戏非常好,各种不同场合不同情境不同心理的哭,从默默流泪到低声饮泣到嚎啕大哭,各种分寸拿捏得很好。
此外的很多场景中,她的表演是非常有设计感的,比如她在和陈孝正确定恋爱关系的一场戏中,从斗嘴转到发现有机可乘,开始撩对方,这中间有个整理衣服的小动作。
这些都是耐琢磨的,出彩的细节。
陈孝正最后到地下室,看着整洁而空无一人的样板间,眼前浮现出郑微在房间里忙碌收拾屋子的情景,悄然落泪。
黎维娟和于老师这一条线加得还可以。
黎维娟对于老师的诬陷倒不是绝对的错,因为于老师过于不避嫌疑地关心女学生这件事情本身就容易引起误解。
这件事也为以后二人在一起打下了伏笔。
对冯唐诗句的引用和二人感情进展的几个关键点都有感人之处。
小细节也挺不错的。
张开在圣诞节的晚上街头叫卖糖宝玩具。
弹幕笑倒了一片。
后来剧组放出的那个27分钟的彩蛋。
是剧情的另一种发展的可能性,相当完美。
---分割线--如果我是编剧我想怎么做:实话说这部书是辛夷坞作品里面最容易改编的,因为每个人的故事线互相之间都可以分开,随意加戏。
原作改编最大的问题之一是林静戏份少,在书的前半部缺席。
那么电视剧改编一定要加他的戏份。
所以:方案一:林静施洁线可以保留,或者换上其他和林静有纠葛的人物,比如琳西,比如司徒玦,丰富这一条故事线。
陈孝正和曾毓线也可以丰富起来。
黎维娟线和朱小北线可有可无。
方案二:既然涉及到司徒玦了,那就索性搞一个《致青春》和《我在回忆里等你》的大合体。
林静当男一,郑微女一,姚起云男二,司徒玦女二。
阮莞和吴江婚礼本来就是两部小说各路角色全部出场(司徒、姚起云、谭少城、郑微、林静等等),做成一个高潮戏(我期待这场戏很多年了)。
然后是姚起云车祸,郑微和陈孝正分手,阮莞之死,郑微林静结婚,司徒和吴江结婚。
大结局。
这样估计能做出五六十集。
(待续)
(网易娱乐观剧报告专稿)
在《致青春》的几个影视改编版中,这版堪称还原度最高的一部,大多数小说中的桥段、人设甚至对白都悉数保留,令书粉们感恩戴德。
这很正常,一部120分钟的电影和一部40集的电视剧所需要的故事体量显然不是一个级别,从这个角度说,“忠于原著”是性价比多么高的一件事儿啊——一个大IP发挥了自有价值,编剧省心,粉丝开心。
不过书粉终究不等于观众,《致青春》首播颓势尽显,身居东方卫视黄金档收视仅零点几,这个成绩即便对于在电视剧市场原本就不处于上风状态的青春片来讲也仍然尴尬。
客观地说,剧版《致青春》作为一个大IP下的产品开发,优势很是明显,暂且把忠于原著作为其中之一,制作上也尚属用心,尤其在开篇的时候使用时光回溯的方式交代了林静与郑微的关系,而“香樟树下的爱恋”也通过柔光色调的摄影和运动镜头增加了高级的电影感,尤其看得出编剧对于这部已经出版近10年的小说进行的年轻化处理——郑微和陈孝正浴室贴面、郑微和许开阳滑倒接吻等桥段的加入,成功撩起了网络环境下小粉红们的少女心——虽然新意不足,但网络评论显示,讨好年轻观众群,这套好用。
如果这套小粉红少女心对精准用户一用到底,《致青春》也势必能激起一些水花,但显然创作者们在划定收视群体的时候有比一部青春偶像剧大得多的野心。
父母一辈的纠葛线加重了扁平时代的纵深感,甚至连林静父亲与郑微母亲因特殊时代而阴错阳差的都一并展现,画风瞬间如入《孽债2.0》;而从林静无意中拍到林父与郑母的亲密举动而逐渐疏远郑微,到被林母发现端倪大闹离婚进而以家庭情感逼迫林静出国,客观上导致林静郑微的懵懂爱恋毁于一旦,沉重的伦理性混搭了家庭狗血情感剧,也着实无法为稳固该剧的主体调性助力。
此外,职场戏的吃重以及那些职场环境中的勾心斗角和被迫成长,过度沾染了尘俗味而让人容易出戏。
上层建筑野心太大——想要用一个青春视角将整个时代和社会缩影尽收囊中,以及经济基础先天不足——过多“恋爱-失恋-恋爱-失恋”套路和连基本的“打架、分手、堕胎、出国”的狗血桥段都避让不过,是从小说到剧版《致青春》的通病,这导致了整部戏看起来用力过猛,略显尴尬。
用力过猛还体现在人物的塑造和表演方式上。
从卡司来看,本剧由新人和演技尚属在线的演员组成,表演的个人风格化当然是苛求,但在表演的调度方式上过度标签化——郑微的过度欢脱、朱小北的刻意中性……高密度戏剧冲突,过度标签化“代表性”塑造,套路有余却共鸣不足,太过典型反而不够典型,毕竟,谁的青春能用一个几句话概括出的脸谱来概括呢?
显然,《致青春》的优势和短板都由“忠于原著”而发轫。
说到底,由所谓的青春文学大ip尤其是青春文学滥觞期代表作改编的影视剧,本身就应当对于“原著”做再度思索,且不说彼时的作品在十年的涤荡下极有可能不在符合当下的审美习惯,即便对于青春片这一题材的处理方式也更为细分,小说与影像表达方式的不同,也要求影视作品必须有属于自己的独立价值观和视觉处理方式——从这点上说,电影版的《致青春》在李樯的操刀下无疑技高一筹,他并没有去做忠于原著的徒劳,大刀阔斧地删改了大量的情节和桥段,影版也许在叙事上是不圆满的,但却用影像留下了“青春”的模糊意义——一种混杂了迷离、悲伤、残酷和温柔的味道,不管你的青春经历了什么故事,也许这才是留下的最典型的滋味。
正在追剧中…作为原著党,电视剧的演员选择上基本上比较满意,但是我想说!
为什么林静出国读MBA了,不是读法律,那是不是意味着后面的剧情走向,林静不是检察官了,可能是一个创业老板或者某公司高管?
那后面他去调查郑微公司的剧情也全部大改了?
难道林静和陈孝正的对决变成了比比谁更有钱?
林检查官的设定多好啊,虽然比较敏感。
还有施洁居然和林静是出国的同学
大概这就是致青春想要表达的主题吧与林静的错过不同,那是迫于父母的压力为了玉面小飞龙可以继续无忧无虑而选择独自离开承担这一切回来后看到郑微过的幸福并没有打扰默默的注视,转身,离去。。。
这是隐忍的爱陈孝正是为了自己的未来而选择的离开依稀记得他那句人要首先爱自己才能爱别人同样是选择离开在他选择离开的那一刻他就已经失去了继续爱的资格他理智的爱着小飞龙,理性的可怕却不知太过理性的爱反而不是爱吧两种爱,其实致青春的作者已经给了我们答案每个人都会遇到陈孝正式的爱,最后却会变成林静式的爱。。。
当然还有第三种爱,万年备胎许公子不属于自己的,就要放手,终有一人结伴而行<图片1>
这部剧从拍摄开始就留意有关消息,拍摄期差不多半年,还特意出国取景,一直以为是部诚意大制作,然而从7月11日开始追剧至结局,却是遗憾大于收获。
校园部分基本遵循原著,拍得还可以,郑微造型有点夸张,人设也是,比原著更张狂率性,但没有体现其聪明的一面,我一开始以为是电视剧删减的缘故,后来证明我错了。
对两个男主出国的改编让我有点不适,林静出国是为了不让郑微知道真相,这点太假了,同一个大院长大的人,郑微怎么可能听不到风言风语,陈孝正出国是因为走投无路,这一点也有洗白之嫌,本来原著两人出国都是遵从自己内心的选择,并不是被谁逼的。
职场部分据说是全剧重头戏,也是弥补电影版遗憾的地方,我最感兴趣的也是这部分,然而事后证明我是大错特错。
职场前期两男主卖腐我忍了,郑微莫名其妙进入公司,毛毛躁躁当上秘书我也忍了,然而从林静重遇郑微开始我就忍不住吐槽了,编剧究竟想塑造一个什么样的玉面小飞龙?
在周总办公室里公然打人,周总叫她躲着看戏却偏要跳出来骂人(跟原著情景完全相反),在周总面前各种没大没小卖萌,简直比大学时还要张狂。
随后的林静一日情侣,破坏相亲,陈孝正归来,三人酒席明争暗斗这些场景拍得不错又吸引我看下去了,但我没想到这是剧情彻底崩坏的开始,接下来就是网友所说的“陈孝正”传奇了,没错,郑微和陈孝正前几天还板着脸互不相认呢,结果一起联手搞个大厦调查就亲热得什么一样,背着回家,一起加班过夜各种亲昵举动,还微微阿正叫个不停,这是正常人干的事吗?
随后的破坏林静求婚,意大利浪漫游什么的已经膈应得我看不下去了,原著职场不是林静主导的吗?
到了剧里怎么全是陈孝正的事,而且林静人设改得乱七八糟,逗逼又苦情,反而陈孝正变成腹黑不择手段的那个了。
最终因为林静的戏份太少还不如张开,遵循原著的结局毫无说服力,最后结婚生子的郑微还是会主动想起陈孝正揭示了这部剧主打的就是陈孝正传奇,呵呵。
平心而论,电视剧版致青春在画面打光配乐上非常出色,几首歌也很贴合剧情,按照原著拍的几个经典场景非常好,可以说是原著党的福音,但可惜的是这部剧只是披着原著的外皮,撑的却是电影版的框架,连朱小北被开除这个电影情节都保留了,再加上编剧自己填充的一些不知所谓的梗,整体效果非常失败,像那个无论什么东西扔了都能捞回来的梗一次又一次出现实在让人无语。
也许这部剧主捧的是陈孝正,其实也无可厚非,因为原著陈孝正的人设并不差,就是职场部分戏份少了点,但编剧功力不够还硬要给陈孝正加戏造成了灾难性的后果,最明显的就是郑微的人设完全毁了,从大学开始的双商低下一直到差不多结局还是跟小孩子一样的双商,各种摇摆不定各种一哄就走,林静的腹黑和手段全部给了陈孝正,后期郑林两人几乎被陈孝正牵着鼻子走,最后无意中撞破陈孝正和曾毓成双入才醒悟,这些逻辑负分的情节让我几度弃剧。
当然,本文并不针对任何演员,这部剧所有演员都不错,演技在线,这么狗血拧巴的剧情都演下去了实属不易。
这部剧给我唯一收获的就是陈瑶和杨玏,陈瑶的郑微虽然人设各种崩但演得非常投入,哭戏吻戏都好评,台词感情十足还可以变换声线很难得,杨玏的陈孝正综合了原著林静的腹黑属性,虽然很多人说剧里的陈孝正更渣了但我觉得整部剧给人印象最深的还是他,腹黑霸道又深情的角色很带感。
凡是看过小说的读者都会有一个偏爱,陈孝正也好林静也好,至今还是读者们喜欢投票争论的话题,我一直认为这个故事有两个真正意义上的男主角,上部分陈孝正下部分林静,虽然最后是林静抱得美人归,可是我也很心疼陈孝正。
电影致青春剧本基本是按照小说上部来拍的,这么长的故事全塞进一个电影确实勉强,有所偏重可以理解,我想着电视剧版总可以了吧,然并卵。
看到男主角定为杨玏我就知道完了,这个顶着演艺圈二代出道的男演员,他会演个男主之一?
显然不太可能。
从何以里面特意为他加了个男配就知道了。
他从出道就是好资源,先不说他演陈孝正合适不合适的问题,我只希望编剧忠于原著,不要为了突出某个演员特别加重谁的戏份就知足了
剧版女主郑微人设真的太差了,弹幕每一集都在骂她,一开始我也觉得没什么大不了的但是我看到了后面真的也忍不住质疑和厌恶女主。
而且几乎每一集都有重感情戏哭戏,感觉看完这个角色真的要把她一点一点掏空这个角色真的太伤了,不是那种全程爆发的输出,而是一点一点憋着,一点一点积累,看得让人喘不过气。
因为哭得太频繁弹幕一直质疑她是不是一直滴眼药水,但是她红着的鼻子和额头的青筋证明了一切。
当然因为人设真的非常差,也难怪很多人看了致青春这部剧讨厌她,甚至因为角色让人讨厌并且觉得是她把这个角色演得这么讨厌,可是剧情和人设就是那样,也怪不了她。
陈瑶本人也因为剧情里角色在两个情感对象之间的选择和徘徊,感到纠结和无奈。
甚至觉得她的观众缘可能就是在这部剧之后一落千丈。
我看了当年收视率也不低基本上都是前三,网播也单日最高也破了亿,网上搜相关剧情的讨论帖子在当年没有前排kp的情况下也有几百上千的讨论量。
陈瑶这部剧是原声出演,剧中有大量台词。
而陈瑶本人也说演这部剧很有压力,也因为这部剧瘦了很多,在剧里瘦到了一种病态的程度,那个时候的陈瑶比现在真的瘦多了。
也有可能是从这个时期开始伤了体质之后就很难再胖了。
虽然这部剧不及那种网友随口能提起的经典老剧,但是这部剧的剧情表达的思想和感情无论正确与否,或许对于看的人来说还是挺深刻的。
作为陈瑶路好剧粉我把之前小时候草草看过的这部剧在现在长大后处于这部剧主角年龄中段的时候去再看一遍,特别深刻也特别想为这部剧,为饰演郑微这个角色的陈瑶说些什么。
而作为演员的陈瑶,虽然她不能保证这个角色除了名义上的代表作还能带给她什么,或许带给她的压力负担甚至负面影响要更多,可她在这之后可能也很难再遇到像郑微这样一个让她在21岁的年纪从20岁演到30岁的充满情感波折的深刻角色,能带给当时作为新人演员的她本不丰富的人生经历,深重的人生情感体验,这或许会比她演再火的角色再多的作品,更有意义。
作为演员本身来讲,陈瑶在出道初期就能够遇上这样一个有足够阅历和情感纠葛的角色已然是一种幸运,是一次很充实的积累。
只要是想成为一名好演员的年轻演员都希望自己在年轻时候就能遇上这样一个角色吧。
我也希望她之后还能遇到这样深刻的角色,希望她之后的表演生涯,不会辜负过去留下这样一个刻骨铭心的角色。
记得看《琅琊榜》时,哭戏并不算多,很多场甚至也只是红了眼框,却能让看众的心真正的为之起伏,为之动容。
最近在看《致青春》,作为一个深爱原著把原著看了不下5遍的人,对这部电视剧的期待可见一斑。
可是,真的期望越高失望就越深吗?
坦白的讲,我对电视剧很失望。
就拿哭戏来讲吧,几乎每一集都有人哭,每个人的哭戏都那么好,没有任何感情酝酿,10秒钟不到眼圈就红了,接下来眼泪稀里哗啦的流?
两个演员相对飙眼泪,那真的是眼泪吗?
为什么很多时候作为一个认真看剧的人并没有感到丝毫的伤感或者难过,而只是觉得莫名其妙?
特别是那些男人,难道你们不知道一句话“男儿有泪不轻弹”?
每个人都那么爱哭!
假。
关于剧情,校园时代的那段还差强人意,陈瑶演出了郑微张牙舞爪勇往直前小飞龙的感觉。
很多人觉得太浮躁,可是我想说,原著里“郑微叉腰大笑三声”这样的郑微难道还能演出不浮躁的感觉吗?
只是看书的时候文本在大脑往往过的太快,而远远没有形象的视觉冲击大,以至于很多人无法接受荧幕上那个张狂勇猛的郑微,而其实这就是原著中郑微的本色。
关于大学毕业后的时期,我只想用狗血两个字形容。
就不能好好拍个真诚的电视剧吗?
陈孝正竟然跟林静同室相处三年?
竟然还有被绑架舍身相助的情节?
两个大男人竟然还大跌眼镜的kiss?
郑微作为一个副总裁秘书在第一天上班还没确认对方身份的情况下就拿花瓶砸老板办公室的客人?
黎维娟这个脑残和于宏博是什么鬼?
以及后期为了让女主和林静走到一起而对陈孝正的各种黑?
最让我无法接受的是郑微竟然还给了陈孝正一巴掌。
这一巴掌不仅仅扇在陈孝正脸上,也扇息了我对这电视剧最后一点希望的火花。
原著里郑微自始至终都是爱陈孝正的,看书的时候很多与阿正相关的情节都曾让我泪流满面,我无法想象她能那么盛气凌人的在陈孝正流着泪的脸上扇一巴掌。
我能坚持看到现在真的只是太热爱原著,和电视剧没一点关系。
总结:剧情前半部尚可,后半部太狗血;感情戏不够细腻,无法让人产生共鸣;杨玏不适合演陈孝正,蔡文静不是我心目中阮莞的样子,马可你这妖孽怎么能来祸害那么清秀那么细腻的许开阳;配乐,及格;剪辑,很多地方让人觉得只是要把原著中的这段情节演绎出来,前后衔接太生硬;演员在不断的故作深沉的背原著中一些总结性的话语,和当前的剧情并不相宜,也许用画外音更好;这不是一部真诚的电视剧。
郑微这个人设确实算极品了,双商感人,阮莞说要结婚了她居然仅仅因为她不喜欢那男的而说不会去参加对方的婚礼?!而且不顾及别人的感受跟个楞逼一样就那么走了,走了!EXO me?who 特么are you?看到这儿我的尴尬癌久久无法散去。。
后期感情更是一片混乱,在陈和林之间抉择了无数次,根本不知道自己爱谁,选择了林静,好么,我们都是有素质的人不评论是非你开心就好,施洁自杀她竟然在医院门口和林静说要静一静,呵呵哒。
遇到事情只知道丢给对方自己逃避?!WTF?!真的够傲娇自私的,再者,我始终不明白事业心和爱情有什么冲突呢?真的是那一抹可笑而幼稚的所谓不忘初心方得始终么?
这样的角色讲真,在现实中早就是坟头草系列了。
直到看完最后一集,我不认为陈做错了什么,而离开她出国深造我也并不认为是真正意义上的错了。
我们做生意都知道,先求生存才能谋发展,只有发展了,才能讲情怀。
情怀谁特么没有?谁没有个年少轻狂时?还有,我求求你了郑微,你不要笑的那么天真无邪好么,每次你边笑边留着两股热翔我就起鸡皮疙瘩,还有林静,卧槽,经常性的那一抹坏坏的笑,嗯,他肯定自认为很帅。。。
你真棒(ಥ_ಥ)
看到第八集,作为辛大多年死粉,目前感受如下:1.演员选的非常好,符合原著里的人物设定,而且剧组看来土豪加眼光厉害,连配角都是俊男靓妹补一句,看到大家因为陈瑶打低分,怎么说呢,微微其实就是这样的性格,陈瑶处理还不错,只是她看起来生气的时候有凶相,这是长相和细节处理的问题,可喜的是,小姑娘很机灵会调整,看好她的未来,而且微微性格在变,我们期待下吧~2.八成以上符合原著,辛大善于细腻刻画略带幽默3.演员年轻但演技很棒,所以细节处理很好4.配乐好,红姐的歌现在我单曲循环目前就这样啦/作为辛大死粉,还是安利一下她的书,不看绝对后悔哦~补充,学校毕业后,卤煮已弃剧,还是重温书去
个人觉得微微和陈孝正重逢那段处理得有点儿不太好,原著里是没有和阿正复合,电视剧里先和阿正复合后又马上和林静在一起,会让人觉得郑微很轻浮啊…
陪妈看系列,女主颜正
只看刘奕君的戏份哈哈哈
还行吧 。。
《如何用意大利语和英语实现无障碍交流》
郑微林静选得可以,陈孝正接受无能,后半段剧情乱改。
很喜欢,每年都要看一遍
女主真欠揍。
有些片段配上音乐还是很感动的,生发感慨的时候是可以落下泪来的,但是不足之处太多了……不可忽视,虽然有瑶妹,虽然其他演员演技也很难得地全在线,摄影配色文艺范神马的也好评,但是!!狗血也是记忆犹新!所以不能四星,本来最多三星,但是是我喜欢的题材而且还有瑶妹,就再,忍痛,,多给一星。
所有真爱,都值得尊敬,所有坚持 ,都值得铭记。
什么乱七八糟的,改的面目全非了,演员也选的失败,实在是看不下去了。
虽然或多或少有那么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但整体拍的还不错,最重要是全体演技在线,现在是多不容易的事啊!
剧荒随便看看 不喜欢这部小说 大概是女主没有最终和男主走到一起吧大学部分还没看完 弃了……
最初是看预告,喜欢故事的内容,正片没坚持看完
暑假回国陪我妈看电视剧系列。实话被张丹峰帅了一脸。虽然整体观影感觉一丝脑残但是微微的职场服装系列都好好看好干练啊。给服装师加鸡腿。
看到5.4分的评价确实还是很惊讶的。这部剧低开高走,越看越好看,四个女生四个男生都有自己的特色,跟电影的着重点不一样。长大后的我们,不同的选择成就了不同的我们,小小的矫情但是却不偏离现实。
过气狗血的剧情,尴尬的人设,不讨喜的摇摆女主真挫气。
不知道书里的陈孝正是什么样,如果是电视里的这样,确实够渣男的
不咋地!女主长得很一般,演技也一般!整部剧都非常一般!
全程尴尬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