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最美丽的离别》是一部只有四集的短剧,却让我整整哭了一晚上。
21年前,韩国金牌编剧,卢熙京用她细腻的笔触写下了对因癌去世的母亲的怀念,让我们看到了今天这个故事,讲述了一个母亲平凡人生的最后一段时光。
这是普普通通的一家人。
沉默内敛的丈夫,即将面临失业,却只是把所有的事情憋在自己心里。
工作出色的女儿,陷在一段插足别人婚姻的第三者爱情里。
最受宠爱的小儿子,为了考上医科大学连续复读三次,整日颓废醉酒晚归。
还有一个身患痴呆症需要人看护的婆婆,动不动就对照顾她的媳妇恶语相向,拳打脚踢。
每天早上都是这个母亲最忙碌的时间。
婆婆无理的叫嚷一刻都不能等待着要吃饭,要上楼喊儿子起床,不能放心的叮嘱女儿要吃早餐,丈夫要上班了,打着赤脚赶紧跑到丈夫前,到玄关把锃亮的皮鞋放在丈夫面前。
作为儿媳妇、母亲、妻子,她尽心尽力的操持着家事,关心着每一个人。
一家人自然地享受着这个母亲提供的一切,但却也好像理所当然的忽略了她,总是漫不经心的回应着她的热情,她的唠唠叨叨。
这样的日子好像就会永远的过下去,直到有一天,这个母亲被确诊为癌症晚期,生命只剩下两三个月的时间。
最早得知结果的是一向隐忍压抑的丈夫,他完全不能接受这个事实。
身为医生的自己,日日睡在自己枕边的妻子都已经病重到这个程度,他竟然浑然不觉。
午夜天桥上,趁着酒意,他失声恸哭。
一个中年男人的哭声,像一个孩子般呜咽,肆放着他的痛苦,他的自责,他对自己的恨。
他对痴呆的母亲发飙也好,大骂不为母亲分担家事的女儿也好,甚至出手打了自己不懂事的儿子也好,好像都是他痛恨自己的一种逃避。
直到在手术室里,看到妻子被剥开的腹腔,已经无法摘除的肿瘤,他知道这一切都挽回不了了。
他没有勇气面对妻子,更不知道该如何告诉子女他们的母亲即将不久于人世。
幸运的是,丈夫得到了医生友人的劝说。
他意识到,自己不能隐瞒事实,身为丈夫和父亲,他不能剥夺,妻子与这个世界,孩子们与母亲告别的权利。
他开始积极面对,告知子女事实,他决心好好利用剩下的时光,陪伴妻子走完人生最后的日子。
女儿和儿子平日里都不愿意和自己妈妈多交流,心事也都藏着。
当他们得知妈妈快要离去,终于放下冷漠和厌烦,打开了自己世界的心门,可惜自己的妈妈已经不能多做停留了。
女儿放下了工作,开始学着操持家务,为全家人做早餐,学会了用淘米水做大酱汤,用行动告诉母亲自己已经能够照顾好自己。
当她看到母亲为父亲收拾的整整齐齐的衣柜,和情人的妻子为自己丈夫收拾的衣柜一模一样,她终于意识到自己无意中给别人带来的伤害,终于彻底割断了自己错误的爱情。
不懂事的儿子回过神来,不再每日酗酒晚归,变得他这个年纪该有的阳光开朗。
剧中当姐姐告诉弟弟,母亲已是绝症即将离开人世,弟弟崩溃大哭,对姐姐说了一番话,姐姐我和你不一样,你考上了大学你工作了,你给过妈妈零花钱,可是我没有,我还没来得及孝顺妈妈。
子欲养而亲不待,这是多少人的心声。
忍不住和弟弟一起泪崩。
因为父亲平常的压抑沉默,女儿和儿子心里都有一些怨恨父亲。
母亲生病后,女儿看到父亲开始会帮着晾晒衣服,会亲手喂奶奶吃饭。
父亲还请求女儿帮忙,和他一起按照妻子的喜好,布置新家,女儿一点一点,看到了往日冷漠父亲温柔的一面。
儿子在回家路上,碰到了喝的醉醺醺的父亲,总是权威的父亲,原来也有不羁和脆弱的时候。
当母亲在一个晚上趴在马桶边,吐着大口的鲜血,喊着老公,我好痛,为什么做了手术还会这样?
丈夫瘫坐在地上抱着妻子呜咽,孩子们听到动静,纷纷下楼,也只能是坐在地上一起哭。
“正秀啊,妈妈好痛”。
妈妈好痛,坚强的母亲倒下了,这个家最大的伤口赤裸裸的被撕开。
世上最煎熬的事不是承受脆弱痛苦,而是面对最爱的人的脆弱痛苦无能为力。
但是因为是家人啊,我们必须抱在一起,舔拭伤口,治愈彼此。
至此,一家人原本有些冷漠的关系在这一切的了解之后终于紧密地连在了一起。
要和妈妈说再见了,要送妈妈放心地离开,想给她世界上最美丽的离别。
一家人去了寂静而安详的海滩旅行。
只是这样彼此看着对方,就能幸福的微笑啊。
母亲告别孩子时,因为儿子还小,希望他能坚强,要他记住妈妈开朗的样子,妈妈一直表现着自己积极的样子。
但是等儿子下了车,却抱着女儿失声痛哭,卸下了所有坚强。
因为女儿是大人了,她能承受得住。
这样真实的方式,让所有的舍不得都化成了止不住的泪水。
在最后的时刻,只剩下妻子和丈夫,在他们的新家。
她之前最大的盼望,就是在天气变冷之前,一家人搬到温暖宽敞的新居。
院子里种上枣树,种上她心爱的鲜花。
在阳台上摆放一张桌子,和丈夫坐在阳台上喝着茶,欣赏早晚的太阳与月亮,一切都是那么的美好。
在这里,丈夫说出自己对妻子最美丽的告白。
你会想我吗?
会。
什么时候?
早上系领带的时候,吃不好吃的大酱汤的时候,吃好吃的大酱汤的时候,喝酒的时候,醒酒的时候,找要睡觉的地方的时候,睡觉的时候,醒来的时候,想听唠叨的时候,妈妈耍无赖的时候,妍秀出嫁的时候,正秀上大学的时候,正秀大学毕业的时候,元旦烙饼的时候,中秋做松饼的时候,生病的时候,孤独的时候。
最后一个场景,是一起在海边拍照的时候,丈夫明明在给妻子和儿女拍合照,但是最后只拍了这个母亲。
这个时候,她不再是一个儿媳妇,一个妻子,一个母亲,她只是被一个男人爱着的女人,她终于可以好好休息了。
人与人之间的治愈,爱与爱之间的和解,这部剧就像一首美丽的散文诗。
剧中还有太多太多感人的细节,温暖的场景。
痴呆的婆婆会在最后说等媳妇回来,沉迷赌博不成器的弟弟给姐姐买来了核桃酥,怨恨了十几年,但还记得你爱吃什么。
在原著里,卢熙京写了一首短诗,“我曾爱过她,像爱自己生命一样的爱过她,她不知道吧?
她走后到今天,我每天都因为思念她而流泪,她也不知道吧?
拜托了,别让她知道,千万别让她知道。
”和卢熙京相比,现在的我们是幸运的,因为我们爱着的人还好好的在我们身边。
我们还有时间,一定要好好去爱疼爱着我们的人,和爱着的人好好相爱。
不要留下比爱更令人心碎的遗憾。
希望这部剧会给你和我,为爱的人打开心门不羞于说爱的一点点的力量。
“我死后你会想我吗?
”“会”“什么时候想,怎么想”“每天都会想,早晨上班前,打领带时,喝难喝的大酱汤时,喝好喝的大酱汤时,喝酒时,醒酒后,看见床铺时,睡觉时,醒来时,想听唠叨时,妈妈闹脾气时,妍秀出嫁时,正秀开学时,毕业时,春节煎圆饼时,中秋节做松饼时,孤单时,生病时”“那你要快点来找我啊,这样我就不会一个人无聊了”哭的像个傻逼一样看完这电影。
或许这世上每时每刻都在发生着类似于这样的离别这些离别告诉我们,一定要,好好的珍惜身边的人
因智友偶尼而来,在一堆爱情剧中间,这类讲亲情的更显可贵。
我凌晨两点半看完这部剧的,最开始会觉得堆砌了所有的槽点,在妻子的角度~自己生病,丈夫不关心,婆婆老年痴呆,女儿第三者,儿子复读高考,弟弟烂赌败家。
后面不由得会过渡到作为女儿的角色,子欲养而亲不待的难堪局面。
总会让自己产生珍惜眼前人的感受,每个人的终点谁都说不清楚会在什么时候出现~~~有时会觉得父母对自己要求很多,从小学三年级开始,节假日便负责买菜做饭,然后到高考志愿选学校选专业,不能填省外的学校,平常去兼职他们都担心我被骗,考研还是工作也在左右你的选择,因为离家近每周回去都被要求打扫家务,从小到大我是那个别人家的孩子,也觉得自己足够让父母骄傲。
观念想法不同总会让我们间沟通不畅。
可能是因为所处的环境,与周围同学相比,我觉得自己挺好的了,不知道母亲还在不满些什么,而我也总是被父母牵着走,没离开过他们身边,也没怎么去看过外边的世界。
人的心都是偏的,都会更疼自己的子女,而不是生养自己的父母。
有天我妈对我说:我们就你一个孩子,生你养你那么大,不能让我们连看你一面都难啊。
好像父母的要求不太高,但我们总是不耐烦,他们并不欠我们什么。
片儿是真好看,又真好哭,感同身受又唏嘘不已。
片中丈夫所谓包容隐忍的爱,居然可以自欺欺人地规避家庭中儿子角色的缺失(自己的老母亲自己从来不伸手照顾)、规避父亲角色的缺失(对子女从来不过问,只有打骂)、规避丈夫角色的缺失(可能除了生娃和拿钱,什么都没干过,自己老婆生病了去找别的女同事喝酒,什么神逻辑!!!
),他那看似肺腑的真情流露,却透露惺惺作态的酸臭味,和自己被自己感动的无ci,只因为一切都觉得理所当然,哪怕妻子自己,也觉得理所当然,但是依然可以让我们动容,因为有大量现实中的案例和新闻,我们的要求已经被无限降低。
从某个意义上来说,对歌颂母亲伟大,其实真心感到反感。
因为在亚洲母系文化土壤里面,越是歌颂伟大,就意味着你该在为人妻的角色负担整个家族的重任,无条件付出还不能有怨言,丧偶式育儿也得忍气吞声;就意味着你该在为人女的角色里面不讲道理,压抑自己,必须听从母亲的安排和逐一的教诲,要不然就是忤逆;就意味着你该在为人母的角色里必须绝对正确,必须敢为人先,必须价值认同。
没办法,谁叫你伟大呢。
这难道不是赤裸裸的捧杀吗?
我遇见了那个最美的自己,最美的能帮助我成为自己的人。
这样的人啊,改变了我的分分秒秒,一生都为了这样的人奔波,疲于奔命的快乐,疲于奔命的忧伤,疲于奔命的觉得自己不是自己。
遇见之后是漫长时间的折磨,折着爬上脸的皱纹,磨着浑身的硬气,折磨的变成了另一个自己。
人生的路是有了很多条,可这样的一生也是美的不可救药,毕竟当我离别的时候,这样的人为了我惜惜而不肯别,为了离别以后不断的回忆不肯罢休,不断的多给我一点爱不肯放手,给我了ta所有的东西,好像我是ta们的所有,所有的不顾一切。
嘴角的皱纹也上扬似的有了弧度,可忧愁也不断地攀比,攀比着生活都有的意义,攀比着我想ta们忘了我的心,心上开花又枯萎,心上繁华又凄凉。
这时间不能被我恬不知耻的在踌躇里浪费,思量不肯逗留,就决了决定。
决定爱吧,哪有那么多理由,哪有那么多时间,只要是爱那就是最美的吧,最美的心上那一朵不会萎靡的花火,成为一颗心的花火。
在姐姐的推荐下,我和妈妈看了这部剧,几乎是泪流满面地看完了四集。
我还未曾写过剧评,这一次特别想写点什么,因为这部剧让我有许多想说的话。
剧中的女主是一名中年妇女,上有患有老年痴呆症的“恶婆婆”,下有一双已经成年却还未懂事的儿女,而与她相伴的丈夫是个冷漠不沟通的失意颓废的医生。
但是她像照顾孩子一样的去照顾婆婆,哄着她,让着她,甚至让我觉得她过于的软弱,忍受这一切。
早晨,她最忙碌,要围着锅台转,要上楼叫儿子起床,即使是已经三十的女儿了,她仍然操心着,叮嘱着要吃早餐,印象最深的是当丈夫要出门上班了,还是打赤脚的她赶紧小跑到丈夫前,到玄关把锃亮的皮鞋放在丈夫面前。
作为儿媳妇作为母亲作为妻子,她尽心尽力,让这份爱是那么的自然,溢满整个家,好像是理所当然的存在,自然也容易让被爱的人忽略。
有没有发现,这就是我们每个人家里的妈妈,早晨最早起床,煮好热乎的早餐,有时候是一碗热粥,有时候是一碗满是葱香的面条,有时候是热腾腾的饺子,有时候是撒着芝麻的年糕……拖地洗衣服买菜煮饭,这日复一日的平淡充斥着无微不至的关怀,我们却将这一切当作日常,一切都是理所当然,直到有一天,离别的时刻到来,你才恍然,这一切都会失去!
剧中,尹医生说在她妈妈去世后丧礼上她没有哭,但是回到家中,看到空荡荡的家,泪流满面。
原来真的失去了。
丈夫是第一个知道妻子卵巢癌晚期的,在天桥上大哭,其实这个冷漠的男人默默承受着巨大的压力,在这一刻或许他绷不住了,哭过后回到家里,正好撞见妻子被婆婆用柿子砸,他对着自己的母亲吼出了可能是很久以来想问的一句话:你为什么要折磨这个女人一辈子呢?
转眼又是女儿带着喝醉了的儿子回家,看着操劳的妻子,不懂事的儿子,他爆发了,扇了儿子一巴掌,大家被他这突如其来的怒火吓到了……第二天生活看着如往常一样继续,只是丈夫要求妻子到更大的医院去检查,那里有朋友张博士。
妻子在去医院之前去了即将建成的新房,看着新房,她畅想着未来的日子,在阳台上摆放一张桌子,和丈夫坐在阳台上喝着茶,欣赏者早晚的太阳与月亮,一切都是那么的美好,那时未来充满着希望。
现实生活中没有奇迹,这部剧里也没有。
再次检查,还是癌症晚期。
即使这样,丈夫仍然不死心,要求开刀,但是在手术室,看着妻子被剖开的腹腔,手掌大的肿瘤,丈夫终于绝望了,接受了现实。
在告知子女实情后,却仍然没有勇气告诉妻子本人。
直至妻子在一个晚上趴在马桶边上吐了大口的鲜血,喊着老公,我好痛,为什么做了手术还会这样?
丈夫瘫坐在地上抱着妻子呜咽,一双儿女听到动静,纷纷下楼,也只能是坐在地上一起哭,“正秀啊,妈妈好痛”。
至此,一家人都知道离别的时候到了。
小时候,觉得癌症这样的一切绝症也只会出现在电视剧里,直到2006年外公胃癌去世,原来,癌症会出现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
2006年,我初三,也许是当时对死亡还没有什么体会,死亡只是文字,这样的两个字而已,都没能好好的送别外公,等到再去外婆家,在楼上看电视不再有人用拉电闸来威胁我下楼吃饭,看到天龙八部、任长霞就会想起很爱看这两部电视剧的外公,夏天买西瓜时想起以前外公种的西瓜,就是这样生活的点滴,思念就这样蔓延……原来,死亡是永远的离别与怀念。
看到剧名-世上最美丽的离别不禁让人思考,什么样的离别是最美丽的呢?
离别总是残忍的,更何况还是生死离别……我觉得编剧是善良的,用美丽“粉饰”离别,让这部剧显得好像没有那么残忍了。
所谓美丽,就在于大家好好的说再见,即使老年痴呆的婆婆也终于安安静静地说最后一定会回来的。
丈夫把新家按照妻子的想法布置好,女儿停职了在家做着母亲日常的事务,记住了母亲曾经说的煮大酱汤要用淘米水,母亲一遍又一遍唤着女儿的名字:妍秀,妍秀啊!
以后,就没能这么唤你了。
在送母亲去新家的路上,一家四口去看了大海,留下了美丽的照片。
最后在车内的分别,对儿子说:正秀啊,你就算把一切都忘了,不管是妈妈的长相还是微笑,你是从妈妈肚子里出来的,这可千万不能忘了。
对女儿说:我很爱你,你知道吧。
我就是你,你就是我。
看到这里,真的哭到不能呼吸,作为女儿的我,也有这样一个一直付出的母亲,有时候偷懒的我,也会坦然地接受母亲为我做的一切,冬日回到家,温暖的拖鞋,晚上睡觉满是阳光味道的被褥,感冒发烧时一碗热粥,原来母亲的爱就在这样生活的点滴中,悄无声息,你浑然不知,却已被爱包围。
母亲给予的爱,哪怕回报万分之一也很难。
我庆幸,我就在母亲身边,我的母亲身体健康。
剧中儿子说:最近很羡慕身体健康的人,羡慕母亲健康的人。
我不用羡慕别人。
妈妈,我爱你!
最后,与丈夫告别。
在丈夫布置的新家,坐在阳台,喝茶,欣赏早晚的太阳与月亮。
坐在床沿,妻子问:你会想我吗?
丈夫:嗯。
妻子:什么时候?
丈夫:喝到好喝的大酱汤的时候,喝到不好喝的大酱汤的时候,喝酒的时候,醒酒的时候,找要睡觉的地方的时候,睡觉的时候,醒来的时候,想听唠叨的时候,妈妈耍无赖的时候,妍秀出嫁的时候,正秀那家伙上大学的时候,正秀大学毕业的时候,元旦烙饼的时候,中秋做松饼的时候,生病的时候,孤独的时候。
妻子强忍着泪水微笑:你快点来吧,别让我无聊。
老公,我漂亮的话亲亲我。
只有在要失去了,才开始懂得珍惜。
一切的体贴照顾一直以来的陪伴,会在未知的一天消失。
在的时候对你好,是我的诺言,在的时候对我好,是我的请求,希望我们所有人都能不留遗憾,莫道爱的太迟。
迟点,我们天上见!
很催泪,越往后越催泪,忍不住地哭。
原来韩国这么重男轻女,妈妈这么累,整部剧的主角妈妈人太好了,年轻的时候肯定没少受过婆婆的责难,但因为都是女人所以才惺惺相惜吧,在男人孩子都不在的时候是婆婆给了她陪伴,是婆婆在一些自己需要妈妈的时候给了自己温暖。
患老年痴呆的婆婆把东西打在自己身上很疼吧,可是明明自己没错在婆婆发脾气后还是会跟婆婆道歉,生了病牵挂的还是婆婆。
一生都在照顾家人,没有买过几件衣服,连身子不好也一直拖着没时间去看,妈妈是世界上最伟大的人啊,所以还是要好好告别吧,给家人给自己都留下时间来好好告别,爸爸对妈妈做了一辈子都没做过的甜蜜的事吧,为妈妈做饭,为妈妈读书,为妈妈洗澡……崔智友还是一如既往的好看,就是脸好像看起来有一点僵,看到她会想起来韩剧的启蒙《天国的阶梯》,十几年了啊,看到她最后放弃了那个有婚之夫心里松了一口气,所以去选择学长吧,那也是妈妈的心愿。
的确很感人,短短四集,就赚了不少眼泪。
然而家里有过癌症病人的人都会明白,癌症到了晚期有多痛苦...毕竟是电视剧吧,把癌症和死亡拍得这么唯美温暖干净,连离别的时间都把握得刚刚好,导演相当会煽情。
然而现实本身带给我的感觉是冰冷,残忍甚至恐怖的,可以把一个原本生龙活虎的人折磨得不成人样...当然故事的主旨还是点题的,珍惜生命,珍爱身边的人。
还有就是,我真的不理解,亚洲传统社会里,女人为什么要这样无我地过完匆匆一生...
这个电视剧拍得真不错,除了剧情合情合理,细节丰富外,演员的演技也好。
大家对剧中“妈妈”仁熙的遭遇充满同情和可惜,这当然是没错的。
仁熙是典型的妈妈角色,同时还承担着妻子、儿媳、姐姐等角色,她一辈子的生命意义就是把这几个角色扮演好,唯独忘记了自己的身体健康。
因为“妈妈”已经被讨论得很多,我就说说这部电视剧暗藏的几个同样让人心痛的地方。
这部剧里,其实有两个“妈妈”,一个是仁熙,另一个就是她的婆婆。
从剧情的一些细节中,我们知道婆婆在罹患老年痴呆以前,对儿媳是比较苛责的,她整个剧中一直在骂儿媳是“臭婆娘”,对儿媳动辄打骂。
观众相信是很恨这个老太婆的。
但我看的时候却觉得她很可怜。
其实从根本上来说,婆婆这个人已经死了,只是她的躯壳还活着而已。
她老公应该已经去世了,她的三个孩子都不愿照顾她(两个儿子,一个女儿),这样或者还有什么意思?
只有仁熙这个和婆婆相处时间最长的儿媳,才知道婆婆其实是“刀子嘴、豆腐心”,她才是真正理解婆婆的人。
其实婆婆也是一个传统妇女,一辈子相夫教子,辛苦了一辈子,老了,痴呆了,被子女送进养老院,无人问津,这难道不值得悲哀吗?
如果仁熙不是得了癌症要死了,她的家人会重视她吗?
最容易得到的,人们往往不珍惜,这是人性。
如果仁熙这样过下去,婆婆的今天很可能就是她的未来。
整个剧情里面,最让人动容的其实是仁熙照顾婆婆的情节。
“久病床前无孝子”,死的快,给亲人带去的是震惊和悲痛,悔恨等情绪;但如果死的慢,甚至像婆婆这样,给亲人带来的只能是拖累、厌倦,甚至憎恨。
不客气地说,如果仁熙不是只有1-2个月的生命,而是在病床上折腾半年甚至几年,她的丈夫,孩子还会这样待她妈?
导演回避了这个更让人细思极恐的部分,截取了最美丽的一段离别。
婆婆两个儿子,一个女儿,大家都不愿照顾母亲,令人唏嘘。
婆婆用棍子砸伤仁熙,孙子愤怒地喊“你怎么还不死”,其实喊出了很多人的心声,但这真的好吗?
“父亲”愤怒地拿出榔头和钉子,把自己的“妈妈”锁在房间里,实际上也是把自己的“妈妈”钉了棺材,或者坟墓,他心里无疑也是希望自己的“妈妈”赶紧死去的。
但这对婆婆是公正的吗?
她已经丧失行为辨别能力了,她把软柿子看成了狗屎,把护工当作小偷,她已经不是正常人了。
谁去尝试理解过她?
难道人老了,痴呆了,失去自理能力了,就应该去死吗?
我对此是深感失望的。
但也反衬出仁熙的伟大,这是她的婆婆,不是她自己的亲妈,而且婆婆以前清醒的时候对仁熙也不好,但仁熙尽心尽力地照顾着她,把她当孩子一样哄着,对婆婆的无理取闹的行为始终包容。
她最后要带婆婆一起走,我是非常理解的,因为别人不可能做到仁熙这样。
仁熙对婆婆其实就是女儿对妈妈的爱,剧中她提到她自己的母亲很早去世了,她是把自己对母亲没能尽的孝道都通过照顾婆婆来补偿了。
她是在反馈母亲对自己的爱。
这种反哺是更加难能可贵和让人感动的。
我相信所有为人父母者也都希望自己老了之后有像仁熙这样的女儿的。
剧中的“女儿”研秀也想反馈一些爱给母亲,停职在家做家务,但做不好,她很沮丧。
暗恋她的组长跟她说子女反哺父母是很难做到的,所以很多子女都是通过生孩子来传递这种爱。
这是大实话,但如果能在可能的时候反哺父母,还是尽力做到吧。
由此看出,仁熙对婆婆的爱真的是太难得太难得了。
剧中也反映了韩国(其实我们国家也是这样)的文化,妈妈在家中地位低,任劳任怨。
她也是人,她也渴望交流,可她的丈夫、孩子都不关心她。
反而是和经常吵架的婆婆慢慢有了很深的感情。
可以说,仁熙的癌症是长期压抑苦闷的心情造成的。
这对我们每个人都是一种警醒:不要忽略身边的人,不要把父母的爱当作理所当然。
在我看完后向同事说“看完我哭成了傻子”并把这部剧推荐给她时,她说“我绝对不会哭的”,过一阵隔着电脑纵然铁石心肠如她也听到了醒鼻涕的声音。
《世上最美丽的离别》讲述一位善良平凡的母亲在患上癌症后的人生最后时光里,与家人重归于好享受最后亲情的故事。
在看剧时开着弹幕,弹幕一条一条的跳“哭得脑仁疼”“哭得脑缺氧”“想起我的妈妈”这些词条。
说实话,剧情非常平淡,没有大起大落大悲大喜,但却很催泪,我想很大一个原因是感同身受,还有一个永恒的主题就是“子欲养而亲不待”。
这部剧里的人设和我们大部分人的家庭很像,有一个刁钻的婆婆,一个不善表达、比起家庭把更多重心放在事业的父亲,一个比起自己的身体健康更注重照顾家人、永远围绕家庭转全心照顾家人饮食起居的母亲,一两个享受着来自父母的照顾却心安理得的不懂事的孩子。
我就处于家中不懂事的孩子的位置,虽然对父母亲的付出心怀感激,但比起父母的事更一心扑在自己的事上。
有时回到家看到忙碌一天的母亲在厨房忙上忙下做出一桌丰盛的饭菜时,虽然体贴母亲的辛苦但吃完饭依然拍拍屁股走人留母亲一人收拾。
比起关心父母的健康,口头上说的比实际行动的要多。
我想大部分孩子都像剧中的孩子一样,平日里对父母的存在和照顾习以为常,也想着来日方长,最后只有在即将失去时才会觉得时间紧迫。
在看剧时,感念于自己对父母做的太少,眼泪噗噗直掉。
可怕的是,和剧中女儿一样的想的更多的是“妈妈不在了我以后要怎么办”,心里自嘲自己可真是个自私的人啊!
家乡丧葬风俗里有个说法叫“哭丧”,但妈妈常说只要老人家在世时,尽力对他们好,尽到了孝道,老人过世后就不要哭。
有时候真觉得母亲是个帅气的女人!
所以,要好好表现,以后能笑着送爸妈走!
没给我气死。可怜而不自知的女人。
近在眼前的人也有离别的一天 珍惜这个万年话题 是离别改变了我们 让我们珍惜彼此
不知道亮点在哪里,这类的韩国电影看的有点多啊
好可悲的东亚女性,一生榨干所有血泪精力为丈夫婆婆儿子弟弟当牛做马,有什么好感动的?我只看到东亚女性被奴役被压迫而不自知的悲哀命运
前摇太长了,最后只觉得这个妈妈很可怜
分太高了吧
并不觉得拍的多好,而且艺术化处理了病情折磨人的部分,只强调了离别。但总归呼唤人们珍惜孝敬父母的时间,免得“子欲养而亲不待”,那就太无力了。
一颗星给我看到以后不想结婚 不想照顾儿子女儿对方的妈妈后半生 我知道一个女儿儿子能记住母亲在世的一切好的记忆 老公 可能下一秒就有新的了 这种不符合社会的正常发展的电视剧9.1分妈的
这就是一个以家为本的女人的一生 她很少做为自己 她是老婆 是儿媳 是妈妈 是姐姐 她为这个家无尽的付出 就像一切都是理所应当 因为她爱这个家 但我并不喜欢她这个底色 她认为女人就应该忍让付出 我希望她是个更爱自己的人 剧名是要好好的告别 其实只是寥寥几句 一个爱字道尽了一切也让曾经一切都释然 生病太苦 太残忍了 人生真的残忍
看不透、想不穿,总是自私、缺乏体谅、互相责怪,然而这就是人生。父亲责怪老年痴呆的奶奶有什么用,仿佛母亲痛苦的源头就是奶奶。而人总是不想想,当他决定从养老院接回痴呆奶奶,替他承担下这个决定的不是他自己而是负责照顾的他老婆。总之太苦了。相处就是互相磨折。
果然拍成剧比电影好看得多,有足够的篇幅用来刻画家里的人物,明显比电影的脸谱化要舒服,冲突和转变也没那么突兀,前三集足够的描写才能让最后一集的强力催泪弹威力最大化。
你会想我吗 会 什么时候 吃到难吃的大酱汤的时候 吃到好吃的大酱汤的时候
2018苛刻的用价值观来进行衡量,不过是贤妻良母,为家人做牛做马最后换来几滴同情的眼泪。最后还要骗自己一切都是出于爱。
应该是世界上最悲伤的离别吧,夫妻之间,儿女之间,一辈子大概最怕这样的时刻,剧里的妈妈辛苦了一辈子,操心老公,孩子,还有老年痴呆的婆婆以及好赌不成器的弟弟,直到快死了,所有人才意识到她的好,才开始珍惜她,真的看的太心塞了,尤其是发病时,大口吐血对着家人说自己好疼的时候,眼泪狂流,真的太悲伤了。
先看的剧再回看电影,觉得电影在情感表述上更克制,我更偏爱。而tvN的剧版,丈夫的不善言辞、女儿的恋情,家人在心态上的转变等,做了很多铺垫,使得人物更饱满。但刻意的慢镜头和煽情又直白的对话,让人头疼。因为泪点低的人,就是会哭的撕心裂肺。但好剧和好酒一样,需要让人品,而不是让人头疼欲裂
爸爸的所作所为真是恶心死我了,从头至尾。
当知道人生的尽头,得以拥有与家人好好道别的机会,也算是不幸中的万幸了。剧中的妈妈温柔贤惠,却拥有一位沉默暴躁的丈夫,沉迷于不轨恋情的女儿,屡次不第的复读生儿子,痴呆症的婆婆,好赌的弟弟,好像所有不开心的事情都被她遇见了,所幸大家后来都有所醒悟向好,但感觉剧情还是有些悬浮,部分细节做的不到位,有点可惜。
#世上最美丽的离别 美丽个鬼!最气人的离别...💔可能是我和豆瓣评分分歧最大的一次,故事催泪么?催泪!感动么?不感动...剧里每个人都在和自己和解,却没有什么成长,有告别机会,感动了自己,好像圆满结局了,可是...真 不 值🤦♂️不过换个角度,不是每个人都配有机会改正错误,也许就是让大家看到事后后悔是多么的微不足道不值一提...总之,看的非常无力,无力吐槽,又无力反驳...ps 不知道如果我知道自己还剩一两个月的话会干什么...
太恶心了 付出一切换来这个?
哭惨的一部剧,妈妈对我们来说是什么,是不用报恩的,因为恩永远报不完,妈妈是唯一不需要你回报的。正常的妈妈就是这个样子。世上最美丽的离别是离别之际,你我依然相爱,家庭幸福美满,我们都努力的生活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