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电影在小人物上的塑造常常给人耳目一新。
一个是经常演流氓的演员,一个是想演电影的黑社会流氓。
两个人不经意间第一次遇到的时候,傲慢的演员,见到对下属的拳打脚踢异常凶狠的流氓,内心波澜,有较量一番的冲动,然而面部表情告诉我们,他胆怯,他害怕。
黑社会流氓僵直的脸,显露出他对自己目前的生活状态并不满意,而靠打“假拳”的演员看似风光,却被经纪人牢牢压制住,跟女朋友约会都是偷偷摸摸的。
角色转换上,想演流氓的流氓,最终“仁慈”地放水,导致了小弟的死亡。
而想演出流氓那股狠劲的演员,最终靠拳头,打败了流氓。
其实在角色转换上,我更喜欢演员演流氓,演着演着真变成了黑社会流氓,而流氓当演员,最后沉浸期间无法自拔。
当然题目得改成《电影不是电影》。
韩国电影喜欢拳拳到肉,再配上声效,看起来确实“肉疼”。
但是为什么有人说,流氓还不是真打,是在演电影呢?
从力学上分析:如此速度一拳,不是牙齿打蹦掉,就得下颌关节脱位,然而这么多拳下来,演员就流了几滴“血”,第二天一洗,痕迹都没了。
比较下来,还是李连杰的武打电影看起来更靠谱一些。
动作漂亮,讲究躲闪,化力消力,不会硬杠。
即使硬杠,也不会用身体柔软的部位凑上去。
一个夏日的晚间,一家人吃完晚饭无所事事,爸爸突然提议看一下之前在手机上刷到影片---《军舰岛》。
在各大网站搜索无果后,我就去贴吧寻求帮助,果然吧友从未让我失望。
军舰岛 (2017)7.92017 / 韩国 / 剧情 动作 历史 / 柳昇完 / 黄政民 苏志燮 开机,投屏,慢慢欣赏。
影片讲述的是在二战时期,日本人强征朝鲜人民去军舰岛卖苦力,最终朝鲜人民为能免遭杀害平安回到故乡顽强抵抗日军的故事。
其实,影片开始大概前二十多分钟我是有点没太看懂的(可能是对那段历史不太清楚,当然也没太用心看),一直是矿坑和酒会交替叙事。
后来,乐队被抓去挖矿感觉才是故事真正的开始。
其中,有几个人或是说某类人让我印象深刻。
1.孩子的父亲(也是乐队的老大哥)。
我觉得可以用“自私”来形容吧,的确任何一个父亲应该都会为了救自己的孩子不择手段,这也和近期出的《十日游戏》中的沈辉很像。
当然,我感觉他也有点太会做人了,哈哈。
从起初的墙头草到后面各种事情的权衡,他一定是经历过很多才会这样。
2.尹学哲和那些难民。
尹,代表一些虚伪的领导者们,无辜的难民感觉就像他们的傀儡一样,已经被他们洗脑,没有自己的思想,是可怜的也是可悲的。
(我只能说时刻都要有自己的想法啊,不能一直让别人牵着鼻子走,那样你和难民有什么区别??
) 3.崔七星和吴末年。
这个就没什么好说的了呀,战争年代的完美爱情呀,凄美!
当然,崔还是挺有骨气的,忍辱负重,即使被仇人一再折磨,也从未低头,最终成功报仇。
总的来讲,影片看到最后还是挺感动的,既有奋起反抗的民族情感,也有保护儿女的父女情柔情,还有坚韧无悔的凄美爱情,大到民族小到个人完美演绎,最后核弹爆炸产生的蘑菇云火光也是点亮了幸存者们生的希望!
韩国电影大部分应该都是写实的吧,有的甚至比较夸张,这个虽然场景镜头也很写实,但我觉得它想表达的更多的是在情感上吧。
《军舰岛》:中午看完这段二战历史电影、没错、是棒子拍的、聚焦了二战中被强征的600多名朝鲜劳工在军舰岛及其恶劣的环境和严苛的刑罚中创造了“日本明治时代的现代工业革命文化遗产”(2015年)、看完真的整个人都不好了、因为历史上不光是朝鲜、还有来自中国的1000多位劳工、然而历史上并没有发生影片最后的“起义”、日本战败后最后活着回去的寥寥可数、二战不应该被遗忘、尤其不应该被自己人遗忘……突然想到前些日子公映的《二十二》:她们在等日本人一个道歉、日本政府在等她们死去……不轻言开战、珍惜和平、铭记历史
关于战争的电影,说实话我看得很少。
有印象的就是中国的那一两部了,但是相较于那两部,更多是视觉上的震撼,各种特效让人应接不暇从而去调动了情绪。
但这部电影却是情节上和表演上的震撼,看完以后内心难以言表的,7.7对我来讲分数还是低了.. 要我时候怎么也得8分吧然后wuli男神苏志燮最帅。
应该让高丽棒子好好看看军舰岛。
应该让傻逼韩国总统知道什么是勿忘国耻。
战争太残忍。
忘战必危不是说说而已。
战争非常残酷。
任何一个国人都是一份子。
谁也逃不脱。
谁也跑不掉。
不知道现在傻逼韩国还在谄媚美帝。
还在讨好日本鬼子。
脑子不好用?
和平安定是跪不出来的。
如果还抱有幻想。
觉得战争离我们远。
觉得可以逃得脱。
那真是狗屁。
能站方能止战。
战争才有和平
一直好奇韩国的抗日剧该怎么拍,毕竟二战的时候,并没有韩国。
那时候的朝鲜地区,成了日本的附属国,提供劳动力,兵力和慰安妇。
是有抗日力量,可惜到最后剩下的当权者里都已经牺牲得七七八八了,韩国只剩下给日本打过仗的朴正熙,在日本败了后甚至有人接受不了为之切腹。
当然也这部电影剧情和演技都不错,但这些抗争的人,为了什么,只是为了活着。
但没有精神的依归,总觉得缺了点什么。
揭露了那段悲惨的历史,以高薪工作为由,将中国及朝鲜劳工骗至军舰岛海下深1000米挖矿,扣押工资不说还随时有崩塌人亡的危险,所长及日本人肆意虐待劳工,最终致使几千人死亡。
黄政民饰演的合唱团团长很到位,将小人物的手无缚鸡之力却处处保护女儿的动情演绎了出来,大灾大难面前并不是所有人都是“燕双鹰”。
最终经过壮烈的斗争只有极少数人成功逃出了军舰岛。
这才是真正的抗日大片,有温情,有凶狠,也有朝鲜人民的窝里斗,人物形象鲜明,演技在线,影片中黄政民不在意形象,在底下将一名普通的遭受虐待的旷工形象表现了出来,场面壮烈,真正的抗日影片。
二刷二刷会注意到更多的细节,影片开头部分登上地狱之船却是欢快激昂的背景音乐,反而更显得荒唐,悲壮与凄凉。
不论在哪段历史时期,叛徒和小人都远比敌人更为可恶与可怕,黑帮大哥与“妓女”女主双双死于叛徒手中,在最后的逃命前,而叛徒却被日本人统一认作朝鲜人被杀掉,多么讽刺啊。
来到这坎坷世间,你的愿望是什么?
享受荣华富贵就能满足愿望吗?
在那蓝天明月之下,我仔细冥想,世间万事就仿若那春梦里的又一场梦。
来到这坎坷世间,你的愿望是什么?
享受荣华富贵就能满足愿望吗?
是否在谈笑风生间慌了神,是否在酒色财气间沉了沦。
若是能将世间万事遗忘,就能满足愿望吗?
这是影片《军舰岛》的片尾曲《希望歌》
由导演柳承莞执导,之前作品有《老手》;电影由黄政民,苏志燮,宋仲基,李贞贤等主演的历史战争电影,总制作费高达300亿韩币(约1.7亿人民币)。
影片以端岛(军舰岛)为主舞台,基于朝鲜人被强征至端岛劳动的真实历史事件改编,讲述了二战末期端岛劳工们绝地求生的故事。
因为黄政民的缘故,我是冲着他看了这部《军舰岛》,虽然迟了点。
影片开始,黑白镜头下三个少年趁着夜色离岛,他们得到了告诫:“不要管身边落下的人,要只想着自己,一定要活着出去,只要活着逃到长崎就平安了,那里有美丽的新世界等着你们。
”可惜,只有两个仓惶逃出跳入海中,外面等待他们的是一张渔网,两个少年生生被海水灌死。
黄政民饰演的的李善宇是一位乐团团长,带领七个乐队兄弟和他的女儿原本是给晚宴演奏的,因为勾搭了高官老婆和演奏了禁止演奏的爵士乐得离开朝鲜,带着兄弟们和女儿去日本淘金,当一行人来到日本后,李善宇拿着写了投奔志村君的推荐信给日本军官看,但慌乱中看到地上全是丢弃的推荐信都写着志村君,一行人就这样稀里糊涂的被“抓猪仔”了。
之后再次被装上火车然后出海来到了那个比地狱还恐怖的小岛,从下船开始,迎接他们的是一路欢迎式的毒打,伴随着欢快的广播音乐和明媚阳光走进了这个地狱。
军舰岛端岛是日本长崎市附属的岛屿,因外形酷似军舰被称为军舰岛,岛上有丰富的煤矿,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日本政府强迫中国及朝鲜劳工在端岛开矿,被带到此处的百姓曾受迫在海底1000米,温度高达40度的煤矿坑道中采掘煤矿。
根据日本战后公布的资料,近4万人在二战期间被强征至日本,造成2100多人死亡,所以端岛也被称为“鬼岛”。
李善宇,一个市井小民,为了生活时时溜须拍马,带着女儿演出也不忘与妇女调情,但把女儿素姫看的比自己的生命还重要。
从影片开头到结束,他始终把自己和女儿看的比什么都重要,没有什么精神和人格上的升华,真实而不做作。
他是国家底层百姓的代表,也代表着岛上绝大部分的劳工。
临死时挣扎着向女儿道歉,岛上经历生生把一个善良的父亲折磨的不成人样。
女儿素姫,别看年纪小,从小跟着这样一个父亲,阅历已经比一些大人都要丰富,眼看就要被充当慰安妇了,在宴席上高举双手喊着:“天皇陛下万岁!
”为父亲和他的乐团赢来了演奏机会。
崔七星和吴末年:朝鲜京城黑帮老大和经历了无数苦难的妓女。
天不怕地不怕的崔七星看不过岛上朝鲜人内斗,当上监督官后他自觉可以当一个好老大,但很快他就发现他的权力只对朝鲜人有用,口口声声打着“朝鲜人不应当欺压朝鲜人”旗号的黑道大哥,渐渐变成了另外一个欺压者。
经历了集中营的折磨和慰安所的魔爪后逃出生天的吴末年,又在次步入另一个魔窟,仍然逃不过当慰安妇的命运。
两人都不愿压迫的反抗,互生情愫,在被那击中的子弹里都表露无遗。
朴武英和尹学哲,一个是受命潜入的朝鲜光复军,当发现营救的大人物尹学哲与日本人狼狈为奸的阴谋后又大义凌然选择带所有被困的人一起逃出去。
而尹学哲这个人物很复杂,进一步验证了历史洪流中一个所谓的领袖人物作用是不大的,只有民众都觉醒的团结才有力量。
岛上的劳工群像:在日本人压迫下你能看到各种各样的朝鲜人谄媚的、 软弱的 、反抗的 、背叛的。
都说我们中国人有什么劣根性,其实在落后和战争面前,所有民族都一个样,没有什么是天生的。
结尾虽然作了修改,逃出去一船人,他们望着美军向长崎投放的原子弹爆炸,是导演和编剧们不忍希望被泯灭,而在历史上,原子弹爆炸之后,又有很多劳工被日军强迫上岛,为被原子弹摧毁的长崎市工业输血,大量的工人因核辐射惨死。
素姫望向原子弹爆炸的眼神,从清澈变成深沉的绝望,中日韩三国民族内战带给人民的伤害烙印是无法抹除,就像一把刺刀一样深深扎在我们记忆深处。
电影外,军舰岛真实的历史应该让更多人知道。
第二次世界大战打响后,日军强掳了4万多名中国人和朝鲜人到日本充当劳工,而其中3765人分配给三菱公司,他们被押上了船,送往军舰岛没日没夜地挖煤。
除了中国同胞,还有许多朝鲜劳工也被送到岛上,可日本觉得工人还不够多,竟在媒体上称军舰岛是乐园,欺骗不知情的人前往,因此劳工中不止有战争俘虏,还有学校老师,商人,更多的是被绑架来的普通农民。
劳工们源源不断地被送到岛上,军舰岛每公顷人口高达1391人,人口密度一度是东京的9倍,成为了当时全世界人口密度最高的地方。
然而在这个所谓的乐园里,劳工们开始了最悲惨的命运。
截至二战结束,共有722名中国劳工(三菱公司称),以及1442名韩国劳工(韩国官方称),在军舰岛上被折磨致死。
从1890年9月开始煤矿开采, 到1937年中日战争,到太平洋战争全面爆发,对日本军需产业影响巨大的军舰岛,在1970年代日本的新能源政策下,于1974年1月被废弃。
2015年军舰岛被作为日本明治工业革命的一环,被计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世界文化遗产。
日本申遗后,外相岸田文雄厚颜无耻的说:“劳工们被迫在恶劣条件下劳动并不意味着强迫劳动”在这种内外联合的包装下,军舰岛的那段历史消失了,游客趋之若鹜。
直到今日,对包括强制征用在内的历史事实,日本政府都没有履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相关劝告。
而我们这边,除了有几家辆新媒体报道之外,再鲜有人提起,而国内的旅游网站更是军舰岛包装成了旅游胜地。
虽然电影《军舰岛》里没有提到中国人,我们还是应该感谢的,要感谢导演替我们拍出这段历史,能让我们看见。
1、中规中矩,人保活。
如果不是黄政民的演技,这会是一部烂片。
2、剧本上过于臆想化,剧本逻辑有问题,而且不怀好意。
比如尹这样的大人物怎么会被人本人扔在军舰岛等着被救,比如宋仲基这个角色太刻意了,不要说韩国的电影就没有主旋律,只要是日统时期一定会有美军、民主的影子。
综上,我不认为这是一部优秀电影。
此外,当一个民族不断的把鹰派和鸽派放在一起对比,用共产主义去衬资本主义,并大放特放给大众看,那基本上这个民族走向极端就是必然的。
如果是主旋律电影,观众可以选择不看,如果是商业电影,洗脑式的播放,那影响是显而易见的。
比如,宋仲基用邮局里的电台就能发给总部消息?
这恐怕小学生都编不出来吧?
这个剧情甚至成为本剧核心的故事线之一,并促进了黄政民的转变。
再比如,为什么尹在被以宋仲基视角揭露前,他会突然加一句,“同志什么什么”,这就是对共产主义的刻板贬低。
不言而喻。
韩剧韩影总是会有一个形象,敢于去揭露一些阴暗的东西,不与为流,然后打破了现有平衡,最终影响全局。
当看多了,就会发现,这种精神其实就是缺啥想啥。
这个行为本身,也根本不计任何后果,但是观众看着爽,戏剧冲突强,这样一来,以致所有电影所有情节都要有一个被边缘化又自称只有我是正义的形象。
所以,那些韩吹,真的没必要了。
韩国文化是整个儒家文化的一个分支,他们很向往士大夫一身为公挑战权威的理想形象。
这和它古代长期是中国的附属国有直接联系。
现在当你看到,他们在电影里怼天怼地,你会惊呼,啊,真敢,真牛,然而,你去实际看看,去韩国实际生活一年,会发现,他们其实走得太偏。
太偏就意味着,有很多问题,根本不是独立的平衡的。
而是,自我毁灭的,寄生的。
只是借助了全球化和西方支持,他们现在占据了媒体话筒,并几乎用韩流启蒙了中国90年代到2000年代的潮流和影娱。
实际上,一切都是肤浅的,这种肤浅也不是不好,只是不是很好的。
要知道多数寄生的正义,都是被玩弄的正义。
士大夫在封建时代难道不是被权利斗争利用的一方么?
而一旦皇权消失,士大夫却不能保证国泰民安。
所以,士大夫到底在斗争什么?
他们真的是为民而斗么?
才不是呢,他们是在为士大夫阶层在斗。
所以,要共产主义,所以要搞社会主义。
因为资本主义下,永远,只是利益阶层之间的互殴。
有人说,社会主义大同世界太理想了,但要清楚,如果他存在不合理,为什么会诞生?
如果不以此为目标,那么以什么为远大目标?
为了一时口舌之快么?
为了一时先声夺人么?
现在,大家能理解我认为这样的电影不行的根本视角了吧?
3、当然,本部电影的声光和运镜是国际水准的。
同样是主旋律电影,没有手撕鬼子,没有画着精致妆容还能谈恋爱的主角,没想到韩国将抗战剧聚焦到了日本的魔鬼岛,一座埋葬了无数亡魂的岛屿!
今天是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77周年的纪念日,刚好看到了这部抗日电影,可怕的不仅是变态的日军,更是被压榨人民之间的猜忌和汉奸的卖弄是非!
黄正民演技确实很好,宋仲基,苏志燮也不拉胯,特别是最后几百人举起蜡烛都示意逃跑的时候,很感动!
残疾叔叔为了给小姑娘作表率,一边唱歌一边爬下去的镜头,苏志燮为大家逃跑断后的镜头,众人拿着帆布接住掉下来人的镜头,李贞贤拿起枪的镜头,加上女高音的配乐,真的是太悲情了,起鸡皮疙瘩!
太沉重
朴武英鼓动起义那段真有意思,群众的种种情态,正好符合当今社会上各色人等的言行举止,甚是幽默。黄政民把一个善于投机倒把的父亲表现的很好,虽然畏缩胆小,但关键时刻却硬顶上去拯救女儿。前后形象反差,但毫不违和。
【D+】
阵容确实强大 这几年大势的三位演员齐聚 但一点化学反应没有 只有黄政民最稳 烛光集会的对峙本应该是充满悬念和抖机智得点 可惜啊 就那么稀里糊涂的就混过去了…类似的地方还很多 剧本好好写写多好…
韩国人,我看不懂
黄政民的演技啊!!!从头到尾都不能放松的电影,近乎一气呵成,细节严谨,韩国人的认真不是一时半会能学来的。以往的煽情在这部电影里克制了,小女孩的演技是未来之星。最后的核弹爆炸,是光明也是毁灭,黑白也许是一个黑暗的象征。中规中矩,完成度很高,没什么惊喜,也没什么大的缺陷。
两星半。父女线比较动人,其他比较混乱,基本上跳着看完。黄政民转粉,宋仲基粉转路人。
有广电在的一天,中国就不可能拍的出这样的抗日剧。
3.5,很精良的a级制作,尤其人物众多叙事线处理得有条不紊,场面演员剧情各方面都表现出色(包括宋仲基)。只是煽情处理太过了些,尤其三番五次用孩子的死亡痛哭来渲染升华戏剧冲突,略难顶
23_125。是个很严肃的题材,也部大制作的电影,但总有一种无法感动在看商业片的感觉。嗯,黄政民演得挺好的
可惜一众好演员拍成这样,人物太多,主线不够突出,铺垫和高潮凌乱也没达到效果,感觉是刚学会写作文的小学生,没有任何代入感和真正打动人心的地方,期待越大失望越大,论演员论题材都应该是年度大作,就这样毁于一旦,看电影还是得挑导演啊
影片的成功得感谢韩国电影的高度类型化,本质上作为一部主旋律题材,其实和抗日神剧没有差别,但韩国导演在其中贯穿始终的是一种类型片的风格,虽然有过于煽情的嫌疑,但不得不承认,影片在制作层面确实具有史诗气魄,缺点在于剧本,追求群像但角色都比较单薄,故事拖沓,以及宋仲基的演技属于标准面瘫
突出主要人物戏剧矛盾,强调国民之恨,民族伤痛的大巨片,国民综艺无挑也做了相关特辑。(决斗的消音还是挺大胆的)既然以乐团身份引出主要人物,如果能嫁接一种诸如库斯图里、斯派克·李、奥特曼类的,有着现场声源演奏的幻想片段,氛围一下就不一样了。|韩国演艺界有个小面积国家共通的弊端—知名演员有限,令人印象深刻的定型化演员较为集中,故正反两派的人物在揭晓真实身份前,甚至单看海报,就暴露在有观影经验的观众视域面前,消解了反转时刻带来的快感。正如豆瓣日历选择那句“一定要活着,在更好的世界相见。”一样,工业文化产品只能配给没有勺子的麻醉鸡汤,让人有勇气再活两个礼拜然后接着感怀伤时。
可差,可不喜欢
……一团散沙
前半小时观感还算可以,执行秘密任务的特务,被迫入伍的大学毕业生,多才多艺的乐队,各有各的特色。跟着就是受战争影响被迫转移,所以在船上各位主角就相遇了。不过我没太看懂黄政民一家子转移的目的和必要性,以至于后来的主线任务我都分不清到底是解救受迫害的朝鲜人民重要,还是黄政民跟女儿逃出生天重要。战争残酷的一面倒还是描绘得挺好的,同族人民反目,对人性的蔑视,对尊严的践踏,权力、背叛、金钱,赤裸裸。最后的那一幕蓝天还是太写意了,乃至于突兀。各种零星的片段,也不知道整个故事到底是说了个啥,控诉战争要么可以更深刻要么可以更简洁的。
谷阿莫6分版。整体故事结构不错,闲来无事,可以一看。
【2.0】剧作构思和《十月围城》是一个套路,但即便是群戏编排,导演想要立住的角色和情节还是太平均了,缺乏主次取舍意识,以至于整个事件的展开最终沦为了一次流水账。
韩国主旋律抗战题材电影。没有刻意丑化日本鬼子,反倒是将自己民族的劣根性剖析开来,二鬼子和汉奸其实更让人痛恨。但这电影最终还是过于煽情了点,前半段欢乐后半段又虐又煽情。p.s.在黄晸玟面前,妹纸们的老公宋仲基的演技还需历练;比起民族英雄和保护女儿的父亲,苏志燮这条悲情线更打动我。
棒子拍的抗日神剧。压抑的故事也带着些乐观温情,提升了观影体验。毕竟表现沉重的主题可以尽量使其深刻,而不是全程催泪卖惨。关于二战,如果有一天我们也有优秀作品贡献给世界(而不是贡献战狼二),我们就可以有一些文化自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