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时候一段路走了很远了,不管是什么原因,总之很难让人甘心放弃。
但世间也只有传奇的人物才不会放弃,从而造就了英雄传奇的故事,就像今年(2016)上映的那部根据真实事情编拍的电影《The Finest Hours》里的海岸警卫队员韦伯那样——何况主角小生是去执行任务救援的。
在面对险恶的风雪天气、波涛汹涌的巨浪、渺茫的机会、队员同伴的退怯情绪、九死一生的事情,想起未接任务之前还有点心生怯意的韦伯,那时却突破了恐惧的心理,变得坚强、果敢和沉稳。
想一想其实韦伯接到任务后,而且还有长者告诉他不要去冒不必要的生命风险,完全可以开着船在离岸附近转两圈意思意思得了的,然后回来说自己尽力搜救了。
可他就是那么的认真尽职尽责,不放弃。
这不仅仅是电影反映了一个大男孩到成熟男人的蜕变,也恰恰又一次衬托了美国人民心中仰慕英雄和拥有英雄主义的饱满情结。
说到美国海岸警卫队的故事,让人容易立马想起的还有另外一部10年前的电影《The Guardian》。
“当风暴把整个港口封闭时,我们出任务;当海军陆战队那帮小朋友们被飓风困在军舰里不能动弹时,我们出任务;就算上帝本人从天堂降临要用狂风把你们家屋顶掀翻烂去时,我们出任务。
”“这所学校(是从精英中挑选出来的)淘汰率达到50%以上,所以如果有任何奇迹,你们成为了我们中的一员,那样你只能拿到微博的薪水,而且有可能独自在浩瀚冰冷的海水中慢慢死去……”一听《The Guardian》上面他们的两段慷慨激昂的格言,你就能感觉到这部电影是偏向高调和彰显个人英雄能耐的。
主角帅、肌肉发达、阳光好强、酒吧里还很懂得如何泡妞把妹,那也算是生活中的另一种高大上了。
此外还有凯文.斯科特纳扮演的传奇的救生员Ben, 他那传奇的故事,不管你有多牛但也比不了他那几乎无人可以超越的“数字”,接着never let go一曲回荡,便压制住了多少人的泪水在眼睛先打转然后慢慢流淌。
与电影后者相比,《The Finest Hours》看起来就显得非常的低调务实,就像有钱人的巴菲特只住几万美元的房子一样,也不知道是否这两部关于海岸警卫队救援的英雄主义电影冥冥之中也要有一个相互回应的过程,歪打正着或者是碰巧。
在高调与低调的之间穿梭于银幕。
《The Finest Hours》或许毕竟是真实的故事,故事从爱情开始,也以爱情为结尾,低调得有点羞涩,从男女主角约会第一次见面的韦伯对自己穿着不太自信的感觉,到片尾两人相拥确定挑好的日子结婚,都低沉的叙述着故事的发展。
整部电影虽然没有什么激荡回旋的配乐,即使是在大风大浪之中韦伯如此坚定的告知自己的同伴队友绝不会回头,也绝不会放弃的表现出英雄气概时;即使是在遇难的大船将要崩裂进水、情节特别紧张的时刻,也没有扣人心弦的曲目相伴。
但是就算场面没有这些‘即使’,整部电影也能让你突感什么叫做惊心动魄,你不得不说这确实是一部低调的影片。
但更让人显得低调得不可思议的是另一个男主角——雷.希伯特,遇难轮船的一位首席工程师,是他力排众议靠自己的学识做出准确的判断,并且让大家团结起来,可以说他力挽狂澜于即倒,匡扶大厦之将倾救了船员们和自己的命,自己还是最后一个人下到救生船的,让不服的人心服口服。
如果没有雷.希伯特大胆的正确的前期作为,人和船都早早沉入海底,那后边也就没有韦伯他们四个小伙救援队员什么事情了,顶多是在海浪中冒着无畏的风险,生死天定,捞一个勇敢勋章或者赞誉,不过那金质救生奖章也估计没他们的份了。
同样如果没有韦伯他们的坚定救援信念,希伯特他们所做的一切努力也许都将白费,最终还是会沉没于茫茫海水之中,无人知晓和问及。
但是上帝总要眷顾、苍天总要发情的,不然怎么能有情人终成眷属,好人得以长命?
如果没有英雄传奇的故事,世间又怎能叫人甘心放弃呢?
救援成功后,伴随着人们集结在岸边的车灯,突让人心里感觉格外的温暖和舒坦。
韦伯和女主角未婚妻又可以相依相爱了。
可是最后总让人有一种少了什么的感觉,突然间你会隐约的想起一个人,雷.希伯特,长得还算帅气的男人,默默无闻的离开却没有什么特写,或许这是电影故意最后想告诉大家:这样的好人不多了吧!
影片故事根据2009年的同名小说改编,由曾执导《充气娃娃之恋》、《新天师斗僵尸》的克雷格·吉勒斯佩,担任导演。
外媒综评,认为影片没有人们预期中震撼,影片犹如在海上摇曳的小船,节奏飘忽不定,甚至由支离破碎的剧情拼凑而成。
故事讲述的方式,是中规中矩的时间线进程,似乎人们预期的高潮,并没有出现在营救和返航中,影片的激情桥段确实被前置了,对于真实的故事,我们也许应该多一份包容。
影片中,仅有机械师和舵手两位主要人物的树立,更多的是两队人员的集体意识。
他们最后在一搜救生艇上,度过了人生中最寒冷的一夜。
在影片中我们看到了什么是信念?
信念是布拉希尔父亲的一句话:“我的孩子必须上学。
”信念是断了腿的拉希尔躺在病床上要求回到潜水前线时那种坚定的眼神。
布拉希尔坚定不移的相信自己能成为首席士官。
这个信念,让他打破传统的约束,大胆地相公众承诺。
一诺千金,承诺的背后也是一种信念,人的信念是起决定性的作用的,卡尔说到做到,他用超强的执行力去行动,他始终记住他父亲的教诲,并且相信他一定能达成自己的目标!
从他身上我们看到了信念的重要性,正是这种信念为布拉希尔指明了人生的航向,获得了成功。
最开始是抱着看特效看场面的目的找的这部电影,说实话就是娱乐一下。
但是当电影逐渐展开,情节慢慢浮现的时候,我意识到这可能是一部优秀的电影,不只有画面。
男女主角的关系发展交代的略有简陋,不过这也不是重点。
克里斯派恩的耿直男饰演非常到位,固执的坚守规则,正直善良,以及不善于谎言的诚实,全都体现了出来。
电影里的两个船长是核心情节的关键人物,油轮船长的果断以及魄力,和柏尼的冒险与无畏,相互呼应。
油轮在船长的带领下暂时拜托困境,营救船在柏尼的带领下也成功营救。
刚开始看到车队到达码头后关掉车灯时,对导演十分失望,最好的剧情应该是女主独自亮灯,接下来果然还是有了,瞬间对影片好感提升。
男女主角的灯光逐渐从黑暗中浮现时,我想到了盖茨比的绿光,同样的微弱,不同的是一个永远无法企及,一个却近在咫尺。
可以看出船上众人已经陷入绝望,他们在海上随波逐流,无边的黑暗。
可是远处出现的微弱灯光告诉他们真的活了下来。
影片中多处给柏尼的回归蒙上阴影,罗盘丢失,小岛停电,超载的小船,但是他们最终仍然回来了,所谓好人必有好报。
对于规则的遵守一直是影片的矛盾所在,从结婚允许,出海,超载,到队员要求导航,指挥官的命令等等。
都是责任与选择的体现,柏尼从开始的服从规则,到后来的遵从自己,是他成长后的表现。
我们需要遵守规则,但是更要懂得变通,而这也是柏尼从男孩到男人的转变。
需要注意的是,过去的失败营救使他把救人看作自己一中赎罪的方法,他需要不断营救来抚平失败经历的伤疤。
这也是理解电影的一条线索。
看完本片我内心是很震撼和澎湃的。
思绪涌动却不知该从何说起。
对于灾难片真的是有一种特殊的感觉,其中又以海难片为甚。
从《泰坦尼克号》到《少年派》《海洋深处》《完美风暴》(这部我有深刻印象,但是一开始想不起这片名了,搜了好久,还下了看了好多片段才想起来)。
海难片给我的最大震撼就是大风大浪,再坚固的船也都是一叶扁舟。
海洋的巨大力量实在太让人敬畏了。
但是更让我感动的就是在灾难中,人类生命的坚韧,在绝境中仍然凭借自己的智慧,更多的是求生的意志,做着搏斗。
这样的力量,能给我们日常生活的艰苦一点启迪。
具体到本片,还有对生命的尊重,对职业的尊重。
爱情与公职,两方都坚持了自己的立场,这点很不错。
再来花痴下整个演员阵容,都是高颜值,化身克里斯派恩小迷妹,之前一部大烂片自毁形象真是没救了… 而且灾难片还普遍视效很棒!
里面有段驾艇的,男生就是对这种机械没有抵抗力,高超的驾驶技巧,抓住转瞬即逝的时机加速转向,这种肾上腺素爆发的感觉令人着迷。
还有影片正片结束后,当年的真实剪报和照片当背景感觉超好,我还扫了好几眼!
像海难这种题材的电影已经没有什么新意了,要有所突破,有所创新,有所亮点,其实是很不容易的了。
对于这种题材的电影也已经不是那么感兴趣了,之所以选择这部影片,主要是因为这是按照真实故事改编的,少了故事的虚空假大,多了剧情和人物的真实,以为可观赏性更强。
但看完影片,总觉得浪费了这真实的故事,影片不惊不喜,看得我也不怒不惊。
先说说影片里比较好的部分吧。
首先,影片的画面拍摄和故事剪辑没有运用太多的技巧,但在海面上的画面拍摄及船只迎面而来的海浪的拍摄画面确实很不错,把海面上的惊险场面大气的表现出来,也由此能够感受到不管是遇难船只上的人还是救援船只上的人的紧张心情已经面临的严峻挑战。
其次,影片的雪景的阴沉色调,皑皑白雪却似雾霾笼罩,极好的渲染了在糟糕的天气下人们的沉闷心情,远景的拍摄,画面挺美的。
另外,就是影片的最后,当岸边的车灯陆陆续续的亮了起来,救援归来的男主眼睛半睁半闭间朦朦胧胧的看到了光亮,这一小段的拍摄以及剪辑,真心不错,身体及精神在海上被慢慢击垮,突然间的光明让心里瞬间燃起了希望,那一刻,振奋人心。
但是影片其实是可以更好的,最主要的问题是,剧本不好。
整部影片主要是要讲1952年美国海岸警卫队救援失事油轮的故事的,但影片却生硬的把男女主的感情线放在了影片的开始,可是整部影片看下来这一条感情线可有可无在片中犹如鸡肋,对故事的发展起不到任何推动作用。
而在故事的最后,却是展示了男主的事迹,对于整部影片的故事讲述其实有点多余,影片若是在讲述男主的生平事迹,到是可以有这一段,只能说剧本的讲述及把握点主次轻重没有处理好。
另外一个很大的问题是影片似乎是把故事中的三个主要人物生搬硬套的凑在了一起,没有过多的交集,剧情很不紧凑。
男女主的交往自成一段,对之后事件的发展不起任何作用;失事邮轮上的人物的剧情发展也自成一段,并且在剪辑上有点突兀,从男女主的感情线一下跳到邮轮上,没有任何铺垫或引导,很生硬;另外男主驾驶船只去救援的情节也自成一段。
三段的主要情节各自发展却不能很好地融合推动整部影片剧情的发展,看完只觉得索然无味。
其实整部影片所要传达的情感及精神是很好的,只是剧本没有写好,剧情的发展不能够吸引人心。
但像这种真实故事改编的影片,看完总不免感慨,生命的脆弱渺小却又及其的坚强。
平平淡淡的生活中对生命的感悟并不会太深,只有经历过了风浪,才能感受到什么才是最重要的,当邮轮搁浅时,才真正感受到脚下踏实的感觉的美好,当在险境中求生后,才更加体会到有人的陪伴的美好。
一个周末的下午,看完了《怒海救援》。
《神奇女侠》《海边的曼彻斯特》《决斗犹马镇》《特洛伊》......好多明星脸轮番出场,让我不停地说出电影的名字。
但最打动人的还是根据真实事件而改编的剧情。
1952年2月18日,美国马萨诸塞州,在从新奥尔良去往波士顿的航线上,彭德尔顿号油轮在特大暴风雨中发生了断裂,船上的33名船员虽然在经验丰富、并且把彭德尔号作为情侣的机械师率领下,竭尽全力维持着引擎、控制着方向、延缓着沉没......但所做的这一切终究于事无补,船体引擎进水后失控不断下沉。
海边救卫队的伯尼接到了经验不足、地形不熟的指挥官命令,去搜救不明位置的断裂油轮。
虽然伯尼刚刚订了婚,虽然大家告诉伯尼在暴风雨中出海没人能够穿过地势险峻的沙坝。
有些事你必须得去做,哪怕无比危险。
伯尼义无反顾地服从了指挥官的命令,三名船员自告奋勇地与伯尼一起登上了搜救船。
面对惊涛骇浪伯尼沉着冷静,凭借着勇气和执着、意志和经验,翻越重重巨浪,营救了油轮上的32名船员,回到了生命的彼岸、幸福的彼岸。
这次救援行动成为美国海岸警卫队上最值得铭刻的救援行动。
影片在拍摄上也是狠下功夫的,让观众在惊涛骇浪中历险。
但深深触动我的,还是以主人公伯尼为首的救生员们,还有彭德尔顿号油轮上的机械师,用生命诠释着那份职业精神、职业操守,面对凶险坚守职责、义无反顾,这不仅是对职业的执着和信仰,更是对人生的执着和信仰。
让我想起了前不久看过的大卫•贾柏拍摄的纪录片《寿司之神》中小野二郎在开片讲到的:一旦你决定好职业,你必须全心投入工作之中、爱自己的工作。
职业精神本质上就是人生精神和信仰的一种最好体现,是人性的一种最好诠释和演绎,哪怕付出生命的代价也在所不惜,这不正是人性的光辉和力量所在。
断断续续用了好几天的时间,终于看完了这部表面貌似枯燥的电影。
但越到影片的结尾,越不忍割舍,根据1952年,真人真事所拍摄的电影.柏尼韦伯船长和他的3名小伙伴,完成了不可能的任务,在极其困难的情况下,救下了32名船员。
影片中有大爱,职责,担当,简单却长久爱情,有太多太多的正能量。
在影片临近结尾的时候,小镇停电了,镇上的居民,用自已的汽车,为迷途的海员们点亮了灯塔。
让爱在光线中延伸。。。
其实只有经历过这部电影里的一切,才会懂得这部电影是多么的真实。
看到电影里Mr.Sybert冷静又熟练的组织船员们自救的一幕,心里突然为之一震。
当他坚持不让弃船,毅然决然砍断了救生艇的绳索时,我甚至觉得这不是电影。
因为,这一幕真的似曾相识。
直到电影最后,我才了解,原来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这也就说得通了。
因为,我有过差不多的经历。
记得我入学第一天,老师叫我们去泳池集合。
我被告知,想要学Oceanography海洋学,那我需要pass的第一课就是Sea Survival。
来自苏格兰的教授得话现在还回响在我耳边,never abandon the ship。
当时还不理解,但后来懂得了,在海上如果想要获救,那就是找到岸边,如果没有岸,那么能够救你的,真的就剩下你的船了。
而再熟练的水手,也会惧怕海上的暴风雪,在海上的温度往往比大陆还要低5、6度。
船上的黑人水手吓得不敢跳船的一幕,是经历过的人才能够体会。
不用说T2的油轮,我第一次跳船不过3米高的跳台,已经吓得半死了。
但是,不跳,就真的更没有活下去的希望。
他们能够获救,是因为他们听从了经验丰富的那个人的指挥,并且相互配合。
我第一次一个人放下救生艇时,它是倒扣在水面的,一个人拉住救生艇的绳索在水下将它翻过来,砸在了自己的身上,当时真的觉得自己要死了,还好有人拉了我一把,把我救了起来,如果只有一个人在海上是活不下去的。
当Mr.Sybert指挥船员们搁浅后,他说了一句,脚下踏实的感觉真好,不是么?
这是所有在海上经历了风浪后的人才会懂得的踏实。
狂风暴雨里的船,会让人有一种莫名的恐惧,一种双脚不能着地的不安,而更可怕的是,这种不安何时才会终止。
而Bernie冲破沙坝的乱流时,他的小船一次次被浪拍打入海中,那种每一次都可能会死亡,而就算活下来还要面对下一个风浪的感受就好比让你用只装了一颗子弹的左轮手枪一次次瞄准自己的太阳穴,扣动扳机,却不知何时才会死。
海难的电影看过许多,但是能让我觉得如此真实的,只有这一部。
有时电影只是重现生活,更是让人去有机会体会你所没有经历过的一切。
所以,在看这部电影时,不要去挑剔场面的设计和人物感情的刻画,在我看来已经非常完美了。
但是也希望其他人,一辈子不要有这样的经历,与大海相比,我们真的太过于渺小。
7.5/10对于灾难片的定义,可能是所有类型片里面最简单的了,一部灾难片,简单来讲,要拍的成功,大概只需具备两个元素就好,即“效”和“情”,所谓“效”即指CG特效,“情”则指感情包括像友情、亲情、爱情等,翻阅以往的优秀灾难片,《独立日》、《后天》、《海啸奇迹》等等,皆具备了这两种元素,而对于其他方面,包括剧本、摄影、表演等,不是说不重要,只是说相对所占权重要低很多,比如就很少有凭借出演灾难片主角而获得了奥斯卡影帝影后的再谈回这部《怒海救援》,关于“海难”的灾难片,影史上并不少见,比如家喻户哓的《泰坦尼克号》在某种意义上讲也算作一部“海难片”,只是它更为人熟知的还是那段爱情故事罢了,再比如去年的《海洋深处》,同样也是海难,同样也是真实故事改编,同样也是“Chris”(两部主演分别是锤哥和派恩)主演,和这部片极其相似,而且硬要比个高下的话,我个人更偏爱这部,后面会谈到原因。
片子讲的其实是个很简单的故事,在一次海上暴风雪中,一艘油轮被摧残成两半,一半上包括船长等人全部丧生,而另外一半则坚挺的漂泊在海上寻求救援,这时,作为海岸警卫队的一员,派恩受到上级指示,与另外三人组成救援小组,驾驶着一艘“迷你型”小艇前往救援,由于派恩之前并没有太多的出海经验,所以这一次他内心更想证明自己,越过千难万险,找到那(半)艘搁浅的油轮及其幸存者后,满载着32人(远超于限定的12人)之多成功返回港湾,派恩在证明了自己的同时,也与自己的未婚妻圆满团聚。
下面是半艘油轮和一艘小艇的对比<图片1>
同时,这部片的前90分钟,还存在着两条线,即卡西阿弗莱克和克里斯派恩两位“船长”怎样分别带领船员克服重重困难,在这近90分钟里,卡西阿弗莱克作为船长牺牲后的“临时替代指挥”,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他不仅临危受难、处变不惊,凭借着对这艘大船的熟悉,动用各种方法来使船成功搁浅拖延时间等待救援,所以可以这样说,前面的近90分钟阿弗莱克才是这部戏的主角(至少我是这样觉得),而直到两队人马最终汇合,两条线归为一起时,派恩的个人魅力以及领导魅力才逐渐显现出来,他不仅成功救出几乎是所有幸存者,更敢于在关键时刻“违抗”上级命令,并成功把所有人带回港湾,至此,故事才圆满收场。
之所以说相较于同题材的《海洋深处》,我更偏爱这部戏,在于这部戏中人物设置更有趣,拍摄手法更具技巧性,以及导演在很多细节方面的用心:上面也提到过,这部戏的三分之二时间里,几乎都是“双主角”的设置,这是一种比较常见又比较吸引人的人设,从阿弗莱克和派恩两个人身上,我们能看出很多对比,比如阿弗莱克的冷酷和派恩的腼腆,阿弗莱克善于打破常规与派恩的恪守军令等,两人性格完全不同,但是,在某个节点上,两人又会呈现出与之前完全不同的性格和态度,比如阿弗莱克面对船员的冷嘲热讽说出“我也有自己的生活,自己的故事,只是不想说而已”,看出这个人物其实内心也是孤独的,在这个团体中,也只有他是一心想救所有人的,又体现了他的热情与无私;而派恩虽然在平时是一个憨厚老实并且腼腆内敛的人,甚至是求婚这种事都要女方提出来,但是到了关键时刻,他却是最果敢也最冷静的一个,也是因为他敢于违抗上级,才让大家全部幸存。
而在拍摄技巧方面,开头有一段船员接龙传话的长镜头令我印象深刻,在这种“特效大片”中能见到这样相对文艺的拍摄手法,还是比较惊艳的,以及后面船员面对海浪时的慢镜头处理,同样值得称赞。
另外,还要提一点,就是片中女友这一形象的含义,不知道真实事件是否和这部片描述的一样,总之,我认为这个形象也是本片的添彩之处,对于这一形象,导演或多或少的加入了一点时代元素以及私人情感,比如旁人对于“女方向男方求婚的惊讶”、同事对于她闯入办公地的“无理举动”的呵斥,以及两位可能是会有着相同(丧夫)命运女性的深情拥抱惺惺相惜...这些不仅是对整个故事的精彩补充,更是为这部本应是宏大的救援行动的影片增添了一丝小家温暖以及女权主题,上述这些细节,无疑体现了亲情、友情、爱情等诸多关乎“情”的元素,所以说,综合这些因素,这部戏能够在灾难片类型中拥有脱颖而出的潜质。
近些年来,欧美地区每年都会产出不少类型多种多样的灾难片,《海啸奇迹》、《末日崩塌》、《僵尸世界大战》以及这部《怒海救援》,算是其中比较优秀的代表,由于超级英雄片的盛行,同样是仰仗于特效的灾难片近10年来都一直处于被压制的地位,而这些优秀灾难片的产出,理应受到我们的鼓励,毕竟,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对于电影界也好电影迷也好,才是真正的有利无害
根据事实改编,舰长同学.开篇这是要讲一个爱情故事?这船断成两半,海上的风暴和残缺的船身形成强烈的视觉冲击,让人感受到天气的恶劣.情节紧张,处处惊险.返航时风暴变小,还以为返回浅滩时又会波折再起,结果提都没提浅滩.女主不漂亮,但是很适合这个角色.总体不错,7分
慢节奏惊险片
怒海救援。美国主旋律片。
相对于星战级别的制作成本,影片的质量完全不对等。全片90%寡淡无味,最后在沙坝中的特效是唯一亮点,这么高的制作成本应该是用在了几个男演员,和几个稀少的海浪镜头上面。爆米花电影都不算
从暴风海浪的气势,到遇难邮轮的巨大,再看救援船只的渺小,给人一种难以置信的对比,所以说真是一个奇迹。不过片子更多讲的是男主怎么去救援,以及邮轮上人怎么自救,或许和预想的有些不同。也因此片子在煽情上不那么用力,震撼有余触动不足。另外在片尾有真人照片,扮演者还都挺像。
2.5 灾难中人们的失落和绝望其实还可以深挖,可是导演好像着急赶飞机,并没有放大抓人的细节,太糙了,ps.暴风雪后的天气为啥那些演员看上去都不冷?
小舰长一开始还有点出戏 一握上方向盘立马不一样了 你会觉得无论是星系还是大海 他都有办法带你回家 会不自觉地相信他就是cap 演得挺好 还有就是Casey A. 他太好笑了 完美地演绎了 性冷淡is the new sexy哈哈 配乐特别棒 出海那一段特别紧凑 没有尿点。
标准美式英雄主义。。。认真的。。那么个小船。。。几个大浪过来没翻。。。我是真不信。。这领导就派这小破船去救援不是摆明让人去送死么。。
好看
哭死我了算了,救援片和爱情片融合的典范,很好的剧本。
真实故事更震撼
真应该在影院看,克里斯派恩佳作很多啊
N多美剧熟脸,挺好看的,就是男主克里斯派恩的表演还是欠缺火候,还不如小本他弟表现得游刃有余。卡西阿弗莱克太适合表现复杂内心的小人物了,反差还蛮大的。
女主角剧情线夹在中间,不伦不类
挺无趣的,救援过程也拍得很无聊
美式主旋律片,不过拍得很无聊。遇难船员自救的片段本应该惊险重重,可惜观看时候完全没有这种感觉。女主这条线完全就是多余的,直接删掉都没关系。整部电影稍微能看的镜头也只有船在巨浪上颠簸、获救船员在归途中风吹雨打以及所有汽车开灯为男主指引道路。但也就稍微好点,矮个子里挑高个的水平。
不觉得很好,虽然是真人真事,但故事略显单调
故事简单点 反而很感动
个人觉得还不错。就是比较适合3D大银幕,在电视上看不过瘾。
舰长,船长,飞行员,等我有钱了一定给CP投资让他当回机长,开民航过把制服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