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和命运对她的前半生如此的残忍,但是她在后半生的生活了里有幸运的拥有了珍贵的友谊和一群温暖的人陪伴,所以她的生活忙忙碌碌,直直去去,每日和地痞流氓还有区政府的公务员斗智斗勇,为了统一市场的人们操着无比巨大的心,虽然过去一切的终于呈现在大众眼前,她惶恐、害怕,但当朴主任远远的喊出“How are you?”,她如梦中惊醒般答到“I am fine,thank you and you?”时,她又回到了那个什么都不怕爱管闲事的市场里的罗玉芬,她重重的咳了一声,勇敢的站向前,,嫌弃自己的衣服,向世人揭露日军对她犯下的罪行,就好像平日里在市场上管东管西一样勇敢、果断
“真实事件,荒诞表现”大家好,给大家介绍一下,这是我最喜欢的一位韩国女星。
罗文姬
这位算得上是韩国的国民奶奶了。
中国认识这位奶奶的也不少,电视剧《搞笑一家人》陪伴了我们多少个夜晚。
(是的,《搞笑一家人》里这位奶奶老老实实用的原名出演,自己扮演自己。
)今天要说的,是她九月份的一部最新作品,也是目前为止在豆瓣评分最高的一部《我能说》。
朴民载是区政府今天新报道的信访办新人。
他为人极具原则性,办公位像是用尺子比划过一样整整齐齐。
叫号码,收表格,进行接待,有条不絮。
这时一位奶奶过来了。
周围的同事要么转身离开,要么装作在打电话,没有一个人手头是空闲的。
奶奶径直走到了朴民载的接待处,就准备开始投诉。
朴民载:你有号码牌吗?
奶奶一叉腰:号码牌,我在这个区政府根本就没拿过号码牌。
这位奶奶叫罗玉粉,每天的爱好就是在街上到处溜达,抓拍不文明的社会现象,然后到区政府举报。
放到我国,就是一位根正苗红的朝阳区大妈。
区政府的办公人员不堪其扰,大多数时候都是对老太太敷衍了事。
但罗奶奶却不知失败为何物,区长都换了五任了,她都还依然活跃在区政府的第一线。
人送外号,鬼怪奶奶。
横行霸道多年的罗奶奶第一次在朴民载这里栽了一个跟头。
道高一尺,魔高一丈。
第二天,罗奶奶又出现在了朴民载的面前。
准备了一堆信访材料,一叠号码牌在信访办打起了持久战。
此时洋洋得意的罗奶奶怎么也想不到,过几天自己会因为学习英语的事情,反过来请求朴民载的帮助…
如果剧情照此发展,那么这就是一个朝阳区大妈和公务员小张由学习英语,互相理解互相帮助最后共同对抗黑心小区开发商的故事。
剧情的反转,出现在奶奶罗玉粉身上。
奶奶罗玉粉。
13岁的那年正值二战爆发,日本军队四处搜寻少女当做慰安妇。
奶奶运气不好,看了那天太阳落日的余晖,却没能看到第二天太阳再升起。
那是一段暗无天日的时光。
还好,奶奶熬了过来。
年近古稀,人总喜欢怀旧,有一位故人在便可絮絮叨叨一整天,但奶奶没有。
奶奶说她想学英语,她有一位弟弟在美国,那也是她唯一的亲人了。
“正德啊,你还好吗?
”朴民载偷偷记下了那个号码,打了过去。
“玉粉?
很抱歉,我不想和她有任何联系,也请她不要再来找我。
”电话关断了,奶奶什么都还不知道,依然对着那一面贴满了英文便利贴的墙壁认真背诵着。
是的,她的家人不承认她,视她为耻辱。
母亲去世那天,对她说的唯一一句话是,不要把这件事说出去。
现在奶奶七十多岁了,独身一人,无儿无女。
秘密保守得很好,就是有时会很寂寞。
奶奶把过多的爱,分给了她遇见的每一个人,生活过的每一寸土地上。
如果说老人们闲暇时间多,而团圆时间少而形成的古道热肠,是种孤独。
那么奶奶是这种孤独的极致。
她教育乱放招牌的店主,她斥责欺压店主的混混,她投诉放任混混的政府。
她爱着所有人,所有人都躲着她。
在罗文姬的演绎下,这位老太太显得很可爱,展示出了一种积极的人生色彩。
为了让朴民载当她的英语老师,天天在信访办给他递交申请书:“当我英语老师吧”
自带了茶水茶点和英语书,坐在朴民载面前,一口茶水,一口茶点,悠悠地朗诵一段英文,装作一副若无其事的样子。
被拒绝后,还会不开心地嘟囔道:“长辈都和你这么说了,你至少得假装考虑一下吧。
”
但在一些细微处,慰安妇的阴影又时刻环绕着她。
即使相熟多年的女性好友触碰道她的身体,她也会表现出一种抗拒,手不断整理着自己的衣领,好像有什么脏东西。
保守了大半辈子秘密的罗玉粉在母亲的坟头想了很久。
“妈妈,你为什么要那么做,你为什么要觉得丢人,我的父母兄弟都嫌弃我,我怎么挺起胸膛做人?
”可是做错的不是我,是那些施暴者。
这也不是我的耻辱,而是日本的军队的耻辱。
罗玉粉站在了HR121的讲台上,将自己的衣服掀开,露出了那些丑陋的伤疤和刺青,用质朴的语言诉说了日军当年的暴行。
“我想要一个道歉。
”而片名《我能说》到这里也代表了两层含义:一方面是说能以70高龄学习英文,另一方面是罗玉粉能站出来,勇敢的指正日军对待慰安妇的暴行。
HR121是美国会众议院2007年表决通过的一项谴责日本在二战期间强制亚洲其他国家妇女充当日军“慰安妇”并要求日本政府正式道歉的议案。
《我能说》正是基于这件真实事件改编的。
无论电影还是现实中,罗玉粉奶奶苦学英文,都是为了能将自己遭受的苦难公之于众,要求日本政府道歉。
“我们的要求并不过分,只要承认自己的错误就行,这是你们得到宽恕的机会。
”“在我们还活着的时候,我很抱歉,说句道歉真的那么难吗?
”这是罗玉粉奶奶演讲的原稿,说句道歉真的那么难吗?
对于日本政府而言,是的。
事件过去十年后,2017年10月30日,也就是这周周一。
中国、韩国等国共同提出的“慰安妇”申遗项目,在日本政府不顾国家形象地阻止下以失败告终。
截至自目前,中国还健在的慰安妇还有八位。
很多人等了这一句道歉,等了一辈子,最后抱憾而终。
“日本的道歉究竟要等到什么时候,一辈子还不够长吗?
”一辈子很长,但这些老人们怕是再也等不到那天了。
《二十二》也就几个月前的事但这么快就变成了《八》,老人还能等多久文章首发自我的微信公众号真故电影 微信号:zhengudianying 微信后台回复【我能说】,有资源真实彩蛋:日韩为这部电影隔空撕X,700多遭残杀的中国人却被彻底遗忘,而这个地方却被日本申遗,还有不少中国人去往旅游,背后隐藏着怎样不为人知的故事?
微信回台回复【416】提取文章。
我的主业是挖掘电影背后的真实故事,关注真故电影每天一则经典电影背后的真实彩蛋。
现在,我要郑重其事的给大家推荐一部韩国电影《我能说 I can speak》。
先来谈谈韩国电影,我承认在我年少无知的时候总是看不起韩国棒子,觉得我们大天朝物产丰富,岂是这等蕞尔小国所能比的?
在当时的我看来,这个国家除了用韩剧来吸引怀春的少女之外一无是处,再加上韩剧中韩星极其相似的面孔,实在是不值得一提。
但事实证明我错了,大错特错,啪啪啪打脸停不下来的那种错。
当我看《隐秘而伟大》中看到一个作为偶像爱豆的金秀贤(《来自星星的你》的男主)居然毫无偶像包袱扮演一个随地大小便的傻子居然还演的惟妙惟肖的时候(同样是扮演傻子,《海派甜心》里罗志祥根本无法与金秀贤扮演的相提并论),我就知道了我犯了和清末大多数清流人物一样的错误。
我不禁反思,是什么给了我勇气来让我看不起我们的这个邻邦?
又是什么给了我自信让我如此的为自己是一个中国人而骄傲?
就算我们嘲讽韩国明星一张脸,但我们不能不对他们明星的敬业态度肃然起敬,尤其是对比起国内一些天价“小鲜肉”不仅耍大牌还毫无演技等专业素质。
回到电影,起初是被主演吸引,女主是小时候天天看的《搞笑一家人》里面的奶奶,想到小学时候总是一边吃饭一边看着这个韩剧傻乐呵,没少被爸妈说教;而男主就是前几年大火的犯罪累韩剧《信号》的男主。
当我看到画面如此明艳的海报的时候还以为这会是一个像《搞笑一家人》一样的喜剧,而在电影的前半段也确实如此,在寝室笑到出省,而随着电影的进行,身世大揭密,奶奶的身份是二战时期的慰安妇,然后泪点就来了,一下子回到了当初看《忠犬八公的故事》时候的状态,眼泪止不住的流。
提到慰安妇,就不得不提到暑假的《二十二》。
讲道理,这个片子上映之前我就告诉自己一定一定要去看,为了让有良心的中国导演能继续关注中国的少数群体而尽自己的绵薄之力,但是当电影真正上映的时候我却害怕了。
慰安妇,这是一个多么沉重的话题啊,作为一个中国人,提起那段被日本侵略的历史无一不恨的咬牙切齿,恨不得现在亲自披甲上阵血洗日本一解心头之恨。
然而提到慰安妇,作为一个女生,更多的是一种无力感与一种即使无法感同身受也会痛彻心扉的感觉,就像张纯如女士在写完《南京大屠杀》后自杀一样,这种痛苦的感情根本无处宣泄。
而韩国这部《我能说》并没有采用像《二十二》那种回忆或者像其他直接展示日本罪行的电影一样,当然我这里并没有说《二十二》或者其他这种类型电影不好的意思,只是想说《我能说》采用了一种并不会让你从头压抑到尾的方式,反而有一些在嬉笑怒骂之间体会人生百态的感觉。
这样,或许能吸引更多的观众走进影院,引起更多的人对沉痛问题的关注。
毕竟大多数看电影是为了娱乐自己,太过于沉重确实会让大部分人望而却步。
需要再次声明的是,像《二十二》这种类型的影片也有存在的必要,历史本就是残酷的,但若是有其他的方式去讲述,那这种方式也未尝不能存在。
最后再说一说日本侵华问题,有人说中国历史上自相残杀的例子数不胜数,往近里说,清朝也有扬州十日,嘉定三屠,就连被我们捧上天的曾国藩灭灭太平天国后也选择了屠城,杀的人也并不在少数,那为什么非要对日本杀中国人如此念念不忘呢?
首先,我认为,曾国藩屠过城并不是日本就可以对中国人大杀特杀的理由,其次,战争是残酷的,在战争中杀敌也许是理所应当的,但这并不是事后否认的理由。
现在我们所说的要铭记被侵略的历史并不是要我们以后伺机报复,而是要吸取教训避免今后重蹈覆辙,就像我看不起韩国,这一点本身就是毫无理由的蠢念头。
归根结底啊,无论对强者还是弱者都应该充满敬畏,埋头发展完善自我才是硬道理啊!
以上,仅为我看完这部电影的一点点感想。
一开始以为是一个爱“举报”的老奶奶和信访部门公务员的故事,后来奶奶突然要学英语,别人说她是要和在美国的弟弟通话,又以为这是一个亲情故事,到后来才知道,奶奶是为了能在国际社会上用英文讲述自己曾经作为“慰安妇”的经历,不到两个小时,剧情两次反转,却没有任何不流畅的地方。
男主教奶奶学英文的第一句、奶奶在华盛顿的话筒前紧张说不出话来的时候,男主跑到会场外问出了这句“how are you”,奶奶明明受了很多苦难,却仍然笑着、特别有力量的说出,“im fine,and you”明明是一部喜剧电影,我却哭了一半的时间。
“慰安妇”话题用商业片的形式拍出来,没有任何的商业片的感觉,还得到了更多关注,李文姬奶奶的演技太棒了👏中国也拍过两次,不过都是纪录片,去电影院看的时候也没多少人。
希望有更多人能知道“慰安妇”的存在,不要太快忘记,希望日本人能早点道歉,因为奶奶们不可能会活到200岁。
又一部韩国慰安妇题材的电影,观影过程笑中带泪,看过之后如鲠在喉。
影片采用层层推进的叙事方式,没有受沉重题材的影响,刻意去煽情,而是把一个曾经遭遇过不幸的孤独老人的日常生活作为切入点,通过与政府信访办公务员小哥的忘年交,先讽刺了政府机关单位工作人员的不作为,继而烘托出热心大妈的善良品格,从而引出主角玉粉奶奶的悲惨过去,最后与电影主题关联起来,去控诉,去平权,跟片名相呼应,我能说,这个说字用得太妙了,是控诉日本侵略者的暴行,是温暖公务员小哥的心灵,是为民请愿的决心,更是坚强活下去的信心。
强烈推荐
是今年看过最喜欢的一部电影,喜欢这部电影,讲述了慰安妇,但没有一味沉痛。
前半部可能就是罗奶奶的晚年生活,在市场边开这个生意不温不火的裁缝铺、巡街挑刺、顺道治愈了干吃方便面的高中生,朴主任那个高中生弟弟说罗奶奶是怕孤单,才一直管闲事,去信访局…罗奶奶她在市场挑刺,也杜绝了无数安全隐患,会有固定和闺蜜的约会时间,担心闺蜜身体情况,开始学英语。
后半部,一张报纸登出她隐藏了半辈子的身份,也是被家人抛弃的原因,曾经是🇯🇵慰安妇。
大伙唏嘘和平常找茬判若两人的她,开始同情,罗奶奶并没因此在众人面前有所变化,在母亲坟头说了当年没听到的话。
怎么会有这样的母亲,当年在13岁的女儿经历这样的苦难,不对,是在地狱里走一遭后,没有安慰心疼,反而是觉得耻辱,要女儿把这些事烂在肚子里。
可是啊,为了帮对她而言最重要的闺蜜达成愿望,向这个世界说出守了大半辈子的承诺。
现在生活在美国的弟弟甚至不愿和她相认。
好想抱抱罗玉粉女士,无法自主选择家庭出身,但朋友和想要和什么样的人接触可以。
比如换了阿兹海默症的闺蜜、比如朴主任和他的弟弟…她藏了大半辈子的苦难,说出来了,可笑的是罗奶奶在议会发言完,居然有日本人想用钱买她闭嘴。
她自学了英语,说的不止是英语,更是她死守半辈子的秘密,怎么会停下来。
罗奶奶在第一场演讲之后,是一场接一场的飞的,护照章子盖满、开始锻炼身体、英语变得流利…这些不都是为了让做错事的人承认错误。
安倍向韩国慰安妇道歉了,可我们的呢?
还要欠到什么时候,从三十三到二十二,我们在等,他们也在等,好气!
《i can speak》我能说,只看先半部分是一部非常中规中矩的韩国电影。
搞笑、温馨,也有主人公在故事中一路陪伴成长。
对于这部电影我是慕名而去,我早知道它是一部关于慰安妇制度受害者的电影,当转折出现的时候才发现,原来在前文里慰安妇的阴影一直笼罩着她。
i can speak,能说出口的不只是难学的英语,还有妈妈让她死守的难堪的秘密,她坐在妈妈的坟前,哭的像只有十几岁,她问妈妈,为什么受害者要感到耻辱?
更是说出犯罪者想让她们带入尘土的罪行。
当罗玉粉站在众人面前展示自己的证据,我想到曾经分享过的《二十二》,有太多已经消失的,不会说话的“证据”。
这也是我第一次直观的感受到慰安妇问题在世界范围内遇到的难题,电影里的日本人问出“你要多少钱”的时候,我真想狠狠揍他。
前段时间还有一个游戏里出现用慰安妇骂人的事,这真是我们教育的失败,是耻辱。
当电影的片尾滚动字幕从我眼前划过的时候,我忽而恍了神。
蕴于这份恍惚之中的,是对这部电影所展现的那段朴民载与罗玉粉之间的忘年交际,那段关乎慰安妇的厚重的苦难,那份苦难过后坚定维护我能说的权利的意志,无一不让人感到发自内心的感怀与动容。
影片在欢笑间开始。
“鬼怪奶奶”罗玉粉多年来专注于举报社区里发生的不法行为,频率之高足以让明珍区政府的每一工作人员闻风丧胆。
但当重原则的“冷面公务员”朴民载来到此处,剧情便被改写。
犹如火星撞地球的二人很自然地开始了冤家的旅途。
但在机缘巧合之下,朴民载却又成了渴望学习英语的罗奶奶的英文老师,二人的关系便也由冤家转化为亦师亦友的忘年之交。
影片在真相的揭露中上升。
鬼怪奶奶罗玉粉学习英语的真正目的—出席关于慰安妇的听证会,将日军残暴行径公证于众。
原本历经挫折的忘年之交渐渐在更深的理解中回温。
罗奶奶在社区也获得了相应的真诚的支持。
影片中人们的距离变得更加靠近,联系得更加紧密。
影片在罗奶奶的过往与演讲中达到高潮。
在那苦难年代中,罗奶奶与闺蜜间的生死之交,那份深沉的心心相依,带来了那份对于我能说权利的坚定捍卫。
演讲时露出的伤口,慰安妇们那声泪俱下的指控,这一切,都让我们感受到那份情谊的坚固,那段历史的苦楚,是让如罗奶奶一般的慰安妇们为了捍卫那迟到的尊严,不堪回首却又坚持回首那段苦楚的信念来源。
历史在如罗奶奶一般的人身上留下太过残忍的印记,这是至死也挥不去的梦魇。
更让我们感怀的,抵抗奴性的回击,对于我能说权利的捍卫,也同样会在历史上留下确凿的事实依据。
Calling for peace and love for all time.
历史没有句号,只要后人愿意,历史将被一笔一画清清楚楚地留存。
热血奶奶罗玉粉致力于为社区中的各种违规现象进行举报揭发,社区居民视她为“鬼怪”。
罗奶奶和新来的基层公务员朴民载打打闹闹,越相处越融洽。
罗奶奶对于学习英语一直有着极大的热情,她有个梦想,就是亲自去美国,为了自己和所有像自己一样被践踏过的女人们,向全世界人民讲述自己曾经做慰安妇的经历。
从电影本身的拍摄来看,以笑点开始,以细节勾勒主要人物,剧情按照时间线层层剥开,循序渐进。
这部电影并不完美,比如,前半部分铺垫的时间太长,将过多的套路技巧用来表现罗奶奶的孤独生活和政府机关的不作为,这些和主题相关性不强,稍微有些冗杂;再比如,罗奶奶和朴民载兄弟两人的相处是感人桥段的惯用套路,但是演员的情感投入和演绎风格依旧十分动人弥补了这些缺陷。
从欢喜冤家到忘年之交,再到慰安妇主题,带观众认识了罗奶奶:一个有理由唾弃这个世界、却选择无条件拥抱这个世界的老人。
罗奶奶几十年如一日地举报社区违法事件,经有她举报的事件,居然有8000多起。
除了放假,20多年来每天都得举报一起。
看似只顾着博取人们关注的市井老太太,心里却装着身边的人,想着办法默默帮助邻居们。
“我有一个弟弟,小时候分开之后 他去了美国,但是他一句韩语都不会讲。
想通个电话,但是无法沟通啊。
不知道过得好不好,不知道老没老。
身体是否健康,子女们过得如何?
想知道的事情很多,所以想学英语。
”她一心想学习英语,因为想念弟弟,也是因为想亲口向全世界揭发日本人践踏人伦的畜生行径。
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一个情节是,朴民载用英文向罗奶奶讲述自己的过往经历。
他说:“我急忙赶回来举行了葬礼,再次离开的时候,根本不了解家里的情况。
因为怕我担心,父亲一直瞒着我。
一年之后,父亲去世了我才知道。
本来,我的梦想是成为建筑家,梦想着又一天由我亲自来设计雄伟的建筑。
但现在,您应该也知道,现在只是一个处理有关建筑方面信访的公务员。
”罗奶奶并不懂英文,但是听完感叹说:“原来是有过如此悲伤的故事啊。
”朴民载惊讶反问:“怎么?
您都听懂了吗?
”罗奶奶说:“没有,只是听着你的声音也能了解。
”这是感受他人情绪变化的神奇能力,而我一直认为,这是至善的人才有的能力。
试想所有坏人都能体会他人的感受,他们又怎么会杀人抢劫呢?
这也是罗奶奶和朴民载真挚的情感交流,不需要语言,只需要静静感受就能达成的共情。
从电影的主题来看,坦白说,以喜剧为载体承载“慰安妇”这样的话题,让我带着非常复杂的心情看到了影片结束。
从社区奶奶的喜剧生活切入到宏大历史事件的处理方法也许会让部分感到别扭,但是利用一部明星加盟的商业喜剧电影传播历史,以相对轻松的口味讲述沉重故事,不失为一次好的尝试。
“我们要求的不过分,只要承认自己的错误就行。
在我们还活着的时候,是要给你们得到宽恕的机会,一句I'm sorry就那么难吗?
不要把沉重的包袱留给后代,尽早承认错误道歉吧。
请在座的各位,请记住我们所经历的一切,还要记住,这悲伤的历史不能再重演!
”“之后10年,日本依然没有谢罪……”所有人都在大声呼喊“道歉”,除了应该道歉的那部分人,这是这部电影最大的遗憾。
我国是日军二战的主战场,关于慰安妇,我在网上看到了这样一些记录:“11军一共有2000多名官佐,这里面的将官有56名,每一名将官都要长期配备一名慰安妇,那么就需要56名慰安妇。
少佐以上级别的军官总共有800名,每两名少佐要有一名慰安妇服务,这就需要400名慰安妇,尉官总共是有1200名,五名尉官要有一名慰安妇,需要250名慰安妇。
士兵总共有31万,一百位士兵配备一名慰安妇,需要3100名慰安妇,11军总共需要3800名慰安妇。
”除了数量,日军还对慰安妇的工作时间做了安排。
“大尉级别的军官,每周安排两次,每次可以有两个小时,少尉级别的军官,每周安排两次每次一个小时。
在慰安所中的慰安妇,每天白天要和六个人在一起,等到了晚上八点以后,大尉可以单独和慰安妇在一起,慰安所中的每一名慰安妇每个月至少要工作24天。
”要知道,这些需要承担高强度“工作负荷”的人当中,还有很多是年仅十几岁的少女,是甚至对“性”还一无所知的无知孩子。
更为痛心的是在,这些慰安妇回到正常生活后,余生都在愤怒、自卑、绝望和羞耻的状态下度过,甚至被自己的国人所嫌弃和看不起。
慰安妇所剩无几,但是历史没有句号,只要后人愿意,历史将一笔一画清清楚楚地留存。
重溯历史,不是为了复仇,而是为了自强。
忘记历史,不是时间犯的罪,是国人对国家的背离。
最后,回到生活,这部电影给我最深刻的感受是:尊重老年人的梦想。
纵览我们的生活,很多人都有执念,但是绝对不能看不起或者忽视一个老人的执念。
因为人老了,是到了放下执念的时候。
如果一个老人到老了还心存执念,ta就是在和自己的生命赛跑,在和死神抢夺时间。
以上文字为原创,图片源自网络,感谢阅读。
看这部电影起先就是因为罗文姬女士,老奶奶可太可爱了。
电影开始前稍微了解到这部电影是讲日本侵略军所残害的韩国慰安妇的故事,但没想到电影本身如此让人百感交集。
我国在二战中也被小日ben侵略过,作为中国人无疑不对这段历史感到气愤,恨的牙痒痒,我国也有《二十二》这样的纪录片,至今我都不敢看。
然而无比讽刺的是,日本至今没有认罪,就像电影中的台词:“说一句对不起,就这么难吗?
”所以面对日本这个国家,作为个人而言,是反感的。
甚至他们的教材,还企图篡改侵略的真相,真的太无耻了。
回归电影本身,罗文姬女士的演绎让这个电影稍微减轻了点故事本身的沉重感,我们能看到一位13岁备受日军蹂躏的少女走到现在,是以一个什么态度面对自己的过去。
她充满坚定,对自己的过去不再逃避,以至于在自己母亲坟前大声哭泣说:“这段过去就真的这么不堪吗,妈妈,或许你是为了弟弟的前途,这次我要为了自己,为了正心(同曾为慰安妇的朋友)”
看电影的时候几次眼泪在眼眶里打转,被罗文姬演绎的角色罗玉粉所打动,特别是的在美国听证会后,日本代表还用钱来羞辱她,罗玉粉反过来用日语进行反击,既让人感到爽,也让人无比难受,这几句日语刻在了一个被说这个语言的野兽残害的脑海里,一辈子都无法忘记这段地狱般的日子。
在电影最后,罗玉粉努力锻炼身体说,我才不能死呢,我要活到200岁,让他们看看。
在中国也是一样,她们等不到道歉,国人一代又一代的年青会成长起来,终有一天要让侵略者道歉。
太假了
4從一開始愛管閒事說起,一轉念就是慰安婦,跳躍過程有點大。先不爭論歷史背景,承認沒承認,至少導演這麼左的拍,還是挺解恨的。羅文姬奶奶演技一流,這麼大歲數長篇大論地說英語,難得!李帝勛英語發音很標準,一點都不「尬」。幾場戲看哭了,絕不是因為感同身受,而是真的被打動了。
3.5,万没想到慰安妇题材也能这么拍
试图讲述太多,短板就愈发明显。
不适应把这类题材拍成商业片
悲从笑来,万万没想到原来这部电影是这么沉重的题材……韩国大妈专业户罗文姬奶奶,希望如戏中所说一般,一定要活到两百岁哦⊙∀⊙!
后半部分我纸巾不够用了
還好
金炫锡自导自演的片子有个问题,支线上的人物经常生硬的为主线服务,而且他的导演手法电视剧味比较浓。常年投诉的独身老太太,为了和美国的弟弟交流,缠上了信访办的公务员学英语,学着学着突然曝出她是慰安妇,美国倒是去了,但是去作证控诉日本,弟弟这条线完全扔掉了,慰安妇身份暴露,周围人眼光略异样,导演只是把弟弟当做这些人之一吧,但这种设计让剧本前后割裂了,这就是编导的老问题。中段逼着老太太跟外国人聊天,开场老太太投诉时纠缠不休的劲头,这些设计在罗文姬的表演下,都呈现出了一定趣味。但剧本的破碎实在掉板,男女主的戏透出暧昧感让人想起《哈洛与慕德》,女人学英语的过程让人想起《印式英语》,后面的慰安妇,就是像很多慰安妇戏了,但全片就不像个完整的电影
“慰安妇”这个话题在近两年一再被提起,有前一阵子热议的《二十二》,也有韩国众筹拍摄的《鬼乡》。就影片品质而言,本片自然是比前者更能打动观众,但这个题材真的适合如此商业化吗?她们需要的是道歉,不是钱、舆论消费或是大众的关注,我们从影片中获取的些许感动来自她们痛彻心扉的过去。
对角色和演员充满敬意,但是导演太贪心了。
我能民族主義
韩国电影非常善于抓住敏感的历史社会议题,并将其操作为一个温情的、动人的、具有电影工业质感的影片,实在是很成熟。
虽然孤独永远是自己的,但有人懂得和理解真好。今年唯一一部泪崩的电影了ba,仿佛那种对影视和生活麻木已久的感触得到了好转。
铭记历史~
节奏越演越慢最后半段直接睡着。
秒杀13钗,朝阳群众的前世今生
除去大主题不讲,电影真的没那么好看。
用着沉重的主题讲了个杂乱无章的无脑爽文。
很好的题材,学英语的角度找的也很好。但开头真的很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