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罪恶与爱情融合一体的好作品不多,《白夜行》算一个,而《摇曳的心》,可以说丝毫不逊色于前者。
《摇曳的心》改编自女作家沼田真帆香留的小说《百合心》。
沼田真帆香留很擅长描写女性心理的阴暗面,她对这方面的刻画有一种令人毛骨悚然的逼真感。
电影《摇曳的心》无论是故事情节还是人物心理以及氛围,对原著都有较高的还原度,既有爱情的清新温暖,又有人生的灰暗与绝望。
电影全程都在展现这种“反差”,用清新与暗黑、华美与杀戮、鲜血与温柔的对比来告诉我们,有一种幸福来得如此艰难,如此悲凉。
这是一个阴暗冷酷的故事,却开出了温柔的爱之花。
花儿随风摇曳,如同无边黑暗中闪烁的一点荧光。
作为改编电影,《摇曳的心》有着文本向画面重构时会遭遇的危险和机遇。
小说的改编为电影的叙事提供支持,也带来麻烦。
为此,《摇曳的心》一开始并没有直接进入女主角美纱子的视角,而是用另一位角色亮介作为故事的引入。
亮介经营着一家餐馆,原本生活平常,但未婚妻突然失踪,父亲患上癌症让他遭受打击,在父亲家中,他发现一本名叫“百合心”的日记本,揭开了母亲身世的惊人秘密。
由此,亮介来自现在的故事,和日记本中过去的故事开始纠缠,影片被分为两部分,女主角美纱子进入了主观叙事的视角中。
这世界有一类人被称为“反社会人格障碍”,他们没有良知、道德、同情心。
他们善于说谎,没有负罪感,因此能很轻易逃过惩罚。
很不幸,美纱子从小身患此病。
她对于父爱的匮乏,导致她一直无法开口说话,对陌生的环境和社会感到恐惧。
她听见心理医生对母亲说,自己缺乏一种“百合心”,也许医生讲的是落脚处,但年少的她将误听来的词当成大敌。
她怕与人接触,好像所有人都是朝她袭来的刺。
直到她从杀戮和恨意中找到了释放渠道后,她才在表面上渐渐融入了正常的生活。
她重复将水灌入洋娃娃下体,不断把活物扔进洞穴。
没有安全感的人心里就像有一个空洞,总是想从外界获取安全感。
她不知道这是在靠折磨弱小,来填补空虚内心的惶恐。
她手下的第一个牺牲者是同学。
木楼翠树、细雨长落的小树林中。
同学池塘溺死,她却见死不救,那是美纱子第一次从他人的死亡挣扎中获得变态的快感。
死亡成了她的“百合心”。
最清新艳丽的色彩和最残酷冷血的旁观,两相映衬,形成让人毛骨悚然的诡异。
一个180度的旋转镜头,象征着美纱子的人生从此“善恶颠倒”。
少女时期的她,假装帮路人抬起下水设施,关键时刻反手猛地一推,压死了半个身子探入下水道捡东西的中学生,并让一旁的高中生为此陷入无穷无尽的内疚和指责中。
鲜血泛滥的一刻,她第一次抵达了令她陷入眩晕的刺激中。
长大了的她其实已经知道医学上没有“百合心”这回事,不过这已经不重要了。
她自认是怪胎,孤独与她形影不离。
直到她遇到美津子。
美津子同样有精神病,电影用她一次又一次的割腕自残和浓妆艳抹,来表达她的自我厌弃。
美纱子则是从凌虐玩偶开始,永远将自己封绝于人群之外自我遗弃。
所以她们懂得彼此、珍惜彼此,在人生的寒冷中抱团取暖,心怀希望。
但伤害太深,温暖太浅,她们寄望的平淡幸福,变成了遥不可及的彼岸。
无法拯救好友的美纱子,选择了结束好友的痛苦,让对方在“流血的快感”中获得永恒的平静。
一直认为自己的“百合心”是“杀人”的美纱子,或许连她自己都没有发现,她杀死美津子的初衷是爱,但这爱充满了绝望。
相互依偎的人消失了,生命坠入严冬。
没钱生存,美纱子流落为妓女。
她像块生肉般任人宰割,男人的贪婪让她对于性的认知与肮脏联系起来,她杀死了羞辱她的前上司,彻底堕入黑暗。
《摇曳的心》的前半部分是惊悚恐怖的,在塑造美纱子的个人成长时以性心理发展作为符号性隐喻,加上日式恐怖类型片的阴暗元素,既惊艳万分,离奇诡秘,又看得人如坐针毡。
美纱子被丢入到了残酷的社会中,进入了成年人的世界。
她努力使自己正常化,一方面想迎合社会的期望,一方面又希望忠于自己的本性。
濒临崩溃边缘时,她遇到了那个蹲坐在桥边一身黑衣的年轻男子,人生开始出现不同……那个拂晓时分,她问他现在几点。
这本是嫖客妓女商量价钱的暗号,不懂皮肉交易的男人却如实回答:“9点50分”。
此后,这个名为洋介,面无血色的人每天等她,请她吃饭。
从不索取,只求付出。
袒露心扉后,洋介说自己每天都在赎罪——原来他就是她高中时那个路人,中学生的死使他被法院判了过失杀人罪,家里所有财产都用来赔偿了死者家属。
创伤后遗症使他夜不能寐。
原来这个人的痛苦都是她害的。
过去,她从不会对自己的行为产生愧疚,如今,惊奇的罪恶感与宿命的相逢使她呕吐了。
将两人相连的命运红线,紧紧缠绕在了一起。
洋介让她第一次感受到了温热的爱意。
在被洋介凝视之际,迷失自我的美纱子知晓了什么是脆弱。
爱与温柔,被她深深铭刻于心,当作容身之所。
两人以爱的名义重塑自我,相互赎罪,相互认同。
尽管她肚子里是嫖客的孩子,男人依旧愿意娶她。
儿子的诞生让她有了抚育的母性,她从黑暗之中来到了阳光之下。
他们都像是人类中的半成品,但他们邂逅,因而完整。
日记里说,假设我只是为了和你相遇,所以才把你拉进这地狱之中,那么这就是我们的命运。
我在混沌的黑暗里行走了太久,你是风雪冬夜里的光。
谢谢你把像小动物一样的我捡拾回家,将一碗拉面推到我面前。
他们在乡间买了房子,开始了平淡幸福的生活。
在发生了一场象征着蜕变与放下的关系之后,性从死之欲变成了生之机。
苍耳的“花语”是“怀着绝望而戒备的心”,期待着命运注定的那个人将自己带走。
画面上,爱情把美纱子身上挂满尖刺的苍耳剥落了。
洋介也渐渐被治愈,不复忧郁寡言。
当然,恶之果只是在等待时机萌芽,幸福从来不安稳,痛苦在酝酿潜伏。
《摇曳的心》的主题是从恶到善,向死而生的。
影片的后半部分,摇摇欲坠的幸福拉扯着观众,让人们看到沐浴在家庭和爱情中的美纱子,又亲手摧毁了这份难得的美好。
造化的冷与救赎的暖纠葛不断,最终把剧情推到了无可奈何的高潮。
几年后,美纱子为了守护家庭再度杀人。
警察上门问话,丈夫起了疑心。
她无法说实话,把一切过往都写进了日记。
但洋介还是发现了秘密,要求她以死抵罪。
目睹妻子在水坝上,顺从地绑着脚上的秤砣,有生以来首次流泪。
陷入矛盾的他,最终仅是让她消失,再别出现。
这是电影最虐心的时刻。
结局的阴差阳错之间,美纱子拯救了儿子亮介,并在病床前与癌症末期弥留人间的丈夫重逢。
两个人在彼此眼里还是当初年轻的模样。
虽然这一段稍显刻意而为,但看见整容后的美纱子与处在死亡边缘的洋介相视而笑,重回年轻时刻时,我们依然能感受到温暖。
这是一部完成度极高的电影,代入感和沉浸感很强。
在变态与纯爱之间,《摇曳的心》找到了平衡点,让观众在一部影片中看到了两种原本对立的类型元素。
看似不可调和的爱、恨、性与暴力等元素相互融合,使得影片充满了迷人又动荡的魅力。
爱情、亲情、友情和仇恨的消失往返,人的死亡和精神世界的泯灭。
整个电影的情节充斥着失控的无力感。
像鲜血一样的美纱子,原本美丽又肮脏地流动,却又因为一颗真心如苍耳一般死死留驻身边。
被拨开,被拾起,离别,重逢。
摇曳不安的是心,安静守候的是爱。
片中的“百合心”,其实指人真实的自我。
美纱子只是在发现真我之前,先遇到了属于夜晚的自己。
她心中的爱,远比片中其他人都更加浓烈炽热。
“杀人是我获得你的唯一方法,也是守护你的最后手段……”面对爱,她清新、柔婉如同百合;守护爱,她不惜双手染血。
当她遇到命运的救赎,便主动剥去伪装,呈现真实的自己。
演员吉高由里子将所有情绪的藏匿和爆发都拿捏的恰到好处,让观众可以完全沉入到美纱子的世界里。
她甜美的外形让她有着母性的光环,同时那些眼神又让人感受到她内心的寒意,仿佛《摇曳的心》就是为她量身打造一般。
原著里有这么一段话:“你不能改变你的根本,你的原罪不可饶恕,所犯下的罪孽更是需要承担,但是你的生活方式,处事态度和内心的感情是属于自己的,是可变的。
”在改变中需要勇气和信心,往往我们会迷失,会放弃,会顺从自己的恶意,但是我们要始终相信每个人的存在并不是孤独而无意义的,终究你的人生会因为他人而得到救赎和完善。
第一次看新片展,还看到了导演,不过现场采访环节有一半问题问的还真是……导演原来拍过近距离恋爱啊,那是要支持一下了!
毕竟有nana~作为艺术,黑与白平等,为什么就不能歌颂那部分黑呢?
况且日本电影的调性惯于塑造阴暗美。
电影中又造了一个新杀人狂魔女-吉高饰演的美津子。
虽然最后一个中年妇女如何杀了黑帮几人的杀人手法可能性有待考量,但是也可以看出美津子的转变,杀人对她之前是麻木不仁的,最后为了她的儿子也可以理解为为了爱吧,只能再次坠入魔女。
(阳光版本式理解)美津子因为童年阴影而人格扭曲,已成为一具空壳,她认为自己有罪,她杀人会加重她的罪恶,但她就是上瘾于此。
她的割腕朋友也是另一个变态,越是痛越是沉迷。
支离破碎的两人只拥有了短暂相互依靠的时光。
巧合出现了,美津子遇到了因为她而心灵破碎的松山。
片中美津子的自白那一句比较令人难忘,为了遇见你,我把你也拖入了地狱,这也是种幸福吗?
虽然并不觉得他们两人爱情有多么深切,美津子真的因为和松山的爱情而改过了吗?
还是说她作为一个自始自终冷血的杀人魔女会塑造得更成功呢?
吉高的演技是不错,但是感觉颜实在会让人在魔女的印象中出戏…再说电影中类似“不要紧,我体内有杀人狂的血!
”之类台词还是蛮有槽点的…
先说剧情吧,太多槽点了吧。
其实前半部的铺垫还好,虽然气氛诡异了一点,但剧情基本没有大的硬伤。
后面谜底揭开后就开始跑偏了,水库的时候,那么一个大铁砣砸在了吉高的小腹,居然屁事没有;更不要说整容可以一秒变脸;我为了看他们的脸,真的直接就忽略了这样的剧情。
再说演技。
吉高、松山研一、松坂桃李都是我喜欢的演员,最喜欢的应该是桃李君了。
吉高是一个非常有个性的演员,无论性格还是演戏。
长相甜美,但说话特别直,很喜欢笑,身材不是那种骨架形,有点肉肉的,非常可爱。
所以她对这种冷血神经质的人物把握得特别好,这部戏里她的演技最高。
松山研一的气质很喜欢,干干净净的盐系男子,浅浅淡淡的感觉,不是一眼帅哥,但越看越有味道。
这部戏和吉高太有CP感了,真的非常搭,演技当然是很稳定,喜欢。
桃李是我很喜欢的演员,一直以来演戏也很努力敬业,虽然很多人吐槽他在这部戏里只会做夸张的表情,但我私心觉得不功不过吧。
希望他能多多磨练演技,以后越走越好。
好啦,作为下饭剧还是可以的,毕竟这个故事的框架还是很精彩的。
读《爱情笔记》,阿兰说我们应该寻找更贴切的词去表达我们的爱。
电影里的“百合心”大概就是最近看过的,最贴近我心里关于爱的表达了。
“百合心”是村上的百分百女孩,是陀思妥耶夫斯基一生只有一次却永远不会忘记的白夜,是从天而降的一亿颗星星,是只有我才能明白的上帝构思。
当然它也是蒙田笔下至美的,“因为是他因为是我”的友谊,一如电影中自杀割腕的女孩。
但主要还是想谈谈这里的爱情。
看过的大多数爱情主题的书与电影,难有喜欢和共鸣,总是觉得那些千篇一律的阐述限制了爱的想象,爱应该是无限的。
首先爱绝不是所谓的“幸福”,幸福总是相似、雷同、单薄,但真正的爱是在寒风的萧索中才能被看见的火花。
电影里的同罪概念真的很喜欢,倒是和《为了N》的共有犯罪有些类似,但还是不完全相同。
这里的共罪是在相识之前的。
你因为遇见我而被拉下了地狱,也因此我们得以拥有同样的负罪感。
从一开始的——「私も変わってします」我也是个奇怪的人。
「これは運命なんだ」这就是命运啊。
到最后的——「私はあなたを地獄におとした、でも私がそうしたから、あなたは私のあなたになった、あれがなければ、あなたは罪の意識をもたず」「あなたに出会うためには、あなたを地獄に落とすしかなかったとしたら、それも運命ですか、あなたに殺されることだけが、私の救いです」我把你推下了地狱,但也因此我们在一起。
如果我不曾那样做,你就不会有罪恶感。
如果和你相遇意味着我必须要把你推下地狱,这样也能算是命运吗?
然而,命运不就是偶然吗?
偶然得到,然后偶然拥有,也可能偶然失去。
某个人从海底传来的声音,气泡一样飘忽隔离,耳骨发痒。
一种脆弱的恳求声,不幸有人听到了它,被拖进了深渊,所幸留下的却是一个沧海遗珠的余味结局。
「うれしい、その言葉を知ってましたが、うれしいと感じたことは、その日まで一度もありませんでした」快乐...虽然很早就知道了这个词语,但在此之前却从未有过这样的感觉。
现代爱情是大型表演和集体幻觉,人人都拼命追求完美。
可我偏爱你的不完美,偏爱你那颗破碎而闪闪发光的心。
那些对心上人的憧憬和希望,是否只是自我幻想的投影,他们爱的是你,还是为你添加的光环?
我想,关于你已经不是浮光跃金的喜欢,对于古怪的你的爱让我更平静地接受古怪的自己,对于善意温柔的你的爱让我拥有更多力量去做残缺的我原本不会做的事。
爱是一种意志,一种支撑我们在糟糕世界活下去的意志。
世界太暗了,暗到看不清前方的路,但如果已知尽头有一个爱的人,那就是我的乌托邦。
有人让你对未来充满期待过,让你积极向上过,让你在黑暗中寻找到光明过,那你们的相遇就有意义。
非常有意义,即便只有一分钟,也值得你用一生去怀念。
电视剧轮到你了,女主黑岛沙河原型来自这部小说,真的是一模一样,有谁和我一样发现的?
先看过这小众电影才看的轮到你了,一看就知道凶手是黑岛沙河了,导演尊重原著,连名字都一样,沙河,所以一看就想起来应该这部电影就是原型,不过还是最后把剧情全看完了,而且不出所料沙河就是杀人狂,与这个电影一样,杀人使他快乐,哈哈,我不会是第一个发现的吧?
大家还有谁有看过的,留个言呗。
我从小就没有“百合心”,也就是人们所说的极度缺乏安全感。
我害怕匆匆忙忙的人群,也害怕路边草丛的苍耳。
身体的痛苦是可以忍受的,可精神上的痛苦是扭曲的,它会让你变得分不清现实与自我。
一开始,我的“百合心”是商场那个漂亮的洋娃娃,我喜欢从她身体下面灌奶进去,然后看着奶从上面慢慢流出(“百合心—虐待”)。
直到一个下雨天,我在朋友家看见了一个类似树洞的小洞口,我尝试将小动物丢入其中,没想到,这使我获得了快乐。
当我的朋友,那个撑着伞的小女孩,因为我的恶作剧不幸滑入水池中被水活生生淹死时,我体会到了“快乐”之上的快乐。
当时,我就站在岸边静静地看着,我面无表情,没有其他的感受、也没有人们所说的对死亡的恐惧。
这时候,我的“百合心”变成了”死亡”。
等过了些日子,我长大一些,我发现我和同龄人不一样,他们在忙着与异性谈情说爱,我却在寻找自我,寻找我的“百合心”。
像我这样的人,为什么能存在于这令人绝望的世间,我属于社会的那黑暗一角,我是社会的残缺,可有也可无。
偶然的一天,我故意失手杀了一对兄妹其中的哥哥,我为什么这么做?
我也不知道,我只知道我内心想这么做、渴望这么做,这样我才能感受到我的“百合心”—“死亡”。
毕业后,我顺理成章地去学了厨,这时我遇到了我的第一个朋友,她和我一样,绝望地渴求着救赎。
她告诉我说她曾有过一段不幸的经历,这一直让她十分恐惧、痛苦。
她消除痛苦的唯一的办法就是用刀割自己的手腕。
”当我用刀割自己手腕时,我才能忘却痛苦”。
我也想尝试这么做,以此来救赎我自己,但我知道自残是不对的,所以,我俩开始互相割对方手腕,就这样,我俩成了朋友,这时候,我的“百合心”变了,不再是”死亡”,而成了“友情—守护”,我们都是社会的阴影,只有阴影能守护阴影。
所以,当我一个人遇见那个男人时,我杀了他—那个一直骚扰她的男人。
很可惜,最终我俩的约定不能被实现,她无法控制自己的欲望,无法摆脱割腕的瘾。
我不忍心看见她这样痛苦的活着,无奈,我只好帮助她,希望她不再忍受这般的痛苦。
朋友走之后,我也辞去了厨房的工作,转而去做了妓女。
我的“百合心”丢了,我一下成了行尸走肉样的人。
在遇见你之前,其实我还杀了一个人,那个人是之前曾和我共事的同事,她欲望的丑陋嘴脸实在让我恶心,我不能忍受。
和你相遇是在我经常路过的地方,那天,你是在桥对面,我看见你的背影之后习惯性地走到你面前说出了那句常说的话:“现在几点了?
”可你,好像和其他男人不太一样,你的眼里没有那种迫切的欲望,你好像被什么东西困住了。
渐渐地,我和你走的越来越近,通过你,我也了解到,你和我一样,你同样陷入苦难,渴望救赎(男主因为过去的事不能发生关系),可不同的是:你的苦难其实是我一手造就的,是我故意失手杀了那个孩子才导致你一直活在阴影之中。
在我和你接触的这段时间里,我再次感受到了我的那颗“百合心”—“死亡”,是的,我想杀死你。
可不知为什么,我一直没下手,事情的转折是在一天,我发现自己怀孕了,可我却不知道孩子的父亲是谁。
你知道后只是很诚恳地说:“我们结婚吧,这孩子一定是上天赐给我们的”。
我不知道为什么?
我同意了,不久后,孩子生了下来,难以想象,像我这样的人居然也有了自己的家庭,这时候,我体会到了一些以前从未有过到的感觉,像是春天到了,冰雪融化一般,我的“百合心”变了,它有了丝丝暖流,有了一些温度。
我们发生第一次关系是在孩子出生之后,那晚,我们默契的都没睡着,我对你的触摸也没有抵触,相反,我觉得很温情、舒服。
苍耳的刺意味着命运之中注定的那个人会将它带离,那些粘附于我身体上的刺在那时都变的漂浮,慢慢地、轻轻地离开我的身体。
我终于找到了那颗真正的“百合心”,它叫“亲情”。
事事总是不如人意,总有一些人很让人讨厌。
一天,一个男人找到了我,他是我之前厨房工作时给厨房送货的人,他知道我杀了之前那个同事的事实,并以此为要挟想和我发生关系,所以,在我决定和他去宾馆后,他已经活不了。
我杀他,不是因为死亡“百合心”的作祟,而是出自“亲情”,我想守护我的家人,我不愿他们受伤。
可我杀了他之后,我也明白,我不应该继续存在于这世间。
我是个不称职的妻子和母亲,我想选择自杀,可你最终却救起了我,但也最终发现了我的秘密—“百合心”。
你明白了我的过往,这时候,我知道,你我之间的缘分到头了。
离开你和孩子之后,我换了一张脸重新生活。
碰巧的是,一个偶然的机会,我遇见了千绘,也就是我们儿子的未婚妻,她的遭遇让我痛心,我想要帮助我的儿子。
没办法,我只能打破之前和你的约定。
在见到他的那刻,我也满足了,他现在的生活很美好,自己开了间餐馆,也有了自己未婚妻。
我不希望他的手上像我一样沾上血液,所以,那群人,我来替他杀好了,恶人让我来做就好。
现在的警察已经不是以前的警察了,我有随时被捕的危险。
我知道你的性命所剩无几,一直以来,都是我对不起你,但这次,原谅我,无论如何,我也要去医院见你最后一面。
“轻风起,流年一回首,少女初长成,少年仍是此间少年。
”
我看过原作,谈不上多喜欢,但是的确被小说的笔记部分震到,因为太细腻太刻骨了,也只有女性可以把女性这种扭曲复杂的心理刻画得如此入木三分。
但是抛开异色变态的心理描写,单单把故事主线拎出来看,其实真的是蛮无聊的。
真心,惊世骇俗的杀人女魔头爱上人、爱上家,最终甚至为自己的小孩自我牺牲,听着就很无聊,没想到,实际拍出来更无聊。
我看的大光明那场,影厅里不断发出大家由衷的爆笑,你都很难想象这是一个悬疑电影,我起先还觉得这对创作者不礼貌,看到后面越看越觉得,我靠,这也太好笑了,让我也笑一笑。
改编得真的算失败,整个故事像一个荒诞的矫揉造作的闹剧,突兀的巧合配上演员假装很投入的用力表情,观众会笑出来情有可原。
吉高和松山演得蛮好的,特别是吉高,太美了。
有几个无论如何都要吐的槽:1、这个小说确实很难改编,导演自己也说了,太复杂了,所以他做了一定程度的改动,比如大坝那场戏,他自己加的。
那场戏我给大家描述一下,就是美佐子她以前的杀人事迹暴露了,警察在抓他,他老公也知道自己长久以来的梦魇(误杀过小孩)是自己的老婆一手酿成,就带她去大坝,用绳子绑住她的手,然后还装了一个感觉重得一笔的秤砣,吉高由里子哭唧唧地爬上大坝,哭唧唧地说对不起啊老公,抬脚要跳,松山健一抱腰拦住,两人一起摔倒在地。
吉高压在松山身上,秤砣压在吉高身上,吉高毫发无伤。
我白眼翻得至今贴在眼皮上掰不下来。
2、松坂桃李发现了细谷小姐就是他的杀人狂亲妈,一路崩溃开车回去找他爸。
这里不得不说一下日本小汽车,油门踩得多猛看上去大概最多70码,心情自由自在的70码,不能更多了。
他找到他爸了,猛得掏出哆啦A梦小拳头,又猛得张开!
五根指头笔笔直!
手心放了一个苍耳!
他说,爸,你骗我,妈还活着他爸照理来说应该说,你有病吧,儿,拿了个苍耳过来跟我说你妈还活着,你为什么不跟我说知道了「细谷小姐下面的名字是美津子那可是妈一直用的假名啊」这样的理由,偏偏拿一个苍耳呢但是他爸却什么都知道了,靠一个苍耳,「什么你见到你妈了?
她还活着?
」我白眼翻得至今贴在眼皮上掰不下来。
值得一提的是,松坂桃李老师在此片奉献了我觉得可以载入史册的灾难演技,他的一切,都是如此僵硬,僵硬的表情,僵硬的动作,僵硬的台词(和别的演员对戏显得格外明显)。
无论做什么,都是那么那么的出戏,他的咆哮和愤怒、担忧和焦虑,惹得全场观众哈哈大笑。
但我不觉得这全是松坂桃李老师的错,毕竟哪怕是在原作里,儿子的故事都是非常苍白无力的,儿子整个的人设都面目不清,没什么性格,更不要说电影了。
3、原著中的细谷小姐是一个比较冰冷干练且寡言的人物设定,还是比较有魅力的。
我不是说木村多江没魅力,但是也太像女菩萨了啊,到后面我以为还会放她帮她儿子杀黑社会的戏,给人一个反差刺激,结果什么都没有,得了,女菩萨也的确不能杀人,翻个白眼翻篇吧。
4、改掉了我觉得不应该改的点。
一个是对父亲的刻画,原著中父亲承认被美佐子如漩涡泥沼般的百合心吸引,父亲也不是什么正常人。
另外是,我记得美佐子离开家,不仅仅是因为罪行败露警方来追,还有是怕自己有一天自己会杀了小孩和丈夫。
杀意和爱意可以是一种东西吗?
当然可以。
我真的很喜欢这部电影,人生第一次啃生肉的经历就给了它,结果因为我日语实在是太渣了,只能听懂最基础的问候语,所以在吉高和松山相遇之后,为了理解他们的对话,就下单了原著小说,现在看完电影,依然觉得买书很值。
看完小说和电影,各有各的好。
小说里对美纱子的笔记描写的很细致,信息量也比较丰富,更能了解美纱子杀人的心路历程,电影前期则把美纱子杀人拍得像部恐怖片…而且小说里美纱子离开他们以后,化身细谷阿姨陪在亮介身边,并不知不觉成为了他的依靠,给了他很多帮助,是个很有魅力的人,电影反倒没有表现出来…小说最后的结尾我也很喜欢,洋介和孩子说出全部真相以后,就和美纱子一起开车旅行,度过属于他们最后相处的时光,而电影最后加了段亮介掐美纱子脖子的剧情真的很坏心情…还有就是小说最后两个人旅行前,美纱子凑到亮介耳边让他不用担心千寻的照片,自己已经处理掉了,这也成为了他们两个人之间的秘密,电影里亮介却跑到父亲面前气冲冲地说,妈没死!!
她又杀人了!!!
看到这儿我真的很想吐血…不过电影我最最最最喜欢的一点是,没有出现小说里用美纱子妹妹代替美纱子伪装成亮介的母亲,之后还和洋介又生了一个孩子的情节,这我真的接受无能。
再说演员。
吉高妹子,她简直太适合魔性少女的人设了,不管是热衷于自杀的海里,还是热衷于杀人的美纱子,都驾驭的很好。
而且她演技真的很不错啊,从最初没心没肺的杀人魔到与松山相遇后的人妻转变,每个阶段的眼神都不一样,最后分离的戏真是哭得我都心碎了。
以及松ken,首先我真的很反感一提松山就有人刷“XL”之类的,真的很烦,玩梗玩了这么久也该够了吧?
咳,回正题,最近也一直在补「邻家月更圆」,不愧是霓虹的变色龙演员,演技真的没话说,五十岚大器这个人设简直不要太完美,这样的印象交织到电影里,就越发觉得洋介很温柔,而且松山真的很耐看,笑起来尤其好看。
导演也真的很厉害,整部片镜头都特别美,吉高和松山在雪中的相遇、在水坝的分别以及最后在病床的重逢,这三个场景不管色彩还是构图都超棒,而且导演把吉高妹子拍的特别好看อิ_อิ最后表白片尾曲—Rihwa的ミチシルベ,可以说是美纱子之歌了。
嗯,感谢相遇,不论电影还是小说
《摇曳不安的心》(ユリゴコロ)改编自沼田真帆香留2011年发表的同名小说。
这部小说在发表当时曾在日本引起过轰动,日本读者评价为”差点就要以为作者本人确实是杀人犯,不然写不出这样的小说“。
原著作者的背景让我联想到同为悬疑小说女王的凑佳苗(电影《告白》的作者),这两位女性悬疑小说作家都曾经是职业家庭主妇。
即使是职业主妇也无法抑制想象力和写作天分,创作有时候实在是老天爷赏饭吃。
说回这部电影,电影在今年9月23号上映,影院的排片并不算多。
从题材上来讲还是比较小众。
导演熊澤尚人我本来没什么印象,但今年两部他的电影都很巧合地在影院看了,这次就记得了他的名字。
他上一部电影是《想要从心中呐喊》(心が叫びたがってるんだ。
),完全的青春校园片,这次就画风一变拍起了残酷又带着温情的悬疑片。
我没有拜读原著而直接看了改编的电影。
据日本网友评论,电影因为长度原因未交待清楚一些小说中描写过的细节,虽说并不妨碍理解整个故事的轮廓,但总觉得仓促了些。
作为仅仅看了电影的观众来说,时长128的电影已经尽量把故事叙述地完整,尤其对日记和现实穿插着叙述的节奏掌握得非常不错。
(以下含有部分剧透)杀人笔记的主人是男主角亮介的母亲,她由于自小患有脑补的疾病,对于感情和同理心有缺失,在一次偶然的杀人后体会到了快感,之后也继续毫无愧疚地杀害了数个无辜的人,虽然一直未被逮捕,但终究这行径也影响到了她自己的整个人生。
饰演女主角的吉高由里子再次让我惊艳,第一次被她惊艳是看了她的出道作《蛇舌》,之后几乎所有的作品包括纯商业电影也都非常好看,演什么都能演出真实感。
有几位演员就是看到TA是主演就可以放心观看,很少遇到烂片。
女演员有吉高由里子、天海佑希、宫崎葵。
男演员有绫野刚、松山健一、山田孝之、加濑亮、染谷将太。
这些演员首先本人看起来就漂浮着一种奇妙气场,其次每换一个角色都能完完全全地变成那个人,演技长期在线且每次都有突破。
现在日本商业片的御用小鲜肉,真的是演技捉急,主要依靠瞪眼和大吼大叫表达情绪,粉丝买单也没办法。
这是摆到哪里都一样。
这部电影正常人看来一定有几处会让人感到不适。
电影的分级是PG-12(小学生以下需要成年人陪同观看),并没有过分渲染死亡暴力,只是也没有刻意避开。
观众可能看了心里一揪,正好也衬托出日记主人的冷酷无情。
再前一次感到不适的电影是上周在电影音乐鉴赏课上看的小林正树的《切腹》,1962年的电影虽说是黑白的画面,但切腹时特写的镜头还是让人头皮发麻。
声音也是导致头皮发麻的一个重要原因,《切腹》里在自己肚子上划拉一刀的时候,用的音效类似于把切西瓜放大十倍的声音(什么烂形容…)。
现实中自然不会有这种响度,但是放在电影里却不会突兀,电影追求的并不是真实而是注重表现力来突出某个场景。
(《切腹》这部电影的历史背景挺有意思,但我的注意力全部在60年代对于男演员的审美上。
到底是什么将大众审美从浓眉大眼一身正气的男儿引向了白皙柔弱的小鲜肉?
大概是个社会学的课题。
)同样有“切割”这个动作,《摇曳不安的心》在割腕的时候使用的音效也让我印象深刻。
这里就没有用“切西瓜”的音效,毕竟是手腕上而且不必要表现出撕心裂肺的感觉,反而要表现一种快感。
所以这里的音效用的是类似于武侠片里拔刀出鞘的“噌——”地一声。
发现用文字形容声音挺难的,翻拍自小说的电影却是完全依靠平面的文字,搭建出一整个场景、动态画面、音乐音效。
不禁再次感叹人类之想象力。
无论是从无到有的创作者还是将世界观丰满起来的构筑者,因为有了这些将灵感实体化的人,我们才能坐在台下接受一次又一次的精神洗礼。
让人觉得头皮发麻或者起鸡皮疙瘩的艺术作品未必是最优秀的,但一定是给自己带来一些新的震撼的。
电影、小说、音乐等等,我们吸收各种形式的内容,是因为我们想要获得、想要感知更多的体验和精神。
或许谁都有过ユリゴコロ吧。
台下台上都上演着人间悲喜剧,台前台后我们都各怀心思,可我们还是普普通通地生活着。
即使偶尔产生摇曳不安的心思,波动了最深内心的湖面,最终也会回归于平静。
【完】<严禁任何形式的演绎、复制及转载>
善良的人会去拯救,邪恶的人在杀戮里找寻真实。
不明白自己内心追寻的人就一直改变自己的目标。
从这点上来说,摇曳的心就是在寻找的心。
片中的气氛一直维持的很好,虽然带入体感会很难理解看人杀人笔记会想杀人来感觉一下,这个很出戏。
女主的表情在数次给特写的时候,都诠释了电影要表达的东西,她并不只是美而已。
反正我也杀了这么多人,但是为了你的幸福,不希望你杀人。真的扯淡,合着杀了这么多人最后还是没有受到该有的惩罚,男主也是蛮变态的,不过也是存有一丝正常人该有的理智,总之竟然有这种变态的思想真的很吓人,无差别杀人满足欲
杀人狂也是有人性的,吉高由里子太适合这种阴郁却又骨子里透着清纯的角色了~电影最后一句警察现在比以前厉害全场爆笑。。。还好今天去看了!!!
有原作基础还算可看性挺不错的一个故事, 尤其是刚看完满是槽点的《不能犯》再看这部,叙事合理多了,所以不太知道这场的观众也笑是在笑什么?吉高和松Ken那段故事的开端简直是梦想中他两能演的桥段,吉高演起这种边缘气质的角色的时候,才让我觉得喜欢的那个她又回来了,选角非常合适。只不过木村多江这个特出让人一下子就猜到了剧情走向,我恨日本的番位
书更好看
那个凶杀案现场留下的苍耳真是尴尬到不行…导演还是继续拍少女漫吧
3 简直是中二病患病时期编出来的奇葩故事范本,能够改编的这么好看,容易投入并看下去也实甚太难得了。不过,故事本身真是经不起推敲,吉高由里子的角色杀人那么多次没有被抓,松山研一的父亲却锒铛入狱被好好教养了一次,其他的槽点也多是无力吐槽的,比如并没有解释木村多江的角色是怎么查出清野菜名的角色的所在地的,纯粹是我说找到就找到了,而其他很多内容也像是为了进行而进行的。相对的题材与故事都是特别的,并且几条情感线都处理的真诚而内敛,尤其是母子关系那条真是高明的手笔,除此之外作为娱乐片,叙诡运用的当真不错,也算是稍微挽回了一点点,不至于沦为烂片。
有点超出预期,吉高和松山太好,不过松坂桃李太差,感情输出全靠嘶吼和仿佛踩电门的肢体,他猛地张开手露出手心里的苍耳时就差吼一声“你看!这是什么?是苍耳啊!”
1如果硬要喂牛奶,就会从嘴巴里漏出来。2百合心,就是杀掉自己喜欢的人。3一颗一颗,替我摘掉刺果的温柔。4虽然是爱情片,但说的是杀人魔哦。5最终我们还是没有办法杀掉自己心爱的人。或许每个人的心里都有一只野兽,你无法驯化就会被它撕碎。
对原著的偏离发生在跳大坝这个点上,从那以后所有人都变身伟光正的纯爱战士。
世间所有迷途知返,皆以爱之名。即便宿命让这一生“在,也不见”“爱,而不得”,最后的相视一笑仿佛是在告诉彼此,遇见你,一同走过地狱、人间,此生无悔。
吉高演变态杀手耶。看预告以为是暗黑系大尺度犯罪片,没想到是温情家庭片。松坂桃李蛮适合厨师形象的。整体给演员们的发挥空间都不大,松坂变态的表演一点都不反转,不过那个呐喊不错。看片子也像看片中亮介看日记一样,有隔阂感,无法融入,风格不统一。
阴暗的百合心,一个杀人犯的自我救赎。剧情跳得厉害,承转也比较无逻辑,但是绵藏的细腻情感还是有调性。导演还没从日漫中走出来,暗黑的影像外表下还是自臆的纯真。现场提问的观众太傻了,直接怼,拿日文和导演分享感受也是问题。
鸡膏从良快10年后又重回恶女路线,这种黑暗气质比傻白甜难得太多了。把原著亲情线删掉后就彻底变成一个腥膻色的法制日报版故事了,现代戏依然是难看的要死。
你的温柔毫不留情,仿佛苍耳落满了我不曾见光的森林。所有的难言之隐,都源自我黑暗深处的百合之心,所有的片刻光明,都是你赐予我的,过于耀眼的深情。
为什么这种虐杀的心,看的我贼过瘾?我要不要去看看心理医生?
个人觉得电影比小说改的要好一点,刨去了父亲后来跟别人生儿育女的情节,减掉了原著大团圆的结局,电影这种纯粹又带一点遗憾的结局似乎更让人难忘。
我还是喜欢没有结婚生子前大杀四方的美纱子,遇到男主之后自我意识反倒消失了。现代篇实在是太拉垮了,桃李的演技质感跟过去篇的俩主演距离大到不是一个电影。小吉高真是美得入魂入魄。
这不是和《白昼的恶魔》一样的故事嘛……
性无能爸爸和卖淫女妈妈的爱情故事
那么一堆苍耳子看的我头皮发麻。松山研一为什么会是松坂桃李的父亲?这蜜汁选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