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酒配韩国片还是挺棒的体验,加冰就更好了。
—碎碎念这是个认真讲故事的片子,没意义从美学角度剖析,倒是有点想借此片由点及面,探讨一下各国电影的表达风格。
这个话题还挺有意思的,我想了很久。
一个电影,只凭几个镜头便可以传达给观众它的国籍信息,抛去演员,语言,道具和特殊场景提供的标志性信息,一定有一些元素在传递其文化背景。
东亚的电影风格多少是有一种冷峻在的,与欧美和东南亚的剧情片相比,其表达有强烈的纪律感,韩国日本尤甚。
欧美的片子如果用东亚风格来诠释,大概就不太圆润。
而日韩也有区别,韩国的电影更平面,营造的观感不如日本层次丰富,却多了一份水泥般的工业质感。
日本电影的观感相对柔和,也许是在情节表述上铺设了更多的台阶的缘故,总感觉被导演小心翼翼地照顾着体验。
而中国的电影又不一样,没有谁比中国片子更喜欢营造“风萧萧兮易水寒”的质感了。
暗数杀人就有着强烈的烙印,镜头和打光都颇为直白,色调很韩国,规矩感十足。
我想叫它“方形的电影”。
与此对应的是“圆形的电影”,大概可以以欧美电影为代表。
欧洲的片子很强调结构,多少能从中读出点建筑的美感来,钢筋水泥之外有软包,软包外面还有些点缀装饰,很明显带着古典戏剧的风格。
美国电影相对平面化,很少需要从结构上去解读美感。
相同的是二者的视觉表达,都延续了油画的浓墨重彩,有非常强烈通过光影色彩叙事的欲望。
与东亚片相比,欧美电影多少有些“钝感”,但这钝感的来源究竟是文化的隔阂还是表述上的圆润,我大概还需要更多的时间体会。
当然,电影艺术的表达在不断变化,即使是同一位导演也有着不一样的风格。
以上评论是“印象派”的体验,看得片子更多以后,也许会有不一样的想法。
很多作品多会关心当下那些破了了热门案件的警察,抑或是解决了眼前刚发生不久问题的执法工作者,但是英雄不问出处,有一类不显眼的反而看起来更值得尊敬的工作人员,永远在自己坚持的岗位上孜孜不倦、默默付出。
他们就是只负责追查陈年旧案的警察蜀黍,能陈旧固然难解,但心中的信仰和执念只为对得起自己所披上的戎装,对得起让每一位无辜生命沉冤昭雪的信念,有多少人能够如此坚持,难度系数不仅仅只用“大”字来形容,还好影片里的人物设定是允许主人公如此任性的,不管怎样,只要心存正义的光辉并为之不顾一切想方设法的努力,怎样的出身都值得尊敬。
根据真实事件改编,不会太差,两位咖都有保留,不算太出彩,可以更好的,已然如此只能原谅。
QJ
看完这部电影感觉是今年暂时来说看完之后比较惊喜的。
中间剧情的翻转确实非常吸引人,过程中间对剧情的讨论也很棒,怎么说呢,看完之后想起了之前的日剧【非正常死亡】,这个电视剧讨论的其中一个主题(自我理解,不一定正确)是死亡的时候,每个人都需要有一个体面的离开的理由,不能让人离开的不明不白,所以死亡的原因才需要大家认真来寻找。
暗数杀人也涉及了一下这个主题,那些没有报警寻找的、消失的不明不白的那些人,他们的存在应该是要有意义的,而不是消失了之后也无人问津。
电影里面那个杀人犯,太可恨了,因为自己的恨,而夺取别人的生命,而且杀人了之后还洋洋得意,看得我也是牙痒痒。
家里养的小狗丢了,我也得哭着找好几天,我一想起被你杀死的那些人,得不到任何关心,在没人知道的地方腐烂着,这件事叫我心里难受。
我是个警察,我都觉得丢脸。
所以我才这么做的,小子。
朴实。
我不是为了结案,不是为了升职,只是为了给受害人个交代。
对比没有甜头不愿意奔走的上司。
认真和奉献是可贵的品质。
挺喜欢看金允石演警察的。
朱智勋这个角色,聪明没耍明白,碰着个认真的,也不知道真聪明还是真傻。
个人觉得看电影镜头,演员都是一方面,我看的是故事。
演员镜头这些都是为了说好这个故事的辅助。
对比,评价,都是个人看法,一人一张嘴,怎么会说的都一样。
简简单单看电影,挺好。
剧情结构:(铺垫)富二代出身的男主老金,人过中年,妻子几年前车祸死亡,孤身一人的老金想在退休前破获一些大案要案,于是出钱到处买线索;刚接头到线人推荐的小将,小蒋就因杀害女友被刑警抓走;老金气氛警告线人;(转折)小蒋监狱电话告知老金,他还杀过6个人;(辩论)刑警队却说小蒋满嘴谎话,审讯说自己还杀3个人,出动大量警力在抛尸现场也一无所获;小蒋狡辩作伪证是被逼的,老金要走,小蒋画出一处真正的藏尸地,并详细告知分尸细节;老金提出为何不分尸女友的疑问,小蒋说当时太累,后悔没有做到完美,老金决定找出证据,定死小蒋;法庭上却因为立功表现,由20年改判15年;(带入第二幕)老金申请调到刑警队追查这个案子;(B故事)事件还原真相;老警察的故事;(游戏时间)老金调查小蒋童年,走访被杀家属,发现小蒋说谎;老金给小蒋钱和监狱物品,小蒋再次交代一件杀人案件细节;小蒋车上与陪酒女引发口角,车开荒地,开车撞死分尸掩埋;(中点)找到部分尸骨,却无法判定死者身份,小蒋也改口拒不承认,说是老金的贿赂口供;女检察官调查老金是否为立功收买小蒋;(坏人逼近)老金请教下有同样事故被下放停车场前辈,前辈告知这都是小蒋的鬼计;先给出模糊线索,后都会因证据不足而惹得检察官们反感和怀疑,最后提起上诉诬告为自己洗白;老金经过排查,锁定烧尸案作为突破再访小蒋,并根据卷宗推测;两人发生碰撞,小蒋愤儿杀人,楼道焚烧引发水管爆裂,唯一直接证据,带血的脚印;小蒋再次提供模糊线索,惹怒老金直接离开;(一无所有)为利用老金,小蒋再次会见老金,交代烧尸案细节,老金捕做到两个细节,烧坏的皮衣,丢海里的刀柄;走访酒吧老板娘获得证据,洗衣店找到修补好的皮衣,遗憾的是未能找到丢弃海里的刀柄;法庭上被对方全部驳倒,唯一可用直接证据;小蒋6件杀人案全部被判无罪,而小蒋果然入前辈所说,上述反咬老金,要求重申女友被杀案;(灵魂黑夜)老金被下放派出所;收拾东西时,发现照片上的避孕环线索;(进入第三幕)通过避孕环编号,锁定尸骨被害人朴女士,此人正是小蒋的前女朋友;(大决战)走访加分析小蒋和朴女士的通话记录,分析出案情;小蒋和朋友运送毒品,遇到警察检查,两人弃车而逃;去赌博拿日元能混被修理,回家和女友大声争执,女友的分手彻底激怒小蒋,于是小蒋杀人碎尸抛向多处;小蒋姐姐告知小蒋当年杀害父亲抛尸事件;朴女士儿子出庭作证,加上二人最后听话记录,和小蒋能准备说出部分藏尸地等证据,小蒋被判无期徒刑;(结局)小蒋被送监狱服役;老金继续走访调查为其她受害人整张正义;
暗数杀人案件是指——被害者存在,杀人案确实发生,可因为无人报案,调查机构无法追查的案件。
可想而知,一般这类案件的被害者都是社会底层或边缘人士。
又由于这类案件的线索极少,即便警方接到这类案子,最后也都会不了了之。
韩国每年发生这类案件至少200起。
韩国导演金泰均,注意到了这个在韩国社会中鲜有人关注的问题,并深入挖据这类案件背后存在的社会问题,所以才有了这部电影《暗数杀人》。
这个虚构故事是由一部分真实事件的材料构成的,所以整部影片拍出来就像是在看一场真人秀,很是独特。
也因为在宣传中用了这个宣传点,遭到了原案件中受害家属的阻止,要求停止放映,闹出了不小的风波。
本片在金的调查过程中还揭示了韩国社会的很多问题,赌博、毒品在底层的泛滥,社会歧视等。
还有对大多数警察办案为了功利,秉持闲事莫理的态度的讽刺。
这也是韩国每年高达200件暗数杀人案件得不到解决的原因之一。
影片也有为姜如何会变得这么疯狂的一些思考,不过我觉得导演为了故事的节奏并没有太过深入,仅仅是浅谈了家庭的因素、成长过程中的无人指导与放任等。
金亨民警官的身世背景也是值得玩味的,如若他没有足够的经济实力又怎能和这个杀人狂对决呢?
再对比那位只能在停车场工作的原本前途无量的宋庆洙,两人的命运是如此的不同,也可以看出导演对韩国社会金钱至上、阶级地位的一种无奈,当然或许是我过度解读了,可以说这是一部不错的类型片,也不会像以往的韩国片那样用力过猛。
首发于自己的公众号,喜欢请关注,转发。
今晚看完了《暗数杀人》。
如果我是从这部电影开始认识朱老师的话,我肯定不会因此躺在坑底,而应该只会觉得演技很细腻而已。
虽然看到很多人觉得这部电影情节平淡朱老师演技浮夸,但这毕竟是在韩国各大颁奖典礼上相当有分量的作品。
大家认为浮夸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口音夸张抑扬顿挫,二是肢体动作配合语言都很嘚瑟,不符合一个变态杀人犯的常规形象。
虽然不知道是否是粉丝滤镜,但我并不是很赞同这两点:首先大家都习惯了韩剧韩影里面的首尔口音,因此大家都挺不习惯有些莽撞气的釜山话,其次这部电影里面的变态杀人犯并非是大家认为的那种以杀人为乐并且心思缜密的高智商杀人犯,正如金刑警所言是一个愤怒型选手。
他是在大大小小的愤怒聚集之后疯狂杀人的变态,聪明但是不冷静。
也正是因为知道自己的聪明所以才狂妄自大,他恨不得向所有人告知自己杀人犯的身份,然后又以半真半假的叙述来误导大众,让大家知道他杀了人却又无法定罪,但纸也有包不住火的那一天。
高智商杀人犯杀人时是冷静的,但他是愤怒的,并且毛毛糙糙,虽然杀人手段冷血无情,但其实处理得并非完全干净。
因此在电影一开始,他就因为漏洞被抓住了。
事实上他为什么作案经常不被发现呢,除了因为第一次是姐姐的有意隐藏之外,此后均是因为他的泄愤对象都是社会边缘人物:与奶奶相依为命的陪酒女,带着儿子在异乡生活的单身母亲,估计在家啃老郁郁不得志的中年大叔。
这些人就像落叶一样在世界上游移着,几乎很少有人会去在意他们的去向。
所以姜泰吴能在粗暴利落地将人杀害后仍逍遥法外,可能70分归于作案手法,30分归于他的杀人对象。
因此我反而认为朱老师将这个狡诈、有些小聪明、十分自大嚣张、渴望他人关注、冲动嘚瑟的杀人犯演绎得挺好。
尤其是他在和刑警在审讯室对峙的那段,当刑警大概说出他的作案手法和地点时,他的眼睛里折射了慌乱、算计、了然于心、重新嚣张等眼神变化。
细节把握相当不错。
至于有的人说情节平淡,但这本身就不是一个常见的警方与逍遥法外的犯人进行追击战的故事,无法用血腥的画面和紧张的东躲西藏来展现。
它更多地倾向于展现刑警如何通过与犯人之间的心理对峙来追查这个犯人犯下的更多案子,以防杀人犯有能出狱的机会。
事实上导演有意避开了对杀人场景浓墨重彩的描写,而是更多将目光聚集于杀人者与受害者的冲突以及杀人者在杀人前的心理变化(通过面部特写展现)。
这些都需要观众来仔细回味。
出于粉丝心理,其实我还想看更多的姜泰吴与被杀害的情人之间的细节(因为刑警有暗示他俩关系不错),以及他在杀害天天家暴的父亲之后的人生故事。
但是编剧非常干脆地将那些有的没的全部去掉,只剩下了一个冷血无情、将生活中的愤怒变为血刃的刽子手姜泰吴。
姜泰吴似乎有难以掌控的愤怒调节障碍,但他是为什么会变成这个样子、他是否有过痛苦纠结,讨论这些其实是毫无意义的。
当他将自己的痛苦归罪到他者身上,并且认为自己能随意践踏杀害他人生命的时候,那些过往就已不是他博得同情的缘由,而仅仅是酿成他罪恶的种子而已。
布局姜泰武因A案件被抓,定罪20年有期徒刑。
姜泰武联系缉毒警察金亨民寻求脱罪。
第一情节点:姜泰武提供的暗数犯罪供状不尽不实,金亨民落入姜泰武节凑。
反应金亨民调查B案件,发现半截尸骨。
第一关键点:审讯B案件时,姜泰武拒不交代决定性证据,抵赖之前的暗数犯罪供状。
中间点:通过前警察的经历,金亨民明白了姜泰武目的:通过无罪的案件来推翻之前有罪的案件。
进攻金亨民调查C案件,让姜泰武进行现场验证。
第二关键点:庭审C案件时,姜泰武否认全部罪行,假称遭金亨民利诱。
第二情节点:金亨民发现B案件被害人关键特征信息。
解决金亨民收集B案件证据链,姜泰武因B案件宣判无期徒刑。
金炯民饰演的富二代警察,朱智勋饰演的一个连环杀人犯, 整部片子都是围绕找到死者,审判杀人犯而展开。
抛开演员本身稍显不逊的演技,罗列式的剧情不谈,这部片子还有有一些看点的,最主要的告诉我们正义不会迟到,总有一些人再为了这个世界的公平正义而努力着。
哪怕是第一次的较量,在没有明显证据的情况下,警察仍然选择开庭,当罪犯的代理律师问:“有必要这么不惜一切手段的起诉吗?
……警察讲:“请宁站在被害人的立场上想一想……以我在一线当警察的经验来看,一旦尝到了杀人滋味的凶犯绝对听不下来,即使姜泰伍在监狱呆15年,出狱时也就50岁,有足够的力气杀人”也正因如此,作为一个警察才会冒着脱掉警服的危险,继续展开调查。
为了调查,警察付出了很多,首先是同事不理解,比如马上就要在缉毒科升职了,为了办案又调到了刑事科,最后甚至又被下放到了派出所,有人劝他不要调到另一个部门,不要查这些无头案,因为有人查了结果从一个警察变成了看大门的,这些案件属于出力不讨好的,已经结案的事情没有人愿意在翻旧账,其次是经济压力大,从一出场花钱买线索,到杀人犯进了监狱,为了套取线索不断的得给杀人犯给钱给物,也幸亏警察是个富二代,可以撑住,换做一般人估计早都不行了,最后是案犯的较量,案犯是一个聪明,冷酷,理智的罪案,他既想从警察身上得到好处(钱,自由),又利用警察对其他案件的责任感处处戏弄警察,不想让警察抓到自己的把柄,给自己加刑。
不是所有的正义都会得到申张,但有人一直在这条路上努力,片中到最后得到确认的,可以定罪量刑的只有两起,而杀人犯说自己杀了七个人,说的无比自信。
也就是说还有5个人找不到尸体在哪,无法给受害者一个交代,无法惩罚杀人犯。
但就是这两起我们的警察也是付出了巨大的努力才得到结果的,其他的都无法给出。
片中也交代了其他的警察仍然在努力,这让我想到了一句话,如果你觉得生活如此轻松,那肯定是有人在负重前行。
看了这部电影,我设身处地的想了想,我估计包括我在内很多人都做不到警察这样,首先没这么有钱可以陪犯人玩,其次,没有警察的这样的恒心和责任感去玩命的,付出前途的去追查这些案件,所以这样的警察是值得佩服的。
暗数案件:不知道被害人是谁也没有报警,不会进行调查的案件,片中讲每年至少200起(韩国)。
如果要看更好的犯罪片,推荐《七尊罪》《人骨拼图》
하마트면 못볼번한 영화,김윤석 살쪘는데...캐릭터가 부티나는 경찰대서 그런가...암튼 별 임팩 없어보이고,주지훈,연기 잘하는데 ,전성기 오겠다야 ……………………………………………………………………………………………………………………………………………………………………
拉拉分吧,怎么说也值7分吧。
朱智勛可圈可點
以为是个双雄智斗戏,结果却有淡淡的文艺味,可惜《杀人回忆》还是只有一个。主人公对“暗数杀人”的老刑警式悲悯,再怎么透过故事也传递给观众这方面,完成度欠佳。
俩韩国二线搭伙挑大梁,朱智勋演什么都那屌表情。
真实事件改编的电影。金允石饰演被良知和使命驱动着的警察 VS 朱智勋饰演的高智商连环杀人犯,演技出神入化。有些人,天生为别人带来希望;有些人,注定不能被别人理解;有些人,执着到拼尽自己的人生。情节曲折、起伏有度,各种山穷水尽又柳暗花明,导演的节奏控制得太好了!
劲爆的题材,飙演技飙地过瘾了~
釜山方言真的听得我[允悲]。开头铺垫真的冗长, 后半段两次反转解开真相(但其实也猜到了),结尾金叔那一幕觉得有参考《杀人回忆》的痕迹,不过一个是特写一个是拉了远景,某种程度上算是真人真事改编的新尝试,如果说《工作》是口腔动作片的话,这部算是口腔警匪片,监狱会面室的对戏最为精彩。警察的执着和釜山社会底层现状交织,细节的处理如出租车等很有意思。金伦奭稳定发挥,朱智勋从王子般的形象到反社会杀人犯的破格变身,完全值得一个提名甚至奖项的鼓励。
19015#朱智勋是真的挺行的,吸毒还能成功翻身的也就只有他了吧(想到网飞那部[Kingdom]还没看)。演的也是真的不行,就算剃了个平头操着一口釜山腔讲句台词口水花飞溅不顾形象又怎样,不好就不好,他这角色不要提河正宇刘亚仁之类,换《不可饶恕》的柳昇范来演也好多啊(就想到这部了)
因杀害女友抛尸而被定罪的罪犯联系认识的警察,说他还犯下了很多不为人知的命案,现在想要自首,但警察必须给他物资上的好处才能换线索。正义感满满、家里钱多的警察就不断违规给罪犯物资以换取线索。但罪犯很狡猾,在警察调查命案后,他不承认自己供述,反咬警察暴力拷问,甚至想以“警察暴力拷问”为借口洗清自己杀女友抛尸之罪。警察没有放弃,继续给罪犯物资,并通过罪犯提供的新线索找到了关键证据,成功给罪犯加罪。在调查的过程中,警察也发现罪犯杀死的第一个人是罪犯的生父,因其家暴。由真实事件改编,现实中的那位警察还调查找剩下的“暗数命案”。拍得有点无聊,批判了只抓新犯人、以抓犯人数量为业绩基准,对已批捕的犯人不再深究的警局现象。
白瞎了两个好演员,剧情太特么无聊了!!!
朱智勋太帅了吧
韩国戴军饰演的杀人狂,感觉就是个小痞子。金允石警察这个角色的立意,也完全没办法理解。所谓的暗数杀人案破解,一点意思也没有!
7.9/10 抛开近期的争论,影片质量还是不够满意。(试映口碑过高也算是一因) 两位演员的演技自是没话说,朱智勋变态能演的如此之好也是服了。电影也不类似传统警匪剧,将更多的分量放在了事件背后。但中途把事件真相全盘托出真可算是败笔,因剧情流程导致背后故事之前可看性丢失了很多。加上二重反转却又没能把故事完美的圆回来。不过也算是成功的新试图,值得鼓励。
和《解冻》一样,又是一部被豆瓣低估了的韩国犯罪片。真实故事改编,够辣够感人!警察和罪犯的斗智斗勇虽然很俗套,但我始终欣赏的是警察那不慌不忙的表现,并没有像其他电影里的非典型警察那样爱发脾气,但依旧能演出他的一腔热血。不过最大的加分还是来自两位主演,演技确实了得。再次被绵老板圈粉。
虽然我很喜欢朱智勋但是不得不说他的演技太差了(和忠武路的大叔们比起来)
本来挺期待的,结果…,被朱智勋的演技狠狠的打了脸,他演的需要这么轻浮么,一个变态一个连环杀手就这个样儿?你是来拌可爱的吧……
负责的警察 用仅有的线索慢慢挖掘最终破案 刚看完开端 要是那里面有这样的警察是不是就没有无限流和卡农了
金允石的角色在电影里勉强赢了,韩国警察却在现实中输的很彻底,向这样默默无闻追查,坚守良心与职业本分的警察致敬!
想跟金允石大叔一起过日子。嘎嘎嘎嘎嘎
拍得也拖沓无趣了,浪费了两位优秀演员的演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