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点感想:1.枢机主教的红衣怪可爱的。
2.以为是纯英语片,没想到有不少意大利语。
有点亲切,虽然是为听歌开始学这门语言的,虽然只听懂一个tu。
3.或许派系斗争里的每个人都是格外孤独的?
4.身居高位或许意味着将被所有人猜忌。
教宗产生疑惑的时候,谁能帮助他呢?
5.本笃十六世或许是个情绪格外内敛的人?
6.禁欲之于天主教,就像不食荤之于佛教,并不是一开始就如此,也不是一直如此?
7.在宗教信仰中,“权威”这个词应该怎么理解?
8.闭上眼睛就看不见,陌生的语言也听不懂。
可根本没用。
我们知道发生了什么、会发生什么。
9.对忏悔与宽恕的新看法:不是为了遗忘,是接受自己的局限性,然后去弥补(不想用“赎罪”这个说法)。
10.从没怀疑过不是真正的坚信。
11.“如果必须流泪,就让它成为欢乐的泪水吧。
”非常可爱的几个片段:1.餐前祈祷与几次伸向比萨的那只手w2.直升机上,本笃十六世摘下耳机:你说什么我听不到w3.告别前的探戈。
本笃十六世边虚虚挥舞着拐杖边絮絮叨叨地说着“快走,快让他走,别再让他来了”。
旁观者压抑不住的笑意。
4.本笃十六世走入人群中,那些模糊不清的照片中人们清晰的笑容。
5.我与你有分歧,但我仍愿为你祈祷。
聚焦于数十亿教徒共同的信仰,位于梵蒂冈的教堂内上演着数千年来都一脉相传的传承,两个老戏骨对于这场权利的交接演绎的入木三分,而其中对于当今社会的众多问题以及他们各自内心的挣扎都披露的如此真实,让人钦佩!
两代教皇之间对于今后的发展存在着诸多的分歧,不过秉承着造福人类的共同目标,最后相互都选择了妥协,顺利交接并且重新上路,最后一起观看2014年世界杯决赛让人泪目。
整体还好,没有看预告片和演员采访想得那么精彩。
前小半段最好玩,但也感觉两位教宗一个红脸一个白脸得未免太明显,直到平易近人的教宗说出自己的黑历史。
片子反复说,我们都是罪人,观众看完能带走的部分,可能是真的了解这一点以后,从一日作恶终身是恶人的认识中挣脱出来,不用过去的遗憾甚至罪孽定义自己,接着活,并且不要活在本可以避免的自我厌恶中,只要活着,生活会带来一些痛苦以外的、让人觉得值得的东西,哪怕这种转变其实没有什么意义,而且从认识到所有人都是罪人到以此容许自己一再作恶(会吗?
)的滑坡又是另一个问题了(好像一再作恶的机制并不是认识到自己做错了再用人都会犯错宽恕自己,而是意识不到自己作了恶,人的脑回路是自恋到无法认知自己做了坏事,哪怕证据就在眼皮子底下的。
可能这都只是情况的一种)。
再就是感觉哪怕是讲教宗的继承,片子的视角用片里的话来说也是很相对主义的,能感到宗教如今至少在主流现实生活中不再具有神圣地位了,更不用说它有很多显得不合时宜之处。
不过话说回来,就像新教宗选择了朴素的银十字架,谁说一定要保留那些不合时宜之处才是宗教?
毕竟一切都会变化,但人永远需要信仰。
我不是基督教徒,到目前为止也无意成为基督教徒,然而这部电影却让我能感同身受到基督教徒笃信的心情,是对梵蒂冈最好的宣传。
人无完人,教皇也会犯错,可是他们是神在人世间的代言人,极尽荣耀、受人崇拜,只因为耶稣基督在十字架上的鲜血和荆棘。
他们的内心深处也有挣扎,有理想和现实的差距带来的挣扎,有不能成为一个真正的圣人的绝望;然而,也有往圣人无限靠近的决心,有把一生奉献给神圣事业、牺牲个人爱情与享乐的勇气,和完成使命时的满足。
这部电影让我知道了很多以前从不关注的天主教知识,虽然十几年前就去过圣彼得广场,看过西斯廷的天顶画,可是从来没有想过,真正的教皇住在那里是什么感觉。
看了电影才知道教皇是怎么选出来的;教皇竟然传承了那么多代;在中世纪时真的是选不出新教皇就不让枢机们出门;选不出就放黑烟,选出来就放白烟,选举的方式也是诡异而泥古不化,既不淘汰候选人也不推选,就这么一轮一轮选着;两千多年的天主教只能靠这些看似神秘庄严得无法动摇的规则来保持它超越世俗生活的神性了。
电影提出一个很有趣的问题:宗教需要改变以配合时代的变化,还是应该不变而成为只有笃信之人才能穿越的荆棘之路?
宗教应维护其传统性,还是应该妥协于时代?
在我看来,这本质上是一个生存的平衡问题。
不变与变,其实都是为了自己的生存。
变是为了适合更多人;不变是为了少数人更加适合它。
一个是广度,一个是深度。
当深度走不下去的时候,传统派的教皇本笃十六世就宣布辞职,传位于代表广度的 Francis,也就是电影中的两位男主角,分别由沉默的羔羊杀人狂和权游里的大麻雀两位老戏骨扮演。
看他们演戏确实是一种享受,瞬间把我拉回那个老欧洲里。
另一个有趣的地方是电影解答了我很多以前觉得神秘或宗教化的专用人名。
比如方济各——多古老、多圣经的名字啊!
其实呢?
Francis而已。
若望保禄—— John Paul;本笃——Benedict。
是不是觉得他们一下子坠入了红尘人世?
7分。
大麻雀和汉尼拔的演技真的炸裂,就这么一个剧本(不是说剧本不好,我觉得还不错,只是首先宗教、布宜诺斯艾利斯这些我不甚了解,我还看过圣经,我相信大很多国内的人应该都没有看过),在这样的前提下,换俩差点的演员可能根本没法看了(大概率我也不会看了,可能这就是流量吧,哈哈哈)。
作为一个电影从业者,我一度非常难受于这个摄影,俩人在花园的最后那段对话,那么大特写,机器都快抖掉了!
看完后,我分析了一下,为什么要这样去拍摄,最简单的理由当然是资金问题,钱都去请两个大咖了,但是大概率不是这个原因,因为以这个摄影机的画质来看,应该是DV,根本就不是现代的摄影机(有几个画面非常明显的展现出这种特质,他俩在吃饭还有汉尼拔讲述完自己曾经犯下的错误后),那个画面的白色很明显的不是现代的摄影机的宽容度,以网飞和老美的工业体系用一个正常的现代摄影机的钱不至于没有,所以采用这样一个DV摄影机就一定是故意而为之。
为了分析刻意使用这样的摄影机的理由,反推一下,正常情况下,如果是这样一个题材,首先我们想到的肯定是庄严肃穆的,那么构图上会是工整的,音乐也将是宏大或是优雅的,那么再来考虑一下这个片子的主题,主题是:在世界范围内相信教会的人越来越少(一方面是无神论者越来越多,另一方面是人民对于教会越来越不信任),在这样的大环境下,一个保守派的教宗传位给一个更开放的教宗。
所以主题是突出教会的改革,从庄严肃穆的要改为更平易近人,这样一分析,以DV的方式就是以一种更平易近人的表现手段来表现传统的庄严肃穆的主题,这种形式更好的契合了主题。
作为一个坚定的无神论者,我对宗教关注得不多,了解得更少,最多只是在看历史的时候大致读读。
所以,这部电影虽说因为高分和霍普金斯老爷子的缘故,很早就下载了,可是直到昨天老爷子再拿小金人的时候,我才想起翻出来看看。
我的概念里,基督教总是跟中世纪黑暗的宗教裁判所挂钩,加之其反对同性恋、堕胎等一系列反人性的教规,让我总感觉它是人类文明进步的绊脚石。
但是,看完影片,我不禁对本笃和方济各两位教皇另眼相看了,老教皇敢于选拔异己候任,这在人类的权力交接史上本就是极为罕见的例子,说明他关注的不是一己之私而是心怀天下,更难能可贵的是他不贪权势,选择退位,为继任者腾出更多的时间。
而方济各作为教内激进的改革派,一方面保持着对梵蒂冈教廷的本笃教皇体面的尊敬,一方面也没有放弃自己的坚持,在继任后对同性恋、堕胎、难民等世界性的问题上都给予了积极的推动,让教众和全世界都感受到了“神爱世人”。
影片的最后真的是神来之笔(虽然我估计是编剧给杜撰出来的),分别来自德国和阿根廷的两位教皇共同观看了2014年巴西世界杯的决赛,两位老爷子像天真的孩童一般支持着各自国家的球队,让人不禁感叹,教皇远没有高高在上,也不过只是世间迷途羔羊的牧羊人。
影片没有太多的惊心动魄、曲折离奇,没有尔虞我诈,只有惺惺相惜,几场房间里的对话就完成了教皇职位的传承,作为普通观众,最为震撼的还是两位老爷子的演技。
安东尼霍普金斯饰演的教皇本笃圣袍纯净,但是有些迷惘困惑。
就像他热情的要主教贝尔格里奥喝红酒,从内屋传来教皇的钢琴声,混响暗寐是折射出的房间效果,斟酒的主教听闻得清清楚楚。
两个矛盾对立的老人在晚上一起谈论音乐、初发心、不论正事的时候并非闲笔,恰恰正是互相敞开胸怀的表现。
也许刚开始都会迷茫犹豫,需要一些启示和谕旨,而因缘际会让我们走上同一条路,杀人剑活人刀,保守还是改革,其实都是同一条路,不同的是思考问题的方式和看待生活的眼光。
既然能够放下芥蒂,那也能放下执着。
两位演员自然处理比任何技巧卖弄和故弄玄虚更有效果。
当然,偶然出现的闪回不是最突出的电影性。
主教年轻时跟心爱的姑娘告别,那束换回来的画的无声处理才是真正的艺术。
从此后你对她的爱要换一种方式,那位启发主教的执事的开示非常透彻,不在于形式,而在于本心。
全片的声音非常棒。
创意上乘,清晰度感人。
比如世界杯电视效果和现实两位老人的交谈,教皇一边弹钢琴一边和外屋主教交流的直达声和反射声之间的比例转换;直升机上两位老人通过耳麦交流前后对比效果;园丁送牛至给主教时候的间接音效,教皇向主教忏悔时候的先清晰再黯淡而后恢复清晰的声音波浪变化;众生祈祷交织起的群杂效果;结尾出字幕时候的一场雷雨,从开始的打雷下雨到后来的雨住天晴,甚至听到布谷鸟的鸣叫。
非常有想象力的声音设计,有很深造诣的声音长镜头。
I cried a lot...高二的我第一次听说这个电影,当时就很想看,一是想看影帝飙戏,二是对教父猥亵小男孩感到好奇。
在21岁的新年,我终于看了这部电影。
或许是很好的相遇的契机,我在转变中,遇到了上天给我的信息我不信教,但两位教皇的谈话真的非常触动我。
在电视机前、钢琴边对话,在保镖和司机面前跳探戈,很动人“爱有很多种方式”“真相是重要的,但如果没有爱,真相是难以接受的。
”新老教皇的承继,也是拉美与西方、左与右、实干与书斋的转变,时代要求天主教会向前进、去关怀真实的人民。
方济各在阿根廷独裁政权时期犯过错误,这些错误也带来了他人生的转变,他走向穷人,放下自己的骄傲,当倾听者、无知者。
旁观者来看觉得他想保护priest、向独裁者妥协的想法是合理的,但他的骄傲和天真也付出了代价。
“主会原谅我,但我无法原谅自己。
”老教皇说的很对,他不是用权力、也不是用智慧来领导人们,而是靠自己所相信和坚守的生活方式。
He is a friend,a human being.老教皇,演的太好了,他是个待在象牙塔里的学者,但他发现恐惧步入人群,终会造成他的孤独、麻木和落后。
害怕损坏名声,使他对罪恶麻木不仁,教父侵害小男孩本来是可以更早整治的。
我本来以为他是个死硬的老头子,却出乎意料的可爱,他在艾比路录专辑,想要朋友和拥抱。
“主啊,我向您忏悔,我缺乏体验生活滋味的勇气。
相反,我躲在了书本和研究里。
我现在知道,这做法让我缺乏了对这个世界的了解,而这个世界正是教会应该帮助的。
”找到主是找到什么?
inner peace,个人内在的宁静吗?
或许并不是,在这个嘈杂混乱的世界生活,宁静是一种自我隔离的谎言。
或许主的声音,是人的声音,是许许多多人的忏悔与求救……我在这部电影里感受到了召唤,并不是来自宗教或神的,而是作为学者,打破自我隔离的怯懦;作为不平等的受益者,放下骄傲,把自己当做最无知和无力的人去倾听、帮助;作为犯了错误的人,不必原谅自己,但努力去改变,没有什么是值得固守的对于世界的乌托邦寄语:build the bridge,not the wall
九百万人的信仰和九个孩子的牺牲
搭建桥梁,而不是围筑高墙
神父也只是凡人,但基督就在那里
凑字数凑字数凑字数凑字数凑字数凑字数凑字数凑字数凑字数凑字数凑字数凑字数凑字数凑字数凑字数凑字数凑字数凑字数凑字数凑字数凑字数凑字数凑字数凑字数凑字数凑字数凑字数凑字数凑字数凑字数凑字数凑字数凑字数凑字数凑字数凑字数凑字数凑字数凑字数凑字数凑字数凑字数凑字数凑字数凑字数凑字数凑字数凑字数凑字数凑字数凑字数凑字数凑字数凑字数凑字数凑字数凑字数凑字数凑字数凑字数凑字数凑字数凑字数凑字数凑字数凑字数凑字数凑字数凑字数凑字数凑字数凑字数凑字数凑字数凑字数凑字数凑字数凑字数凑字数凑字数凑字数凑字数凑字数凑字数凑字数凑字数凑字数凑字数凑字数凑字数
关于这部教皇权利交接的电影我一点也不想谈论宗教里的脏事儿和关于这两位教皇本人的真实生活,我反而想聊聊电影里面的人性,这也是我尤其喜欢这部影片的原因。
影片是关于一次权利的交接的,前任教皇未去世就选择辞职将权利交给了本想辞职的主教,影片就在这样一次会面的情况下以聊天的方式回忆了新主教方济各的经历。
德国保守派的前主教和阿根廷革新派的新主教的谈话是整个故事的主线,也是这个主线特别的打动人。
抛出宗教上的位置和关于政策的讨论,我看到了两个可爱的老人互相理解互相救赎的故事。
我喜欢老主教的一次又一次可爱的转移话题,喜欢方济各的亲民和幽默,尤其喜欢两个老人在圣泪房悄悄吃披萨喝芬达祷告的样子,和最后的原谅,群众的簇拥,离别的舞蹈。
那是两个老人在年迈的时刻在重任的背后藏起的童真,是他们放下各自的心灵上沉重的枷锁后轻快的脚步,是他们终于能稍微理解彼此后建立的真正的友谊。
这个场景的美术和摄影都太好了我只是略懂宗教,但看了很多电影和书籍,我知道一次选举对全球的信徒们意义重大,也正因如此选拔的严肃责任的艰巨都是用来衬托人性的基础。
他们不是完美的人也不是上帝,所有的决策都取决于他们对于经文的理解甚至是自己的私心,也正因如此当我看到两个人的争执非常激烈最后又开心拥抱的时候我很难不为人类内心的情感感动。
夏宫是奢侈的也是寂寞的,有个老伙计看球赛快乐多了;私人飞机是挺好的,但连wifi订机票也挺有趣的。
虽然电影很像是方济各的宣传片,但传记电影也都是这个功能吧,一位伟人的回忆录和得失本。
我喜欢人性的光辉和电影浪漫的拍摄手法,也感慨于他们对一次制度的挑战。
两个老人一辈子活在制度之下,妥协也好,古板也罢,最后都用了自己的方式尝试将信仰的事业推向一个新的方向,这股子勇气和力量总是值得褒奖的。
也许做的不好,但总比永远没有开始好。
我真的太喜欢这俩老头了,院子里的舞蹈跳进了我心里。
7/10
影片采取纪录片式的跟拍手法,通过教宗本笃和主教贝尔格里奥的对谈,呈现他们对上帝、对信仰、对人生、对道德、对罪恶,甚至对足球的思考。两个完全不同的人,代表着传统与革新的冲突,但对信仰的执着和坚守,让这两个截然不同,甚至是对立的人慢慢从针锋相对,到促膝而谈,再到把酒言欢,他们开始直面各自过去的罪,并在彼此的宽恕中迎接未来。上帝倾覆了巴别塔,却用圣子的爱抚慰和团结世人。信仰应该是桥梁,而不是高墙。当高高在上的教宗走进人群,聆听世人的声音,感受世间的疾苦,那世人便能更近地聆听上帝的声音,感受上帝的恩典,这应该算是传统的进步吧。影片波澜不惊,却在朴实的对话中,彰显出震撼人心的信仰之光。结尾一起跳探戈,看世界杯决赛太有爱了。霍普金斯和普雷斯都太好了,云淡风轻间,是人性到神性的升华。五星推荐。
比女王更主旋律的主旋律
廉价的影像,严重过誉。
无法掩饰我的喜欢 部分是对手持伪纪录片的一贯好感 但更多并不来自电影本身 而是纯粹对暮年的尊重 是对智者对话方式的感慨 严肃中冷静的幽默 以及对无力改变的过去和现实的遗憾 … 世上本无对错 更何况是信仰之事 … 原本还洋洋洒洒废了一堆话 到头来竟无法判断自己对宗教存在必要性的所思有几成只是被电影激起了一时 也不知怎么每次面对宗教就彻底甘愿成了个愚众 还是个不可知论的愚众呵… 比起党争的惨烈和难看姿势 甚至还会为如此优雅的召唤动容 … 这个被渐渐剥离掉神圣性的宗教却犹如老树新枝 仍旧在我这个由新潮社会培育出的保守大脑中不停震荡… (说起来电影的亮度可比肉眼看到的西斯廷教堂清楚多了 笑)
教会已经无法在当代社会作为精神信仰引领信众了,不改变怎么办?移交权力是很了不起,但是大家一起玩完也不是不可预期的。2014年我在瓜地马拉边境遇到一位天主教神父,问他怎么看未婚先孕和同性恋,他答不上来,只说圣经里这么说是错的。教义的阐释逐渐过时,而此间的众生寻求的指点和帮助,也不过是利己。
对宗教不了解的人对这这部电影提不起丝毫兴趣,这个都不说了,关键是它充满了“电视剧质感”。
讲宗教这题材本来我是不感兴趣的,但无意看了还是很舒服。
@SGIFF. 网飞这种电视电影质感真的很差,大量怼脸式大特写纪录片拍法又显得很刻意。一个传统派一个自由派教宗的对话从宗教层次引申到现实本来可以很深刻,结果拍成了左派的自我高潮,挺失望的。只能看看两位老戏骨飙戏。
挺无感的,全程发展毫无悬念,人设也立得飞起,颇有为危机四伏的宗教体系粉饰太平的意味。极力想运镜洒脱点来捕捉俗世人性,效果可能还不如前几天社交媒体疯传的拍手片段。禅让的故事早就听过尧舜禹,好像不需要到了21世纪的今天还要看两位老教皇再演一遍。
宗教在文学艺术方面的遗产真是令人着迷,无论趋好趋坏、教义往往用来束缚信众总是令人沮丧的,与其关心如何发展,不如找到新的令人笃定信服的新规矩,几亿信徒也罢,多是一种习惯,时代送走老习惯的人,带来新习惯,宗教问题本身就不是问题了。
构思真心非常聪明,包裹在方济各个人史里面的,是借三次对话完成的一次大型的宗教与现实世界的和解,方济各与本笃十六世和解,与自己的过去和解,并完成天主教对近50年来风起云涌的社会思潮的和解~调色和质感真的很大胆,莫莱蒂已经够鲜明的了,这部更是敞亮到不行...另,感觉教宗本笃十六世很简朴啊,弹的还是立式雅马哈,不过BBC给的配图是施坦威~
历史欠方济各教宗一张皮将军的直升机票。贼无耻的左翼文宣视频。
7.2
两个教宗互相敞开心扉倾诉内心的秘密……以及更为“人性”和“世俗”的教宗。
4分。非纪录片,非故事片,而是宣传片。表面讲教会,实则影射美国。
虽然评分很高,但其实没啥兴趣,为了对比阅读今年颁奖季大热门《秘密会议》才看的,想着是不是有更高明的地方。唉😮💨!整一个就是在替教宗、教廷、天主教洗白、粉饰、包装的一部片子!其实无非就是把新任教宗在阿根廷政府动荡过程中他内心的成长和个人命运沉浮,同与老教宗进行信条辩论时体现出的不同派别观点,结合起来去呈现教宗的继承,并以此彰显出他们这帮人还是会改革的,会关爱人民的,会内部纠错的,且是朴素的,还是值得大家尊敬爱戴的。害!应该从那个即将被求婚却最终因为所谓主的召唤而被放弃的女友的视角来拍一个故事好好讽刺一下这些“Father”们的虚伪!说点儿善良的话就是圣人了?在现代社会里,宗教作为一种完全落后于时代的意识形态和组织架构,听他们辩论不同的观点,其实都是可笑的,荒唐的。
看这片的兴趣当然是关于了解梵蒂冈和教皇选举仪式,虽然在《天使与恶魔》里有过详细的介绍,怎比得上在画面里欣赏梵蒂冈的真容。围绕二个可爱可敬的老头一路争执,相互坦诚中了解,消弭了彼此宗教观点上的冲突。对白庄严不失风趣,相互给彼此赦免是二者金子般友谊的见证。结尾双关相当有趣,教皇都让给阿根廷人了,怎么说世界杯冠军也得归德国人了。
亮点在实景梵蒂冈、轻盈的表达,然而密集的台词却没有讲出深刻的观点,缺乏力量感。
安东尼霍普金斯这个人啊 光是看他说话都能看得津津有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