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江水暖

春江水暖,Dwelling in the Fuchun Mountains,山水图:第一部

主演:杜红军,钱有法,汪凤娟,章仁良,章国英,孙章建,孙章伟,彭璐琦,庄一,孙子康,董镇洋

类型:电影地区:中国大陆语言:汉语普通话,杭州话年份:2019

《春江水暖》剧照

春江水暖 剧照 NO.1春江水暖 剧照 NO.2春江水暖 剧照 NO.3春江水暖 剧照 NO.4春江水暖 剧照 NO.5春江水暖 剧照 NO.6春江水暖 剧照 NO.13春江水暖 剧照 NO.14春江水暖 剧照 NO.15春江水暖 剧照 NO.16春江水暖 剧照 NO.17春江水暖 剧照 NO.18春江水暖 剧照 NO.19春江水暖 剧照 NO.20

《春江水暖》剧情介绍

春江水暖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六百年前元朝画家黄公望先生以富春江两岸风貌画下《富春山居图》,为迎接2022年亚运会,富阳正在热火朝天地进行新城建设。在此背景下,《春江水暖》讲述杭州富春江畔,四兄弟分四季轮流照顾中风后失智的母亲,四个家庭面临亲情与生活的考验,借由一年四季的冷暖变化如画卷般徐徐展开。热播电视剧最新电影大数据时代虐心之旅请和这样的我恋爱吧巴赫曼:沙漠之旅青春正好人类清除计划第二季机动战士高达THEORIGINⅥ赤色彗星诞生弹子球游戏第一季亲爱的嘉奴肖塔一念之痒福尔摩斯与华生借口公司2飞黄腾达第五季马莲花开移山倒海樊梨花美国恐怖故事第十二季欲罢不能第四季24小时第六季如花如荼任务待续大物哈达克一家甘草披萨不由自主爱上你世界一周看见我和你会痛的十七岁粗野派心理游戏

《春江水暖》长篇影评

 1 ) 不偏不倚,大家捧过了

抱着很高期望看的,但有些失望……这是一部导演意识极强的作品。

现在的年轻导演好像进入了一个怪圈,一味的追求长镜头,但是长镜头的设计,却没有意义……说通俗些,年轻导演们为了满足自己的一己私欲,放弃了真正的镜头语言。

当然本片的自圆其说很好,想法确实很好。

可惜摄影水平……尬。

除了后面奶奶一个人倒在江面的小舟上那个长镜头,有些欣赏画卷的感觉,前面几个都很刻意和没有意义……真的不希望年轻导演们再去一味的使用长镜头,除非有必须用长镜头的理由,不然就真的尬……电影还是蒙太奇艺术。

台词尬,本片选择非职业演员,其实还可以,但是江老师那个演员的一口台湾腔实在尴尬,而且他在第一次约会的长镜头里说的话不像是正常人能说的,背课文一样……这不是演员问题,是编剧台词没有写好。

最不能容忍的是摄影,摄影技术其实是不过关的,或者说没有为自己的镜头争取时间,沟通肯定存在问题,评心而论。

铺了轨道,中间轨道推的颠了几下,这个素材就不应该是OK条。

既然都铺了,那就多来两遍好了……不能只因为演员是非职业,很难捕捉到想要的内容就放弃对画面质量的基本要求。

另外摄影的取景很普通,我想如果去富春江游玩,应该会很美,但镜头没拍出来。

大家都对这部电影的评价都是“史诗级画卷”“画面很美”……捧得有点过了……最后表白窦唯大师的音乐,真的好!

非常有绵绵画卷的感觉,为影片加分不少!

最后强调一下,“电影是蒙太奇艺术”!

不要一门心思想搞个人风格,玩大量长镜头,先把基本的镜头语言做好,再玩个人风格化……

 2 ) 抚慰人心的中式浪漫

中国式的山水,中国式的审美,中国式的日常故事,中国式的烟火人间。

黄公望画卷里的富春江畔,窦唯笛音里的人情冷暖,时代进程中的平凡生活。

印象最深的一个长镜头,江一在江里游,顾喜在林中走,两人会合以后一起在岸边走,顾喜朗诵着话剧《跳墙》里面的台词(这个女演员居然就是话剧的女主),从头至尾身边不断有路人经过,他们没有停留,交谈着一直走,直到走到“船上”这个目的地。

老二家阳阳的妈妈,陪儿子买完见家长的衣服之后,两人在快餐店吃饭。

她不同意儿子以个人身份去参加堂姐的婚礼,也嗔怪顾喜不理解父母的苦衷,但是当她说顾喜将来会怎样的时候,我以为是“会后悔”,没想到是“没遗憾”。

那一刻,我明白,原来道理过来人都懂。

只是大部分人没有勇气去坚持。

老大家媳妇凤娟,典型的刀子嘴豆腐心。

她尽心照顾生病的婆婆,端水喂药,无微不至,开玩笑地问婆婆把房子留给谁?

在得知婆婆还是坚持要把房子留给小儿子之后,没有反目没有抱怨,依旧端来了洗脚水。

她为女儿挑选家境优渥的官二代,在中秋节把登门的江一赶出门,让人感觉她如此势力和物质。

可是后来发现,当年的她也是为了爱情不顾一切的姑娘,嫁给顾喜爸爸以后虽然抱怨老大媳妇难当,但是却交出了身为长嫂的优秀答卷。

片中的人物如此普通平凡却又如此鲜活真实,有着如此强大的触动人心的力量。

 3 ) 请给他们多一点点关注和多一点点信心

07.28 更新恭喜整个团队获得FIRST 影展最佳长片,恭喜导演获得最佳导游!

这部影片已经拿到龙标了,希望大家能尽快在院线见到这部片子。

以下为原评论中国不是没有好的电影人,他们也不是拍不出含蓄隽永,娓娓道来的故事片。

只是在他们还没有建立自己的名气和号召力前,你能否给予他们足够的信心,买一张电影票,将你接下来的一段时间交给他们,沉下心来,在影院中欣赏这些作品。

如果可以,在这部《春江水暖》中,你将会在两个半小时内感受到富春江的春•夏•秋•冬,从一个富阳的家族里发生的事情看到中国大多数普通人家的缩影,看到需要当今社会新老一代独自面对或共同承担的问题与责任,看到对中国根源文化的呈现与表达。

当然,如果你觉得两个小时太长,或者一部没有枪炮爆炸视觉特效的院线电影是不值得去看的,那么请在下次要发表针对中国电影的言论前,好好思考一下。

你是因为恰巧看到几部烂片便忽视了其他影人的努力,还是因为你自己压根没有耐心给他们证明自己的机会。

如果是因为这些原因,希望你给他们多一点点关注,多一点点信心,他们依旧值得你的驻足。

公众号“这话我可没说”了解一下

 4 ) 春日春光春时过,江上江舟江边客。 水晴水缓水常佑,暖风暖雨暖蹉跎。——当你用杨德昌的视角打开《春江水暖》

🎦《春江水暖》顾晓刚 2019👨杜红军 钱有法 汪凤娟 章仁良 章国英 孙章建……🖊️2024中国电影导演之夜 2020年度青年导演🖊️音乐监制 窦唯 好配乐,好配色🖊️“伪纪录”式现实主义山水文艺剧情片🖊️春日春光春时过,江上江舟江边客。

水晴水缓水常佑,暖风暖雨暖蹉跎。

🎈不知道怎么的,最近老是想起刚嫁到富阳的那几年,老是往江边跑去看,很稀奇。

七月十五富阳人是要放水灯的,这天叫“鬼节”,又是地藏王生日,我一直印象很深。

这天家家都要祭祖,门口点香烛。

放水灯是为辟邪,保一方水域太平,又是祈福。

水灯顺流而下,把孤魂野鬼引过了奈何桥。

记得那天晚上,天光暗了下来,天上星星点点,江上没有强风,水波清澈上千盏小灯从苋浦出来,浮在江面上,火光熊熊,势头蜿蜒像游龙。

水灯,是一种纸做的小荷花灯。

还有很多木板形状各异的灯盏,外面糊着五色纸,里面燃着小蜡烛。

很快,万点红莲出到江心,光照数十里,一望如繁星灿烂。

全家人扶老携幼聚集在江堤边观看,手里拿着各种扇子,热闹的很。

江上渔船护着河灯,还有防止落水的巡逻船,还有放爆竹热闹的渔民。

有烧蒿草打铙钹的和尚道士,超度亡魂。

条件好的人包了船在江心跟随,里面传出笛子的演奏声。

水灯忽离忽合,忽东忽西,通宵了一晚上。

🎈我的家乡富春江,有山有水有太阳。

一江春水向东流,流出沙滩流出柳杨。

我的家乡富春江,青山绿水红太阳。

两岸青山缓缓走,孙权故里达夫故乡……🎈家族里活着真是吃力,你为了我活,我为了你活,算来算去,真是吃力。

🎈我做过一个梦,我们的小寺院在一座山上。

这座大山被一只巨大的乌龟驮在背上,乌龟在茫茫的大海上游啊游啊,我和师傅就坐在乌龟的背上,一边吃树上掉下来的桑葚,一边朝四下看。

大海里还会跳起来长着翅膀的飞鱼,飞鱼背上还坐着其他小孩,远远的还有航船,四周云气蒸腾,遮住了天边外的仙山,偶尔还能看见别的岛,对面的岛上也有一个师傅和一个小和尚。

其实我不止一次地想过,如果山的下面真的是一片汪洋大海,我就摘一片竹叶做船,随着风唱个曲儿,叫它顺流而下。

那时候,你春风得意,水流得飞快,你也走得飞快。

小小的竹叶在你脚下,那种感觉像飞。

可我不想踏在水中,我宁愿山下有一艘大船,就像盂兰盆节,我乘着大师兄的那条纸船一样,那艘船很大很宽,能装得下师傅大师兄阿旺甚至还有母亲。

我们就一同坐在船上,顺着山下的大河大海,顺着风,顺着水,一往无前顺流而下。

可是我还是希望山下有一艘大船,如果山的下面真的是一片汪洋大海。

 5 ) 春江水暖,暖热这繁绿人间

奔着片名去的,莫名地想贴近,想去感知和浸润。

确实,看完就感觉已经在富春江畔的烟火人家生活了好几辈子。

四个儿子从为母亲庆寿,到送别母亲,四季变幻亲情冷暖人生海海,都随着一江春水缓缓流逝,所有的不甘妥协与顺受都如江面上的水雾聚拢升腾又消散,飘渺如烟,浩瀚人心。

唯有那抹那片那泼天的繁绿层层叠叠地翻新着吐纳着,交织着荡漾着。

一张张真实的脸庞,平素的日常,看着看着就越觉得熟悉和亲近,近到春水暖热,旧时光滑过指缝……

我看到的长镜头——一家人在沟岭上一片灿红的山楂园里忙碌着,夕阳的余晖落在每个人的眼角眉梢,泛着暖和笑。

装完车,收工回家,平板车上载满果实顺坡而下,车后孩子们的欢声笑语一路绵绵不断回荡在沟谷,板车稳稳地前行,穿过溪流上的小桥,从竹林里吹来的风声拂过耳边,随行的家人们不由地站住,在溪水边歇息片刻……孩子们跳进溪水,钻进竹林,倏忽不见。

转眼已是日暮途远。

 6 ) 我们可以预设一座城市,也可以倾诉一座城市

如果按上映时间来计算的话,《春江水暖》可能是今年最让我惊喜和感动的国产电影了。

在前期宣传时,《春江水暖》常常有意无意地会同“杨德昌”这个名词纠缠在一起,当然这也是一种宣传上的策略。

但事实上,这种策略有时其实反而会使观众产生误解和不信任。

《春江水暖》根本不是“杨德昌”,也不是“侯孝贤”,更不是我观影时后座一直在重复的“贝拉塔尔”。

它最令人欣喜的地方,是它尝试在用一种新奇的方式,去讲述“私人”的叙事,进而展现一个全然不晦涩的主题。

早上在听全国电影学青年论坛时,有一个学者曾提到中国电影中的“东北”构建,她认为东北所遭遇的后工业景象,其实在某种程度上是暗合现代叙事的,就像《铁西区》之所以如此容易被西方接受,是因为这种工业废墟的图景,其实本身就暗合了“对工业区景观的符号化凝视”,而非一种“有机性的本地经验”。

故而,建设在东北空间上的叙事,它在讲述之前,便已经形成了一种符号化的前景,去给故事提供了一条预设想象的路径。

但对于浙江而言,如何在现代化的语境中讲好颇具古典气质的“江南”,是一个颇费心力的问题。

如对浙江而言,它在中国电影史之中,便不是一个常被投影的坐标,在它之前,那些最被讲述的,往往是发生在上海、天津、北京、东北的中国故事。

浙江在现代化进程中,并不具备那些具有戏剧冲突、黑色的、泥泞的、粗砺的天然场所,它指认的是一种温和的“小康”。

所以,当《春江水暖》选择了一种画轴的方式,用富阳的图景“卷”入富阳人的故事时,我坐在影院之中极为感动。

这种方式不仅暗合了浙江的古典意蕴,同样有一种精巧的野心。

甚至在某种程度上,它或许更像是对“古典形式”和“现代叙事”关系问题所做的一次大胆尝试。

很难说这个尝试是否是成功的。

但是我相信地缘美学,必然会影响到地缘叙事,所有所谓的“奇观”书写,在文本语境中会自然而然形成它独特的所指,并且产生专属于这个故事的外延。

而这也是厘清所有“城市故事”的必要所在。

《春江水暖》的几个室内长镜头非常打动我:像老三回来后赌钱的长镜头,男人围桌赌钱,女人站一排端着碗吃饭,老太太在里角烧饭,完全同我的认知极为相近,甚至包括老三赌钱的神态,熟悉得简直就像是我的某一个大伯。

这必然是导演的真实经历,而他将它表现出来,便成为了一种崭新的、颇具勇气的书写。

这种对富阳生活的呈现,无疑是贴近私人的,但在接受视野上,也放弃了相当程度的便利。

但是,《春江水暖》始终仍有欠缺的是,如何处理这个故事,甚至可以说,如何处理导演自己的“私人性”同他所接受的审美经验之间的关联。

譬如奶奶的形象,事实上并不能令观众产生信任,因为她是一个职业演员,掉入到一个由富阳素人、无数的富阳话共同构建起来的氛围场时,她字正腔圆、接受过台词训练的口音反倒伤害了观众的共情;而她的一切行为举止太“扎实”了,如给庄一和江老师牵线一段,中秋节讲情一段,所采用的表演方式、整体的叙事策略,都是“公益片”的手段。

这种为了达到情节转变,甚至是方便观众的段落,事实上完全妨害了全片的气韵。

而许多镜头在无意识中迎合普遍性审美经验的交代功能和造型功能,使得部分段落在剪辑和灯光上都有着“学生作业式”的刻意。

在很多时候,影片中的这种“审美经验”,是在妨害导演话语的生成的。

但是,作为一个浙江人,我最感动之处,在于《春江水暖》借用了一个大胆的技巧和方式,企图讲述一个特定地域的故事:一个城市的人是如何受到这座城市潜移默化的影响和召唤,又如何在处理自己个体的历史时,去面对城市的历史。

《春江水暖》中的富阳,并没有具备东北那种若有如无的“神话”性,从这点来说既是一种困难,也是一种新意——在讲述故事时,或许不止是让符号预想你的叙事,我们还可以依靠叙事产生一个新的、特定的、甚至看起来有点儿私人的符号——即便这个符号是一座城市。

 7 ) 古今多少事,山水画谈中。

“那时你春风得意,和竹叶一样顺流而下。

”一个发生在水乡的,沉缓涓秀的故事。

工笔山水画一样,有一山一山的陡,有一波一波的澜,有不动声色的沉浮摇摆,有静水流深的岁月底色,也有山水相逢的软和暖。

富春江上一叶舟,多少悲欢离合悠悠荡过。

老弱病痴的母亲什么都记不得,又在某个瞬间想起重要的人和事,教铁石心肠的人也要流泪;老大一家温吞隐忍,为了女儿顾喜的婚事和三弟惹出的麻烦掀起几场风波,又归于平静;老二家的阳阳和女友微微即将进入婚姻,在一地琐事中磕磕碰碰地前进;“浪子”老三在灰色地带打转惹出不少麻烦,却拉扯着唐氏综合征的儿子一路走来;老四心性单纯,在学识丰富思想合拍的顾喜和江一牵手那天,他也牵到了喜欢女孩的手。

凡人百年,爱恨总要归于山海,一切终将隐入尘烟。

富阳山一重,一江春水向东流。

古今多少事,山水画谈中。

 8 ) 我们面前的路真的是一条路吗?

其实富阳对于我来说不是一个特别陌生的地方,大学要好的室友就来自那里。

在我印象中,它就是杭州的一个附属城市。

连我室友都一直说毕业以后还是会去杭州,但好在离家近。

中国应该有很多很多这样的地方,但不是所有地方都能像这样被展示出来。

以古喻今,我看到了一幅现代的《富春山居图》,感受到了如何用移动的摄像机呈现所谓的散点透视。

看到有很多人质疑导演过多的空镜头,认为过于刻意和隔离,但我恰好持相反意见。

整部影片的基调就是富阳的风土人情,风土为大,人情为小。

但人情(家庭故事的发展)又为风土披上了一层韵色,让观众带着对这家人的感同身受去看待富阳的风景时,更觉沉静和悠远。

我很喜欢导演给的富阳的景,每个景巧妙地融入故事情节(或情节所带的氛围中),两代人在山上约会彼此交错;一个戴斗笠的人走过江边回廊;小江从执着地从江的一头流向另一头;还有老大独自钓鱼时分(颇有富春人情怀);最后在江中心发现奶奶的渔船……不知道为什么,所有画面都让我想起了张岱的《湖心亭看雪》(其实我甚至忘记这篇文章写的是哪里,今天一翻才发现是西湖,这么看来,这部电影的气韵还是被拿捏的很好滴)“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

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

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说回家庭故事,影片讲了处于如今中国一个四五线城市的三代人,三代人的观念和特征是泾渭分明的,是中国很多家庭的写照。

比如嫁到富阳但一辈子也没学会富阳话的奶奶;比如四个兄弟在爱、责任和纠葛中互相搀扶着;比如受过高等教育的第三代所关注的问题已全然改变;比如大家小家都还是遵循着分久必合合久必分这样的定理;比如家庭中多多少少有像老四那样的“零余者”(这个词从我脑子跳出来的时候我觉得很震惊,因为这是郁达夫小说中的人物形象,而郁达夫就是富阳人,有一种“你曾经肝过的论文终于回来报答你的感觉”)就像dabiao所说,“家庭可能是普通中国人生活中最核心的单位。

春江水暖展示是大家族的生活的一个切面。

阳阳说“亲人就是我为了你活,你为了我活,真是吃力”。

飞速发展的城市化、人口的快速流动,让传统的大家庭有解体的趋势。

在大城市的年轻人,越来越原子化。

因为吃力,所以一部分年轻人选择自己一个人过着可能也挺好。

我觉得家庭可能是我们和真实生活的一个联结,是一条安全绳。

在绝望的时候,它可能能让我们不至于跌入虚无的深渊。

我不知道它提供的生活的意义是否真实,不过从功利主义的角度来讲,至少它是有用的。

“同时这部电影也戳了很多家庭的痛处,果然大家的不幸也是相似的哈哈。

大家和小家,养老和育小,丧礼和婚礼,拆迁和买房……社会在走,我们也得跟着走,我们走不起来,就跟那位在菜市场的凡尔赛阿姨所说的那样,连下一代住的地方都没了。

我们选择的权利被赋予又被剥夺,我们面前的路真的是一条路吗?

仿佛只有失智的老人才知道她的去路,因为她已不在乎归路。

最后,去富阳吃鲈鱼计划已安排。

 9 ) 送你一条红围脖

今天是你生日,所以送你一条红围脖,不必对镜,我自会帮你围好。

富春江上几年的光景都是跟你度过,漂漂的渔船和灯火通明的饭馆。

一大锅鸡汤以表决心,你也说她不会后悔。

春花秋月夏蝉冬雪,拆迁和母亲。

醉酒后的月光都那么迷人眼,跟你坐在院子里话话家常。

偶尔跟兄弟们打打篮球,还像从前那样。

那些照片背后的文字,烛光映在纸面,都是关于爱情。

江边游泳祈福,是内里的醒悟。

一江春水向东流,水,终会暖的。

最喜欢的镜头是江一和顾喜在江边游泳,一个长镜头运至渔船上的风帆。

江边绿树成荫,春水潺潺,美不胜收。

镜头细腻精美,尽情展现春夏秋冬四季富春江的美。

故事内核形散而神聚,兄弟四人的支线交织,细密不杂乱。

以照顾母亲为线索展开不同的态度和故事,尽显风土人情。

曾经不顾一切的少女自会有同样坚持内心的女儿,温柔善良的母亲自会有义气豪迈的儿子。

这一方水土养活了这一方人,这一方人养活了这一方水土,温润滋养,欣欣向荣。

看到这样的电影,心情会变好,更想迈出脚步,来场出走。

“一定要找自己喜欢的人啊。

 10 ) 在富阳

《在富阳》日行千里,高铁就是马车这全部的身外之物,沿途的城市村庄都像一次皱缩的仓促的无所事事在北京,在燕矶,在富阳或者其他什么地方,并没什么两样活着,走路,相信世界间或怀疑在每一个夜晚躺倒,又在清晨醒来周而复始,如同牺牲譬如这一次,你兴之所至下鹳山公园,望江,吃鱼看一叶扁舟,在渺渺山水中走神傍边有剧组在拍电影,说着方言春夏秋冬过去了,时光漫长

《春江水暖》短评

其实值三星,给两星是为了拉分数的,太高了不符合其质量,这片子拍的虽美,但缺少两种东西,一种是对生活节奏的提炼浓缩和放大,纯生活化会让片子显得没有浓度,艺术片就要披着生活的外衣但却有超出生活的美学浓度,比如贾樟柯,巫山云雨,比如毕赣,比如刁亦男,第二,是缺少进入人物生命的入口,我们只是在平视一个家庭的普通生活,就没有入境的观影快感,所以,影片要提供对人物放大感染的契机!

9分钟前
  • liudae
  • 较差

主角其实是富春山水,人物是配角,就像中国画里面的人物,已经成了“道具”,成为了水墨丹青的一部分了。就人物塑造来讲,有点江南水乡版“喜丧”的意思,家庭啊亲情啊都得接受生活的考验。不过到底是江南,柔和了不少。挺有质感的一部电影,嚷着方言,极具生活气息,好像基本都是素人演员,导演水平不赖。

12分钟前
  • 津五渡
  • 推荐

大概是年轻一代导演里既有美学追求又能将中国的当代性以一种没那么猎奇的方式捕捉到的少数。一些演员的表演给影像确实带来了很大的伤害,导演进步空间也还很大,但作为一部野心昭昭的处女作有他值得称道之处。

14分钟前
  • 朱马查
  • 推荐

绵长的镜头如同江水悠悠,一个家族的春夏秋冬与富春山景交融编织,要是没有孙女朗诵式的表演,这部片子真的可谓“润物细无声”,赏心悦目。“家和万事兴”耳熟能详,但却有多少家庭是真正的美满?回想到自己外婆家里的七个兄弟姐妹的故事,小时候听到的扯皮拉筋的事情屡见不鲜;外婆去世了,自己也留学了,却常会想起那些纠葛在一起的琐事与片段,或许这就是中国家庭的羁绊,家族约吵闹越兴旺,如同这江水一样,怎么劈也不会裂,反而会溅起水花。这只是一个小城市中一个家庭的影像,但似乎投射了所有中国家庭中面临遭遇过的各个方面。影片最后的遗憾,是老奶奶没有等到最喜欢的儿子的陪伴。

15分钟前
  • ddrrnn123
  • 推荐

影片從侯孝賢、楊德昌等的多種關於多子家庭的電影中汲取了相當程度的資源:四兄弟雖然分家居住、維持各自的核心家庭,但血緣家庭的力量仍起到重要的維繫和牽絆作用。製片人映後云,法國左翼報刊將這部影片理解為社會批判電影,矛頭指向當代中國人的“唯利是圖”(父母強制婚配,眾人冀望從拆遷中漁利,均繫於此)。但相對於內容,作者在這三部曲之第一部中主要探索的還是影像的形式,即從卷軸山水畫中得到靈感的、以“非消失點透視”進行時空轉換這一長鏡頭語言(它指向一種無限宇宙的時空觀)。闌入的話劇腔表演、拆遷工人朗讀信件和一家人念悼文的片段,破壞了影片的自然和日常感,但也明確指示了作者試圖構建的某種文人電影的氣質。2020年12月9日18:00於北大圖書館新東館南配殿,MFA藝術放映“新風:青年導演長片”單元,製片人、藝院李道新映後。

20分钟前
  • Bork
  • 还行

瑜难遮瑕。镜头感很好,然后呢?没有然后了。最为可恨的莫过于片中角色,说方言时无一不说人话,说普通话时却个个鬼话连篇——遣词造句文绉绉,酸溜溜,像是不入流的ai在读三流书面文章。如果说这是有意为之,通过二者对比在展示什么,那无疑只展示了一件事——这位又编又导,压根不会写台词。

24分钟前
  • F
  • 较差

能力撑不住想法 非专业演员也始终不太在状态 所有一切像被富春江泡糊了的贴纸 又浮又糊……

29分钟前
  • GA
  • 较差

顾晓刚是可以拿最佳导演的。《春江水暖》展现了他的野心和审美,以及毕竟是这样一部长片,导演的调度和能力还是得以体现。但《春江水暖》在这届FIRST不应该得最佳长片,因为它还不能算一部合格的剧情长片。《春江》太像一部精致版的《四个春天》和博物馆里放的景色介绍宣传片的结合体了。一切技巧和形式都应该服务于内容,《春江》里的长镜头,空间切换,场景切换都因为内容的薄弱有了刻意和炫技的嫌疑。之前高捧的十余分钟长镜头除了剧情上没必要性之外,收音的空间处理也让人很迷惑:在江上距离五十米开外的机位对话却犹在耳边。剪辑指导和调色等细活儿都和《慕伶》是同一套班底,但慕伶带着非常稳定高级的故事感和电影感。不拖沓,不松散。《慕伶》最后获得评委会大奖,但私以为它才应该是本届最佳剧情长片。#FIRST青年电影展#

33分钟前
  • 阿玉
  • 较差

#SIFF2023 富春江畔的一年四季,这光景下拾摭的掠影,还是寻常中国家庭中那些微妙又复杂、碰撞亦和解的碎片。利益与情感间的矛盾显影,互相指摘又左右逢源,努力勾勒联结着血缘间的体面,实为心照不宣的亲情解码。恰似《吉祥如意》中那般具象得一览无余,即便这划动的涟漪,并未激起后者那般汹涌余响。三代人间交互的车辙,本可以再恣肆一些。只是这精湛的调度和配乐,实在朗润心扉,一如将春江画卷的蹁跹之美悉数浮跃。

36分钟前
  • 弥森
  • 推荐

就算当风光片看也很折磨 匠气和模仿欲都溢了 那些意义匮乏的长镜头看得我脑壳疼 整体都太无聊了 太太太做作了 裹脚布一样又臭又长

38分钟前
  • 荒廃中
  • 较差

以“重建山水富阳”之名赋法对摄影机的驯化,最终抵达的是长镜头和卷轴美学的双重失败。空镜头中的文人意识与庶民日常生活的嫁接生硬而无力。@2019IFFAM

39分钟前
  • Octopus
  • 较差

实在是太难看了,沿着江边一顿狂摇+移长镜头并不是什么“山水卷轴”而是镜头语言想象力的贫瘠。过度自恋、与古典图像生拉硬拽的做法随处可见。求导演放过黄公望顺带放过侯孝贤杨德昌,不要再拍卷二了……

40分钟前
  • Typewriter000
  • 很差

3.6/5。

41分钟前
  • 二月鸟语
  • 还行

年轻人能说人话吗

44分钟前
  • 大豆
  • 还行

看了半小时昏昏欲睡 我觉得年轻导演 还是不要在年轻时候看太多杨德昌侯孝贤 我也不明白 为什么侯孝贤拍过的东西还需要他们来重复一遍 大概总结就是 没有侯孝贤的才华 一身侯孝贤的病吧

47分钟前
  • 杨小船1号
  • 很差

奶奶在生日夜突病,四兄弟的家庭愁云惨淡,这是上一辈的衰落,殃及到下一代的观念更新,挺普遍的中国现象,两万多的房价,落寞的老人,背负巨大的年轻人,导演在写意的山水里叙说这些平常,一半是抒怀,细究构图,一半是怅然,平稳的镜头移动。

49分钟前
  • 醉梦·聊生
  • 还行

各方面都非常的好。富春江这里很像我的老家,不管是空间和家庭习俗,关于家庭和其延续的一切都以一种在以往作品罕见却又很独特的方式所呈现,甚至可以说这部影片拍出了当代最写实和最普世的家庭片。他和其他作品显著的区别在于,不管日本还是台湾,大多都是有一种文人的加工和视角;他们侧重刻画家庭和社会的交织,某个冲突的事件;或者传达一种清新、静好的家庭氛围。但这片在生活上却完全抽离了这种文人的加工的做法。用非常原始、却又具象的片段像勾勒整个城市一样勾勒整个家庭。山水高低就是一个家庭的波澜。它像我小时候傍晚偶然在麻将馆外面听到大人聊家常的片段,讲的无非也是那些家经,却总是引人入胜,因为那是一个大家在一起习得的过程。

53分钟前
  • Superpack
  • 推荐

影评人周闭幕。原谅我是靠着英文字幕看完的,问题看得到但私心要给五星啊!导演调度太稳了,某个长镜头有炫技嫌疑。我特别喜欢这种不特意叙事,靠镜头剪辑来推动情节的。没有剪成都挺好挺好的,但有些过度依仗环境了,可能侧重点就不在叙事上,但我觉得让环境服务故事会更流畅。好几个小心思,无论正面还是负面都拿捏得不错。普通话对白要讲得太多有点尬,看英字还好,方言对白赞(反正听不懂)。最后几乎就是我家里的故事,对号入座只能给五星了。

58分钟前
  • 霸王吃🍵3050岚
  • 力荐

【13thFIRST】16

1小时前
  • 空地
  • 推荐

【澳门国际影展】一鸣惊人的剧情长片处女作。两年拍摄周期、两个半小时的片长、以奶奶为线索,将家族三代人、四兄弟间的爱恨恩怨描绘得生动真实、淋漓尽致。维系兄弟家庭亲情,向往自由爱情。寿宴、游泳、过年等几场戏演员调度难度颇大,整体完成度较高,确有杨德昌电影既视感。废墟段落有魔幻超现实色彩,也能感受到安哲摄影风格的影响。角色众多且台词量极大,但性格各异的各角色皆有血有肉。尤其是中年四兄弟角色素人演员自然大方的表演特别好(以老三角色最为突出、完整),相比之下以孙女为主的年轻专业话剧演员的演出就相形见绌了,反倒成为引人出戏的不和谐音符。佩服导演将中国传统画卷与电影摄影风格进行绝妙融合。几段长镜头如徐徐展开的卷轴,跟焦精准,摄影调度出众。期待第二卷!四星半

1小时前
  • 汪金卫
  •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