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素敏演技真好,搭配老戏骨之后,互换身份这个设定毫不违和,近年来讲亲情的故事很多,这种搞笑程度占大部分情节的很少见,没有太多催泪点,但是搞笑之中就把父女相处之道诠释的很好,孩子在上学的青春期,大人在职场的辛苦生存和维持生活的艰辛,彼此相互理解相互尊重才能维系好亲情啊。
国内亲情片更注重催泪,这种效果往往只能戳中一阵,久而久之观众也会厌倦。
我是从女儿帮爸爸公司的男同事追女同事那里开始看的。
感动的点很奇怪,比如常年倒数第一的女同学再次考了倒数第一后悲伤大哭,爸爸跑去安慰说“你很努力了呀”,当时听到这句话的我心里却觉得“那岂不是更悲伤了,已经很努力很努力了,却依然得不到好的结果,所以一些事就是不适合一些人去做,而如果我们终其一生找不到适合自己的道路,岂不是要一辈子奔劳并在最后落得个’无功而返’的悲惨下场……这让人很难过”还有一个很感动的镜头是约会后回到家,女儿委屈巴巴地说“人生第一次约会被老爸抢走了”于是爸爸打开窗户冲着正在离去的学长的背影大喊“学长等一等”,然后在黑暗里,女儿摇晃着亮了屏的手机,学长也冲着楼上那一抹星星点点微笑、摆手,那是少年时代最美好最简单的情愫啊。
所以感动什么呢?
大概是感动第一次喜欢的人也喜欢自己,感动第一次学着去爱的时候有爸爸在身边默默宠溺地嘟囔着“胳膊要晃掉了啊,傻姑娘”最后,这部电影很可爱。
文/伍脊六兽特约作者:一张眼。
提到穿越题材的影视作品,或许你会想到在《时光旅行者的妻子》中,亨利和克莱尔之间那让你备受感动的爱情。
而大多数90后第一次接触到的国产穿越剧大概是那部《穿越时空的爱恋》吧,小丸子和朱允文这对cp也是好多人的童年记忆。
在韩剧风靡之际,《秘密花园》一定算得上其中的佼佼者,毕竟灵魂穿越的题材在当时来说也算得上新鲜了。
其实说实在的,大多数的穿越剧都不外乎和爱情有关。
但今天,我要给你们看点不一样的穿越——《爸爸的女儿》。
《爸爸的女儿》改编自日本作家五十岚贵久所创作的小说《父女七日变》,而早在07年,同名电视剧也已经在日本播出过。
既然珠玉在前,那么,《爸爸的女儿》又凭什么能吸引我们呢?
元度妍(郑素敏饰)是一个17岁的高中生,她可爱、活泼,但却和自己的爸爸元相泰(尹济文饰)关系冷淡,甚至连说一句话都要靠妈妈转达。
而妈妈作为家里的调和剂,一直以来都试图让父女二人缓和关系。
没错,饰演妈妈的李日花就是在“请回答”系列中的女主角们的妈妈,而我印象最深刻的还是她饰演的《请回答1988》中德善的妈妈。
其实,度妍和爸爸的关系并不是一直以来都是如此。
在度妍小的时候,也曾经说过:“我长大以后要嫁给爸爸”这样的话。
大概对于小孩子来说,表达自己最喜欢一个人的时候就会这样说吧,毕竟,在小孩子的认知中,嫁给一个人就等同于想要和这个人一辈子都生活在一起啊。
可是,在度妍长大的过程中,却和爸爸渐渐地疏远了起来,三句不对就会吵起来,有时候甚至会觉得他们就像是仇人似的。
大概很多人都曾有过这样的经历,不管是和自己的爸爸,还是妈妈,可能在某一个时间段都会有所疏远。
说到底,这一切都逃不过两个字——理解。
因为一些机缘巧合,度妍和爸爸互换了身体,外公告诉他们,只有七天后才能换回来,但前提是,他们不能吵架。
这对他们两个人来说,简直就是折磨。
但是,他们还是达成了协议,决定和平共处,代替对方过七天彼此的生活。
而这时,好戏才真正开始。
不得不说,他们互换身体之后真是瞬间变了一个人,原本少女的度妍开始走路外八字,而原本严肃的爸爸也开始娇羞了起来。
你会看到变成度妍的爸爸代替度妍去约会。
你也会看到变成爸爸的度妍跳着女子偶像团体——SISTAR的舞蹈。
你还会看到变成度妍的爸爸替度妍考试。
而这道题他的答案是:
你甚至会看到变成爸爸的度妍去电视购物频道推销唇彩。
互换身体之后的他们简直是笑料百出,但是,他们却越来越理解对方。
变成度妍的爸爸才知道,原来他以为只要学习就好其实并不简单。
而变成爸爸的度妍才明白,原来爸爸的工作并不轻松,大人并不能任性地凭着自己的心情做事,爸爸所为之努力、为之妥协的一切都不过是为了这个家而已。
记得《奇葩说》有一期黄执中说了这么一段话:“我们东方的亲子,不太习惯说实话,我们会猜对方在想什么。
我们话都讲三分,七分用猜的。
都用真心在猜真心,错过好多心,好浪费。
”
是啊,度妍和爸爸也一样,他们在互换身体之后,才说出了和对方想说的话。
而在这之前,他们错过了太多的真心,但那些时光却是不管再怎么努力也找不回来的。
这就像是蝴蝶效应,因为拒绝沟通,所以都是靠猜,而越是这样,就越无法理解对方的想法,然后越来越疏远。
幸好,度妍和爸爸找回了彼此的真心。
那么你呢?
还要继续错过那些真心吗?
不管是小时候的我们。
长大后的我们。
还是成年后的我们,都只是爸爸的女儿啊。
PS.更多精彩辛辣影评剧评,最新影视资源,欢迎订阅微信公众号:伍脊六兽。
这部电影看了真心有一段时间了,倘若不是放在迅雷已删除里没彻底删除,我几乎忘记,我还看过这部电影。
我是又百度了,看了一眼剧照,才恍然大悟般,这部电影,已阅。
说真心话,此类型韩国轻喜剧,有些还不错,这一部真心一般。
出于2个目的,写下这篇文章。
一, 就是单纯记录,我看过的电影感受。
此类have to的感觉参照以往,不赘述。
二, 也是和一差不多,写感受。
今儿就写写我和我的爸爸吧。
我一直都认为,人与人之间的感情是独立的,自私的,都是两两之间的,比如ABC三人,是好友,A和B,A和C,B和C之间都是不同的,倘若A和B在交流,C进入,都会有些细微的变换,没有刻意隐瞒,没有刻意掩饰,它就是不同的。
推及家人也是。
我在过往的文字里不止一次写过我和我老妈的感情,其实说句良心话,还是老爸更疼我。
爸爸和女儿,爸爸和儿子,妈妈和女儿,妈妈和儿子,姐姐和弟弟,姐姐和妹妹,哥哥和妹妹,哥哥和弟弟,这种关系都是不同的。
这里面共同的感情是亲情,是共通的,但彼此有很多细节的不同。
其实我并不羡慕独生子女的家庭,虽然我认为在我人生的很长一段时间内,我是那么的多余,当然,现在依然如此,去探讨,去明确生活的价值,活着的意义,我活了近30年,也不能让某一个信念一直支撑着我。
有句话说的好,没有对死的恐惧,怎有对生的渴望,我想了多少完美的死法,让我不死的原因,却没有找到。
写到这里,我问我自己,为什么还苟活于世,可能我还是有点怕疼。
扯远了,回答我和我的爸爸。
遗传真是件可怕的规律,尤其是性格方面。
因果报应,轮回,对于我家再适合不过。
暴躁脾气的奶奶,暴躁脾气的爸爸,暴躁脾气的我。
按照老妈的一句,我们三个人最常说的一句话,我比ta强多了。
老爸向老妈说,他比我脾气好多了。
这里是肯定句。
我向老妈说,我比我爸脾气好多了。
我也是肯定句。
我妈估计按照表情应该是捂头那个,很无无奈。
老妈说,我和我爸 半斤八两。
不过真心话,这几年,我爸脾气好多了。
也是是年龄真大了,一些事情放开了,性格也被我妈感化了不少。
而我,接人待物,还是烂。
我记得初中那阵,因为语文老师要求,有写日记的习惯。
虽然日记不在了,我模糊的还有印象其中有些片段,我曾经努力的初中生活,进入城市读书那点自卑,没有好的学习方法,所谓“死学”,在别人眼中努力却始终中游的成绩,要强的性格,其实感谢爸妈对我没有底限的信任,让我知道我哪怕考的再差都是他们心目中的好孩子,也让我知道,我永远和弟弟不是一种类型的孩子。
日记中我记得有好多次,我都痛恨到父亲极点,甚至有很多诅咒甚至想杀了他的冲动。
其实作为子女,并没有什么资格去批评父母作为“父母”的权力,他们赋予你生命,已经给了你最重要的生活资本,只是有些时候,我索求的太多,认为他们欠你的太多。
老妈说,刚结婚,他们关系还很好,后来老妈怀孕了,老爸的一些性格缺陷便暴露出来,婚前那些浪漫情调一旦遇到柴米油盐便早已化为泡影,奶奶也不是那么疼惜儿媳妇的人,后来生了我,再后来有了老弟,那几年,是我们家最困难的几年。
老爸并不是一个很理解或者说很体贴的人,我真佩服老妈当时容忍,当然,这也是那个年代妇女优秀品质,如果当下,早就离婚了。
所以当今离婚率这么高,80后,90后,都是所谓的“自我”主义,独立,自我惯了,哪里容得下那么多指手画脚,倘若婚姻里,两个人在一起不如一个人,这个婚姻就是束缚,连围城都不是,围城起码外面还有个安全的围墙,而这种婚姻只有被舍弃的份。
老妈说,老爸最大的有点就是责任心强。
对家庭负责,他如一个勤勤恳恳的老黄牛,不辞辛苦的为整个家奋斗了大半辈子。
我刚出生,家里穷,所有好吃的,有营养的,都给了我。
后来老妈怀了老弟,妈妈说,那时候穷,整个孕期,只喝了一次排骨汤,结果老弟当日就出生了,他是多需要营养啊。
所以老弟出生后就瘦瘦的小小的,所幸,好在现在长高了,长开了。
哦,这时候的老爸在做什么。
不得不说,在处理婆媳关系方面,老爸真是差到极点,无论何时,何事,在他心目中,老家,其父母,其兄弟姐妹的利益高于一切,都是狗屁扯淡。
那时候老妈怀老弟,受尽各种苦,老爸,说真心话,你做的实在是太差了。
当时,那时候我,是家里花钱最多的,我喝得是麦乳精,很高端的东西,老爸那时候几十块的工资,我和老家消耗了大半。
老爸总是回忆,那时候骑着他的自行车,上坡,我那时候唱着世上只有爸爸好,老爸有了动力爬坡。
多少年后,我感觉和父亲都没有什么共同话题可以聊,我再也唱不出世上只有爸爸好这种歌,老爸随着年龄增大,越发敏感和惆怅,动不动就落泪,“好矫情”啊。
小学里,小学一年级那会,他最敬爱的语文老师,黄老师说我自私,从此之后,老爸再也没有联系过这位老师。
哈哈。
小学四年级,镇里联考,数学考了77分平均分,四年级的暑假,过得真心无语,最大公约数,最小公倍数,那年夏天的小黑板,黑板后面的壁虎,那年夏天挨过得巴掌,那年夏天吃过的西瓜,那年夏天的二姐,那年夏天的蝉鸣,都留在记忆里,竟然没有忘却。
初中,初中的时候就去城里读私立学校,那时候老爸工作估计也就一千多吧,我那时候生活费,120元,那时候家里真心蛮拮据的。
初二的时候,为了我和我弟弟好好学习,买了DVD,恨死那东西了。
金山学习还是什么鬼,说实话,老爸根本不知道什么是因材施教,那时候也许是叛逆期,过得并不是很好。
我记得初二的时候奥赛班数学复习,那掉下来的玻璃球和老爸的气急败坏。
初中因为和姨哥同一届,总是比他考得差。
初三那年老爸去新疆,为了自己升迁,为了多给我和弟弟赚点钱,在最叛逆的时代,赢来了我人生,应该是第二个逆袭吧。
第一个逆袭,应该是小学5年级。
高中,好不容易通过不懈努力,按照我老妈的话应该是超常发挥,当时副榜进的育才,又副榜进的一中。
不过在我们心目中,我已经做得很好了,当然我希望自己还可以再好一点,如此,可以省下来好些银子。
高中三年成绩真心一般,估计班里20多名的样子。
高考也是一般般,后来复读。
第二年高三像是开了窍,应该说第一次知道如何思考了。
属于开窍晚的学生,高考又是超常发挥。
其实我们这么这些人读了这么多年的书,我感觉,没有所谓的超常发挥,所谓的黑马,都是平素努力的结果。
那些因为心理素质落败的选手,还是实力不济的表现。
所以,我失败,只因为我曾经不够努力,和天时地利均无关。
我还记得两年高考后,老爸在小房间里给我研究报考自愿的那些汗水,第二年我得知自己不能去北京后做了一个甩手掌柜。
高中里,老弟上网被抓,那时候对老爸也是万分怨恨。
大学,七年生活就那样一晃而过,真心话,我感觉,这七年过得蛮充实的,当然也是单调的,医学生大都如此吧。
即使工作了,也是相对狭窄的圈子,彼此交流就是疾病、病情、病人、医患关系,如诊断,如何评估病情,彼此之间乐此不彼,却让太多的其余人无法进入。
大学和老爸交流更少了。
一年寒暑假回家,基本上窝在家里,和老爸因为脾气不好,蛮多争吵的,也不知道因为什么争吵,也都是父母迁就子女,最终父母妥协彼此和好。
高考那时候因为什么事情,差点撕了录取通知书,可能大抵也是我嫌弃老爸强迫症,一遍又一遍该给我带多少钱。
大学和老爸发过一封email,当时选自愿的时候,我是老爸的孩子,和他性格相仿,知道用什么方式得到我想要的结果。
我向来独立惯了,初中在外面读书,习惯群居生活,也离父母越来越远。
工作了,回家就更少了,老爸要比老妈还要担心他闺女什么时候可以嫁出去,只奈缘分未到,人也懒,现代社会年轻人都不愿意将就一直单身。
前段时间,老妈在我这里呆了一个月,又聊了下他们结婚的情况。
聊了下老爸当时为何选择老妈,真心话,老爸真是个渣男,老弟也是,其实活在这个世上的芸芸众生,我们或许现在,或许曾经,都是如此自私的存在着。
如果有来生,您是否还愿意做我的父亲?
如果有来生,我是否还愿意做您的女儿?
我想我知道您的答案,我却不知道给您什么答案。
感谢您们让我出生,尽管我无法选择,虽然这一生过得幸福,但倘若有来生,我依如曾经的选择,我宁愿不出生。
不是这生我过得不好,而是我不知道如何走完这一生。
人不为己天诛地灭,我曾鄙视的,远离的,结果都是妄想。
出门在外这么长时间,越发明白,家,才是最温馨的港湾,而,家人才是最亲的人。
2017/8/15爸的女儿》--我和我的爸爸这部电影看了真心有一段时间了,倘若不是放在迅雷已删除里没彻底删除,我几乎忘记,我还看过这部电影。
我是又百度了,看了一眼剧照,才恍然大悟般,这部电影,已阅。
说真心话,此类型韩国轻喜剧,有些还不错,这一部真心一般。
出于2个目的,写下这篇文章。
一, 就是单纯记录,我看过的电影感受。
此类have to的感觉参照以往,不赘述。
二, 也是和一差不多,写感受。
今儿就写写我和我的爸爸吧。
我一直都认为,人与人之间的感情是独立的,自私的,都是两两之间的,比如ABC三人,是好友,A和B,A和C,B和C之间都是不同的,倘若A和B在交流,C进入,都会有些细微的变换,没有刻意隐瞒,没有刻意掩饰,它就是不同的。
推及家人也是。
我在过往的文字里不止一次写过我和我老妈的感情,其实说句良心话,还是老爸更疼我。
爸爸和女儿,爸爸和儿子,妈妈和女儿,妈妈和儿子,姐姐和弟弟,姐姐和妹妹,哥哥和妹妹,哥哥和弟弟,这种关系都是不同的。
这里面共同的感情是亲情,是共通的,但彼此有很多细节的不同。
其实我并不羡慕独生子女的家庭,虽然我认为在我人生的很长一段时间内,我是那么的多余,当然,现在依然如此,去探讨,去明确生活的价值,活着的意义,我活了近30年,也不能让某一个信念一直支撑着我。
有句话说的好,没有对死的恐惧,怎有对生的渴望,我想了多少完美的死法,让我不死的原因,却没有找到。
写到这里,我问我自己,为什么还苟活于世,可能我还是有点怕疼。
扯远了,回答我和我的爸爸。
遗传真是件可怕的规律,尤其是性格方面。
因果报应,轮回,对于我家再适合不过。
暴躁脾气的奶奶,暴躁脾气的爸爸,暴躁脾气的我。
按照老妈的一句,我们三个人最常说的一句话,我比ta强多了。
老爸向老妈说,他比我脾气好多了。
这里是肯定句。
我向老妈说,我比我爸脾气好多了。
我也是肯定句。
我妈估计按照表情应该是捂头那个,很无无奈。
老妈说,我和我爸 半斤八两。
不过真心话,这几年,我爸脾气好多了。
也是是年龄真大了,一些事情放开了,性格也被我妈感化了不少。
而我,接人待物,还是烂。
我记得初中那阵,因为语文老师要求,有写日记的习惯。
虽然日记不在了,我模糊的还有印象其中有些片段,我曾经努力的初中生活,进入城市读书那点自卑,没有好的学习方法,所谓“死学”,在别人眼中努力却始终中游的成绩,要强的性格,其实感谢爸妈对我没有底限的信任,让我知道我哪怕考的再差都是他们心目中的好孩子,也让我知道,我永远和弟弟不是一种类型的孩子。
日记中我记得有好多次,我都痛恨到父亲极点,甚至有很多诅咒甚至想杀了他的冲动。
其实作为子女,并没有什么资格去批评父母作为“父母”的权力,他们赋予你生命,已经给了你最重要的生活资本,只是有些时候,我索求的太多,认为他们欠你的太多。
老妈说,刚结婚,他们关系还很好,后来老妈怀孕了,老爸的一些性格缺陷便暴露出来,婚前那些浪漫情调一旦遇到柴米油盐便早已化为泡影,奶奶也不是那么疼惜儿媳妇的人,后来生了我,再后来有了老弟,那几年,是我们家最困难的几年。
老爸并不是一个很理解或者说很体贴的人,我真佩服老妈当时容忍,当然,这也是那个年代妇女优秀品质,如果当下,早就离婚了。
所以当今离婚率这么高,80后,90后,都是所谓的“自我”主义,独立,自我惯了,哪里容得下那么多指手画脚,倘若婚姻里,两个人在一起不如一个人,这个婚姻就是束缚,连围城都不是,围城起码外面还有个安全的围墙,而这种婚姻只有被舍弃的份。
老妈说,老爸最大的有点就是责任心强。
对家庭负责,他如一个勤勤恳恳的老黄牛,不辞辛苦的为整个家奋斗了大半辈子。
我刚出生,家里穷,所有好吃的,有营养的,都给了我。
后来老妈怀了老弟,妈妈说,那时候穷,整个孕期,只喝了一次排骨汤,结果老弟当日就出生了,他是多需要营养啊。
所以老弟出生后就瘦瘦的小小的,所幸,好在现在长高了,长开了。
哦,这时候的老爸在做什么。
不得不说,在处理婆媳关系方面,老爸真是差到极点,无论何时,何事,在他心目中,老家,其父母,其兄弟姐妹的利益高于一切,都是狗屁扯淡。
那时候老妈怀老弟,受尽各种苦,老爸,说真心话,你做的实在是太差了。
当时,那时候我,是家里花钱最多的,我喝得是麦乳精,很高端的东西,老爸那时候几十块的工资,我和老家消耗了大半。
老爸总是回忆,那时候骑着他的自行车,上坡,我那时候唱着世上只有爸爸好,老爸有了动力爬坡。
多少年后,我感觉和父亲都没有什么共同话题可以聊,我再也唱不出世上只有爸爸好这种歌,老爸随着年龄增大,越发敏感和惆怅,动不动就落泪,“好矫情”啊。
小学里,小学一年级那会,他最敬爱的语文老师,黄老师说我自私,从此之后,老爸再也没有联系过这位老师。
哈哈。
小学四年级,镇里联考,数学考了77分平均分,四年级的暑假,过得真心无语,最大公约数,最小公倍数,那年夏天的小黑板,黑板后面的壁虎,那年夏天挨过得巴掌,那年夏天吃过的西瓜,那年夏天的二姐,那年夏天的蝉鸣,都留在记忆里,竟然没有忘却。
初中,初中的时候就去城里读私立学校,那时候老爸工作估计也就一千多吧,我那时候生活费,120元,那时候家里真心蛮拮据的。
初二的时候,为了我和我弟弟好好学习,买了DVD,恨死那东西了。
金山学习还是什么鬼,说实话,老爸根本不知道什么是因材施教,那时候也许是叛逆期,过得并不是很好。
我记得初二的时候奥赛班数学复习,那掉下来的玻璃球和老爸的气急败坏。
初中因为和姨哥同一届,总是比他考得差。
初三那年老爸去新疆,为了自己升迁,为了多给我和弟弟赚点钱,在最叛逆的时代,赢来了我人生,应该是第二个逆袭吧。
第一个逆袭,应该是小学5年级。
高中,好不容易通过不懈努力,按照我老妈的话应该是超常发挥,当时副榜进的育才,又副榜进的一中。
不过在我们心目中,我已经做得很好了,当然我希望自己还可以再好一点,如此,可以省下来好些银子。
高中三年成绩真心一般,估计班里20多名的样子。
高考也是一般般,后来复读。
第二年高三像是开了窍,应该说第一次知道如何思考了。
属于开窍晚的学生,高考又是超常发挥。
其实我们这么这些人读了这么多年的书,我感觉,没有所谓的超常发挥,所谓的黑马,都是平素努力的结果。
那些因为心理素质落败的选手,还是实力不济的表现。
所以,我失败,只因为我曾经不够努力,和天时地利均无关。
我还记得两年高考后,老爸在小房间里给我研究报考自愿的那些汗水,第二年我得知自己不能去北京后做了一个甩手掌柜。
高中里,老弟上网被抓,那时候对老爸也是万分怨恨。
大学,七年生活就那样一晃而过,真心话,我感觉,这七年过得蛮充实的,当然也是单调的,医学生大都如此吧。
即使工作了,也是相对狭窄的圈子,彼此交流就是疾病、病情、病人、医患关系,如诊断,如何评估病情,彼此之间乐此不彼,却让太多的其余人无法进入。
大学和老爸交流更少了。
一年寒暑假回家,基本上窝在家里,和老爸因为脾气不好,蛮多争吵的,也不知道因为什么争吵,也都是父母迁就子女,最终父母妥协彼此和好。
高考那时候因为什么事情,差点撕了录取通知书,可能大抵也是我嫌弃老爸强迫症,一遍又一遍该给我带多少钱。
大学和老爸发过一封email,当时选自愿的时候,我是老爸的孩子,和他性格相仿,知道用什么方式得到我想要的结果。
我向来独立惯了,初中在外面读书,习惯群居生活,也离父母越来越远。
工作了,回家就更少了,老爸要比老妈还要担心他闺女什么时候可以嫁出去,只奈缘分未到,人也懒,现代社会年轻人都不愿意将就一直单身。
前段时间,老妈在我这里呆了一个月,又聊了下他们结婚的情况。
聊了下老爸当时为何选择老妈,真心话,老爸真是个渣男,老弟也是,其实活在这个世上的芸芸众生,我们或许现在,或许曾经,都是如此自私的存在着。
如果有来生,您是否还愿意做我的父亲?
如果有来生,我是否还愿意做您的女儿?
我想我知道您的答案,我却不知道给您什么答案。
感谢您们让我出生,尽管我无法选择,虽然这一生过得幸福,但倘若有来生,我依如曾经的选择,我宁愿不出生。
不是这生我过得不好,而是我不知道如何走完这一生。
人不为己天诛地灭,我曾鄙视的,远离的,结果都是妄想。
出门在外这么长时间,越发明白,家,才是最温馨的港湾,而,家人才是最亲的人。
2017/8/15
人与人之间的相处,大部分都源自同理心的缺少,说白了就是很少站在对方的角度思考问题,以自我为中心,过度放大了自己的委屈和不易。
今天推荐的影片《爸爸是女儿》上映于2017年,片长115分钟,豆瓣评分7.1。
这种看到开头就能够想到结尾的影片,要想抓住观众,只能以剧情取胜,特别是一些轻喜剧,要有足够的笑点或是动人的故事做支撑。
否则就变的深度不够,笑点全无。
影片以一段家庭录像开始,年幼的女儿坐在父亲的肩头,阳光透过树叶洒在父女身上,其乐融融。
电视的这一头坐着人到中年的父亲,作为化妆品公司的科长,终日忙碌工作,对女儿关心不足,加上女儿到了青春期,父女俩的矛盾越来越严重,甚至连话都不愿意说了。
其实最开始可以看出,父亲一直都想和女儿好好谈谈,回到女儿小时候那样的亲密关系,主动找女儿说话,为女儿着想。
影片开始我们就能够看出父女俩的种种矛盾,爸爸觉得女儿学习不够努力,不能体会自己的辛苦,女儿觉得爸爸不理解自己,从两个人日常的相处中可以看出女儿对父亲的嫌弃,甚至在上学的路上都不愿意一起走。
就像罚跪一定会下雨,偷听一定会出声音一样,父女俩因为一场意外,互换了身体,父亲成了女儿,女儿成了父亲。
刚开始两个人适应的过程比较尴尬,为了怕被别人说是神经病,在面对妈妈和其他人时,决定保守秘密。
于是换了身体后的女儿把校服裙换成了裤子,走路开始外八,爸爸开始打扮自己,买喜欢的西装,斜背的小挂包也是挺萌的。
互换身体后,两个人开始越来越理解对方,说的话也越来越多,换身后的女儿突然发现,父亲的包用了好多年,父亲的脸上皱纹突然变得好多。
而换身后的父亲也开始理解女儿,学习很辛苦,有自己喜欢的男生真好。
当女儿陪着父亲和男生约会的时候,坐在公交车上的女儿看着父亲靠在喜欢男生的肩头,就好像自己喜欢的人真的被抢走了,也是通过这件事,女儿对父亲说出了时隔多年的谢谢。
换身称父亲的女儿成了化妆品公司的基层领导,处于对同龄人使用化妆品的了解,一改父亲原来在公司的处事方式,给父亲带来了麻烦,同时也出现了新的转机。
整体来说,这部电影的情节设定略显老套,但是很多桥段都比较搞笑,加上尹宰文和郑素敏的自然演绎,还是值得在放松的时候看一看的,顺便重新思考一下待人处世的方式。
影片最后,父女二人终于达成和解,互相理解了彼此的难处和不易,同时也更加珍惜彼此。
一部家庭温馨情感剧,剧情温暖又不失搞笑的成分,轻松简单。
讲述了一场车祸使父女交换身体,不得不用对方的身体生活。
父亲在体验女儿上学的苦与乐,如考试成绩大退追女儿的男神。
女儿体会了父亲的职场不易如人际交往各种左右逢源。
就这样彼此在现实中遭遇各种不便的同时,也逐渐更深刻地理解对方,重新找回被遗忘的亲情。
虽然是老梗但是还是还是能够给我们带来深意很温情。
标题是插曲和片尾曲的前两句歌词很巧妙,用作插曲的时候,是在女儿暗恋对象在唱片店向她表白时给她听的歌;到了片尾,看完整个父女灵魂变换的故事之后,又可以把歌词理解为父女之间的关系解读故事情节相对简单,主要在于演员的倾情演绎全程的笑点被女儿附身状态的爸爸承包。
少女心的大叔,表情动作都很到位,性感妖娆的舞姿更是无人能及,反差之大多过女主。
爸爸附身的女儿也很注意各种细节,比如走路姿势。
片尾除了完满结局之外,还将主题略微扩展了一下,正片主要在讲父女之间互相不理解,因为互换身份而换了角度看对方,结尾则安排了父母之间的小争吵,寥寥几句,勾勒出两个群体(上班养家爸爸与全职家庭主妇妈妈)对彼此的认知和轻微不屑,然后顺水推舟让两人也互换了灵魂,哈哈
搞笑的部分可以全场(虽然上座率不高)哄堂大笑鼓掌,感人的部分也可以让人频频抹泪。
一对矛盾多多的父女因为身体互换不得不过上对方的生活从而彼此了解体谅,说俗套也新鲜,说新鲜也俗套。
而我作为观众,就愿意吃这一套。
本土化改编做得很好,两主演的卖力演出,也为影片加分很多。
父女身体互换梗,这种题材总是很招人喜欢,毕竟设定有趣,通过互换,达到彼此的了解,并改变自己的固化生活。
结尾真实访谈太催泪
看完电影,虽然剧情简单,也都能猜到情节,但还是看的津津有味!
以前也想过自己有个女儿,百般的疼爱呵护她,把她打扮的漂漂亮亮,在物质上尽可能满足她,在精神上也给予力量与支持,但不会是女儿奴,因为女孩也要自信和独立,宠坏一个女孩也是一种伤害。
现在我在被窝里写着影片的观后感,其实也没很多想法,毕竟自己都没结婚的对象,就算结婚了,也可能没有那个运气生到女儿。
中国的很多地方,还有重男轻女的思想,我们这边也挺严重的,但我身边的伙伴,基本没有,受过高等教育的,也基本没有这种腐朽的思想。
社会在不断进步,我们的思想也变的更加开放和包容。
中国父女父子的关系,也会更加活跃,不像之前的社会主流,没啥深入交流。
回想起我和父母的交流,比较差,我和我妈倒是一起去过很多地方,我和我爸几乎很少有共同的经历,这对一个孩子来说,实属莫大缺失和缺憾。
说回电影,身份的互换换来彼此的理解和宽容,两人角色的互换,反倒让彼此的生活更有收获,爸爸的女儿收获男神,女儿的爸爸也收获了同事上的密切关系,事业上也有所进步。
当然,这也给了我们提示,有时候放开来做或者换一个角度,会有很大的收获和不一样的体验!
希望,今年我能遇到对的人,然后和她生个可可爱爱的女儿!
来自韩国的电影《爸爸是女儿》改变自日本作家五十岚贵久所创作的小说《父女七日变》,本土化的改编做的不错。
之所以切合的如此之好,在于东方的父亲们大多具备相同的特质:内敛、严肃、坚毅、吃苦耐劳却不善于表达情感,对子女的爱意大多埋藏在心里,所谓父爱如山,爱也像大山一般沉稳压抑。
影片一开始就通过一系列的细节把女儿对爸爸的冷漠和疏离刻画的淋漓尽致,通过妈妈的传话给爸爸;同时出门,女儿带着耳机全程不理想要搭腔的爸爸;做地铁也刻意跟爸爸保持距离;爸爸对女儿早恋的担忧和气氛;女儿对于爸爸干涉自己生活的愤怒。
生活就像打了一个死扣,如何去解......电影采用了父女灵魂互换的梗,这个梗不算新鲜,但因为互换的载体是父女,那搞笑的点无疑就增加了不少。
平时严肃,肢体僵硬的父亲有了十七岁少女的灵魂,那毫不刻意自然而然流露出来小女儿的娇羞之态已让捧腹。
更让人乐不可支的是爸爸在聚餐上亲情奉献的一段来自偶像团体SISTAR的舞蹈,爸爸那老蛮腰恣意的扭动,让在坐者岑目结舌,也让观众的爆米花嘣出了不少。
而类似的因为互换灵魂而产生的笑料贯穿着整部电影,比情侣互换来的有趣而欢畅,对于演员的表演难度也更大。
不仅要呈现出男变女,女变男的行为上的改变,更加精彩的点在于他们要去适应对方皆然不同的生存环境,和这些环境中的人。
装有女儿灵魂的爸爸在职场上终于体尝到了作为爸爸的不易,上司的蛮横欺压,下属的孤立厌恶,爸爸自身的软弱,聚餐应酬的刁难恶心。
她用十七岁少女的莽撞,聪慧,替女下属解围性骚扰,赢的了她满满的好感。
替。
帮助男下属追求女生,使他的追加之路有了不小的进展。
上电视购物卖唇彩,也是卖的杠杠的。
让我觉得爸爸倒是这场奇异互换中的大赢家,因为女儿的帮助一改多年职场的形象,赢得上司下属的好感。
而装有爸爸灵魂的女儿在校园里也体尝了作为女儿的苦恼,曾经爸爸认为自己辛苦努力的工作,女儿要做的就是仅仅是好好学习,认为女儿就学习那么一件简单的事情都做不好,可重回校园才想起自己当年学习也不是一件简单的事,为什么当了爸爸就会认为学习很简单呢。
自认为很聪明的爸爸在试卷上做出了可笑的举动,在试卷上写下了“看狗的心情”。
与学长约会也承包了不少的笑点。
装有爸爸灵魂的女儿被逼着赴与学长的约会,装有女儿灵魂的爸爸一直跟踪并突兀的出现在他们面前。
紧接着学长一脸懵逼的被突然出现的爸爸强牵着手一直拉到了家门口。
影片中的一些小细节展现的非常暖心,女儿替爸爸挑约会的衣服,女儿说起这件衣服是爸爸在她初中毕业时给她买的,女儿翻看爸爸的手机,发现爸爸的手机里全部是她的照片。
那个骑在爸爸肩头的小姑娘慢慢长大,从与爸爸的亲密无间无话不谈到恶言相向到无话可说,虽然生活在同一个屋檐下,却成为最熟悉的陌生人,家里的妈妈成为父女通话的桥梁。
他们彼此都记得对方的好,我知道你的辛苦,明白你的付出,却忘了如何跟你相处;我不善表露,心里有满满的爱,可就说不出。
这一场突如其来的互换促使中年油腻老男人和青春美少女在长久的隔阂中逐步和解。
可世间父女哪会这般的际遇,多是在自己成为父母这般年纪才会体味到父亲对自己无限的希冀和深沉的爱,才能去理解和认同父亲。
三点五 互换身体 父女情 常规套路但细节还不错 有笑有泪
还好吧。
郑素敏很有喜剧天赋啊哈哈
解说
特别搞笑
韩式奇幻亲情剧,常规安全牌,没有瑕疵也没有亮点
郑素敏的演技出乎意料的好呀
好看的
笑点不是很多。
跳舞那里有笑到
比较烂俗了.
无功无过吧,非常适合在飞机上看的那种不需要动脑子还有点乐子的喜剧电影。
这种灵魂交换的故事总会给我一些很特别的感悟,很棒的电影。
嘿嘿 阿坝 桑狼黑哟
虽然剧情一般,但是演技很好啊。韩国电影真的是有一个很宽的篇幅,既能拍历史话题,也能拍搞笑喜剧,还有这种小温馨。来,告诉我,这是为什么。
2022年7月6日上午於禮崗荷花閣。
笑点有但不多,很多配角都没啥存在感,沦为工具人背景板,父女二人的性格与冲突也表现得很平。真的受不了“长大要嫁给阿爸”这种发言。
这脑洞也是够大的
灵魂交换,互换身体这也算老梗了,电影电视剧都拍了多少版本了。可这梗交给韩国人拍,还是该笑的时候让你笑,该哭的时候让你哭,不做作,满真情实感的。家庭和家人永远是第一位的。
爸爸的这段舞蹈满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