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开始,看到肖恩和他女朋友吵架我就乐不可支,尤其是看到旁边那三个人的痴呆表情。
小人物的生活就是如此:混到29岁还是个被人欺负的小职员,钢笔水还会漏到口袋;被女朋友踹不说,还被踢球的小孩砸,甚至从马路上便道还要踉跄一下~浑浑噩噩,乃至于压根没有注意到越来越多的人已经变成僵尸(此人晕到根本没看见便利店冰箱上的大血手印……)终于 ,小人物开始“拯救世界”,其实不是,他就是想拍死他继父,救出他妈妈,然后和女友重归于好,带着妈妈女人好朋友一起躲进他喜欢的小酒吧……仅此而已。
当然这个过程经历了重重险阻~画面血腥~有个暗恋他女友的家伙被僵尸掏出肠子生吃了……最后……世界当然是平安,僵尸们有的被消灭,有的和人“和平共处”~我们的小人物生活依旧:只是坐在沙发上的人从他朋友变成了他女友,而他只是换成在车库里和他已经变成僵尸的好朋友玩游戏罢了。
故事就是如此。
回头想想,这里面有一个小人物的欢笑和泪水。
他们用影碟扔僵尸那段巨乐,充分体现了英国人的民族自豪感(尤其是对美国),反正就是看到《蝙蝠侠》一类就可以用来砸僵尸……还有他们中途两支打鬼队遇见,搞得好像英超入场一样,乐死我了~然后看到他继父死前他们的和解,和女友的真心话,亲手枪杀妈妈……我有点要流泪。
是不是,作为一个小人物,只有在此时,此地,才可以诉说爱与心情?
我们玩过生化危机,我们看过活死人黎明,我们在毁灭战士里面用火箭筒轰烂僵尸们。
我们在一切有关僵尸的东西里面绞尽脑汁的目标就是怎么活下去。
但是看来最好的办法,就是两个字-装傻。
咱们的主人公肖恩住在北伦敦一个跟人合租的小房子里, 平时缺心眼,工作没长进,有个恼人的后爹,顺便还刚失了恋。
好在还有一个更弱智的老友Ed打诨解闷,不然这日子不然怎么过下去才好。
走路摔倒,被足球砸脑袋,半夜挨骂,被同事嘲笑自然不会有好气,见谁诅咒谁“Next time i see you, you are dead!”可谁知道伦敦这地方老天爷不厚道,说啥啥灵验,第二天就在自家院子里碰到俩僵尸。
俩兄弟同仇敌忾,餐刀叉子碟子碗子钩子架子篮子框子唱片球棒铁锹无所不用,最后终于搞定。
举杯相庆survive的瞬间猛下肖恩想起来同样缺心眼的老妈和刚刚分手的女朋友。
于是大义凛然地抱着球棒踏上了勇者之路。
于是接着我们就看到:我们的主角们用小球弹僵尸,在僵尸堆里面扭着脖子走,或者冲着一群酷似在pogo的僵尸们来个大跳水,甚至最后跟僵尸一起玩ps2。
更让人觉得牛逼得是,这么多刺激一一玩过后竟然主角安然无恙过着悠然自得的日子。
而世界也悟到一个真理:这个世界,有没有僵尸都一个样。
就像先生那句话: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
咱们回头看看《阿甘正传》、《阿呆阿瓜》、《憨豆先生》,哪个不是一脸天真不谙世事地飞黄腾达突发横财幸福生活的?
所以有时候还千万别小瞧个傻子,说不定哪天它就能毫不犹豫地把过亿家产分享给你,要不,重要点的,能让你用一种逛嘉年华的心态从满城僵尸里面逃出来呢。
不过既然这世界有没有僵尸都是一个样,那做不做僵尸也就无所谓了。
万圣节之夜,看了这么一部不是那么“正宗”的恐怖片。
在2004年的《僵尸肖恩》之前,大概还没有那部僵尸电影能拍出如此高质量的喜剧范,至多只是《群尸玩过界》那种仍以恶心为主的恶趣味。
要把僵尸和搞笑挂上钩,最好的方式大概还是带着黑色幽默的英式喜剧。
这种英式幽默,个人总结,一是人物行为的优先级颠倒,比如大难当头还在争论纠结一些鸡毛蒜皮,而对一些小事则反应过度,比如哪个保洁员柜子没擦干净就把他宰了,简而言之,是猪队友和变态狂的结合体。
这个比美式屎尿屁和中国的摁在地上挠痒痒的模式都高到不知哪里去了。
二是对一些内容的黑色致敬,比如片中的英国酒吧和英式摇滚乐,两人拿着黑胶唱片砸僵尸,哪些舍得哪些不舍得,没有比这种时刻的简短有力的吐槽更有力度的了,再比如酒吧里不合时宜随机播放却怎么也关不掉的的Queens的歌。
说到底,这一套还是离不开英国的土壤。
啊,僵尸无疑是非常适合这种设定的喜剧元素,之前怎么没人想到。
<图片2>作为西蒙·佩吉成名作,也是“血与冰淇淋三部曲”的第一部,《僵尸肖恩》当年无疑开了一种类型片的先河,令人惊喜连连。
其实本片背后要暗示的东西,或者说其灵感来源也很明显,那就是我们活人其实也与僵尸没什么不同。
公交车上无精打采的芸芸众生,主角肖恩在僵尸爆发后很久才有所察觉,一群活人(被迫)装作僵尸混在其中也毫无压力,两队活人相交而过各自尴尬的僵尸式打招呼,甚至片名本身等等。
活人像僵尸的原因也很明显,肖恩的工作不如意,被人欺负,被女友甩,讨厌的继父,废柴室友,简而言之,life sucks。
我们大多数凡人和肖恩的处境没有本质不同,本片给出的解决方案是突发僵尸灾难来给你点肾上腺素,你会振作起来的。
这个解决方案也很黑色幽默。
<图片3>本片的确没给你合适的解决方案,这不是悲观,而是人家压根就没想跟你探讨。
人家的态度是僵尸这种永动机,我们应该利用起来解决能源问题,僵尸也可以做宠物,蠢萌蠢萌的叻。
至于死掉的人嘛,就当没存在过?
所以我这篇也写的太严肃了,你要做的应该是把一切抛在脑后,尽情地笑到肚子疼。
微信公众号:肥嘟嘟看电影(feidudumovie)
所谓每个人,我自个的定义就是像我这样的平凡人吧,不断想方设法的想给一潭死水的生活找点乐子。
大一那会看了这片子,感觉有点意思,但又说不出,不像有些豆友看完不带琢磨的就给评个烂片,真心的希望那些人评论某件事物前稍微过过脑子吧无聊的时候都会翻出来看看,但真正看懂还是再大四快毕业那会,在家里游手好闲醉生梦死的等着回校论文答辩的日子,当把这电影翻出来又看了一遍后,自个消停了好久。
剧情不用多说,喜欢的朋友相信也看了好多遍了,说此电影烂的人,你们一定没有注意到电影中一个bug,外边的人怎么就无缘无故的成了僵尸呢,木有邪恶的科学怪人,木有野心勃勃的生物公司,木有那冷藏保温的病毒小试管啊,病毒是神马??
病毒就是僵化的生活模式思密达!
跟肖恩同住的两位男子无非就是他脑袋中的两个观念,一位是100%的娱乐,一位是100%的工作,OK 两位打平,肖恩成为了电影中的正常淫,工作娱乐两手抓,偷空就跟马子耍,导演用很简单明了的叙事,就讲清了生活的定义,无非就是亲情爱情友情,工作和娱乐,模式化的生活真心的会让人变成社会的牺牲品,或许你还没有意识到。
剧中的每个人都在导演的安排下尽职尽责的扮演着生活中的角色,变僵尸的后爹尽职尽责的提醒着干儿子,跟肖恩见过两次面的大龄女青年也没有一点勾搭卖骚滚床单的意图.欲求不满的吕朋友并没有一哭二闹三上吊的折腾.. 所谓生活,原本如此,尽管你有时会yy一些见闻,那只能说明你tvb看多了在天朝,在这个物价飞涨的朝代里,很多像我这样的平凡人没法像结尾肖恩那样超脱惬意的养着妹子找乐子,帝国主义国家尼玛饿不死人啊。
生化危机4 打到凌晨,总在一个地方非法操作,只好关了看电影:《僵尸肖恩》。
众僵尸拍打玻璃的场景让我误以为还在游戏中。
不能操刀上阵,只有暗自着急。
肖恩是个小职员,已近而立却浑浑噩噩--让人想起了《半个尼尔森》。
有天他一觉醒来发现街坊都变成了僵尸,惊魂未定的肖恩打开房门,踏上了拯救老妈,干掉继父和骗回女友的疯狂之旅。
电影玩黑色幽默就不会走正章,最爆笑一幕是讨厌摇滚的继父变成了僵尸被关在车内,双手平伸呲牙咧嘴之余竟仍不忘关掉音响--谓之江山易改,本性难移。
除了剧情讨巧,化妆也够味儿。
贞子的欲露还羞令人胆寒,夸张的面目却让人喷饭,本片就是如此化妆。
详述僵尸特征那幕嘲讽了所有僵尸片--接下去僵尸们果然一律目光呆滞眼如灯泡,两臂前举艰难移动。
自嘲之后娱人娱己,算不得新意,但总能惹你发笑。
本片唯一的血腥镜头给了暗恋(仅仅是暗恋)别人女友的“David”,突然出现令人作呕,对内脏进行写实的风格也与影片氛围脱节。
导演八成有被情敌挖角的经历,八卦同仁可以调查一下,没准名字也一样。
看了一些影评,多言及影片的现实意义--你我都如肖恩般是个小人物,身怀屠龙之技怎奈无龙可杀,身边有令人不爽的同事、邻居和猜不透的女友,周而复始的生活乏善可陈。。。
也许吧,不过黑色幽默也能看出现实主义,也许大家活的都很轻松。
按时上班下班,超市里的不同的收银员重复着相同的动作,车站的人一起把手机拿出来看一看时间,虽然大家都知道这是毫无意义的,但是还是会去看。
也许你也想肖恩一样一事无成而且不想在一个破地方工作一辈子,眼看那些弟弟妹妹赶了上来,你确实最老员工。
每次经过家门口那条路,肖恩还是会习惯性被绊到,这也许就是生活,你以为你会在摔倒的地方爬起来,实际确实你在同一地方不停的被绊倒。
想要拯救世界?
这也许是每个默默无闻小男人的梦想,我也是。
现实生活中永远也不会有僵尸出现,如果真出现了,那一定是比僵尸还恐怖的房贷和车贷,你能应付的过来吗?
在影片的结尾,肖恩终于和利兹和好了,还能和自己的好兄弟玩上了游戏,管你是不是僵尸呢,反正你能打游戏就行了,这句话好像:管你是不是僵尸呢,反正能挣钱就行了。
片子中还有很多有趣的情节,慢慢欣赏,我手机当中唯一的电影,就是这部。
其实这个片子以前看过。
那时我十五岁或者十六岁,在一个阿姨家里,表哥和几个人嚷着说看鬼片看鬼片。
我也就跟着一起看了,但看了快二十分钟没有看到一个鬼,于是觉得很没劲——何况又是原声中英字幕——还是用光盘放的。
反正那时候的阅读速度是跟不上字幕的进度的,于是好几年后,也就只记得了一个镜头,一个女僵尸被一根铁管捅穿了身体,可以看到那个血肉模糊的洞。
当时是没有看过这样血腥的镜头的。
晚上想起来就睡不着,一来是因为觉得有点心里发麻,二来,我一直纠结这个镜头到底是怎么拍的。
虽然我现在也还是不知道这个镜头是怎么拍的,但已经不对这个好奇了。
是在过了很多年以后,我已经是一个资深的影虫了。
看片很贪的。
但凡是一个电影在我的视线里出现超过三次我就非看不可。
在扫过了好几个排行榜以后(现在挺为这个感到有些小家子气的),我重新注意到这个片子。
电影被形容成一部很有英伦情趣的僵尸片,好几年前因为我没有看到人们说的那个情趣,所以我不算看过片,我觉得。
于是说找来看。
居然一次次搁置着念头。
总之,今天晚上我看了。
因为之前看过几个心理悬疑片的缘故,片子进行到一半的时候我甚至还觉得这可能是一部心理悬疑片,生活槽糕透了的肖恩,最后人格分裂,他幻想出了僵尸的事情,然后在那个人格世界合情合理地杀掉了他身边的所有人。
好吧。
我现在承认,电影不是为了达到出人意料的结局而存的。
我需要多看一些这样的片子来拯救我已经被类型化了的审美观。
对不起,这不是一个影评。
只是一个随笔。
伦敦青年肖恩是个一事无成的普通人,他和朋友皮特、艾德住在一幢破旧肮脏的房子里。
一天,城市被一群僵尸占领了,病毒和恐慌在整个城市里迅速蔓延。
肖恩拖着正在玩电子游戏的艾德前去营救自己的女友和母亲,当他们会合在一起之后,他们已经被成群的僵尸所包围。
最后只剩下肖恩和丽兹,在他们打算一起与僵尸拼杀赴死时,朋友带领军警前来扫荡僵尸,整个城市恢复了正常,肖恩也重新过上了平静而惬意的生活。
故事的灵感来自于英剧《空间》中的一组场景,《空间》的导演埃德加•怀特、编剧兼主演西蒙•佩吉产生了将它制作成独立的僵尸影片的想法,并开始共同编写剧本。
影片里充斥着的英式幽默、恶搞,作为外国人可能无法完全理解,但那种顽皮的滑稽、四散的恐怖是观众所能体会的。
影片从小镇居民超市、车站等日常入手,展现了现代社会中人们单调乏味的生活,虽然外表并不是僵尸却也如同行尸走肉一般。
而在一系列的离奇遭遇过后,一切归于平静,肖恩和居民们还是和以前一样地生活着,不同只是和他在地下室的仓库里继续玩着大战僵尸游戏的好友艾德成为了一个拴着铁链的僵尸而已。
这是多么大的讽刺啊!
本来想把这些文字的标题叫做“每个人都是凡人”,但是突然考虑到我国流行大师李宗盛的那首著名的《凡人歌》,怕混淆试听就将名字改成每个人都是肖恩了。
这段是我关于李大师那首凡人歌的小段理解:我曾经特别认为这首歌是好东西,可长大些后就知道那是骗小孩的玩意了。
到底,李大师不是凡人,照他理解的凡人歌带入了太多对他个人“情趣”在里面,太多的机会太多的选择放到他的面前,名利或者美色等,似乎都是大是大非的抉择,但是抱歉,那是他的生活——名人的名利场。
只有名人才能和仙人们做比较(歌词中的那句脍炙人口:既然不是仙,难免有杂念,道义放两旁,把利字摆中间),而凡人对于这些事情也就想想好了,因为你也许一辈子也没有机会去权衡这些,而你每天所做的事情却和僵尸没有区别。
真正的凡人生活是如同肖恩一样的:到29岁还在作销售;钢笔水随时会漏到你的口袋里;和女友去餐厅订座位这等“天大的事情”已经把他搞的手忙脚乱;一首在留声机随机放出的流行音乐,都会被感动得一塌糊涂等等……但是后来肖恩真的遇上了大事——僵尸成灾,自己竟然有了成为英雄的机会,然而这个凡人却只是想拍死继父然后和妈妈以及女友在一起其乐融融的生活而已。
如此可爱的伟大计划,嘻。
后来,影片无厘头的集成了僵尸电影生存者游戏的套路:几个人变成一帮人,冲到一个极端环境然后死掉大半,最后男女主人公脱出重围。
片中重复出现的对白:- how are you doing?- SURVIVING.非常有趣,无论是平时还是身处绝境或者到最后险象环生,肖恩只能用“还活着”来形容自己的生活状态,嘻。
每个人都是肖恩,片头中出现的那些人:无论是给超市推车的、划价收银的,还是哪些street guys或者踢球的小鬼,她们都变成了僵尸,但是生活却没有因此而改变。
通过电视这种大众传媒,她们仍然被娱乐着而乐在其中。
也许只有死了的人才会有些许的不同,看来还是活着好,如同片尾的歌:oh you mak me live 写到这里不想多写了,这么好的电影不习惯善加评论,大家还是自己细心体会吧。
对白、镜头、原声(如果您喜欢英式摇滚活着皇后乐队的话)和表演都玩的惊心动魄却恰到好处,充满了英式的独立和黑色幽默,赞!
p.s. 我的网志 blog.yupf.com
喜欢影片中的对白,轻松诙谐;喜欢影片中的配乐;导演实在太有才了,对白搭配上音乐反而把僵尸拍的可爱起来了难得一见的新题材喜剧!赞!
1个小时30分钟显得很充实,一点也不拖沓,没有刻意的煽情,有的只是很西化的黑色幽默尽管这样整部影片还是充斥了大量血腥暴力的镜头,视觉冲击力都很强,砍头,剖腹,分尸,血浆四渐,内脏横飞 赞!
除了这些,导演还强烈讽刺了现实社会和电视媒体影片末尾显得寓意深刻,僵尸居然成为了社工,超市货运员,更搞的是登上了综艺娱乐节目,连当红乐队也借僵尸之名凑上了慈善捐款的热闹。
再看看现在的社会电视网络媒体,什么芙蓉姐姐,什么钉子户,什么李宇春.......再来个僵尸又何妨呢???
肖恩最后的生活也变的俨然一只僵尸社会的冷酷,人情的冷漠,很多人都是活生生的僵尸
中度脑残片 一群刚到60的绿装小白想去刷40的本,谁知FB小怪太多中途还有小白内讧ADD,幸好有紫装高端玩家救场,不然最后两个小白也要挂╮(╯_╰)╭ 这个电影告诉我们要刷本请抱大腿,自强队去不得╮(╯_╰)╭
哈哈哈哈哈哈哈哈真喜欢你们俩活宝
高潮略混乱。结尾如果算是笑点的话,就是最有质量的一个。其实埃德.加赖特后来的《歪小子斯科特》的冷玩笑比起本片有过之而无不及,但类型与内核却弱了十万八千里。此两项也是本片得以被称之为经典的真正原因。
9.1;世界末日的某个角落
片尾曲好听,友情的歌曲总是不错。继父的扮演者我喜欢,《真爱至上》里面那个老歌星的形象令我记忆犹新。终于和《热血警探》对上号了,果然是原班人马。我对此片和《热血警探》一样,不是很感冒,绝对不会给这两部影片超过7分。因为虽然搞笑,反传统,但是,……还真说不上来,总是令我时不时打瞌睡。
又名: 杠上活死人 / 笑死人凶 / 活死人情缘 / 活人生吃 / 僵尸肖恩导演: Edgar Wright主演: Simon Pegg上映年度: 2004官方网站: http://uip.co.uk/romzom/imdb链接: tt0365748制片国家/地区: 英国
小人物没有拯救世界,没有救下老妈继父老友,最后也只是和女友复合了。但这就是小人物最真实的生活啊!用唱片扔僵尸最欢乐了!和僵尸打电动也蛮欢脱的……
20120204二周目 第一次看还不认识dylan那个小白脸 翻出来再看居然发现小自由了233 龙套得不能再龙套 04年还在演龙套啊自由卢瑟!好喜欢他
不得不说这是一部基情战胜爱情的电影,而且极其缺乏内涵,似乎是想到哪拍到哪,无语,不过更让我无语的是剧中的僵尸。。。
Shaun的凡人英雄气概一点也不能补偿我对各类walkingdead电影里血腥场景的厌恶...
被人安利的这部电影。可能是我性格的原因,在大战僵尸的过程中,我的内心OS是:“能不能要点紧啊”。可能就是英式幽默吧,我不懂。一般般啊啊啊,有什么好看的,不懂。
电视转台那一段太牛了!
「血与冰淇淋」三部曲之一。丧尸片颠覆时期,后现代解构主义。埃德加·赖特和西蒙·佩吉真是一对才华横溢的活宝。有很重的迷影情节,同时充满了小聪明和恶趣味。继承传统,开拓创新。恐怖与惊悚只是情绪的开胃小菜,喜剧才是最高级的表达方式。批判现代性对人类的戕害,感受爱情友情亲情但不做过久停留
觉得一般,不是很恐怖,丧尸也不恐怖,比较弱,除了肠子那段……&gt;_&lt;~~所谓的幽默。。也一般吧,没觉得那么好
低級惡趣味,loser的自我救贖之旅,胖子真的成事不足敗事有餘,結局關於殭屍的處理也真是諷刺。
在剪辑方面没有《热血警探》那么花哨,不过还是很有意思的,哈哈哈,kill the queen。。。
还行吧,,,不过有些地方确实没有get 到point
不晓得为什么这么多人喜欢。两个男主角的另一部虽然也是同一风格但貌似要好很多
看不下去,这丧尸不只智商下线。。。
血腥暴力和特技效果都不到位 剧情就不用多说了 老套而又恶搞 到总是有些幽默和搞笑的桥段为影片增添了许多亮点 如果细细品味细节 会觉得导演的用心 也很有意思 但结局就可以直接忽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