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看此片之前,无法想象在《对不起,我爱你》中清纯的林秀晶的形象会被破坏成这样:煞白的脸,染白的眉毛,杂乱的头发,身着脏脏黄黄的病服,毫无生气。
在更夸张的一幕,亮晃晃的灯光下猛然抬头口中露出奶奶的假牙,表情似笑非笑,霎时如恐怖片般把我吓了一跳。
相比之下戴着面具、时常挠屁股的Rain可容易接受的多,头上总顶着两撮翘起的头发真是可爱至极,生气和疑惑时的面容则与《浪漫满屋》时相差不多。
虽然二人角色特殊,实际上却并没有给他们太多挑战的余地,因此表演也只是中规中矩。
但是,除此之外,一时间还真不知怎么写这篇评论,虽然看了简介有了一定心理准备,却仍远超出我的意料之外。
这确是朴赞郁导演的作品吗?
在著名的“复仇三部曲”中,画面总因太过强烈而具有侵略性,令人不由被张力和爆发力十足的视觉冲击所震撼,并产生一定的生理不适,比如从口到胃收缩或痉挛,寒意如电击般即瞬传遍全身。
在复仇主题之下,层层拨开隐藏在血腥的惊悚背后的灵魂,人性的善与恶、爱与恨或分裂、或错位、或交织在一起,可怜、可悲、可恨之间往往只有一线之差。
控诉、肃杀、抑郁、悲凉、麻木、疯狂、绝望...各种情绪一股脑的迸发出来,压迫着观众的神经,足以令人如鲠在喉,却张口无言。
“悲剧就是把美的东西毁灭给人看。
”朴赞郁深谙此道。
相比“复仇三部曲”浓重的压抑氛围,本片的基调就显得格外清新明朗:温和平淡的叙事结构,荒诞而神经质的情节设置,再加上较为单一的人物性格,美好的像一个童话故事。
只有从开场英君割手腕接电的桥段,以及身着鲜红服饰的英君手臂上逐渐溢出大片猩红血液的场面依稀犹见那熟悉的暴力美学的影子。
说到美学,本片的配乐着实令人深刻,运用大量的钢琴、管弦乐和电子乐,时而明快轻盈,时而深沉厚重,时而怪异乖张,时而充满童趣,交响乐、爵士、圆舞曲等不同风格的音乐也穿插其中,整张ost就仿佛一出妙趣横生的歌剧。
从视觉效果的角度,朴赞郁则越来越注重对于色彩感的把握,这点从三部曲中拍摄最晚的《亲切的金子》中可见一斑。
印象最深刻的即是金子苍白面颊上的红色眼影,突兀而惊心,无时不提醒着我们她是天使与魔鬼的双重化身。
而此后的本片,色彩这一元素在片中的位置更为突出。
开场的大红满目,医院的白色氛围,稳定室的绿意盎然,每一种都纯粹如画,同时也构成了英君情感变化的线索:红色代表英君完全认同了自己是电子人的想法,其精神病情已入膏肓;白色是英君入院后精神状态的写照,因绝食而虚弱,因自闭而孤独;绿色的选择则出乎意料的精彩,在日顺的歌声中英君幻想自己飞到一望无垠的田野上,见到奶奶最后一面。
如果说大比重的白色结合医院本身的安静压抑与病人的怪异行径使影片整体单调乏味的有些昏昏欲睡,那么比重并不大的绿色则充分体现出其保护色的特质,将影片从清冷萧瑟的腊月拖入了乍暖还寒的初春。
略感意外的只是影片最后并未延续绿色的生机勃勃,而是选择了滂沱雨夜,黑暗中几乎分不清谁是谁。
听从破解出的奶奶的话,英君与日顺等待十亿伏特的闪电降临,直到东方渐白影片戛然而止。
英君最终并没有实现存在的目的,但她与日顺的两颗纯真而美丽的心灵将一直靠近着温暖着彼此,带着对未来的美好憧憬与希冀,迎接幸福快乐的曙光,或许还有更为色彩斑斓的生活。
三大色块逐渐呈现出另类的温柔,这也正是朴赞郁脱离以“复仇三部曲”为代表的将个人荣辱、爱恨与命运为关注点转而投向人文情怀的证明。
电影选择精神病医院作为故事发生地,不仅是乖张的故事叙述的需要,也是抒发人文情怀的需要。
以善良的女医生为代表的医生耐心、不离不弃的治疗和关怀精神病人并投其所好,但迫于精神病人的特殊性却时常会有不够人道的做法,比如在做定期座谈会时的场地用铁栅栏与外界隔开,比如为了让英君吃饭又不得不动用可能会损伤大脑的休克疗法,在英君的精神病状加剧后又将其与其他人隔离,还将导管插入英君鼻腔强行引流。
朴赞郁并不是要据此批判医疗制度、宣扬人道主义、或是仅仅表达对丧失人权的精神病人的同情之心,毕竟精神病治疗的某些困难,不是科学、操作或技术上的改革进化所能解决的,但日顺成功解救英君的案例却让我们重新审视了精神病人的世界。
精神病人的世界,是最为单纯的世界之一,他们执拗于某种事物或状态,执拗于他们所认为正确而不足为外人道的能力或信念,执拗于只属于自己的行为准则和道德观念,因此称他们为只有一根筋的人并不为过。
但同时,他们比我们想象中的可怜,他们敏感、脆弱,具有不安全感,交际困难甚至自闭,缺失对他人的信任,有时充满敌意。
你可能永远读不懂他们在想什么,因为他们只活在自己的世界里,而在正常人眼中如同科幻小说般天马行空的臆想,对他们而言却是生命的全部。
但不可否认的是,精神病人虽然是特殊人群,却与正常人一样有喜怒哀乐的情绪波动,有着或许还拥有美丽的梦想和坚定的信仰,而他们的情感甚至比正常人真挚、单纯、直接得多。
同情心、悲伤、不安宁、犹豫不决、白日梦、内疚、感激,我不知所谓的“七罪”源自何处,但从英君的挣扎中,却能确实地感受到这些情感的存在与否对于一个人来说是多么的重要。
然而,长久以来拒绝与任何人交流的英君却独独为日顺留了门缝。
谁也不会料到,日顺这个自以为有“转移”能力的精神病人与英君之间会产生这样的化学效应。
当我们把一部分的关注焦点从英君身上移至日顺这个原本更像陪衬的角色时,才发现日顺是这群病人中最可爱的天使。
总是活力四射,又总是惹事生非,奇怪的面具遮住了对孤独的畏惧,却无法掩盖其善良本性,偷窃也好,“转移”也罢,他有着难能可贵的助人为乐的天性。
也正因为如此,他小心翼翼的介入甚至不惜冒犯英君的世界,不遗余力的照顾英君,煞费苦心的为英君出谋划策,成为了奶奶之外世上最了解英君和英君最信任的人。
而在此过程中,微妙的爱情种子也悄然生根发芽。
为了帮助而去了解,因为了解而爱。
因为爱,日顺号召众病友一起绝食抗议,要求将英君从稳定室释放出去;因为爱,日顺擅自闯入稳定室,趁乱将听筒塞进英君床里;因为爱,日顺偷工具箱“发明”能转换能量的大米电子管,煞有介事的为英君安装到身上;因为爱,日顺制作大米电子管维修商的假名片,鼓励英君吃下第一口饭;因为爱,日顺帮助英君破解出了奶奶所说的存在的目的,却在最后时刻说服她放弃了自我爆炸终结世界的请求。
最终,英君收获到了最真切的爱,也恢复了对包括医生在内的人的信任,从此,她不再孤独自闭,她将快乐而满足地活下去。
这一幕幕画面是如此感人,丝毫不亚于正常人之间的情感,令人感慨。
爱是每天清晨的第一道曙光,一口饭,一首歌,一个吻,一个拥抱,就足以照亮生命,使人电力十足,精力充沛。
爱的美丽令世间万物黯然失色,爱的神奇令医学技术相形见绌。
日顺拯救了英君,将英君从执念的死胡同中解脱出来,并重新激活了她的生命,靠的是智慧,更是挚爱。
精神病人又如何?
电子人又如何?
不用怀疑,爱本就没有界限,只在乎真伪深浅。
当她跟她妈说我觉得自己是个机器人的时候,她妈没有否认,只是担心她的生活。
其实一个人被认可和支持的力量非常强大。
她会承认她自己,完成自我认可,成为一个真正的人。
放肆任性活自己。
而且只有完成了自己,才能够传递自己的能量。
单身男女里面也是啊,高圆圆奶奶看到两个男人争圆圆的时候,在一边加油叫好,让人捧腹,这样开朗的态度才好。
我想按自己的意思过一生,也要过有意思的一生。
精神病院么?
其实是爱心充满着每个角落。
那个吃饭的场景,太美好了。
电子管;米饭电子修理卡--终生生命保障;5下变3下的响指;吞咽的一下微小的响声;大家的cheerful。
问题从这里解决。
回忆...回忆起了精神原因的一切。
机器人么,哼!
现实世界中人为造就的mental压力,才是真的吧!
也许机器人就从砸烂录音机开始...精神世界的梦幻。
第一次真正的约会,在雨中开始,在雨中结束,富兰克林的取电也被导演用上,佩服!
喜欢这部电影,带给我了太多以前没有的元素。
那样的一个心理房间环境,那样的一群另类朋友,还有谈话的医生。
整个电影环境的搭配,让我想起了艺术在医院小组。
嘿嘿,有意思的东西!
从这部片子开始,我有点佩服韩国的情感片了,方糖等之内的片子不再少数。
在我所接触的内陆电影中,很少有这种直接表达和间接表达这么奇特的情感影片啊!看真正的个人价值,看美国大片!
现在要看情感类型的,还是看韩国片!
(注:在我个人了解的范围之内,也许以后会有改变,因为其他的某些思想我并未接触!
)。
其实是爱心充满着每个角落。
真正看懂这部片子的人会感动,会深思,然后看不懂的人会笑它幼稚,笑它低级,笑那些病人是多么傻多么蠢。。
这正是导演的创作目的所在,并不需要所有人都能接受这部片子不是,这世界本是如此,相信爱这部电影的人内心都留有一分未被世俗污染的纯洁。
朴赞郁是一个真正黑暗的导演。
但他最黑暗的地方,是他把玩“黑暗”的姿态比别人都要来得深入、细致、长久,而且天知道,他真的爱它。
所以当某天,在我第五遍也许第六遍重温《老男孩》之后,刚好获悉他要拍一部爱情片,我就想,这事儿不靠谱,但是太酷了。
果然,片子拍出来有一种超现实主义的怪诞美感。
当我看到开头,少女切开手腕面无表情好像切开一只白兰瓜,然后认真将电线插进汩汩流血的伤口再以胶带细心固定,最后接通电源的时候,我很放心,我知道我将看到的仍然是那个黑暗的朴赞郁,不管他潜伏在多么明快的表象下面。
朴赞郁毫不珍视两位主演的美貌。
他将Rain闻名遐迩的六块腹肌隐藏在宽大病号服下面,而林秀晶清丽的面孔上则有两条诡异的黄眉毛,他让他们顶着傻气的发型,穿着难看的衣服,像幼稚园初班生一样莫名其妙地相爱。
我得说朴赞郁这种暴殄天物的态度真是高明,它保证了整部电影氛围上的浑然。
一间精神病院应该是怎样的?
大致上它应该像《飞越疯人院》和《梦旅人》中那样充满规训与惩罚,应该紧张、昏沉、四处暗藏制度的阴影和杀机。
但是不,那不是朴赞郁的那杯茶,这一回他“反题正做”,他的精神病院是童话系的。
认为自己是个机器人的少女英君,决心杀光那些带走她外婆(这位慈祥的老人家认为自己是耗子)的“白衣人”。
但她面临两个障碍——其一,她克服不了自己的同情心(七宗罪之首,其余的还有:悲伤、不安、犹豫、白日梦、负罪感和感激之情)。
其二,她的电量不够了。
于是她请求能够偷走任何东西的一顺把她的同情心偷走。
之后她开始在幻觉中枪杀护士,却终因体力不支昏了过去。
要知道作为机器人,英君只以充电为生,从来不吃人类的食物。
为了劝说英君进食,一顺跟她说,他发明了一种米饭电子管,可以把米饭的卡路里转化为电能。
于是秘密的机械间里,他在英君后背上开了一扇门,把米饭电子管安装进去。
呵,这一幕真是趣怪动人得很,难为朴赞郁他怎么想出来的。
基本上,这部电影是关于身为异类的苦难与幸福。
就是当一个人生活在不懂得她的人中间,她会以什么方式悲伤,以什么方式快乐。
由于我们所处的是一个惯于抹杀差异的时代,这个时代不愿意承认那些它所谓的“正常”,其实只不过是一些“普通”。
因此精神病院的作用就是,收容被剔除的“不正常”,并且,如果有可能的话,矫正之。
福柯曾在《疯癫与文明》中谈及,疯癫概念的功能之一,是令人想起那些未驯化的本性的神话力量。
真的,想想看电影里胖女人的薄荷油冰冻果子露袜子和柿子袜子,它们相互摩擦会使人体悬浮,在睡眠中飞行。
而一顺可以偷走星期四,偷走球技和礼貌,甚至偷来别人的歌喉为英君唱歌。
这世上把自身想象力发挥得最淋漓尽致的是两种人,天才和疯子,而其实我们根本无法真正区分他们。
朴赞郁说过一番话我很喜欢,他说,描写人生的希望和爱,其实比诉说人生的失意和悲观更难,尤其是在这个如此复杂与艰难的世界,但你不能以一种伪善方式来叙述,这才是最大的挑战。
而今次他稍稍放软了心肠,留下一道缝隙,放爱进入。
他通过反社会青年和机器人少女的故事告诉我们,大爱临头,机器人也无所谓。
我仍记得岩井俊二在《梦旅人》里有多绝望,少年时每到结尾那一声枪响,漫天飞起黑色鸟羽,我都会十分矫情地哭起来。
但好在《机器人也无所谓》是以一个大远景收梢,那是暴雨过后的清晨,日出东方,天苍苍野茫茫。
有些伤痛或者永不能治愈,但那有什么关系呢,我也爱你病痛丛生的灵魂。
2007-7-17
当严肃的人 幽默时爱情 出现了朴老的复仇三部曲 压抑的黑色贯穿其中金子 那结痂流血的 嘴巴老男孩 绝望而空洞的 眼神这一切的期待换来了 纯白的爱情在朴老的世界里 爱情 只在世间所不能认可的 疯子身上 现实的悲怆 无奈的幽默这 终成了一部喜剧 很难想象 这是在怎样的夜里写出得剧本字字间 均是凄凉的无奈那 仅剩的一缕爱的余香也 仅是 苍凉朴赞郁 英文名: Chan-wook Park 角 色:编剧,导演 头脑清晰、个极其傲慢的、个性化、倔强、危险、单纯、绝望
虽然是很少看韩片的我,还是忍不住要称赞一下这部奇思妙想的爱情电影。
精神病院里的女孩,在她幻想的世界中用双手食指伸出的钢铁机关枪对周围的白衣大夫们做无差别的激烈扫射,而大夫们则在她的臆想中纷纷倒地、慢镜的运转中竟颇有些吴宇森般的暴力美感——不得不说是很酷的构思、很酷的分镜和很酷的故事。
好吧,我承认我不喜欢Rain,但他和女主角在这部片中的表现还是让我感到惊艳。
不过,再好的演技也会需要优秀的编剧来支撑。
你可以把这部片当作单纯的喜剧来观赏,也可以从中一窥人类心思的究竟——故事中精神病院里的人们,其实很大程度上取材自现实中普通人的种种心理障碍。
机器人也无所谓——什么时候中国也能具备这么优秀的编剧呢?
我真的很想知道。
http://www.leeforce.com
一个朋友曾经在QQ上说:“电影里可以敞开心怀,不问世事,进行一场至真至纯恋爱的人,一定不会是上班族。
因为生活本身,是件很累人的事。
如果罗密欧与朱丽叶是房奴和工薪族,也就抽不出空自杀了。
”看这部林秀晶和RAIN拍的电影时,我想到了她曾说过的这些话。
英君和一顺也不用上班打卡,朝九晚五,因为他们住在精神病院里。
英君认为自己是个机器人,她把电线插进自己割开的手腕中企图给自己充电,结果被送进精神病院。
一顺被鉴定为患有某种“反社会综合症”,他用自己做电技工的储蓄,送自己来这里。
英君留着齐刘海,眉毛疏淡,整日穿着过分宽大的棉布裙,挎着大帆布包,因为怕短路生锈而拒绝吃饭。
她的包里装着很多电池,饿的时候拿出来舔舔。
她和自动贩卖机说话,和未插卡的电话机说话,藏到柜子里和钟表说话。
一顺第一次看见她时,她处于半昏迷状态。
躺在床上被一个病友推着满院走。
一顺对她是一见钟情的。
当英君因长期不吃饭而被医护人员强迫推进隔离室,从鼻孔插入导管输液时,一顺疯狂地闯进隔离室大闹“她有不吃饭的权利”。
一顺被关进英君的隔壁病房里。
一顺从窗户递给英君一双袜子——这是一位病友的发明。
英君咯咯笑着,穿上它,匍匐在床上,双脚不断摩擦,产生“静态电子悬浮拉力”,英君越变越小,终于飞了起来,一只瓢虫抓住她的床,飞出窗户,降落到旷野上。
为了让英君吃饭,一顺在母亲留给自己的遗物——一个首饰盒中,放了些电子零件,告诉英君这是“米饭电子管”,能将卡路里转换成电能。
只要把它装进英君的身体,英君就能通过吃饭充电了。
在约好的地下室,英君脱下棉布裙,两扇突兀的肩胛骨像蝴蝶翅膀。
一顺用自来水笔在英君背上画了一道门,“啪嗒”打开个盒子模拟打开那道门的声音,佯装安好完毕。
翌日,英君在食堂里,用了几分钟时间将第一勺米饭放进嘴里,然后哇地大哭起来:“如果我坏了怎么办?
”“坏了我修。
”“要是现在没坏以后坏了怎么办?
”一顺给了英君张米饭电子管技师的名片,“坏了给我电话,我终身保修。
”朴赞彧在这部电影中,率性地用了很荒诞的场景,让人忍俊不禁。
例如在病院里像卷筒纸一样滚来滚去的病人,例如飞行袜子,例如让英君以口做弹匣,十指为枪膛,扫射精神病院。
这哪是神经病,这分明是童话,是理想啊。
朴赞郁的片子一向以来暴力,血腥,充满无法摒弃的恩仇。
但这次很意外,他会拍一对精神病患的爱情。
这让我想起李沧东拍的《绿洲》,对精神患者而言,爱情显得更直接单纯强烈而不可替代。
与《绿洲》的悲凉基调不同的是《机器人也无所谓》是小王子救落难公主的过程,是个温暖人心的过程。
当RAIN出场,总是把夹进屁股的裤子拽出来的时候真的挺可爱的,作为帅酷小天王能做这样真是相当难得。
虽说片子主要展现的是精神病患的爱情,但是其中还是有朴赞郁影片中普遍存在的深刻的伤害,女主角和像老鼠一样生存的奶奶在一起,父母姨夫姨母忽然闯进来把奶奶交给了白衣人,从那时开始,她的生活完全封闭,她对奶奶是老鼠而自己是机器人深信不疑,怕身上的机械坏掉而不肯吃东西,并且对自己没能救出奶奶耿耿于怀。
而RAIN则是从小被不负责的妈妈抛弃的孩子,他只记得母亲对他说每天晚上要好好刷牙,而母亲带走了家里的一幅电动牙刷,于是他会在别人谈论母亲的时候非常生气,但身上却随身带着有母亲照片的盒子,他喜欢偷所有人的东西,并以能偷掉别人的坏毛病和习惯在精神病院成了英雄。
其中给我印象最深的一个是女主角幻想自己的同情心被偷走了,变身报仇女神,对医院进行大屠杀,医生到处逃窜,到处是沾满鲜血的尸体,而背景音乐却是愉快的钢琴曲。
就从这个镜头还是能感受到朴赞郁的气息,在报仇中得到莫大快乐是他的一大特色,但是看着这个画面听着这个音乐,心里永远无法不隐隐作痛。
另一个是,RAIN因为知道女主角再不断绝食就要死,于是骗她给她安装米饭能量转化器,他甚至都准备好了,所有能发出机械修理的声音,当他一再承诺给女主角终身维修米饭能量转化器,她终于在他的指导下吃下第一口饭的时候,他似乎看到他为她安装的米饭能量转化器在她瘦小的身体里开始运转,于是抱着她那么地快乐地笑了。
他只是帮助她更好地活在机器人的幻想里,爱不就是这样吗?
在她绝食的时候也绝食;在她想奶奶的时候帮她找到奶奶;在她快要失去生命的时候挽救她;在她想死的时候,与她结伴而行。
当两个彻夜淋雨的身体在微亮的晨曦中拥抱的时候,我们看到的就是爱。
在我笼统呢说电影这个话题之前,我要先来说说这部名叫《电子人也无所谓》的电影。
原本就是冲着Rain与林秀晶这两位在韩国有着超高人气偶像,才在第一时间从电驴上Down下来,不过最近才有心情拿出来看。
看完后我怎么都想不明白,这样一部荒诞意味浓烈的电影到底是凭借什么拿到了2007年柏林电影节阿尔弗莱德奖?
不过从我居然可以耐着性子坐在电脑前2个多钟头的表现,加上我确实不是个花痴的事实来看,或许也没有那么糟。
有人说这是一部发生在精神病院的童话故事,关于这个.....虽然我觉得电影荒诞得可以,某些情节还是很有意思,可以思考一下,说到童话它却少了点美好,虽然能偷走别人能力,有严重强迫症又喜欢戴着奇怪面具的男生日淳在影片最后的时候长长的吻了自认为是机器人,喜欢戴着奶奶的假牙对着周围食物讲话的绝食少女英君,还是觉得整个故事不够美好。
记得当男孩知道如果女孩一直认为自己是机器人不愿意吃饭的话,肯定会被饿死的时候。
他说服女孩相信装入他改装的“转换机器”就能将吃进去的食物转化为电量而且不会损害内部构造,在管道横竖延伸的房间,男孩帮女孩“打开”了她的身体。
.....“英君吖,有了这个,你吃下去的米饭就可能转换成电能啦。
”于是英君就纯纯的相信,自己真的可以吃饭了,而且这个机器还买了保险,坏了的话可以维修。
所以这天,整个饭堂的人,都为了英君能够吃第一口饭而欢呼雀跃~ 这个时候我才知道原来精神上有疾病不等于是傻子,呵呵,也是个奇怪的结论。
在导演眼中的世界,精神病人都是值得爱的,瘦得苍白丑陋的女生也是值得爱的,整天念念叨叨只爱吃萝卜的老人更是值得爱的。
如果正常人的这些情感都能变得纯粹,或许世界就不会出现那么多离奇的破坏。
同情心,感恩,包容,虽然有时因为这些情感的泛滥会伤害到自己,但每个人都多一点,多一点,这个世界就会被更泛滥的爱所包围了。
不知不觉说了那么多,都不知道对于《机器人也无所谓》这部电影存有一种怎样的情感,似乎并不是简单的一个喜欢或是不喜欢可以概括的了,就只有作罢。
而电影这个事情,在我的生活中也是个说不清道不明的存在,越来越喜欢到电影院去观影,为得恰恰不是那点音效和大屏效应,而是大家坐在一起观看的热闹感。
虽然看得同一部电影,或你或我还是会有不一样的感受,甚至就连相同的剧情也会看出截然不同的N中理解,有时候觉得很神奇,这样一种影像的记录,也对不同的人说着不同的故事。
我想以后我一定要有一套很棒的家庭影院和一面可以放很多碟片CD的墙,没有工作的夜晚,找一片买了很长时间的文艺片,找个垫子坐在沙发旁的地上,关了灯,痛痛快快的郁闷一场,而且还要为这些晦涩的文艺片一而再再而三的郁闷下去。
简直就是我们院的翻版
乱七八糟
最奇葩的恋情。很多精神病患者,各自活着自己的幻想里。女主角认为自己是机器人,不吃饭要靠充电,男主角就是万能小偷。电影很有意思,演员都演过我喜欢的电视剧。林秀晶的白眉很有特点,演技也凸显出来。结尾很让人淡定。可惜故事很琐碎,回忆各自的一些病发原因,这段恋情到底是啥发展搞不清楚。
精神病院里的伤感爱情童话。个人觉得,要是全片无对白会更好。对这样的片子而言,其实声音是一种入侵,偏偏朴赞郁又把它弄得很嘈杂,于是好感度直线下降。
之前看《对不起我爱你》就知道林丫头的演技很厉害。。。果然又有提升啊!还有,rain能不能不那么可爱TAT,看到英君吃下第一口饭以后,他大手抱着那小身体,,,感动~终生保修。
承袭朴赞郁一如既往的神经质,这次直接从精神病院开始hiahia,我被前29min超级惊艳的神经质幽默感笑死。后面幽默感丢失很多,但又多了偶尔的cult和浪漫。这部的技术好看,镜头很帅,剪辑也有才。我到底要不要把它算成朴赞郁爱情“三部曲”的其中一部呢🤔,如果算的话它是一个异类。它和《老男孩》还有《蝙蝠》比气质不太一样,这部是清新神经可爱的,但同时着力/着眼点较小,和家庭、亲情有关,是那种温暖的浪漫。女主的“疯”和老男孩的崔岷植还有蝙蝠的宋康昊的“疯”也不太一样。当然这部总体实力肯定比不过过于nb的老男孩和蝙蝠。还是朴赞郁说得好,同情心可真是“七宗罪”之首。btw,选rain做男主是个失败。
精神病人怪诞世界,炫技朴赞郁。
我不是机器人。所以我看的不是很爽。但是我也喜欢那张手绘名片。我觉得车英君好痛苦。希望她得到十万伏特。确实有些梦旅人的感觉。
林秀晶为什么会疯掉?她无法接受家人把喂养老鼠的外祖母送到老人院,并因为自己没有把假牙给外祖母、令之无法进食而罪疚。外祖母象征自身的起源,自身的起源是污垢不洁的,令人排拒——所以要维持正常的家庭秩序,外祖母必须被排除,送到老人院。齐泽克口称的革命主体:「标举具体秩序中的例外之处,将之视为真正普遍性的唯一所在。」而女主角就是因为不能接受对他者的排拒,不能接受机器的暴力(医护人员对外祖母的不礼貌),不能接受自己的无力与疏失,终于就把自己想像成cybrog。在军政金三位一体的未来中环规划(具体秩序),皇后码头当然是一个不得不排除的厌弃物,即使它的空间格局本身铭刻了这个城市的殖民历史,但也会被排除。排除当然不会礼貌,在议会上都已经够不礼貌了。我们一起来当林秀晶吧。
用一种怪异诙谐的方式,批判了只重外在理疗而不重对患者灵魂关注的现代精神病院制度以及为技术理性所支配的冷漠的整个人类社会群性。那丧失的存在结构需投射到灵魂间的交互的沟通与共融的境界,才能真正得到弥合。
前面完全看不懂,后面好一点…
很好看啊,活在自己的世界中未尝不是一种幸福。当然,身边要有一个懂她的人。
依我看,前面部分不喜欢,但是最后的二十多分钟确实不错
朴式人物的精髓是模拟人类行为模式与情绪演变的仿生人,而不是扮演精神病人戏瘾上身的路人。
演些什么!
作为爱情片超酷的有米有,作为别的,我还得想想
只表扬林秀晶!
没有想象中的好。朴赞郁让我失望了~
其实男女主人公我都挺喜欢的,演技也不错,很可爱,但是……这个本子有问题。
除了林秀晶較養眼外..沒什麽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