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看泰国电影,竟然分外享受,电影值得一看的不仅仅是两个老师间的爱情,更有这种乡村里老师和孩子间这种美好的师生情。
两个老师能够在未见面就喜欢上了对方,恐怕还是因为志同道合的性格,泰国人在对贫困地区支教似乎和中国人差不多,都不喜欢穷山恶水,但总会有些善良的人留了下来,就在那片远离俗世的天地间,向一个日记本倾诉心中的爱意,最终两人也可以幸福的见面。
这部电影里没有什么宏大的制作,没有绚丽的场景,仅仅的把一个故事普普通通的讲完了,但最打动人心的也正是这个故事带来的这种普普通通的美,普通且不含杂质的爱,普通且善良的人心,普通美好的老师们。
不明白为何当初Ann老师要和校长怄气,以至于被发配到这么个地方——水电不同,没有网络,还有各种蛇虫鼠蚁,甚至,浮尸……有水的地方总是很神奇,当夕阳映射在水面时,一切都显得无比浪漫,当漫天繁星袭来时,很多事情都变得无关紧要。
孩子们都很可爱,会写日记的老师隔空套了一个帅小伙,这提醒了我们文艺的重要性。
生活总是继续的,如果要男朋友,houseboat是不能留下来的,就当是来度个小假,体验一下生活。
没想到现实生活能够这么狗血,工作中被老女人指手画脚,男朋友一时寂寞出轨了,还顺便让小三怀了个孕,我不知道她男朋友是有什么样的底气还敢来求原谅,还说自己的孩子就会负责,至于小三就不联系了,一点说服力都没有好吗。
恋爱真是一件神奇的事情啊,那时网络也没那么普及,手机也没那么好玩,不然男主那还会那么着紧日记,果然,贫瘠出爱情呀~~不过,现实生活的贫瘠,是一种想象力的贫瘠。
世界上最好的事,无非就是,你暗生情愫的人,恰好是一个美女,而你,也恰好是一个帅哥。
男主有rain欧巴的即视感 女主炒鸡像阿娇还是第一次知道泰国有一个职业叫捡尸人我不清楚是否真的有baan gaeng wittaya school但“水上学校”是一个典型 它似乎是与世隔绝的但就是有这样的一群人 他们来到这里 经历陌生 恐惧 孤独 种种生活的历练后爱上这里 默默无闻 奉献青春就像电影中的一句话说的那样“老师 真的不是只是教书而已”
据说泰国电影最有名的类型是恐怖片和小清新,鉴于本人胆儿小,看贞子看不到五分钟就吓得关电视,所以只能欣赏的了泰国的小清新。
不得不说,看泰国小清新片是个享受,景美人美故事清新,还不时穿插点搞笑情节让人忍俊不禁,令人看完心旷神怡。
昨天看的电影叫做《教师日记》,故事蛮简单,就是前后两年里,有两个老师分别来到水上学校当老师、给孩子传授知识的同时自己也获得成长的故事。
电影的叙事方式有点《触不到的恋人》的感觉。
后来的song老师找到了前任的Ann老师的日记,里面写着她在这所水上学校里的各种经历、心情。
美丽的Ann老师是个有些个性的女生,她认为好老师的标准不在于外表而坚持不洗掉手臂上的纹身,被校长发配到偏僻的水上学校任教。
水上学校远离城市,其实就是两间漂浮在水面上的房间罢了,连学生也只有寥寥七人而已。
Ann老师一开始跟校长赌气,坚决去了水上学校,虽然环境恶劣,经常没水没电、还不时蹦个蜥蜴、漂个死尸(字面意思)么得,她却不知不觉中跟孩子们产生了感情,把生活中的喜怒哀乐都记在了日记里。
Song老师看着日记,感受着她的喜怒哀乐,学着她跳水、给孩子们上课、玩闹、量身高,体验着她所做过的事情。
同时,也把自己的所学所爱教给孩子,还主动去联络失学的孩子弥补她的遗憾。
不知不觉中,她好像就活在他的生活中一般。
终于,Song老师忍不住心中的好奇、爱慕之情,问到了Ann老师的去向。
原来Ann老师答应了相恋13年之久的男友的求婚,去了男友所在的清迈的学校任教。
Song老师顿时觉得自己失恋了、还失去了自己最好的朋友,黯然失色……而事实上,在“正规”学校任教的Ann老师过得并不开心,学校对她的体验式教学方法非常反对,认为只要学生死记硬背记住知识考试能考个好成绩就行。
男友也站在学校一边,持同样的观点。
Ann老师极力忍耐将就,却发现男友一夜情让对方怀孕,人家直接挺着大肚子找到教室门口。
事业和爱情双失意的Ann老师决定重返水上教室。
在那里,她找到了自己当时的日记,发现了Song老师留在日记上的笔记,通过他的笔记,她觉得自己虽然从未见过他,却感受到了与他相似的感觉。
他也慢慢走进她心里。
一举一动里、一颦一笑里也有了他的影子……前男友来找她,她找出这一年来每个周前男友寄给她、她却从未拆开的信,看了一夜、想了一宿,决定跟他走、原谅他。
前男友却阴差阳错的把那个日记本也带了出来。
摩挲着充满回忆的本子,Ann老师问前男友,如果孩子们从未看过火车,有个老师为了让孩子们认识火车,就用船把水上排屋拖着走演示给孩子看,对这种做法你有什么看法?
前男友依旧坚持成绩论,他的答案让Ann老师认识到,两个人的理念果然不同,于是果断分手。
带着一丝期望,Ann老师重新回到水上学校,看到黑暗中貌似空无一人的排屋,Ann老师失望调头准备离开的时候,灯突然都亮了起来……她冲进屋里,终于看到了那个他……两人相视一笑,握手,互相自我介绍……完……原来两个人相爱,还可以有这样的方式。
做你做过的事情、听你听过的歌曲、看你看过的书、走你走过的路、欣赏你欣赏过的风景……过程中,发现我们爱好相似、追求相同、理念相契,虽然未曾谋面,却如同认识了很久……终于相见时,微笑如同老友……就这样一直到老……
爱情是啥?
人们总是强调爱情的浓烈,爱情如何可贵,如何去得到一份真爱。
却不知其实爱情应该面临真实的个体,去一点一点的付出。
爱情像一颗种子,他需要感情去滋润。
不完总幻想暖男霸总等等不切实际的对象,他们只生活在故事里,他们不属于我们。
我们只能做普通人,拥有普通感情。
人不要为了挣钱太过辛苦,有了一定的积蓄就可以多出去看看、走走,世界很大、很美好。
人不要为了挣钱太过辛苦,有了一定的积蓄就可以多出去看看、走走,世界很大、很美好。
人不要为了挣钱太过辛苦,有了一定的积蓄就可以多出去看看、走走,世界很大、很美好。
人不要为了挣钱太过辛苦,有了一定的积蓄就可以多出去看看、走走,世界很大、很美好。
人不要为了挣钱太过辛苦,有了一定的积蓄就可以多出去看看、走走,世界很大、很美好。
不要轻易掐灭一个希望,对孩子来说尤其如此。
泰剧的手法,拍部小清新喜剧片,都要带点恐怖和出轨之类的狗血剧情,还有标配的宽肩一米八男友力爆棚的“男主”,摊手无奈脸。
不过不影响啦,很有特色,照样五星。
泰国小河上的木屋小学,等价过来就是咱们这边各地留守儿童上的乡村小学吧,大差不差,条件艰苦,自力更生,全凭信念。
看了这部片子,越发能与小时候村里小学的老师感同身受了,那时的老师们也挺不容易。
八九十年代经历过高考考出村里和十八线小县城的他们,真的希望教过的一批批孩子和自己一样考出去。
但回想起来,也能体会到见识过大城市之后,他们偶尔也会对自己在村里教书略感落寞。
原因呢,主要有二吧。
一是两相对比,村里的孩子先天没有大城市孩子的优势,唯有经历千军万马的高考,才能站到那批同龄人面前,还带着前二十年田野的尘土,可又不能不拼,老师不是不知道出去也不一定会过多好,而是不出去就肯定离不开世世代代的务农生活,学习已经算是最公平的一条捷径了;二是孩子走出去了,老师自己也变老了,毕竟人这一辈子能有几个六年呢?
送走一茬茬的孩子毕业前往城里的初中,他们仍然在那个乡村小学里教书,燃烧了自己的青春,换得后来人的希望,点亮了一个个五彩斑斓的泡泡。
任职时间长的老师真的把庄户人家的穷苦孩子当作了自己的孩子,这里面的感情渗透到了每一个用粉笔写的黑板字里,希望坐在老旧平房里读书的孩子将来一定能活得工工整整、顶天立地吧,因为考出去终归是摆脱“面朝黄土背朝天”宿命的一条康庄大道。
或许给我留下这样的印象,也与小学老师以女教师居多有关,女性天生的母爱也会投射到这些天真烂漫的孩子身上吧。
如果没有一份爱,真的只是因为钱和职称的话,完全不足以支撑他们在那所城乡结合部的破旧小学里干上个十年八年。
纵使世事皆有物质因素驱使,也还是要有点希望和信念的佐料来充当生活的调味剂,这才是人生这道菜的灵魂吧。
托举起孩子的希望,也给自己的人生留一道念想,一本日记的隔空对话能够点亮一群孩子的多彩人生,真好。
这部片子存在网盘里很久了,一直没有机会看。
那时候,应该是要做一个短期支教的vlog,在B站刷到了这部电影的介绍物料。
当时,就觉得应该会是一部温暖的有意思的片子。
暑假在刷P`Bie的古早电视剧,又想起来这部电影,便找来了资源,存进了网盘。
我内心期待它是好看的,所以我不想亵渎他,每次说需要 看会儿视频放松下,我都不会选这个。
今天终于点开了,因为这几天我很累,我需要一些能量。
上周,教育部语合中心发布了国际中文教育志愿者招募通知,我决定报名了。
半年多的思考,我更是坚定了这次参加报名的决心。
虽然,目前还是不太确定,还要等待学院学校审议,还要等老师们同意我报名,我才能够走完报名流程,才可能有资格参加面试,也才有可能在明天赴泰成为一名国际中文教育志愿者。
我很想告诉所有人,我想去,不是因为我对泰国有滤镜,更不是因为心血来潮,也不是因为我想逃避国内实习就业的“卷”。
我很想告诉所有人,我不是在做白日梦,我并未小看跨国任教,对我来说,那或许是一件美好的而艰苦的事情。
我清楚,要是能去,我会需要克服很多很多困难。
面对很多质疑,我想说,我不是要去享受的。
对我来说,那可能,会是另一种充电模式。
在这个有些焦虑、有些不安的关口,我心慌慌而无法精神集中地去干些什么事情。
于是,我选择今天打开这部影片,我相信它会给我能量。
事实是,它确实抚慰了我那颗想要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的心,让我不至于从整日劳碌一下子调转到全身心摆烂。
于是,这个世界多了这么一个时刻,一个焦虑的女研究生,缓缓打开了电脑,登上了豆瓣,开始一键一键,敲打下她观影的感受和内心的对话。
(下面可能会涉及剧透噢)影片里,无论是宋,还是安,都不是那种可以欣然接受水上学校“状况百出”的乐天派。
她和他,或因为叛逆,或因为不服,来到了这个山水相傍的分校。
在学生寥寥无几、有大有小、不喜欢学习、志向单调(在世世代代靠山水吃山水的环境下,他们大多觉得长大后会去捕鱼)的学校;在没水没电,房屋破烂,蜘蛛蜥蜴蛇还有尸体接连出现的“鬼地方”,她和他,一开始也适应不了,她从水龙头掏出蜥蜴、在厕所下方挪出尸体、因接触河水过敏而长了疹子;他还没开始上课就摔断了手臂、刚开始上课就遇上了蛇、还经历了暴风雨的摧残。
她和他都曾在夜深人静时,在空无一人时,对着山水破口大骂,大叫着跳进水里,满腔的孤独无奈不知如何宣泄。
是日记拯救了她和他。
安开始写日记,是自言自语,是生活记录,是自我鼓励不放弃,是独自宣泄寂寞情绪。
宋无意间发现了安的日记。
他从中了解这群小孩,了解安如何应对这穷山穷水的地方,他通过日记与安产生共鸣,对教学,对工作,对生活,对价值……看着安的自我鼓励,宋也被鼓舞着。
他开始用心去照顾教育这些小孩,尽管他自己只是一名摔跤手,只会体育,数学很差,他也尽力自学去教孩子们,他还带孩子们玩摔跤,用船拖水上教室来告诉孩子们什么是火车,他在暴风雨侵袭之际紧紧将四个小孩搂在胸前,他带着孩子们打扫教室、维修房屋、种植小花小草、一起做饭……宋可能不是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好老师,他带出来的学生成绩都不好,但他也是真正意义上的好老师,因为他真心对待这些孩子,把自己不仅当成老师,还担任了父母的角色。
最让我感动的,应该是他从日记里得知,聪辍学回家帮父亲捕鱼一事令安十分沮丧,他便跑到聪家里,以每周末帮助聪爸捕鱼为条件,劝说聪回学校读完小学。
新学期,宋辞职离开了,继续去学习。
而在感情上遭遇创伤的安,回来了。
安又翻开了自己的(现在也属于宋)的日记,看到过去的自己,和被自己鼓舞、与自己对话的宋的留言。
她并不认为宋的教学是奇奇怪怪的,反而从中感受到宋的真诚,也感受到,世界上有这样一个人与自己时空错位,却心有灵犀、心神共鸣。
专业教学知识更厉害的安带着小孩们,拥有了更好的成绩。
线索人物之一的聪也终于能够顺利毕业了。
一直到学期结束前,安一直期待着宋的信息、期待着宋的回归……她和他未曾见面,但却心心相惜、心心相应。
我知道,这不是一部爱情片这么简单,或者说,爱情成分占比不高。
但我看的时候还是忍不住会为宋的期待的期待,为了安的等待而等待。
可能,世界上有想法、观念如此相近的两个人实在太难得了吧。
我无法评价安的男友瑞,换个角度,我们也应该能理解瑞,因为瑞代表了大部分人的价值概念、代表了大多数人对教学的看法。
所以,我觉得影片末尾安选择原谅瑞并跟他走,是一个十分合理的设置。
虽然这个设置并未成为真正的结局,而仅仅是为影片增添了一个悬念和欺负,为观影增添了一些刺激。
但我认为,这部分也是合理化的一个操作。
因为,它并不想说明价值观念的高低对错。
我认为,它想说的,应该是理念想法共鸣的难得。
话题回到我自己身上,我看这部片子,也是为自己打预防针。
因为我清楚泰国有的地区还是比较落后的,条件比较艰苦的,虽然我一遍遍告诉身边人、告诉自己,我可以忍受我可以承受,但是我也不想欺骗自己,我需要为自己的选择摸底。
看这部片子的时候我就不停告诉自己,这是10年前泰国相当落后的地方了,如今外派任教的地点不可能比这更差了。
另外,我也不停问自己,教学的价值是什么。
因为首先我不是教育类专业,甚至没有考过教师资格证,也曾明确表达了对教师职业的拒绝。
因为,我觉得太稳定了,一眼望到头的安逸生活不是我的追求。
但如今,我也对教学教师有了不一样的理解。
自从我决定要参加报名外派中文教师,很多人也问过我喜欢教学吗,我也问过我自己。
是,现在的我是喜欢的,至少是不排斥的。
但若我真的仅仅是喜欢教学,我大可以考取个教师资格证,研究生毕业后找家私立学校去教书,高新不一定但稳定还是可以保证的。
但我发现不是这样的。
我并不是仅仅喜欢教学这个操作而已,应该是我喜欢泰国的文化、泰国的风土人情,外派教学给我一个机会,可以通过一种目的纯粹的沟通方式去感受异国,同时也我身上浸润的中国地方文化和风土人情带出去,作为交换。
我暂且当一个理想主义者,认为教学这个过程,只要我付出真心,它就是纯粹的美好的一个人际交流过程。
这又扣上了我的专业学习,本科至今,我是与新闻传播分不开的。
我越来越发现,我虽然不够外向,但我却十分珍视交流沟通本身,尤其是真切的人际交流。
这部影片给我的最大的感受,是,日记,作为一种文字媒介形式,勾连起时空相异的两颗心。
因为在日记里面,她和他都是十分真诚的,她和他毫无保留地袒露自己的心声、表现自己真实的一面,这是毫无疑问的真切的人际交流。
我想,即使最后最后,宋和安真的永远错过,永不见面,我也是不会太遗憾的。
我想,宋和安也不会感到很遗憾,因为,知己难寻,很多人穷尽终生都未能发现与自己完美契合的另一个人,而他们已经寻找到了,而且,也交流上了,哪怕没见过面,文字媒介已然确切地鼓舞、联系着她和他。
很好的片子诶!
很喜欢女主角anna老师,我也很同意anna老师说的,为什么凭纹身就判断一个人!
虽然有点讨厌校长以貌取人,但这不是重点!
重点是片子的无缝,感觉很棒,就像song老师说的,anna老师的日记就是他的秘籍……anna老师的未婚夫我就猜编剧要把他写成渣男了!
因为anna老师和2老师走到一起势必要拆散原配...哈哈套路!
不过最后anna老师说的很对,两个价值观不合的人真的可以继续走下去吗?
不过....13年你才发现价值观不和是不是有问题!?
哈哈,电影而已不要想太多....
大多数人都认为《教师日记》是一部关于爱情的电影,我开始也持此观点。
但仔细想想,这是不是一部爱情片,以及这是不是仅关注了爱情的影片都是值得商榷的。
为何大家都关注本片里的爱情?
爱情是人类最美好的情愫,向往爱情是人性使然。
正因为此,大家在看本片里面的俊男美女的表演时,自然愿意按照自己心中的美好愿望去想象,换句话说,是我们观众在赋予这段故事以美好想象。
其实,本片并未讴歌爱情,倒是女主角Ann结束了一段长达至少5年的恋情,而新的爱情萌芽也才刚刚开始。
我们只是更愿意让她跟Song在一起,而不愿意她跟Nui在一起,因为Nui在他们恋爱期间又跟其他女人有一腿,这伤害到我们心中的美好愿景:纯美爱情哪能有如此瑕疵?
可见,Nui的出局,完全是导演在顺应我们人性中道德偏好。
我觉得本片是泰国人在关注他们的贫困地区小学教育问题。
贫困地区,尤其那些偏远山区,人烟稀少,同一个年级的孩子无法组成一个正常班,所以复式教学是它们小学常用的方法;然而,由于贫穷的原因,复式教学最大的问题是师资短缺。
如何吸引优秀的大学生去这样地区教学,除了政策上的支持,关键还要有宣传,这部电影就是一种宣传。
我们国家对待同样问题也在宣传,比如评选“最美乡村教师”,但这种激励能打动多少人的心,且能真正吸引多少人去,真的很难说,还有,别忘了人是视觉的动物;再说,能评上的才几人,谁都不是傻子。
但我们除了电视台的宣传外,好像没有看到有什么电影会涉及这个问题,即使有也无非是展现“苦”,反而让人更不敢去,能让人在最美好的情感中体会乡村教育不易的艺术宣传要比单纯的“评比”,在吸引师资上,恐怕要有效得多。
尽管英语水平很难,跟着英语翻译听着泰文看懂了这部小清新,真正打动人心的东西是不受语言限制的。
一本破旧不堪的日记本串起了两位乡村教师的爱情归宿。
他们只是在走着自己的路,他们在不同的时间内来到了同一空间,他们相互通过日记走进对方的内心,相互经历着对方的故事,相互寻找着对方的足迹,从未见面,确是心心相惜的感觉,这种美好,是抛弃他们的前男友和前女友永远都给予不了的。
剧本过硬,双线交替,不腻不重,两位性格迥异的老师分别和一群天真无邪的孩子一起生活,女主自我介绍、男主教室斗蛇等各种囧状令人时不时捧腹大笑;男主座着船一家一家登门拜访去“招生”、女主壮胆处理厕所下的浮尸等画面让人深刻体会到乡村教师的不易,对主流教育的批判却不刻意煽情;男主在暴风雨中保护孩子却眼睁睁看着那本重要的日记本被吹入水中、男主在木板前与女主的名字比高度、男主梦见女主出现却看不清脸、女主幻想男主出现在黑板前帮他解答数学题等画面一步步交代出他们相互在隐隐的牵引着自己的内心,爱情正在萌芽。
从未见面,却如故人,就像穿越时空的爱恋,唯美心动。
本片颜值很高,女主漂亮,男主帅气,异域风光给这个青春爱情故事增添了几份浪漫色彩,自行车、秋千、窗台等道具都极富文艺气质,尤其是几次夕阳下女主的特写镜头是那么的温暖和美好,有几分偶像剧美感,但绝对不是高富帅、霸道总裁爱上灰姑娘的国产偶像剧脑残路子,而是不食人间烟火的知识青年下乡支教找到自我价值和归宿的纯爱文艺故事,典型的泰式小清新,不急不躁、没有压力没有束缚,一切随心,简单的美好。
女人是很实际并重眼前利益的动物,所以最后她的选择并未让我信服,女人单凭一本日记绝不可能爱上一个素未谋面一无所知的男人。泰国版[西雅图未眠夜]
未曾见面 甚是想念
小清新
7/10,大陆人本应该拍摄题材,可是高考200分以下人士凑在一起是毫无作为的。对泰国人充满敬意。
三星半吧 其实还挺可爱的
泰国的小清新剧拍的真的不错,不过前男友前女友的情节还是不免落俗。
泰国乡村教师版“触不到的恋人”,却十分有趣,温馨和轻松。两位主角都是大众印象里很典型的泰式俊男靓女,他们的一举一动还是很能吸引观众的注意。虽然男女主与原配之间的故事有些冗长,也有故意撒狗血的成分。但是对教师职业部分的刻画还是深得我意,对于曾当过两个月中学教师的我来说,“教师不仅仅是教书而已”这句台词很有共鸣。对于近年来与泰国在影视层面合作颇多的中国来说,或许可以考虑将这样一个好故事也搬到自己的大荧幕上来。(另外那个水泡火烧之后还有清晰字迹的笔记本应该可以评选影史质量最佳日记本吧)7.5/10
真的很棒 给泰国电影点赞
除了结构有点意思,其他都太平庸了。
故事线安排的有些刻意 但是其中的泰国风景真的美
太无聊、太老套了
洪哥说,男配像他老公(你开心就好!)
全无剧作可言,相当拙劣的一出戏。
让两颗心靠近的日记情书~谈情说爱不难,难得是遇上一个懂你的,跟你的思维在同一个频道的人
泰国的青春电影有台湾的形和日本的魂,但他们没有主旋律的压力,大爱小爱都有,调侃煽情要来就来点到为止,俗得恰到好处。Soloist的员工总会提醒你咖啡在75度的时候口感最好,这部电影可能就是今年我的那杯75度咖啡,也没用什么名贵的豆子,温着温着连糖也忘了放,但注定是你会记住的味道。
真的就还好而已啦,小清新,舒畅,没了。
两个人分明神交已久,却始终在错过,从脑洞大大的甜蜜幻想,到惊喜连连的最终相聚,二人的生活片段穿插剪辑,平行蒙太奇的交替更迭,全篇不失灵巧风趣的生活化场景,“发乎情,止乎礼”的心动时刻,被导演尼提瓦·塔拉吞拍得楚楚动人。
这类电影只要感觉对了就什么都对了,泰式纯爱甜甜的,水水的[太開心]...三星半
没有当年看过的那几部泰国电影好看
有种君子之交淡如水的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