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些很奇怪的感想。
没啥营养,欢迎跳过。
①理发师想起小时候在理发店看妈妈给别人理发的画面,还有一些别的思绪都飞出来了,百感交集。
②要我我也会怀疑爱玲诶,唉———③出门在外我好像很难相信别人诶,但如果真的遇到可信之人,这种感觉好奇妙诶④二倍速刷完,除了风景⑤blue tears 真好看⑥有机会一定要去马来西亚看看⑦Alor Setar 亚罗士打malay米都 ,吉打州的首府,可眺望马六甲海峡(这个中学地理的重要海峡)8.“如果怀疑就不要进去,一旦进去了就不要怀疑”⑨“沉默有无线含义”10. brooke 小溪(够140了吧?
《星溪的三次奇遇》采用三段式结构,三个相同的桥段“自行车坏了”引发的故事,但我不相信车能坏三次,所以我更感觉这是个平行世界,星溪三次来到这个小城,和三批陌生人交流。
虽然身份不同、遇到的人不同,发生的事件也不同,都共同表现了陌生人的温暖、不同人的同与异。
看完电影,我的第一反应是空镜头拍的很有韵味,电影风格清新自然,优美的构图和令人舒适的影调与光影,把马来西亚小城亚罗士打中美丽的风景尽收到镜头里,我看后甚至以为这是一部旅游宣传片,有种想去旅游的冲动。
电影主打舒适,除了影像风格,叙事也是如此:缓慢平淡。
三次奇遇,三段故事,三次与陌生人的交流。
三次朴实平淡的对白,都充满着爱与温暖,都蕴含着价值与思考。
第一次奇遇,两个女孩既有信任与友谊,又有矛盾和冲突,似乎充满着两地人价值观的认同且差异。
第二次相遇中与三位陌生男人产生交流与互助,通过职业与对白表现人与环境的共同性与冲突性。
第三次相遇中与陌生德国老人产生了心灵交互,情感的爆发与倾诉中成长中蕴含着丰富的哲思。
每一段故事,背后都蕴含着导演对人与世界思考。
第一遍看《星溪的三次奇遇》,体会的大多是舒适,我会再看第二遍,体会这部电影的文化。
这个三段式的故事以星溪的奇遇展开,第一、二段以车胎没气为开头,第一次遇到一个女孩,第二次是一群人,想要改造老城区,第三段就是女孩推车找到了一个修车铺偶遇老外。
第二段说到了这个地方叫马来亚一个地方叫Alor Setar,主角的名字也叫星溪。
第三段是老头的蓝色眼泪。
星溪原来是一个小溪水吧,没那么灿烂美好。
蓝色眼泪是一种海洋生物,泛蓝光什么的。
其实我倒是挺关注这种亚洲内部的想象的,一个中国北京人来到马来的小地方旅游,这不是一个熟悉的共同体,我们关于民族和文化其实已经很激进,但是当我们看到走入亚洲的另一地,我还挺想知道女主如何在行动上继续这个旅行。
南特应该看到了这个新趋势吧,看稻田,看到生活在对话和日常琐事之中,也许导演做到了镜头剪辑明亮的风光照,是蜻蜓点水,这不是中国的稻田,镜头里看到外之地的展示,发生在女主的一个旅行场景中。
我想这是值得思考和警惕的一种外在宣扬式的野心,也谨慎地不容易看到,因为是只言片语,或者这是现在的导演们所拥有的一种放手去表达自己。
建设马来亚,也有不方便的交通工具,还有一切购物的陷阱和购物的指向性。
片子三段式有时间的顺序,七月,在某些程度上导演表达了一种,时间的对位。
主角来到Alor Setar也是为了找到一个叫星溪的河,也即是一个存在物,或者一个雕塑,头脑中的思考印证在现实,思考的呈现,这可以对应,也似乎无法对应,这是一个错误的游戏,也是对存在物的语言理解,星稀认为塔罗牌的一切词语确实的意义,好像很有趣。
台词是词语的骗子,使用八十年代,并且重复利用,才会有台词的一段一段层层陷入自己美好的状态,也即是导演说的大家都在看一个榜单里面的好,这样不是很可疑吗,也要警惕。
模仿是另外一个好玩的事,陈丹青说过绘画几百年来就是在一点点模仿过程中缓慢发展。
消费品的模仿很像超市的货物,电影完全避免不了站在前人肩膀上,只是应该放弃标签化的越来越模糊欣赏的维度。
庸俗化也是格林伯格的好建议,精英和平民阶层,庸俗不可避免,精英已经消失,我不知道写小说和电影可以放在一个话语体系中表达是从什么心理出发,这样也许更容易写评论吧。
耐人寻味其实很想要从片子里面的到什么吧,这挺可怕,应该多看商业片补一补。
电视剧感的意思是不是编剧的细节太琐碎,可爱有趣有思想倒是套用万金油的词,许多人把对话当做文本的台词,本末倒置。
演员的梦想没看出来,对话的行动中是一个人思想,行动其实很质朴,不是表示崇拜或者梦想。
抱着很大的期待去看却满载着失望而归。
仔细去揪,确实是有很多值得欣赏的点,但那总觉得像是鸡蛋里面挑骨头。
所以我只想针对一些有点点失望的点谈一下我的看法。
最最important的一点:商业片和文艺片的四不像: 我并不排斥两种手法混合互用,但是我认为一部影片的受众是首先应该确定好的。
《星溪》中两种手法的杂糅实在过于拙劣,主角的演员设定和服装设定以及某些幽默或者略微尴尬而中二的台词等,都透露着商业片的影子,希望能抓住大众的眼球,但是事实上,三段式的叙事并不是普通大众可以理解的,同一时空下发生的三件截然不同的事件,到底是时光的倒流还是平行世界,都缺乏逻辑链的说明,使人云里雾里,我本来以为最后会有经典式的三线合一或者解释谜团的,然而什么都没有,反倒是莫名其妙的(真的非常非常非常)长的同镜头对话,莫名其妙脱离了前面两段叙事,更加会使人不知所云。
如果冗长的对话镜头是导演的一次实验,那么我真的可以说它的结果太失败啦,女主人公的身世也是。
太纸片啦。
作为商业片来看,这样小清新的感觉搭配青涩的悲伤恰到好处,与色调和女主的年龄都恰恰符合,但是长镜头和对话不仅不会带来抓眼球与感官刺激,反而真的很催眠…观众真的不会去思考她们对话的深刻内涵,只会不断地思考,啊、怎么还没讲完。
电影是视听的结合,它不是小说文字的表面,也不是徒有台词都广播剧。
电影思想如果是通过主人公的直白诉说表现就剥夺了观众主管思考的情感体验。
以商业片的大受众为目标的话,在剧本叙事结构上,真的还有很多不足个人觉得。
然后作为文艺片来看的话…说实话,内涵真的太浅了,点映中解读的嘉宾说“导演对这点自己在片中有了回答,就是星溪影片中所言“我不管它有多廉价,但我就是喜欢”,不管女主的这段经历你们看来多么平常,但导演就是有深刻的感受。
”讲真,我当时听完特别生气,我不知道是嘉宾老师误解了导演还是导演真的就是这么想的,但我认为这种想法是极其不负责任的行为!
特别容易导致孤芳自赏。
孤芳自赏的前提是有“芳”,但倘若那个“芳”真的不香艳的话,真的容易在自我感动与自恋中无法前进。
文艺片本身受众会小一点点,就更需要有能够带动观众产生情感共鸣与灵魂交流的东西,但是你把这个都,都尴尬得我kou出两室一厅的长对话给整没了…… 给的一星是从理性分析的角度上,真的蛮失望的。
但是从感性角度上,我真的很想给个三四星,真的很感动,以及很少在国内看到女孩子站出来当导演了,因为我本身也是女孩子,我还在念本科,想往导演方向钻研下去,但是不管谁都跟我说,女孩子当导演?
这怎么能行。
尤其是当听到点映嘉宾说“女性导演巴拉巴拉,女性创作者巴拉巴拉。
”的时候,我真的差定跳起来直接开杠了。
不管怎么样,每一位导演都值得被尊重,请不要随意地贴标签。
真的,导演姐姐我支持你!
请一定不要放弃,期待你更好的作品。
故事要值钱 电影需要票房故此我们习惯了太多赠送的好看 战火 派对 裸体看一场热闹 嫖一个肉体 大抵如此人类做为群居动物是很喜欢热闹 可电影除了娱乐大众 还具备某些其他价值 故事是对生活的反抗 反抗平庸 反抗虚无 反抗龌龊故事是对人生的修正 通过他人的故事探究自己 是比较经济环保的一种方式好的故事需要一个好的道理 但好的道理最好别讲出来 观众需要明白这个道理 然后也别讲出来 这就是观众和创作者之间的默契 否则就只是看了场好的热闹星溪让我想起了禅与摩托车维修 体悟生命意义 寻求自我解脱随便你叫它什么 反正就是那个东西用哲学化的语言来说 叫做“如何破除物自体与世界的二元对立”自行车爆胎重要吗 修不修重要吗 遇到谁重要吗那些是问题之外的问题 顺带提一句 结尾的水面很好看 衬的人也很美
《星溪的三次奇遇》 影展排片 9.20 | 21:00 | 百丽宫影城(太古里店) 9.21 | 19:00 | 卢米埃影城(来福士店)*有映后QA
在马来西亚的北部,一个名叫亚罗士打的小城里,一切都很慢很慢。
日子很慢,生活很慢,人们的步子也很慢。
这是地域赋予城市的独特美感。
而因着名字带来的奇妙缘分,一位名叫星溪的北京女孩儿从远处来到这里。
《星溪的三次奇遇》海报当她骑着车晃在小路上时,自行车不小心出了故障,而故事就这样发生了。
在这条路上,她遇见了同龄的华裔女孩儿,遇见了三个心善的马兰西亚男人,也遇见了来自法国的作家。
就是在这一次又一次的奇遇中,她开始思考自我的存在,思考现代化的价值观,思考城市最后的发展走向,也思考人生,思考生活。
《星溪的三次奇遇》剧照这部由竹原青导演所执导的电影,实际上是对法国著名电影人埃里克·侯麦的致敬。
同侯麦的《双姝奇缘》一样,这部电影同样采用了几段式的叙事结构,并将富有哲思的话题藏在人与人的对话当中,平实中引思考,淡然中悟人生。
《双姝奇缘》剧照该片的艺术指导梅峰曾说:“拿到了侯麦的精神,而又完全是自己的东西。
”诚然,《星溪的三次奇遇》确实是一次全新的叙事探索。
外有新浪潮式的故事骨架,内有三段式的“奇遇方式”。
在这部电影里,一切都在自然而然地发生着。
1、 奇遇性的外壳,哲理性的探讨在影片中,星溪在亚罗士打一共有三次奇遇。
影片通过两个女孩儿间的故事对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探讨,信任与否,善良与否,在很多时候,沾染着生活环境带来的因子。
第一次,她遇见了一位居住在当地的华裔女孩儿。
她们同龄,同性,在亚罗士打的小城里,一见如故。
第二次,她遇见了三个马来西亚男人。
他们一起吃饭,一起聊天,一起讨论社区改造。
《星溪的三次奇遇》剧照第三次,她遇见了一位年长的、来自法国的作家。
星溪将之前没有说出口的话,都说出口了。
他们聊人应该怎样过这一生,各自说各自的遗憾,在亚罗士打的风中,慢慢释怀。
《星溪的三次奇遇》剧照第三次奇遇中的探讨比前两次更为深刻。
这一次,星溪和这位来自法国的作家是同样的身份,他们都是外来者。
在精神层面上,他们似乎有着更为相通的语言体系,所以也让话题的延展度、包容性和高度变得更强。
这三次奇遇更像星溪人生的三次奇遇,而不是仅仅是在亚罗士打旅行过程中的三次奇遇。
2 三段式叙事结构下的致敬《星溪的三次奇遇》是一部有些“独特”的影片,它似乎一反常态,从另一种形态上拓开了电影的叙事方式。
看过这部电影的人都知道,这部电影是对法国著名电影人埃里克·侯麦的致敬。
一是同《双姝奇缘》相似的三段式结构,二是法国著名演员帕斯卡·格里高利先生的出演(帕斯卡·格里高利先生是侯麦的御用演员)。
《星溪的三次奇遇》剧照《双姝奇缘》是侯麦于1987年拍摄的电影。
这部电影共分成四段,讲述了两个女孩儿之间的友情。
单纯的乡下女孩儿蕾妮特和慵懒的城市女孩儿米拉贝,拥有完全不同的性格和生活方式,却因为米拉贝自行车有故障而相识。
这部电影将两个迥异的女孩儿之间的价值观、世界观上或矛盾或相似的地方展现在观众面前,通过两个人之间的故事探讨了自然、社会公德、艺术和其它种种哲学性的命题。
《双姝奇缘》剧照《星溪的三次奇遇》有侯麦的精神内核,却又是一次完全不同的探讨与展现。
它柔软,包容的,且温和。
它把所有深刻的问题都放在轻松的形式中,让观众在不知不觉中进入到思考的层面上,同电影一起进行了一场自我革新。
它以这样的一种方式告诉人们:电影可以有更多元的呈现形式。
它静也好,动也罢;台词多也好,少也罢;叙事结构简单也好,复杂也罢;重要的其实在于它的精神内核,以及它有没有带给人们不一样的体验。
威尼斯日单元主席曾说这部影片是“心灵和眼睛的柔软对话”。
《星溪的三次奇遇》剧照其实,它就像生活本身一般,是安静的、平缓的、诉说的、奇遇的。
3、 慢节奏叙事的初尝《星溪的三次奇遇》是竹原青导演自编自导的长片处女作。
作为女性影人,她更为关注生活中的那些细节,讲故事的方式也脱离了宏大的、常规的历史性的叙事方式。
她用这部电影探讨了生活中的很多话题:女性之间的友谊、人与人之间的信任、生活的流向。
也就是在这样平缓的、慢节奏的叙事方式中,星溪原本不解的的很多问题都慢慢找到了答案,而观众,也慢慢找到了答案。
竹原青导演《星溪的三次奇遇》是一部从女性视角出发的影片。
它是站在女性的角度,去理解人,理解世界,然后去思考这世界上绕在女性身边的问题。
那些看起来有些琐碎的对话和情节,恰恰是这部电影宝贵的地方之一。
这是一种柔软的女性力量,也是女性独有的,一种温和的看待世界的方式。
其实,这部电影不是即时炸弹,不会有扔过去就立即炸开花的激烈反映。
它更像一颗埋了很久的定时炸弹,在滴滴的声音中,会有越来越多的人感知到它的“美”。
《星溪的三次奇遇》剧照哲学性的、探知性的话题,在人与人、人与城市、人与自然和人与生命之间,是极为重要的一部分。
感知它、理解它、懂得它,才能在俗世的日子里,让生活炸出闪亮的烟花。
这既是《星溪的三次奇遇》,也是观众的三次奇遇。
撰文:张茜排版:LIKE校对:孙胜男
《星溪的三次奇遇》导演竹原青将参与9月22日于成都方所举行的青年女电影人分享会报名请点击:公布 | 青年女电影人创作分享特别活动
购票链接请点击:公布 | 2019山一排片单及抢票攻略相关链接:公布 | 2019山一国际女性电影展完整片单 “全球狂潮”单元 |女性电影与目光“非凡女性”单元 | 反抗、遗忘和死亡:三位女导演的传奇电影人生 “华语力量”单元 | “女人是‘一切无’”,是自由
特别鸣谢 官方首席合作伙伴 签王之王
官方网站:www.oneiwff.com官方邮箱:[email protected]官方微博:山一国际女性电影展官方微店:山一国际女性电影展版权说明:所有原创文章版权归山一国际女性电影展所有,感谢喜欢的朋友转发,转发时请注明出处。
用于商业用途时,请务必联系我们。
《与星溪的第四次奇遇》又名《那篇一万字的影评》看完《星溪的三次奇遇》已经快一星期,终于有时间写点观后感(也不算影评吧,就是……观后感),毕竟为了加到ailing的微信,我答应导演写一万字的商业吹文(一万字肯定写不到了,ailing的微信也只能随缘了),作为一个研究道德哲学的人,我还是被迫要遵守自己的诺言。
事情是这样的,由于我的朋友黄老师是此次放映活动的映后嘉宾,当天在杭州出差的我兴冲冲地赶回上海参加此次放映(此处有伏笔)。
对于《星溪》这个电影本身,我起初是没有什么太大期待的,其一是看到豆瓣上的一些并不友好的评论(有说抄袭侯麦的,有说抄袭洪尚秀的),其二是我现在已经是一个被评职称折磨得没有了生活情趣的中年青椒,对于节奏慢且需要费脑子思考或感受的电影都退避三尺(都侯麦和洪尚秀了,实在不适合我中年油腻浮躁男的自我人设)。
所以,就一身轻松地买了票(注意,这个是重点,导演请highlight),准备去影院补睡眠。
就是这么耿直。
但比较出乎我意料的是,全片的观影过程中,我只眯过去了一小会儿(我曾说过,电影好看不好看,身体是最诚实的,好看的电影是不催眠的)。
(以下开始有剧透)电影是一个三段式的故事(导演亲承,其实是命题作文),故事与故事之间有联系又没联系,大约是编剧(也就是导演本人)费劲心思憋出来的一个剧本。
从电影的内容来看,编剧在写剧本的时候内心一定是(比较)崩溃的,因为(以下都是大实话)故事真的很无聊(这是看完当下的真实感觉)……但片中的演员实在是很出彩(格里高利气场爆棚,两位女演员也颜值十分在线),所以不容易“温柔地走入良夜”。
映后我提了两个不算问题的问题(台词写得和角色有差距;格里高利气场太大与作品整体气质有差距),导演以及嘉宾董老师都做了回应。
总体上,观影体验不算差,我依旧辣手摧花般在友站打出了5/10的高分(???
)。
正当我准备打个小车回家时,我的肚子提出了抗议(注意,call back了),我想去吃点东西。
于是我招呼了黄老师等人,准备去来顿宵夜,犒劳一下自己。
不知谁喊了一句“导演,去吃点宵夜吧”打破了夜空中的宁静(情况就是这样的,此处重点艾特错过宵夜局的戴彧老师),原本我的果腹计划变成了另一次莫名其妙的遭遇(简称“奇遇”)。
引用卷老师的话说就是“原来你们这帮闷瓜都这么能聊”。
当然这要归功于导演,串局上的邓老师比导演编剧邓老师更具有煽动性(实在想不到更合适的褒义词了,将就一下吧导演,知道你也不是那么讲究的人,毕竟“white left”的梗也是你甩出来的)。
一开始,大家都还扭扭捏捏,毕竟在女导演面前还想装得深沉一点,但话没过三局,气氛已然变成了脱口秀大会,要不是苏国战士姗姗来迟后开始聊起了严肃的话题,整个串局可能就会走向失控(不知道尺度会有多大,对,都是你们想听却听不到的料呢)。
豪气的导演掷地有声地承认了“我一上来就是抄袭侯麦啊”(后面有but的,但是在这里我偏不讲),让我这般厚颜无耻之徒也觉得坦荡。
中间的谈笑风生,省去8000字(咦,算上这8000字,一万字的观后感好像也没有那么遥不可及了哟)。
除了格里高利,当我看到Howie B做的音乐时,下巴是掉下来的。
导演神秘兮兮地和大家一起分享了和Howie B的奇遇。
还有参加影展的奇遇,和资方的奇遇,和格里高利的奇遇……作为《不成为题的问题》《恋曲1980》的剪辑(大)师、某后朋克乐队的鼓手,导演邓老师分享的和电影有关的奇遇,比电影本身要精彩得多得多得多。
2035老师和邓老师一直在探讨如何拍摄一部真正nothing的电影。
我并不在意电影nothing不nothing,我只在意电影能够给我们带来什么。
如果说《星溪的三次奇遇》本身中的思考对于一个哲学家来说并不那么的深刻,但是电影制作背后的故事却足够有趣。
邓老师总说,“我来送这个电影最后一程”。
我觉得这个说法并不恰当。
我觉得《星溪》之于邓老师,应该是出嫁的女儿,可能并不完美,却倾注了自己100%的爱。
对于我等整天想拍电影却放不出半个屁的人来说,“满怀羡慕”。
《星溪》当然不是完美的电影,但与星溪的第四次奇遇却让我更真切地感受到同龄人那没有被磨灭的理性主义情怀。
相信,如果你也被导演请了一顿串,并且信誓旦旦要让我加上女配角的微信时,你很难拒绝在豆瓣上打出五星的合理要求。
除了被导演斜坡的因素,我也是有一丝内心的良知想给《星溪》打出盲目的五星的。
所以,你们看的是《星溪的三次奇遇》,我的是沉浸式体验的《星溪的四次奇遇》,打个五星不过分吧。
嗯,你们离打出五星还差与导演的一次奇遇!
下图左起依次为:苏国战士老师、鄙人、2035老师、卷老师、邓老师、董老师、黄老师人人人人人人人SM@湘江边2020.12.13
看完让人觉得很清新又耐人寻味的片子,有种大音希声的感觉。
很喜欢这种平实的手法,叙事节奏不疾不徐,没有任何用力过猛的地方,据说这是导演的长片处女作,由衷佩服。
影片将平常的一天缓缓展开在观众面前,台词也像是生活中最平淡无奇的对话,然而随着剧情推进就在这些平凡中却逐渐迸发出了一些奇妙的火花,吸引你一直看下去,去寻找这些平凡中的闪光点。
这一切不就是生活本身吗?
我们平日里生活忙忙碌碌,忽略了多少这种“奇遇”?
你对世界的疑问,你心底的结,这些解答就藏着在最平凡的每一天,等你静下心去需找,去倾听。
这个路口遇见的下一个人,偶然低头看到的一片绿荫或许就会抚平你的一道伤口。
星溪让观众去发现平凡生活中的点滴美好。
难怪威尼斯日单元主席会说这部片子是“心灵和眼睛的柔软对话”。
很少写评论,思维又跳脱了…再说下奇遇的部分,作为一部电影,星溪虽然走的是平实的路线,但也还满足了作为观众的我对罗曼蒂克的追求~比如三段式的结构,为观众呈现了一个有趣的平行世界的感觉,里面很多细节颇有意思。
大伯公的真身现身,不经意间让人会心一笑~还有震撼人心的蓝色眼泪,被击中的感觉~~~
电影三段落的结构,平和的叙事,带来不错感觉。
在轰轰烈烈的各种故事中,我们应该有一部平静下来慢慢看完的电影。
我喜欢帕斯卡尔,他的感受和表演总是那么平和的让我体会那种绅士般的温暖。
境遇、幽默、体会,是我对于三段落的理解。
女主是一条线索,这个线索带着我体会不同人心情境遇的变化。
每个人都有面对众生相的态度,有时揣摩,有时会有一点点激情,当然有时也会有奇怪的人在身边出现。
那是这部电影中自我节奏掌控的呼应。
总结下来也有多味的体会。
这不就是我们对于自己心态的一种总结吗?
挺有意思
很喜欢这部气质清新独特的处女作,更喜欢率真可爱但有想法的竹竹导演,今晚的交流也非常🈶️共鸣!
我一向不喜欢在观影之前去参考各种评论,但我承认我是被侯麦这个🏷️吸引来,而且乍一看影片的风格也确实🈶️侯麦的味道(结尾甚至直接让我想到了绿光),但仔细回味,它确实🈶️努力表现自己的气质,而且影片的亮点很多。
没想到映后交流一开始,导演就坦诚而言说自己并🈚️要刻意模仿致敬喜爱的大师,但个人确实向侯麦借鉴了一些皮毛,这么实诚反而让我对她加分不少。
同时,也非常欣赏导演对于电影制作的态度,是的,简单低碳也可以拍出好电影!
再说回影片本身,这绝对是一部瑕不掩瑜的清新小品!
三段故事各有奇妙之处,也许跟很多观众的感受相同,导演在试图给予影片一些更深刻的人生思考时,衔接不那么自然,功力还有待打磨,但那一段情节却是最打动人心。
虽然个人认为女主在表现这一段故事时也确实心有余而力不足,形象与人设经历存在差距,何况与之对戏的还是一位优秀的🇫🇷资深演员,但拍片过程确实会因为条件所限造成不足,这样的遗憾相信今后一定会随着拍摄资历的丰富而逐渐弥补。
说了那么多,纯粹是想鼓励竹竹这样的优秀年轻电影导演,不必在意那些🥚里挑🦴的职业喷子,勇敢做自己就好,难道年轻还要怕犯错?
另外这部片子的排片真的少之又少,朋友们如果你们发现能看上这部电影,就请一定抓住机会,相信我,它是闪光的!
星溪的3次奇遇 (2018)5.52018 / 中国大陆 马来西亚 / 剧情 奇幻 冒险 / 竹原青 / 许芳铱 帕斯卡尔·格雷戈里
虽然这些年一直专注于摄影,对电影的关注度下降了不少。但看到中国年轻一代电影人走出这一步真的特别感慨!中国需要这样的小电影,期待公映!
前兩個故事都不錯 第三個故事很單薄 感覺看到了《愛在黎明破曉前》的影子 但英文台詞實在不給力。總體來說 很喜歡導演用同一場景中 演員的交錯行走方式 表達時間的流逝和空間的錯位 一些鏡頭很美 關於“星溪”的那首歌也非常好聽。影片的銜接和節奏都不錯 剪輯師出身的導演果然還是不一般。
这么法国范儿小情小调的东西欣赏起来还是有门槛的,很多人会不买帐吧,还有Q&A最后那两个什么玩?被噪音打断全场鼓掌
闲笔动人、叙事流畅,整体气质还行,给个五星鼓励
因为导演玻璃心扣一分,国电现在这个情况,就连批评都不行???我不知道批评能不能进步,但我知道越一昧捧着,只会更糟。
爱玲段最佳,不仅奠定了轻盈的基调,亦生出潜在的多义性,被猴子抢走水晶的无奈表情切入到第二段,可能是影片节奏最好的时刻;二三段在异质循环和熟人陌客的行进中,恍惚间有吸收爱玲段魅力冲击深处的可能,可惜这一切被镜头和台词打碎——到最后已不再是「复杂且轻盈」,而是「冗余又笨拙」
也就Howieb的音乐能值点分
映后交流导演很实诚,不过觉得洪常秀和侯麦还是有影响到电影。三段有点失衡,最后一段最打动我,关于年长的心态和珍惜身边人有触动,就是可惜有点太直白了。
Alor Setar的时空循环,至少是轻快而有趣的。看到福建面吃冰听到Walao我已经值回票价了,这地方没人白天骑自行车哈哈哈。一个错过就真是另一番际遇了呢。三段几乎就是三个观看人类群落的视角,一个是下沉式的底层视角,一个是泛泛的中上层视角,一个是飘忽的外来游客视角。当时间突破那个死循环后有些拉胯,要是永远留在6月30到7月1号该多好呀。最后还真的是致敬绿光啊。
挺好的旅游宣传片
虽然很像侯麦和洪常秀,但完全没想到是一个年轻女导演,十分鼓励。整体很轻松,只是二三段略说教。另外导演你脾气也太好了吧,问答环节简直就是在被拷问。
没有了解过候麦,先看了豆瓣评分还以为会有多差劲。色调很清新,故事也是我喜欢的,一口气津津有味看到底。这种反复又变形的叙事结构让人想起阿兰罗伯格里耶。女主在沙滩边的哭戏有点略出戏,其他地方都挺自然。是清新细腻的影片,喜欢。
个别地方蛮有趣
7分还能有,「在异国」+第三段「绿光」,用洪常秀式的尬聊藏拙是个蛮好的选择,细节很用心(不过数据库和元叙事方面跟「在异国」就没法比了……)。第二段实在太差了,不过第三段写还不错(当然侯麦的调度其实也完全没学到……),剪那么多动物镜头进去也是……不过影片还算比较独特啦。能再看一次帕斯卡尔·格里高尔的戏还是很棒的。
美女导演,昨晚在万象看了你的《星溪》。初看的时候感觉轻松简单。结束后慢慢回味,发现简单的故事了也包含了很多人生的道理!大爱!现在有个问题想找你帮忙,能不能把占卜女巫说的那段话发给我?很喜欢,谢谢哦!微博也给你留了
可能是我水平不够,云里雾里,我不懂,不太行
导演性格虽好,但水平太有限且自作聪明,导致电影空洞、做作且尴尬。致敬侯麦这档子事要是不提,或许还能稍微保留点好感。
太啰嗦了,blah blah blah,大型风光合集PPT,只有第一段是可爱的,到了第三段所有弱点全都暴露了,不好意思没看到过这种洪常秀。女主角太糟糕了,听她的英文我浑身难受。
小学生作文吗?
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