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livia Wilde导演处女作,其实就是男版《Superbad》连女主都是Jonah Hill的妹妹!
你們看出來了吧?
两人不仅长得像,嘴皮子也一样快,但妹妹似乎更有灵气些。
两片的主题几乎一致的,都是两个平时拘谨的好友,突然想放松去体验一下放肆的人生,结果闹出一系列闹剧。
但因为本片两位女主角并非只是木讷不善社交,而是非常努力勤奋又有抱负的女孩子,顺便加入女权,平权等元素在对白中,让人觉得更正能量和符合当下。
我之前对本片期待很高,因为这几年有了Lady Bird等女高中生为主角的电影,从预告也可以看出本片继续走语言犀利搞笑路线,但最终,看完比较失望。
原因是它为了靠近Superbad的风格,把原本聪明的故事愚蠢化了。
为证明女孩电影也可以很出位,在语言和一些行为上做的特别过激。
很多次,周围的观众都大跌眼镜,直呼“Too much!” 毕竟是女孩子为主角的电影,有时做的太过分,还是让人笑不出来,只能感觉尴尬。
不过好在,两个姑娘在学校的境遇还是非常让人有共鸣的,特别是如果你也曾是在学校中努力读书、不爱捣乱的“小学究”的话,一定会深有体会。
青春校园片极少关注那些好学生的想法和遭遇,其实这些书虫们偶尔也会很不自信、不平衡的心理。
紧绷了多年的神经如果在毕业前一晚突然松懈,放下包袱放飞自我,活出另一种人生,将是什么结果?
两位女主角高中毕业前发现自己被嘲笑为书呆子,不懂得社交,自然心里很气,特别是那些平时捣乱、不爱学习的人居然也可以顺利进入名校,这让她们觉得不公平。
于是她們在毕业前发誓要尝试什麽是“fun”,证明她们也可以是校园里很酷的人,结果却引发一系列难以收拾的闹剧。
除了对白十分尖锐、真实地反映高中生活外,片中也塑造了一个很有趣的情节来调侃了有时女孩子太粗心大意,缺乏警惕性就随便上别人的车。
这些都算是很实用又贴心的内容。
只不过,片中其他同学都被塑造得太愚蠢和夸张,证明了party除了让人变傻,确实用处不大。
让人很难想象这些人是怎么被名校录取的,也许这也是对美国大学的一种讽刺吧。
看完之后,真的觉得,虽然也被认为太正经,太规矩,太保守,太无趣,但booksmart依然是smart,并没有神码不对。
如果你是一个别人眼中的好学生,千万别觉得自己“错过了什麽”,别人用来瞎胡闹的时间,你在努力学习,最终受益的还是你自己。
至于那些说你书呆子的人,一般智商确实不高,所以不用理他们。
好在本片没有明确对错或好人坏人,无论是看起来酷的人,还是看起来蠢的人,似乎都并不知道自己要什么,也许这就是青春吧,囧就对了。
两位女主角实在是可造之材,特别看好日后继续在喜剧类型发展。
这电影真的超级有趣,很多很多梗,我笑得停不下来啊啊啊啊!
然后女主amy是queer,刚上高中就came out,没有人觉得奇怪,没有家庭的反对,没有各种伤痕叙事,就是它的homonormality简直棒呆!!!
然后一些性喜剧也是非常comfortable把我笑的受不了。
超喜欢一个情节是另一个女主molly在party看到自己喜欢的男生之后脑子里的幻想,一段现代舞,不停变换的背景有热带雨林啊什么的,灯光也是在各种漂亮的颜色里切换,丰富的镜头移动简直把在高中看到crush的感受表现的淋漓尽致😭还有喜欢的地方是一直想成为fuck boy的没脑子富二代jared turns out to be a virgin并且梦想是当飞机设计师赚大钱然后用这个钱去写音乐剧因为现在的改编音乐剧都太烂所以他觉得观众们deserve something original;被造黄谣的女生虽然确实跟很多人在车里bj但爱好是在公路上给人hitchhike;超辣的black文学老师和mexican学生ons;刚一出场就被我一见钟情的巨美美到爆的忘了叫什么名字的大美女,居然和amy啊啊啊啊(我一开始felt the sexual tension)最后还到amy家给她送内衣递小纸条,omg im dead;还有奇怪的drug体验,真的是太太好笑了!!!
我还要再看几遍这部电影😭😭😭
很推荐这部电影。
青春片,无脑观看就好。
轻轻松松,快快乐乐,看完后再老老实实回到苦逼的日常生活,并且继续努力让自己好好学习。
关于青春,什么东西更容易感动人?
当然是遗憾与反叛。
人的一生都在成长,但青春却显得更有感染力,多少人觉得最美好的年华是青春呢。
哈哈。
剧情简介为两位爱学习的好朋友,在毕业前一天,决定把以前没玩的地方补上,用一天的时间弥补四年的快乐时光。
本以为这是两人虐菜的电影,没想到两人居然是学校中最菜的,别的同学不仅可以去上好的学校,还可以平时玩得爽,学习与玩乐两不误,所以好强的Molly受不了这个刺激,决定拉上Amy参加聚会。
影片的内容实在是太搞了,有的人不仅学习比你好,还比你会玩,性格还好,人家不是不爱学习,人家只是觉得学习是一件需要做好的事情之一。
这个之一太可怕了,就像段子说的,一百分跟一百分也是有差别,有的人只能考到一百分,有的人却是试卷只有一百分。
不由想到“我可太难了”这幅图。
之所以觉得这部电影好看,除了影片本身的内容外,另一个重要原因在于,脑海中另一部电影一直在盘旋,即青春公路片《契克》。
它们都是很有趣的青春片,少年们以非常规的行动打破别人对自己的看法,在一段奇妙的经历之后收获某种意义的成长与成熟。
你觉得一部青春片最不用担心的是什么?
个人觉得是价值观。
深度与有趣,无论它们整体风格向什么方向靠拢,青春的东西就那么回事儿,而且单说年少也是没有什么意思的。
一部青春片看下来,不可能没有一点感同身处之处。
《契克》给我留下的印象更深,个人觉得它更好看。
走出去的公路片,走向自然与随意,才是想象中青春的样子,而不是热热闹闹的聚会。
为啥我们的青春片不好看?
可能是因为好看的过不了审吧。
节奏上的事儿,真的很难说,不一样的剪辑,不一样的画面,不一样的配乐,对人而言,可能就是喜欢与讨厌截然不同的感受。
有时候,需要去想一个特别合理却容易被忽略的问题,那就是电影到底在讲什么?
不是说电影的本意为何物,而是在自己看来,电影讲了什么样的故事,表达了什么东西。
《契克》设定一个内向的叛逆的父母关系不好的令人怜惜的男孩形象,他遇到了另一个与自己一样在别人眼中的怪胎,性格天差之别的两人走上公路之旅,途中田野风光人情一览无余,懵懂天真的爱情,坚不可摧的友情与承诺。
这段旅程尘埃落定,男孩不再是怪胎,而是一个正常的坦然的很酷的男孩子。
《高材生》同样设定一对怪胎,她们专注于学习,做自己应该做的事情,绝不参加活动,不做浪费时间的社交,两人沉浸于自己的世界,并且自我感觉良好。
自我感觉良好没有关系,但是自我感觉良好有两种情况,一种是Amy的坦然与自得其乐,她能接受自己的选择;另一种是Molly的骄傲与好强,她的自我感觉良好是建立在超越别人的基础上,个人觉得这种想法很可怕,你可以做自己的选择与坚持,但是需要注意的是,你的选择与坚持最好是良性的,千万别把别人当傻子,每个人都拥有自己的时间与活法,贬低别人多会令自己智盲。
不得不说,美国大片式的剧情设计,虽然很是直白突兀,但是有时候你就是喜欢烂俗,很烂很俗的那种。
总而言之,青春是尴尬都很美的年纪。
比《伯德小姐》多一点《宿醉》的荤腥癫狂,比《宿醉》多一点《领居大战》的高中生party大赏,《伯德小姐》+《宿醉》+《领居大战》,再加一点《失常》版的嗑嗨了的《白日梦想家》,以及同性版《蜘蛛侠:英雄归来》,=王尔德聪明的处女作题材选择,并且与《伯德小姐》一样,一上来就是烂番茄百分百的新鲜度。
总结一下如今这些成长题材的套路吧,先展现友谊情深,然后共同成长,过程中发现各自的心仪目标,开始互帮互助去追求,然而追求不成后又出现了友谊间裂缝,开始各自发展,发展不顺后回忆起对方的好,觉醒音乐响起,两人重新和好,各自前途光明,最后又免不了会分别,怀念的同时开始逐渐成长,在这些过程中再加点荤腥玩笑的段子……多么成熟又完美可是又非常亲民的套路,谁又不爱呢,我还是很吃这一套的,并且这一部里难能可贵的是,以为自己刻苦学习就自感高他人一等的心理阴暗面,阴暗面被他人在玩乐的同时同样如此优秀的事实打脸后的不忿,很是满足我们这种非爱学习的非好学生一脸不懈的黑暗心理了,还是要劳逸结合啊,虽然逸总是大于劳……虽然好看,但开始有点害怕这种成长过程中叛逆、友情的套路会不会成为以后女性创作者起步的一个通用公式,或许一个导演的真正实力,应该从他的第二部作品看起,就像电影中的这些高中生,真正的实力高低展现,还要继续看进入大学后的随访情况,格蕾塔韦格用《小妇人》再次证明了自己的才华,期待一下王尔德今后的导演事业,是否会迸发出更大的才华……
I was so scared of you. I felt like I had to prove that I was better than you. But really…I don't know any more than you guys. All I know is that we have a lot more to learn. 'Cause this part's over. And that's so sad. But it was great, wasn't it? Things are never gonna be the same, but it was perfect. And I may not have before, but I see you now, and you are all pretty great. Don't let college fuck it up. Congratulations. I see you.友情,和而不同的理解包容
其实《优等生》是一个三观非常正的喜剧片,两位主角虽然之前只知道读书,也比较尖酸刻薄,但同学们却没有一个会因为茉莉的肥胖,不太可爱,以及两人的性取向而嘲笑她们。
仅仅是就事论事地觉得她们太闷了,太难以相处了,穿着品味太土了。
这一点对于高中生来说是难能可贵的。
影片的故事虽然比较平淡,但事实上一部好的喜剧片,总得隐藏着悲剧的内涵。
在影片的开头,茉莉就发现同学们都考上了不错的大学。
除去那个去谷歌写代码的天才,其实不经过刻苦的学习,还能取得优异的成绩,这在现实中是不可能的。
唯一可以解释的,就是这些学生们背地里请了家教,或者家中有着极强的关系。
而茉莉和艾米,却是一个只能死读书的穷人。
这点得从美国人的角度看,艾米住在沿街的公寓里,茉莉甚至还得借艾米的车来开,这对美国低廉的房价来说,确实只是底层阶级。
而同学们都有着极强的关系,也并不只是猜测,杰尔德能为了派对包一艘船,艾伦请来了专业的演员,尼克玩的比谁都在行,也足以说明问题了。
同学们背后的努力,是导演隐藏在影片背后的真相。
是啊,他们不仅学到了东西,还玩够了。
而影片开头趾高气扬地炫耀自己成绩的两位主角,其实也不是因为她们太自傲了,对于穷人来说,也只能通过这种方式来实现人生目标了。
在扬眉吐气之后,发泄一下又有什么不可以的呢?
好在影片的最后,她们与同学们恢复了关系,两人也取得了美满的结局。
因此《优等生》也是一部有着深刻含义,我看过三观最正的喜剧片,尽管影片也有不少缺点。
我是一名b站up主,专门做影视解说,写影评也是想来豆瓣,让大家看看我的观点是否合理。
这段影评是我的视频文案。
如果对我感兴趣的话,可以在哔哩哔哩搜 吉法师
最近的记忆中只有两次跟高中女生交谈的经验,都是我30多年同学、朋友的孩子,分别从芝加哥和旧金山湾区到华盛顿参加活动。
此时孩子的模样基本由父母用心血铸就,从这个意义上看,老同学们的成就跟水晶一样清晰。
两个孩子思考清晰、表达流畅,一个热爱文学,谈起《麦田守望者》的时候自然辐射出从心底里的热爱。
我只能尽力掩盖惭愧,当初自己高中阶段最喜欢的小说还只是《金光大道》和《一双绣花鞋》。
跟另一位恰好开车经过布鲁金斯学会,她立即可以谈到沙特阿拉伯捐助的资金如何影响美国智库的研究并进而影响美国的中东政策。
看到马里兰州带“1812”字样的车牌,她只稍作思考就能说出那场美国抗英战争的背景。
我相信她的叙述跟历史书一样准确。
两个孩子今年高中毕业,一个去沃顿,另一个上威尔斯理。
她们毋庸置疑地booksmart,读书聪明过人,但没有类似华人优秀女生的形象进入新电影Booksmart,中文名译作《高材生》。
电影中的两个女生即将高中毕业,大学去向分别为耶鲁和哥伦比亚。
她们发现,自己的时间基本都花到了功课上,成绩顶尖,但不一定懂得享受生活乐趣。
她们决定抓住毕业前的最后24小时加以补偿,从而在门门功课拿A+以外,还能进一步丰富自己的形象。
电影里的高中安排在加州洛杉矶,几十位年轻人先后出现,我竟然没有看到亚裔。
也许有遗漏,只是其中绝大多数年轻人显然为白人,既有亿万富翁家庭,也有廉租公寓的住户。
问题在于美国有多少顶尖公立高中如此缺少亚裔?
电影中两个女生优点突出,她们从不缺少引经据典的说服力,她们紧跟Ken Burns的纪录片,她们以罗斯福夫人、奥巴马夫人和最高法院大法官金斯伯格为偶像,她们立志成为历史上最年轻的大法官提名人。
亚裔肯定具备所有这些长项,但她们在这类以“读书好”为题材的青少年电影中仍然缺席,这究竟出于无意还是有心,我没法猜度。
同时我也无法从两种思路的纠缠中解脱出来,亚裔到底出现好,还是隐身好?
电影中两个白人姑娘为打破学习好但乏味的刻板印象做了很多事情,其中相当一部分恐怕不容易在华人家庭得到鼓励甚至允许。
故事讲述了即将高中毕业的两个女孩,为找回学习之外的生活经历的疯狂一夜。
前半部分的人物和情节铺垫做的都算不错,虽然也是略微夸张风格的喜剧,但把握的人物和情感点都算是很真实。
但是中段的故事就有些太普通了,常规的把同学们的各面形象展现出来,主人公经历很套路的情感冲突后成长,结果就皆大欢喜了。
开了个还不错的头,人物很有趣,可惜发展走向平庸。
不过在笑料方面,这部电影做的很不错。
都是让人觉得基于生活的点,两个女孩的相处方式,老师、家长之间的关系带来的喜剧效果,都算是比较生活化的处理。
This is totally another level for teenage comedy!!! I fucking love it. I feel soooo related to main characters!!!当你18年的蹉跎岁月都被学习侵占(well partially it's you to blame so...),当你发现周边的人既能玩得很漂亮,依旧能考出更好的成绩,那种挫败感带来的打击真得是毁天灭地的!
可悲的是,这种挫败感伴随我至今,乃至让我害怕并且逃避任何与学习有关的事儿,但庆幸地是我在慢慢改善,但庆幸地,主人公因此来了场“大”冒险,它不是无脑无意义的冒险,这场冒险带给她们的会是一种对遗憾的弥补,会是日后回忆的黄金时刻!
I am sooo happy for those girls!在我眼中,这也是这部电影难能可贵的地方。
它不再是放纵乃至夸张的高中生活的演绎,以此为切入点着实打动了我的心!
因此在青春片的范畴,它是绝对优秀的。
而几场不同主题的party给这部电影增添了太太太多新鲜感!
美国青少年这么有想法,这么会玩儿的吗?!
搞得我好想再活一次18岁,but of course in USA(sorry ain't sorry haha)。
每个青少年的想法都值得被重视被看见,当然they need to check again and again and AGAIN!!! Don't let college fuck you up. Don't let society fuck you up!!! 希望他们的未来一切光明!
其实我是以一种惭愧的心情来写这些东西的。
我半年前看了这片子,就当作可乐的校园青春片过了一遍。
今天偶然看到一片影评,才觉察到寄几只关注了表面的喜剧,忽略的深层的悲剧。
人生几十年的打拼,也不过在省会城市有了立足之地,回首来时路,确实没有多少时间能够真正放松,都在以一种类似女主的这种降低自身消耗,放弃娱乐,努力内卷方式生活。
然而,也没啥大出息。
所以,电影创作团队还是美化了结果,给这个冰冷的世界一点温暖。。。
大师说:人生起点是出生,转折点是婚姻,重点是贵人相助。
离开了和谐的环境,仅靠自己努力,难免孤寂而终,当然也不是不可以,毕竟个人满意就好,但是难免不圆满。
大师又说:圆融,和光同尘,积功德这三招,年轻人还是应该试试。
超无聊,无法get笑点,只觉得很尴尬。
我是没有童心了吗。。。这有什么意思,剧情和对白傻了吧唧,只是没有国产青春片那么矫情而已
非常非常非常套路的美国青春校园片
HYPE IS REAL🙌 笑到脸部抽筋哈哈哈!Beanie和Kaitlyn太出色啦🔥很Lady Bird(Beanie的角色、机场送别),很Eighth Grade(网红风、泳池party、出众的配角),但是Booksmart有自己独特的一面:refreshingly queer。Kaitlyn Denver的角色Amy跟大多数coming of age/come out电影不一样,早已不再为自己的性取向迷茫。最近连看的三部女导演处女作(My Brilliant Career, Smithereens, Booksmart)都相当惊艳。Go female filmmaker!!! 💪
笑点丰富,小情绪生动,俗套得恰到好处。
amy和hope卫生间那段剑拔弩张到amy想疯狂一把两个人激吻我渴死了啊啊啊。两个女主的友情起承转合都很完美,学校里其它奇奇怪怪的朋友们也都个性鲜明,生动又有生命力。
俗套故事
Ok, this one sounds as shit as Little woman......
好好看啊我的妈,最近度过的最快乐的一小时四十五分钟!Smart and insanely funny. 给两位女主角五百颗星!
Olivia Wilde还是不太懂得怎么做导演,校园故事本来就没有太多的核心冲突,然后两个女孩想要在毕业前去派对狂欢的愿望这样简单的单线叙事在1/3的篇幅就开始暴露出薄弱,让观众觉得无聊并开始分身。女主角突破传统青春片的俊男靓女套路是值得肯定的地方,主旨上的booksmart 并不能代表一切也颇有可取之处,除此以外,还是比较平庸。
没有屎尿屁和大量性画面不是好的青春片
cute 哪里的厕所有hope?
片名会让人误以为又是什么学霸励志的故事,相反讲的是怎么疯狂去玩。我一直很难GET到外语喜剧片的笑点,难道就是话痨和浮夸的行为?!主角是两个学霸好姐妹,某天在厕所听到同学嘲讽,逼问之下那些学渣居然也有大学上,心里不平觉得自己以前光学习不玩耍,毕业前夕同学在姑姑家搞PARTY,她俩一反常态决定去,可是不知道地址,经过一系列艰辛又搞笑的过程到达现场。俩人间也有隐瞒,但最终放下隔阂重归于好。嗯,貌似就是这样。。。
打劫那块太好笑了,好可爱的小孩w
美国青春片只要类似美国派的 就一直这种腻味 看多了 就感觉boring.
so me
其实还不错看。这片肯定会被说白左,但它本身也没有什么大立意啊,不过是青少年小妞公路片混杂的故事,属于常规发挥。我觉得可以给到7分,这种不用动脑子的片看起来很轻松啊。
3.5,作为导演处女作,情绪捕捉蛮精准的
被推荐说比bottoms好看 然而😐😐😐是刚看完觉得行吧三星 一反刍觉得也就两星的片子
在别人家厕所冰凉的地板砖上躺平doi,还吐人一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