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海 你好哇上次一别,已有些时日。
你,还好吗?
这段日子里,我一直坚守着我们的承诺在努力呢,你看到了吗?
应该没有,你这个无情的混蛋。
留下些痕迹就消失的混蛋!
虽然你无情,我还是会回到那里,重温我们共同生活过得地方。
是的,就那间破旧的养鹿人小屋,屋中间的碳火炉子依旧火热,炉子上座的那壶水永远烧不干呢,絮絮叨叨的。
旁边那盘永远没人碰的饺子还在腾腾冒着热气。
窗外也还在飘着雪,一年四季,从不停歇。
还有那间废弃的剧场,虽然知道并不会打扰到谁,但进去的时候还是会蹑手蹑脚。
是的,那里也没变,也还是没有阳光照进来,舞台上的灯光 昏暗 闪烁,你我都知道这里早已废弃断电,但,谁又在乎呢。
灯光温暖的包裹着那俩把锈迹斑斑的折叠椅子,它俩还是面对面坐着,无声的对视着,谁也没有要进一步的意思,我可不会像至尊宝一样去干涉一下,就这样吧,挺好。
哦,台上的那个大洞还是没有修好,那座破钟也还躺在里面,指针也还是停在那个解释宇宙终极答案的数字上。
是的,我都去过,可是,为什么都不见你呢?
12月10日,他们给出了日期,我一定会去,定要与你再见上一次,之后 ,我一定不再见你了,不再想你,不再梦你,做个了断!
愿你愿我能在各自的世界放肆的活。
请允许我最后猜测下你会去哪里吧,一定是那片黑色的海,寻一艘船,不大,小船,一人宽两人长。
数着星星,看着银河,也许躺累了会坐起来,点上一支烟,看着不远处岸边,那寻你的星星之火。
第四面墙无意中发现的好电影演员王紫逸,刘陆是由张翀、张波导演,虽然票房只有134万。
这部片子被认定城市科幻电影,但我认为他是文艺片一般人可能觉得这是个特别烂特别烂的小成本片。
或者是根本就没必要浪费胶片。
但是我就喜欢这种剧情拖沓,演技在线的片子。
不需要那么多宏大的打斗与美景场面,就两个人面对面对话。
特别平和。
脸上表情一览无余。
这部片子还有一个亮点,就是女主演用自己的真实名字出现在了电影里。
刘陆一开场就是养鹿,然后各种农活推小车,最后发现42号鹿丢了,然后找师傅,师傅安慰她。
正好大年30。
师傅走后马海来了。
然后开始了经典的对话。
中间一大败笔是刘陆化上妆办新江湖的那一段。
影响到了观看。
对话过程中镜头所有的随景转换。
直接切换。
除了没有一直照人脸之外有一种一经道地的效果,深刻的考验了演员的功底.还是那句话,没有小演员,只有小角色.虽然他们不是一线,也并不很出名俩人吃小黄鱼一镜到底大约两分钟,最后吃笑了,这种生活式的表演,小鲜肉演不出来吧。
骑摩托那一段骑到了工人俱乐部,首先她带着马海,看着耳朵都冷,然后故意把那几个字去掉了几个偏旁部首,特别应景。
然后俱乐部墙上贴的就是电影标题第四面墙。
进了俱乐部是一个大舞台,聊天中有一句话北京有什么好的?
至少还暖和点。
但是嘴里吐出了很大的哈气。
外部环境那么冷,可能是心里比较暖和吧。
第四面墙就是舞台,有三面墙,我和观众之间有一面看不见墙。
拿着枪被人脱衣服的时候,天气那么冷,他还是把上衣都脱了。
但是额头上有好多汗。
这也许就叫淋漓尽致吧。
还有就是这个骗子没有修图,没有刻意的去美化身材。
米其林两个圈。
人为什么要旅行,看看世界,净化心灵,那我就想苟且呢,你有病吧鹿,不好养,爱攀比,长得不好的容易得自闭症,孤僻厂子效益还凑合,是因为专注不贪结婚了,又离婚了,有个孩子大年三十还见不着,这不就电影吗。
他们将为此而热爱我,而正是那毁灭了我,我梦中的剑,我思辨的尘,我脑中皱褶所酝酿的疾患,每一声的赞美都割去我的一片灵魂。
4.48精神崩溃日子过久了,都会有意外一个表现主义者的抱怨陷在两个傻瓜中间他们一无所知——我总是逍遥已去有些人活着就是为了在未来得到宽恕
第二次看《第四面墙》这部电影,这次观看更加细致,怕自己漏掉了哪个细节,也对一些情节有了新的见解。
第一遍看的时候觉得这部电影过于抽象,开头很长一段鹿场的镜头有些枯燥,但是第二遍在看的时候,很佩服导演当下可以坚持做自己,才有了开场刘陆接地气却没有一句对白的演绎,更加凸显了这部电影的不同寻常。
映后大家都在说这部电影是平行世界的三个故事,二刷后我觉得,脸上带着伤疤和马海对话的刘陆并不是真实存在的,马海是自己臆想出来为了救赎自己的,从刘陆早晨被师傅叫醒后收拾桌子时,桌上只有饺子而没有酒和菜可以看出,前一天夜里马海来找刘陆过年这件事并不是真实发生的。
还有,另一个马海在商场门口等另一个刘陆的时候,镜头中出现了一个巨幅广告牌上写着“雌雄同体”,所以我认为马海和刘陆其实是共生的,由于刘陆内心背负不起马海为了救自己而被囊死这个事实,所以才有了自己臆想的另外两个故事。
第一个故事,“马海的刀划到了刘陆脸上,马海平安无事,开了纺织厂,过得挺好,因为内疚和喜欢,一直在刘陆身边陪伴着”;第二个故事,“马海为了救刘陆而捅死了人,但是刘陆没理马海,马海后来又杀了不少人,二十多年一直在外面漂着,回来后杀了刘陆又自杀了”。
从刘陆去纺织厂寻找答案,纺织厂并没有马海这个人的存在,事实是刘陆的母亲曾经在纺织厂工作,这也能看出剧中和马海相关的一切都不是真实存在的,唯一真实的就是马海说的似有若无的那句话“那我被囊死了呢”,这才是真相。
刘陆和马海在剧场舞台上的那段对白,带有浓浓的戏剧色彩,尤其是刘陆背对着镜头,说着最后演的舞台剧第四面墙中的大段台词时,看不到刘陆的脸,只能听到她铿锵的话语,融着嘴里吐出来的热气,还叠加着马海重复着刘陆说的话,觉得这一幕很震撼、很有味道,太喜欢这种感觉了。
当刘陆真的认清自己、正面事实以后,丢了的那头鹿回来了,她也踏上了去往马达加斯加的路,她沿路看到了戈壁、雨林、面包树大道、最后到了海边,这是她和马海曾经向往的天堂,“鹿”是刘陆,也是实现自我救赎的“路”。
电影背后的寓意很深刻,值得细细品味,还有刘陆和王紫逸两位演员,演绎得太好了,影片中有很多一镜到底很长时间的镜头,特别能考验演员的演技,不愧是演舞台剧的演员,表演的太有韵味了,非常喜欢,今天第四面墙正式上映了,希望能收获不错的口碑和票房。
很开心跟着嘉木观影会今天来超前观影《第四面墙》,电影中有3个平行世界,让我看到了3种不同的人生,同时感受到了主人公的3种不一样的情绪。
刚开始没看太明白,直到有一处,刘陆问马海:“如果你当时没有把人擉死,那么还会是什么情况”马海说:“那就是我死了”。
这里我突然明白了,刘陆从那件事情发生后心里就一直没有过去,接二连三的回忆各种可能发生的情境,不过最后还是在旅行中想明白了,也和自己和解,和父亲和解。
很治愈的一部电影,值得去看!
这是一部让人自省的电影。
大概所有人都曾经问过自己,如果当初做出另外一个选择,今天会是什么模样?
有的人是庆幸,而大部分人都是有些后悔的吧。
但是当你打破“第四面墙”,当无数的可能性塌缩,你会发现,正是曾经的每一个选择造就了今天的你。
只有勇敢地正视过往,真诚地面对自己,才能毫无顾虑的享受此时此刻。
很喜欢导演的一些处理手法。
比如开头10分钟女主角的工作场景,没有对白,没有配乐,突然就让我想起《忧郁症》开头的8分钟。
同样都是披着科幻外衣着墨于精神世界的电影,很庆幸看到刘陆作为四平版的Justine,没有等到世界末日就完成了自我的救赎。
电影的镜头语言也很有意思。
很多画面中,刘陆和马海两个人总是一虚一实。
有一组镜头是在刘陆的房间里,马海坐在椅子上讲述着另一个时空发生的故事,墙上的镜子清晰地映射出另一个他,而对面的刘陆却隔着薄纱看不真切。
同一个时空下的三张面孔,何为实,何为幻?
交错混乱的世界中早已给出答案。
一部被海报拖累的电影,值得一张电影票。
7分,缺点很多但可以看看。
有人上来把《第四面墙》和《穆赫兰道》比,这是相当不公平的。
《第四面墙》优先考虑了如何用小成本讲清楚一个平行时空故事,而文艺片属性代表了它平缓的基调,编剧尝试加入了悬疑戏份努力让电影更张弛有度,很显然效果不好。
影片仅有两个主要角色,故事无非是两人同时遭遇人生重大选择时,不同选择所导致的后果。
按我的理解,时间线收束后男主选择了自我牺牲,女主则沿着他们曾经梦想的路线,前往马达加斯加,这部分的蒙太奇带来了与此前完全不同的画面观感,有点意识流的感觉,好评。
电影并未引入高概念的科幻设定或是晦涩的象征(丢失梅花鹿代表的意思很明显了),落脚点还是强调“精神内在”,即人面对选择及其后果时的表现,但时间线不同结果的最终呈现效果不太好:一是因为结果都以对话形式介绍,让电影带上了话剧味;二是似乎有点夸张了,比如男主成为逃犯那条线;前者是因为成本限制,后者则为了制造悬疑冲突。
第四面墙是指除演员左右、背后的墙外,面对观众的那道透明的墙,打破第四面墙便是让演员与舞台前、荧幕前的观众互动。
因为演员与观众互动后反应的不可控,所以第四面墙代表着无限可能:比如他们是否还有更多结局,比如这些故事线是真的存在还是想象.....按成本来说完成度不错,简洁而不花哨,悬疑不足而且节奏较慢,最不满的便是东北老区没有和故事产生互动,浪费了一个绝佳的舞台。
马海 你好哇上次一别,已有些时日。
你,还好吗?
这段日子里,我一直坚守着我们的承诺在努力呢,你看到了吗?
应该没有,你这个无情的混蛋。
留下些痕迹就消失的混蛋!
虽然你无情,我还是会回到那里,重温我们共同生活过得地方。
是的,就那间破旧的养鹿人小屋,屋中间的碳火炉子依旧火热,炉子上座的那壶水永远烧不干呢,絮絮叨叨的。
旁边那盘永远没人碰的饺子还在腾腾冒着热气。
窗外也还在飘着雪,一年四季,从不停歇。
还有那间废弃的剧场,虽然知道并不会打扰到谁,但进去的时候还是会蹑手蹑脚。
是的,那里也没变,也还是没有阳光照进来,舞台上的灯光 昏暗 闪烁,你我都知道这里早已废弃断电,但,谁又在乎呢。
灯光温暖的包裹着那俩把锈迹斑斑的折叠椅子,它俩还是面对面坐着,无声的对视着,谁也没有要进一步的意思,我可不会像至尊宝一样去干涉一下,就这样吧,挺好。
哦,台上的那个大洞还是没有修好,那座破钟也还躺在里面,指针也还是停在那个解释宇宙终极答案的数字上。
是的,我都去过,可是,为什么都不见你呢?
12月10日,他们给出了日期,我一定会去,定要与你再见上一次,之后 ,我一定不再见你了,不再想你,不再梦你,做个了断!
愿你愿我能在各自的世界放肆的活。
请允许我最后猜测下你会去哪里吧,一定是那片黑色的海,寻一艘船,不大,小船,一人宽两人长。
数着星星,看着银河,也许躺累了会坐起来,点上一支烟,看着不远处岸边,那寻你的星星之火。
刚开始听这个名字就大概猜到是讲悬疑的当我看完电影之后 原来是讲一个女孩怎么跟自己和解的过程看完脑子里一下就想到了 躁郁症 还有她所以我特别能理解 女主那种说不想给别人添堵都那种感觉 当我们一个人独处的时候 内心深处都声音会 跳出来跟我们说话 拷问自己的不开心的事情 给我们无限的焦虑 尤其是在小时候原生家庭不是特别好的时候 这种东西会一遍遍的在脑海里重复 永远也走不出来这其实就是抑郁的前兆 也是主要原因观众说什么平行世界 我觉得导演也并不是想表达这个 因为我们永远也站不到 那些受伤人的 角度去考虑问题 他们其实不想这样 可是在脑海中这些记忆会迫使你去想它 去循环它 不过 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看法吧 很近没看文艺片了 总的来说还是很棒的 比我们认知中的文艺片多了一丝剧情挺有共鸣的。
近日看了电影《第四面墙》,非常感慨,虽然整体呈现稍有遗憾,但是故事非常不错,要表达的思想直击人的灵魂。
女主刘陆是一名梅花鹿饲养员,终日与鹿为伴,过着几乎与世隔绝的生活。
他的老同学马海等了她很多年,可是刘陆一直放不下过去,放不下脸上那道疤。
说起这道疤的由来,正是本部影片平行世界的交叉点。
刘陆小时候被小流氓围住,同学马海挺身而出,本意拿刀去捅小流氓,不想被刘陆拦下,纠缠之间不小心伤了刘陆并在她脸上留了一道疤。
刘陆一直想,如果自己没有这道疤,生活应该会比现在幸福很多吧。
不想马海却见到了那个在平行世界里没有疤的刘陆。
这个刘陆结婚然后离婚,大年夜还见不到自己的孩子;热爱舞蹈话剧却没有在舞台上发光发热,沦落在旅游公司业务人员商场里跳舞拉客户,生活也没比带疤的刘陆好多少。
影片里提到了刘陆演的一部话剧《第四面墙》。
平行空间里的马海问刘陆,什么是第四面墙。
刘陆告诉马海,舞台有三面墙,第四面墙是一道无形的墙,隔在演员和观众之间。
观众看到的是舞台上的演员,演员看到的舞台下的观众,这两者也从未走进彼此的生活。
其实,这第四面墙也隔在带疤的刘陆和不带疤的刘陆之间。
我们的人生又何尝不是如此?
我们总是后悔,总是懊恼,如果当时事情不是这样,或许自己的人生或许会大不一样,会比现在好很多吧。
就像影片中的刘陆,听马海描述平行空间中的刘陆,脸上没疤也居然把生活过成那样您,刚开始还感到非常诧异。
人们常常说,如果我小的时候好好学习,或许就能找到一份高薪工作;如果我那时候勇敢一点,或许就抓住了爱情。
但事实是,即使你小时候好好学习,也未必找到一份工作;即使你那时候勇敢一点,也未必会得到爱情,抑或是即使得到爱情也未必过得幸福。
活在当下,活在这个空间,珍惜眼前人。
没有或许,只有现在,这样的人生就是最好的人生。
SIFF 6.19下午主创场。
这算是小成本电影中的杰作,给人以深度思考空间。
在大家争破了头去抢那些致敬经典的影片的时候,如果有抢到这部片子,绝对值回票价。
不得不说,这部片子也算是一种致敬前辈的方式。
整体节奏也颇为完整,目前已获得亚洲新人奖最佳影片和最佳编剧提名,希望过两天能听到这部影片获奖的声音!
以下有剧透,如果不希望看到剧透的部分,那么看到这里就可以结束了。
此片还会参加first青年电影展,而且日后会公映,希望等到正式上映时能见到各位的身影!
多宣传国产独立影片!
《第四面墙》上影节主创场
希望能获奖
《第四面墙》导演张翀(戴帽子这位) 以下有剧透————————分界线————————这部片子取材的时间地点——严寒季节的吉林四平,是一个典型的东北城市。
因为主创有一半左右来自东北,因此创作时注入很多自己记忆深处的东西,重构这座曾经美好的重工业城市,但随着东北经济的衰落,包括电影里的工厂场景,以及女主角梦境中的《第四面墙》剧场(工人俱乐部)实景,都是这种体现。
而第四面墙,既是舞台对着观众的那一面看不见的墙,也指女主角内心深处隔离于世的那面“墙”。
这一天,一头编号为042的鹿丢失,引起了女主角刘陆对初中时代噩梦。
仿佛女主角的名字一样,刘陆(留鹿,当然演员本人也叫这个名)日夜看守在这片林子里,守护着这里的鹿群。
然而殊不知的是,这段经历的背后,女主角还有一个难以启齿的童年阴影——开始的十分钟基本没有台词,交代了一下女主角的生活背景。
随后开始了两段现实与虚幻交错的梦。
现实中的梦便是女主角平日生活的场景。
男主角马海在大年三十的夜晚意外现身,当年因为救被小流氓欺负的女主角,而随后入了狱。
而女主角也因为这一段童年噩梦,多年难以忘怀。
多年以后,男主角冒充自己是工厂老板,赚了很多钱,想带女主角离开这里,但是女主角不同意,声称再也无法回到过去。
“如果没有这件事,我们会是什么样的?
”大概这个意思吧。
虚幻中的女主角成为了一名演员,但由于工人俱乐部的倒闭,而不得不在商场里演出和旅游兼职。
而梦境中的男主角却露出了狰狞的一面,自己仿佛成了当年欺负女主角的小流氓,而女主角也开始呈现出脆弱害怕、不敢反抗自己内心的那一面。
明明没有绳子捆着,却没有逃跑,在男主角的威逼下脱去厚重的外衣,表现这些年不敢表达的羞耻感;看守的老大爷出现时却没有高喊救命,乖乖地把梦想抛之脑后接受现实;枪明明有机会握在手上时,不敢反抗,任由男主角的形象在自己的内心游荡。
此外,无尽的隧道和破败的工人俱乐部也是在不断烘托这些气氛的。
两段交错的时空,亦真亦假,都有着女主角生活的影子。
现实中的自己已经全然没有当年演员的梦想,而梦境中的自己虽然成为了演员,但是却面对着世道衰败的现实。
在梦境进行的时候,女主角似乎也感受到了,梦境和现实是相通的。
比如被梦境中的男主角打晕的时候,现实中的自己的额头上也渗出了血。
在意识到梦境中的主角就要死去,女主角推开那扇门的那一霎那,似乎感觉到女主角就要解脱了。
而现实的男主角仿佛消失了一般……第二天,梦醒了。
因为昨晚的梦,女主角也开始从伤痛中走了出来。
最后男主角带着女主角前往工人俱乐部的那一段,车终于从隧道缓缓驶出,也似乎从两人的对话间琢磨出一些真相,而女主角也开始彻底醒悟,坦然面对属于自己的人生。
至于男主角,在她心里已经没有那么重要了。
至于片中出现的马达加斯加,起源于男女主角小时候的一个约定,而在梦境里开始逐步重现。
马达加斯加远离非洲大陆,一度被视为物种进化的起源。
人们对于马达加斯加的探索,无非是想知道我们内心的根源。
同时,最后的镜头中,现实的女主角出现在这里,无不是希望这种痛苦与伤感能在这片土地上散去,从而重获新生。
真亦假时假亦真。
舞台剧形式的电影呈现方式,也给我们无限的反思。
梦境某种程度上也是我们内心的反映,而在现实中,我们又何曾不抱有一些虚构的幻想呢?
三星半
说什么呢
纵然有那么多种时空,却没有一个是我们在一起。
两个人物情感不够扎实,后半段明显更好一些,但又有些立不住。刘陆的表演忽上忽下。
前面没有台词的一段看着很爽。
台词生硬造作,叙事混乱不堪。放到五十分钟左右就开始抱着看好戏的心态期待导演怎么收尾,果不其然结尾和我想象的一样爆炸。马达加斯加的无意义片段多到不禁让人怀疑导演是不是收了当地旅游局的钱。
三星半
第一个镜头衣服太干净了
设定和剧情简直在我的G点上跳舞,部分有点尬的台词都可以忽略不计了。刘陆演的刘陆,结合演员经历来看,很多台词剧情都特别有意思。从各方面来说这都是一部适合她的片子,唯一有点遗憾的是刘陆的演技还没有逃离多年舞台剧打磨出来的那套,放在大荧幕上有时会稍显违和,反而她说《4:48》戏剧台词那段是全片让我感觉演技最棒的时候。音乐很棒,被作曲家和大提琴手圈粉了。映后的见面会信息量很充足,主创们都很乐意分享,很加好感度。
幸福蓝海艺联 时空变幻,人生有着不同可能?
开始节奏实在慢;女主角的台词语调出戏。整体值得鼓励!
男女主演的都不错,最后10多分钟有些啰嗦,总体来说,剧中剧的感觉比较到位。3.5。
还可以
还可以
第四名墙没塌,就因为结尾的“MV”给堵上的。
现在想想大只佬真好看…
7 可以看出导演涉猎文艺片领域的野心 但这种平行宇宙题材略带悬疑的故事其实更适合用商业片表现 这也是该片给观众带来话剧舞台表演感太强的原因和矛盾感所在 比较出彩的方面有 走失的鹿 打破的第四堵墙(铁丝网) 纯熟自然的长镜头调度 灯光色彩的契合运用 潜意识(和儿子玩耍)和梦境的表达
意料之外的欢喜一直沉浸在痛苦中 以为没有伤疤的生活就能更好 然而并不是对我来说的释然大概是我自己的理解但是却很好
超现实的故事被包裹在丰富的视听里呈现,最终为心理困境提供了发泄的出口,特别好。
一个游离于现实与虚幻之间的心理片,处理的又没那么成熟,想很多大学生作业的思想水平。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