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战1944
Tali-Ihantala 1944,塔里-伊汉塔拉1944,1944: The Final Defence
导演:Åke Lindman
主演:Rauno Ahonen,Mikkomarkus Ahtiainen
类型:电影地区:芬兰语言:芬兰语,瑞典语,德语年份:2007
简介:First of all, I have to say that I had huge expectations about the movie. I went to theater to see some mind-blowing action. I was hoping that Åke Lindman ha..详细 >
惨烈无声。
乱,不过很真实!
那些老古董保养的真好
视角独特,战争的残酷入木三分
二倍速看完
苏军真只是人多而且不怕死的优点而已,军事技能其实真不算入流
1941年6月芬兰与德国结盟入侵苏联,在列宁格勒北部转入堑壕战。1944年列宁格勒解围,苏联欲通过一场攻势迫使芬兰退出二战。6月9日突入卡累利阿地峡,突破贝鲁斯托夫防线。14日在萨哈奇拉和库特瑟卡地段突破凡梅尔苏-泰帕VT防线,芬军装甲部队在库特瑟卡发起反击但遭到失败。20日苏军占领维堡,芬军后撤至维堡-库帕萨利-泰帕VKT防线重整。25日苏军试图从塔里突破防线,却在雷提莫加维湖遭到顽强阻击,大量坦克被德援火箭筒摧毁。西岸苏军攻占托林霍尼卡汇合点,却被芬军预备队逼回出发点。27日芬军两翼迂回,在塔林米里村遇阻合围东岸苏军失败。30日苏军突破塔里。7月3日根据监听所获情报,芬军通过大规模炮击和轰炸阻止苏军进攻伊汉塔拉。7日苏军抽调骨干部队前往爱沙尼亚,已无力突破防线。随着芬军在各战线取得防守胜利,迫使苏联坐到谈判桌前
不喜欢看战争片的就别看了,喜欢看有感情戏的就别看了,喜欢看有伟大胜利的也别看了。就一纯战争片,没有女人,纪录片式的战争片。全程打仗。里面发射铁拳的把自己给射穿了感觉挺震撼的。
太平了
这部电影是从一个弱国的视角去看待二战。爱沙尼亚这个国家同波兰类似,都是夹在两个强国之间的小国,一会儿是苏联吞并,再过一会儿就是德国占领。大国的频繁交替撕裂着爱沙尼亚,爱沙尼亚人不仅主权处在夹缝之中难以自拔,思想也处于动荡之中,他们一方面对德国和苏联都有很高程度的敌视,明明不想为宗主国卖命,但另一方面他们又摄于大国在本国的代理人的权威,听从命令,不敢反抗,这个矛盾的状态酿成了太多悲剧,最明显的就是明明是在自己的国土上,同胞们却能因为自己身上穿的是德国军服,还是苏联军服打的不可开交,打的头破血流。在这场手足之争中,电影也完成了前后两位主角的交接,两个主角立场不同,但内心的迷茫却完全相同,前者如愿以偿地死在战场上,这是他梦想的归宿,后者被自己的上司杀鸡儆猴,即使是主角,死的也是轻如鸿毛,毫无价值。
非常棒的战争电影,军迷必看,几乎是二战时期德军步兵小队的战术演练,使用的枪械正宗,缺88毫米炮和斯图卡俯冲轰炸机哈!两段式结构,都是爱沙尼亚人,分属德苏,也是同室操戈!战争的残酷和悲壮!
悲吧,战争不,斯拉夫人狠恨
苏芬战争的芬兰角度~
同一场战争 会有许多声音 说得有理不难 说得动人很难
在爱沙尼亚再次被苏联占领的同时,芬兰人血战1944,捍卫了国家的独立和民族主权,保住了每一位芬兰国民超高的民主权利和社会福利待遇。
芬兰 战争 苏芬战争 芬兰电影 血战1944 北欧 二战 历史
道具和场景布置不错。但翻译是什么鬼?nm是人翻译的吗?要是不懂芬兰语也罢了,英语都能机翻?另外片子拍的也确实不敢恭维,看完没什么印象,光记着一堆乒乒乓乓的激战碎片。也就三突大战3485略感新颖。从主线到人物刻画到连贯性全都一塌糊涂。真是没啥可说的了,道具布景加一星。
中规中矩的,把苏芬背景去掉,毫无特点
没有人可以奴役自由的人们镰刀就一定高贵吗,他也可以是挥向弱者的武器如果加入那个红色大家庭,那还会有今天世界幸福指数第一的芬兰吗?
还不错,有纪录片的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