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恐怖大师之山路惊魂》(Incident on and Off a Mountain Road):瓮中之鳖的绝底反击 (文:火神纪)本已是瓮中之鳖,犹作困兽斗;杀戮的狂欢突然间,如此本末倒置。
——火神纪。
题记。
不知道我是不是已经彻底地审美疲劳了,或者是现在的电影拍得越来越差强人意——剧情片我不再轻易被感动,喜剧片我不再轻易被逗笑,历史片我不再感觉沉重,动作片不再使我热血沸腾,犯罪片再唤不起我的正义感和使命感,纪录片也常常让我感觉到粗糙,而恐怖片也已经不再使我惶恐不安。
我想,是不是我的神经末梢似乎越来越迟钝了。
近期,任何一个类型的电影对我来说都如同嚼蜡;是审美疲劳,或者仅仅只是我已经不再轻信别人给我讲的所有故事。
于是我看了大量的恐怖片;我在想,纯粹在感官上进行密集的视听刺激,能否激醒我那疲于奔命的哀伤与麻木。
反正我不相信那么些故事,那么何不去更彻底地倾听那些最是荒诞最不可信的故事呢。
只是,我已经不那么轻易地被任何自称可怖的镜头惊吓到。
我记得,我还曾说过,恐怖片大多悲剧。
也许,我想着还有,那些带着悲悯情感的故事,是否也能让我几乎麻木不仁的情感世界被再度激活呢。
对于电影的要求,我似乎越来越“重口味”;不管是视听上这种纯感官的感受,或者在情感上那种淡然的思索。
也许,是因为浸淫了这么些年以及那么多的电影,“清淡口感”已经无法对我的视听官能以及情感世界造成多大的冲击了。
而恐怖片作为我曾经极其迷恋的一个片种,在这方面的要求似乎更甚。
为什么我挚爱这个系列的迷你剧,因为它总能有样异样的光彩让我为之惊叹不已。
在近期所看过的恐怖片中,有许多部电影,几乎被2005年美国ShowTime频道的这套深夜迷你剧《恐怖大师》(Masters of Horror)所涵盖。
可是,几年过去了,我所能看到的那些电影,却甚少有能突破《恐怖大师》的层层包围而拍出新意的。
作为恐怖片的忠实拥趸,这部迷你剧至今依旧让我津津乐道。
因为,它在某个层面上,几乎涵盖了所有的恐怖片,以极其华丽的导演和强悍的编剧阵容打造了一个恐怖片的神坛。
近期看的许多恐怖片,有几部是可以归划到跟这部《山路惊魂》同类型的恐怖片,可是我却总想起这部电影;所以,在写过三池崇史(Takashi Miike)执镜、我最迷恋的那部《鬼妓回忆录》(Imprint)几年之后,我觉得我有必要给这部系出同门的《山路惊魂》写点什么。
与其说,ShowTime频道的这套迷你剧场仅仅只是一套剧集,不如说它中短片合集的恐怖电影盛宴。
冲着它那长长的国际大师级恐怖电影导演的名单,就已经足以让我们这些恐怖片影迷们对其趋之若鹜了。
我曾想过给它下面的每一集目写一篇评论,但是因为两季的《恐怖大师》长达26集,如果一下子写下来可谓工程浩大,想来还是不要空许承诺,姑且写着吧,写到哪里算哪里。
2007年中我写过了三池崇史,今天来写一写丹•卡斯卡拉里(Don Coscarelli)的这部《山路惊魂》。
丹的电影我所知的并不多,所以不大可能像写《鬼妓回忆录》一样如数家珍,仅能从这部电影本身来说。
这部电影作为整两季《恐怖大师》的开篇之作,的确是不同凡响的。
如果非得给这部电影划分门类的话,这部电影从题材上来看可以归属于一个非常常见的电影类别,它是一部非常典型的公路电影。
为什么好莱坞制作了如此泛滥的公路电影,这本身可能跟美国本身地广人稀的人文环境有关。
公路电影应该是由西部电影延伸而来的,至少我在看公路电影的时候常常会有类似于看西部电影的感觉——孤独的行者,走在漫无边际的公路之上,自我并且自在,路永远在脚下,而目的地永远地在前方遥遥地招手。
公路电影最初所要表达的,也许是西部电影那种拓荒式的激情、冒险式的闯荡以及落寞式的孤独。
延绵没有尽头的州际公路除了无数风景,更有许多未知的危险与陷阱;这让公路电影许多时候成了恐怖电影题材的绝佳选择。
问题是,当一个题材成为一个经典题材的时候,这就意味着这个题材下类似的故事已经被许多电影讲了无数次,如何把同样题材下相似的故事讲得让人更容易接受,并且让人回味深长,这一点非常考究导演以及整个制作团队的实力。
近期看过许多种类型的电影,包括同样类型的公路电影,多少都让我有些审美疲劳,于是我大量地看恐怖片。
我总在想,纯粹并且密集的视听刺激也许会有助于改善审美上的疲惫之感;只是渐渐地,我几乎也不被任何恐怖电影的任何一个突兀的镜头剪辑所惊吓到,是不是,这也已经属于恐怖类型电影所特有的审美疲劳呢。
只是回想起早在几年前看过的这部电影,我竟然还依旧印象深刻;或许,这就是我为何会如此无缘无故地写起这部电影来的原因吧。
公路电影有许多经典作品,像戴夫•迈尔斯(Dave Meyers)2007年的《搭车人》(The Hitcher),把这种公路上的凶杀拍得相当惊险,或者像早在2004年就上映的D•J•卡卢索(D.J. Caruso)执导的《机动杀人》(Taking Lives),以及昆汀•塔伦蒂诺(Quentin Tarantino)在2007年拍的《金刚不坏》(Death Proof);近期所看的恐怖片中,有很大一部分跟这部《山路惊魂》应该算是同一类型的公路电影的,可是这部电影不管跟哪一部同类型的电影比起来却都丝毫不逊色。
这部电影所出色的,也许是在人物的设置上以及人物关系最终的本末倒置上给了我们一种非常突兀的震撼。
可以说,这是一部以剧情取胜的电影;相比起它的剧情而言,承载起它的所有这些镜头对于像我这样一个资深的恐怖电影迷而言,反而更具有冲击力。
电影里的人物其实只有三个人,强势并且具有强烈危机意识的男人、弱势并且逆来顺受的女人、以及一个暴虐并且杀人成性的陌生人;还有一些不着边际的小角色,而正是这样的三个人所组成的这个突兀冲击铁三角,却能轻易地冲垮我们的心理防线,同时摧毁我们理性的冷静。
电影开始在一条阴暗并且潮湿的公路上,一个女人独自驱着车前行。
这样的一个开始,给这部电影定下了一个总体的基调——是的,这是一部公路电影;而因为这是一部恐怖片,所以在这条路的前面,总会有些意想不到的可怖的事情将会发生。
没有太多的意外,意外始终发生了。
一路狂奔,电影分成两条发展线索一路前行——现在被一个面目狰狞的陌生男人所追杀;而女人的大脑里所浮现着的是以前,爱人教给她荒野生存的所有技能。
电影以一种隐晦的手法在同时讲述着两个故事——现在的故事是一个可怕的荒野奔逃的故事,以前的故事是一个充满着温情与激昂的爱情故事。
这部电影最出色的地方在于电影最后的结局,被追杀的女人为求自救所做的种种努力均告无功而返,却在目睹了施虐者最残暴的一幕之后反客为主;而导演丹同时又用了一组闪回的镜头把女人记忆深处那个美好的爱情故事变成一场更残酷的杀戮。
所有的一切在最后快结束的时候,在我们以为完全没有任何意外的情况之下发生了一个彻底的逆转——施虐者变成了受虐者;受虐者却翻身做了绝地大反击。
这虽说有点突兀,却似乎也在情理之中;丹的最出色之处在于,他在这部电影里找到了一个扭转时局的合理捩点。
所谓爱情,在这部电影里的解读是一个神经质的男人对于一个软弱女子的疯狂占有,一味地驱逐着她按照自己的意愿发展着一厢情愿的爱情。
什么样的一种情感是合理的;或许,只要是在一个合理的限度下所有一切都能是合理的,而超出了应有的限度,最合理的一切都将变成不合理的。
教给自己所爱的那个女人如何在危难之中自救,这并没有错;可是当自己不过只是一个缺乏安全感惶惶不可终日地沉溺于危机自救,并且逼迫着爱着自己的那个女人也跟自己一样,这一切其实已经失控成病态的哀怨了。
女人以男人教给她的技能得以生存下来,在一场不被认同的分手里为了不被对方杀死而正当防卫式地杀死了对方;开着自己的车,拖着这个已经彻底不可理喻的男人尸体走往一个未知的前路,却不幸地遇到了变态杀手。
于是她又用另一个方式逃脱了,将对方推下悬涯,并且灵机一动地将自己杀死的那个男人的尸体拖到施暴者的小屋里,仿照施暴者的手法对尸体进体了处理,然后彻底解脱般地离开。
一个人能够承受多大的压力,而最终在压力下又将以一种什么样的方式暴发——这部电影给我的启示是,我们应该如何去善待身边的人。
从一个爱情故事到防卫反击,从被施暴者到施暴者,中间合理的转捩在于——当一个人的心理防线突然彻底地崩溃时,我们自己无法预料自己将做出一个什么样的反应。
这部电影让我想起一篇很久以前看过的小说,具体的内容已经不可考了,讲述的却是一个如出一辙的故事。
在我的整个少年时代,我一直觉得那个故事是我平生所看过的最可怕的一个故事——温柔的妻子意外地发现了自己丈夫的外遇,于是她一如既往地给丈夫做饭,丈夫回来之后一切似乎同往常没有任何不同,丈夫走近她问她晚餐的菜式,她闻到了丈夫身上一股陌生的香水味……她说,今天晚上做的是羊肉汤;在毫无征兆的情况下她突然拿起手上已经冻得坚硬尚未解冻的羊腿把自己的丈夫给拍死了。
突兀,其实并不是最可怕的;可怕的是人的心理防线,在许多时候显得如此脆弱。
当那道弱不禁风的防线突然间决堤般地崩塌时,一发不可收拾的暴发——我们能够想像得到,却无法冷静而优雅地接受。
我为什么对这部电影如此印象深刻,因为这个也许并不吓人的故事在最不合理的地方给了我一个最合理的心理依据,至少能让我觉得,这并不只是一个天方夜谭式的故事。
这是一个杀人狂魔的阴霾之夜,因为在这个夜里,他以为自己所遇到的只是跟往常一样的小绵羊,当他以为自己可以为所欲为的时候,却不幸地发现这只小绵羊原来是一头被狼逼进了墙角并且已经开始身狼反扑的恶羊。
这是瓮中之鳖一次最彻底的绝地大反击,杀戮的狂欢突然间如此本末倒置——从施虐者到被屠杀者;这是让人由内而外感觉到某种阴寒的电影。
所谓大师;也许,就是能把一个烂得掉渣的故事,演绎出一些新鲜的味道来。
写到这里,我终于明白——我为何如此地痴迷于这部电影——无关杀戮,无关暴虐;而是那种不着边际不着一笔却浓墨厚彩的心理描绘。
说到底,这其实是一部关于压力和心理研究的精妙案例。
当一部电影在被人看完之后四年才被人拿出来写,这是不是意味着,这是一部挺让人深思的电影。
呵呵。
2009-11-7;己丑牛年甲戌九月丙辰廿一,立冬。
晨8:26。
写在最后这是一篇写了两个多月却始终没写完的文字,在此之前我还不知道,原来我竟能慵懒至此。
所以此文读来绝不可能行云流水反而颇有些思绪断层,加之前半篇基本上也总是写写停停,至后半段才多少找到些儿写字的手感;呜呼。
如果问我心里最渴望的,也许是直接把这篇文字扔进资源回收站然后假装忘却曾经想过写这样的一篇文字,那样至少有些酣畅淋漓的快感。
快感之后我可以尽快地重新开始,写别的文字或者制定别的写作计划;快哉倒是快哉的,只是我做不到。
我不喜欢这样,任何事只是做了一半,却无法做完。
找各种各样的理由不停地推诿延迟,直至放弃,然后忘却。
我总觉得,如果我们连手头上的这件事都无法做完;是不是意味着我们最终什么事都做不完,最终一事无成呢。
我不喜欢放弃,不喜欢舍弃,我喜欢把事情做完,得一个结果;纵然这个结果也许并不是我自己所喜欢的,甚至在做完了之后还会后悔自己曾经做过努力、耗费时间以及挥霍精力。
可是至少到了最后,我能得一个心安。
许多时候,我自己也总在思考——为何我竟是能够一路坚持到今天。
也许,正是因为我性格里的这种对结果不舍不弃的渴望。
所以,我终究做了一些事,也做完了一些事;最后我可以问心无悔地说:但求心安。
2009-11-7;己丑牛年乙亥九月丁巳廿二。
午11:49。
附注:电影资料。
■片名:《"Masters of Horror"-Incident on and Off a Mountain Road》■译名:《恐怖大师之山路惊魂》■导演:丹•卡斯卡拉里(Don Coscarelli)■原著:Joe R. Lansdale■编剧:丹•卡斯卡拉里(Don Coscarelli)、Stephen Romano、米克•加里斯(Mick Garris)■主演:布里•特纳(Bree Turner)、BuddyJohn DeSantis、伊桑•恩布里(Ethan Embry)■类型:恐怖■片长:51分钟■产地:美国■语言:英语■色彩:彩色■分级:Argentina:16、USA:TV-MA、Italy:VM14■制作公司:IDT Entertainment■发行公司:SBP■首播日期:2005年10月28日(美国)
根据同名的短篇小说改编,但是小说中是没有故事一开始那个绅士请求女巫帮助自己的爱人复活的情节,而且故事的最后也只是到海克尔发现那个女人养下了一个僵尸婴儿就结束了,也不同于电影里最后海克尔自己也变成了僵尸。
自古到今,打破生命的极限,一直是人类追求的梦想,但是上帝在创造人类之前,早就创造了一条关于生命的守恒定理,天平的两端永远平衡,如果人追求到了不属于自己的多余生命,那么那段生命也就不属于人了。
Haeckel's Tale里,可能很多人认为最诡异的是那段女人在墓地里和僵尸群交的情节,但是其实最关键的却是那个魔法师,他参破了生命的奥秘,但是却把这项异能仅仅当作是街头杂耍的小把戏,这本身就是对生命的一种讽刺,对于那个和僵尸交配的女人来说,没有爱情(或者说肉欲)的生活就是行尸走肉;对于海克尔来说,没有科学研究的生活就是行尸走肉;但是当他们追求到了自己所需要的之后,自己却变成了真正的行尸走肉,生命在另一种形式上完成了守恒。
拖出肠子的部分我实在不想看,不知道为什么恐怖大师们都对肠子情有独钟。
它们蜿蜒,稠腻,布满血浆,撕扯出身体中最可怖的疼痛感,它们盘亘在腹腔里等待被拉出来,然后恶心屏幕外的观者。
不过收藏家说,他终于拍了自己的电影,并且把肠子拖出缠绕在放映机上的镜头,胖子看的津津有味。
很多评论说,香烟烙印揭示的无非是,真正的恐怖源于人内心的伤痕与秘密。
每个人都有秘密。
每个人都有极力去掩盖的痛脚。
每个人,对身体某个部分不自信,对灵魂某个缺憾感到恐惧,即使从不做恶,内心单纯简单的人。
那些无法匡正的错误——那些遗憾,那些在内心反复放映的痛,邪恶——那些欲望纠缠着罪恶蜂拥而至的恐怖,仿佛禁片之名《世界真正的末日》,那是每一个个体的末日,每一个个体,被烙印后接受审判,审判并不来自神灵而是自我——那恐怕是更可怕更残忍的审判,因为惩戒的武器就握在你的手掌之中。
真正的恐怖是什么?
惊吓或者压抑。
聪明的导演和剧作家会想办法揪出你试图掩藏的弱点,你哭泣时的脆弱,你发狂时的愤怒,以及你空虚的绝望。
在影片里一只活着的天使被割掉了双翅,最后天使获得自由后在男主角的尸体边——男主角张开嘴巴,洞开的伤口还在汩汩流淌献血——说了句谢谢。
他到底要谢谢什么?
cigarette burnsthe flame kissed my skin so softlyas your finger that once branded megone with the night wind, the leaves of the fallIt is the life that you have carved into my soul
男主人公找到马戏团班主,要他买走jennifer的时候,硕大的circus横亘在眼前,预示着所有被jennifer寄生的男人的命运。
circus,circle,循环致死。
我不是男人,但我可以揣测男人们为jennifer发狂的因由,绝非她的身材与无休止的性欲。
她是一只兽,当她匍匐在你脚边发出呼噜噜的声音时,她是一只令人怜爱的小兽;当她凶猛呲开利齿,啃噬鲜肉——甚至包括人肉时,她就是一只猛兽;而当她在男人身上无休止索取,喉间爆发出闷吼声时,她则是一只发情的雌兽。
也许在每个男人最原始的欲念里,这样一只雌兽的诱惑是无法抗拒且致命的——驯服她,或者在与她做爱的时候激发出自己的深埋的兽性——就像男主人公最开始对待他的妻子那样。
这样的理由才能解释为何jennifer吃掉了他的猫,吃掉了邻居小女孩,他依然无法抛下她的原因。
在某些理论里,性欲等同兽性。
千年来文明一次又一次稀释打磨掉我们身上的兽性,但总会残余那么一点,深深埋在内心深处,等待某个契机,如同兽一样撕开理性的面具,喷薄而出。
真的是不小心看到的。
半夜四点想催眠。
没想到让自己弹眼落睛。
后来想起来,那个谁,确实跟我提过这个片子。
但她没有说是三池崇史的。
而我的版本是恐怖大师里的一集。
在一小时的篇幅里,一叹三惊,层层叠叠,竟可以这样包揽近乎所有恐怖元素,血腥,畸怪,幽冥,乱伦,虐童,爱情,报复,嫉妒,果报……舞台感的布局,口说英文的艺妓,朋克感的僧侣,绝美的尸体……我绝无可能被催眠。
所以就很惊心动魄地,看到天亮了。
S.King的整个创作理论就是:这个世界存在着很多禁地,如果你贸然闯入,就会遭到恐怖的结局。
事实上,这也是西方对于恐怖的传统理解,从《大法师》到《凶兆》,从《异形》到《寂静岭》,在魔鬼、外太空生物到亡灵复仇的背后,其实都是关于人类在探索未知时,自我毁灭的过程。
很多人都说,东西方对于恐怖的最大的一处理解差异就是,西方人似乎更需要想象出一个具体的恐怖存在物,而不像东方的恐怖故事中,妖怪更多是一种概念。
西方的很多恐怖故事/电影中,是需要一件小道具来维系整个故事的,就像《第九道门》里的通灵书,香烟烙印中的神秘胶片。
事实上,整个故事不过是很多前人智慧的复制,卡朋特在20世纪气、八十年代给全世界留下两部伟大的恐怖片(《月光光》、《The Thing》)和一段伟大的恐怖配乐之后,基本上就成为了B级片中的芸芸众生,以后虽然偶有类似火星幽灵等怀旧色调的作品刺激一下影迷的神经,但是也不过如同夏夜一闪而过的鬼火罢了。
就像每个恐怖故事的结局一样,香烟的故事也是一个可以反复的文本,一切结束了,一切又开始了,无法摆脱。
H.P.洛夫克拉夫特的短篇小说改编电影,洛夫克拉夫特恐怕是曾经最被忽视的恐怖小说作家,而直至今天他的作品才陆陆续续被世人所知道,而在大银幕上根据他的作品改编的电影也越来越多。
也许随着时间的变迁,随着越来越多的观众看过越来越多大同小异创意越来越贫乏的恐怖片之后,洛夫克拉夫特和他的克苏鲁神话在很多人眼中也不过是一种B级的小儿科,但是如果能够怀着一种溯源的心态,也许可以体会到那种最初的恐怖感觉。
魔屋噩梦,一如克苏鲁神话的其他,人闯入了神秘的禁区,然后受到了死亡和诅咒。
洛夫克拉夫特和早期的恐怖小说家从根本上都是自然主义者,他们都相信自然有其不融合于人类的独立性,而人类的活动在破坏自然的同时,也终将受到自然的惩罚。
从这个角度上看,无论是异魔禁区里的旅游者,还是本故事里的作家,从表面看来都是无辜者遭到无理由的伤害,但是由于我们每个人都是犯罪者的子女,其中就有了原罪的味道。
非常喜欢这一个系列的恐怖短片,每一部恐怖片的制作手法都显示出导演高深精明的见解,所以除去它最吸引我的深刻的内涵,剩下的画面、灯光、剧情等等,也都可圈可点。
从一部《鬼伎回忆录》入坑,看的一部分并非影片而是图解。
我这里只是作为一个基本算是刚开始学习看电影的初学者报着满腔的喜爱来略表拙见,希望看者轻喷,不当之处请指出。
看美恐必看恐怖大师。
--这里是正文分割线--《恐怖大师S01E01》公路故事: 第一个故事对于上世纪美国的杀人狂系列的致敬型刻画比较精彩。
讲的是如何让一个像女主一样的普通人变成比剧中杀人狂更加可怕的变态杀手。
需要的,可能就是肉体和精神的虐待,人从开始的恐惧演变成仇恨,然后造就了变态的暴力。
倡导人们不要把自己喜欢的东西强加给在乎自己的人;还有远离虐待。
《恐怖大师S01E02》魔屋之梦: 魔鬼并不渴望鲜血,而是渴望灵魂,它们想要罪孽深重的灵魂。
人的感官所感受到的东西不一定都是真的,听见、看见、摸到都不能完全可信,真相有时超越了人类认知的时候就极其扑朔迷离。
科学与魔幻的杂合,究竟是精神分裂还是物理上的真相?
警长的态度正说明人类无力面对目前更加超自然的东西。
所以我们要对未知领域保持敬畏。
《恐怖大师S01E03》死亡之舞: 这部影片讲的是第三次世界大战中核战后人性的堕落与毁灭,社会的病态扭曲,原片闪动的画面和酒吧里的人夸张出彩的演绎更能体现这一点。
男主这样三观较为正常的人在混乱的时代里也只能混乱地活着,就像无力改变一切的平民百姓。
母亲卖掉放纵的大女儿,这种价值观也是理性的体现而不算是感性的作为;结局女主也只能融入这个病态的社会而无法自救。
相当对我的CULT胃口。
《恐怖大师S0104》珍妮弗: 核心人物珍妮弗几乎算是个脱离人类概念的野兽了,魔鬼一样的面孔和控制不住的食欲、性欲,导致她依赖一个人,并以此为核心去残杀吞食其他无辜的人和小动物。
从某个方面去看珍妮弗,她其实很单纯,是个只知道吃东西和依赖他人的野兽,但她却有着人类的一点智慧,导致她食欲、性欲的膨胀,重要的是同时还有男主这样的人有强大保护欲和性欲正中珍妮弗下怀,因而给人类带来一个个悲剧并且欲望无限循环。
倡导的是对欲望的克制。
《恐怖大师S01E05》巧克力: 各方面扯一扯,还能得到一点深意,但总体来说这个故事并不怎么样。
人与人之间充斥着猜忌与怀疑。
因为男主的特殊功能,女主感到了彻底的威胁,这种深层次的被人窥视全身心的毫无隐私的感觉另人恐惧而不是好奇,就像是三体中被提及的宇宙“黑暗森林”法则,陌生人之间永远不可能接受这种共生,所以相残导致死亡。
而男主也有可能仅仅是一种极度妄想症和精神分裂症,这分明来自于婚姻破裂导致的一时间难以接受的空虚与寂寞,剧中女主也是因为感情的背叛杀了前男友。
所以希望人与人之间少一点怀疑猜忌,多一份信任与冷静,还有要对感情认真负责。
《恐怖大师S01E06》回家: 目前看到的系列里较为出彩的一部,没有任何一个浪费的镜头,每段剧情都直指人心,相当动人。
不仅有士兵想要回家、想要和平的悲凉感,还有政府极力伪装的虚伪等等。
结局丧尸掌控国家透露出来的潜在危机性,也十分有深意。
士兵会有思想,而军队不能有思想,只能选择绝对服从。
所以对于不该有的战争,军队支持政府,而士兵不会。
士兵永远是最悲哀的存在,他们经历最残酷的死亡,深入认知生命的可贵,只是想要国家得到和平。
但政府人员通过各种权利游戏达到自己的政治目的,还虚伪地套上光鲜的幌子,人命在他们看来需要考虑的重要性并不大。
所以这部电影侧重点不在于丧尸与政府哪个可怕(事实上这里的丧尸不算丧尸,只是想要吐露心声的亡者),而是在于战争与和平。
当然,现在的心境也是有点反感太过于反政府的东西,毕竟我们生活在制度的庇护下,而不是在荒郊野外与野兽争食。
《恐怖大师S01E07》虫小姐: 虫子是没有错的,它们从出生起就为了觅食和繁衍,然后死去。
错的是人,蜜儿的父亲把这个特别的虫子用在了报复上,邪恶的手段让女儿也深受报应,还害死了无辜的房东,破坏了一个天真的小女孩的童年。
很难想象仅仅是因为女儿爱上一个女同性恋,甚至感情还没开始,父亲就要害死这个女同性恋。
结果是两个拉拉都成了虫子繁殖的容器,并精神异常。
人需要对溺爱心理进行控制。
《恐怖大师S01E08》香烟烙印: 真正的恐怖来自于内心的伤痕与悔恨、还有不想为人所知的秘密。
“世界的真正末日”这部影片里最邪恶的电影,它的力量来自于他能够引导一个人直面内心的罪恶,从心灵上彻底摧毁瓦解一个人,所以观者都会精神失常、流血杀戮。
这部电影能从一个人开始接触它时,就通过“香烟烙印”的表现方式使其潜移默化的受各种极端负面情绪的影响。
电影里破碎的天使怪物、邪恶血腥的画面,都只是一个引导作用,最终作用于心理,然后将一个人内心的伤痕、悔恨、痛苦的回忆等无限的放大,彻底毁掉一个人。
这就教诲人们不要过分猎奇去追求极端事物,尽管会满足求知欲,但这种欲望会把人的心灵带向万劫不复的境地。
《恐怖大师S01E09》重生记: 关于生命的价值的话题。
父母用十二条人命换回他们的孩子,这是自私的占有欲。
这种爱完全不顾他人,破坏了十二个家庭只为成就自己的家庭,从感性上来说心狠手辣得令人发指,甚至从理性上来说都不是一笔合算的买卖。
而男主用父母的命换回女主,其实在我看来也是一种自私的表现,但是却合情合理,因为父母手上沾满鲜血、罪孽深重,而且复活女主也让男主的重生对自己有了意义。
生命的价值到底该怎样去衡量?
人需要具有的,应该是理性的爱和博爱,而不是畸形的纯占有欲。
这一集和上一集都非常精彩。
《恐怖大师S01E10》鹿女杀手: 作为印第安神话中真实杀人事件的影片化演绎,这部剧集从各方面(喜剧片、恐怖片、神话翻拍片)来看都比较失败。
无话可说,鹿女诱惑杀男人只能算是一个蹩脚理由,低劣的故事性,细节描写也很差。
《恐怖大师S01E11》带我上路: 一条路上全都是连环杀人狂,附近的区域完全没有法制和正义,只有满足异常欲望的变态。
这是一片普通人的屠宰场,正常人格的墓地。
普通人绝望的逃亡只是徒劳,却不想猎手最终竟也成了猎物,这是个癫狂的人类文明之外的区域。
变态VS变态的剧情也挺丰满有创意,是个不错的剧情片。
《恐怖大师S01E12》海克尔的传说: 精彩精彩精彩!
也许是正对我的口味,格外欢喜这一类的片子,它以极端的表达方式展示畸形深情的爱的变态扭曲的人格思想,这在我心目中也是一种艺术。
影片的画风效果跟下一集很是类似,内容上虽然禁不起深思,但是较强的剧情感更加让人体验到cult的刺激。
在前半段我以为是和《重生记》类似的不惜代价复活爱人的剧情,但看到后面爱德华的逃走可以说明,那种小清新的情感在爱丽丝的更加极端的丧尸之恋面前只是小儿科,在三观上更加匪夷所思。
《恐怖大师S01E13》鬼伎回忆录: 整个第一季中最喜欢的一部,也是带我领略到恐怖大师系列魅力的第一部。
不敢正视自己内心的人犯了违背自己道德原则的事情,就会找尽理由编织谎言隐藏罪恶,并在潜意识里将其培养成事实。
荒诞的妓院、令人作呕的妓女妆容、轻易所见的死尸、乱伦的兄妹、淫邪的僧侣、变态的畸形双生人、SM刑罚的惨绝人寰……无疑让喜欢高能cult片的我很有快感,但我更希望的是在这种超越常人承受和理解范围、超越道德和法制边缘的片子里看到之所以会如此的原因,从中看到折射出来的人性和思想。
这一点《鬼伎回忆录》同样做得很好,这也是我特别喜欢它的理由之一,它一层一层剥开虚伪的外衣,把血淋淋的真相剔肉抽骨,直至追寻到藏得最深的极致罪恶,把人性丑陋虚假的一面放到最大呈现在你的面前,让人不敢直视。
自看了《鬼伎回忆录》,就很想写一篇有关这部电影的鉴赏,但我所知道的围绕这部电影的知识太过狭隘,故几次文思中断,难以下笔。
《鬼伎回忆录》并非一部独立的恐怖电影,而是从属于美剧《恐怖大师》第一季,鬼伎回忆录就是其中的最后一集,说到恐怖大师,该电视剧集合了全世界最擅长拍恐怖电影的十三位大导演,这个数字也很有趣,十三,恰恰是西方世界最忌讳的数字,该电视剧一共有十三集,可见制片方的良苦用心,恐怖大师最吸引人的地方不在于导演有多大牌,而在于该电视剧很大程度的聚集了全世界最厉害的恐怖大师最精妙的想法,就像百度百科上评价的,恐怖大师绝对是全世界惊悚迷的盛宴。
看到鬼伎回忆录这个名字,大家首先联想到的就是由章子怡主演的电影艺妓回忆录,中文名字及其相似,并且都出自美国制片方,但前者是惊悚片,后者是纯粹的文艺剧情片,前者导演为日本人,后者连导演也是美国人,说到鬼伎回忆录的导演三池崇史,我相信三池崇史拍摄的《鬼来电》,给全球观众留下了不小的冲击,尤其是东南亚的观众,其实三池崇史所指导的恐怖电影并非完全沿袭大部分日本恐怖电影的特色,相比于营造压抑的心理暗示,他的表现惊悚的手法更为直观,近似于西方恐怖片的手法,但又在其中保留了一定程度的心理暗示和人性阴暗面的非典型揭露,为观众营造了一种莫名其妙但又不得以反复名嚼的深沉感觉,恐怖电影最终目的在于给观众带来魂飞胆散的刺激,但有的导演却以恐怖作为契机,挖掘恐怖的背后,将恐怖上升为一种人性艺术,三池崇史就算是一名恐怖艺术家了,从鬼伎回忆录中我们就可看出1的向观众真正传达的东西,他的良苦用心可以说是一种职业道德,也可以说是一种怪癖的思考行为,真正的恐怖其实来源于人心的阴暗面,世上本没有鬼,鬼由心生;这也是鬼伎回忆录最后,记者为什么打死了自己心爱的女人小桃,而鬼妓根本就是幻象的原因,三池崇史几乎把鬼由心生这种传统东方鬼怪观发挥到了极致,不得不引发观众的深思,其实在写这篇影评之前我根本没意识到这些,在从写字的方式中摸索才猛然发觉这部电影的定义不完全单纯了,说他是恐怖片更像是伦理片,我实在惊骇于三池崇史的另类才情。
鬼伎回忆录和恐怖大师里的其他剧集一样时长不过一个小时,但他应该算是内容最为丰富最具情怀的一集了,说到情怀,我想用一种很形象的词汇入手,那就是颜色,他应该算得上恐怖大师中用色最为鲜艳,丰富的一集,按常理说恐怖电影的色调因以暗色为主,但鬼妓反其道而行之,为他故事发展中的怪诞元素埋下伏笔,我大概能明白导演的用意,不过我最不能接受的还是那些妓女头发的颜色,有一种滑稽的感觉油然而生,不知道是不是为贴合西方观众的需要,三池崇史在电影中大量的表现了令人作呕的血腥情节,例如小桃被诬陷偷了戒指,老板娘折磨她的那一段,由于小桃长相俊美,妈妈桑不允许女人弄伤她的脸,于是女人们几乎想尽办法的挖掘可以虐待小桃但又不至于伤到她脸的酷刑,虽然我不敢看几次按了黑屏启动了静音,但大概的我还是了解的,女人首先使用香火烫小桃的两个下腋,然后用签子一只一只的插在小桃的指甲里,估计看到这个桥段的观众自己的指甲都开始疼了,最后女人又在小桃的嘴唇里插上签子,小桃的嘴唇向外翻着,一个如此美丽的姑娘就这样被人为折磨的面目全非,这种美变丑的强烈反差令人感到极为不适,看过鬼妓的人无不为其中的怪诞情节而折服,印象最深刻的莫过于,鬼妓头颅上穿破头皮的长者一副狰狞面容的血手掌,那手掌竟是寄生于鬼妓身上的妹妹,这个妹妹并非单纯的作为一种恐吓观众的道具而存在,它有着很深的暗喻,剧情中小桃并没有偷戒指,真正偷戒指的是鬼妓,而鬼妓却出自无心,鬼妓告诉记者她是被妹妹胁迫的,妹妹喜欢那个戒指,但杀死小桃却是自己的作为,而鬼妓本该是善良的从她编造的第一段回忆中即可看出虽然她外表丑陋但内心向善,鬼妓和她的妹妹使我联想到了某些社会现实,举一个我自己编的例子,一个出身贫穷,凄苦的女孩来到了花花世界,却因为难以阻挡花花世界中的纸醉金迷,而犯下源于私利的罪恶,鬼伎回忆录无不揭露了人由善转变为坏的源头,那就是私利作祟,那个寄生在鬼妓身上的妹妹其实就代表着人性的阴暗面,记者在鬼妓的身上看到了被自己所奸杀的十岁妹妹,这个情节的出现并不唐突。
一个内心阴暗的人才会敏感的扑捉到对象的阴暗,故记者只看到了鬼妓恶的一面,却没有看到她善的一面,于是杀了鬼妓,可是这一切却是幻象,他真正杀死的是自己心爱的女人小桃。
人是善恶并存的,这点毋庸置疑,剧中也为观众展现了善恶相互协调的时候,鬼妓与自己的妹妹在河畔上哼着歌谣,湖面波光闪闪,鬼妓小的时候显得异常可爱,而她的妹妹也藏在头发中,她们就像是一个人,一个人之所以被自己邪恶的一面所驾驭可能是源于自己阴暗大于美好的成长环境等种种因素。
故电影展示了鬼妓的两段回忆,第一段回忆,是假设自己生活在贫困但美好的环境,一段才是自己真正的不幸遭遇,父母是兄妹,遭庙里的和尚猥亵种种。
看过许多的恐怖电影,但唯独这部,使我内心久久压抑,也唯独这部带给了我那么多有关人性的思考。
这是恐怖大师中恐怖味道最淡的一部电影,甚至可以说是一部非典型浪漫电影,涉及魔鬼交易和Frankenstein式的爱与死。
《猛鬼屋》和《恐怖网站》的导演William Malone,喜欢以十分突兀的天灵灵地灵灵魔咒场面,类黑白片的穿插风起云涌闪电惊雷,很旧式有时看来颇为荒谬有时代错乱感的插叙风格。
一个金发女高中生,孤僻,学业差人缘差,莫名奇妙被绑架至偏远人荒的大宅,里面住着一对怪异夫妇,强势的母亲,叨叨念尼采总是突然愣怔的父亲,与you-don't-know-who交易欲使溺水身亡的儿子复活。
母亲,苍白地骇人,夫妇俩着衣不外乎纯白即是纯黑,更喜爱从底部打光,整个棕色系大宅被搅的阴森森,浅绿色的背景分外有冷意。
有时候,Frankenstein是良善可亲的,尤其他看起来是个还不错的、需要帮助的青少年的时候。
女孩说:“有一个公主来到了森林,遇见了怪物……但,但他们成了朋友。
”但是朋友也好,爱人也好,最终还是会发现,一切的看起来很美,无非都是建筑在十二个新娘十二条命十二个家庭的悲惨上,前十一个不知道,最后一个则是为了证明标题fair haired child的“炼金”,这份假以爱之名的偏执手段往往自私的猖獗无比,总是忘了原初目的,总不是因为原初目的--“爱”。
墙上写着并非血书也无字体骇人的最后留言,像是“不要让他找到你”,“小心fair haired child”,这的确是忠告,因为“他”是有夜视效果会攀墙手还会伸长(这在妳穿着迷你百褶裙是实在不可原谅)的看似动作不流畅但异常敏捷的恶心小木偶,相信我,就算他不说谎也没有人希望他变成人的。
在幽蓝色与泛青光的科学怪人的故事结束,前面的非典型浪漫结束,以一个倾斜镜头作为过渡,黑夜过去黎明已至,白天甚至还开灯产生过份温暖太积极趋于明亮的诡谲,两个漂亮的孩子在柔焦里朦胧晕开,于是在寒颤中也觉得幸福了起来。
又变态又美……日本无法解释的东西太多了……
算是Cult到我神经了,三池的片子放了很久,那么艳丽又SM的乱伦的主题,也算这一次第一次见识到,因为有鬼怪,使片子变得更加诡异有趣了,将故事的套路反而被过于刺激的细节给淹没了。不是所有人都能接受这么重的口味的哦!
确实是拍给西洋人看的日本风木栏后的妓女们伸手很像地狱中的饿鬼日本演员的姿态也跟美国人似的,有点讨厌。
强大的豆瓣,这部PWX当时大一时候去网吧下过来顶着蚊子在宿舍里看完的电影都有,绝对重口味电影……
有幾個故事不錯,第十個故事我超級喜歡,哈哈~保存。
有几集不错,剩下的就完全催眠了。
虽然没啥意思,但不得不承认把肠子当胶片放映口味还是可以的。
上高中时瞎买的碟片之一,豁口女那一集是我最喜欢的
《死亡之舞》贪婪求生的人类天性求得的只是行尸的生活,娱乐至死的社会规则绝不以死亡为终点。《山路事故》《珍妮弗》对男权救世情怀的一记耳光,救不了美更救不了自己的暗黑童话。《回家》在生命被当做宣传工具的国家和时代,死亡也不是什么可怖的结局。《香烟烙印》虚实交错的蒙太奇格局,人间炼狱的大天使棋局。《重生记》用阴谋杀戮换来的新生,只是恶魔重演的愚人游戏。《鬼伎回忆录》全剧最佳,真相只是私欲和贪念交织的罗生门、抚慰的只有讲故事的人,幸福才是幻境与苦难锻造的一面墨镜、倒映的只有听童话的人。
★★★★ 血浆电影我免疫,恶心电影有点抗拒,这电影却催残了我心理。看后的那几天老想里面的情节,看时不觉得恐怖,想起时却恐怖,真服了三池崇史
哪里恐怖啦,哪里恐怖啦???我要看第一季十三集!在电驴上都被干掉啦
在八组讨论恐怖片忽然想起来看过的这个,那个女人杀人血淋淋的镜头至今仍然让我觉得十分可怕……但是也就这一段比较惊悚吧,总体来说不算恐怖片
看了不同的影评,我还是坚持自己的想法。总之我不喜欢导演的拍法,仿佛最后的结尾搞些莫名其妙的东西就是好片了,要让人思考首先让人感觉看懂了吗!男主角可以退休了!!!
没有胆量就不要杀人!
最喜欢Fair Haired Child这集
單元劇。全劇以恐怖驚悚為主題,總共13集,每集由不同的導演拍攝,呈現出13種不同的恐怖,水準參差不齊,有正經套路驚悚、 反套路驚悚恐怖、都市恐怖傳說、反政治反政府反戰……由於不精彩的集數偏多,整體一般。以下是我個人推薦。值得一看:第一集【山路事故】 第九集 【金髮小孩( 重生記)】必推精品:第五集 【巧克力🍫】 第十一集【帶我上路】
第 11 12 还可以,其他的都垃圾,不是故意恶心,就是自以为恐怖。哦,第 6 还有点意思,不恐怖,算是政治短剧。回来补,第 2 个原来是洛夫克苏鲁系的《魔女屋中之梦》啊,人脸老鼠什么的。
三池大師``你真夠狠!
额 说不出来的五味杂陈。。。
居然还有那么多人 给这么高的星。。。一部挑战心理尺度的片子。乱伦,堕胎,虐待,失禁,怪胎,枪杀,精神分裂 这片子可以达到让人喷饭的程度。。外加还有多种卤煮镜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