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宗伟的题材真的很好,但是拍摄 有点像流水线走过场一样,没抓住重点的瞬间放大,另外羽毛球但凡有点业余水平,看演员的出球都有点尴尬癌,我宁愿导演把羽毛球p上去,演员光做动作,都比这出来的效果好,最后马来赛的时候,林丹正手接杀挑起的几下动作真的奇丑无比,李宗伟演员的落点也很尴尬,我觉得导演p球上去,演员光做动作,观众会看得舒服一点
李宗伟:败者为王 失败者的伟大与光荣 电影《李宗伟:败者为王》是一部关于马来西亚运动员李宗伟的个人传记片,影片从他童年时期开始,讲述了他对羽毛球运动从热爱与坚持,从对输赢的在意到运动精神的升华,再现了他伟大又传奇的运动生涯,尤其是屡败屡战的勇气和从不言弃的精神,让人敬佩,值得学习。
整体而言,影片励志中有点煽情,热血中带些温暖。
影片分为三个阶段来讲述李宗伟的运动生涯,一是幼年时期对羽毛球的热爱,二是羽毛球学院时期的怀疑与坚持,三是大赛时期的历练与成长。
第一阶段的他依靠天赋脱颖而出,但年纪尚小,缺乏专业指导,因此处于打野球阶段,接下来他进入羽毛球学院,遭到同学的歧视和自我的怀疑,最终靠努力打出一片天下。
大赛时期的他必须学着接受比赛的结果,如何看待输赢,怎样面对失败,这是他对运动的理解和个人精神的升华。
人常说,胜为王败为寇。
而李宗伟或许是某场比赛的失败者,但是他是人生的赢家,他的努力、坚持、不放弃让许多人为他鼓掌,正如日本乒乓球运动员福原爱所说“我们是人生里面有乒乓球,不是乒乓球里有人生”,不把输赢看做最终目的,不要过于计较结果。
那些吃过的苦,流过的汗,经历的过程,才是最宝贵的财富。
对于中国观众来说,总是想看他与林丹的比赛呈现,影片再现了2006年马来西亚公开赛上林丹与李宗伟的男单总决赛,李宗伟后来居上,一路打到加球赛,最后险胜林丹,然后举国欢庆,喜大普奔。
虽然这是一部关于“失败者”的电影,但是最终还是以胜利者的姿态结束。
此时,胜利的意义不只是某场比赛,更是李宗伟精神的成功。
最后,我忍不住要吐槽一下影片的翻译,作为一名中国观众,实在不能接受把叱咤羽坛的运动员林丹的名字写错,翻译太不走心了。
(๑‾᷅^‾᷅๑) 嫌弃你
片名败者为王指的是李宗伟在对阵林丹的40次比赛中绝大多数失败的事实,然而大多数人不知道李宗伟曾经保持世界羽联排名第一连续825天。
这部李宗伟的传记电影主要着力于描绘马来西亚全民偶像李宗伟的人生成长历程,是一部非常有诚意的电影。
片中少年李宗伟的扮演者曾冠源可以说长得非常像李宗伟本人。
片头片尾还有拿督李宗伟本人的客串出演,真的帅到爆炸。
最后希望拿督的鼻癌能够早日治愈。
对于热爱打羽毛球的人,没有人不知晓李宗伟,虽然在我们耳中听到最多的是林丹,而就像“无冕”之王一样,李宗伟身上某种特别的气质却让我们觉得欢喜。
李宗伟的球风和其人一样,低调而有力量,相比林丹的张扬和外显,李宗伟的球风更接近于多数喜欢羽毛球运动的人。
电影如果是李宗伟人生真实还原,我想说的是李宗伟长大后的演员真的和李宗伟好像,而且球技也很好。
这个真的是亮点,林丹那个演员就逊色很多了。
电影里李宗伟飞身救球反应好慢……整部电影最为动人的是,当进入国家队后,李宗伟遭受很多的挤兑还有教练无理由“开小灶”,确实他也发脾气摔拍子,和所有年轻人一样,有倔强一面。
只是在其雪藏不能参加全英赛时,女朋友离开他,这双重打击,确实对所有只是茫茫人海中一枚棋子的我们,即使自己是神之一手也无法落子,确实无奈失意。
想来古来如此之多的文人骚客不都是如此。
而,当其知晓教练真正意愿,希望他想想自己最初的梦想时候,他完全变了一个人,斗志满满,每天都有付出,都有更多的汗水,更强的强度,但却有更多的收获和不一样的自己。
真的不知道那些成功的人背后得付出多少努力,想想大概李宗伟这部电影让我们管窥了很小的一部分,所有厉害的人都是在你休息的时候,忍受寂寞在努力和前进。
没有人随随便便成功。
最打动我的正是他在付出更多艰辛的时候的信念感。
当然再强的人都会有心理变化,在比赛中,一颗巨星遇见另外一颗巨星,相互光芒自然不相上下,而李宗伟则是那个不是输在了技术体能和努力上的,而是心理变化失去了机会。
而电影结尾是以马来西亚公开赛李宗伟战胜林丹收尾,如果现在回头看,恐怕奥运会这样的大赛事,李宗伟都在林丹之下,真是可惜,即使到最后一战,也惋惜输了。
这大概真是心态或者运气的问题,毕竟就几场,若是林丹这几场都败,概率可能也是同等的。
然而李宗伟实力上确实也是王者,在很多世界级比赛中夺得冠军,奥运会中没有胜过林丹也不能说明他能力在林丹之下。
若真要比谁更厉害,我想可能大战100回合,应该胜负参半吧。
只是江山代有人才出,每个人又有多少个4年一次,何况是是运动生涯并不长的运动员们。
至少我拿着李宗伟的2姐夫(YONEX-VTZF2)时候,只觉得驾驭重拍加上这么高的磅数,要发挥到世界级水平的攻防,想必腰腹力量惊人,核心训练可以想象是达到魔鬼的水平。
电影虽然比较平淡吧,但是李宗伟马来西亚公开赛中最后赛点时候连追7分真的是太不可思议了,也说明了他的强大。
现在想想,运动场上我们常说的大心脏应该都是事后的表达,在当事人当时场景中,也许根本不是大心脏,而是某种煎熬和斗争,而当克服了这种煎熬,换得的就是“大心脏”和成就。
写得很乱,电影不能说很完美,但是还是在某个瞬间促动到我。
他因为个子太小不能被国家队选拔,他半夜训练弹跳够框,母亲起来循着声音从门缝里窥见时流泪,确实令人无奈又被感动。
大概我们这个年纪缺少了太多这样的执着和一往无前。
写下这个,大概是因为被李宗伟的那种坚持而充满力量的瞬间所感动,也是对自己某种不及的惭愧。
我的评分:8.0影评:李宗伟,从小特别贫苦的却天赋异禀,羽毛球打得特好,他父亲却不让他打球。
最后李宗伟被骗到地下赌场去打球,他爸来救他,原来他爸爸也是羽坛高手。
在赌场他们父子联手打败了很多人,最后他父亲也同意他打羽毛球,他也走上了职业的道路,被选进了国家队,在国家队里历尽千辛。
有人跟他说:能到这里的人不是没有天赋,不是没有机会,但他们缺少那份坚持。
时光荏苒,很快就到了汤姆斯杯亚洲预选赛,他碰到了他的一生的对手——林丹。
他拼尽全力也败了,然后在往后的每一次比赛中都败给了林丹。
但是他没有放弃,终于赢了一次林丹。
林丹、李宗伟都是天赋型选手,现在李宗伟已经退役了,我很敬佩这个人。
我也是爱打羽毛球的,李宗伟他是好的运动员,不他是伟大的运动员。
“李宗伟:败者为王”,非常棒的一部体育励志电影。
名字起的好,“败者为王”,马来西亚人丝毫不避讳在中国林丹前难得一胜的尴尬,只是想体现一种叫做“李宗伟”的精神。
我觉得影片水平超出“绝杀慕尼黑”不止一个档次。
体育电影不是把比赛还原,如果想看比赛,看重播就OK了,看电影干吗?
作为一个篮球狂热者,“绝慕”全片居然没有一幕打动我,跟“卡特教练”“荣誉之路”怎么比。
可能是第一部登上影院的篮球励志,可能是大众没怎么看过体育励志,所以…… 再次证明真正好的东西是你自己觉得好,而不是别人说好就是好,人云亦云真的很可怕,可是。
保险,哈哈。
最喜欢“败者为王”里妈妈的表演,好的电影是能改变人的一生的,用“败者为王”的经典台词结尾:“没有实现不了的梦想,只有主动放弃的人”“羽毛球的精神不在于胜负,你一定要回想起梦开始的地方,你一定不能忘记,你要打球的初心”“当你怀疑你自己的时候,不妨想想,那些相信你可以的人”
冠军站上领奖台,接受大众鲜花和掌声的礼赞时,很少有人会去想象,通向冠军的道路上流淌着无数汗水、泪水、甚至血水。
亚军、季军则更加少人关注,他们的付出一点不比冠军少,然而大量第二名第三名第四名在冠军的阴影中销声匿迹,直至无人问津....
中国的林丹,马来西亚的李宗伟,两位闪耀世界羽坛的同时代名将,一对充满话题,宿命中的对手良才!
林丹之于国人,无非是在邓亚萍,田亮,姚明,刘翔....那些成就非凡的中国体坛名人堂里新增个名字。
而李宗伟之于马来西亚人民,是国家英雄般存在的骄傲。
奥运会期间,马国首相曾发出“如果李宗伟拿到金牌,全国庆祝,放假一天”的言论。
从未拿过奥运金牌的马来西亚人民,将全部希望,寄托在了李宗伟身上。
遗憾的是,竞技比赛残酷规则决定,冠军只能存在一位。
马来西亚羽毛球一哥代表国家参加的四次奥运会比赛,最好成绩均止步于银牌。
如果说拿到金牌才算胜利,那么李宗伟,确实有些失败。
电影镜头从李宗伟的童年时代追随他的成长历程,我们看见,一个马来西亚再普通不过的贫寒家庭中,一枚闪亮的羽毛球天才少年,仿佛掩埋在沙砾中的金子,努力放射自己的光芒。
他酷爱打羽毛球,却屡屡遭到父亲的阻挠;他从小没受过正规训练,最初打羽毛球全靠野路子自学;他买不起球拍,于是帮球拍店家绑拍线,换来自己第一个球拍;他请不起教练上不起羽毛球课,幸运的是被启蒙教练伯乐相中,免费授课.... 各种不利条件带来的重重障碍,都无法阻挡少年拼尽全力,顽强走向国家队的脚步!
片中有两段最振奋人心:由于家境贫寒,少年李宗伟营养不良,个头明显比同龄人矮,第一次选拔因此错失进国家训练队的机会,小宗伟难过的躲在家里哭。
内疚的妈妈天天给他做据说能长个儿的土豆根汤喝,小宗伟自己更是每晚刻苦锻炼,跳高击打家里的横梁。
划在墙上量身高的粉笔线、持续不断拍打在横梁上的手掌,激昂励志的音乐声中,二者镜头交互切换,最后定格在长大成人的李宗伟脸上!
2006年马来西亚锦标赛,李宗伟再度面对林丹————那个屡次对战自己负多胜少的宿敌。
终场比赛的每个得分都被镜头展现出来,技术和体能方面,二人早已难分仲伯,拼的就是心理素质和临场发挥。
主场作战的李宗伟在决胜局落后7分、几乎已经输定的境地下咬牙追赶。
沐浴着全体马来西亚国人的巨大鼓舞(压力),他一分一分艰苦赶上,最终战胜心魔,击败林丹!
弱者受挫,弃拍,黯然离场!
强者受挫,奋起,挥拍向更强者!
制作方面,这部马来西亚电影中规中矩,谈不上多么优秀,但胜在人物和故事朴实无华。
难得的是,主演的外型、神情、打球动作都像极了李宗伟本人,故事中间主角一段感情戏也不失细腻有看头。
虽然林丹的扮演者外型与本人相去甚远,但无损电影的观赏度。
李宗伟虽然从未拿到奥运会金牌,“败者”如电影标题,但从某种程度上讲,他比运动场上其他“败者”幸运很多。
马来西亚对李宗伟仍保有极高的尊重,他受封“拿督威拉”称号(国家终身荣誉的象征),并赢得了为他度身定制的个人传记电影。
《败者为王》讴歌的,是那些虽未摘下冠军奖牌,却仍在不断拼搏的运动员。
屡败屡战,虽败犹荣,马来西亚人称这种永不言弃的精神为————李宗伟!
这演员选得可太像了李宗伟被广大球迷喜爱的原因 最主要两点可能是 全力拼搏和极强实力全力拼搏,永不放弃。
他在退役文中说到: But I know I’ve no regrets as I’ve tried my best. My very best. Try my best. 说出这句话真的不容易 但是李宗伟真的做到了。
羽毛球四大天王,盖德、陶菲克、李宗伟、林丹。
羽球界世界最顶尖的高手。
李宗伟是史上世界第一排名最长记录:376周。
李宗伟的实力和成绩一定是称王的。
幸运和不幸在于,他遇上了对手林丹。
林李对战几十次,林丹获胜居多,而且在重要的大赛上,常常都是林丹获胜,让李宗伟被称上了“千年老二”。
但是不能因此忽视了李宗伟的实力啊。
能让林丹感到威胁的对手。
好的对手成就彼此,用在他俩身上很适合。
在写影评前,把伦敦奥运林李大战又翻出来看了一遍,神仙打架,两个人实力极强,1:1之后,第三局,16:16 16:17 16:18 李宗伟领先两分,接着林丹赶上来,18:18,林丹球没过网,18:19;林丹压界球,李宗伟判断失误,19:19;李宗伟挑球没过网,20:19;最后一球打多拍,李宗伟球出界,林丹判断正确,21:19,林丹赢。
林激动地疯狂跑全场,倒地捂脸哭;李宗伟低头蹲着,教练过来抱他。
神仙打架神仙打架。
明知道比赛结果,看的时候还是会紧张,一分分地拿。
当然是希望林丹赢,但是镜头拍到李宗伟低垂下头,也为他难过。
可能这也是很多球迷的感受。
我是林丹球迷,但也喜欢李宗伟。
最后几球,隔着屏幕可以感受到林丹气势上来了,进攻很拼很用力,李宗伟防守也极强,但总感觉少了一点儿气势和体力。
林李对战中,感觉李宗伟似乎比林丹少了一点点实力、体力、气势和运气。
但这不妨碍李宗伟称王,四大天王之一!
四大天王都是极具羽毛球天赋,加上训练和练习。
果然:天才是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加百分之一的天赋,但百分之一的天赋比百分之九十九的努力都重要。
羽毛球真的是很有魅力的运动四大天王都超帅的
马拉西亚羽毛球名将李宗伟备受马来西亚和中国球迷喜爱,看完以他作为原型的体育励志电影《败者为王》,深受感动,如果一个人输到李宗伟这个程度就真的可以给人生找借口了。
失败的人生真的可以找借口。
三届奥运会、四届世锦赛决赛都屈居亚军,为人生所憾事。
与老对手林丹40场比赛,输了28场,仍在坚持。
另一方面,不到30岁获得马拉西亚拿督称号,如今体坛退役,受人被人尊敬。
人们常常鼓励那些失败的人不可以找借口,要勇者无畏,但在一次又一次的失败,甚至最后你都在失败,是否可以找一个借口让心理放松一下呢?
真正做到坚持自己所爱的事业找点借口也无妨,比如对手确实太强,运气不好。
人生的梦想是坚持,不是赢得比赛,李宗伟的羽毛球故事就是在传递体育运动的真正价值,为了赢得人生而比赛,不是为了赢得比赛而比赛。
影片中小镇男孩的奋斗故事,激发了拥有梦想的人去拼搏,去拥抱梦想。
失败在这一头,成功在另一头,而人生就在这一头与另一头不停的摇摆。
人生无需在乎现在在那一头,而更应该在乎的是如何坚持梦想。
坚持梦想来源对失败的正确认识与对成功的完美理解,有了理解与认识,然后带着思考不停的奋斗、逐梦坚持——这就是人生之美。
中国人有句古话叫,“胜者为王,败者为寇”。
寇者,贼也。
从小到大,我们都被教育要当第一名,要拿冠军,要做到最好。
因为人们总说,只有第一才能被铭记。
事实确实也是如此,胜败不过一个词,历史只歌颂胜者,却不见为了梦想而付出的汗水和血泪。
但今天这部电影却告诉我们——败者也能为王,第二名也能当英雄。
《李宗伟:败者为王》Lee Chong Wei
李宗伟,马来西亚羽球一哥,世界羽毛球界四大天王之一。
但作为中国人,我们了解他,更多是这样的印象——“这个人好像是林丹对手?
”“对对对,总是输给林丹的啊”“emmmm……就是千年老二?
”
李宗伟而这部电影,就是以他的真实经历改编的故事。
事实上,在胜者与败者之间,小猩更喜欢看到关于失败者的故事。
很多时候,我们都充当着“失败者”的角色,毕竟这世间大多数人都做不到第一。
拼了命的努力,却依旧赢不过别人;一次次奋起直追,却依旧只能当第二。
当我们置于这样的境遇时,该怎么办?
李宗伟,或许是最有资格说出答案的人。
1这部电影可以被分类为传记,因为故事是从他小时候讲起。
李宗伟从小就爱打羽毛球,但是贫困的家境和父亲的反对,让打球的梦想成为一种奢望。
于是,他背着父亲偷偷练球,却被地下赌场利用。
后来他开始了正规的羽球训练,并被选入国家队。
然而幸运的日子没有多久,打击接踵而来,队友排挤、落选、失恋,他更是在国际大赛中遇到劲敌(嗯,就是林丹),频频落败。
直到2006年,他终于战胜林丹,登上了羽毛球世界排名第一的位置。
是的,从故事选取的时间段来看,影片最后还是不免落入了成功结尾的俗套里。
但我们都知道,接下来连续三届奥运会,他都拿下羽毛球男单亚军。
而前两届冠军是林丹,2016年冠军是谌龙。
可那又如何呢?
因为知晓他从前的所有经历,即便他是“千年老二”,马来西亚人仍然以他为英雄,为他摇旗呐喊。
2008年奥运会,李宗伟再一次败于林丹之手,获得羽毛球男单亚军。
但马来西亚人依旧欢呼雀跃,热爱羽球的首相夫人罗斯玛亲自为李宗伟受封“拿督”称号。
在马来西亚和文莱,“拿督”是荣誉制度下的一种称号,不具有世袭和封邑的权力,是一种象征式的终身荣誉身份。
李宗伟创建了运动员册封“拿督”的先例,更打破了“拿督”头衔只颁给30岁以上的人的规定。
马来西亚首相参加李宗伟婚礼由此可见,马来西亚对李宗伟的痴迷已经不在乎他是否能拿冠军。
我不爱你第一,只爱你坚持不懈的努力。
而这,不正是对一个运动员最好的认可吗?
2回到电影本身,事实上,这部电影并不算出色。
中规中矩的叙事,中规中矩的煽情,中规中矩的美术制作。
不好,也不差。
或许是文化不同,父亲对于孩子态度的转变、面对他人挑衅时的转折,都显得有些刻意。
值得一提的是电影里的母亲,她由马来西亚著名女演员杨雁雁饰演,曾凭借《爸妈不在家》拿下第50届台湾电影金马奖最佳女配角奖。
李宗伟母亲许金水(杨雁雁 饰)在电影里,她贡献了足以撑起整部片子的演技。
此外,影片的选角也是亮点。
少年李宗伟和青年李宗伟简直就是李宗伟的翻版,无论是神情或动作都演绎得十分贴切。
童年李宗伟(黄炜杰 饰)
青年李宗伟(曾冠源 饰)而李宗伟本人?
最后当然也以特别出演的方式出现在了影片中。
电影最后那场李宗伟与林丹的终极大战,无疑是全片高潮也是描绘得最好的一部分。
小猩认为,评判一部体育竞技电影优秀与否,比赛场景的激烈传染度是最重要的因素。
当荧幕前的观众都为电影里的人物提心吊胆、为比赛的过程揪心、为最终的结果舒一口气,即便你早已知道历史的结局,却依旧为之触动,那电影就是成功的。
而这部影片特别的是,主角最终大战的对手是中国的羽球英雄——林丹。
于是便有人说,如果我们心疼他、希望他能取得成功,那就是三观不正。
但小猩却想说,这才是最无脑的道德绑架。
人类的感情是复杂的,我们会因爱国之心希望自己国家的选手获胜,我们也会因感动希望对方能获胜。
于是当结果出现时,不论是哪一方胜利失败,都能赢得所有人的尊重。
而这不正是体育竞技本该有的精神么?
我们喜欢的是坚持不懈的拼搏,而非金闪闪的荣耀。
当越来越多的“道德绑架”赋予选手和观众后,这部电影,又带你找回那种为了梦想不懈付出的纯粹——即便失败了又如何?
屡败还愿意屡战,才是英雄。
只想说这个名字起的不好
从电影的角度来说,这么好的题材居然拍成这样,实在是不合格…
拍的稀碎
在冷气逼人的电影院看得我热血沸腾。这部运动传记片已然超越运动,写满坚毅与温柔。1. 天赋+刻苦训练+强大的心脏,看电影里的林李大战我才意识到他们最后拼的已经是心脏了啊。2. 电影中有关爱与支持的描写也好感人,温柔的妈妈友善的哥哥姐姐看上去凶残但也疼爱儿子的爸爸,还有羽毛球拍店的好人叔叔两位伯乐级的教练,当然也有李宗伟与黄妙珠的相识相爱,都好暖。3. 小李宗伟和青年李宗伟也是找得恰到好处,尤其是小演员,太口爱了,当然, 拿督是真的不喜欢林丹嘛,找了个超级难看的演员演林丹。哈哈哈。
演员选的很棒!很多瞬间你想为之流泪!
原来是闵南仔,既生林,何生李?超级丹在别人的传记片里刷存在感,感谢林丹。文无第一,武无第二。没有第二,哪来第一。
你的小聪明就像这根羽毛,你必须把它收集起来,放在对的球上,这个球才能飞得高,飞得远。李宗伟也就是跟林丹比的时候输一输,其他的比赛都是第一。这样的人生,也很精彩。
基本上基于李宗伟的传记《败者为王》,林丹被处理成了“凌丹”,而且作为电影后半段的大boss出场,也算是对超级丹的一种认可吧。本来可以算作一种特殊的粉丝向电影吧,起承转合中规中矩。马来西亚人看这个特别有触动,参加首映全场多次鼓掌,足见拿督李在国民心中的地位。
马来运动剧情的尝试,电影的角度来说属于励志主旋律的平铺直叙,伟大的第二总是为第一背书,我们把不是胜者的群体通常称为英雄
两星给两位小演员,他们从哪里找来这么像李宗伟又会打球的孩子!他们甚至找到了有点像林丹又会打球又是左撇子的男孩。一星给马来西亚风味的场景,一星给马来语福建话华语和英语对白。所有星星都给我的拿督李宗伟。电影手法语言什么就不计较了,不是冲着那些去看片的。林丹写成凌丹是为了版权,并非疏忽
为了超越国籍的感动!羽毛球之光!5星
非常奇怪的感觉…不伦不类。
这拍的太难看了哦,怎么会拍的这么嫩,可以对比毕导成名作一起看,有很多异曲同工之处。逻辑和场景情节设计也非常不符合实际情况,情感转换和玩一样的。就我马来西亚同学和我讲的,马来西亚体育环境非常差,国家队完全是散人凑的,专业的团队非常的少,就算是占了大量资源的李宗伟,早期完全是依靠大量的比赛来代替训练,达到节省资金的目的,而这和电影里表现的大不相同,电影里甚至展现出马来西亚成熟的羽毛球产业链,训练运动员和训练特种兵我没看出来不同,也许是我大马同学半年没回家不太了解了吧。虽然没找到没龙标的版本,但是感觉已经没救了。
感觉是中国人替李宗伟拍的~ 李家人平时都讲闽南语哒
比赛场面较为乏善固化,起承转合都过于规矩,原本要贯彻初心的精神内核削弱了不少。原本这种在激烈的冲突中表现出平和态度的人物塑造会较为讨喜,可若是以特意削弱外界对情感世界的冲击来促成,就有点偷懒了。
知道这个名字是因为他和林丹几十次大战让人记忆深刻,每次都与冠军插肩而过,不放弃不气馁也确实叫人钦佩。是一部很励志的电影,每个运动员都会有一次不服输,以及相当第一的心。P.S.小演员的表现赞一个,妈妈第一眼很像张艾嘉。
美化了,还有05年的时候打的是15分……
奥运会上会为林丹夺冠而欣喜,同时也为李宗伟的倒下而落泪。电影本身三星,故事老套,多一星给最纯粹的拿督·李
不忘来时路
挺好,在讲生涯的同时亲情爱情拍的都挺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