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初到东京》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倍赏千惠子和张均甯两位女演员。
倍赏千惠子是日本老牌明星了,以前在山田洋次的作品中经常看到她的身影,如《幸福的黄手帕》、《远山的呼唤》、《家族》等。
当然最经典的要数《寅次郎的故事》。
在这个日本拍摄最多、也可称为世界之最的系列电影中,倍赏千惠子扮演了男主角寅次郎的妹妹阿樱。
她身上集中了亚洲女性的各种传统美德,善良、勤劳、质朴、坚韧,“樱花”这个名字就足可见导演对她的厚爱和寄托了。
这部《初到东京》里,她演绎了一位隐匿在尘世中的老太太,不起眼的外表下原来是一个围棋高手。
倍赏还是一如既往的淡定从容,尽管一副山村农妇的打扮,还是掩饰不住围棋世家的高贵气质。
银幕上她的脸最具有说服力,她最大的魅力就是亲近感,和观众之间零距离,不论演什么都叫人信服,一如她在山田洋次庶民电影中的那些经典形象。
另一位女演员张均甯演技并无太大突破,人物形象模糊,但她的服装打扮和娇美外形很令人难忘。
她走的是时下流行的“森女系”路线,“就像从森林中走出来的女孩”一样,和大自然融为一体,和电影所着力描摹的山水灵秀融为一体。
电影中她几次出场、几身装扮都夺人眼球。
清新素雅的妆容,宽沿花草帽,黑色披肩长发、休闲的白衬衫、淡色牛仔或者麻质连衣裙、平跟鞋……舒适而随意的穿搭,扑鼻而来温柔安静的气质,忧郁中又带着三分甜美,很似现代版的林黛玉。
女演员的气质和电影本身的气质相得益彰。
和时下流行的很多快节奏、喧嚣躁动、强情节的电影不同,《初到东京》一听片名就让人情绪放缓,让人关注不同人物的生活状态和内心冲突。
东京繁华的现代都市景象并没有太多的涉及,倒是千叶的田园美景叫人心旷神怡。
导演蒋钦民是湖南人,搞文学出身,曾经迷恋沈从文,又在日本留过学。
所以拍电影时,不免受到沈从文作品风格和日本电影的影响,电影风格偏向于诗化和散文化,与最流行的好莱坞式的情节剧风格迥异。
从事文学创作时,他追求“心的灵气、文字的灵气、山水的灵气”,执导电影时,他也试图用画面从大自然中提取灵气,摈弃各种浮夸的渲染,追求返璞归真的效果。
演员表演是克制的,关于各个人物的命运也是一些断片,在前因后果的交待中,导演并没有面面俱到,而是用了很多留白。
个人感觉有一些细节处理不够娴熟,造成了某些剧情发展的不连贯。
比如中泉英雄扮演的孙子翔一和五十岚婆婆之间的过节,翔一为什么突然放弃了围棋而成了街头小混混,这种心理转变电影好像并没有说得很清楚。
也许导演并不在乎吧,就是要追求年轻人那种“无因的叛逆”。
结尾孙子翔一死了,五十岚婆婆家族的围棋之道却并没有断裂,在一个异国的年轻人身上得到传承。
这让我想到中国的古训“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只是电影把它上升到一种国际主义的高度了。
如果厌倦了狂轰滥炸、血腥暴力的电影,厌倦了都市生活的紧张压力,《初到东京》倒是一个不错的选择,里里外外它都显得低碳环保,够简单、够直率、够宁静。
尽管前面在情节和逻辑上就有许多的硬伤,但直到老奶奶刚出现为止电影还是相当不错的。
中国人拍在倭国的电影,没有完全模仿日本片镜头如绘画般细腻的特色,而是节奏、画面、音乐都随着情节的推进而错落变化。
但是到了后面情节越来越失控了,硬伤也越来越让人难以接受,情节也走向俗套,而更让人不满的是前面铺垫的一些疑问最后根本没解释清楚。
所以最后这片彻底毁了。
另外,片子里面的围棋只是一个工具性的作用,完全可以改成其他如拉琴,写小说诗歌等东西。
而如果换成日本人拍的话,一定又会把围棋的戏拍得细致无比吧。
PS: 尽管是情节需要,但也不得不说日本老奶奶和中国的确实有很大区别啊。
虽然同是慈祥和蔼,但日本人始终保持一种理性,所以老奶奶会对唯一的亲人——她的孙子说“各人有各人的路”。
PPS:女主狠像苍老师的有木有。
能看到都是巧合,去影院看晚秋,票已售完,只得将就。
但我相信没一个作品都不会是废物,当然还包括很多没出版的。
故事和中国关系不大,也无关多少围棋与张鋆宁。
讲的是一个女人绝世而独立的故事,一个日本围棋世家的没落,不是无才,而是,一个个离世。
故事切入点很独特,甚至都独特得难以置信,算励志吧,与爱情无关,与友谊与亲情有点关系,有特长,你总会发光的!!!
刚开始看到这电影的图标以为是小清新,看到电影名,以为写得是主角到东京然后发展了一段恋情故事。
结果看了一两个小时完全没看懂,正在我茫然的时候影片戛然而止,让我目瞪口呆,原来烂片是不分国籍的。
第二天一大早我就到公司了,赶紧上豆瓣,因为豆瓣在我眼里是比较专业的,以前有些电影没怎么看懂到了豆瓣看了影迷们一番评论恍然大悟。
结果没想到的是这个电影评分如此之高,一大堆人写了长篇大论的影评,基本都是赞美认同,却没有一个人写这部片到底讲了些什么,我不知道那些给好评的人他们看懂没。
我觉得上面有个网友说得对,这纯粹是亲日分子的春梦,我觉得也是,男主在日本,经常告诉别人自己是中国人,但是却没有收到一点异样眼光,不管找工作还是参加围棋,竟然没有受到一点点不公平待遇,这正常吗?
是不是文艺得太过了?
大家可参考新宿事件、北京人在纽约。
前天看了郭天王的罪与罚,看完简直震惊,觉得这是难得一见的好片,结果到豆瓣却看到各种差评。
豆瓣还能信吗?
秦昊演的吉流围棋下的不错,人在异乡,语言是硬伤,遇到善良的人,是幸运;遇到志同道合的人,是大幸。
确实对得起文艺片的称号,平静而又蕴含力量。
鼓励人坚持自己所爱,勇敢生活为所爱创造条件,追梦路上会有惊喜:意想不到的获胜(或失败),与某人的邂逅……很可能改变了人生接下来的轨迹(也很可能并没什么影响),先甭管好坏,真实的生活确实需要这么点色彩,这么点味道;是在吃火锅时的蘸料,烧烤时加的孜然,淋完雨后看见的彩虹……让人觉得活着还是蛮不错的。
说是励志片 里面的困难在真实的留学生生活里算不上什么困难 实际的留学生又有万分之几的机会可以这样的顺利生活下去
剧本作为蒋钦民学校的一个作业,还是带着不少值得商榷的部分,缺乏一个较为统一性的叙事线,有些部分过度渲染;有些部分似留白似没交代;有的时候在倒叙插叙;有的时候突然又冒出段画外音;两个年轻女性过多的戏份显然使人分心,没起到响应主题甚至是调动感情的作用。
不过还是能感觉得到导演加入在日本生活的点滴体验以及日本电影对其的深刻影响。
好低调的一部电影啊,今天第一次在QQ上看到这部电影图片,因为名字,又是秦昊主演的。
就来豆瓣查了下,居然还有田原!!!
我高中时候超级喜欢过跳房子啊。
决定肯定要看。
现在看完了,我想说的是,这到底演的是什么啊。
尤其最后20几分钟看的我好痛苦啊,硬逼着自己看完的,第一次写这个。
好多疑问啊。
前面看的还挺喜欢的,虽然剧情有点蠢,但是意外觉得翔一好帅啊,也就看的津津有味。
开始觉得不对劲是:张钧甯去劝翔一去乡下的医院治伤。
但是翔一不去赶她走她不走,翔一就用拳头捶自己的伤口。
张钧甯就哭着跑出去蹲着地上哭,是的,在下小雨。
秦昊果然出来送伞,然后张钧甯讲的第一句话是:我从来就没见过比他还要固执的人,他就拜托你了。
然后我就把这当基片看了。
1、秦昊和卖菜老奶奶(后来放大招,是围棋高手)和翔一成为朋友,勉强可以说的过去。
翔一满身是血的来找他,说他杀了人,可到底是为什么啊,又像是美容店的合约什么的,又像情杀。。。
2、杀了人吓的躲在秦昊那,可完全没有警察在找他。
只是他一厢情愿的不敢去医院,但是可以去保龄球馆,而且就遇上了打他的那群人,而且他捂着伤口都可以甩掉他们。。。
3、最后上字幕时看到田原的名字,才又想起她来。
演旅馆的前台,给秦昊做爱心便当,追问秦昊为什么躲着他被亲了,说:其实我是中国人,再见。
这都什么跟什么啊。。。
导演您是蠢的吗?
4、主线好像就是秦昊参加这个业余围棋电视比赛,为了这个老奶奶还帮他走后门。
话说,刘吉和吉流在中国要怎么被搞错啊,还经常搞错,经常你妹啊。
5、翔一拿着棋子看他在电视上决赛时,我就知道。
果然倒下了。。。
6、老奶奶说翔一去长野老家疗养了,后来又给张钧甯骨灰????????????????
看的我莫名其妙???????
7、然后由张钧甯来告诉他翔一死了,而且由张钧甯来交代老奶奶的故事背景啊。
为毛啊为毛啊??????
8、还来个人鬼情未了下完那盘棋,然后秦昊还在那哭但是又哭不出来。。。。。
9、一年后老奶奶还骗秦昊说翔一在老家祝福他,所以老奶奶也觉得他们才是真爱啊啊啊啊啊啊10、我应该看到80分钟就不看的《恋空》依然是最讨厌的电影
《初到东京》没有商业电影那种紧张激烈的情绪,只有镜头中日本城乡各具特色的面貌和文化的描绘,唯美动人又极具民族色彩的音乐淡淡的穿插在画面中,配合电影略带忧伤的成长故事,却比任何宏大的商业片都有感官神经冲击力。
那是一种淡淡的,却能触及观众心灵的冲击力,在不经意间使人泪如雨下。
《初到东京》讲述的是秦昊扮演的一个中国留学生吉流初到日本与倍赏千惠子扮演的五十岚婆婆以及她家人发生的种种事情,在与五十岚婆婆以及孙子翔一和翔一女友以及澡堂前台小姐接触中,秦昊完成了自己在一个陌生国家自我寻找与自我完善的过程,同时也在用一种冷静而自然的方式描述了日本文化中爱与恨,固执与坚强,残忍与亲切,美丽与寒冷。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活法,能救他的,只有他自己。
”正如五十岚婆婆说的,剧中的吉流、五十岚婆婆以及孙子翔一和翔一女友以及澡堂前台小姐都在找寻自己的价值。
吉流、翔一女友以及澡堂前台小姐不管是在留学,还是在谋生活,都是很苦的,不仅有肉体、外在的孤独以及困惑,而且有内心的恐惧和内心的不理解。
张钧甯扮演奈菜子,田原扮演的澡堂前台也都在极力融入日本社会,但并没有成功。
吉流之所以能获得了日本人的肯定,或许是因为有了围棋,人生的围棋不用你开局,残局已经在前方等你,在人生的棋盘上有失望、有危险,同样也存在着希望和生机。
影片中的棋局和人生的棋局一样,并不是非赢不可的棋局,或许在这个舞台输了,但在另外一个舞台却是生机盎然。
吉流因为流鼻血失去了冠军,但却在五十岚婆婆和翔一身上找到了自我实现和自我完善。
不管是在与五十岚婆婆这个隐身乡村的围棋绝世高手共度最卑微和质朴的生活,乡间锄地的简单劳作,火炉前的清茶滋味,还是背菜旅途中浪漫的日语练习,围棋高手的人生境界和日本劳动人们最简单实在的苦与乐都在一丝一缕地渗入吉流的身体。
在秦昊和倍赏千惠子演绎下,不仅从温婉流畅地在叙事过程中循序渐进缓缓营造出浓浓情感,也从一个初到东京的中国人视角解读了超越语言和民族隔阂触摸某种人性。
当然,影片还着重描绘了日本普通人的浓浓亲情和日本文化的核心价值观:“固执”,也可以说是“不要放弃太早”。
“正是因为翔一固执我们才成为好朋友”翔一死后,吉流仍对二人之间的友谊久久不能忘怀。
一盘并非非赢不可的围棋决赛,却让翔一失去了生命,但用他的生命解读了朋友吉流败北的症结:放弃得太早。
翔一的悲情在于死于他的固执,而五十岚和奈菜子的悲情在于尊重了翔一的固执。
当然,我们也从中读出了日本人的文化性格和国民属性,也看到了日本传统文化在现代人的骨子里延续,看到了现代和古典相冲突又交融的“围棋”般的日本。
昨天刚刚看完Tokyo Newcomer初到东京。
很感动!
喜欢这个片子的原因是前不久才去了一趟东京,也喜欢上千叶县这个小村。
整部电影都在日本取景,画面好有熟悉感。
电影里五十岚婆婆洗澡是哼唱的曲子也是我特别喜欢的一首。
中岛美嘉的朦胧月夜の祈祷,哼着哼着就让我想起疯狂迷中岛美嘉的那段时光。
还有就是电影中的围棋对弈,也让我想到小学最爱看的日本动漫《棋魂》,特别还念!
故事平铺直叙但是情感很细腻. 倍赏千惠子太美丽. 只是会想, 要赔上性命的固执真的有必要坚持吗?
挺喜欢这种电影的,可惜后面有的逻辑不通,受伤不去医院,就等死?也是无语!
既不是剧情,也不是爱情,其他更难说了。我一直相信,只要是电影,就有值得看的地方,没想到这部电影居然他妈的演员没演技,没特效,没音响效果,没剧情,没逻辑,要不是我不想在电影院等一个小时,才不会一失足成千古恨。蒋钦民小学没毕业,垃圾
尽管前面在情节和逻辑上就有许多的硬伤,但直到老奶奶刚出现为止电影还是相当不错的。中国人拍在倭国的电影,没有完全模仿日本片镜头如绘画般细腻的特色,而是节奏、画面、音乐都随着情节的推进而错落变化。但是到了后面情节越来越失控了,硬伤也越来越让人难以接受,情节也走向俗套,最后这片就毁了
剧情混乱的日式小清新。配乐很舒服,总感觉忠孝介的歌声会跟着某段旋律出现,倍赏千惠子烧水做饭的背影像极了奶奶……
秦昊脑残粉先说明……剧本没有那么烂吧,除却那一段爱情有点突然,其他都挺好,挺温情的一个故事。千惠子演技高超到根本不能辨别是演还是真实的,秦昊当然一如既往的好。剧情四星,卡司配乐加到五星。好有夏天的感觉啊。秦昊这次演的就像郁达夫的春风沉醉的晚上了
真的很有感 很怀念亲切的
2014-04-12 清新宁静的一部片子,音乐很好听。
套路太老套,没啥深刻的新意。不过日本城市和郊区的风光值得流连。
于白城
没怎么看下去 有点慢
张钧宁太漂亮了
倔强的人到底会有怎样的人生
我不懂评分为什么这么低
哎呦看的好累啊这片子,秦昊的表情敢不敢在纠结一点……倍赏千惠子老太太太赞了!!
故事性不够紧凑
卡司给力,要是同期声就更好了
中国演员们到东京演技都水土不服吧,秦昊要是每个片子都演得这么烂的话就只剩下嫁给伊能静这一条路好走了……剧情什么的,说一句这就是不用闭眼都能猜到的剧情就够了……
这日语说的还不如我了
如果拍成像一部励志青春各种恋爱体电视剧,分会高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