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播为了红,人前吃得香,人后吐到哭。
女人为了美,开眼角动鼻梁整下巴,只为追逐别人的一句:漂亮。
胖人为了瘦,节食、运动、报减肥班、做手术,只想成为“最美的自己”。
为了大众眼中的好、美、瘦,我们忽略自己的真实意愿,只为和别人一样,但这样做真的好吗?
电影《大饿》或许能给你一个答案。
剧中的姜映娟(蔡嘉茵饰)重210斤,30岁,被学生称为“大恐龙”老师,做得一手好菜,却依旧摆脱不掉胖带来的歧视。
阿娟性格温和,是一个乐观的胖人,但因为胖,她成了被取笑、轻视的对象。
生日当天,母亲爽约没回家,第二天回来却送了她一份礼物——减肥课程,并说:“你现在不减,以后更难减。
”
似乎胖人什么都不做,只因不是大众眼中的瘦,他们就错了,他们就应该减肥,不能随意吃喝。
正如本片的片名《大饿》,让胖人感到大饿的不仅仅是身体上的饿,还有心理的饥饿感。
人在满足他人期待的过程中,逐渐失去自我,饿造成了身体和心理的双重折磨。
减肥造成的这种“大饿”不仅是阿娟的痛苦,也是每个胖人的痛苦。
他们是被大众标准束缚住的“胖人”,体重没有超标,却因不是大众眼中的“瘦美人”,一再逼迫自己减肥,甚至到了走火入魔的地步。
“胖”是他人眼中的原罪胖就是没有自制力,胖就是失败,胖就不能玻璃心脾气差,似乎胖本身就是一种错。
胖人的世界看不见善意,听到的看到的都是恶意,他人不经意的一句话,便可能伤害到胖人敏感的心。
漂亮的人,性格不好,依旧有人喜欢,但胖人却要学着改变自己的性格,让人喜欢。
阿娟性格好,善良、乐观、温和,与小朋友相处愉快,擅长做美食,但因为胖,她的优点被忽视。
阿娟为小朋友打饭时,与小朋友闲聊开玩笑,像朋友一样相处,母亲看到后却指责阿娟:你跟他们玩,以后怎么管得动他们。
阿娟提出要帮母亲制定小朋友的菜单,却又被母亲说道:“你把自己吃成这个样子,哪位家长敢把菜单交给你。
”
阿娟不服气地争辩道:能力和身材是两回事。
母亲却不这样认为,她认为阿娟找不到工作是因为她胖,在厨房煮菜是一件没出息的事情,阿娟现在的生活就是对自己不负责。
母亲认为的负责是,三十岁的阿娟应该去减肥,然后找到一份好工作,而不是煮一辈子的菜。
对阿娟而言,煮菜是一件开心的事,她也享受这样的快乐,但不被母亲理解。
似乎这个世界,大家都对胖人失去了耐心和平常心,胖人的好心也容易被误解,被欺负,说了也只会换来别人的不相信。
公交车上,阿娟好心为老奶奶让座,却被说:“小姐,你还是坐着吧!
”
家门口,阿娟拿出钥匙开门,却遭到邻居猥亵,反抗过程中导致邻居滚下楼梯,却被邻居老婆嘲笑道:我老公眼瞎了,才会看上这死肥婆。
似乎胖本身就是一种原罪,无论你做什么,怎样做都是错。
无论是工作还是生活,胖人必须要承担起胖所带来的折磨。
因为胖,找工作被拒,逛个超市购物,被别人指指点点,走在街上,也会有人在背后偷笑,出门坐个车,也会被用胖来开玩笑。
似乎这个世界的人可以分为三种,男人、女人、胖人,胖成了一种群体代称,没有性别之分,他们不敢拍照,没人一起玩,要想融入他人,必须减肥改变自己。
胖人也想正常生活,但最后也只能被外界环境逼着去改变,去减肥,去变瘦,去成为大众眼中更好的自己。
阿娟,千万胖人中的一个缩影片中的阿娟为了不再让母亲失望去减肥,到了艾伦减肥训练营时,艾伦问了大家一个问题:你为什么要减肥?
有人是为了不再被工作拒之门外,有人是为了更好的自己,只有阿娟是因为母亲让她来就来了,她不想再被母亲当成一个失败品,不被看好。
阿娟说完后,换来的是大家的哄笑,艾伦却说减肥是为了,不再让别人选你,是因为你比较便宜,不再因为胖被低估工作能力。
这确实是胖人的内心所想,他们不想再受到歧视,不愿再经历穿衣服被说不适合,吃东西被嫌弃胖,坐公交被嫌弃占位置。
戏中阿娟的痛苦遭遇很真实,胖人的敏感自卑演绎得很好,这不只是演员是胖人的原因,而是导演谢沛如也曾是胖人,并且深受此影响。
《大饿》是谢沛如替胖人的发声,也是为曾经的自己发声,她希望大家不要用歧视的眼光看待胖人。
青春时期的谢沛如胖过,而且胖成为了她的一个阴影。
那时的她因为胖,被别人称为“阿肥”,并因此失去自信,为了让自己看起来更讨喜一些,她会故意做一些好笑的事情,让同学认为她是一个好亲近的人。
即便后来谢沛如瘦了下来,胖的阴影一直伴随她,让她非常在意自己的体重。
生活中,像谢沛如这样在意体重的人并不是少数,特别是女性。
对于女性而言,减肥是一个永恒的话题,每个人都在追求瘦和美。
艺人为了上镜好看,刻意控制自己的体重,每餐不敢多吃。
普通人,为了追求明星们的瘦,为了维持大众眼中的“好女不过百”,减肥节食,只为了瘦。
似乎,我们瘦下来就能成为更美好的自己,谁也不知道这种风气怎么形成的,但瘦就这样成了一种大众审美。
阿娟为了瘦,节食运动,做胃绕道的手术,在身体和心理的双重压力下,失去了味觉,再也做不出美味的食物。
快递员吴永浩以前也是胖子,后来瘦了下来,阿娟曾问他怎么维持瘦的,他说靠个人魅力。
但在不被人知道的角落,他努力催吐,把吃掉的东西吐出来。
吴永浩看着是一位阳光热情的人,但内心却充满负能量,他认为改变自己迎合世界更容易。
我们为了追求大众期待的样子,失去自我,为了成为他人眼中的正常人,减肥、变瘦变美,但这个标准谁也不知道怎么来的。
活出真实的自我,很难胖没错,瘦没错,你想被他人认同没错,但歧视不处在标准中的人就有错。
瘦是美,胖是丑,这是谁制定呢?
瘦与胖本该是人不同的状态,而不该是被嘲笑的原因。
我们经常在真实的自己与他人期待的自己中纠结,矛盾,在追逐他人认可中丢失了自己。
其实我们更应该接受自己的不完美,坦然面对自己的缺点,但能真正活出真我的人很少。
我们处在在这个社会中,必然会受到大众观念的影响,很难忽略他人对自己的看法。
阿娟之所以能在最后勇敢拒绝成为“更美好的自己”,是因为她为减肥做了很多努力,能做的都做了,却为此失去了味觉,无法吃到最爱的食物,她怒了,和想象中的瘦女人打了一架,并喊出那句“去你的更完美的自己”。
如果你以为《大饿》是在讲一个人怎样减肥变瘦的,那就错了。
它探索的是我们到底该为什么去减肥。
如果是为了他人心中的“瘦美人”,成为大众期待的人,那我们没有必要去减肥。
如果是体重超标,严重影响了自身健康,那不需要别人说,我们也必须去减肥。
但现实却是,我们为了追求他人的认同,刻意折磨自己,不敢面对自己内心的想法。
听到别人说自己胖了,便想法设想让自己瘦下来。
也有人为了瘦,忍着减肥路上的折磨和痛苦,但就是做不到大家期待的“瘦”!
所以,当你看到别人减肥无果时,不要说还不是你没自制力才胖的,也不要说,你那么胖了还吃。
如果有人要你像他期待的那样,你也完全可以说一句,去你的更好的自己。
我们要学会善待自己,如果只能这样,坦然接受便好。
《大饿》结尾时,阿娟坐在路边,听着路过的人议论“来这减肥的人都是没自制力的人”,另一边,一位微胖小男孩开心地吃着食物,他还没有意识到胖会让他面临世界的恶意。
电影中,阿娟放弃了减肥,不再追求完美的自己,看似是完成了与自己的和解,但依旧改变不了他人的看法,她能做的仅是善待自己,戏外的我们也是如此。
我们无法阻止他人的看法,但要更爱自己一点,对自己宽容一点。
当你胖没能耐时,大家会嘲笑你胖,但当你有钱有权时,你的胖就成了你的个人魅力。
我们无法改变世界,无法改变他人的看法,但却可以去改变自己所处的位置。
这并不是要你放弃自己的努力,不努力让自己变得更好,而是我们可以在适当的范围内追求更好的自己,也可以勇敢拒绝别人要求的完美。
这个世界不会因为你妥协而充满善意,它只会因为你强大而充满善意。
胖子一定很懒,胖子身上很臭,胖子不自律,怎么会有人爱胖子呢?
一个影评写因为减肥而造成心理问题,节食,催吐。
底下评论“你应该多吃蛋白质”“我当时减肥的时候是怎么怎么坚持的”“你运动量太少了,空腹五公里最好”看抖音一个200斤博主记录减肥的日常,午饭有一拳头的米饭,评论依然是“你这一顿够我吃一天了”“不要吃主食”“有一说一是不是吃的有点多”胖子真的很惨,我和女主很像,我也有一个好身材爱美的妈妈。
我胖到180斤的时候几乎每天都和我妈吵架,因为我不爱出门因为我不拖地因为我不收拾房间,其实没有原因,她看不惯我胖。
所有吵架最后都会回归到我的体重,因为我胖我懒所以我不爱出门我不拖地我不收拾房间。
后来被逼着去了健身房,我们不再吵架。
每隔几天她就会问我,瘦了吗?
瘦了多少?
去亲戚家,亲戚拉着我左看右看问,一个月才瘦四公斤?
不是说大体积瘦的很快吗?
去上班,同事说你瘦了吗?
怎么腰上还有那么多肉?
我妈告诉我早晨一个鸡蛋中午一块牛肉晚上水煮菜,她就是这么瘦下来的。
亲戚说你不要吃主食,白米白面都不要吃。
同事说不要吃晚饭,瘦的很快。
每个人都在告诉我要怎么去做要怎么去减肥,多简单呐,不就是管住嘴迈开腿。
我会报复性饮食,吃到撑,撑的动也动不了。
这时候一定会有人说,我没有毅力,我坚持不下去。
瘦了才有更好的工作,瘦了才能穿漂亮衣服,瘦了才有好的恋爱,瘦了才有自信。
所有的人说我现在生活的失败,都是因为胖。
瘦了之后生活就会好吗?
我们还是在被人指指点点这世界会好吗?
不会的
胖子一定很懒,胖子身上很臭,胖子不自律,怎么会有人爱胖子呢?
一个影评写因为减肥而造成心理问题,节食,催吐。
底下评论“你应该多吃蛋白质”“我当时减肥的时候是怎么怎么坚持的”“你运动量太少了,空腹五公里最好”看抖音一个200斤博主记录减肥的日常,午饭有一拳头的米饭,评论依然是“你这一顿够我吃一天了”“不要吃主食”“有一说一是不是吃的有点多”胖子真的很惨,我和女主很像,我也有一个好身材爱美的妈妈。
我胖到180斤的时候几乎每天都和我妈吵架,因为我不爱出门因为我不拖地因为我不收拾房间,其实没有原因,她看不惯我胖。
所有吵架最后都会回归到我的体重,因为我胖我懒所以我不爱出门我不拖地我不收拾房间。
后来被逼着去了健身房,我们不再吵架。
每隔几天她就会问我,瘦了吗?
瘦了多少?
去亲戚家,亲戚拉着我左看右看问,一个月才瘦四公斤?
不是说大体积瘦的很快吗?
去上班,同事说你瘦了吗?
怎么腰上还有那么多肉?
我妈告诉我早晨一个鸡蛋中午一块牛肉晚上水煮菜,她就是这么瘦下来的。
亲戚说你不要吃主食,白米白面都不要吃。
同事说不要吃晚饭,瘦的很快。
每个人都在告诉我要怎么去做要怎么去减肥,多简单呐,不就是管住嘴迈开腿。
我会报复性饮食,吃到撑,撑的动也动不了。
这时候一定会有人说,我没有毅力,我坚持不下去。
瘦了才有更好的工作,瘦了才能穿漂亮衣服,瘦了才有好的恋爱,瘦了才有自信。
所有的人说我现在生活的失败,都是因为胖。
瘦了之后生活就会好吗?
我们还是在被人指指点点这世界会好吗?
不会的
电影想展现的是减肥的挣扎,是在乌漆嘛黑的人生中寻找光亮。
到底是什么让胖子的生活变得越来越糟糕呢?
女主被起各种难听的外号,好心给人让座却被嫌弃,好心帮人捡球却被戏弄,坐在电影院里挡住了过道都被人嘲笑,是不是胖子的存在本身就是个错误,难道因为胖就理所应当可以被人随意嘲笑甚至是伤害吗。
最可怕的是,如果你是一个胖子,你连保护自己的资格都没有,被人XQ反而要遭受旁人骂她 “多恶心” 。
来自旁人的折磨也并没有那么可怕,这些横冲直撞的伤害只及肌肤。
当女主看到自己用心烹饪的菜品宣传单上没有一点是和她本人相关,对于她妈妈的事业来说,她是个拿不出手只能藏起来的秘密。
我是多么的努力想要最爱的你来认可我,“是不是不管我多努力,在我瘦下来之前,我就是个失败的胖子”。
电影里最难忘的一幕,是幽暗的小道里,前一秒还阳光的少年在疯狂催吐,他维持身材的方法从来不是靠“个人魅力”,而是自己伤害自己。
是只能用这样的方式向全世界的恶意妥协,是同事在场时只能站在明明很投缘的女主对面,说这是送货认识的客户。
那些开不了口的话,大概就是——抱歉,瘦下来的人生挺好的,大家对我都不错,我不想再回到以前被人嘲笑了。
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是什么,是经历了九九八十一难之后,发现自己一如既往的肥甚至失去味觉连最爱的烹饪都再也不能做好,她的生活被肥胖肢解了。
在胃里的幻境中,阿娟和“更美好的自己”搏斗,为什么一定要改变呢。
也许瘦下来的自己的确更好看,可是从现在通往完美未来的路太艰难了,人生苦短,阿娟就是阿娟,想要的就是坐在路边简单又快乐地吃个大汉堡。
把励志留给对美貌有极度狂热的人吧,总有人会拿起刀,一寸一寸切掉身上多余的肉,这样勇敢的人真棒,可这不是阿娟。
世界可以享受对美的定义,黄金分割,三庭五眼,这都是客观存在的美的样子。
但是真希望,所有人都有追求美的权利,也同时享有拒绝改变的资格。
这样的世界,包容、厚朴、坦坦荡荡。
6.9分的评分,说明豆瓣里的大肥猪肯定很少叭。
当然啦,我开学到现在,感觉校园里像我一样的正宗大肥猪也就见到过两三个?
其实这部电影就是把我们这些大肥猪掰开了讲讲,并没有企图去教育观众“啊我们大肥猪多可怜,大家要可怜我们不要歧视我们”,也没有搞欧美zzzq那套“什么样的身材都可以是美的!
”,而是淡淡然讲讲每一个大肥猪减肥会遇到的困境,并真实地把身边的人展现出来而已。
虽然有隐隐地在说,希望大家无论是异装癖还是肥胖,都不要在意世俗的眼光,但吴浩仁和小宇又在告诉我们,伪善地跟大家说做自己就好是不现实的,“如果你不负责就不要说这样的话”“难道就没有想过小宇这样会活得很辛苦吗”“你给他一些不切实际的期待,再让他失望”。
是呀,导演也没有想好,对于我们这些异类,我们到底应该怎么办。
虽然结局还是倾向做自己,但导演自己也不信吧。
最近流浪狗的话题,也挺符合这个说法了。
好多伪善的人只会展现自己的善良,满足自己的善良感,其实根本没办法负任何责任。
最后的最后,还不是小宇一个人很辛苦地生活在这个世界吗。
我们都是河边的错误。
要说不同人之间的感同身受,真的很好笑。
大家不理解为什么我们这些大肥猪管不住嘴,但都是瘾。
都是逃避现实与满足空虚的一个办法。
就像瘾君子离不开药物,酗酒者离不开酒精,性瘾者离不开性,烟民离不开烟,我们大肥猪就是陷入这样一个恶性循环,因为肥胖,所以遭人嫌,因为遭人嫌,所以就难过空虚,因为难过空虚,所以就吃好多想找寻最简单的快乐,因为吃好多,又更胖。
作为一个肥了很多年的大肥猪,我并不指望他人能理解我可怜我,就像影片里展示的,我们根本不值得可怜。
我更厌恶我自己。
你以为我觉得我自己恶心吗?
我很恶心,恶心至极。
胖子有三宝,冬暖夏凉脾气好。
脾气好,也是因为胖子的存在就给这个世界带来了很多的困扰,所以我们处处避着人,处处怕给人带来麻烦。
希望我们每一个大肥猪都能瘦下来吧。
希望我们都能找回健康又自信的自己吧。
希望我们,也能爱自己。
我们要好好地照顾自己。
#大饿#看完大饿结局之后有点失望,觉得最后女主和自己和解跟小男孩异装的事完全是两码事在混淆概念。
你200斤就已经是过度肥胖了,伴随着的是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以及心脏病的风险,且不管外界因素,这已经危及到自己身体健康了,你在这儿假装和解个什么呢???
在电影中段女主的状态很好,事业有搞头,爱情有苗头,心理健康,减肥动力十足。
但是后面发现被亲妈除名宣传单,被男主撇清关系,开始自暴自弃心态扭曲急功近利最后发展到结尾。
女主从始至终不是为自己的人生而改变,就连去减肥训练营都是被妈妈报名的。
当女主向她妈嚷嚷自己已经很努力了,我一个胖子都要看吐了,你他妈又不是一天吃成胖子的,你在这儿做什么青天白日梦急功近利一夜暴瘦呢?
但是女主这个问题应该有心理因素吧。
另外电影里外界舆论环境确实应该受到抨击,我觉得任何没有打扰到他人的【健康】生活形态都值得被尊重,不管是那个异装的小男孩,还是200斤的胖子。
不管是同性恋,丁克,还是有色人种,世界应该具有包容性。
但是剪辑版也没反应这个出来,单就女主那条线来说,感觉整个电影的格局也没有预想的那么高,那个什么奖也懒得说了。
最后,暴饮暴食绝对是心理疾病。
P&L
电影里多次出现这个物品,相信是有意为之。
鱼缸里的金鱼美则美矣,却被束缚在方寸之地,它的美丽也不过是人类刻意安排的杂交、选培。
我们从小时候起就开始有意识的抱团,排挤那些和团体不一样的人群:笨蛋、胖子。
这种偏见被大多数人无意识带入成人社会,某些习惯这种偏见的人更是将其视为幽默感的一种表现方式。
宽容真是一个稀少的品质,理解一个人却很难,人类的悲观并不相通,结尾学员、路人的言语都在印证这点。
电影里的快递小哥人设真的很有意思,他应该做了胃绕道手术。
他与女主角间交流似乎带走一种别样的心理:像一个被招安的土匪(没有贬义)去看望曾经的兄弟,你看我现在混的怎么样?
富贵不还乡,如锦衣夜行。
快递小哥极力展示优越感的同时,唯恐女主角发现自己的背后一面。
被发现后选择了逃避。
小宇则映照着女主角的童年、家境。
女主角则是从怀疑到接受,最终被规则同化。
但是同化后的结果真的好吗?
这是电影留给我们的问题。
当然,电影最后还是给了一份不错的结局,两辆车子和谐并排行驶在美丽的街道,减肥中心似乎也有所收敛。
女主最后失去了味觉,正像很多人慢慢失去了自己的特质。
当一个社会制定出好与不好的区分后,人们很自然的鄙视不好的人群,并报以“这是不努力的结果”的话语来鄙视这类人群。
引人向善固然很棒,但是能不能给予困境中的人们一点同情,不要再以“不好好学习就要当乞丐”来教育孩子。
女主和妈妈第一次矛盾是女主过生日,精心准备的大餐的心意被家人忽略,聪明的妈妈用出菜谱的机会成功说服她上减肥班;第二次矛盾是为喜欢的人减肥心意却被践踏,妈妈承诺的在宣传册上放自己照片也没兑现于是一气之下决定割胃。。。
没有太多意外和惊喜是这部影片给我最大的惊喜。
故事的转变都特别符合马太效应,人陷入低谷的时候往往又会迎来新的打击。
姜素娟、小宇、快递员都面临同一个问题:是要活成社会期待的样子还是遵从本心?
就像减肥班的谢大帅哥说的:当你180斤的时候别人只会觉得你是个胖子。
影片最后女主给即将搬家的小宇送了他戴过的假发,那一刻他脸上又一次有了自在的笑容。
成年后的小宇会是什么样子,女主还会减肥吗?
我想已经不重要了。
当整个世界都对你充满恶意,你能不能强大到对它说“去你的吧”才是值得你修炼的人生功课。
2021#029评分怎么会这么低?
难道这部电影拍得不好嘛?
可能是大家都没经历过这种痛所以没有感觉吧吧,但作为一个青春期胖过的女孩,我真觉得片中展现出来的对肥胖女性的恶意太真实了。
小时候因为胖和丑被问题少年嘲笑、被全班同学孤立的时候我真的想像女主一样绝望地大喊一句:“我胖我自己的,到底碍着你们什么了?
为什么要这样对我?
”即使现在我体重恢复正常了可是青春期的阴影还是缠着我,我除了早餐之外不吃碳水,晚上几乎不进食,常年活在一种极度饥饿的状态中,直到后来因为抑郁症彻底失去了胃口(但还是会很饿)。
东亚社会,或者人类社会这种对肥胖人士的恶意简直毫无来由又令人气愤,而它的反面就是对女性苛刻而恶毒的身材规训,把女人往虚弱、手无缚鸡之力的方向塑造。
希望有一天我能摆脱这种焦虑健康地活着,也希望这个世界能容得下不一样的颜色,希望所有女性都能获得解放。
P.S异装癖小男孩那段太感人了吧,lgbt人士手动点赞。
这是一部我关注了很久的影片,自从它从视频平台上线以来,我迟迟没有打开它。
《大饿》这个词,来自东汉《风俗通义》中的“大饿不在车饭”。
意思是:饥饿过度的人,吃饭时不要过多,大饿意味着过度饥饿。
影视作品负责造梦,但它也应该让生活中的小片段被放上大荧幕,让普通人被看见。
又有谁在意过那些在角落里默默流泪,通过强制节食来控制体重的人。
《大饿》的主角便是这样的人。
《大饿》是一部讲述女孩在众多打击下励志减肥的电影。
但它又不同于往常的励志电影,在正能量和鸡汤满满的主流电影中,《大饿》显得是那么的格格不入。
它既真实,又像一把锋利的刀,直直地刺入我的内心,使我无法忘怀。
阿娟是一位30岁的女性,由于体重还有自身对烹饪的爱好,她选择了在母亲开的幼儿园里当厨师。
因庞大的体型和友善的性格,她总被小朋友们称为“大恐龙老师”。
她总是不生气,脸上常常带着无所谓的笑容,与许多其他的胖子一样,她在生活中受到许多不公的待遇:在公交车上给老人让座,却反而被别人指责占用了剩余的站着的空间;在小区的座椅上坐着时,被一群小孩起哄嘲笑……所有的一切她早已习以为常,直到生日那一天的到来。
生日那天,她妈妈买了减重课程作为生日礼物,故事从这里便开始了。
阿娟开始与很多和她有相同经历的人一起,在一家减肥机构上课。
这个时候她也遇到了心动的男生。
于是她下定了要减肥的决心。
形体的不足带来了许多不方便,霸凌无处不在。
肥胖者在生活中受着不公平待遇,能力被低估。
为了融入社交圈,不得不靠残害自己的身体,甚至是催吐,来获得少许的存在感。
另外不得不提的是,被爱奇艺老大删去的另一条主线,异装癖的小男孩。
在外人眼里,他和许多小孩没什么不同。
可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下,藏在角落里的他被阿娟发现,穿着裙子手足无措地被阿娟忽然进门的巨大声响所打断。
在大众审美共识下,穿裙子只能是女孩的专利。
男孩子生来是要顶天立地的,心理学上有一个非常有意思的名词——性别角色。
人的性别差异带来不同的心理特点或行为模式,在性别角色的传统观念中,男性行为粗犷豪爽,敢于竞争,否则,会遭到周围人群的冷嘲热讽。
“这和他们以前学的不一样,所以他们需要多一些时间去接受。
”阿娟这样打电话对那个小男孩说。
刻板印象带来的歧视,让这两个人的心竟紧紧地联系在一起了。
少数群体在这部影片中得到了充分的自由,享受着属于他们的那一片蓝天。
足够的理想主义,一小块乌托邦,让我被深深地打动。
实际上,多元主义文化的现况,并不像电影中那么美好。
许多人在生活中忍受着歧视,根深蒂固的传统观念仍然难以改变。
现代社会发展迅速,人们很少会停下来注意到别人。
负面情绪铺天盖地,人们总是对他们不了解的事情带以厌恶,甚至于不尊重的态度。
电影带来的讨论和发声,显然是这个时代所缺少的,任何一件小事都会成为爆发点,而《大饿》的存在,就像是一杯热气腾腾的茶,抚慰着大家。
《大饿》不是第一部为少数群体发声的电影。
早在很久之前,李安的《喜宴》就备受人们关注。
去年第三十八届香港电影金像奖上,电影《翠丝》斩获九项提名,给LGBT群体带来了新的深度探讨。
反映少数群体的电影不再仅仅是作者的艺术性独白,故事填充着更多的背景话题。
减肥作为司空见惯的传统主题,也有更多值得回味的细节。
不论是影片中少数群体的存在,蠢蠢欲动的感情,对于未来的许诺和期许,这些充满美好意味的侧面描绘都成功地在影片中融为一体。
就算抛开这些类型化的标签不谈,《大饿》本身也足够值得关注。
它并没有摇旗呐喊理解和包容,超越故事本身的更多含义更应该引起思考。
4.0
做自己很难吗?快递男说:要改变世界太难了,还是改变自己比较快。但创作者在最后一组航拍镜头里也许在说:这是可以双线并行的,做自己并不一定要谋杀掉社会期待的自己。
不努力改变自己融入社会 就想着社会接纳 但凡出现点不如意的就狂喊乱叫
剧作整齐,一切清晰明了,每一帧画面、每个人物存在、每个事件发生都鲜明地指向了它的意义所指。无论是现实冲突事件下姜英娟的行为,还是最后那一段被安排在以巨大胃作为空间模型内的自我博弈、和社会的对抗,都没有太过深刻地感受到主角因肥胖造成困扰后内心的强烈矛盾,多希望能看到一点点留白。那一段主角被独自坐在餐馆里吃饭因失去味觉而大哭不已的场景画面,插入了太多回忆场景,不停闪现的剪辑画面打断人们的思维与想象,切割掉主角的情绪上的连续性。
妈的,引进版果然剪掉很多,足足少了十分钟。扮演阿娟的演员表演的真好
电影在教你接受最真实的自己,大陆把小宇异装癖的线全部删掉了。
应该可以更好的 也许是aqy剪辑的原因 感觉有很多东西被隐隐删去了 除了女主以外快递小哥和小宇的线也值得一看。当我和这个世界不一样,没人知道我有多难过,也没人希望我不一样…
在台中看的,看完之后发现竟然就是在台中拍的,大多数胖子所遭受的挫败感,大多源自身边人所谓的爱,他们不停让你瘦,可是,瘦就可以过上美好生活吗?不爱我们的还是不爱我们啊,去他妈的美好生活吧。
有着台湾片特有的轻松自然,表达顺畅镜头干净没有拖沓是本片的特点。内核是做本来的自己,不要试图通过改变自身来迎合外界眼光。这个态度还是要赞一个的。
渣奇艺删减了10分钟,女孩却没减掉10公斤,这是最后一次充会员了。胃里翻江倒海那段真是看吐了!
爱情治愈一切呀
跟编导沛如是在纽约的朋友,所以《大饿》拍摄宣传的整个过程都有在脸书上follow,看到她的首部长片就获得这么喜人的成绩,真是替她高兴。很可惜大陆的版本剪掉了跟阿娟的故事形成互文的异装小朋友小宇的部分,这两个都对self-image有不同于社会的看法的人,努力想要活成别人希望的样子,所以都不快乐。但是阿娟可以鼓励小宇勇敢面对自己,自己却要委屈求全的减肥。影片从头到尾,我都在大喊,不要减肥,你很好!与其像那个看似阳光的快递员一样带着假面活着,不如真实的embrace自己,活得坦然。美国这几年在这点上已经越来越明确,肥胖不一定是不健康,像阿娟这样自己会煮健康美食的人,完全可以开心的生活,希望亚洲也会有这么一天吧,不要body shame任何人,每个人都有enjoy生活的权利。
“去你妈的成为更好的自己”
根本没完事啊,现在流行剧只写一半吗
东亚女性在白瘦幼的主流审美下活得太艰难了。从轻松愉快的基调入手,慢慢揭开边缘人在成功学阴影下挣扎的阴郁现实,明明很努力了情况却怎么也不见好转的那种沮丧太真实了,想和女主一起坐在马路边上大哭。3.5星。
色調與情節推展偏向小清新,整個氛圍會讓人覺得很可愛、溫暖。中間劇情轉折讓人有些震撼且驚喜,果然是釜山國際電影節(BIFF)入選片啊!事情絕對沒有你想的那麼簡單,哈!很喜歡整個劇情的結構,把三個被大眾價值觀束縛的人聚在一起,最後互相體認到「做自己」沒有不行,人要的是獨特,而不是什麼社會普遍認為的美好!「去你X的更美好的自己」-更多心得與劇情分析:「追求美好?先肯定獨特的自己吧!」https://pink03049.pixnet.net/blog/post/224151711
发现自己一直期待着阿娟变成大美女的那个结局还是落入俗套了 更喜欢的是这个不俗的结局呢
概念先行的说教片。电影的价值观把肥胖和跨性别一起划进了“正常”的范畴,实在很不正确,误导性极强,跨性别是先天所成,是正常的;但肥胖确实不正常,且对身心很不健康,还是建议肥胖人士积极减肥。
湾湾片拍到最后为什么总是会变成大爱无疆,自我和解(还居然是自我打斗和解的),像在看周立波的梦想秀,谁先爱上他也是,看似顺理成章却莫名其妙的和解释怀,好像特殊人群的苦难只是为了小清新的舒心服务…也太虽了。胖子梗不错,肉眼可嫌的种族歧视。两星半。
很难用Born This Way来反击的肥胖歧视,本质上还是“踩死你即可上位”的成功学教义。没人能独善其身,也很难有人出淤泥而不染,对失败的羞耻感和弱肉强食的生存法则是当代社会平稳运行的基础逻辑。因此,对于变装男孩的包容与理解无法形成对照组,导演的剧作过于正确,各种言语伤害被生硬地投掷到女主的身上,却反倒阻断了她的感官延伸,所有的反抗都是她下意识地条件反射,而其真正的心理博弈与欲望投向却始终模糊。导演反复强调,人们对肥胖人群的刻板印象只有“胖”,然而在电影当中,我们也只能看到一个胖子,却看不到阿娟本人。